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信 发表于 2016-11-21 20:10:32

我从来没有说过德新公派混入贽公族,你不要转移话题,德新公裔永远都是贽公后裔!我也从来没说过要把德新公派赶出去,我要赶的是冒充德新公裔的支系。请你不要解读错误,也不要误导族人。
你说德新公居朱紫塘就不是容公之子德新公。德新公住溪尾,陈怀公不会骗我族人。我知道,冒名入谱的不是你,是你的支系。你说你有老谱,你的世系就不完整。把你的世系理清楚了,再来理论吧。
你说早先族谱记有月新,你找出来,用事实说话。你若是拿丰顺善爵后人陈绪松、陈绪缅一支祖先冒接贽公的谱,所接都是伪证,没有任何价值,没有善爵其人,多老的谱都没用。你想拿来献丑吗?
你见的东西,要说是什么八卦之类我不敢说没有可能,但是你说是庆源图,绝对是造假。理由以上已经辨明,无需多语。
你认为贽公祖籍江西泰和柳溪,应该联接泰和柳溪谱,是在没有充分依据的情况下做出的错误的做法,不是有人反对你,是柳溪谱反对你。你拿出柳溪三修谱来,上面有贽公的话,我马上收声敬服你,马上做你的追随者,哪怕你拿出六修谱来证明都可以!如果你拿出清代后期编的八修、九修联谱来的话就算了,本人没有兴趣。
再者,我不知道你所谓的调查是如何调查的,不知道你指的胡编族谱者是指谁?指的是陈怀公吗?我不知道你的一棒是不是敲到陈怀公头上?陈怀公修谱时尚不能确定是柳溪族,你何德何能?你又有何权力代表贽公族联谱柳溪?贽公后裔也断然不会乱认祖宗,擅接祖宗。这样的无父无母无祖无宗之辈就不是贽公后裔。
当今修谱者,没有任何一个人像你一样自专自意肆无忌惮的造假、改编。他们在还没有弄清源流之前,暂时按老谱世系存之,有何过错?但是你,你自己的身世都没弄明白,就学雷锋,告诉你,贽公族有的是能人,不需要你这个雷锋。
你的谱损失过,自身族谱尚不完整,德新公墓在哪?有说在下蓝径,有说在雷打坪,有说在月山,到底在哪里?你否定陈学标与你是一支系,为何他谱有你支记载?是你谱与他谱混谱了,还是他谱与你谱混谱了?是你谱攀附他谱还是他谱攀附你谱???无论你认不认,你们都是一支刀砍不断的血脉宗亲,你不认,你要认谁?好好整理一下你的世系吧。只有理清了你支系,不管是接德新公还是接七郎公,你都是功德一件,你支系万代子孙都会铭记你的功德,名垂千古。反而你裹挟贽公族乱接上源,在族谱上你将永远都是一个污点。

陈立信 发表于 2016-11-21 20:22:49

再者,我无需冒名贽公后裔,我谱自然经得起考究!我若不是贽公后裔,我定不会死皮赖脸。是我祖宗者不管他是官宦名门还是粗陋村夫,我都敬若神明!

陈汉民 发表于 2016-11-21 20:28:54

本帖最后由 陈汉民 于 2016-11-22 09:42 编辑

         陈立信居龙川,一个外地人,竟口出狂言,称德新公派混入贽公族,“理由”是六世陈怀所写谱序说四世景新和德新分住罗岗溪尾。在陈立信看来,兄弟不分家,也不迁徙,谬论连篇。陈怀序写于明成化十二年(1476),陈怀能准确叙述七、八十年前之事?当然不会太准确,四世、六世两代相隔六十年了。景新住罗岗溪尾,德新先住罗岗下岚,后迁龙北朱紫塘。明初因战乱和瘟疫流行,兴宁全县只有烟户二十余,“到处有现成的房子可住,可以随便择地而居。”洪武年间这种情况,连六世陈怀也未必知道。难道人们会死守一个地方?总要有可能,人们就会出去多占点地方。永乐十年(1412),兴宁只有1033户,再查兴宁县志,讲到各姓氏分布,陈氏第三派“柳溪陈氏始祖陈法贽,其先原居宁化石壁,后迁江西泰和柳溪。元天历中以进士出身官循州教授,解甲归田,值干戈四起,遂居兴宁城南聚星第。后裔分布----合水朱古塘、罗浮司、罗岗下岚及溪尾等地。”合水朱古塘和罗岗下岚正是德新公后人居住之地;德新公葬在下岚。德新公先居罗岗下岚,后迁合水朱古塘。族谱中有时把罗岗下岚记成溪尾下岚。一个外地人,只看到陈怀序,以为德新跟随三哥景新住在一起,就随便发挥,口水泡沫四溅,大放厥词,虚张声势。其既不懂兴宁山川,又不懂当地人文历史,尽在那里胡吹乱弹,实在可悲!

