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赖徽荣

客家赖氏根在宁都 桴源赖氏族谱谱序选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7 01:32:29 | 显示全部楼层
于都罗江赖氏重修宗谱序
宗法既立,族与族相属谓之族属,无宗则族之属无由合,故曰:同族从宗合族属宗法废而其遗意有不容尽没者犹可於。吾赖氏之先世见之赖自得姓以来,子孙迁徙代有可考,刘宋元嘉之末,硕公避地於故揭阳之桴源,后迁雪竹坪即今宁都州署,故称赖氏者咸推宁都之硕公为始祖矣。硕公生三子:长徽公、次郁公、三灿公皆有庙见州志。灿公生子七,惟长子昭公世居宁都,清昭公之四十一世孙也。灿公之次子,得公唐武德初官至太尉,子孙分居闽广,特为蕃衍。后由闽广转徙江右者,惟赣吉二郡最多。壬辰秋,得公之裔兴国文学生梅开纯厚士也。念家族散处支派源流几忘,所自勋勋於谱牒之修,集诸宗人以赣吉二郡之同属。得公支裔者联为宗谱,而灿公之三子度公,五子思公,其支孙附近而处亦联入谱内,尽溯本穷源皆祖。灿公故其校刊成帙,又以清世居宁都得祀。硕公、灿公适秉铎斯邑若不胜其惓惓之意,特请为之序。予谓此即同姓从宗合族属之意之,不容书没者非必悉如古制,必立宗子以主始祖之祭,然后合乎敬宗收族之义也。夫先儒疑宗法不可行,於后世者谓古者君命之氏,而赐之族,然后有世禄以供祭祀,故疑非卿大夫,不得有宗耳不知,周礼言:宗以族得民谓之民,则不得专指卿大夫矣。又谓:凡适异国者各以始来此地之人为始祖,始祖以上不得远有所祀,安得有不祧之宗,不知民之聚族而居者,若不得有宗,则族离矣。先王以为,五世以外亲属既竭竭则易离,不可无以合之。故曰:同姓从宗合族属从宗者,从始祖之宗也。始祖,即始迁之祖,其宗百世不祧而别子之宗,既各衍支派,亦得以享其不祧之祀,此皆礼之可考而知者不得疑,其涉於僭也。又况赣吉与宁郡邑毗联子姓常往来过从,其远追祖宗所自出以联族姓,岂等妄为牵引哉,或曰:三公皆兄弟其子孙散处,今既共联谱帖设有事於祭享,则主祭之人不能以辈行论又不当,以得公之裔为宗子而使。度公、思公之裔永为陪祭,则奈何曰:礼可以义起三公之裔。如欲,各祀其始迁之祖也,则宗子有三如欲,合祀三公也。则以三公之子孙之贵,而食禄者主其祭,无食禄者则进举贡生及生监之年齿,最长者皆可以主之。揆之於礼谅无不合然,则观斯谱之成知同姓从宗合族属之义之,必不容以尽没者不特於。吾赖氏之先世,见其概兹则缘义而起无僭杞,始迁祖以上之祖之嫌,而又使昭穆不紊,深得乎族与族相属,谓之族属之意,后有考礼之士,或其有取於是乎爰详记之,使吾族人知宗法虽亡,而实有未亡者焉。
礼部进士
文林郎大挑一等分发甘肃知县现任赣州府兴国县教谕加三级   
梅川裔孙溶清    谨撰
清道光壬辰年秋月                                          吉旦

于都禾丰赖氏续修族谱序
尝思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勋猷著而经正,民兴,史于是作后裔繁而支分派别,谱于是修,即修谱之道,由来尚矣,溯赖氏肇自周初,原于姬姓,颖公封于颖川。是为赖国厥后子孙散徙,以国为氏,以地郡至东晋宁康间,庄公守虔州,见其山水之秀,文物之兴,遂移眷于松阳有治积。上书请改松阳为郡,延至灿公居赤竹坪,有司奏请改官竹园为县治。灿公居此生七子:昭、得、度、明、思、求、彦,其余俱迁他所,惟思公之后,居官竹园故址,独守先人庐墓至明年间三十二世。文瑄公始迁于都禾丰而家焉,流传既远,支庶繁昌,其间科第名贤簪缨诗礼代不乏人,然溯其谱牒由来,已历数修。本朝康熙戊子年,联昭公、度公、思公三房合修,越乾隆己丑年则联奇亮公、德亮公二房合修。又越嘉庆壬戌年续修,道光乙巳年续修,历来博学文士未有不以谱牒讲求,而仅仅于兴修者,自己乙巳续修以来越今四十余年矣,有博士邑庠腾波倡首选修,及襄事诸君子皆卓荣不群稿咸稿而请叙余余属同华,因观其大略,溯其来由,知源远流长,共庆人文之盛,条分缕析,事增宗族之光,将来众贤继起,科甲联芳,未始不于兹肇其基也,兹当家乘告竣,率撰俚言,登诸梨枣,庶足为纪述之一助云尔。

光绪十五年岁次己丑仲秋月                   谷旦
礼部进士
勅授文林郎壬午科举人拣选县正堂
宗侄汝谋       敬撰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7 01:32:46 | 显示全部楼层
于都罗坳赖氏南乾续修族谱后跋
程子云: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而祖为实。人之所自,出若代远年湮有沿流莫溯其源续末或遗其本者,所以尊祖之法,宜敬家,敬家之要,在收族是,明世系,辨尊卑,别亲疏,序昭穆谱之事,顾不重哉我。
祖肇自周姬分封赖国,食邑颖川后,以嬴秦乱,作谱系史传。及汉高曾祖时,有讳先公陞高趾太守,居颖川活州丰宁县,数传至光公,号定风直士,任浙江观察御史,及广东提刑使。即生元公,其子庄公,字仕端,晋宁康间,任虔州太守,加崇班御史,因见虔州山水之秀,遂卜居安远桴源,生遇公字臣庆,任江东太守,复加中顺大夫。上疏请改松阳为郡,是松阳亦颖川裔,名异而实同。其子匡公,拜武英殿大学士加太师爵,封国相茹公,其后,靖公名雪溪先生。有诗云,女臣气脉归贤圣,束负缠方显茹公,是知赖本姬姓,千百年后,发其祥,匡生子仲方,号筑室翁,因避世变,迁古之揭阳赤竹坪,即今宁都治是也。生子三:长文献,讳徽;次文华,讳郁;三文辉讳灿,生七子,曰昭、曰得、曰度、曰明、曰思、曰求、曰彦。惟度公传六世,至彰公复生子七,其六子泰宁生庄公,因剿黄巢有功,封都知兵马使。世称为都兵公,徙居万安南乾遂尊为一世祖,焉迨传五世至养性公生子四,分房,北、西、南、东。长继文为北房,祖次继武为西房,祖三继美为南房。祖四继善为东房。祖惟南房徙居竹山岭下,子三,长贵德生忠卿、周卿,次贵明生尚卿,守卿至明万历十六年,嘉谟公卸福建邵武府,篆合修谱八十部。自光公以下,子孙虽散处四方,祖宗如聚首一堂,尽皇皇乎,称盛焉。我昼朝生齿日繁,迁徙又甚。雍正丁未育徕公,复议续修事难成,仅纂贵明公支,修草稿,尚未刊刻,特留以后之襄,是与者,迟之百余年难集,至道光乙酉,郡庠家瑞公继其旧,而续于后,修成支谱三十部,道光庚子春,祖居诸公来于都谕传合纂。因支修未久,经费罗艰,故不果,至咸丰丙辰后,红巾上   陷于城兵焚之后。迄无余闻。同治初岁,进士国桢公以修语余。复被红巾扰乱,不果修。辛未秋,国桢公竟仙逝呜呼。泰山颓矣。吾将安仰梁木坏矣,吾将安归家乘之修。几不知何日举也。幸逢国家气运维新,有南乾族祖。含治嘱人,来于传谕,合修以文台,泰华二祠颓废待修,势难兼行。故南乾老祖先,修一牒迨。甲戌春,含治公亲携,来于邀集绅耆纂集仁叔公房,徙于基祖孔文、孔昌、孔荣、孔政逊诸公世系。复有长春公商议,合修寻阅实贵德房十三世孙子奇,徙居虔城,以赣标补充。于都小溪口巡勇后,遂家焉,其支派本属嫡房,世系井然不紊。于是同兴工择吉付梓,幸董首俱各踊跃从事,余虽愚鲁亦管蠡之见备考订,而普功告成。故特助    列详之如何。祖宗之德咸思继续,于无穷贻。子孙之谋尤宜绳承于勿替矣,是为跋。
光绪元年乙亥岁次夏月                       谷旦
裔孙国学生气清                    顿首拜撰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7 01:33:06 | 显示全部楼层
赣县赖氏八修族谱序言
盛世修志,人心所向;寻宗问祖,源远流长。
正值国家改革开放之际,在民富国强的大好形势下,续修吾氏族谱乃本族继承祖训,明事理,辨源流,扬我宗亲之风范,和衷共济,继往开来,共图发展之大业也。我祖积德至厚,遗泽至宏,于国于族功在千秋,惠及万代之幸事,莫过于修谱写史。本次续修八修谱牒,以公元一九二O年七秋,惠及万代之辛事,莫过于修谱写史。本次续修八修谱牒,以公元一九二O年七修族谱所收派系,即朝美公房、念六郎公房为范围。本着赖氏同一祖宗之原则,但亦新增参修房派,涉及三市五县二十多个乡(镇),点多面广,工程较大。自太始祖叔颖公受封立姓至今,已有三千余年。在我国历史上,曾发生多次大战乱,边疆游牧氏族曾数次入据中原,使江南一带的汉族人民南迁。我赖氏祖先就是这批南迁中原汉人的一部分。吾氏家族可谓历经沧桑,繁衍生息,居地分散,人才济济。至今已成为望族。
本次联修族谱能进展顺利,首先归功于先辈们留下了老谱牒,这是十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提供了八修族谱的基础资料。加之各房派理事按谱局实施方案统一步骤,紧密配合;全体宗亲慷慨解囊,鼎力支持,奉献资料分不开。其次还应感谢各位顾问、理事,特别是人杰、基华、新棋等一大批乐于奉献的精英们默默无闻的工作,才赢得了这次续修族谱的成功。尽管如此,由于时间紧迫,人力物力有限,加上资料大全,如有的房派,因年代久远,老谱被毁,世系断层。谱局人员虽作了努力进行查证,但资料的处理,遗漏或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望各位宗亲谅解并给予指正,同时祈望后贤在九修之时加以完善。
回顾本次续修自1996年4月在湖江召开筹备会以来,终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能成稿付梓,值得吾族嗣裔可喜可贺。八修谱牒竣工,大业告成。这不仅是吾辈继先人之志,述先人之德,以待后世,使其知水源告成。这不仅是吾辈继先人之志,述先人之德,以待后世,使其如水源木本,从而激励子孙们建功立业,为国为民多做贡献。同时,续谱亦是总结历史文化遗产,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为国家施政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正如先辈鸣周说的,显宗族以显民族,光祖宗以光祖国。吾受族人之重托,但才学浅薄,寥寥数语,仅作短引,不足为序。

