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汉民
发表于 2016-10-18 00:15:08
本帖最后由 陈汉民 于 2016-10-19 11:17 编辑
再来看看柳溪始祖晖公本人与谁关系亲密?他与叔宝子孙陈固,两者亲如兄弟,没有任何记录记载他与其他义门兄弟有过往来。晖公、固公与主流派义门秉性完全不同。前者为唐王朝掘墓人,而后者为王朝卫道士。可想象他俩在义门宗族内地位截然不同,前者地位低微,后者高贵。若视柳溪属主流派,显得十分勉强和不协调。显然,叔宝派、池阳和柳溪,都属非主流派,他们都与正统义门主流派保持有一段距离。柳溪族该认叔明还是伯固?我本人以为叔明为众人公认祖先,伯固为实际祖先。因伯固与叔明为堂兄弟,即使出错,也还不是大错。六修族谱昌积公说晖公与固、衮为堂兄弟,柳溪谱后来才出现的所记晖公前,与义门谱略有不同,而池阳谱记晖公为七十四世,却能与义门谱相对照。
陈汉民
发表于 2016-10-18 22:14:49
柳溪始祖晖公经历复杂,四世以降,绝不书其贱迹,也不叙述父兄。从池阳和柳溪交往、时代背景及晖公秉性说来,池阳谱所说,“永兴公生子世裔、世晖”站得住脚。有人以为属两家联谱,此说法也不无道理;不过,泰和义门就有不少,柳溪为什么不与之联谱?柳溪十五世进德祖叔于明初1401年三修族谱,重修庆源图。三难翁进德家无余貲,一难也;有女无男,二难也;逐村走访,被拒之门外,三难也。有此三难,君子忌之。也许就是进德祖叔不与其他支派联谱,“不攀大派,不附名人”,才被人阻止在门外。
陈汉民
发表于 2016-10-19 09:00:55
本帖最后由 陈汉民 于 2016-10-20 00:27 编辑
网上查到《宁海公运》博客,公布出来
按图索骥能找到十八怀始祖是朱熹说的
已有 126 次阅读2015-1-4 09:34
朱氏在古灵大义序中非常明确先祖移国入闽,寄迹浙东。可以到三吴即江苏省姑苏或古歙即江西安徽州等地证明,最后才能知道始祖在宁海县境内。但当代是没有人按图索骥找祖宗地的,在陈氏中唯一承认守约是江洲义门村长的也只有陈汉民一人,但他说不会找守约的,也将他们先祖接到江西省了,我当然不会指责他,因为当代能承认守约是江洲义门村长的人只此一人。守约是宁海县义门村长居园里只有凭图才能找到,如叶温裕十五子没有一个后代会找在海游的祖宗叶县令和叶御史,按图一找就会找到园里的,但当代人是没有人会找当年挂冠离京的叶温义御史的,在十八怀序中都说尚书和御史是祖宗也点出始祖在窦岙,就是不照序中找一下祖宗地,更不用说十八怀子孙没有一人找一下长溪村和江洲村,虽然长溪村一个在福建闽国侯王官人府一个在浙东缑城里,只要找到其中一个就知道真相了,不用说江洲村在缑城的颍川先生老村长找到了更知道百犬同槽就立在西岙祠堂内。家族九子百姓都能按图索骥找到园里陈的,所有半子也能找到尚书御史县令的园里陈的,百姓全是烧掉祖谱改姓的只要找一下就全明白了。但我说最多也无有,没有一人会找所以也一直不想全面论祖,我也一直不想将园里陈和田里陈的所有真相公开。我现在也只是公开了少数园里陈和田里陈的真面目,全部说出来太多了像叶温裕始祖在海游,寻找这种例子在一百多姓的亲子和半子中都有的,所以十八怀的百姓谱十分完整没有缺陷,所有谱都会说始祖在天台宁海始祖地直指东洲园里陈。现在人都不相信朱氏的话是对的,没有一个园里陈的百姓分支会照朱氏所说到浙东来认祖宗的,一个历代公认的理学大家一个十八怀裔孙的学生怎么会搞错十八怀的始祖呢,但当代全是白丁更多的似三门骗子一字不识还说三门他最懂,像陈汉民这种承认守约是义门村长的人在中国也找不到第二个了。不用说按朱氏所说的按图索骥家族是改姓的先世浮门假祖是要斩去的,但当代只会斩去真祖宗认到假祖宗哪里去了,朱氏的古灵大义改姓按图索骥序在陈氏中广泛引用,但没有人会按图寻找 祖宗在浙东闽地的宁海园里陈。也没有人会去江苏安徽江西福建考证朱氏的话是对的。