陈立信 发表于 2016-11-21 20:36:32

你若是认为我什么都不懂,那你大可不必与我理论,你激动什么?什么事情就是你懂,陈怀公都没有你懂,行了吗?该说的话我已说出,贽公子弟心中自有杆秤。

陈汉民 发表于 2016-11-21 20:48:50

陈立信这人自信无比,断言住龙北朱紫塘陈氏不是贽公后裔。兴宁县志资料来自明清时候,自然可信。你胡言乱语可以休矣!

陈立信 发表于 2016-11-23 10:45:17

本帖最后由 陈立信 于 2016-11-23 11:02 编辑

陈怀序写于明成化十二年(1476),四世、六世两代相隔六十年了。陈怀公不能准确叙述七、八十年前之事,我不反对。可是恰恰是这样才能说明他的谱序可信!为什么这样说?1.因为不能准确的了解德新公是不是住在溪尾,而当时德新公住在朱紫塘的话,他一定会这样说:“乱后玉新居小洋下,维新居土坑,吾祖景新居溪尾,德新居朱紫塘,”这是按事实说话,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他说“吾祖景新、叔祖德新居溪尾”,明显与事实相违。那么只能说明一个事实,就是德新公还是在溪尾,而住朱紫塘的不是德新公。
还有县志所说的洪武二十年(1387年),江西安远人周三率兵进兴宁,与官军交战,持续3年。本县
人民或死于战乱,或避难流亡,仅存20余户,编为2图附于长乐,由长乐知县习韶兼管。
这20余户是否包含贽公家族?这20余户只是有户籍者,当时贽公家族来兴宁不久是否已经入籍兴宁了?没有户籍者又有多少?
再看看县志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遵朝廷令编制册籍。全县设7里、70甲、160保,有722
户、2626口(适龄赋役对象)。全县有田地山塘48655亩,应纳税粮:秋粮米1280石,夏
税米8.1石。
由此可见,在短短两三年内,兴宁人口大增。
我们分析一下,当时战乱,兴宁人民或死于战乱,或避难流亡。贽公家族有没有出去避难?回答是肯定的,全县仅存20余户,为何贽公家族无人员伤亡,都能得以保全?莫非有天神护佑?没有!只有一种可能,避难!战乱平息,兴宁百姓陆续回归家园,贽公家族也避难归来,兴宁地广人稀,于是玉新公居小洋下,维新居土坑,景新、德新居溪尾,正是这样的情况!数十年后陈怀公修谱,你说他不知道战乱的情况,就过于幼稚了,就算他什么也不知道,只知道德新公住朱紫塘,而且你的谱也是明明记载是住朱紫塘,陈怀公却说德新公住溪尾?什么情况?你的以上辩论更是凸显你的矛盾。
看看是谁胡言乱语,宗亲们自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陈汉民 发表于 2016-11-23 11:04:53

                                             陈立信思维混乱,难有合理认识
紫金陈学标寻根兴宁,说其祖子学,为一三七四年人物,生子善士。陈学标以为住朱紫塘德新公五世孙善仕是其祖的儿子。陈学标没有时代观念,将两个相隔近二百年的人混淆。我责怪他“混谱”。作了许多解悉,陈学标勉强听了进去,不再来纠缠,其人只是认识问题,人品并不坏。不料,站在一边旁听的陈立信,竟“发现新大陆”,说住朱紫塘陈氏与陈学标一派,朱紫塘陈氏投靠、混进了贽公族。有什么根据?其理由是六世陈怀,没有记四世德新公迁朱紫塘。面对如此横蛮武断,我找出兴宁县志之记载,贽公族之分布。陈立信有什么话可说?他断言住朱紫塘者混进贽公族;我指责他“说德新公后人混进贽公族”,他又不承认,他狡辩“我只说住朱紫塘者混入”。有点族谱知识者都知道,德新公有子裕、炫。裕住罗岗下岚,后不知所终。德新公后人就只剩住朱紫塘炫公族了。后来,炫公也有后人去了罗岗下岚,这是后话。陈立信之断言住朱紫塘者,都是混入,那德新公还有一个后人吗?其讲法自相矛盾,思维混乱,自擅耳光。他能有什么合理认识?一个丛山雀,只能飞几丈远。龙川隔兴宁几百里。他能知道兴宁?
   陈立信口口声声没有月新,出自于他自已的判断。你这话能成立?早先族谱,有贽公六个曾孙,玉、维、景、德及日新、月新。一九九五年我本人所见到的梅县客家姓氏汇编,陈氏中重点讲到梅县德兴公派,也讲到贽公,贽公六个曾孙。江西泰和柳溪谱记录贽公及其五世孙善爵;陈立新口口声声讲贽公没有五世孙善爵。我说广东丰顺就有善爵后人陈绪松、陈绪缅,他们在陈氏宗亲网柳溪版上发帖,说其祖籍“江南宁国府萱城县”。怎么没有善爵?而今陈立信又讲泰和柳溪谱六修没有记善爵,是善爵后人与泰和柳溪联络才加上去的;你见过柳溪六修族谱?不是善爵所说,陈绪松能说出祖籍江南宁国府宣城县?他这种说法与江西泰和族谱记相同(相近)。贽公族里唯一能讲出祖居地者,就是陈绪松。

