“赖”姓渊源
(一)赖氏出自姬姓,为周文王姬昌的后代,以国名为氏。
据《通志·氏族略》及《文献通考》等资料载: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姬叔颖于赖国(今河南息县)。西周景王贵七年(公元前538年),赖国被楚灵王所灭;赖国王室后裔被迫迁往鄢陵(今湖北宜城),子孙遂以赖为姓,奉姬叔颖为得姓始祖。这一支赖姓最为兴旺,史称赖氏正宗,即为河南赖氏。
(二)赖氏出自姜姓,为炎帝神农氏的后裔,以国名为氏。
据《中国史稿》、《炎黄源流史》等资料载:炎帝后裔有四支,属于古羌族的四个氏族部落,其中一支是烈山氏。商代时,烈山氏在山西介休建立厉国。古时烈、厉、赖相通,厉国亦称赖国。周武王灭商,厉国南迁至河南鹿邑东的赖乡,受周武王封赐,为赖子国。春秋时,赖子国被楚所灭,其后裔子孙以原国名称赖氏。
(三)源自少数民族有赖姓:
1. 阿昌族赖姓源于阿昌语“喇来”,因其尾音与汉语“赖”字谐音,故姓赖。
2.满、土、蒙等少数民族中均有赖姓。
赖姓发源于河南省境域,周武王之弟叔颖的后裔最早居于古代颍川一带。所以,《赖氏族谱》载:“赖氏之先本姬姓,为周文王第十三子仲叔九代之孙颖公。宣王时锡封颍川,是为赖国。颍公之后,计十四世而国并于楚,子孙遂隐居颍川,以赖为姓,以颍川为郡焉。”叔颖建赖国于何方,历史有多种说法:有以西晋杜预为代表的“湖北随县”之说,有以西晋司马彪为代表的“河南息县”之说,有以明末清初的王夫之为代表的“河南鹿邑”之说,有以明末清初的顾祖禹为代表的“河南商城”之说,甚至近代的一些地理学家还主张“山东章丘”之说。但,据专家考验证认为,随州、鹿邑之赖多称厉国,商城之说形成较晚,章丘一般认为是邑名,息县为叔颖建国之地颇得众多学者认可,如 宋朝的郑樵、罗泌,元朝的马端临等都赞同这种说法。专家们认为,当时的赖国国都在汝宁境域,即今河南息县包信镇。汝宁,秦代时属颍川郡。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置颖川郡;其境域相当于今河南登封、宝丰以东,尉氏、郾城以西,密县以南,叶县、舞阳以北县地。西周景王贵七年赖国被楚国所灭后,赖氏后裔被迫迁徙至鄢陵(今湖北宜城)。关于这段历史,《春秋左传· 昭公四年》有一段记述:“楚子以诸侯伐吴,……遂以诸侯灭赖。赖子面缚衔璧,士袒,舆櫬从之,造于军中。王问椒举,对曰:‘成王克许,许僖公如是。王亲释其缚,受其璧,焚其櫬。’王从之,迁赖于鄢。”鄢即荆州的鄢陵,在今湖北宜城一带,一度为楚国都城,并非河南鄢陵。颍川赖氏后裔长时间在荆州一带繁衍生息。所以,《元和姓纂》载:“汉有交趾(今越南河内市西北)太守赖先,蜀零陵(今属湖南省)太守赖文。”其活动范围也都在古荆州境域。
秦短暂的统一中国后,由于秦二世的昏庸无度爆发了全国大规模的反秦战争,大批中原先民为避战乱纷纷南下。赖姓也开始了南徙的经途。
东晋兴宁年元年(363年),颍川赖氏的赖忠诚任虔州(今江西赣州)知府,举家迁徙至虔州。太元九年(384年),赖忠诚的儿子赖光擢官为浙江观察御史,举家迁居浙江松阳,繁衍发展了松阳赖氏一族。隆安二年(398年),赖光的裔孙赖遇任江东太守,他奏请朝廷准许他以松阳为府第。晋安帝司马德宗恩准并御笔题写“松阳世家”匾赐予赖遇。松阳赖氏以“松阳”为郡望,成为当地望族。据台中赖罗傅宗亲会的资料载:南北朝后期,松阳赖氏的赖灿有7个儿子,其中2个儿子留居松阳,其余5个儿子全部迁往江西。后来,留居松阳的赖氏后裔又有一些人迁居福建,先后定居在汀州、宁化、上杭、永定、吉田、延平、永安、南靖、诏安、平和,以及广东程乡、大埔、饶平、揭阳等地。其中,居于诏安的赖延显生有5个儿子,分别迁居平和心田、葛竹、安厚等地。据台湾《西盛赖氏族谱·松阳七十二房考略》载:东晋安帝四年(400年),颖川赖氏有一支迁居潭州丰陆桴原(今湖南长沙一带),不久又迁到虔州石城礼上里秋溪,至宋代又迁居福建汀州府宁化县田心里石壁城,明洪武二年(1369年)又迁漳州府平和县葛竹社。
南北朝元嘉十一年至三十年间(434-453年),颖川赖氏第五十七世、赖光的后裔赖硕与其弟赖毅为避战乱迁居南康郡揭阳。“南康”为西晋太康三年(282年)置郡,东晋时移治赣县,相当今江西省南康、赣县、兴国、宁都以南地。赖硕在南康开基南康赖氏一族,这一支赖氏以“南康”为堂号。这支赖姓中又有人迁居赤竹坪;隋开皇十八年(598年),赤竹坪改虔化县,他们也改称虔化赖氏。其后裔播衍湖南潭州、福建汀州、清流、宁化、上杭、永定等地。