宁海十八怀为晦、昭、昱三兄弟的后代。浙江陈氏族谱记录,他们三人与柳溪始祖一样随王绪入闽,住福建长溪。长溪在那里?没有找到。可能在闽北福安、宁德地区。浙江陈氏说王审知之暴,差点使陈氏灭族。其族从宁德地区坐船北上到浙江的。
柳溪传人文富兄曾经讲过,南寮始祖固公居福建剑阁。剑阁在那里?找不到。---------陈汉民注释
陈汉民
发表于 2016-10-19 17:29:16
南寮派始祖固公与柳溪始祖晖公为堂兄弟。中和四年(八八四),两人在江州随王绪入闽。八八五年,王潮在福建同安策动前军哗变,捉拿王绪,进军泉州并后来夺得福州,被封为武威军节度使和福建观察使。王潮于897年死去,几个月期间,究竟是立王潮弟王审知还是立王潮四个儿子?内部产生很大分歧。南寮始祖固公于897年冬北迁浙江,柳溪始祖晖公经周折两年后投靠了吴王杨行密,显然固公晖公兄弟介入了争执,受到继任武威军节度使王审知排挤。浙江族人说,宁海县令陈长官在宁海屯田,叫守约,蕴字晦,后人称他为左司马公,任二十八姓仪门家长四十二年。所谓仪门,其实就是义门。时间从884年算起,到926年。晖公于923年隐居柳溪。
到了今天,晖公后人百万,热火朝天地记念并朝拜祖先。只要网上点击晖公,就能找到其后人。而守约公(固)尽管也有很多后代,因为流失严重,只有极少数人能认识先祖。守约公(固公)族很重要的事情,就是收族认祖,象柳溪族那样。我们柳溪族怀念伯祖固公,愿固公族繁荣昌盛。
陈汉民
发表于 2016-10-19 23:29:11
本帖最后由 陈汉民 于 2016-10-25 18:19 编辑
我本人查看十国春秋,发现藩镇朱温、杨行密等人,均要求部将认自已为父。王潮又如何呢?
宁海陈氏讲,宁海二十八姓供奉王潮,说自已有可能姓王。经他这么一说,我立即明白固公和晖公等人,也是认王潮为父的。在此前,我还以为与王潮结拜为兄弟,认王潮父亲为父。浙江陈氏讲,王潮患病期间,固公抓住王审知与王潮小妾苟且一事,试图搞垮王审知,王潮不为所动,固公大骂义父为乌龟,这么一来,固公与王审知就结下了梁子。当王审知正式成为武威军节度使时,固公兄弟有难。宁海陈氏讲,897年冬天,被围困得铁桶一般,插翅难逃。固公晖公兄弟,出人预料地从海上出逃,固公投靠了吴越钱缪;晖公则几经磨难,投靠吴王杨行密。我怀疑杨行密利用了晖公在淮南的父兄,策反晖公。
陈汉民
发表于 2016-10-20 21:40:22
宁海守约(固)公族地处偏辟,保留有古老宗族资料,要是族人有一定视野,思路敏捷,具备有来源不同诸多资料之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就能去伪存真,准确认识祖先。不是吗?宁海陈氏能谈论“随王潮入闽”。还不够准确,应该是随王绪入闽,因为王潮于885年在福建同安事件之后才取得头领地位的。左司马公为二十八姓仪门家长,其实就是义门。守约与其堂弟晖公等许多人出自江州。这二十八姓,大概老家江州。史书载王绪掠浔阳、赣水,取汀闽,陷漳浦。884年路经江州,胁迫百姓南行。
宁海陈氏讲,“近乎白丁者,似三门骗子一字不识还说三门他最懂。”愚不可及之人,胸无点墨,还在那里似懂非懂,喋喋不休,扯个没完没了,其最多只会去查查谱,看不出任何问题,不会有寻根心得。宁海陈氏别去管他,自已发布消息就是。
陈汉民
发表于 2016-10-21 11:16:55
本帖最后由 陈汉民 于 2016-10-25 18:14 编辑
给人印象是江西泰和柳溪派并不自称为江州义门,它没有参与义门分庄,却经常讲自身来自南京。那么,柳溪派是否为义门及来自南京呢?
