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泰和县苑前乡老家人文
江西泰和县苑前乡老家人文:泰和县志记载:五代长兴元年(930),苑前乡书院村端明殿学士罗韬办有罗家匡山书院;南宋嘉定年间(1208——1224)起,柳溪陈德卿办有柳溪书院;明弘治十六年(1503)起,古三都全都建有仁善书院。[ 本帖最后由 陈汉民 于 2007-4-20 15:37 编辑 ]
湖南茶陵陈氏称祖先是晖公
--------------------------------------------------------------------------------下面引用由kjcck在2007-4-24 21:29:21发表的内容:
据谱牒记载:墨庄陈氏是属于江西泰和早禾市世系,晖公14世孙,福公之子。
从墨庄派行诗句看来,其派属江西泰和柳溪近宗,又还认晖公为祖。
本人提出问题相商:
1,其谱图,一世云兴公,有没有可能是安徽池阳(金寨等地)陈氏谱中的永兴公?池阳谱记述柳溪晖公是其祖叔;
2,柳溪谱载:南寮派本浙江温州人,为柳溪近宗,其十一世涣龄,于南宋末为桂阳薄,入元后,改为吉安路教授。涣龄之孙云仲,入贅泰和罗家。墨庄陈氏,是否涣龄本家?
3,墨庄陈氏,记述其祖居地为泰和早禾渡。湖南新化伯万公派,也记述伯万公原住早禾渡。难道谱中的云兴公,是晖公江州义门兄弟?
湖南茶陵墨庄陈氏以晖公为祖
--------------------------------------------------------------------------------下面引用由kjcck在2004-11-12 22:47:07发表的内容:
文字
墨庄陈氏1-13世垂丝图
朝代世第
后唐一世 始祖云兴公(生于后唐同光癸未[公元923]年2月初4日殁于宋至道丙申
[公元996]年4月初8日,享年74岁)
后周二世 天桢 天祥(954)
┏━━┻━━┓ ...
湖南长沙 kjcck坚决认为:云兴公为江西泰和早禾渡世系,晖公为祖。从云兴公出生年代看来,他是晖公次妻所生儿子。当时,晖公年近花甲,晖公次子承逸,有三十几岁了。
湖南工业大学陈安顺明确家在江西泰和柳溪
汉民先生您好打扰你了
两年前我发过这样的信息:
姓 名:陈安顺 加入时间:2005-1-4 13:30:33
内 容:仙青锦秀,福应思文,仕子学多,广大光明,安邦定国,永正朝廷。
寻找具有上述字辈的陈氏家系。上述字辈虽然有些雄心与霸气,却包含了祖先对振兴家族的期望。
我们这支极有可能经历了南迁与西移的过程:
河南长葛县(颍川)---湖北孝感麻城县---江西吉安太和县(南迁)
江西----贵州大定府----云南昭通(西移)上述字辈续于何年何地,已经不便考证,有"百犬同槽" "八大房分支,二十四子,铁马为记"等传说,上述各地及全国各地均可能有本支系亲缘。
为便于发扬我家族光荣传统,振兴家族,考证各支系的归属,完善陈氏家谱,望联系。
湖南工业大学63#
陈安顺
这是你的回复:
江西泰和柳溪陈氏,有分支在贵州毕节。贵州大定府在那里?
我查询了
贵州大定府是现在的贵州大方县
就是毕节市大方县
这样可以进一步明确我家是江西泰和柳溪陈氏.
方便的话望你提供点贵州毕节柳溪陈的相关信息!望回复.谢谢!
