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nchan 发表于 2006-4-6 07:10:02

對陳氏譜至此無謂爭拗,一切留待歷史見證吧

[ Last edited by xnchan on 2006-4-6 at 21:38 ]

陈汉民 发表于 2006-4-6 15:53:05

我们只认柳溪,汀闽与我们无关

自称为柳溪派的贽公系,不去江西泰和柳溪寻根,却找到汀闽派去,认了旁系为祖,真叫人不自在。略有判断力的人,都知道过去族谱有问题。柳溪在江西还是福建?怎么找到福建去了?现在还在糊涂。贽公族人呀!我真为你们感到脸红。

陈汉民 发表于 2006-4-8 22:31:15

我对贽公族谱认识

--------------------------------------------------------------------------------
                         我对贽公族谱认识
      一九九三年时后,北京大学毕业的梅县刘姓老乡来我家串门,给我带来一本客家姓氏书籍,梅县陈氏德兴公派族谱,有有关我祖贽公记载。奇怪!我以往从老辈口传得知,我柳溪族在江西泰和,怎么说从福建迁来呢?当时,正修谱热,我家给乡下寄出三百元;九五年,赶紧与江西泰和联系,要求县志办公室给我寄县志,寄出一百元后,收到县志。柳溪属古地名,地`方志称柳溪属古三都,对照地图,给苑前乡和有关村场写信,得到热心人苑前中学戴老师帮助,经两年时间,才找到柳溪;再而找到族人,去泰和看族谱。柳溪谱说宗族来自江州,谱中记贽公为十世,令我欣喜若狂。头脑冷静考虑,从始祖晖公到贽公,历时四百三十年,怎么才传十代?有问题。而且晖公为何许人也?为何当今柳溪为梁氏?如此等等,一时解不开疑团。兴宁老家一再催促我提供资料,因疑点甚多,只好闭嘴不言。
    从第一次去江西泰和,又经九年间,疑点逐一解开,这些问题都不存在了。贽公世居柳溪,为何把贽公记在江州义门汀闽派魁公名下?显然过去贽公族谱有问题。在明朝中期,兴(宁)梅(县)地区要修谱时,贽公族无法找到贽公前二十世世次。应该说,柳溪始祖晖公有复杂经历,直白一点,就是当过“强盗”,参加农民起义,“宗族较阴”,未能大张其鼓地宣传族谱。有此背景,贽公族认了义门汀闽始祖魁公为祖。看看贽公旧谱序,六世庠生怀有“后之人果能知余之独抱苦衷焉否”之叹。陈怀当时修谱,也有难处啊!
    族谱讲到元佐。元佐为柳溪派吗?柳溪族谱无元佐记载;元字辈,都是唐末时的祖辈,元佐只能是汀闽后人。贽公分支谱把元佐写成泰和县令;泰和县志载,二世祖承逸为泰和县令,显然把承逸事情记到元佐身上。应该说,族谱所记事实存在,却把人搞错了。
    一些支谱把元佐记成贽公父,是否张冠李戴?江西柳溪谱记贽公父汝舟。我想:既然自称柳溪派,却把自身置于汀闽派中。这样的族谱,还有什么准确性可言?
                           






--------------------------------------------------------------------------------

陈汉民 发表于 2006-4-10 14:58:45

对比兴宁贽公派和广州凤翔派族谱

兴宁贽公派与广州凤翔派,同为柳溪陈氏,而两者族谱,存在明显差距,前者有根本性错误,后者与江西泰和柳溪谱相符。为什么会出现此种情况?前者是族人闭门造车出来的,根本未与江西泰和柳溪同宗沟通,寻祖找到福建去了;后者修谱时,则有“江右族人邦祥(康熙九年进士)”参加,凤翔派也参与江西柳溪修谱。贽公以后世次,当然贽公族可以自作主张;而贽公前呢?能避开江西柳溪族吗?与祖居地族谱远离,这是事实。早年交通不便,信息难于沟通,出现差错,也许难于避免。我能理解贽公族六世陈怀的“苦衷”:当时贽公前二十世宗支找不到,修谱又紧,无可耐何认了义门同宗汀闽派为祖。而今,我们是现代人,有交通工具,有互联网,完全有条件把源流搞清楚。有不少族人打来电话,表示要上江西泰和柳溪查看,这些同宗有一股热情。

陈汉民 发表于 2006-4-12 21:28:54

找寻贽公前世次,不能用贽公原谱,也不能简单用江西泰和柳溪谱,寻祖并不简单。用好关键语:1,贽公世居江西泰和柳溪:2,贽公于元末,从江西泰和柳溪出任循州训导。必须肯定这两条。否则,就出错。又泰和柳溪谱无元佐之名,却有贽公谱元佐之事例(如泰和柳溪二世祖承逸为泰和县令),可以说,元佐属某些谱肇基式人物,即想象中人物,其实无此人。所以,应该采用柳溪谱,“贽公父汝舟”;月新子善爵为浙江布政使司,其后人与泰和柳溪有联系,“贽父汝舟”是善爵告诉子孙,再转告泰和柳溪的。与此同时,贽公祖父被后人称为“彦辅”,按八世彦字辈,柳溪谱记贽公为十世,这点上,泰和柳溪谱出差错。从晖公至贽公430年,贽公该为十五世。其原因在于善爵后人把“应辅”音错记成“彦辅”。应辅君正是于1273年,请求文天祥给柳溪谱序者。1273年前后,元兵到来,柳溪族分徙。应辅居柳溪,因人口太稀,他把梁姓女婿招进柳溪,成为柳溪梁氏始祖,实贽公之姑丈也。应辅君为二房十三世,贽公为十五世。世次为: 晖---承逸---羽---裕---璿---(言先)---逵---厢---茂---萼---世修---鸨---应辅---汝舟---贽。