1,“天下陈氏出江州”,说江西支派来自浔阳,没有人怀疑;2,义门有关资料讲到泰和庄,称“泰和庄陈承壹。”奇怪,泰和义门族人不少,为什么偏偏讲到陈承壹(逸)?3,昌积公柳溪六修,于1577年讲晖公与固、衮为堂兄弟;4,池阳谱讲到永兴公从浔阳外出为官;5,柳溪谱称晖公与堂兄固随王绪入闽,江州正是王绪南行所经过的地方。柳溪属江州陈氏无疑。
说柳溪来自南京。1,永兴公及其族居淮南;2,晖公有淮南经历;3,江西泰和县志,称五代时县令陈承逸祖籍南京;4,贵州毕节承进公派陈贤武,称其族自吴适黔;5,贽公五世孙善爵,为浙江布政使司,其丰顺后人陈绪松,称“祖籍江南宁国府宣城县”。
显然,柳溪上祖出自江州并其族来自江南,并非人为编造。
如此能够粗略考证自身族源的支派,并不多见。
陈汉民
发表于 2016-10-21 19:48:41
本帖最后由 陈汉民 于 2016-10-22 09:07 编辑
1, 一九九七年兴宁陈氏总谱载,贽公字五十一郎,原籍江西泰和柳溪;2,明成化十二年(1476)贽公族谱序,贽公以上,世居江西泰和县;3,贽公族在兴宁城关祠堂,称为柳溪祠;4,贽公族堂联:柳溪世德,妫水家声;柳溪源远,循鐸声宏;5,江西泰和柳溪族谱,记贽公为十世;6,南方九省贽公后人,除广东外,起码有六七十支,纷纷持着自身柳溪族谱,前来陈氏宗亲论坛柳溪版登记报到。有人自称贽公后人,竟怀疑起贽公并非柳溪派,在那里振振有词。如此不可救药,只能说,其脑壳进水了。
陈汉民
发表于 2016-10-22 08:24:30
本帖最后由 陈汉民 于 2016-10-22 09:04 编辑
五华为宾公系年初赴川探访亲人
今年三月十六日,居住在广东五华县安流镇三江村的陈学龄(坤甫公20世)携侄善祥、年祥、禄祥,又侄陈木云、再侄陈勇,一行六人,风尘仆仆,来到四川篷溪县,探访迁此的宗亲,受到篷溪宗亲热烈欢迎。众人欢聚一堂,共叙宗谊。坤甫公之子为宾公于明永乐年间(1424)迁横陂雷公坪,十四世祖陈君佑公与安流镇三江圩荣兴楼族共十三世祖礼彭公。居住篷溪有700人,最近又找到近宗近百人。期望通过广东亲人来访,扩大影响,使另外十二个支系早日归宗团聚。
贽公二十五世建清于成都
(以上是建清宗亲给我发来的微信内容)
陈汉民
发表于 2016-10-22 21:39:08
本帖最后由 陈汉民 于 2016-11-1 01:32 编辑
一九九七年八月十六日,我本人到了泰和中龙镇吉山村,在族人陈方圆老师家吃罢中午饭,就急急忙忙去父老家查看村里保存的十修族谱。当看到族谱有我祖贽公记载,禁不住心潮膨拜,问族谱是怎么样保留下来的?方圆道:“父老将族谱用油纸一包,放在牛栏里才保存下来。”我本人十分感谢父老。当二零零四年我第二次去泰和探访时,就与朋友戴元柱老师一起去桥头镇店前村陈焕桂家查看九修族谱。此时,保存九修族谱的父老陈听海已故去,只能见到其儿子陈焕桂。父老陈听海功德无量。