陈汉民:我以电子信件回复安顺先生,请他阅读本论坛柳溪版。
--------------------------------------------------------------------------------
在江西泰和,没有南寮派了,都去了贵州毕节和云南镇雄
在江西泰和,没有南寮派了,都去了贵州毕节和云南镇雄。从情况判断,南寮二十五世松庵,于雍正十二年,领导柳溪陈氏反击文字狱;松庵瞒天过海战术终于于乾隆年初暴露,县官王猷促成柳溪陈氏和南尞派,借“湖广填四川”之机,迅速逃往云、贵。当时清政府,给男人五两、女人三两银子上路。江西德安坚持科学开发“义门陈文化”
江西德安坚持科学开发“义门陈文化”--------------------------------------------------------------------------------
时间:2007-4-5 21:07:54 来源:中广网 作者:蔡福津 祝仲良 阅读460次
4月3日上午,江西德安县举办了首期“江州义门陈文化专家论坛”活动,一批省内外专家相聚论坛,共同分析和描绘江州义门陈文化的开发价值和蓝图,为德安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理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
专家们分别就“义门陈文化开发的意义和价值”、“如何通过资金运作加快江州义门陈文化产业的开发”、“人类最早的‘民办大学’——义门陈东佳书院”、“姓氏文化”、“江州义门陈文化的定位及内涵”等主题作了精辟地分析和精彩地讲解。令现场所有听众倍感鼓舞,深受启发。
今年以来,德安县认真领会省、市党代会精神,紧抓“江州义门陈”这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现象,把打造义门陈文化旅游胜地作为该县新的经济增长点,集思广益,坚持理性分析,科学操作,稳步推进。
作为中国陈氏发祥地的德安义门陈,始于盛唐,兴在北宋,誉满古今,名驰中外,它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和谐典范,也是中国儒学文化的一个典型样板。历史上曾享有“天下陈氏出义门”之美誉,3900余口聚族而居,十五代不分家,义名远播,人才辈出,是唐宋以来中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的大家族。
对此,国家特殊贡献专家、全国政协九、十届委员、国际农业专家、江西社科院原副院长陈文华先生,中国宋史研究专家、中国书院史研究发起人、江西教育学院教授李才栋先生等权威人士认为,一方面义门陈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开发义门陈是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精粹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挖掘地方旅游资源的一个最佳突破口,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价值和极具潜力的经济价值;另一方面义门陈所倡导的“注重和谐、重视教育、崇尚仁义、追求大同”等人文精神,在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仍然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和极具潜力的开展价值。
客家从何而来?客家陈氏许多出自义门陈