唐乾元年间(758-760年),江西雩都(今宁都赖村)出了一位著名的学者赖斐。赖斐从小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以七岁能文,弱冠通九经百氏而远近知名。乾元年间,赖斐中进士,被任命为崇义馆校书郎。但赖斐无意于宦途,悄然引退,回到家乡,以诗书安享余年。赖斐的崇高的胸怀得到许多人的敬重。唐大历初(约766年),于都县令李景肠说:“三国时隐士庞统名其家乡日冠盖,东汉著名经学家郑玄称其家乡为通德,赖棐与他们比并不逊色”。于是,人们把赖棐的住宅称为“秘书坊”。赖氏后裔以“秘书堂”为堂号,祀祠先祖。唐末时,赖硕的后裔赖由率领族下从宁都沿石城进入福进,定居于长汀,后又迁居上杭古田、清流、宁化、永定、连城等地,明清间又进一步迁到广东大埔、梅州、兴宁等地,也是赖姓在南方影响较大的一个支派。唐乾符年间(874-879年),赖朝英出任福建汀州府宁化知县,举家定居于宁化石壁田心。福建、广东许多赖姓族人都是赖朝英一支的后裔。
至宋代,中原一带的赖姓族人一部分以起源地为轴心逐渐向周边地区扩衍。河南郡、河内郡都是赖姓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河南郡境域相当如今河南省黄河以南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以北原阳县。河内郡境域相当今河南省黄河以北,京汉铁路以西地区,以至野王(今河南省沁阳)。赖姓是这两郡的当地望族。这里的赖姓族人分别以“河南”、“河内”为郡望。另一部分赖姓族人则纷纷渡江南下,向江南诸地扩衍。南宋时,湖南也已有大量的赖姓族人。据湖南的一些《赖氏族谱》载,湖南最早的赖姓来之福建汀州上杭县古田,为赖标的后裔,居于三湘、益阳一带。著名的茶贩起义军领袖赖文政就是湖南人。赖文政,一名五,南宋荆南(今湖南)人,以种茶、茶贩为生。当时的茶赋是朝廷的重要财政收入之一,朝廷垄断茶叶的经营。广大茶家不堪朝廷的压迫,纷纷起来反抗。乾道九年(1173年),赖文政参加了湖南茶贩起义。淳熙二年(1175年),赖文政被湖北茶贩推为领袖。领导的茶军自湖北起义,进而转入湖南、江西,多次打败官军。赖文政领导的起义军是得到广大百姓支持的。曾居宰相的周必大向朝廷奏报说:当地居民给起义军通风报信,“故彼设伏而我不知,我设伏则彼引避”。官吏赵善括也说,百姓与起义军“互相交结”。朝廷调集重兵进行镇压,也屡战屡败。后来朝廷任用辛弃疾为江西提点刑狱,专力镇压茶贩起义军。辛弃疾把赖文政引诱到江州后杀害,茶农起义才失败了。
约在元代,赖廷贵(赖雍的长子)由福建宁化田心(赤岭马江)迁居泉州赖厝(今晋江青阳镇赖厝村),遂为泉州赖厝始祖。赖廷贵有5个儿子:长子赖隆、次子赖卜英、季子赖卜芳、第四子赖十芳、第五子赖十梦。宋末元初,赖廷贵的裔孙赖泽翁由泉州择居晋江八仙山凤山里。晋江赖厝赖姓为当地名门望族,人才辈出:赖忠郎为明翰林侍讲、江东太守中宪大夫;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其第九世祖赖凤进士出身,为兵部给事中;其第十一世祖赖庭桧嘉靖年间(1522-1566年)进士,为四川按察使;其第十二世祖赖克俊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二甲一名传胪,授礼部郎中;其第十二世祖赖长熙天启年间(1621-1627年)进士,授广西思州正堂。值得一提的是赖存业与海青天海瑞结下了一段情谊。明嘉靖年间,泉州赖厝的赖存业、赖存谨兄弟均为贡生。赖存业以岁贡出任琼州教谕。当时,海瑞考入庠(秀才),赖存业成了海瑞的老师。赖存业对海瑞极为器重;海瑞对老师也非常尊重。后来,海瑞在南京吏部任职时特为恩师立匾额,题写了“兄弟明经”、“两邦总翰”二匾。现在这两匾仍然挂在青阳镇赖厝村赖氏家庙内。泉州赖厝的赖氏后裔分衍福建的惠安涂岭、罗溪、德化、平和、长汀、内坑社仔村以及台湾、新加坡等地。