敬明公房二十一世孙  基场   敬撰
公元一九九六年岁次丙子十二月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7 01:3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康赖氏明先房合修族谱跋

族之有谱由来尚矣。然修谱之法有宜分修者,有宜合修者,视族人居地之远近,支脉之异仝。为分修合修之标的。庶亲亲之谊明,且事易举而功易成也。如我昭、得、度、明、思、求、彦七公之裔散居于闽粤赣各属者,星散基布,苟欲联成一谱势所难能,惟我得公、度公、求公子孙有由闽汀上杭直迁南安四县者、有由闽粤转徙而来者。来时虽异,住县昆连数百年不相联属,致令同支同脉认为仝姓不宗殊可慨也。如得公裔籍居南康沙角上丹材乡者各谱,上犹、油石、晓水、白石、下水、广下、南村、感坑等处者各谱,崇义、石墙、官山、坝上、坝头、禾寮前等处者各谱大庚左拔者各谱。度公裔籍居南康石古垅者各谱。上犹中稍山门隘、崇义长流坑者各谱。求公裔籍居上犹水龙者各谱,其为前人失去联络无可讳言。民国庚辰春提倡合修谱牒,召集各谱互相参考,期于一致设局康城,按房编纂人事方面推传湘为主修,推余与礼员为纂修。时因传湘手绾兵符未能久假,推余代理主修兼纂修职。推信全、克芹、琦诗、原忠、信香为编修,信五为校正,积柄、传江为经理。财政方面因无众款,挹注取之于鸿丁,谱价每丁国币二元,每谱一架国币三十元,附谱醮捐二十元不敷,由绅富特别捐助。开始于是年之夏,告竣于翊年之春,统支国币八千圆,有奇计谱六十五部,编定划一字派,使之水归一源,以后三公子孙永远遵循。毋自歧异庶尊卑有别、长幼有序矣。谱工既竣,编立字号分房给领,而务谱已毕,然余于谱牒观成之际,有不能已于方者,古人谓:“三世不修祖谱者即为不孝,君子当慎焉。”可也。深望后起者绵延接踵,毋废驰继前人述作之志贻后裔观感之资,庶不负余等此次追源溯流之本意也。谨跋。
时                                                 谷旦
中华民国三十年岁次辛巳仲春月         嗣孙钜龄            谨撰
重利

南康赖氏重修谱序
考宗谱之法,上溯祖宗源流,下明子孙支脉。木本水源寔基於此矧,今日推行三民主义之时,民族与家族有缜密之关系,盖家族组织之健全即民族复兴之基斡也 。论语曰: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殆斯意也。综览现代潮流,各地民众集族倡修谱牒者风起云涌,其亦间接而关心民族者,与湘自幼从戎,谬膺军职,身历粤闽苏浙皖鄂湘赣者十有余载,军务倥偬,未遑他顾,家乡情况疏漏尤多,然每於军书旁午之暇,动念族人之流离涣散,慨然有重视家谱之思。惟久因兵间力有未逮,是以不能无感也。民国廿八年,添绾陆军三师第九旅兵符率部抗敌转战於湘鄂赣之间,值奉今移驻修水休息补充之期,便道南旋藉资省视。然以离乡日久,景物悬殊,遗俗流风难於洞悉,幸承同族父老时相过从多所指导,晤谈间,以吾族谱牒失修者五十馀年,固本重订家谱夙愿,集族而讨论之,获得多数赞同。因而匆促筹备积极进行,承推湘为主修,切身义务夫何敢辞,只以军事在躬未能久假谱事,虽云草创不克,与族中贤智相助以督其成,又湘之私藏也,今者谱工告竣矣,而吾族日益光大矣。湘坐拥虚名,愧无建树,然际兹谱牒观成之日,湘虽不文,因不揣愚陋勉缀无词以答合族绅长之盛意,并以抒湘之夙怀。
中华民国三十年岁次辛巳仲春月                 谷旦
前陆军第三师第九旅旅长   现任本师步兵少将指挥官  
嗣孙   传湘   谨撰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7 01:3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康谷山赖氏族谱序
族之有谱,明世系也,所以明世系者,萃涣散之人心,使万派一源分形同气。而孝思於是乎生亲听,於是乎,笃谱之不立,原讳雷同派行混乱,先世之流源莫辨祖 宗之功德图书,甚至历所失据为他人所侵,冒而莫之知。谱之所系不綦重哉,予族之有谱由来旧矣。溯其实一修於大宗,二修於有明迢崇正甲申迭遭兵灭,谱牒难存。风雨所侵陨,虫鱼所蚀剧,编残简断不得其详,越数世无人起而修之,至康熙五十三年,闽地租居诸房鸠工重梓,彼时吾祖从居此地犹未双兴。乾隆丙辰又修。吾祖志高、兴堂伯祖定国姓,闽共襄厥事,迄今百年矣。若不纠合子姓重修明之,鸟知派行之不乱,混字讳之雷同哉。壬辰秋予邀堂弟永清集诸父老议修谱牌,莫不欣然,唯飞欲推予二人总理,然长者之命不敢辞,惟是殚精竭力,旦暮图之,酌定鸿丁每匕出银右干以足厥之费领谱,该银若干以填纸墨之资外,无浪用嘱各房集稿送局分任族内,诸文人修纂缮本延工赣郡人郭培挺涓吉印刷,累添不差织亮无讹,俾后起者览斯谱而兴思,累叶修辑斯人匕知异派之同派人匕知分形之同气世系明矣。人心有不亲听手,此谱之所阅至重了脱稿日因序巅未弁首。

道光十三年岁次癸巳黄钟月之                       谷旦
富公房总理裔孙启源
丁公房总理裔孙启睿                      谨识

南康谷山赖氏四修族谱跋
从来江淮河海之源流,莫不知所从出。世祖之源流支脉岂可昧然不知所由来忆我。祖自封赖国以来,子孙遂以为氏世化相承,已历汉晋唐宋元明,其间名登宦籍食禄天家者,代不乏人,其世系攸分支派各异,子孙繁昌者亦且甚多,考其源流尤幸昭然可亲。予承长者之命而重修谱牒,遵照旧谱不敢自为援引致贻笑。於来兹亦未当有所遗忘致乘衍传之绪。凡一切生娶邱坟丝毫不乱,尊卑厝葬累黍无差,钱钞支度无滥费,经始之时在庚辰五月中干之九日,功竣之日又在庚辰十月上旬之五日,居今日而谱牒告成,尤愿后之孝子慈孙珍重谱牒,保护收藏,勿为风雨所侵,勿为虫鼠所蛀,珍同一国之藏书,庶可以世守勿替而永垂不朽。此则予之所厚望也。
得公裔孙清附贡            培基          谨跋