江州德安义门陈氏,于唐朝后期(832年)在德安车轿镇义门村聚族而居,后裔散布在南方广大地区,其中包括客家区。一些对客家源流持怀疑态度者,也该醒悟了。唐朝后期,客家先祖还住长江边。 在维基网搜到的,第二楼的文字说的比较古,还是白话文比较容易明白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8D%97%E6%9C%9D%E9%99%88&variant=zh-cn
陈朝即南朝陈(557年-589年),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南朝的最后一个朝代,由陈霸先代梁所建立的,以建康(今南京)为首都,国号陈。陈朝建立时已经出现南朝转弱,北朝转强的局面。陈朝刚建立时面临北方政权的入侵,形式十分危机。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带领军队一举击败敌军,形式有所好转。亡国君为陈后主陈叔宝,陈最后被隋的隋文帝所灭。
灭亡原因
陈后主沉迷酒色,国内政治腐败。
当隋军南下时,君臣自恃有长江天险和城墙,不肯派兵援救。
隋军在南方收成季节,火烧南方的田地。
君主列表
南朝陈(557年--589年) 谥号 庙号 姓名 统治时间
武帝 高祖 陈霸先 557年--559年
文帝 世祖 陈蒨 560年--566年
陈伯宗 566年--568年
宣帝 高宗 陈顼 569年--582年
陈叔宝 583年--589年
陈朝世系
帝系
陈赞文(追尊景皇帝,庙号太祖)(瑞陵)
│
└→ 陈霸先(兴国)(谥武皇帝,庙号高祖)(万安陵)
:
:
├→ 陈蒨(子华)(谥文皇帝,庙号世祖)(永宁陵)
│ │
│ └→ 陈伯宗(奉业)(谥废皇帝)
│ │
│ └→ 陈至泽(临海王、皇太子,无谥庙)
│
└→ 陈顼(绍世)(谥孝宣皇帝,庙号高宗)(显宁陵)
│
└→ 陈叔宝(元秀)(后主)
先祖
陈实(汉太丘长)
│
└→ ○○○
│
└→ ○○○
│
└→ ○○○
│
└→ 陈准(晋‧太尉)
│
┌───────────┘
↓
陈匡
│
└→ 陈达(丞相掾、太子洗马、为长城令)
│
└→ 陈康(丞相掾)
│
└→ 陈英(盱眙太守)
│
└→ 陈公弼(尚书郎)
│
┌───────────┘
↓
陈鼎(步兵校尉)
│
└→ 陈高(散骑侍郎)
│
└→ 陈咏(怀安令)
│
└→ 陈猛(安成太守)
│
└→ 陈道巨(太常卿)
│
┌───────────┘
↓
陈文赞
│
└→ 陈霸先(高祖武皇帝)
太祖系
陈文赞(太祖景皇帝)
│
├→ 陈道谭(长城县公、始兴昭烈王)
├→ 陈霸先(兴国)(高祖武皇帝)
└→ 陈休先(武康县侯、忠壮王)
始兴昭烈王系
陈道谭(长城县公、始兴昭烈王)
│
├→ 陈蒨(子华)(长城县侯、临川郡王、世祖文皇帝)
└→ 陈顼(绍世)(始兴王、高宗孝宣皇帝)
忠壮王系
陈休先(武康县侯、忠壮王)
│
└→ 陈昙朗(南康愍王)
│
├→ 陈方泰
├→ 陈方庆
├→ 陈方华
└→ 陈方旷
高祖系
陈霸先(兴国)(高祖武皇帝)
│
├→ 陈克(孝怀太子)
├→ 陈昌(敬业)(衡阳献王)
├→ 陈立(豫章献王)
└→ 陈权(长沙思王)
世祖系
陈蒨(子华)(世祖文皇帝)
│
├→ 陈伯宗(奉业)(废帝)
├→ 陈伯茂(郁之)(始兴王)
├→ 陈伯山(静之)(鄱阳王)
│ │
│ └→ 陈君范
│
├→ 陈伯固(牢之)(新安王)
├→ 陈伯恭(肃之)(晋安王)
├→ 陈伯信(孚之)(衡阳王)
├→ 陈伯仁(寿之)(庐陵王)
│ │
│ └→ 陈番(湘滨侯)
│
├→ 陈伯义(坚之)(江夏王)
│ │
│ └→ 陈元基(湘潭侯)
│
├→ 陈伯礼(用之)(武陵王)
├→ 陈伯智(策之)(永阳王)
└→ 陈伯谋(深之)(桂阳王)
│
└→ 陈豊
废帝系
陈伯宗(奉业)(谥废皇帝)
│
└→ 陈至泽(临海王、皇太子)
高宗系
陈顼(绍世)(高宗孝宣皇帝)
│
├→ 陈叔宝(元秀)(后主)
├→ 陈叔陵(子嵩)(始兴王)
├→ 陈叔英(子烈)(豫章王)
│ │
│ └→ 陈弘
│
├→ 陈叔坚(子成)(长沙王)