九七年八月十七日,我与方圆老师,还有另外一个族人,一起去柳溪村。到阳坵转车,包了一辆中吉普,一百二十元,先到戴家坊朋友戴元柱老师家,戴家还从鱼塘打鱼,盛情款待。戴家人以为,能来寻根者,人不会差。吃罢中午饭,戴老师与我们一路,又在苑前中学找到梁老师,一起去柳溪村。梁老师告诉我,柳溪村为鱼米之乡,生活安定,古时读书人多,文风很好。从苑前到柳溪村,乡间小路大约十二里。先到车下村,梁氏父老听说我从广东来,有六、七个长者前来与我交谈。他们说:“这里就是柳溪村,几十年前,还有陈可香的坟墓。”村长给我倒来凉水,我一饮而尽,我将随身带来的小孩玩的几十“银元”,散发给小孩们。然后到南昌村,也去拜访村长家,一样散发袁世凯头像小孩玩的“银元”。
八月十七日,正是鬼节,家家户户在烧香。方圆问我:“是算好日子来的吗?”我回答:“完全不知道有什么节,纯属巧合。“方圆老师逢人就说:“我们都不知有柳溪村,广东的同宗就知道。”我本人全凭贽公族文化,知道祖居地在泰和柳溪村,找到县志副总编聂志刚,拿到县志,知道柳溪村大概位置在苑前乡,属古三都。花两年时间,朋友戴元柱老师帮我找到柳溪村,并经井岗山大学八十岁刘姓老教授确认。又经半年,戴老师帮我找到柳溪族人方圆老师,终于开启我寻根之梦。
陈汉民
发表于 2016-10-23 19:44:37
本帖最后由 陈汉民 于 2016-10-23 23:05 编辑
贽公族文化精髓就是“柳溪”,贽公世居泰和柳溪村,生于1295年,于元文宗二年(1329)从柳溪村入粤。有人评论我,“贽公族族谱有千百种,你就只认善爵谱。”其说法有誇张成份,没有千百种,有十种八种,倒是真。为什么我只认善爵谱?到目前为止,它属唯一联接泰和柳溪之谱,也是泰和柳溪父老唯一承认的贽公分支谱。你将五十一郎贽公联到汀闽族去,泰和柳溪父老能答应吗?你不要以为泰和柳溪谱能随便联接,如果你将外甥当成儿子,柳溪父老必将你外甥从族谱中删除;外支陈氏在泰和与柳溪族相处,柳溪谱如实记载,绝不将之记为柳溪族人。泰和柳溪谱载,“汀州魁公系,住仙槎乡,本伯宣之后,记在二房羽公名下。”柳溪谱将此支一直记到二十五、六世,迁去了赣州,都到了清朝了。据柳溪谱,此派能顺利认祖归宗,回归魁公系,我并没有胡说。前几年遂川陈军自称是柳溪陈氏,与我交流,当时我为宗亲论坛柳溪版主。我提供仙槎乡陈氏世次,属于伯宣之后。人家说上祖外出做木材生意,判断属于此派,其支回归了伯宣公派魁公支系。又如柳溪中南寮派,为晖公堂兄固之后,从温州平阳来,也住泰和。柳溪谱详述此派,绝不与之相混。柳溪谱有内谱与外谱论述。如果有人以为贽公之名记在泰和柳溪谱中,属于挂靠,你就大错特错。柳溪绝不让外支混入本谱。
陈汉民
发表于 2016-10-24 12:11:35
本帖最后由 陈汉民 于 2016-10-25 18:01 编辑