明代始,赖姓族人也相继迁居四川、云南一带者;并且有些族人融入阿昌等少数民族中。福建赖氏族人纷纷迁徙至广东潮州地区。明初,宁化知县、宁化县石壁乡城田心赖氏开基始祖赖朝英的后裔迁入广东海阳县上饶上坪村(今饶平上饶镇)置业创基;另一支迁入海阳县新丰葵坑、蔡子角(今饶平)等处安家立业。不久,又有福建赖姓族人迁居广东揭阳县坡洋,开基其赖氏一族;明末,其后裔赖龙渠又从揭阳县坡洋迁往潮阳县黄陇都埔尾(今两英镇)另创基业。明朝中叶,福建诏安县人赖洪和 迁徙至广东潮州贵山都官田赖厝乡(今谷饶镇),开基当地赖氏一族; 同治十年(1871年),其裔孙赖明初移居黄陇都司马浦下乡(今司马浦镇)。清初,福建莆田的赖奕强兄弟4人分别迁徙至广东南澳云盖寺(今云澳)、海阳县金石村(今潮安金石镇)、澄海县港口村(今澄城镇)、澄海县东陇村(今东里镇)建村立寨。当时广东的东陇、樟林是对外通商口岸,造船业比较发达。赖奕强、赖奕明本是有名的造船工匠,很容易就在滨海之地安居立业。因此,兄弟俩便成为东陇、樟林两地赖氏的开基始祖。现在潮汕赖姓人口约12万多人。
明至清时,福建赖姓族人也陆续迁徙至湖南。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福建上杭的赖熙照经商入湘,衍居于益阳欧公店。据湖南《宁乡赖氏族谱》载:明末清初,福建的赖时能、赖时泰兄弟入湘。赖时能先迁衡阳三泥洞,后居湘乡评事二十九都黄泥洞,时泰公居湘乡宣丰二十都杏子区藏石冲。清初时,福建赖姓有10支迁至广东宁乡。这10支赖氏的先祖为世居福建的赖待衿。赖待衿有3个儿子:赖寿卿、赖明甫、赖舞庭。赖寿卿的后裔子念、子广、子仪,赖明甫后裔子海、子凤、子勤、子嘉、子岳,赖舞庭后裔子兆、子任共10支,陆续迁至湖南宁乡。清顺治间(1644-1661年),又有福建的赖应元迁居湖南醴陵高冈冲;其后裔分布于石报滩、龙山铺、神福港等地。乾隆年间(1736-1795年),福建龙岩的赖起镕迁居醴陵枧头洲;其后裔分布于普口市、萍乡等地。光绪年间(1875-1908年),福建汀州赖炳元迁居炎陵十都圩。
明末清初,赖姓族人开始迁徙至台湾。据《台湾文化志》、《云林沿革志》等书载:南明永历三十一年(1677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原郑成功部将赖某与杜某合垦沙连堡社寮庄及山脚庄;另还有一位赖姓人与林杞一起入垦台湾竹山镇后埔社寮东埔蚋,成为第一批进入台湾岛的赖姓人。
清政府统治台湾后,开始将东南沿海大批大陆百姓向台湾迁徙。从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至道光十五年(1835年)共有过14规模的迁民运动,许多赖姓族人也就在这段时间迁徙至台湾。如据《新埔赖氏族谱》载:康熙六十年(1721年),有漳州平和县葛竹乡人赖天经入迁台北板桥镇,成为新埔赖氏开基祖。台中赖罗傅宗亲会资料载:乾隆年间,原居平和县心田乡的赖云从迁居台中三份埔,其子五人各具才能,人称「心田五美」,发展成为台中一带影响最大的赖姓支派。《台北县志稿·开辟志》:雍正五年(1727年),广东人赖玉苍与曹姓人一起迁居台北,倡建今阳明山区士林镇市街。德化《侯卿赖氏族谱》载:该县下涌东阳派的赖祖等8人,因前往台湾经商而定居于彰化院务三佳春。从大陆迁居台湾的赖姓人以福建漳州、泉州各县为最多,其次为广东饶平、大埔、揭阳、福建宁化等地的人。从福建迁台的赖姓族人大都居住于台湾的沙鹿、鹿港、清水、台南、高雄等地;从广东迁台的赖姓族人则大都定居于台湾的北部和中部的新竹、苗栗、桃园、台中等地。如今,赖姓在台湾是一个大姓,在姓氏人口中排列 第15位。
如今,赖姓遍及全国各地,在中国姓氏人口中排行第98位,约250万,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18%;其郡望地有:“颖川”、“南康”、“河南”、“河内”、“松阳”;堂号有:“颍川”、“秘书”、“南康”、“河南”、“西川”、“松阳”、“五常”、“五美”、“锡美”、“怀德”、“积善”、“思敬”、“水声”等。但是,赖姓人口还是以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四川等省最为集中;尤其是广东最多,约占全国汉族赖姓人口的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