陈立信 发表于 2016-11-23 11:22:32

本帖最后由 陈立信 于 2016-11-23 11:26 编辑

江南宁国府宣城县是哪里?可笑,竟然是贽公祖籍?何其可笑。贽公祖籍泰和,如何到了江南宁国府宣城县?就算贽公真是晖公后代,晖公祖籍金陵,就算不是金陵,前面你的帖子所说,晖公曾在义门学堂就读,从义门出来的人,何其祖籍跑到江南宁国府宣城县了?看看自扇耳光的人是谁吧。就算晖公祖籍是江南宁国府宣城县,也与贽公祖籍泰和没有关系。贽公祖籍都不说,就去说晖公的祖籍,不是很可笑吗?
我没有见过泰和柳溪六修谱,(我之前见过但我没有保存下来,就权当没看过吧)但是贽公族有人见过,。你拿1995年的谱来说事,有什么价值。你怎么不拿你造的谱来证明,不是可信吗!
陈学标什么态度与我无关,那是你们的家事。我只为贽公族负责。

陈汉民 发表于 2016-11-23 13:17:49

    “江南宁国府宣城县是哪里?可笑,竟然是贽公祖籍?何其可笑。贽公祖籍泰和,如何到了江南宁国府宣城县?就算贽公真是晖公后代,晖公祖籍金陵,就算不是金陵,前面你的帖子所说,晖公曾在义门学堂就读,从义门出来的人,何其祖籍跑到江南宁国府宣城县了?看看自扇耳光的人是谁吧。就算晖公祖籍是江南宁国府宣城县,也与贽公祖籍泰和没有关系。贽公祖籍都不说,就去说晖公的祖籍,不是很可笑吗?”陈立信说。
   早先你一直怀疑贽公祖籍江西泰和柳溪。贽公族谱所说你也不承认。而今算你有些少进步。探寻族源,应该有所发现。1,江西泰和柳溪族谱,一直讲宗族来自南京。2,泰和县志,记柳溪二世祖陈承逸祖籍南京。3,柳溪二世祖承进公后裔迁去贵州,称“自吴适黔”。4,安徽池阳族人,唐末居淮南。5,贽公在丰顺后人陈绪松,称“族籍江南宁国府宣城县。”池阳族人在江州聚居46年(832---878);柳溪族在江州聚居52年(832---884)。两者在江州时间并不长,并不象江州义门那样大力宣传江州聚居。
   陈立信不认为自已是柳溪族人也就算了;要是能自认,祖居地该是江州还是江南?就该是他本人所探讨的问题之一。
   