陈汉民 发表于 2006-5-24 12:12:01

答诗平老师

响往柳溪寻故里,十年追根识世晖;
      大仙称道颂我族,频频发出赞美诗。

答诗平老师:我们深知修大宗谱之难,目前尚无此打算。先统一认识,搞清源流,再作其它打算。能为后来人提供一些资料,就算万幸了。

陈汉民 发表于 2006-5-24 12:19:39

广州chenzhipeng同宗支派

下面引用由chenzhipeng在2006-4-3 0:01:18发表的内容:
我是贽公一脉五华开基祖,玑公之子六三公后人,同惠东一脉是八十公长子文远房后人,也同兴宁市委书记陈桂光同房,从贽公到我是二十五世祖,在十五世祖从五华迁来广州立基,惠东旧族谱是经历好几代人保存下在,很多都已看不清了,不但记载了我脉来源还记载了同宗兄弟的去向,汉民兄可否留个电话联系,




    chenzhipeng先生打来电话,其族住广州沙河,几百人,迁来广州沙河已十代。他讲客家话,其口音与兴宁、五华话已略有变化,须认真听才能听懂,足讲了二十六分钟。其族谱也称贽公为柳溪陈,"祖先元佐",与前几年我在成都所看到的陈直谷先生族谱一样。他们两分支都来自五华。

陈汉民 发表于 2006-5-24 12:21:20

五十九年前,当时我只有五岁。我祖父如兰公告诉我:"我们为柳溪陈。"当天晚上,我就做了一个梦,梦见我柳溪始祖为强盗,有八兄弟,个个骑着高头大马,住在深山老林。当然,因为是自己祖先,我并不害怕。事情就是那么奇怪,柳溪始祖晖公真的是参加王绪农民起义的"强盗",而且真的有几个江州义门至亲经历相同:晖公堂兄固,被柳溪族谱称为"王绪太尉",湖南先祖伯万公,被后人称为"鹰武军都督",伯万公侄元和,被称为"南京总太守",晖公叔元美,被称为"从南京迁柳溪,官居三品",晖公被史书称为"马步军都指挥使"。除陈固外,他们都有南京经历。柳溪谱载:晖公他们,随王绪入闽,到了浙江温州平阳。晖公后来为吴王杨行密所收揽,进入南京,连同纪祥、黎璠、孙殷四人被十国春秋称为"盗",受左、右牙指挥使张颢、徐温派遣,去扬州向傀儡王杨渥索要军晌。纪祥野性大发,杀了吴王杨渥;徐温则击杀张颢并车裂纪祥。无意中晖公介入吴国内乱,只好转投梁太祖朱温。后来后梁灭亡,晖公兵败,隐居山野之林柳溪。去年我给湖南长沙文富兄发电子信件,戏谑说:"我梦见祖先为强盗,不想果然。"

陈汉民 发表于 2006-5-24 12:27:36

居住德国的莱茵柳溪

目前人在德国定居。家谱上写一世祖贽公,以下依次为武公,景新公,逊公,玉珪公,缙公,凤宿公,韺公,输通公,焕公,(之壬)公,仕禄公,国魁公,文(之捷)公,茂璋公,元山公,贤公,宗怀公,傅贵公,以至俺的阿公,俺父亲,和俺。天哪,一堆老祖宗用的字俺都不知道如何打出来,抱歉的说。

俺的家谱是俺父亲手抄的,好多字都辨别不清。有同宗的亲人帮忙修正修正。忘了说了,俺出自四川成都,老祖宗是康熙年间过四川的。

陈汉民 发表于 2006-5-24 16:52:36

叔达公后人在陈氏宗亲网发帖

--------------------------------------------------------------------------------
海标宗亲:你好!
    有如下资料供参考:
    贽--武--宜--日新--善富(善富公由广东兴宁县迁广西贺县公会镇安泰村)

(叔达公后裔)用宾公第22世嗣孙 陈有钢2006.5.23



--------------------------------------------------------------------------------
海标为武公后人

陈汉民 发表于 2006-5-24 16:55:37

叔达公后人提供我族武公系资料

贽--武--宜--日新--善创--克宽--靖孟(清)--法玉(法玉公由广东省兴宁县石正村迁兴宁县瓦岗前,南门坛、永和、鸟云岗。)

