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赖徽荣

客家赖氏根在宁都 桴源赖氏族谱谱序选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7 02: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宁都罗家松阳赖氏必超公位下九修房谱新序
常闻家有谱国有史。故家谱之常修,犹国史之心录。家无以序昭穆而别尊卑,国无史无以别贤奸严褒贬。为此,家谱之当修不与国史并重哉。人为万物之灵,振本追远必然智也。谱帙不能越世延久而不修,更不能以多年而停缺,倘或相隔已久,老者日凋少不经心,则后日无从考证也。吾赖氏所由出世系所由传耳,周文王十九子颖公封颍川国号赖。历十三传至添公俱以国为姓,虽鲁昭公四年楚子伐吴,波及赖国迁居於鄢,后先公为汉交趾太守升太司马,思公趾入遗爱立忠王庙传数世皆丕显於汉,后居颍川是为颍川赖氏,其后裔诸公绵绵官爵为太守者有之,为衙史者有之,为刺史、为秘书郎、由嘉议大夫赠大师者亦有之,膺享朝延爵禄代不乏人。噫,可谓盛矣。传至庄公迁居松阳,其子遇公东晋时任江东太守有治绩,著有《忠告集》五卷,改松阳为郡。自是称松阳赖氏此余赖氏由出也。遇公生子曰匡,安帝时任交趾太守至大尉拜相国封茹公,见晋室陵夷,遂隐居,著有食禄散官集及山林逸史。生子二,长硕、次毅。宋元嘉末,兄弟避乱,初居南康揭阳县之桴源,后迁赤竹坪即今宁都县城署是也。毅公失考。硕生三子,长徽、二郁、三灿,灿公生子七,昭、得、度、明、思、求、彦,因隋开皇十八年有司奏迁阳田营县治於赤竹坪,更名虔化县,享爵不受,兄弟谋去,遂散布遐陬皆得度明思求彦之后。惟昭公不肯远迁徙,后有分居莲湖、大畲、上   、石城、小弼皆昭公之苗裔,均以硕公为始祖。昭公生四子,二、四未详,三曰琴公即莲湖之支祖,埙公生子二 ,宜东、宜本,宜本之子分石岭,宜东生子二,九郎十郎,十郎徙外,九郎生念三郎,传至十二代大郎生四子,三四六郎未详,五郎公其第三子也,又传四代万九公生四子,安超公行三生子,五季昌公即安超公之三子,士汉公实季昌公之长子,次子士贵分七里,士富建祠固村上    ,余等未暇缕述。士汉公生子四,长子学荣建祠背街,学明学彪未详,十郎公实士汉公之四子,必超公之父,然屈指计指至仲明仲祥仲德自是而下子孙蕃衍真难述。必超公生子三,於秦辈四十九世,故因历届谱帙注载详明无后赘,但因世事多故,沧桑百变,盛衰不常未修谱。旧有谱牒因时隔七十五年残缺无几,如再延误不修则无可考之。日也然前面之述。本届谱牒所以能共勷后举,其念切考思於怀之族,各房老前辈於九四年秋和宗亲代表聚集在罗家排研究倡议重修房谱。现按旧规添纂新纪未及登者登之,未及载者载之,昭穆分而不紊,支派序而相联,各房值士辛勤劳动,编成册千条万绪了如指掌。九修房谱永远长久保留谱牒,子孙后裔查考。望后世英俊群超不愧吾之望焉。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元一九九五年岁次乙亥年二月吉旦
裔孙江西省宁都县刘坑乡芳翠字炳生百拜   谨撰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7 02: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宁都罗家松阳赖氏必超公房谱九修新跋
国不能无史,家族岂能无谱。自唐太宗诏告天下谱牒而各姓族谱牒遂日以盛,以谱牒载祖宗之德业,继往开来,代代相传,有据可考。但由於兵燹战乱和历史沧桑,八修谱距今已有七十四年之久。为使不失长幼尊卑之序,生殁葬娶不致误传,使每人知道自己所由传某出所由传某。值现今改革开放各姓修谱的强劲之际,侬必超房於一九九四年五月始准备在七里联修族谱。但因其他房谱牒残缺不齐,后经本房各支派的要求,各支派选出代表聚在罗家排徽泳家群策决定,成立九修房谱谱会,由芳翠、芳栋、赖勍、吉生、添生、功彬、传梅、徽明等人负责,大家同心协力,在很短的时间就将草调齐并择吉日借常林布玉瑶公祠付梓开刷。九修房谱一律遵照旧章程序进行。各办事人员在春耕季节不惜荒芜土地,殚数月之精神即将在数日内大功告成。房祖宗在天之灵福佑后世,发扬前贤之精神英杰辈出福泽绵长。
五十世裔孙      金保鞠躬拜撰
公元一九九五年乙亥次孟夏    吉旦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7 02: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宁都高田松阳赖氏五修族谱序
昔谱者乃本也,如一木之生之,则长时日久的培育之。过度期枝繁叶茂、欣欣向荣、繁杂无边。若循环查勘清楚,即时时有头有序。总之,还是一木者也。谱者本也吾祖始颍公自周文王与公排为第十九子,赠封赖为国。起迄今已达四千四百九十余载矣。本颍太祖位下诸宗支等裔郊由各省诸处,有佐朝政者,务工农商者,到处建基立业,无比之兴旺,大振家声焉。唐朝太宗皇帝圣旨提出与造族谱而兴振家声。之后望迟见也。亦与本这同哉,但经详折而查明,正如一木之枝系叶茂之荣辉,亦乃世世如流,源源有本,总而言之,还归颍太祖一体之由也。由始祖以下宗支迁徙咨处,如思公徙主宁都官竹园修谱时至民国三十一年四修历经一千四佰余年。在宁都建基立业起迄今一千二佰余年。经宁都分修至高田三修至四修距离六十三年,四修至五修相距五十三年。在这五十多年之中,经国共争雄,国家朝政日非朝纲颠覆一兴一衰,以致各姓族家谱遗失百分之九十,因此就造成系统不明,人伦不清,一纶混乏甚至传统接继不全之繁杂。由于当今朝政稳定,政策落实,兑现全国各姓族兴起谱牒重新之高潮。本姓有肖子贤孙长者集本宗族众作出新修谱牒的决议,择定人员,择定时间调老谱,重整谱规,按规登载或有特殊情况不用者,亦按情况酌量调整,承宗继祧之原则而起见也。足以承前启后之观也。
以略言而叙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九九上年甲戌仲秋月
松阳赖氏五修族谱四十五世系浅识运强拜撰
万载兴隆再兴隆
奕世流芳永流芳

宁都高田松阳赖氏四修族谱新序
强弱相维,患难相恤,死亡相吊,庆贺相交,仁也。保族之道也,木之生也。由木而斡,由斡而枝,由枝而众,枝叶本一也。枝叶则繁而不可纪矣。先祖犹木也,大宗犹  也,小宗枝犹也,小宗之群弟犹众枝叶也,一人祖之而千万孙子之。自一人而视千万人固,以千万之心为心,自千万人各相视。能以一人之心为心乎,自千万人者,不以一人之心为心,而争心起焉,祸心藏焉,相几犹胡越相抗,犹仇敌间于墙瘠於沟,而不恤矣夫,祖宗以一人之身,而有此千万人则千万之身,莫非一人之身也。一人之身为耳、为目、为鼻、为手足、为顶踵、为应背一体,有疾众体皆为之不安。自戕自贼而顽然不知痛痒。所谓手足痿痒惮,不仁孰,有甚于此者乎,高田赖氏其居斯土也,四十有余世矣,其聚族亦不过数百人矣,此数百八中其尊者祖伯叔属也,其卑者孙子属也,要强弱相维焉,患难相恤焉,死亡相吊焉,庆贺相交焉,吾行吾仁吾保吾族如斯,赖氏其庶几乎壬午秋赖舒兄来校谓贵族谱,将成请序於予予本不文故书是劝焉,若其祖之所自出与其迁徙之由来,族谱先已详言之,不烦我赘也,至于此次某者辩事之劝某者赞勷之力族谱当已散载亦庶备书。