江西泰和柳溪村地处偏僻,这里居民并非山野村夫,而是人文秀区吉安之顶尖区域,早在唐末长兴元年,大学士罗韬、学士刘况等人,就隐居在附近,当然还有我们柳溪陈氏。柳溪氏称百人科第、西昌(泰和)名宦第一堂,进士最多,外出为官最众,为各族公认,并非自吹。柳溪有两个地方,一个在陈家坪,一个是柳溪村,我查了泰和县志,所记400名进士中,陈氏有三十名,其中25位为柳溪陈,我本人难于确定另五人所属派别。二十五名中,百分之五、六十居柳溪村,近百分之四十居陈家坪。应辅公之父鸨,出仕时在陈家坪,而致仕时却在柳溪村。
柳溪陈氏当今又如何?陈氏宗亲论坛,为陈氏寻根问祖之平台。湘北支派文富兄,居长沙,二房羽公派十八世正谅公后人,得到总版主陈国良先生、论坛骨干ZXLD和陈元敏支持,建立了柳溪版。文富兄、我和广州凤翔派尚凌兄(虞字辈),先后任版主。族人十分热烈,谈论祖先,找寻失散了的支派。柳溪独有占一个版面,论坛中最为活跃,最有生气,搞成柳溪知名度甚高。泰和本地柳溪族人评论:“柳溪版由迁到外地的族人搞起来的。即使迁出,也不忘祖居第,不忘祖先。”柳溪陈氏之文风,由迁到外地的族人来延续、承接,并发扬光大。
文富兄、我、尚凌兄都持有柳溪谱,都多次赴泰和探访,都住在城里,有一定视野和交际面。敬祖睦族,为我们共同愿望。
陈汉民
发表于 2016-10-24 14:59:34
本帖最后由 陈汉民 于 2016-10-25 17:54 编辑
我说柳溪外出为官者甚众。我有没有吹牛?网上查到的让你看看。
网上搜查“泰和陈氏”,出现“百年府第参军第”被拆除.记述新丰陈氏为名望大族,自南宋宝庆三年(公元1227年)由江西省吉安府泰和县柳溪陈氏九世(中国陈姓七十五世)了翁公,长子公达、次子公项落基新丰;公元1248年正月相宅黄陂坝(即黄陂村),是年冬建宗祠已山亥向(这一年冬天建起该祠堂,座向是靠东南、面西北),供奉“了翁公”为新丰黄陂陈氏一世祖。
据说当地有了翁公后人二、三万人。我查柳溪谱,二房羽公派“翁”字辈,为柳溪十四世,三房尧公派“翁”字辈,则为十一世。了翁公为南宋宝庆年间人物,所以他不会是二房,而是三房尧公派。不过,我以为新丰族谱记了翁公世次有错,不会是柳溪九世,而应该是十一世。柳溪谱世次要准确一些。理由是晖公为九零零年间人物,了翁公为1227年,隔了近三百三十年,只传八代,不太 可能。所以,了翁公应该是三房十一世。
在新丰县,也有柳溪伦公派。此派后人与我也有联系。
我这般议论,有人又会说我在胡编、造假。因为我所说,与了翁公族之文字记录不符。毫无时代观念之人,断不会有合理认识,只会在那里死抠文字。
陈汉民
发表于 2016-10-25 07:28:19
本帖最后由 陈汉民 于 2016-10-25 17:49 编辑
二零零四年贽公族内部所发生的不为人知内部纷争