(叔达公后裔)用宾公第22世嗣孙 陈有钢2006.5.23

陈汉民 发表于 2006-5-26 00:04:41

陈氏宗亲网站长提供图片信息:武汉图书馆以三万元起价拍卖南寮族谱(八本)

zxld兄提供的拍卖信息和图片,准确无误地证实我柳溪族和南寮派之间的亲密关系。南尞是我祖晖公堂兄固的子孙。晖公与堂兄固于唐末随王绪入闽,后到了浙江温州平阳,堂兄落户平阳,晖公则领兵投吴。"永嘉周旋箸"几个字再好不过证明南寮是平阳陈氏,对平阳某些支派寻根,有对照作用。也许周旋祖上,与陈固有某种亲戚关系。

陈汉民 发表于 2006-5-29 14:09:03

竟陵游子在陈氏宗亲网发帖介绍柳溪氏湖北天门分支

--------------------------------------------------------------------------------
各位宗亲:
有如下资料:
   伯党公,柳溪陈氏晖之祖父。伯党公后裔勇公羽公均有后徙于湖北天门,现已与义门联谱,按伯党公与伉仲诸公同辈,伯党子元史与崇公同辈即伯宣公为旺公第六世孙,为兼公第七世孙联谱。
伯党-元史——晖-承进(子五人后均止)承逸——祖勇,祖羽,祖尧,祖用,祖恭(后二人均止)
勇-振——则——说-恕——积中......
羽-裕——浚——身-逵——褒....
二公均有后徙湖北天门。
该支对伯党,元史,晖,承进承逸祖勇,祖羽都有详细介绍。
   该支记自皇帝至晖共118代,乃宜都王叔明公之后。



---------------------------------------------------------------
义门分庄主第33世孙   湖北天门现居常州 陈志刚

陈汉民 发表于 2006-5-30 23:55:38

有人在网上发帖,认为族谱不可信。本人不赞同此说法。也许有些人的族谱是自我标榜的产物。我族则不然。我族在唐末居江州德安义门村时,就是名遍天下的义门陈氏,唐史、宋书都以大篇幅予记载,唐、南唐、宋三朝旌其门;我祖晖公于五代迁往江西泰和柳溪村,有一千年有余,从南宋绍兴年间开始,江西泰和柳溪经十一次修谱,族谱和谱序完整,是不可多得的家族史料。
   我入粤始祖贽公,于元末从江西泰和柳溪村出任循州训导,子孙迁入兴宁有六百七十多年。从我宗族史料,某种程度上可看出客家人出自何处,学者们不必在那里花太多脑筋。客家其他姓氏族谱,我见过多本;如黄姓、罗姓,在五代时,其先祖也住在长江边。

陈汉民 发表于 2006-5-31 18:09:21

尽可能客观认识江州义门,提几个问题
   江州义门见于史书,有神秘感;加上祖先又在那里住过,带着好奇心,前年去那里探访。提几个问题,闲聊闲聊。
1,江州义门从何处来?很少提及。本人认为从颍川来。"秘书公行状"上说陈京"从颍川来京",似乎京公家在许昌地区。是否如此?
2,兴宁陈氏族谱载:"七十一世镶公,避难福建仙游。"兴宁陈氏族谱,据原有 老谱,在全国征集了三十几部族谱基础上,编辑而成。还未见其它地区谱,也讲到避难。
3,什么时后迁江州德安?正谱上说八三二年,有支派提出早一百年。一般说来,碰到灾难才迁徙。到江州,应是"避难仙游"之后。本人认为唐朝中期,因中州李希烈叛乱,各姓氏才逃难。
   4,义门祖上迁徙频繁。不少人认为江州义门是过客,只在那里停留一下;也有人认为是地主。应该说绝大多数是过客,极少数才是长久住户。
   5,"义聚三千七百口",都住德安吗?我不相信。理由是那里是丘陵地,几乎没有宽阔地来修房造屋。恐怕是连为官在外的支派也算在内,才有三千多口。实际是家族总人口。
   6,"十七代同居合食"。本人认为:叔明及其兄弟、堂兄弟的后人,都属家里人。到义门分庄,恰恰就是十七代。并非从旺公算起。
   7,义门分庄。在全国各地,何来那么多田庄?看来是到各地为官的个人,以家族名义,买了田地;又以家族名义,分给他们。义门分庄,其实是虚名。
   8,义门村是好家园还是避难之所?那里地处偏僻,山多田少,土质不好,决不是好地方。我想:那里只是义门临时避难之所。义门分庄是必然的。那里容不下多少人,几百人了不起了。久住那里,不可能有发展。
   9,义门资料,史书记载甚详,族谱记得不多。史书有誇张成份。如"船载狗食",那里却没有河。写史书的官员,没有到过那里,道听途说,把义门宣传为封建典范,要大家归田园,勤耕作,别去当拦路打劫的绿林好汉。唐、后唐和北宋三次光其门,帝王有其用意吧!

注: 要进一步了解,不妨先看看zxld宗亲<江州义门陈氏专题>内几篇文章。---竟陵游子



『该贴于2006-5-28 3:07:10被竟陵游子编辑过』



      
--------------------------------------------------------------------------------

(义门陈氏已成为陈氏论坛热点,感兴趣者可去关注)
页: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查看完整版本: 江西泰和柳溪陈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