中华民国三十一年岁在壬午季冬月吉旦
法政毕业愚友弟罗    云鞠穹撰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8 22:57:12 | 显示全部楼层

先贤志

先贤志
予赖氏先以人品科名官爵,称者久矣,沧桑屡变,盛衰不常,遐稽先间,见于南朝盛于宋,以今日然亦有闻人特出,但世传内仅载本郡,而外郡多未登录。吾今由始祖一身推而下之。则凡子孙贤达为门弟光者,皆当记载,固无分于亲疏也。古者史官记大夫世家藏于天府而庶人不得与后之作史者分门别类,虽一材一拔,困处风尘者亦得依类以见,然则谱牒之传岂不以人哉?谨采辑旧闻作姓先贤誌,后之人可以感而兴矣。

进士、举人、隐士

唐朝
赖忱甫,讳棐,弱冠通经,唐肃宗乾元间(公元758-760年),及登甲第,隐居不仕,居于都上乡,自号其里为秘书里,建有进士石坊,后为宋姓所居,其坊迹遗址犹在,即今于都赖村是也。(今宁都县赖村镇墟镇)
赖慕董,讳靖,号雪溪,著有《尊孔堂寻颜轩业五车书讲易》十卷、《说春秋》十二卷,名动当世,有司欲状闻,承书拜,却而不就,所作百万千言俱载《雪溪集》,皆称雪溪先生,唐嗣圣十九年(即长安二年,公元702年)为《赖氏族谱一修谱》主修。

后周
赖箕,字承训,心醉六经,优游林下,后周显德年间(公元954-960年)结庐濛山隐遁,自適称濛山居士,故郡县濛山记云:隐士赖箕庐于此。

宋朝
赖肇初,讳极,字高轩,北宋太宗淳化二年辛卯(公元991年)科乡举,淳化(五年)甲午(公元994年)为《赖氏二修族谱》主修。
赖可任,北宋仁宗庆历三年癸未(公元1043年)科,同状元杨宜榜登进士。
赖建佐,北宋仁宗嘉祐四年戊戌(公元1059年)科,同解元萧尔为榜举人。
赖建用,北宋仁宗嘉祐四年戊戌(公元1059年)科,同解元萧尔为榜举人。
赖廷瑛,北宋神宗熙宁二年己酉(公元1069年)科,同解元萧公俞榜举人。
赖三杰,号云泉,南宋宁宗嘉泰四年甲子(公元1204年)科乡举。
赖梦雷,南宋宁宗嘉定四年辛未(公元1211年)科进士。
赖利用,行,讳良达,字涉川,南宋宁宗嘉定六年癸酉(公元1213年)科乡举。
赖尧佐,讳翼,字辅仁,号柱庵,南宋宁宗嘉定十年丁丑(公元1217年)科,同状元吴潜榜登进士。授持声学士,国子监,著有《五经要旨》、《秦汉晋隋唐褒贬集》、《太平万世策》,理宗绍定三年庚寅(公元1230年)为《赖氏三修族谱》主修。
赖一弼,行,讳良佐,字廷辅,南宋宁宗嘉定十二年己卯(公元1219年)科乡举。
赖少章,讳焕,字斐庵,南宋理宗绍定元年戊子(公元1228年)科,同解元肖翁榜举人。
赖士儒,讳人俊,字宗伯,南宋理宗端平元年甲午(公元1234年)领乡举,嘉熙二年戊戌(公元1238年)科,登周垣榜进士,屡官至山西御史。顶内艰哀至骨立,肥甘不入口,三年内寝苦枕块,齿不露,语不扬,服阕忧威弗衰,自是屡避不就,世称御史孝子。
赖均玉,讳钰,字松轩,南宋理宗淳祐七年丁未(公元1247年)科,同状元张渊微榜登进士,官虔化迪公郎。
赖均器,讳琛,字梅波,南宋理宗淳祐十年庚戌(公元1250年)科,同状元方梦魁榜登进士,官任袁州教授。
赖均祥,讳玕,南宋理宗宝祐元年癸丑(公元1253年)科,同状元姚勉榜登进士,官至四川宣抚使,开庆景定间,上书陈言数十条,大切时务,著有《伯仲青云集》、《帝王生民孔穷集》。
赖梦泉,南宋度宗咸淳四年戊辰(公元1268年)科特奏名,任重庆府通判。与弟梦符皆有盛名,初宝祐三年乙卯(公元1255年)又咸淳三年丁卯(公元1267年)二次同领乡举,咸淳戊辰至辛未相继登进士,梦泉判重庆府,梦符判安庆府,梦泉性端介,有大节。是时天下乱,闻汉阳军王仪以城降元将,泉愤怒,以书诫符曰:四方云扰,国家震动,设有不虞,誓当喷血锋镝,以殉君难。值母丧,弃任,忠孝交感忧郁而终。
赖梦符,南宋度宗咸淳七年辛未(公元1271年)科特奏名,任安庆府通判。
赖平可,讳项,字庆甫,号可竹,南宋理宗景定(公元1260-1264年)入太学,度宗咸淳七年辛未(公元1271年)科,同状元张震榜登进士,著有《五经会要》二十五卷、《宦游稿》六卷。
赖才可,讳安国,字孟冈,南宋度宗咸淳七年辛未(公元1271年)科,同状元张震榜登进士,授汝州团练,才可推官,以丙难辞,著有《忠孝集》。
赖化龙,讳福,字颜心,年十二岁,贯通五经百氏,时人称为神童,南宋度宗咸淳十年甲戌(公元1274年)科,同状元龙潭榜登进士。
赖少甫,讳熙,号古拙,时人又号称林下散人,南宋度宗咸淳十年甲戌(公元1274年)科,同状元龙潭榜登进士。辞官不仕,隐居草庐,敕号草庐高士,著有《六经纂要》、《孔孟奥义解》等集。
赖周道,号成松,聪明嗜学,博涉经史,弱冠补弟子员,景慕文天祥先生,负笈游其门,德佑(公元1275-1276年)间,元兵渡江,召徵天下勤王,时天祥守赣,召郡中豪杰起兵赴国难,公才兼文武,跃然从事幕下,参赞军机,抵临安,疾作,卒于军。

明朝
赖遲,讳子泰,字孟融,明成祖永乐15年丁酉(公元1417年)科举人。
赖世杰,讳英,明成祖永乐16年戊戌(公元1418年)进士,授监察御史,官云南布政司参政,卒于官,崇祀乡贤。
赖治,讳子宏,号象石,明世宗嘉庆34年乙卯(公元1555年)科乡举,任浙江桐乡县知县。

清朝
赖周礼,字同节,号性和,清世祖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贡授会昌县教谕,致仕顺治,庚寅年(公元1650年)二月十一日大兵克城,誓获发衣,巍坐逐敌,守节遇害。
赖元良,字茂赓,清圣祖康熙49年辛卯(公元1711年)中乡试第九名。
赖万程,字步云,清高宗乾隆元年丙辰(公元1736年)科进士,南安府教授,后升同知,未任。
赖翰秾,清高宗乾隆十年乙丑(公元1745年)科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后升编修。
赖晋,字锡蕃,清高宗乾隆13年戌辰(公元1748年)科进士,历任江南安东镇洋县知县,升任贵州永宁、广西宾州知州,又升知府。
赖灏,字宜中,清高宗乾隆15年庚午(公元1750年)科举人,大桃知县,分发四川署 宁县知县,改授于都、会昌、鄱阳教谕,升袁州府教授。
赖云鹏,字若干,清高宗乾隆17年庚午(公元1752年)恩科举人。
赖镛,字周孚,清高宗乾隆27年壬午(公元1762年)科举人。
赖家驹,字于天,清高宗乾隆33年戊子(公元1768年)科中试第十二名,举人。
赖邦本,清高宗乾隆35年庚寅(公元1770年)科举人,任德兴县训导,升直隶省水良县知县,后升知府。
赖元薰,字陶庄,清高宗乾隆36年辛卯(公元1771年)科举人。
赖昌清,字穆如,清高宗乾隆39年甲午(公元1774年)科举人。
赖汝翼,清高宗乾隆5年己酉(公元1789年)科举人。
赖勲(勋),清仁宗嘉庆四年己未(公元1799年)进士,曾任宁都直隶州知州。
赖溶清,字涵碧,号晓兰,清仁宗嘉庆五年庚申(公元1800年)恩科举人,清宗道光年丙戌任大桃知县,分发甘肃,自请改授赣州府兴国县教谕,有政声,合邑士民以“泽深教养”四字额其堂。
赖匡德,清仁宗嘉庆五年庚申(公元1800年)恩科举人。
赖泽霖,清仁宗嘉庆七年壬戌(公元1802年)科进士,官广东三水县知县,改授九江府教授。
赖池,字左泉,清仁宗嘉庆九年甲子(公元1804年)科中试第七名举人,丁丑(公元1817年)选科教谕,任丰城县训导。
赖恺中,清仁宗嘉庆13年戊辰(公元1808年)科,丁丑(公元1817年)科挑选教谕。
赖礼,清仁宗嘉庆21年丙子(公元1816年)科举人。
赖以立,清仁宗嘉庆25年庚辰(公元1820年)科进士。
赖桢,字志芸,号楠圃,清宣宗道光23年癸卯(公元1843年)科举人。
赖炳勲(勋),清宣宗道光24年甲辰(公元1844年)科举人。
赖有庆,清宣宗道光29年己酉(公元1849年)恩科举人。
赖景崧,清文宗咸丰二年壬子(公元1852年)科举人。
赖运扬,字颂墀,清文宗咸丰三年癸丑(公元1853年)科进士,任刑部主事。
赖景恬,清文宗咸丰九年己未(公元1859年)科举人。
(摘自宁都老谱)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5 21: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赖氏三世祖考宣绎翁妣方氏孺人合墓