├→ 陈叔卿(子弼)(建安王)
├→ 陈叔明(子昭)(宜都王)
├→ 陈叔献(子恭)(河东王)
│ │
│ └→ 陈孝宽
│
├→ 陈叔齐(子肃)(新蔡王)
├→ 陈叔文(子才)(晋熙王)
├→ 陈叔彪(子华)(淮南王)
├→ 陈叔重(子厚)(始兴王)
├→ 陈叔俨(子思)(寻阳王)
├→ 陈叔慎(子敬)(岳阳王)
├→ 陈叔达(子聪)(义阳王)
├→ 陈叔雄(子猛)(巴山王)
├→ 陈叔虞(子安)(武昌王)
├→ 陈叔平(子康)(湘东王)
├→ 陈叔敖(子仁)(临贺王)
├→ 陈叔宣(子通)(阳山王)
├→ 陈叔穆(子和)(西阳王)
├→ 陈叔俭(子约)(南安王)
├→ 陈叔澄(子泉)(南郡王)
├→ 陈叔兴(子推)(沅陵王)
├→ 陈叔韶(子钦)(岳山王)
├→ 陈叔纯(子共)(新兴王)
├→ 陈叔谟(子轨)(巴东王)
├→ 陈叔显(子明)(临江王)
├→ 陈叔坦(子开)(新会王)
├→ 陈叔隆(子远)(新宁王)
├→ 陈叔荣(子彻)(新昌王)
├→ 陈叔匡(子佐)(太原王)
├→ 陈叔睿
├→ 陈叔忠
├→ 陈叔弘
├→ 陈叔毅
├→ 陈叔训
├→ 陈叔武
├→ 陈叔处
└→ 陈叔封
后主系
陈叔宝(元秀)(后主)
│
├→ 陈胤(承业)(吴兴王)
├→ 陈嶷(承岳)(南平王)
├→ 陈彦(承懿)(永嘉王)
├→ 陈深(承源)(始安王、皇太子)
├→ 陈虔(承恪)(南海王)
├→ 陈祗(承敬)(信义王)
├→ 陈兢(承检)(邵陵王)
├→ 陈庄(承肃)(会稽王)
├→ 陈恮(承厚)(东阳王)
├→ 陈蕃(承广)(吴郡王)
├→ 陈恬(承惔)(钱塘王)
├→ 陈总
├→ 陈观
├→ 陈明
├→ 陈纲
├→ 陈统
├→ 陈冲
├→ 陈洽
├→ 陈绦
├→ 陈绰
├→ 陈威
└→ 陈辩 陈顼(绍世)├→ 陈叔明(子昭)(宜都王)
陈叔明(子昭)(宜都王)-------就是义门的开基祖? 原帖由 好小子 于 2007-5-7 09:46 发表 https://www.hakkaonline.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陈顼(绍世)├→ 陈叔明(子昭)(宜都王)
陈叔明(子昭)(宜都王)-------就是义门的开基祖?
是的,江州义门认叔明为祖。应该是唐初时后,宗族以叔明为家长,侄儿、侄孙们就认他为祖。
文富兄说:柳溪陈氏晖公祖祖叔明,而绝非伯固。本人有异议
致文富兄:你发表此标题帖子也有半年了。恕我直言,我本人认为你论证不够严谨,何以见得“晖公祖叔明,而绝非伯固”?如果改成“柳溪历来认祖叔明”,这就千真万确,大家没有什么好说。现在,就柳溪先祖问题,不妨探讨一下。我们都知道,江州义门,聚族而居,认叔明为祖。有一个“认”字。我们心里明白,才一千四百多年,几千多万后代,何能只出自叔明一人?不但外姓人说你陈家族谱有假,连我们陈家人,也以为只出自一人,决不可能。而且,叔明公有五十来个兄弟、堂兄弟,网上可见,除伯固、叔宝、叔达、叔澄等少数几个有后人认他们为祖外,其余就没有。难道叔明兄弟、堂兄弟的后人,不是许多认祖叔明吗?这是一般常识问题,无须赘述。
另外,柳溪谱论述晖公前世次,有许多模糊之处,一会儿记述他为七十二世,有时甚至记述他为七十世,与义门谱和池阳谱均有出入。彼此有差异,也难免,毕竟前人没有当代人具有丰富的历史知识;总有人出错。
池阳谱能与义门谱相对照。池阳谱记录真实可信。尤其伯固公经历悲惨,后人仍不会弃祖不认,实在难得;这样的族谱,可信度高出何止几十倍。
所以,柳溪先祖为伯固的可能性,高出“叔明为祖”几十倍。
[ 本帖最后由 陈汉民 于 2007-5-7 21:35 编辑 ]
安徽池阳陈正之父陈大文在陈氏宗亲网柳溪版发帖