上犹、崇义、遂川赖氏族谱序
姓氏族谱,同国史省县志一样,谱是为国史省县志提供资料,是国史省县志后勤者。
国史省县志记载区域,以名册人物变迁为目的,谱以个人宗支生死事迹为目的,以备考核资勉后人,实为共意义之深远。
考我赖氏族谱,自清光绪辛卯年会修和民国三十八年重修迄今未修五六十年沧桑改变人事全非,诸项事迹亦多不明,谱之继修明必要。
我族赖氏源流久远,自分姓以来经颖川历松阳,晋授不漏,官爵封区,家声流存,以三千余年仍然存在,实为谱载之功。
清末梁启超先生,曾游欧美与外国人叙谈,叙及我国宗谱之功能,外人耸之无不称赞羡慕。孙中山先生之三民主义,民族主义,亦曾以宗族发展,壮大民族而国族为基干,巩固国族是于修谱益彰明矣。
我族赖氏得公派,源流远长,子孙蕃衍,散居各地,谱之失修亦有多年,致使宗支不明,长幼无序,引为堪憾。
当今国泰民安盛世人和,改革开放人人乐庆,寻根问祖翻谱找典,修谱之事,根据国家档案局、教育部、文化部、国档会字(一九八四年)七号文件指出,“家谱是我国宝贵文化遗产中亟待发掘的一部份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民族学、经济史、人物传记、宗族制度以及地方史的资料。它不仅对开展学术研究有重要价值,而且对当前某些工作也起很大作用。”之精神,姓氏修谱由来久矣。
我族赖氏得公派,后裔济美,责无旁贷,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乃倡导继修宗 谱以符族人之厚望,急族人之所急,于去岁丙子秋由书畴、学良等宗亲,发起倡议联修族谱。当有上犹、崇义、遂川三县公祠族人长者,拥护支持。在职人员、离退休干部,亦大力协助,慷慨解囊,乐捐相助。因此由倡修至筹委会而成局开典,局设营前镇坪上。于是年十一月初三日入局办公,并决定续谱有并事项,项项工作专人负责,既分工又合作,以期达到通讯集稿快,早日完成。
和风拂拂,春暖人心,各公祠负责人夙兴夜寂抄稿收费不辞辛劳,局内工作人员任劳任怨,起早摸黑地工作,顺利地完成编纂及时付印。预计本年七月中元佳节前,新谱即与各宗亲见面,具领珍藏。
盖有言者,旧谱限于版面,无谓经费耗销,稍有删改,实事求是而具有时代特色。总之,新旧家谱两全其美,应当统一珍藏,视为传家宝,至于其他少数各公祠宗亲,因住地僻壤,交通阻塞,未闻讯息未及参加会修,切勿望洋兴叹,后会有期,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代出贤能,龙有传人,继修春秋是为序。
得公三十五世裔孙      香乾敬书
公元一九九七年春月之良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7 01:34: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上犹赖氏三修族谱序
丙寅春倡修家乘,局设鹅市之永兴祠,文人会萃,缵绪维殷,离离肃肃,居然煌煌盛事一日,族长参观意若留连弗指示俱讫,相商纂序采古代实迹而敬述之。曰:我族赖氏派衍西周,剖主符而建国颖川。得姓伊始支分东晋荷御笔以成家松阳锡郡,由来考厥世系而颖公为肇姓始祖。自惠公而后日新月盛支派分歧真如木之根深叶茂,水之源远流长,实有难以探溯者降至添公时楚乱国,除其间之不可考者不一而足。及汉兴而先公起依日月之末光,谨守臣节以辅汉功盖群臣声施万国而赖姓复显忆,自惠公以至添公已历一十三世而由先公以至千一郎公又历五十世,其间嫡脉旁支,名流仕宦,班班可考,所最著者汉有仙芝公,晋有忠节公,唐有嵩郎公,宋有朝美公,此数公者各著荣名於天下,何毕帝世之元恺五朝之达适。自东粤发源之千一郎公以及来犹之鸾公、洪公又历七世,中间人才之盛衰总关地运之污隆,或居世胄或处寒微,殊难赘述。惟鸾洪二公之厚德垂光犹历历可想见者,盖鸾公即洪公之兄其自粤来犹也比洪公为最后,至其庭栽五桂今已四属雕零,惟次子可俊公之支派,如瓜瓞之绵延螽斯之衍庆,衣冠济济人文蔚起,其光大门闾岂有艾乎。若我洪公,荷苍天之眷顾,产二子以流芳,长可仁公,次可清公。然仁公之后裔,似有久困必享之理,而我清公之德积厥躬实有常垂后裔於无穷者。当祥介民恭四公代出创副有之大业,立施济之鸿猷,凡架桥修路帐盆恤孤诸义举,皆四公之乐,而不倦者也,厥后子孙蕃衍,人才秀出,居於富贵显荣之痊者不於四公之阴。验乎序毕复从而歌,曰:家乘重新兮族之光,我去水兮福荫长读,我秘书兮舌留香守,我松阳兮荫有常,颂声一作增辉煌。
倡修大学生   乡自治乡董    德成         倡修保卫团保董        雅宾
倡修肆业生                 仁尧         主修                  丹成
副主修  州同衔加二级       书成         副主修邑武生          继晏
起稿纂修序传               心泉         起稿序传              光
编修绘图                   秉辉         编修录大学生          焕庭
编修胜录毕业生             冠群         编修胜录  乡校都员    汉平
校阅受义勇可风汉兴                      校阅毕业生            鸿雁
校阅毕业生                 赞勋         校阅大学生            用成
参订                       仁蕃         参订                  鸿宾
总理财政                   崇廉         总理受奖银章          仁浪
总理大学生                 焕章         帮理大学生            焕成
帮理                      崇永           帮理                 仁涛
时            民国十六年岁次丁卯   月   谷旦仝立

寻乌赖氏三修族谱序
古人云:“天地人,谓之三才。”有天地,即有人。相传我中华民族首出御世者曰盘古氏,发迹于帕米尔高原。嗣其后者为天皇、地皇、人皇三氏,即后世称之为“三皇”是也。后经漫长历史时期至有巢氏及燧人氏,易穴居为巢居,改生食为熟食,结束人类茹毛饮血之浑沌时代。其时未有文字,经结绳记事。后越十世至伏羲氏,首正姓氏,自姓为风。其之前,民间男女只识其母不知其父,淫黩太甚。伏羲始定男婚女嫁之制,凡欲婚嫁,必先正其姓氏,遣媒灼,说合义定,以俪皮(双兽皮)为礼迎娶。其时,刻木为文,以代结绳记事。但其“文”者,并非文字,只在木头上刻上刀痕表示时间、数量、举止而已。伏羲在位一百一十五年,寿一百九十四岁,葬于陈。继之由同母所生之妹女娲立,以云为姓。继之神农氏,即为炎帝。炎帝传于轩辕,号黄帝。黄帝命史官仓颉按伏羲刻木成文之迹,推而演之,制成象形文字。自盘古至皇帝,其时惟洪荒之世,书契未兴,史无可征。黄帝以下,代有史乘,国统相传,信而有征。
黄帝后历传二十八世,我国历史进入殷商之末,周族崛起,文王立。文王者,黄帝二十八代之孙也。文王崩,其子武王继之。公元前1027年武王克商有天下,史称西周。自建周之始,裂土分封不止,盛行锡土赐姓,先后分封了七十一国。其中封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吾氏始祖叔颖亦于此时被封于赖国,其后子孙则以国为氏。
时序进入春秋战国,周室渐衰,转相吞并,约于公元前540年——公元前529年间,赖国为楚国所灭。数百年间,列国耗尽,子民流离,四散播迁。其时,吾氏裔孙亦转徙颖霍地(在河南省汝南府地方,即今河南汝南县一带)。传至二十四世孙深公,仕东晋元帝元年(公元317年)官任贵州太守,升陕西道监察御史,乃卜居贵州都匀府之丰宁。迨至二十七世孙忠诚公,官任江西虔州(今赣州)太守,遂卜居于松阳(即今江西之宁都。一说今之浙江西南部)。
自忠诚公卜居松阳始,三百年间丁口繁盛,族贤辈出,故有“松阳望族”、“松阳世家”之誉。至唐武德初年(公元620年前后),四十三世孙得公领其子标公、极公、枢公自松阳先后迁至福建汀州、上杭、古田、清流、宁化、永定等地创基繁衍。标公官任锦衣卫将军,子孙世袭。赖氏在闽显赫一方。迨元朝期间,五十九世孙千三郎公领其子念一郎、念二郎、念三郎、念九郎由清流分别徙居广东平远大柘、大塘、东石定居,念五郎、念六郎、念七郎则分别徙广东兴宁罗浮、黄陂、溪尾。至明朝年间,六十五世孙(即念二郎公第六代孙)二郎公,由平远大柘徙江西长宁(即今寻乌)。其子美君公,号永兴,创基于寻乌留车罗溪坪。公生子四:十郎、伯敬、伯昌、伯兴。嗣后,该四公裔孙繁衍播及于自项山以南整个寻乌南半县,且远播于四川、广西、湖南、台湾诸省及江西之萍乡、上饶、靖安、奉新、黎川、抚州、石城、瑞金、于都、万安、遂川、上犹、赣县、赣州市、龙南、安远、会昌和广东之平远、兴宁、梅县、番禹、曲江、韶关等地。
又录:极公后裔传三公由福建宁化迁居江西寻乌石背,嗣后部分后裔复迁赣县、赣州市 等地卜居;五郎公之十二子十七郎之后裔得英公,于清康熙初年从福建上杭徙江西赣县长洛卜居;虞观公后裔从福建上杭迁江西于都罗江卜居;显佑、显吉二公于元朝泰定年间由闽迁粤平远东石,其后裔复迁江西于都罗江卜居;六十世四三郎公、懿德公后裔于元未明初由福建永定汤湖徙江西于都罗江卜居。
上述吾氏(仅指收入本族谱之派系)发脉颖水及迁徙源流,大致若此。然自楚灭赖之后,赖裔窜散。始自周景王七年(公元前538年),历春秋战国及赢秦之世,三百余年系代相延无稽,其间世系恐有遗漏,祈望后贤力加考订。
鉴于吾氏裔孙历次迁徙状况,既有群体迁移,亦有个体外迁,但非悉数迁徙,原居址仍留后裔,谋求发展。诚然,别土离乡,转徙流离者不独一吾氏也。早在公元三一七年至太平天国年代,居于中原地区之炎黄子孙因历史原因曾五次渐次往南大迁徙,吾氏裔孙亦合流其间。凡南迁之民不属本地土著,故史称“客家”,其语言、风俗习惯亦与土著居民有别。
仰视吾氏发展历史,均与国家命运、社会潮流息息相关。吾氏裔孙不论任何时期均与社稷同呼吸共命运,于逆境中求崛起,于顺境中谋发展。吾氏自始祖颖公至添公十四世皆为国君,嗣后宗裔,肖子贤达世代叠出。历代族贤,忠于社稷,效于先辈,历经沧桑,自强不息,功垂金石,名标青史。时至今日,吾氏族裔散处大江南北,播及万方,乃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主要成员之一。此为吾氏之光荣与骄傲矣!
凡宗族发展历史,皆属民族发展史之一部分。不明宗族发展史者为忘其祖也,亦是愚味无知、没有文化之表现矣。由是,为使吾氏裔孙周知宗族历史发展演义,明其源流,知其脉系,从而唤起宗裔缅怀先祖之功德,继承先辈之美操,为国家之强盛、民族之振兴、宗族之繁荣,敬业志学,勤政勤民,经族人商议决定三修吾氏家谱。一九九三年十一月七日,居于江西寻乌县城之吾氏裔孙在月养、家庆、崇浩、邦兴、佛松、崇耀等辈倡导下,会集一起,共商修谱大事。皆曰:“吾氏族谱二修至今,已越六十五载,与‘三十年为一修’之祖训亦逾三十五秋矣,此乃社会沿革变迁因素所至。目前欣逢举国升平,正值修谱盛世,若不趁机行事,必然贻误良机,追悔莫及。”遂当即公推人员成立“寻乌县赖氏三修族谱工作委员会”。县内县外凡有吾氏同一脉系之乡村,亦成立分会。谱局设于寻乌县城原赖氏宗祠隔壁,公推人员旋即到位就职,潜心致力于修谱之浩繁工程。
古人曰:“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瞎眼);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执古泥古,食古不化)”。为免“盲瞽”之疾,即循“尊重历史,尊重事实,秉笔直书”之原则,对世系源流、先祖之显赫传略俱予全录;为避“陆沉”之患,对一些内容亦有选择地进行取舍。诸如二修祝词、山水志、族戒、家规、谱戒、服制、圣谕,皆因篇幅浩大,制版耗资或与当前道德规范相去甚远,未具现实意义,故悉数删除;祠堂图、地坟图除保留几幅主要者外,其余亦删去;原谱《艺文》除保留“赖相国茹公发迹”、“定风直士序”、“文天祥赠序”、“石马王大孺人百龄晋二寿序”外,其余亦予删去;二修四篇《序言》保留一篇,而“初修族谱序”、“历代源流新序”、“历代源流全序”即概予保留,并加标点断句。
此修大业从一九九三年 十一月七日成立编纂机构始,至一九九四年八月定稿付印止,历时不到一个寒暑。能以如此短暂之时间完成如此浩繁之工程,其功应首推先贤已编初修、二修家乘,为后裔留下了一部宝贵的家族文化遗产,为此次三修提供了珍贵蓝本;次乃全体族裔万众一心,鼎力支持,共襄成事之结果;再是全体修谱职员悉心致力,乐于奉献,朝暮维勤,严谨磨砺之所焉。同时亦应感谢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支持和鼓励。但是,由于人力、物力、财力有限,加之未有经验,遗漏和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惟望后贤四修之时加以补正完善,使之吾氏族谱千秋彪炳,万载流芳!
鄙人才疏学浅,谬膺编纂之职,实乃勉为其难。今幸谱牒终成,大业告竣,蒙族人之重托,遂以不揣鄙陋之文,赘述于此,权作短引。
谨为序。
省立江西宁都师范毕业生
岑峰子寅公嗣下八十五世孙
公元一九九四年岁次甲戌秋月    吉旦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7 01:34:31 | 显示全部楼层
寻乌赖氏二修族谱跋
尝闻古今姓氏谱系类皆序,宗族之昭穆纪前人之功德,明历代之支派然家族之,编辑原非易事,子姓之蕃衍别居异域,散处遐方涣而难萃也,世数之远遥老成凋谢,谱牒之毁坏,远而难举也,惟我宗谱自清同治庚午荣标公主修至今五十有九年矣,民国甲子夏诸父老等设席提倡,惧其离散邀集三户续修复加探访,扩充广大,联四省十三县一体同收,兹值戊辰冬月谱牒亦既告竣,披卷而观之,自一本而分万殊,承承继继如珠之联秩,然而有伦由万殊而归一本尊尊卑卑如眉之列昭然其不紊,则祖宗之灵爽式冯子孙之蕃昌益盛,将见人文蔚起,甲第蝉联无非尊祖敬宗之所致也,是为跋。
旨于
大中华民国拾柒年岁次戊辰季冬月                 吉旦
石溪八十三世裔孙高等学校毕业琼          玉屏  沭手敬跋