公讳思,字宣绎,别号容易老,始祖仲方之孙,二始祖文辉公五子也。偕配方氏孺人合葬麦畲蜒始祖墓前右旁,申寅兼坤艮向,子五兰、蕙、芷、荪、萃多徙他邑。五子萃公世居官竹园,离州城三十里,常为蘸扫第自,雍正五年重修,历年已坟石颓裂,壙右茔前多被人侵削。道光二年,萃公位下子姓鸠工清理碑墓尚未更新,今十月吉日,合族重修始祖坟墓,幸家庭和聚,输资勷事,乃议本山诸坟一体公修,因公坟向稍异,择十一月聚工庀事,易去旧砖,全用坚石,坟界以山石罗固,弗使沦落邱墟,牛羊践踏且杜豪强佔越,诚切务也。公壮岁与弟求遊帝都,见高孝基基大奇之,为贊其行卷以归,生平豪轶,固有大过人者,今日云礽蕃庶,散处乡邑,各开巨族,而尊祖敬宗之意远近同声,亦公之遗泽长也。礼曰:人各亲其亲,而后不独亲其亲。我族之督斯事者,无分宗祖、支祖均踊跃将事,睦族和宗之念,后来其亦有感斯文夫。
礼部进士文林郎揀选知县族孙溶清顿首拜撰
兰、蕙、荪、萃四房裔孙重修立石
前倡修名字老碑藏内
捐修名字碑难备勒另编入丁谱
皇清道光五年岁次乙酉十一月    吉日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5 21: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寻找从福建永安外迁的赖氏宗亲

寻找从福建永安外迁的赖氏宗亲
  赖姓源出河南颖川。南朝末年,赖姓第卅一世赖灿居江西虔化县(即今江西宁都)。其次子赖得徙居福建汀州,即赖氏入闽之始。赖德的长子赖标迁居上杭古田。传至赖五郎(赖标的九世孙),生九个儿子,其中赖八郎任宋大将军,徙居赣州府安远县。生子明房,任宋虔州路松阳县尹,封为松阳大夫。
  赖廿郎,名兴让,系赖明房之孙,迁居永安市安砂镇,生三子:元宾、天穆、大里,其后裔子孙遍及永安安砂、城关、大湖、曹远,明溪、漳平、清流、连城、龙岩、泉州、广东及海外等地。
  赖廿郎与妻詹氏“合葬永安三十二都安砂镇大坪头黄蜂腰穴”,址在今永安市安砂镇新建村内。2005年农历9月,永安及清流的后裔一行驱车前往祭扫,发现其坟头已由一户陈姓人家盖房居住,村里新建的水泥村道从坟头通过,整个坟墓已被填没。经交涉,新建村干部表示愿意给予补偿修复。
  2006年9月24日,赴上杭县古田镇赖坊村参加赖标(标公)尊像揭幕暨开祭典礼的来自永安、漳平、清流、连城等地的廿郎公后裔子孙代表在新落成的古田山庄召开临时会议,决定成立廿郎公陵墓修缮理事会总会及各县市分会,着手筹资整修赖廿郎墓地,并拟兴建赖廿郎公祠庙及其它工作。
  整修赖廿郎陵墓、兴建廿郎公祠、维护相关古建筑及文物是承先人之伟业,启后世之鸿图,加强宗亲联谊、凝聚宗亲力量、加快经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文明发展的重要工作。望海内外宗长互相转告,大力支持,以使这一美好愿望早日实现。
  E-mail:lyq1998@public.smptt.fj.cn
  QQ:190649872

转载自『客家人社区』 http://www.HakkaOnline.com
https://www.hakkaonline.com/foru ... amp;extra=page%3D15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31 20: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30名东帝汶侨胞中有21人在梅州找到亲人

30名东帝汶侨胞中有21人在梅州找到亲人
逐页查族谱 阵阵惊喜声

本报梅州讯 记者黄蔚山、通讯员饶延志摄影报道:昨天是中国的传统端午节,30名东帝汶侨胞在梅州太平洋酒店会议室里,和乡亲们一起,翻阅族谱,寻找亲人。

詹姓、李姓、赖姓等五个姓氏的族谱一页一页地查,和侨胞们一个一个地核对。至中午时分,30名侨胞中,终有21人找到亲人,乡亲和侨胞有的抱成一团,有的泣不成声。尽管还有好几位黑皮肤的侨胞暂时没能从族谱中找到自己的名字,但是,梅县外事侨务局的陈于洋局长请来翻译对他们说:梅县永远是你们的家。

今年42岁的赖松贤从来没有回过祖国,这次东帝汶骚乱中,家被抢光烧光,见到松口镇蓬辣村支部书记赖贡贤从族谱644页找到他的名字时,赖松贤顿时抱头大哭。“您的客家话哪学的呢?”赖松贤擦干眼泪说:“那是我爷爷教的。”他又说:“我们在东帝汶遭难,没想到梅县的族谱中还有我的名字啊。”赖松贤对记者说:第一件事就是回家拜祖。

30名侨胞中,老的已六七十岁,小的仅有几个月大。此后,赖氏家谱又翻到了641页,族谱一百世一栏中,人们又找到了赖森良七兄弟的名字。侨胞赖森良喜出望外地对着在场的三子三女说:“我们一家七口就在梅县松口的蓬辣村。”

这个端午节对侨胞们来说尤为特别。蓬辣村支部书记赖贡贤对记者说:“侨胞择日回乡,我们将以隆重的礼仪来为他们洗尘压惊。”

昨天中午,梅县县委、县政府在太平洋酒店举行了欢迎会,侨胞们在会上吃到了三鲜味的粽子。

尽管雨下个不停,侨胞们一放下饭碗就直奔80多公里的松口镇蓬辣村等地认宗探祖。当消息通过电话传到村里时,村民们立即忙开了。他们有的买供品,有的买水果,有的做汤圆,热情地欢迎归来的东帝汶侨胞。




图:赖松贤在族谱中找到了自己的名字




图:兄弟合个影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31 20:25:31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水乎庭园乎

山水乎庭园乎
―――永安“福建石林”游后


□赵文泽
  一说起石林,人们自然会联想起电影《阿诗玛》中的云南路南石林———广袤、奔放、雄奇———以为凡石林者大抵如此。

  那年,永安发现了规模仅次于云南石林的全国第二大石林———福建石林。永安的同志要出明信片,出导游书,一再邀请我去看看。“谁不说咱家乡好?”我这样理解,自然不敢拂人美意,去了。一看,殊出意料:奇石秀拔,出水相映,桃红柳绿—纤巧、隽永、秀奇———分明是座巧夺天工的大庭园!