--------------------------------------------------------------------------------近日才上网看了我氏宗亲网上关于柳溪陈氏始祖晖公是称叔明为祖,还是称伯固为祖,争论不休,实感可悲.我池阳陈氏宗谱由我儿陈正花费整个暑期,目的是以我池阳始祖永兴公以下各分支世代繁衍,分迁全国各地用现代科技展现各分支大致地点,以实现我祖宗遗愿,尽可能的让各分支找到祖上分迁信息.可个别宗亲网上有损伤感的评论,真可谓我氏之不孝子孙.更有者称池阳宗谱抄袭柳溪谱之言.谈何说起.请问:1:我氏始祖永兴公之后有识之孙为何将晖公生平以及后五代详细记载,没有六七八代记载说明了什么?是谁高攀.是谁不认祖上.难道是我永兴公后人过了多少多少代,才想起随便找个陈姓高枝才立谱,图个什么,要有那样的话,谱上就不会有我明刑科都给事中敬宗公建文而腰斩之实所存.2我看到目前不少陈氏起源有我池阳陈氏宗谱上之叙而抄,却不知我谱古体字,繁字用现代的字典很难查到,有些字用象形字作写,在此能证明些什么?3查究祖上来处,作为贤孝子孙有义务相互帮助,我希望有朝一日我陈氏旺族都能找到根本,我能为宗亲们做些什么?在长辈面前语言可能不恰当,说声:对不起了,在此我要感谢宗亲网,望她越办越好.745658827陈大文
本人在宗亲网柳溪版回答陈大文先生
下面引用由陈大文在2007-5-8 12:04:57发表的内容:近日才上网看了我氏宗亲网上关于柳溪陈氏始祖晖公是称叔明为祖,还是称伯固为祖,争论不休,实感可悲.我池阳陈氏宗谱由我儿陈正花费整个暑期,目的是以我池阳始祖永兴公以下各分支世代繁衍,分迁全国各地用现代科技展现各分支大致地点,以实现我祖宗遗愿,尽可能的让各分支找到祖上分迁信息.可个别宗亲网上有损伤感的评论,真可谓我...
大文先生:你和你儿陈正都是好样的。你们为显扬宗族文化作出很大努力,使我们柳溪陈氏众人知道宗族真象。事实总归事实,即使有的宗亲一时难于作出正确判断,最终都会接受正确宗谱,等待一下。在未统一认识之前,争论难免,争论也是好事,摆事实,讲道理,柳溪陈氏还是会有理性的。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池阳宗亲问好!
回复安徽池阳大文同宗
--------------------------------------------------------------------------------回复大文同宗:你儿子陈正先生在宗亲网登出池阳谱,使人惊喜万分,族谱记述从伯固公至世裔、世晖兄弟,辈次清楚,完全可以与义门谱相对照。而且池阳谱能详述柳溪五代。当时我就断定池阳谱真实可信。接着,文富兄把池阳谱晖公画像转载在柳溪版上,见画像年近七十,满脸皱纹,一副长者模样,戴着官帽,穿着官服。晖公画像竟出自池阳谱,高兴得我几天合不拢嘴。我等对池阳深信不疑。如果不是本家,谁会论述你族?毫无疑问,池阳陈氏,就是柳溪本家。立言宗亲塘表陈,已采用池阳谱。认祖归宗,就是我们柳溪陈氏当前面临的大事。
立言宗亲谈认祖归宗,堂表陈已在晖公前采用池阳谱
--------------------------------------------------------------------------------姓 名:陈立言 加入时间:2007-5-8 17:35:24
内 容:注意到池州陈大文同宗的贴子。首先向大文同宗问好。
我认为祖宗不只是某个人的祖宗,不管他个人如何认为,但只要是我的祖宗,我才不管某个人如何说,我都会认祖归宗。
我已经在“塘表陈世系”中表述立场,柳溪陈氏族谱,实际上并未就晖公以上世系有过严肃的论证,每次修谱,都是现说现话,自说自话,而并未能就历史的诸多疑点进行论证。当我阅读了2006年4月所修的洋洋大观之《柳溪庚续》后,更加深了这个印象。
细读池州谱,发现它在晖公前世系上,可信度远超过柳溪谱。柳溪谱只是在说柳溪时代的族人故事,而池州谱则也在说柳溪族人以前的故事。两谱可能没有写作路线上的渊源,但池州陈与柳溪陈则极大可能渊源相同。希望某些人不要搞错了。
有些话通过其它途径再说。
再次向池州族人和柳溪族人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