二零零四年,我本人开始上陈氏宗亲网。一开始我还不会打字,由我二女儿将“柳溪陈氏始祖晖”及“柳溪陈氏文风与所历磨难”发放在柳溪版上,此后,我断断续续发表江西泰和柳溪寻根记。如此一来,立即产生轩然大波,有海外人士,给我发来五、六十封垃圾信件,说我造假,骗造,“人很坏”,“你是专门搞这项工作的吗?”“把你邮箱炸掉!"我回答道:“我寻我的祖先,又没有辱骂你祖,我只是业余爱好,与你何干?”过后,广西大学文理学院陈立言教授给我打来电话,足讲了四十分钟;陈氏宗亲论坛老前辈衡南陈诗平老师也发来信件,我才知道事情始末。
原来五华、惠州、惠东、海陆丰贽公后人,打算修谱,沿用早先旧谱,认唐高祖宰相叔达公为祖。衡南陈诗平老师也是叔达公派,见网上我“柳溪村陈氏改姓梁”论述,为慎重起见,专门派其至亲到柳溪村调查,证实柳溪村“祠堂下埋有陈氏碑石,有朝一日陈氏还要翻过来”。陈立言教授笑着电话对我讲,“有五个人组成编委,有陈立钦,我也是一个。集资一百多万。一夜之间,所编族谱成废纸。”我本人高度赞赏立言宗亲和诗平老师的实事求实精神,他们都是能去实地调查的实干家。立言宗亲与许多有关人士、父老、老前辈共同商讨,接受贽公源流柳溪说,短期内就编出自身族谱“广西桂平蒙墟镇塘表陈世系”,被广泛转载。立言宗亲为贽公族优秀人才,堪当大任。诗平老师也网上对我说,“无论属于哪一派,都是高祖的后代”。对比之下,那海外教授,由于思想僵化,知识老化,不作任何田园调查,在贽公族源问题上,因败在一个业余爱好者手下,心情却一直耿耿于怀。
陈汉民
发表于 2016-10-27 19:36:07
本帖最后由 陈汉民 于 2016-10-28 18:59 编辑
在此,我议论“贽公源流叔达公说”。顼公第十七子义阳王叔达公,据说被封在吉安地区,仅依据这一条,从江西泰和柳溪迁出的贽公被看成叔达公后人。编谱者大概不懂陈国被灭后,宗族主要成员二百七十多人被献俘长安。义阳王叔达公能逃危运吗?幸而隋文帝英明,他并未为难陈家,而是将长安最好的房子打扫好给陈氏住。过后,隋炀帝将八千上户置于洛阳,李世民与王世充大战于洛阳近郊,陈氏逃难,大概迁回祖居地潁川郡,唐末再迁江州聚居,这是后话。隋朝时,叔达公为县令,唐军来攻。据说,叔达公既不投降,也不抵抗,而是端坐牙堂,后被李渊收揽。叔达公为官在外,其族并未参加江州聚居。
贽公源流叔达公说,出自何处?无非产生于粤东乡村秀才之手。秀才不具备时代观念,又没有泰和陈氏资料可供对照,那东拉西扯事例就不可避免。查看此谱,对比所述各代,不时出现父亲比儿子大七、八十岁,儿子比父亲还大情况。这样的族谱,只是解决有无谱的问题,没有解决次序颠倒、不符合事实问题。
说贽公上祖是叔达公,无任何真凭实据。有人讲其谱如何如何说,其并没有讲编谱者何人,更不去想编谱者是否具备编谱素质,一味相信自身族谱。
叔达公派陈诗平和陈有钢宗亲,起先也相信贽公属其宗派;经过讨论,他们放弃原先想法,承认贽公为柳溪陈氏,网上积极帮忙寻找失散了的贽公分支派。我感慨道:“祖先兄弟的后人,就是自已的兄弟!”我指的就是叔达公派宾用公支陈有钢宗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