寻乌桂岭、大亨赖氏四修族谱序
万物本夫天,人本夫祖。人之有身,当知此身之本。故先王制礼以明宗,宗法立而后百世。不迁之宗,得永馨其俎豆,五世则迁三宗,得各享其蒸尝。凡定大小宗别,子为祖继,别为宗之常经。要以明彝伦、重祀事、厚风俗、成治化也。及后世宗法难行。汉儒说经,未能深得经旨。误以别子为公,子又因其不祧,而误以为始祖,至欲废始祖之祭,而宗法愈不可复矣。幸大宋欧苏二公起创谱式以尊祖敬宗收族,天下风行,流传不替。百世下而能溯百世以上之祖。散处四方得以敦一本之亲,犹得同姓,从宗合族。属者端藉夫谱,则谱之关系顾不重哉!
我族自颖公受封于赖国,厥后以赖姓,源远流长。得宋之文信国公、元之吴文正公(序),叙吾谱举历代之忠孝节烈,显仕名宦,表扬已著,无俟更述矣。唯七公分衍之思公,递传至光辅公,由宁都之揭扬赤竹坪徙安远之亭前上郭。友源、友宁二公兄弟怡怡,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壬子,伯徙桂岭,而仲徙大亨。时桂岭、大亨原隶安邑。万历三年间始分邑治为长宁(今寻乌)。迄今谱牒,虽有安远、长宁之两族,而实则一脉焉。盖自二公以还,世守留贻,虽年既久,以继以续,恒昭炳“烺”。
建国朝始修于康熙二年癸卯(公元1663年)历四十一年癸未(公元1704年)而再修,又五十七载乾隆辛巳(公元1761年)复相踵而三修。今又越岁一百三十有九,乃因时势艰难,于其数诚过矣。从其续成之世次,考之尊卑,昭穆井井有条,则此修之参稽为甚难,承先启后之为功又甚巨,由是愈蕃衍而愈修订。阅是谱者,盹然而思孝,肃然而思敬,景仰前徽,复相继起,以孔孟之学,淑其身以尧舜之道,事其君,不忘先祖之遗风,将见先世之祖功宗德,弥衍而弥长,后代之勋业、风规,寖昌而寖炽矣。

光绪廿六年岁次庚子(公元1900年)冬月    谷旦
赐进士出身  钦点兵部主政加四品衔    分发江苏尽先即补道
度公房嗣孙绍濂敬撰

寻乌赖氏五修族谱序
族谱者,氏族文明史也,为华夏灿烂文明之部分。其谱中所载先代遗训,以承教化育人也;所订族规,以规范道德行为也;所记传略,以不忘祖德宗功而树后人之榜样也;所叙源流世系,以分辈份高下明宗族繁衍也,凡此种种不一而叙,皆谱牒之功矣。
吾族自颖公封赖国,遂以国为姓,食禄于颖川。经秦汉,历唐宋风风雨雨,徙徙迁迁,转瞬三千余年。然本固枝荣,瓜瓞绵绵,此祖宗之德也;而普牒炳炳朗朗,世系井井,盖修谱之功也。
我寻乌赖氏自一九OO年四修族谱至今已九十有三年矣。其间换三朝,易数主,几经动荡几番战乱,虽数度欲于重修,亦曾于一九四八年前后草编初稿,终因秋之多事。未于成稿出版。且一九六六年又逢“文革”,我桂岭房数部四修族普尽付之一焚,岂不痛哉!惜哉!幸有学纯公暗暗保存一部,时至今日方得于重见耳。
今纂志修谱风行,国即专设机构以编志,氏即搜集宗族资料为修谱,其意在保存史实,发扬文明。良机也。值此之际,桂岭、大享、凤和、东山、樟树湾各房梓叔同聚一堂,共商修谱大计,皆曰:族人皆一脉,如水之同源,今愈蕃愈衍,其名流三百,分支三千,谱之不修如水不流,何以承前启后?岂不愧对列祖列宗?吾今重修族谱有数般之好:一曰增进宗族之联系;一曰加强梓叔之团结;一曰步祖之后尘;一曰启后之来者。有此种种之好,何如不修?
此次重修始于癸酉年十月初一日,竣于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前后不足三月。时之短,责之重,前所未有。能如期完成乃吾族梓叔众志一心,通力协作之功也。对赣邑、会邑、兴邑外徙梓叔,未及联系前来参修,诚憾事耳!现只将原谱排印,而未而续,其外徒梓叔祈谅诸乎?
对原谱文字中明显错漏之处,在力所能及条件下,曾作适当订正,而原谱中所叙矛盾出入之处,一时又无法考评者,仍按原版排印,有待后秀再考厘订是盼!
有关族谱版式,由原来五世同堂横排式,改为上横下竖四世同堂式,有意在压缩版面,节省开支,非他意也!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7 01:34:48 | 显示全部楼层
会昌赖氏联修族谱序