  听了我的这番感慨,永安的同志告诉我,此地曾有过私家庭园!查当地的《松阳赖氏家谱》,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有一采药老翁偶然发现这里奇妙山石,便告知乐于山水的富豪赖翘千、赖允升兄弟。赖氏兄弟游过苏杭名园,闻讯大喜,经多次实地勘察之后,便“命仆夫,召工匠,剪芜伐莽,锤险堑塞”,历8年之久,修了座以大自然为庭园的私家游乐所。百年之后,即清朝的咸丰年间(1851—1861年)毁于战乱,人工修建的庭台楼阁均夷为平地,惟有石林永葆其勃勃之生机常驻人间……

  正因为人间烟火的熏陶,这峥嵘、桀傲的奇岩怪石,终被抹上了人文色彩,散发出中国庭园的温馨。

  自元代米芾拜石的传奇故事广披民间之后,中国庭园可以说总以奇石为重心,追求石头的瘦、漏、透。福建石林系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结构,发育出林林总总的、千姿百态的石芽,最低的才2米,最高的约36米,显得玲珑剔透,俨然为人工雕琢。古谚云:死蛟龙不若活老鼠。石林,即便为神工鬼斧,终究还是死的,如何使之通“性灵”而“传神”呢?沿着赖氏兄弟所辟的蹊径,几经峰回路转,原来静止石林“活”了起来,景致富于变幻,我领略了中国古代庭园是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出奇幻的境界和气韵生动的意象。妙就妙在这通幽的曲径上。先人可能借鉴阿房宫“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的园林设计,以路把山带活了,产生了多侧面、多类型的空间变化———同一块石,一会儿似俏皮的猴子,一会儿活像富贵的麒麟,一会儿成了温柔的老翁。移步之间,视觉不断产生新的画面,用现代美学的话来形容就是处处显示着艺术的张力———实际上,应该说是中国庭园艺术的哲学体现:以不变应万变。

  这条环山古道,还妙在为“游”而设,一会儿攀旋登峰,一会儿步入“冰室”小憩;时而“断峰疑斧劈”,时而“探奇另一天”,有张有弛,跌宕有致,使人既饱餐山光水色,又能享受轻松悠闲。真可谓“其乐也融融!”

  有石,还得配景。据说,一座假山,装饰上一丛翠竹,为苏东坡的首创。这种意蕴,在福建石林,体现得淋漓尽致,山水交映之间,但见修篁依依,苍松葳蕤———充满着绿的生机!

  中国庭园,最引以为自豪的是“借景”。明末计成所著的《园冶》代表着中国园林理论的成熟。《园冶·十借景》云:“夫借景,林园之最要者也。如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然物期所逗,目寄心期,似意在笔先,庶几描写之尽哉!”大自然以其神奇的大手笔描绘而成的福建石林,似乎印证了这一理论。

  瞧,往隐鳞石路旁,有棵石乳,乳头正滴着甘霖,我蹲下吮泉时,却意外发现里头有个锥状的小洞。探头一看,黑乎乎的,惟其顶端透出一丁点儿的隙孔,闪烁着微光,酷似夏夜里的星光。哦,这就是“望天星”,妙在“仰借”蓝天为奇观!漫步飞虹桥,偶然顾盼回眸,真神:一尊泼猴,怀揣蟠桃,眉发毕肖,入神入画,奇在“远借”使之形神兼备!

  这样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景致,在你举手投足移步之间,几乎唾手可得,令人叹为观止。

  我游永安福建石林之日,气候乍晴乍雨,另有情趣:日晒,有浓荫遮阳:下雨,借溶洞躲避。谁能相信,这种可免日晒雨淋之游竟是在空谷幽兰的野外?……当山岫喷云,长林鸣鸟之际,迷漫在烟霞雾霭之中的我,也飘飘欲仙了,仿佛与庄周一道“逍遥游”。明明置身于《红楼梦》里的“怡红院”,流连于楼阁、水榭,魂魄儿却又被勾到2300年前,听庄老头汪洋恣肆论“蝴蝶”……

  哦,永安福建石林……山水乎?庭园乎?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31 20:3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游大鹏城所

来深圳很久了,一直想去古城游玩,今天终于成行,从宿舍出发,坐932--横岗----823---葵涌----818---大鹏-----966---古城。坐了将近二小时的公车,终于来到了古城.
    古城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全名为“大鹏守御千户所城”,在明清两代抗击葡萄牙、倭寇和英殖民主义者时起过重要作用,是岭南重要的海防军事要塞。该城占地11万平方米,深圳今又名“鹏城”,即源于此。
    下公车后,顺着一条水泥路向古城走去,很远就可看到雄伟庄重、风格古朴的城门。城门前两个石狮傲然屹立。沿古民居而行,却没见到城墙,只有参差不齐的建筑,围建筑物行走一周,只有三座古城门,城门墙用砖石砌就,已经被岁月侵蚀得斑斑驳驳,高约一丈八尺,空空一个大洞,上面飘荡着不知名的彩旗。
    沿石阶登上城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高高的寮望塔,能想象当时哨兵站在上面对海面观察的情景。城堡上有一架火炮,相距两米就有一个炮眼,顺着通道往前走,另一端也架着一门火炮。保安穿着清代水兵制服殷情的劝说游客往一颗榕树(许愿树)上抛红布包,捐香火钱。向城内方向看去,明清建筑尽收眼底,别有风情。
    走进大鹏古城,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的民居和宅地与现代楼房相互对照,那狭窄蜿蜒的小巷以青石板铺就,时有游人及骑自行车少女穿行而过。两旁民居内麻将声四川人格老子方言声不绝于耳。小巷深处的台阶上,坐着几个女人,身着寸纱、乳沟毕现,满脸暧昧的笑容对游客热情非凡。数座建筑宏伟、独具特色的清代“将军第” 分布有序。内有三条主要街道,分别为东门街、南门街和正街,主要建筑有左营署、参将府、关帝庙、赵公祠、天后庙等。其中左营署、守备署、军装局、火药局铁将军把门,无法窥视,只摸了摸门前用青山砌成的台阶。几座参将府已经为四川人的天下,向坐在石阶上的妇人说了声得罪,经允许后方能入内,天井大堂摆满了麻将桌,每桌都紧紧的围着一群人,透过烟雾无法看清里面格局,只好告退。
    城内有振威将军第、刘起龙将军第等,建筑规模宏伟。其中以赖恩爵的振威将军第最为壮观振威将军第建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整座将军第以丈许高的厚墙围着。各屋之间长廊相通,地面铺红砖,墙石脚上青砖相砌。房间摆放古色古香之木器。据大鹏客家史料记载,赖家自清嘉庆年间以来,世代行武,三代曾出五位将军,史称“三代五将”。道光皇帝御批建造“振威将军第”,并亲书牌匾及楹联送至。
    正堂内供奉赖家列祖列宗之神位,香火不断。上首正中摆放一外姓人,姓岳名哥。据赖氏家谱记载,赖氏先祖单传,狂风大雨之夜,于梦中被倭寇所掳。岳哥外号鲨鱼,正与渔女幽会,闻后大怒,扔下怀中渔女,驾一小渔船,在风浪中追赶数海里,潜入海水中,凿穿倭寇船底,倭寇全军覆没,并于大风大浪中救出赖氏先祖,赖氏先祖感其恩,令其后人供于神堂。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31 20:38:28 | 显示全部楼层