陈立信 发表于 2016-11-23 14:14:31

本帖最后由 陈立信 于 2016-11-23 14:39 编辑

你勿解读错误,我说贽公祖籍泰和,并不表示是柳溪陈,相反,就算我认为贽公也是柳溪陈,我也反对你乱接应辅公,这是我一贯的态度,各位宗亲如果一直在关注我的回复贴的话,应该能理解我的意思,我进步在哪?倒是你,顾左右而言它,转移大家的视线,先理清楚你是不是德新公后裔再说吧。
看你的讨论,看来你对于祖籍二字还不能清楚的理解。先去理解什么是祖籍先吧。
丰顺谱说其祖籍 是宁国府宣城县,由此可见,丰顺谱有多滑稽可笑,东拼西凑,一下说是贽公后代,一下说祖籍宁国府。你自己也说了,1,江西泰和柳溪族谱,一直讲宗族来自南京。2,泰和县志,记柳溪二世祖陈承逸祖籍南京。3,柳溪二世祖承进公后裔迁去贵州,称“自吴适黔”。即便贽公是柳溪陈,即便丰顺陈绪松祖先是贽公,怎么记祖籍也不可能是宁国府,只能是泰和。再往上也只能是金陵。
再者江南宁国府宣城县是哪里?金陵又是什么地方?我不知道你是地理文盲还是选择性文盲。金陵是南京,而宁国府作为一级地方府始于南宋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在此之前又名宣州、宣城郡、宁国军。也就是说南宋乾道二年以前只有宣州、或者说宁国军,何来宁国府?再者,宁国府府治宣城县与南京(江宁府)相差约150公里,不同的两个府治,我不知道你是如何将他们相提并论的。不知道是不是你这个大城市出来的老鹰,眼光够远,以目光所及之处皆是大广州城市圈的认识去概括大金陵城市圈的?金陵又叫江宁府,后来宋高宗赵构又改江宁府为健康府,你不会以为江宁府就是江南宁国府的简称吧?相信你没有那么幼稚。呵呵

陈立信 发表于 2016-11-23 14:34:51

与其说陈学标人品,不如直接说我人品很差,何必含沙射影?我不知道我人品怎样,自己看不见,我只知道一个乱认祖宗的人人品再好也好不到哪里去。德新公后裔哪里去了?是不是朱紫塘的德新公?前面已经辨明,无须再啰嗦重说一遍。你要证明你是真德新公后裔,你自己去找证据。

陈汉民 发表于 2016-11-23 15:16:30

本帖最后由 陈汉民 于 2016-11-23 15:40 编辑

    你人品差不差,你自已心中有一数,大伙有一杆秤。陈学标也不过是讲德新公派中善仕是其祖,另外陈怀没有讲到德新公迁朱紫塘,你就断言朱紫塘陈氏混进贽公族。你族迁龙川,贽公族族谱有你支记载吗?众人有没有讲你族混进?   查兴宁族谱,景云公后裔迁广东中山、增城、河源、博罗、梅县等地,就没有讲到龙川。照你逻辑,没有记载,就能说你族混入吗?

陈立信 发表于 2016-11-23 19:51:50

我族谱当然有记载,而且兴宁也有我祖的记载。不劳你费心。
你还是好好想想你自己的支系吧。莫再老眼昏花,头脑呆滞,清醒的认识你二十多年所走的错误路线,别到头来竹篮打水,生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死无颜面对祖先。
此次讨论到此为止,我所要说的都说了,没有说的,时机未到,对与不对,贽公族人心中自然有数。

陈汉民 发表于 2016-11-23 20:06:40

本帖最后由 陈汉民 于 2016-11-23 20:22 编辑

       紫金陈学标及其广西玉林同宗继续查找其子学公后人,要我帮他们提供一些资料。我叫他们先好好查阅彼此网上对话内容。后面再谈点看法。
      我所知道前来兴宁查找明初祖先者,还是第一个。据说其祖子学公为1353年间人物。陈学标讲其祖出自石马猪肚围。猪肚围为兴宁第一老屋,有六百多年。今天我打电话询问老家猪肚围的湛江陈姓同学,他证实其祖屋为石马第一老屋。我发表如下议论:
    石马陈氏认祖斐然公。从石马谱可知,斐然公生于1263年,于1306年宦游到石马,定居于上庄堡(今下庄)长岗岭,卒于1331年。于1305年生子德贵,德贵于1359年生三世大鼻公。德贵公卒于1383年,大鼻公卒于1429年。从这可看出,上庄祖屋猪肚围并非斐然公及其后人所建,陈学标之祖子学公的兄弟们共建可能性最大。
   因为1387年朱三官作乱三年,伴随瘟疫流行,全县仅存烟户二十余,陈学标族存留可能性较小。即使保留下来,也该在石马。因为石马陈氏认祖族长斐然公,非斐然公后代之石马陈氏,无谱记录,也就很难找到子学公后人踪迹了。
   不过,石马斐然公二房惟善公分布在:本镇上庄的中心围、景山围(猪肚围)、永兴围。。。。。。。此惟善公是否就是陈学标及其同宗要找的善士呢?

溯源的洛阳铲 发表于 2016-11-23 21:53:56

你还是好好想想你自己的支系吧。莫再老眼昏花,头脑呆滞,清醒的认识你二十多年所走的错误路线,别到头来竹篮打水,生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死无颜面对祖先。
此次讨论到此为止,我所要说的都说了,没有说的,时机未到,对与不对,贽公族人心中自然有数。
页: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查看完整版本: 江西泰和柳溪陈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