我赖氏家庭历史悠我,源远流长,史籍记载,赖姓始于轩辕黄帝廿世孙叔颖,具有最荣耀的黄帝血统。周朝初年,周武王念十弟叔季载立国有功,封其食邑地颖川(今河南禹县)为赖国,并赐颖川郡。从此,其后子孙即以国名为姓氏,以颖川为郡望(堂号)。自赖国诞生以来,迄今已近三千一百年历史,我赖氏家族子孙繁衍,世代荣昌,公侯将相不乏其人。传至十一世祖章公时,赖国为楚国所灭,我赖氏宗亲相继三百余年时间子孙离,依附他姓。约至汉朝初年我二十八世祖先公官任汉朝大司马,并加爵忠王,使得赖氏复兴,自此显耀于世。子孙繁衍昌盛,遍居大江南北。四十四世祖功行公原是西晋名官,后 因睹时局战乱,而隐居不仕,即卜居于江西赤竹坪(今宁都县)。东晋孝武帝在位时,我四十六世祖光公被奉派出仕浙江观察御使。宦居浙江处州松阳,其曾孙我四十九世祖遇公官任江东太守,因爱松阳山水秀丽,决定在此落籍。乃奏请朝庭准以松阳为郡。晋安帝司马德宗念其功勋卓著而准奏。于隆安元年(公元三九七年)御笔亲书“松阳郡”三字,赐为我赖氏万世之郡。此后南方各地族人除继续袭用“颖川堂”外,即又开始启用了“松阳堂”遇公九世孙,我五十八世祖灿公,本属世禄之家,一生显贵。但性爱田里,而留居赤竹坪。公生七子:昭、得、度、明、思、求、彦,灿公子孙繁衍昌盛。遍居江西、广东、福建、湖南、浙江、台湾等地,我会昌赖氏属灿公次子得公,三子度公,五子思公,六子求公和七子彦公的后裔。约于公元一千年左右先后从宁都、瑞金、赣州、于都和广东的梅县、平远、蕉岭、福建的永定、上杭等地徙居本邑,迄今得、度、思、求、彦五公子孙,已繁衍遍及全县十三个乡镇,复又发展到邻近县市和湖南、四川、台湾等地,形成了廿七个房系。族大人众,蔚为望族。故我会昌赖氏、宋、元、明、清四朝,科甲蝉联,冠于全县,迨至晚近,尤其人才辈出名扬海内外。
族谱是记述宗族世系传衍的宝贵史籍,更是宗族一脉相承,长流不息的生命史。修好一部族谱,既可据以饮水思源认识自己的祖宗,更可藉以承前启后增强血统观念,成为团结子孙,启迪后代的传家瑰宝。公元一九八四年国家档案局、文化部、教育部曾联合发文要求各地应重视发掘家谱宝藏,协助编好《中国家谱综合目录》,并指出:“家谱是我国宝贵遗产中亟待发掘的一部分,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经济学、人物传记,宗族制度及地方史的资料,它不仅对国家开展学术研究有重要价值,而且对当前某些工作将起着很大作用。”说明族谱也是国家史资的补充。
灿公子孙落籍会昌近千年来,各房系先贤大多很重视谱牒的修纂,有的已修过七八次谱。这些族谱史实浩瀚,风格矜重,如实地记载了各自房族繁衍生息,荣衰升沉的历史,实是我赖氏家族的宝贵财富。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性,以至上千年来,在会昌的赖氏子孙同宗一直不同修,同祠却不同谱,加之因社会变迁,尚存的房谱不多,且残缺不全,家族史传面临断线。今兹国泰民安,盛世修志之时,居住本邑县城的宗贤,奋然发起联修会昌赖氏族谱倡仪,并于一九九三年十二月三十日发出了《会昌赖氏联修族谱告家族书》。一九九四年三月一日在县城组织召开第一次全县赖氏各房系代表会仪,会议正式通过了联修族谱方案,选举了谱局领导,设立了办事机构,建立了有关制度,从此开展了工作。全县赖氏联修族谱旨在正本清源,昭穆分明,承前启后,敬宗睦族,发扬祖德,增强团结,光大祖业,万世流芳,达到五个统一,即:统一尊颖公为我族一世祖,统一尊颖川堂为我姓渊源堂号、松阳堂为我族分衍堂号,统一理顺各分房世系,统一联修族谱纲目,统一联修后启用新字派。
联修族谱,工程浩繁,难度甚大,由于族人上下齐心协力,积极支持,谱局执事人员殚精竭虑,不辞辛劳,这部具有时代风貌和族谱特色的第一部《会昌赖氏联修族谱》终于付梓问世,园满地实现了预期目的。新谱告竣,象征着我会昌赖氏已走向团结统一,体现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胆识和魂力,开创了我族纂修族谱史上的新篇章,它必将在我会昌赖氏家族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我们期望各位族贤都能珍惜族谱,继往开来,弘扬传统美德,增强凝聚合力,勤奋敬业,再创伟绩,显祖耀宗,衷心祝愿我族繁荣昌盛,永发其祥。

会昌赖氏联修族谱理事会     
德河  名槐  谨识        
公元一九九五年  岁在乙亥  孟夏月  吉旦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7 01:35:08 | 显示全部楼层
会昌赖氏得公派仁公房二修谱序
盖闻族之有谱,犹木之有本,水之有源也。非所夸耀,乡里实藉以敬宗睦族,敦伦纪上,可溯源之所,自合下可识流之所,由分俾后世子孙远不忘,而尔不遗,序昭穆、定尊卑、头之动亲亲长长之义,谱之所系大矣哉。余按吾赖氏,肇自姬姓,始叔颖公至周封有赖国,遂以国为氏,以颖川为郡,科各仕宦,历汉晋唐宋代有伟人,如相国茹公及秘书好古,诸前辈皆单单有声,谱头详载甚悉,阅即知之,有仁公者,即由灿公次子得公裔也。由长宁满坑迁会昌落口(今庄口)杨梅坳,地肥土饶,遂与其次子月台公而居焉,后又观小密上村山水清秀复命其四子寿山公而居焉,遂为二房之始祖。今二房子孙繁衍诸绅矜长辈皆之,谱牒之未修,迄今有六十年矣。是三修之宜,亟讲也。于是议出督办,明祝总理,贤兰、德仪编修,贤臣、德兴及各房杰士公同酌办 。诸公嘱余主其事,余属同宗,不敢因辞。余愿诸公遂旧例,劳心劳力共襄厥事。他日工竣,开发,行见房上兴隆,丁粮起而千秋鼎盛,家家饶裕,文运天而百世荣昌,且夫德厚者源流必远、根深者枝叶必茂,仁公盛德,大业灌溉于先世诸公,更加深仁厚泽培植乎,后人定卜肖子贤孙,世代叠出必能光大于前垂,裕于后者也是为序。
大清光绪三十四年岁在戊申冬月吉日
宗教弟  宝仁  顿手拜撰
仁公十二世裔孙  德河移植
公元一九九四年  冬月

会昌上坑赖氏二修族谱序

余年十三,先大父延本境,赖华轩夫子,讲教家塾是时,执经门下甚荷宠异间询家世所自,则曰:福建汤湖迄道光壬午同赴乡试,韦毕夫子忽言系出汤湖,深以旧谱未清为憾。旋假归遂,疾作舟次熟视。余曰:吾于谱事属子矣,余讶之及命与护以陆回及抵舍夫子竟作。古人岁戊子其族英俊定标定向,纶供儒士定经族耆定师定申等合谋重撰谱牒,命余校正,余即其事忆及师训未始,不欷歙完叹也。赖氏本著姓,自周以来,生齿之繁,几遍海宇闽省汤湖一支,科甲显仕为累朝国史不绝,书上坑其徙于上坑及头发落坑者。则自仕通公之子,若孙始旧谱祗列,朝美公位下世系,自朝美公以上概云难稽,且其脉络颇有乖舛。幸余夫子华轩与其贤裔定经、定甲于嘉庆乙亥直追远代考定编次预成卷帖迄今付梓,乃自颖公至虞观公用苏体列序本支图。朝美公以下特遵欧式标题,为始祖由是亲切著明俾阅者了如指掌矣夫。家之有谱,原以敬宗收族之。谓何兹以有开必先近,从其朔,既不忘木本水源,尤知某与若为同祖,昭某与若为同父穆则孝弟之心。油然以生雍穆之谊,翕然无间长幼尊卑,非凛然,共明其不可稍紊也哉。且从此涣者,萃睽者比纷伦叙,而懿行彰将见一族之昌炽,未有艾而。余业师华轩夫子,惓惓族谱之心,亦于是慰于地下矣。工竣因序其巅末以弁诸简首云。
时  道光八年岁在戊子季冬月   谷旦
烟世晚生三若晟  首拜撰
(注:道光八年即公元一八二八年)