赖廿郎陵墓定于10月20日立碑,21日举行祭典

赖廿郎陵墓定于10月20日立碑,21日举行祭典
赖应乾 文/摄
  赖氏进入福建永安市始祖廿郎陵墓定于公历2006年10月20日19点20分立碑,21日10点举行祭典。赖廿郎陵墓整修临时理事会请各地有意参加的宗亲在10月18日内向相关人员联系报名,以便统一安排。凡参加者每人须缴交伙食费10元(不足部分由临时理事会筹措补贴)、大湖本地宗亲每人车费20元(自备车、搭车例外)。希望广大宗亲踊跃参加。
  廿郎陵墓整修于2006年10月10日上午10点举行动工仪式,10月20日19点20分安放墓碑。这是永安市大湖镇赖氏整修廿郎陵墓理事会(临时)约请长汀县地理先生测算的动工日期。俟陵墓整修完工之后,将紧接筹建赖廿郎纪念祠庙。
  赖廿郎是赖姓进入福建永安的始祖。据永安市大湖镇《松阳赖氏家谱》记载,赖姓源出河南颖川。南朝末年,赖姓第卅一世赖灿居江西虔化县(即今江西宁都)。其次子赖得徙居福建汀州,即赖氏入闽之始。赖德的长子赖标迁居上杭古田。传至赖五郎(赖标的九世孙),生九个儿子,其中赖八郎任宋大将军,徙居赣州府安远县。生子明房,任宋虔州路松阳县尹,封为松阳大夫。
  赖廿郎,名兴让,系赖明房之孙,迁居永安市安砂镇,生三子:元宾、天穆、大里,其后裔子孙遍及永安安砂、城关、大湖、曹远,明溪、漳平、清流、连城、龙岩、泉州、广东及海外等地。
  赖廿郎与妻詹氏“合葬永安三十二都安砂镇大坪头黄蜂腰穴”,址在今永安市安砂镇新建村内。2005年农历9月,永安及清流的后裔一行驱车前往祭扫,发现其坟头已由一户陈姓人家盖房居住,村里新建的水泥村道从坟头通过,整个坟墓已被填没。经交涉,新建村干部表示愿意给予补偿修复。
  2006年9月18日,福建漳平赖氏宗亲代表一行到永安赖姓聚居地大湖镇访问,商讨修整赖廿郎陵墓事宜。
  2006年9月24日,赴上杭县古田镇赖坊村参加赖标(标公)尊像揭幕暨开祭典礼的来自永安、漳平、清流、连城等地的廿郎公后裔子孙代表在新落成的古田山庄召开临时会议,决定成立廿郎公陵墓修缮理事会总会及各县市分会,着手筹资整修赖廿郎墓地,并拟兴建赖廿郎公祠庙及其它工作。会议推选漳平分会由赖积阳担任会长,赖惟修担任顾问;清流分会由赖愈翔担任会长,赖日新担任顾问;连城分会由赖金生担任会长;永安大陶分会由赖兆福担任会长,赖丰岩担任顾问。会议决定各地分会会长为总会理事,总会秘书长由永安市大湖中学赖应乾担任,总会会长、名誉会长、永安大湖分会会长另定。
  2006年9月27日晚,永安市大湖镇赖氏热心族人在大湖村赖其松家聚会,商定成立大湖镇整修赖廿郎陵墓理事会分会(临时),推选分会顾问、会长、秘书长、理事及会计、出纳人员,安排整修廿郎陵墓、兴建廿郎公祠、维护相关古建筑及文物等工作。会议之前,族中热心人士已经着手发动捐款集资和测算开工日期等项工作。会议推选赖承光、赖茂功为顾问,大湖镇坑源村赖世森担任大湖分会会长,赖应乾担任秘书长,赖德荣、赖道卫等若干人为理事,大湖村赖其松为会计,坑源村赖忠为出纳。9月28日,大湖分会理事会主要成员商议推选大湖村赖德群为总会出纳,总会会计由赖其松兼任。
  整修赖廿郎陵墓、兴建廿郎公祠、维护相关古建筑及文物是承先人之伟业,启后世之鸿图,加强宗亲联谊、凝聚宗亲力量、加快经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文明发展的重要工作。望海内外宗长互相转告,大力支持,以使这一美好愿望早日实现。
  不详事宜,请及时联系。联系方法:
  连城县 赖金生 手机:13459713099
  清流县 赖愈翔 手机:13338231309
  漳平市 赖惟修 手机:13850601664
  永安市 赖世森 手机:13950938375
     赖应乾 小灵通:0598-3895518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31 20:45: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丹心济乱世 热血著华章——记老农“作家”赖华编

在福建省永安市大湖镇鳞隐石林山下,有一位名闻遐迩的老农“作家”,名叫赖华编。他身世坎坷,老当益壮,正直热诚,勤于笔耕,深受人们敬重。

  华编先生于1916年出生在永安大湖镇坑源村一个老秀才家中。父亲是个爱国诗人,华编受其影响,从小便立志要救国救民。1940年从福建省立师范学校毕业后,他和夫人、辛亥革命时期同盟会会员周忠魁先生的女儿周秀莲一起深入乡村,积极从事教育救国工作。他先后担任过民校校长、省教育厅辅导员、永安师范地方教育指导员、永安县教育会理事、永安县教育科督学、永安县教育科科长等职,为发展战时国民教育作出了不少贡献。

  华编先生为人正直,敢做敢为。1945年夏,大湖乡实行民选乡长。当时永安县的县长杨允棣不顾选民意愿,指使唱票人采用作弊手段,令其亲信陈日佑当选,从而引起公愤。华编先生当时作为乡民代表会主席,组织群众联名上告。国民党福建省政府经调查核实后,下令免去原当选人,并将杨允棣调离永安。华编先生因此被群众推选为大湖乡长。1948年12月2日,大湖农民赖应政等人进城卖米,与国民党警察发生纠纷,十一人遭警察枪伤。华编先生又义愤填膺,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毅然闯入县政府为民请愿,要求县府严惩肇事警察,负担受伤农民医疗费用,赔偿群众经济损失。县政府理屈词穷,被迫答应了这些正当要求。华编先生进一步赢得了乡民的敬重。

  解放后,由于极左路线影响,华编先生饱受屈辱。1950年2月,他因所谓“历史问题”及社会关系而被扣留审查;三个月后,被遣送回乡,以致失业。次年3月,他又在大规模的土改镇反运动中被捕入狱,关了五个月后才宣布无罪释放。出狱后,先后做过秋征助手和土整查田等临时工作。1952年秋,他因未获安排工作,被迫正式回家种田,从而开始了长达卅余载的农桑生涯。自此,华编一家作为“四类分子”“五种人”,长期被管制,动辄挨批斗,受尽了冤屈和折磨。直到1981年初,永安被确定为和平解放县后,他才作为原国民党政府的起义投诚人员恢复了政治名誉。

  “桑榆晚景逢明世,发挥余热愿有为。”华编先生平反昭雪后,在大湖老街开了一家轴店鬻字为生,同时开始钻研地方史,发表诗文。在翻阅民间保存的《松阳赖氏家谱》时,他惊喜地发现了《鳞隐斋记》等许多关于福建石林古时盛况的文字记载和附图,便立即热心地报告了当地有关部门。随后,他又不顾年事老迈,到处奔波,立志使鳞隐奇观重获开发,再焕异彩。在他的努力下,鳞隐石林终于被开发建设成为著名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吸引了四海游客纷至沓来。

  华编先生的父亲赖章云,是个爱国老人,写下了不少抗日诗词,辑录成集后取名为《存存诗稿》。1944年赖老先生病逝时,许多社会名流前往吊唁,我国著名文学家吴秋山还为其手书一副挽联:“抗战艰危,嗟哲人兮其萎;建国任重,伤高士之云亡。”抗战胜利五十周年时,永安市博物馆负责人曾到华编先生家征求抗战文物资料,华编先生急公好义,热心地把自己珍藏的父亲的遗著捐献了出来,博物馆还为此颁发了一本荣誉证书给他。

  华编先生的故交,永安和平解放时的国民党政府起义投诚人员,民国时期永安县最后一任县长陈文孙,也是一位诗人,于解放初期病逝。1995年6月,其子陈真为了将父亲的遗著《拾遗室诗存》交付出版,特地从福州赶到永安大湖,找到华编先生,说是现在永安了解其父的故人已经不多,要求华编先生给诗稿作注。12月下旬,当陈真夫妇和他们的留日硕士研究生女儿黄红凝、日籍女婿小野光雄博士再度来到大湖时,华编先生终于不负所托,完成了对《拾遗室诗存》的注解,把诗稿交给他们。

  华编先生虽然已届暮年,却老当益壮,笔耕不止。近二十年来,他先后应邀参加了《大湖乡志》、《永安县教育志》、《永安文史资料》、《三明名胜》、《福建石林》和《闽师之源》等志书的编写。《永安民间文学》一书收其文章11篇,占全书1/3篇幅。《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收其编写的故事16篇,歌谣7首,谚语90条。所作诗词数百首,收入中国华侨出版公司《全国诗社诗友作品选萃》、香港新世纪出版社《八闽当代诗词》、中州古籍出版社《华夏吟》、陕西人民出版社《中国当代诗词》等选集。此外还有许多诗词作品发表于各地报刊。

  现在华编先生已经83岁了,却还在应永安市党史办的邀请,认真撰写有关回忆文章。

                            (原载《永安报》1998年6月25日“永安人”版,有改动。)
(本文1998年6月25日发表于《永安报》“永安人”专栏,这里发布的是原稿。赖华编先生已于2005年元旦去世,享年90岁。)
<附>怀赖华编先生

◇赖应乾


九九又重阳,黄花坠落香。
名门生壮志,烽火炼金钢。
治世逢冤狱,残年更著霜。
魂灵归去后,谁复慰忠良。

[ 本帖最后由 赖徽荣 于 2007-12-31 20:49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31 20:5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湖《义斋》的来历

大湖《义斋》的来历

      永安市大湖镇老街――曲尺街中部地段,没有建新湖路前有座大庙叫《义斋》,是大湖赖氏祖宗赖福建的。赖福,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举人,任浙江绍兴府推官,后来“致任归”爱立义学,以训子弟“。就是说他退休回大湖 盖一座书斋供给赖姓“俊秀”子弟读书。“义斋”就是大湖的“文庙”,里面大厅正中奉祀孔子的神位,两边奉祀孔子的得意门生颜回等圣人。因年久頺圮,历史上维修多次,最后一次重建于清雍正八年〈公年1730年〉那是赖氏全族捐资重建的。解放前保留完好,1938—1945年永安师范在大湖时,暂作为图书馆展览室用。
      “义斋”,大湖人叫它“大湖圣殿”它比永安文庙早建346年。永安文庙建于清雍正八年(公年1730年),大湖“义斋”建于明洪武年间。“义斋”大门是宋祠式的,大门上石条刻有“义斋”二个大字。里面一进门是三半月池。池中有一拱桥。三半月池比永安文庙的半月池小。正厅奉祀孔子神位,听说过去每年秋季要祭奠孔子。赖氏子孙为“义斋”置田出租,每年收入作为祭祀费用。我们从《松阳郡赖氏家谱》看到,“义斋”每年春秋释奠以族内先达者主之。就是说每年秋天祭祀时要以赖氏族内最有名望的,学历最高的作为主祭。听百叶车村退休干部赖承光说:一九四四年他小学毕业时参加过祭“圣殿”小学毕业以上的人才能参加“祭圣”否则不准参加。那一次是由永安西门赖姓族望赖光夏主持,赖光夏是上海某大学毕业后,族内先达就落到他身上。祭祀时,杀了十几只羊供为祭品,由赖光夏首跪而后按等级排队:大学毕业最前面,中学毕业第二排,小学毕业第三排,总共要跪拜72次,因为孔子有七十二贤人。祭奠完毕排酒宴吃一餐。而后分给每个有资格参加祭奠的人一吊羊肉。羊肉也是按等级分的。从祭孔子的规矩来看,赖福盖“义斋”的目的很显然就是鼓励子孙们要读书,不读书就不能“修身治国平天下。”从赖福兴建“义斋”以来,“义斋”成为大湖赖氏家族培养“俊秀”子孙的私塾学堂。清代以后,“义斋”不光是作为培养赖氏家族子孙的学堂,而且不论是哪个姓氏的子弟都可以到“义斋”去念私塾。但不能参加“祭圣”。   
(赖世爱  搜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8 11:4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小时候听爸爸说,我们家是福建古田迁来的,郡望是 松阳郡