会昌赖氏度公派八修族谱序

窍思取木求蒂培蒂即所以沃叶饮水思源,探源亦即以疏流人。而尊祖敬宗,裕后光前正如木之有蒂水之有源各寻其本也。惟能於本本源源、支支派派区之、别之、综之、核之,详明切实自弗若崇韬之拜子仪贻嗤万世也。故伊来立之,鉴佐之史,表志国脉之存亡兴衰者有,然降之子姓,则有退新门进旧望。而谱牒以递成万世而不朽兹者。余宗诸父老议新家乘,余适赴于祝篆,适承宗叔兴万君谈及斯,举余兴万君通家谊也,且与诸父老辈夙曾亲灸、芳微、万君、应渠为之纂文稿、编世系转倩,余以序世次而光八修之谱牒,余虽事务旁午,俗虑羁身,然万君有命焉敢却之,余因详叩其世系语谈其支派,遂兴木本水源之思,奠昭序穆之,想而亲亲之义勃如也。稽我赖氏托始颖川导源,周代本系则出文王姬姓,成王封颖叔於赖国,刚赐土赐姓。而赖氏以传由是,颖公生子,曰:惠公。历传宣、厉、平、桓、襄、敏、成、冲、章、穆、文、添,凡十四公时际,嬴秦肆虐虎视鲸吞,而赖国因为楚所并,乃转徙颖霍地易姓更郡,虽不独一赖国而遭逢实为不偶矣。自添公传至是遇公妣续妣祖十有五代,再传递灿公继志锡类二十有一世,灿公生子七,即:昭、得、度、明、思、求、彦是也,而今发越环球者擢发难以枚举也。溯我度公,系出行三字宣仪由松阳后徙桴源,即今之安远、龙南、上犹、热水等处,递而传至慕古公,徙居万安南乾尚遗四房之大宗祠,北方之尚德公祠,并克复公祠犹有田畎园圃,虽施於新庵子庵内几经圯塌,而父老相传者尚未泯没,其后再传至秉著公,见于山清水秀徙居钓滩,而后裔振蛰涣处不一,若支棋布於东若支星罗於朔,若派南天晖吉,若派西道敦庞绵亘蕃衍杂处四隅,虽不能详明历叙而依据牒载若郎眉,则数十代人往风徵前传已历历悉数焉。幸兹华宗迈却,根簇逾椒无异榕蔓四墅冈识连支未免骨月认途人之叹,同宗诬瓜葛之嗟也,甚而年湮世远。考妣徽稽葬坟失所或矢殇而泯迹,嫁娶而无章,万一彝伦冈,叙世次,债如爰集老夥商复,继隆公解组修谱之盛志焉。今自秉著公徙于以往为一世祖,一脉流传世次相续,凡列祖之官迹事实,迁徙源流,以及孝子慈孙,亲疏老幼,编阅参考,确有证据而大宗小宗,秩然不紊。左昭左穆井然有条,纵未见先宗之荣,显亲炙其谟烈,披览斯谱足慰生平慕祖这忱未也。隈鄙未克附事乐从诚多抱歉,而亲亲之义则勃如也。今承万君命且忆诸父老之眷爱爰,不辞谫陋缀百言以表承先启后之美意,行见人文鹊起,富贵绵延垂簪缨於,奕祀馨香於千秋有必然矣。异日者踵府致庆造室颂扬余於此迢,绕预卜余於此翘首仰瞻是为序。
前清例授儒林郎加六品衔侯选布政使司经历民国委任西明区保卫团团董 宗晚瑞香甫菊秋敬撰
时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岁次辛酉仲春月 吉旦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7 01:35:30 | 显示全部楼层
会昌排下赖氏思公派必清公房六修族谱序
家之有谱,犹木之有本、水之有源也。木有本则枝叶茂,水有源则流泽长,家有谱则世系明昭穆,辨尊卑别世系明疏不得以间亲也。昭穆辨穆不得以紊昭也,尊卑别不得以踰尊也,疏不得以间亲,穆不得以紊,昭卑不得以踰尊则孝弟立则浇漓消宗族和行见宗谊,既笃家道益修种族优强自能战胜于天,滨界中而为天之所择也。考谱牒由来,始于欧苏二家,表式虽各差异,要不外化异为同联,疏为戚,萃其涣而合其离使一族之中,一如腰膂手足合为一体而无有痛庠,莫关痿痹不仁之患实有大俾益于家,抑亦大有俾益于世也。此谱牒盛行于世有由来矣。排下赖氏会邑之望族也,溯厥来源出于思公长子名兰公,由宁都徙石城之秋溪传至仁广公从秋溪徙于石阔,再传至必清公复由石阔迁于瑞金之腊答湖,即今箬笠湖之地点也。由箬笠湖徙于会昌白竹而开基者,则必清公之子名世良者也。良之子芳英公生子五,次与五间焉而缺。长名金宽,三名金华,四名金禄,宽生廷贡由白竹迁于宁都曲阳,华生廷贵即下芦排下之一支也。禄生廷凤,凤生学环,环生吴远,历传四世始由白竹徙居桐木迳杉坑社公湾等处,徙于于都曲阳者先年巳以开修,历次续修未之合也。其桐木迳与下芦二支蕃衍启繁,遍居三里迳、七工坑口、字湖、牛角湾、富屋、鹭鹚、埠石下、珠兰、埠河、坑上、芦赤、土坎、洛小、田排、上河、坑背、鱼潭、禾坪脑、高坡、坳下、沿溪,三十里内烟火相望,鸡犬声闻,其有远徙靖安、庐陵、吉水、兴国、永丰、龙泉、新喻、湖广、四川等处者,亦均二支之后裔也,远近综计不下数千余丁齿之繁衍亦去盛矣。历代以来,蜚声黉序选拔成均者固不乏人,而富拥巨资,急公好义者亦时有所闻。至若重谱系炳、焕维新兢兢以联宗修族为念者,则又是族历代相传最注重之要事,最考究之家政也。故其宗风醇厚。操业辛勤。父老霭霭,子弟怡怡,虽则支分派别,散以万殊,而木本水源合乎一体,斯何莫非祖宗之嘉言,懿行郎垂于竹帛横线直吊,炳跃于谱册,有以致之耶。吾尝谓族谱之不可不修,今观排下赖氏而益信矣,兹贵族又行六修之盛举,诸君子不弃谫陋,属予作序。予虽不文,亦乐而为之序。
民国三年岁次甲寅仲秋月
宗愚弟行伟鞠躬敬撰

会昌赖氏六修族谱序
古今来天道无常,人道亦无常。天有寒暑之推廷,万物因之而发育,人有世系之先后,万殊原出于一本本者,何始祖是也。溯我姓之始祖,即周文王第十九子封于颖川,称颖公,国号赖。厥后以国为氏,以地为郡。自颖公而下历传十有四世,至先公任交趾太守,官至大司马。再传十有四世,至遇公任江东太守,有治绩赐松阳为郡,由是赖姓颖川之后复有松阳郡之称焉。遇之子匡,匡之子硕,宋嘉元间偕弟避乱于揭阳之桴源,后迁宁都州赤竹坪,为宁都之基祖。祖公积德累仁,善闻著于乡邑,故历二传而七叶开宣,子孙蕃衍,支派既繁,迁守不一,东南各省星罗棋布噫。亦云盛欤灿之六子,曰:求公,求公之三子曰抑公,因隋乱而徙居于会昌县城之铁炉巷。经二十有七,传以至于宁一郎公,字邦辅。因避元兵乃西迁龙化圣丘段筑室而居,是为龙化之开基祖也。又历六传至文经公,克绳祖武丕显、丕承,我族至是始发荣而光大焉。按自颖公以来,至文经公共历六十世,此不过沿流溯源,从一脉之相承,揆其所自出耳。其余列宗列祖之间隙不少,文人豪杰达官显宦以及忠孝节义之士,而应序足录无庸赘述。惟自文经公奠居龙化而后四叶争荣,支派蔓衍,比居数十里,散处各省县,按以亲九族之义,自不可无谱牒,以纪事迹而序昭穆,所以欧苏二公之立法,并见重于天下后世也。然有作者必有述者,如我族前清康熙辛未迄于光绪辛卯,谱凡五修皆推硕公为第一始祖。约三十岁为一修,以遂距今三十余年,其间生殁婚葬、家言懿行、苟不续为修明,将往事莫可考稽,匪特有垂,彝伦攸序之道,抑且使后世子孙法戒无所取,则奚其可惜。余弟邑庠生,讳莹辉,素怀续修之愿,奈天不暇,年赍志以终殊源痛惜去。岁春族侄有恩保者,油然生其孝思之心,乃语余曰:“莹辉先生,尝以谱事责我言犹在耳,今岂忘心,但独力难支,众擎易举所望,公等共襄庙成,以究莹辉先生之遗志。”余聆而壮之,相以整订规条、通告,远近凡我同族而欣然乐从。尤幸经副理,不殚烦劳矢公矢慎而编,诸君竭尽心力,至采考订越一载而稿成。余披阅之下,见其世次井然,昭穆序然,尊卑别然,亲疏分然,生殁婚葬无不昭然。不禁欣然喜曰:“善哉乎,美哉乎!”我姓赖氏之蔚然鼎盛,其将以此举卜之乎。盖笃其收族之谊,所以敦其尊祖敬宗之思。子孙既不忘乎祖宗,祖宗自必庇乎子孙,行看贤哲挺生英雄辈出,世泽绵延愈炽愈昌,而富贵永甲于郡国矣。