堂号 德善堂

其他就不怎么懂了,好像 还有些爷爷辈的会说古田话,呵呵
我叫  赖志恒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6-10 09:59:54 | 显示全部楼层
2008年6月15日客家赖氏联修,在举行赣州发谱仪式。有兴趣的赖氏,可去看看。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6-10 10: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古赖国后裔发展与宁都客家赖氏
古赖国后裔发展与宁都客家赖氏
江西省宁都县客家联谊会 赖华 赖文生
一、古赖国及赖氏探源
赖氏系出何处,曾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出自姜姓,是炎帝的后代;一说是出自黄帝世系,是周文王姬昌的后代。前者的基本出发点是认为古代的厉国与赖国为同一诸候国。厉国楚国结盟国,在今湖北随县北厉乡。而《通典》、《通考》、通鉴地理通释》、《春秋地名考》等书,皆说赖与厉为两国。 清人张澍更加明确地说:“汝南褒信”之赖国,非炎帝后之赖。春秋灭赖,古本作厉,世以为即厉,非也。《晋志》云:厉、赖二国。何光岳《炎黄源流史》说“赖又作厉、列、烈”;赖国源于烈山氏,“居于山西介休之烈山,商周时立国于今河南鹿邑之赖乡,后被周所伐,遂南迁到商城赖乡。春秋时赖国服属于楚,后被楚强迁到湖北随州之厉乡”。
另一种说法见于《中国文化大博览》。该书称:“因武王弟叔颖,受封于赖(在今河南省),鲁昭公四年,为楚灵王所灭,其后以国为氏。”此足以说明赖国开国君主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叔颖,其余与《通志》所说相同。该书还说“赖国旧址,即秦时颍川郡,亦即今原许州、陈州、汝宁、汝州诸府州之地。赖氏始发于此,族人以‘颖川'为郡号。”清康熙年间的《御制百家姓》载:“以周文王迁于岐山,即西歧,叔颖为文王之子,追本溯源”将赖列为西川郡,称其堂号为“西川堂”。将赖国旧址说成“颍川郡”是错误的。“颍川”是赖氏的郡望,而不是赖氏的发祥地。今河南息县褒信古赖国王城遗迹出土,从而完全可以确定赖地之所在息县褒信无疑。西晋司马彪《后汉晋郡国志》载:“赖,子爵,蔡之褒信有赖亭,故赖国”。又南宋郑樵《通志·氏族略》载:“褒信东息县东北七十里,……后废为集,古赖国,今赖亭是”。寻根探源,赖自分国得氏,历二千数百余载,郡望可考有颍川、松阳、南康、西川,凡以上四大堂号之赖氏,乃同宗同源一脉相承。
《百家姓氏词典》载:“赖,这个著名姓氏,根据考证是来自春秋时代周天子名下众诸候之一的赖国。他们的古老源流,在《姓氏考略》一书上记载得清清楚楚。赖氏真是我国一个最为幸运的古老家族,自得姓以来的两千多年来,整个家族脉络分明,所有的子孙都可以源源本本地找到自己的来龙去脉。”赖国是个诸候小国传十五王,历五百余载,鲁昭公四年被楚国兼并后,迁赖于鄢,鄢在河南西境,即后来颍川郡境,赖国子民历尽磨难,心怀故国,遂以国为氏,遵叔颖为赖氏始祖,以颍川为号,称“颍川堂”,自此有赖氏之谓。赖氏祚失三百余载,直至西汉,赖先出任交趾太守,赖氏方兴。
二、客家赖氏的形成与发展
何谓“客家”,何谓“客家人”,在过去的书籍中包括《辞源》、《辞海》、《民族辞典》等工具书无法找到较为统一的界定。而赣南师范学院谢万陆教授在《客家学概论》专著中,对客家概念作如下表述:“客家系汉民族中一支稳定的民系,他们本为中原汉人,其中不少是衣冠士族,从晋起,因战乱、灾荒或王朝更替等原因,经今之豫、鄂、皖等地辗转南迁,渐次定居赣、闽、粤边三角地带, 在与当地土著居民交往中,相互融汇,到宋时,他们又在保持汉族基本族性的基础上,形成了基于共同文化,共同心理凝聚而成的民系个性,从而结成牢固的共同体。后世,人们为使他们及他们的后人区别于原居地的汉人与新居地的土著,遂取其最初是客居者的本义,概称为客家。”通过上面一段话的阐述,人们对什么是客家有个大致了解。谢教授还明确服“客家人”具备的三个基本特征:第一、客家是汉族中的一支民系,并非少数民族;第二、其历史就是自晋以后,由中原南迁的汉人,经过不断融合当地土著民族而发展壮大起来的;第三、区域中心范围是赣南、闽西、粤东这块三角地带。因赖氏迁入宁都 甚早,故被世人误为“土著人”。从《宁都莲湖松阳赖氏族谱》中描述:蒙山,县北25里,与群峰相望,山间常云气蒙蒙故名,有悬崖飞瀑注石池中,山顶有岩方丈,前为户牖、石床、石梯,石假斧凿中虚一窦河可容百余人,建浮屠祠山鹿有岩十余,或大或小多极其妙,东晋时土人赖箕(也许是赖光弟赖通或赖道的后裔?)庐于此。
客家客家,就是客家人自己认为在新居地只不过是做客,终久还是要回自己的祖居地的。由于这个深入骨髓的信念,不少客家人历经千辛万苦最终回到了自己魂萦梦绕的祖地。一生一世都回不了祖地的客家人,也是时时刻刻惦记着自己的祖居地,向往着自己的祖居地。这就是我们汉族人典型的叶落归根!我们每一个人的简历上都有一栏籍贯,籍贯就是祖居地。大多数客家人流落它乡,甚至漂洋过海,他们每到一个地方便落地生根,开创基业,然后又分出一批人,继续往前走,当歇下来的时候他们又想起了祖居地,于是便寻根问祖,有的也就干脆回到祖居地安居乐业。   
据客家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认证:宁都赖氏不但具备客家人的基本特征,而且是距今为止发现的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客家姓氏,誉为“客家第一姓”。
(一)、客家赖氏的形成
中原汉人的南迁形成客家,而南迁原因无非以下一些情况:或战乱,或官职迁调,或不仕贰朝,或人口流散,或南下逃荒,或作工卖艺,或朝庭奖贬等。而赖氏南迁之由有以下两种说法:一说赖忠诚三国时人,于东晋兴宁间官任虔州知府时见桴源山清水秀,遂家于此。一说赖忠诚之父赖功行公,在晋室之乱中,“乘祖宗荫不仕,徒入赣州,选有高山大岭作屏障的桴源(即今宁都县肖田美佳山村)为生息养育之地,子赖忠诚曾以士族身份出任浙江处州(今丽水)知府,终因世乱,复移桴源。”根据《宁都赖氏族谱》记载:“赖忠诚,生于三国后汉(蜀汉)建兴十四年丙辰八月十二日戌时,自活州丰宁县平宁里徒揭阳之桴源,殁于永熙戍午二月十八日,葬三都热水,火龙吐珠形,丑山未兼癸丁三分。”而台湾国立师范大学文学系赖贵三教授,以及台湾苗栗赖松森先生多年研究赖氏源流,他们认为:单从进行老谱中所提到的“松阳”、“揭阳”、“虔州”、“處州”世人容易混淆生讹,甚至将宁都古揭阳说为现今广东揭阳等等。详查宁都历史上的古揭阳县名存在198年48年(即公元280—477年236-284)。
详考赖氏各谱,均提到“揭阳桴源”,也有不少仕迁说法。信丰《赖氏永城第六修族谱》“仕宦记“中载:“忠诚……宦虔州知府,遂家此。”安远思公之孙辅公(荪公长子)周显德二年乙卯冬月念日撰文《赖氏源流序》中称:“活州丰宁有忠诚讳尚宓,官至虔州守。”安远县儒学训导褚汝文,在宣统元年五修序中说“忠诚公任虔州太守,见山水之秀,遂卜居焉,今宁都州也,复徒桴源。”寻赖氏族谱(得公派)在赖氏世系中载:“忠诚公……任南康太守。”《瑞金赖氏族谱》定南历市《赖氏源流志》(龙信公派)均载:“忠诚公见桴源山表水秀,遂卜居焉。”
综合上述史证、物证,其说法虽然不完全相符,但其中相互联系,相互印正是显而易见的。至少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赖忠诚确属三国末西晋初人;二是赖忠诚与刘备创建的蜀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西晋永兴元年甲子(公元304年),赖忠诚子赖光,字列宝,号定风直士,因文选有功,出任浙江观察使,复任南海提刑观察使,督理学校副使;继后次子赖达又赴广西任柳州点兵元帅,赖通、赖达暂留居桴源,据守家业。西晋短暂的稳定繁荣,紧接而来的是“八王之乱”,皇室离散,骨肉相残。赖列宝忠义刚直,于永兴二年乙卯(公元304年),上章奏劾成都王司马颖,言其“骄奢诈刻,破坏国体,使国中元气离散、民心扰动,羌胡必侵”等侃侃数千言,“至今读其章,仍令人毛竖”(赐进士出身翰林院编修南昌人张元桢东白先生在明成化庚子年赖氏五修谱序中),后被晋室诏加为太尉。同年秋七月,赖列宝跟随东海王司马越,出征讨伐成都王司马颖,中途卒于军营,时值壮年,赉受天府治丧,返葬浙东城(据说是绍兴)西半舍许(15华里)太宁乡。桴源三世祖赖元(玄),字远大,奔父丧而往浙,因“哀毁过礼”,而留居浙。四世祖赖庄,字士端,世居桴源,东晋孝武帝宁康年间(公元373—375年)任南康郡太守,加崇政班御史,荐升司马。“后见世事日非”而离赣,因祖父光公葬于浙东,故迁居浙江松阳县。赖庄谢仕后,该地适逢水旱两灾,公罄其所有,赈恤灾民,乡称仁人。从上可以知道,赖忠诚开辟桴源后,其二、三、四世三代子孙都是从江西宁都桴源迁往浙江的。五世祖赖遇,字臣庆,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公元393年)任郎中,后迁任江东太守,加升副史兼管屯田事。东晋安帝隆安二年(公元398年)十一月十六日上表奏请松阳为郡,次年十一月十三日诏下,并加职赖遇为屯粮道监察御史。由此,赖氏在浙江松阳称盛。赖遇年老谢仕后,著有《忠告集》五卷。赖遇之子赖匡,字廷辅,东晋安帝义熙十四年(公元418年)任大学博士,官武英殿大学士,升相国,位太师,爵茹公,因见水旱盗起,刘裕擅权,晋室凌夷,慨然曰,“无人食西山薇久矣!”遂弃爵归隐松阳。忧时愤俗,于元熙元年(公元419年),次年刘裕建立宋,
贲志以殁。赖匡著有《食禄散官集》五卷、《山林逸史》七卷。
松阳赖氏源于宁都赖氏,虽忠诚公于宁都桴源开辟繁衍短暂,但其奠定了客家赖氏的基石,在赖氏中尊忠诚为客家赖氏“始祖”、“实宗”应毫无异议。
(二)客家赖氏的发展
东晋末年,赖匡之赖硕,字仲方,东晋安帝时(公元397—418年)官任太常寺,时政归刘裕,晋室无救,继承父志,亦弃官归隐松阳。于刘裕即位后十三年(宋文帝元嘉九年,公元432年),因避变乱,与弟赖毅(字仲坚),“追寻先祖忠诚公芳踪,避居古地揭阳之桴源”。这是赖氏有文字记载的第二迁入桴源。桴源地处山谷之中,地势低洼,暴雨时往往洪水为患。赖仲方定居桴源后遭洪水,家物荡然无存,因焚香告于天,置金花鼓于江流(今宁都县梅江河),愿视鼓所止而居,后鼓止于金精堑口(今宁都县梅江镇迳口村境内),看地势平坦,暂住于此,但虎豹逼人,伤及家畜,不便久居。遂于刘宋元嘉末年(公元453年),迁至赤竹坪(又称雪竹坪,今宁都县城梅江镇),不辞辛劳,拓荒筑室,兴建厅堂亭庑,自号“筑室翁”。赤竹坪在梅江河西畔平川地,地平土肥。虽属洪荒,且竹木茂密,经逐年开发,勤劳恳种,终成赖氏乐土。当时赖氏在赤竹坪开发的范围,东至猪冈山,西至覆船冈(今梅江镇刘坑村枫树垅小组后)、鹅鸭塘(县烈士陵园附近),南至螺石寨(今竹笮乡大富村石板桥后老鹰山),北至当口岭,方圆数十华里。所建厅堂屋舍,气派非凡。东畔开“爱莲池”,西畔立“复松亭”,南畔白竹巷凿“玉泉井”,北畔建“小溪书屋。”赖仲方诗礼传家,洁身自好,传承耕读治家的中原士族传统和典型的客家门风。后来,教谕游宽曾题其榜,有“草堂春暖乾坤润,不沾王门半点尘”之句。
赖仲方领赖氏在赤竹坪(即雪竹坪)立足定居后的140余年间,丁口大发, 是客家赖氏鼎盛发展的时期,赖仲方生三子,长子赖徽,字文献,生子辰;次子赖郁,字文华,号东谷,生子定,字大用,官潭州(湖南长沙)转运使,其后裔家潭州;三子赖灿,字文辉,号枕流遗老,生子七,赖昭,字宣著,号东轩,生子四,埙(字声和)、篪(声叶)、琴(字声清)、瑟;赖得,字宣仁,号云谷,生三子,标、极、枢;赖度,字宣仪,号象庵,生子五,诚、忠、佑、奉、瑞;赖明,字宣光,号健翁,生子二,杞、松;赖思,字宣绎,号容易老,生五子,兰、蕙、芷、荪、萃;赖求,字宣行,号将相老,生子三,播、抑、扬;赖彦,字宣杰,号,生子一,栋。以上总称“七宣八派”,各派子孙繁盛。
经一百四十余年几代人的开发,到隋初雪竹坪已“人烟日繁,俨然胜地”,谱载:“有人畜地脉所致(即好风水)”。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地方官因见赤竹坪赖氏,人财鼎盛,便奏请朝庭迁县治于雪竹坪。朝庭准奏,改宁都县为虔化县,迁县治于雪竹坪。并准备给赖氏族人以爵秩,赖氏固辞,曰“先公食邑颍川,本系世禄之后,尝言一身之贵,不足为荣,奚以食邑为哉,愿乐田园足矣!”遂以金银各百两,及官竹园、钓州坝、绕塔岭周围二十五里田地贸易,置换雪竹坪作虔化县官署衙门。
从雪竹坪设县治以来,宁都古城延续到现在,一直都是县衙或是州署所在地,已有1400多年历史。为念赖氏开拓之功,当时朝庭在县城敕建“神司”、“华表”、“灵山”三庙,合州永祀。封赖文辉“神司神”,建“神司庙”,在州治仪门外左,州宪朔望行香。封赖文华为“华表神”,在州治东大街石桥头,即削筋街,建“华表庙”,每值神诞,合关迎神像于大街,孕惠庙连日演戏庆祝。《宁都直隶州志》载:“《辛酉志》曰:上三庙,传为祀赖氏祖文辉、文华、文献,州治旧名雪竹坪,系赖姓地基,故设祠祀。”后人为纪念赖仲方开发县城奠基雪竹坪所创立的历史功绩,在宁都州衙后面(现称老衙背)建“仲方公祠”。举人陶庄作联云:“为布衣子孙虽簪缨不离本色,掌秘书门户有经籍仍见光华。”在仲方公祠西面建“文辉公祠”。为发展教育,清乾隆三十三年, 在州城衙背仲方公祠之西,文辉公祠之东建 “松阳试馆”;嘉庆二十五年,在仲方公祠后蔡屋巷内高棚下又建“赖溪试馆”,均为童生考试上进之用。经历代修葺与保护,赖仲方公墓(今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至今尚存于县城南郊,梅江镇高坑村麦畲埏,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三、客家赖氏的播迁
因雪竹笮坪改为虔化县治,“七宣”公子孙各徒一方。长房赖昭公后裔依俗留守祖业,居原处。与夫人邹氏合葬归仁里麦畲埏。子四埙篪琴瑟,长子埙公,字声和,支分虔化县城(今宁都县城)和县内湖田、上下七里、罗家排、志坑、会同大斜、陂头、腰田、竹笮九塘、新街、田头长塘、田埠大兴(大盆)、对坊潮山、固村岚溪(上磜)、固厚禾溪、角付坝、石城小别(小弼)和广东增城、东莞、云南、四川、香港、台湾及美国等地。三子琴公,字声清,于唐贞观丁亥(公元627年)徒本县石上莲湖,为莲湖始祖。裔传广昌头陂、赣州、云南、四川、广东等地。
赖得公官至太尉,与夫人黄氏合葬归仁里高屋上麦畲埏,子三标极枢,长标,仕唐,直殿将军,由虔化移居福建上杭古田,派下十一代皆世袭将军。次极,由虔化迁福建宁化县石壁村开基。三枢,由虔化迁福建清流县黄家地开基。裔孙分迁汀州、武平、平和、沼安、莆田、永定等地,后迁广东饶平、平远、普宁、潮阳、潮州、汕头、深圳、长乐、揭阳、惠阳、惠来、和平、连平、河源、兴宁、鹤山、梅州、澄海、紫金、韶关、潮安、蕉岭、五华等广东的诸多县市。又传广西云南等地,明清时期有返徒江西定南、广昌、南康、会昌、瑞金、于都、宁都、石城、兴国、泰和、上犹、崇义、赣县等地。现福建、广东及台湾、香港乃至东南亚各国的客家赖氏大多为其派,人数最多,繁衍最广。
赖度公配邱氏,“深痛先人之坟墓庐舍无人看守,因而思归故里,复转桴源”,此赖氏第三次迁入桴源,夫妇合葬热水岭,子五诚吉佑奉瑞,世居清泰乡桴源(今宁都县肖田乡),后分徒吉安、永丰、万安、抚州、宜黄、建昌(南城)、南丰、乐安、丰城、龙南、安远、瑞金、南昌、奉新等处。度玄孙赖靖,字慕董,号雪溪夫子,十二岁能文,唐嗣圣年间(公元648年)在桴源立尊孔堂,撰《五经讲易》十卷,《说春秋》十二集(载《雪溪集》)等著作。武后即位后韬光晦迹,晚年倡立修谱,赖氏一修谱主修。
赖明公配徐氏,子二,杞松,分徒水西(抚州)、宜黄、乐安、等处。其它资料不详。
赖思公配方氏,合葬归仁里高屋上麦畲埏,子五兰蕙芷荪萃。长兰,徒江西石城县秋溪(今横江镇);次蕙,徒石城县长溪(今屏山镇);芷荪萃三公居官竹园、信丰小江、于都禾丰等地。
赖求公配符氏,与兄思公曾游帝都,见高孝基,基大奇,为赞其行,赠券以归。子三,播抑扬,分徒赤坎、湖田桥,后分会昌、瑞金、上犹水垅孜等地,其中扬、播裔曾居雩都羊岭脑(今宁都赖村墟镇),又叫赖溪,有赖棐,七岁通九经唐肃宗乾元二年己亥(公元759年)登进士,赠秘书坊,世居秘书里(赖水里),称秘书里神童(中华一统志有载)。今赖村镇新民村枫树排村(与于都县葛坳镇交界处)尚有一支近百人属求公后裔。
赖彦公配王氏,隋开皇十七年丁巳(公元597年)出任扬州州判,遂家扬州,子一,栋,后裔又迁河南、江西会昌等地。
自赖仲方雪竹坪开基以来,不仅宁都地方昌盛,而且客家赖氏得到极大的繁衍发展,迄今后裔不但遍播江南各省及港澳台,而且远徒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南亚各国以及欧美,后裔逾百万。史书上有称“赖氏望出颍川、南康”,而南康赖氏尽出于宁都。
综上所述,赖仲方公于南朝宋元嘉年间,为避战乱重返祖居故地桴源,元嘉末双定居雪竹坪,拓荒筑室“理乱而不闻、明哲保身”、“洁身自好,诗礼传家”,使赖氏由弱到强得到发展,逐渐兴旺发达,所以说,宁都是由颍川发展的大流,是百万客家赖氏的源和根!
                          二00三年八月于宁都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5 12:35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