中华民国十六年丁卯仲冬月                     吉旦
四十五世邑庠生   义申   敬撰

安远槎江梧桐赖氏六修族谱跋
当思谱学之传倡,於唐高士而谱制之备,详於欧苏公合前后以观全貌,未尝不叹先君子之设法深且远也。夫世远则统属易湮谱则有以溯其渊源地,联则情谊多疏,谱则有以萃其涣散支繁,则尊卑莫辨,谱则有以序其昭穆,人众则生齿难以悉数,谱则有以志生殁纪其婚葬而且为传序,为行述仕宦功名详其履历,幽光潛德表其芳徽,谱之所系讵不大哉。如我赖氏系出姬姓周封赖国,始郡颖川。至遇公臣庆守江东,奏改松阳今之郡,松阳者皆江东公之裔也。厥后慕古公致仕归里隐卜万安之南乾,斯时族已蕃衍散处江右。惟我祖子隆公沂流而上涉湘水,驻濂江,肇造上林井头之基,谱宗为一世祖,勿论其隆公以上也,即由隆公而下递至今,传世过二十馀,历年不过数百载,且有不能周知靡遗者,而况隆公以上之高曾祖,考妣哉则甚矣。族之有赖乎谱,而谱之有系於族者一也,自隆公八传衍槎江者,明英公衍梧桐者,明礼公他而处彭坑,处枫背,以及散处赣之象山瑞之邦坑,南昌之进贤八里湾者皆三坚公之后,明英公之派衍也。抑有徙渡江之鞏下雩之上弯,兴之西门,以洎远徙宁州之良源,云箫洞者皆六德公之后,明礼公之派衍也。由槎江而至梧桐,由梧桐而至外属,或数十里或数百千里,聚会难,则情谊终疏,惟有谱以淬之,自有结亲情於万里者,虽在异域不啻同堂,则四海即弟兄也。谱之有系於族者二也,然合二族计之烟户数百家,丁口数千人,遇道路则称名,无谓聚广稠则位置不分,乃自一稽。族阀以兄事,以父事型仁讲让,若有出於情之不容巳者,盖昭穆明,则孝弟自生此谱之有系於族者三也。而且生而婚殁而葬,人人类然世世如斯,此讵可以胸臆记哉,况功名仕宦不一,其途潛德幽光各有其选,不有谱载何以昭示来兹乎。此谱之有系於族者四也。愿所系大则修之,自不容缓,向者议以五世为率,历年不过四十,乃刚及四十之间起丙辰止。甲子戎马在郊风鹤时,闻时势之孔棘,人亦无如何也?今幸太平日久,文教日新,属在族戚莫不有敦宗睦族之思,岁丙寅轮祭浮槎,祭毕,诸父老相与谋曰:“六修之举端属兹乎,而族众唯唯乃开局于大江之绍。”文堂经始则戊辰八月也告竣,则庚午三月也。而司其事者,则余五叔宗琦及族兄发祥也。其同事人多,首帙备录不复赘也。然编辑资乎,后学而体制悉准先民首图,瓜瓞溯渊源也,终书远迁淬涣散也。大书世派序昭穆也,细书年月,书妻氏,书坟茔,则生殁婚葬皆可考,而知也。而且将仕进者,有文传阐节义者,有行述而兴利除弊,亦列之家规、凡例之内,则谱牒成而义利俱明,上之可告以宗祖,下之可贻乎后昆。夫乃叹作者之设法深且远,而读者之用意不几美,而善乎祥躬逢盛典得与监临,因悉全貌不辞,类凫敢将作谱深情跋诸骥尾,仍冀续修贤哲早为骧倡则幸矣。

同治八年岁次己巳孟冬月                                        吉旦
二十四世嗣孙祥林拜撰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7 01:35:47 | 显示全部楼层
信丰赖氏思公派经公族八修族谱序
自古国有国史,族有家乘。国有史,而知历朝之忠臣良将,贤哲仁人;族有乘,所以扶纲常、植名教、明世系、序昭穆、辨尊卑、联疏戚。上追祖宗一脉之源,后启子孙百代之鸿图,光前裕后之事迹,皆能纂辑为氏族之真实史料,乃遗留于子孙之珍贵文化遗产者也。
我赖氏族谱,自经公派下至子仁、子高、子礼三公递传千余年,蒙历代前辈诸老先生,迭次纂修成牒。展卷览之,源流迁徙,头绪井然,次第昭然,脉络分明,忠孝节义无一遗漏,原原本本,明明朗朗,累累如珠贯,缕缕若丝抽,未尝有援引附会之处。叶缀花繁,朱煌紫旭,一一皆同根共本。开卷了然,善乎美哉。
惜乎!我族多数屋场保管之新旧谱牒,遭一场浩劫,焚为灰烬。然族中虽有贤孝之士,不畏批斗抄家之险,冒死保留,幸存者则凤毛麟角,十难存其一矣!古训曰:“昭穆之序在于谱,人世之接在于修。”七修族谱系一九四三年修辑,距今又五十余年矣。历岁既久,丁口日繁,族人居住,星罗棋布。以致名讳妣氏未登,生殁葬所无考,血缘关系不明,后人不知其本之所出,支之所由,难于辨尊卑、联疏戚。虽同宗相遇,犹路人何异?今记忆实录,犹可续前垂后。若不为之,更阅若干年,老成凋谢,文献无征,纵有英敏之后昆,欲踵华增美,几何不展卷徬徨而伤臆说之难凭矣!况族中父老多数呼吁,要求修谱。为此,趁仁公宗祠重修告竣,神主登座之机,为修谱事征求全族与会父老之意见,众口一辞,要求修谱。遂于公元一九九四年,岁次甲戌,十月九日聚三公子孙于小江圩赖佑前店内,共商修谱之事。当时,众口一辞赞同,并当场选出吾弟启瑞,族侄佑瑲为主修,一并选出各部 负责一员(鸿名悉载本修撰次纪内,兹不赘述)。随着手印制谱稿,分发给各房各屋场编稿征费,一面置办材料、用具。翌年(乙亥)新正十六日,设局于马口仔元里公之厅堂内。小子才疏学浅,驽胎陋质,樗栎庸材,谬膺总编,能不诚惶诚恐。窃思,此为族中大事,何能推委见却,敢不尽心竭力,有负族望。
虑切数十年风风雨雨,部分族人宗族观念淡薄,况百物昂贵,且文字工程浩大(因旧谱多系繁体字,今须全改为简化字),欲功告垂成,诚非易事。但有各部负责人员之努力,全族父老兄弟之大力支持,众具善始善终之志,毫无虎头蛇尾之心,共排时艰,殆庶几乎。此修除武汉、长汉、南昌、新建、万载等地,因七修时正值抗日战争之时,以上各地均陷敌手。彼时交通阻塞,鱼雁难通,无法联系,故未参加。旧谱毫无记载,更不明其具体地址,欲考无据,无奈忍痛割爱矣!仁公房瑞华公系元富公之后裔,现住赣县湖边乡陈坑,高公房添钦公后裔,现住赣州章水下角坑,谱局数次派人通知,至今未来参加。另有极少数人,由于种种原因,未曾参加修谱,余悉参加焉。总共三公子孙参加修谱者,男妇人丁伍仟捌佰余口,编谱85部(每部六卷),耗资近七万人民币,费时一年。
兹值谱牒新增告竣之际,小子虽属不才,何敢缄默,故敬述数语贯诸谱首,惟愿兹后,我族各房子孙繁衍昌盛,瓜瓞绵延,克绳祖武,丕振家声,贤哲仁人咸生,百业兴旺发达,家家人寿年丰。是以为序。
经公二十九世裔孙启瑛敬撰
公元一九九五年岁在乙亥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7 01:36:05 | 显示全部楼层
信丰赖氏联修族谱序
姓氏修谱,中华传统。基祖经公,传代悠久。历代先贤,屡修谱牒。殚精竭力,沥血呕心,编之族谱,脉络清晰,昭穆分明,世系井然,尊卑可辨,条分缕析,本源有据,展卷览之,了然于目。
赣南赖氏灿若明星,人口众多,里居棋布。联修之愿,久已萌发。其旨,以求大宗族之源流统一,世系统一,辈次统一;改变源同谱异之局面,纠正各自为说的讹误。二十世纪中叶,先贤曾倡导联修,并工作了九个月而因战中止,诚为遗憾!
今逢盛世,国泰民安,民族腾飞,百业振兴。赣南宗贤,继承先志,炳慰祖德,再倡联修。乘此良机,客岁子月,我房三公代表百余人云集樟下,举会商讨,众心一致,决议参修。以臻与赣南赖氏全面接轨,既可前慰古人,又可后启来者。爰是择吉今春二月十九日,在燕子岩挂牌开局。公举族高叔祖太强,族叔祖从孝,族兄启瑞、族侄文光任主修,并一举推定理事、编纂、庶务一应人员(详见撰次纪兹不赘述)。卑人才疏学浅,驽胎陋质,谬膺总编,洵感不安,恐负族望。窃思,此乃族中盛举,既公推,岂敢推委,唯尽力而为之。
又二月初一日,编纂征费工作同时启动。但是,本修较之往谱有新的创举:为适应潮流,顺乎民情,破陈规、树新风,移风易俗,男女并重;凡客女自愿参修者,均可入谱,业绩功德显著者,均可彪炳于谱。
恰逢物价升温。为减轻族人负荷,借鉴他房经验,采取按丁征费和赞助并举之措施。谱局出台了联修赞助实施方案。族人赞同,踊跃解囊。有须发鬓白的耆老,有年富力强的青壮,有家资殷实者,有收入一般者,还有别树一帜的女中豪杰。赞助达百余人(详见赞助芳名录),捐资三万七千余元人民币。其敦宗睦族之佳风,委实可钦可敬,感人肺腑!
鉴以宗亲厚望,以使谱牒问世后,全族满意,主修、编委、理事全员上阵,精诚合作,矢志工作,自始至终,征费编稿,无一怠慢,各尽其能各奋其力。定稿后,编委不分昼夜,无畏酷暑,挨家挨户校对谱稿。刊印中顶严寒,冒风雪,反复勘核谱稿,以保谱之质量。参修达六千余人,编谱五十五部,每部八卷(含联修谱首两卷),房谱八十六套,每套两卷(含本房谱首一卷),耗资九万余元人民币,历时一年。
我赖氏自颖川受姓,源远流长,根深叶茂。历代人才济济,衣冠鼎盛。联修族谱已功告垂成。卑人虽属庸才,不敢缄默,聊述数语,贯诸谱首。惟愿兹后子孙蕃衍,瓜瓞绵延,英才迭出,名臣贤相,代有其人,功勋卓著,誉满乾坤,光同日月,惠泽子孙,百业兴旺,万代荣昌。是为序。
经公二十九世裔孙建华             敬撰
公元二OO四年岁次甲申冬月          吉旦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7 01:36:21 | 显示全部楼层
信丰颖川赖氏端一堂六修族谱
赖氏族谱老序
族之有谱,则人知其所。出之所出,则敬其祖。敬其祖,则知爱其亲。而非以昭姓氏别亲疏,分异同而已也。奈何世俗沦糜,慕华失真。于是拜汾阳墓地为先茔者有之,冒前代帝王为已祖者有之,上诬其祖、下欺其心,与谱之意相背驰矣。吾乡永丰、万安赖氏最著之望族也。其先世与赣闽粤诸郡同出一源,因家谱散失,合志重修。有首修者乃吾家之姻亲也。一日持其谱牒请序于余,吾按赖氏出自春秋赖国,先公为交趾太守,仙芝公封金紫银,青光禄大夫,传至好古公布衣奏事,珠公为汉丞相,妙通公为崇政殿大学士,忠郎公为监察御史。观赖氏之族屡朝仕宦,文则有博通今古著作名家,武则有袭荫勋臣拱卫王室,以及观察郡伯甲弟科名,世代有其人。祖宗德厚,流光之报,诚可为天下最也。吾宦五十年,致仕与赖氏有瓜葛之好得以悉其巅末,不敢谀亦不敢议,岂可吝而不序。故序其为赖氏族谱云。

宋咸淳八年(公元一二七二年)岁次壬申
赐进士前参政大夫
欧阳修  永叔氏  顿首拜撰
(六修族谱注:此文依据五修族谱,并参考南洋新加坡赖氏族谱订正)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7 01:36:42 | 显示全部楼层
信丰颖川赖氏端本堂六修族谱序
谱坛春浓,花繁锦簇。颖川赖氏端本堂六修族谱,即将定稿付印,此乃我赖氏合族宗亲之一桩大喜事。右代风范展卷可得,鉴往知来,有所咨考,欣喜之情,实难言表。借此机会,略叙一二,以示祝贺!
自唐太宗明召天下整修谱牒越剧我颖川赖氏乃中华民族百大姓之一。盛世修谱,是炎黄子孙的传统美德。从民国十七年(一九二八年)五修族谱至今已六十八年了,期间经历了民主革命和和平建国两个时期,族民们在那战火纷飞和和平生息的年代里,以其勤劳、勇敢和智慧,直接影响着子子孙孙的繁衍和变迁,星罗棋布,枝繁叶茂,教化丰硕,才人代有。一轮花甲修谱,本应趁早着手,奈前半个世纪对此视为异端而断续。今国泰民安,政通人和,思想解放,经济繁荣。编修一代新谱,既是族史延续和宗亲联谊的需要,也是为中华民族百大姓史增添资料的神圣使命。毅然定策,调集专才,广征博采,励心图治,我们只有继承编修谱志的义务,绝无中断族史的权利。
此次修谱,我们根据政策,遵循“立足当代、厚今簿古、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原则,力求编出一部既符合历史,又适合今情的文图并茂的新谱志,使后人知其源,效有样,对历次老谱采用“保、删、增”进行了详略得当的编纂。即对历次老谱之普序、宗源迁考、宗祠、传略等极其珍贵的史料予以保留,对于老谱所有世系录用的赞文、祭文及各房祖传的山水田林等遗产,为节省篇幅,除保留必要的章节,大部均已删去。这次增写的内容有:(1)三大房传下各支派垂系图;(2)各房派支原居屋场及所属行政区域分布一览表;(3)各房派之鸿丁及旺丁人数;(4)各房派无嗣接续传递一览表;(5)家教;(6)源流世系歌。为阅读之便对前五修的谱序等文,每句空一格,以示标点符号之意。
合族经过近一年之努力,正值春光明媚、万物争荣之春,功已告竣。一部新谱志呈送宗亲,庶前美可彰,而后善可继也。后之览者,皆赞我赖氏之谱意全法美。然由于初涉谱苑和资料欠善,尚有遗漏和不足之处,有待完善。在此,对于理事及所有参与谱志编修人员的辛勤劳动致以衷心的感谢。尤为众推我俩作序,我俩由于德薄才疏,实难胜任,愧感辜望,只有勉用俚句拙作,载入谱内弃凑成章。是为之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元一九九六年岁次丙子仲秋月           吉旦
二十三世裔孙  道礼(赣  南  师  院)
二十四世裔孙  昌先(安西镇中心小学)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7 01:37:04 | 显示全部楼层
信丰颖川赖氏端本堂六修族谱
上对祖宗,正本清源,千载功德。下对子孙,佑启后昆,万世鸿图。颖川赖氏端本堂六修族谱现已胜利告竣,列祖列宗在天之灵必然含笑。兹后我族子孙必定昌盛,事业兴旺发达,荣华富贵万年长。
古人说:“树有根,水有源,人类有祖先。”通过这次修谱使我们更加认识到:忘记祖先就意味着忘本,要不忘本,就必须查明祖宗源流,宗叶枝分的脉络,而族谱正好明悉世系,上溯祖宗源流,下延昭穆之序,中联族人感情,发扬历代先贤传统美德,提倡仁义道德,尊老爱幼,使之远不失其本,近不失其亲,族谱确是传家之宝。
尽管六修族谱编印成功,但我们德薄望低,才疏学浅,少见少闻,加上五修族谱不全,许多宝贵资料难以找齐,还有印刷有些字没配足,所以宗亲们阅读六修族谱后,肯定会有不尽人意之处,比如印刷不够规范,繁体字改用了简化字,有的又缺少字旁,或者改用了同音字,垂系图中个别的对不中世次等等,这些美中不足,欢迎长辈、同辈、晚辈批评指正,并向合族亲人表示衷心的谢感!
这里要说明一点:我们根据宗亲的要求,使领房谱的屋场也能了解到头面本堂的重要概况,所以有些内容也订上了房谱,还有屋场与屋场的连接不致混乱。我们有七个空码(一OO、三六八、四七四、五二六、一O三二、一O三六、一O八八)希望大家读谱时不要产生误会,认为是搞错或丢了页码。
请大家放心,这次修谱经费的收支帐目一清二楚,一切开支本着节约的原则,能省的都省,所以一九九六年底按每个鸿丁发五元,旺丁发二元五角,返回各屋场作接谱开支,这也体现了房房都发,人人有余的好兆头。待发谱审查帐目后,会印发收支明细表,发给各屋场族人查看。
敬祝本宗公子孙
千  秋  鼎  盛
万  代  兴  隆
六修族谱常务理事会
公元一九九七年  吉旦 丁丑岁  二月

兴国高兴赖氏六修宗谱序
人之有姓,姓之有谱,犹水之有源,水之有本。根深则本固,本固则枝荣花繁,果硕累累。源远则源长,流长则江满湖深,海水涛涛。宗谱则能昭先德裕后嗣,后嗣则明德通达,子肖孙贤,瓜瓞绵绵。
我高兴赖氏五修宗谱后,生息繁衍,丁口旺盛,人才辈出,英贤叠生,励精图治,芝兰争芳。惜谱无记载,查无稽考,弘无凭据,更有垂系中断,世派紊乱,尊卑无伦,长幼失序,亲者疏远者离之弊,急需理清以记之实。然其义岂止《花发千枝归一本,宗族分合明世派》的一部生生不已、血脉相继的生合史册?孰知宗谱之修,必能折射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光辉灿烂的某个侧面。她与国家之富强,民族之振兴,宗族之昌盛,家道之兴隆关系极大。人非祖无以生,祖非谱无以传,气相传、体相续,族相亲、神想聚,则家道之兴隆,宗族之昌盛,民族之振兴,国家之富强必矣!由是兴国高兴赖氏六修宗谱之是举,萌矣!
此举既就,翻阅之余,确给人以远者如近,古者似今,远人缅怀,亲人聚首,身离心不离,形散神不散之精神感召。这实乃先祖之荫功,同宗之磐聚,合族之幸甚!
古人云:忠厚者福之基,勤俭者富之本。我赖氏倘能弘先人(遇公硕公)之德业,扬伟人(先公茹公)之义勇,颂前人(灿公得公)之芳名,赞妇人(受姓始祖母李夫人、始祖母潘孺人)之德懿,效法先祖行,容固有度,言贵有章,仕宦者尽职责、廉明为尚。秉公正直,勤于政事。耕读者尽心力,正业为本,敦厚笃实,恪守本分,尊卑长幼有序,亲疏大小无间。言必信,行必果,知礼识义,通情达理,内益诸已,外利世人。楷模先祖母德,品具幽闻贞静,温恭淑慎,四德俱尊,勤俭不凡,行能相与佐理,助夫成荣,侍翁至孝,抚儿得法。若是也,则富贵贤肖自能辈出而贤哲挺重,贫贱不肖亦也避之而悄然泯灭。
我赖氏素有“明昭穆生,友爱深识”之誉称。愿 我硕公后裔,手持玉牒,克强祖武,传诸子孙,绍前人于既往,振绪业于将来。是以为序,以兹家乘!
公元一九九七年仲春月                                    吉旦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生三十九世孙       福铭谨撰

六修谱联(附载)
颖川繁衍源远流长长福长寿长富贵
赖氏嗣孙宗谱六修修德修业修荣华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5 12:18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