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陈劲增与广州凤翔派陈尚凌在陈氏宗亲网上对话
下面引用由陈尚凌在2007-12-17 20:42:18发表的内容:请问兄弟是番禺区哪条村,字辈是什么?我是凤翔派,入粤始祖由江西泰和来.
我也是江西泰和柳溪的来的,是番禺市桥的云星珠坑村。兄弟你呢
梅州客家陈氏来自吉、抚、赣、汀、漳五州
梅州客家陈氏来自:吉、抚、赣、汀、漳州。兴宁贽公老家吉安泰和苑前镇柳溪村;江西临川腾桥镇陈家村(大村)--广东兴宁胜和公派祖居地;世祥公,号云野,原籍江西赣州于都葛藤坳;魁公系来自汀闽宁化;新陂曾坑里伦公原籍福建漳州南靖县清宁镇白萊村。这五个州就是梅州客家陈氏之出处。[ 本帖最后由 陈汉民 于 2007-12-22 23:05 编辑 ]
元明前后的梅州客家陈氏
元明时后,从吉、抚、赣、汀、漳五州而来的梅州客家陈氏,其祖上是唐末时后的江州义门陈或唐朝时进入漳州的“开漳圣王”陈元光之后。至于宋朝时就居梅州的陈氏,大概是元明时后,先行迁到河源、惠州一带去了。现在,有河源、惠州陈氏在陈氏宗亲论坛发帖,说其支派来自兴宁;当然,他们与当今兴宁人,不同属一个支派。重庆万盛陈伟发来电子信件介绍其族谱
--------------------------------------------------------------------------------广西陈之伟和重庆万盛陈伟同属柳溪陈贽公派中的一个小派。陈伟族谱道:为和公住广东兴宁告溪横波村后迁到嘉应州住,后人又迁至江西省吉安府龙泉县顺正乡小地名半近坑居住,后人又迁到湖南省宁远县黄花园石家洞居住,配卓氏生二子:长所熙、次所亮。
所亮公配氏生一子:万友。
万友公配氏生一子:建新。
建新公配氏生一子:文升。
文升公配氏生一子:尚瑾。
尚瑾公 氏生一子:德璘尚瑾公裔从湖南宁远迁至广西恭城县龙围康熙冲居住落业。
陈伟直系祖先迁徙路线为:江西泰和柳溪---广东兴宁城南---广东五华横陂墟---江西吉安龙泉县---湖南宁远---广西恭城---四川资阳---重庆万盛。
这一客家支派之迁徙最为频繁及典型。
陈氏宗坛于前天不明原因关闭,浙江宗亲打来电话找寻总版主陈国良电话
陈氏宗亲论坛于前天关闭,内容全失;除论坛丢失之外,其余留言之类还在。管理员zxld留言,叫宗亲们不必来询问,等待消息。我计算机显示有病毒侵害论坛,也许不是因政治原因而关闭。若有柳溪同宗认为我所写及收集资料能为日后寻根提供方便,就请下载!
寻根问祖资料难得,如果客家网也象陈氏宗亲网一样立即关闭,可就惨了,那里去找资料?所以,本人立即下载帖子。能为柳溪宗亲提供某些精神食粮,就是我自身意愿。陈氏论坛已关,我再无能提供资料了。若有柳溪同宗认为我所写及收集资料能为日后寻根提供方便,就请下载!致柳溪宗亲和贽公系宗亲
柳溪宗亲和贽公系宗亲:你们好!寻根是件繁杂并令人愉快的事情。经众人多年收集信息并不断努力,网上发布资料,我们终于能知道宗支概况和具体分布。许多支派找不到源流;对比之下,我们幸运,我们知道祖居地,略知祖先一二,可喜可贺!当然,还有史实尚未澄清:其一,晖公前继续采用柳溪谱还是采用安徽池阳谱?其二,从晖公至贽公次第,贽公世次如何?历史上的事情,事后再去研究,认识不可能绝对准确,众人看法肯定有分歧。大家不必强求一致,各支派可以有自已倾向性意见。晖公前,你可以继续采用柳溪谱,你也可以采用池阳谱;贽公世次,你可以引用柳溪谱称他为柳溪十世,你也可称他为柳溪十五世。当然,我有本人看法,作了许多分析,倾向于晖公前采用池阳谱,称贽公为柳溪十五世。
再致柳溪陈氏
柳溪陈氏宗亲:你们好!节日愉快!我们柳溪陈氏,有十分丰富的宗族文化,众人将之收集了起来,网上就能看到。有人问:柳溪陈氏是实公文范的后代吗?只能说,两汉时期,陈氏世居颍川,聚族而居,大邱公文范,以其品德而闻名于世,多少年来,颍川陈氏,都认他为祖,一直到现在。既然众多陈氏宗亲都认大邱公为祖,一千多年来宗族文化也是如此记载,当然认祖实公,就如同我们自称为“炎黄子孙”一样。[ 本帖最后由 陈汉民 于 2008-2-11 15:50 编辑 ] 1、陈汉民先生,您好!既然你在陕西工作过,为何对陕西原籍广东的陈姓没有任何研究?
2、我们原籍:惠州府长乐县清化都横皮约八家都甲居屋,地名林大分旗岭下,祖居一处壬山丙向二据寨,场名唤小都常兴寨。这段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3、系派:文风扬可元(克)珍盛(德),观启中(怀)正永世钦(祥)。后序:永世祥光(广、明)照,沦继百年芳,鸿恩渐宽远,万载振刚常。我们的世辈属什么堂号?有什么来历?
请给我解答!
回爱国龙女
回爱国龙女:大概爱国龙女姓陈。我国陈氏多分布在南方,从东南向西北,分布密度迅速降低,的确对西北地区陈氏关注不多,只知陕南有客家,听龙女讲,才知西安草滩有客家人居住,令人耳目一新。广东五华是龙女祖居地,祖上的籍贯在五华的横陂墟,上祖住五华小都。这两个地方都能找到。三百年来,从五华迁出许多支派,村庄地名变化很大,一些外迁支派回去寻根时,找不到原来村场了。加上眼下五华人们对寻根还不甚热情,很少有人响应寻根,真令外地寻根者望洋兴叹!另外,兴宁和五华都不流行行派,各姓氏都是如次,可能是近几百年,客家地区人口澎涨厉害,再讲行派,同宗同名人的人就太多了。 陈汉民先生,您好!1、您是我见过的对族谱研究最深入的,我很配服你!如果连你也不能解答我的问题,看来是没希望了?!
2、我是陕西的陈姓客家后裔,陕西其实有大量的原籍广东的客家移民,你们对我们关注太少啊!
3、客家聚居区对寻根的亲人的确太冷漠了,这是否是南北人的差异?这种态度让我们很失望!你们老谈如何振兴客家,可这种狭隘的胸襟又能有什么做为?
在五华寻根,只好另行求助五华老哥了
爱国龙女讲不出代表性分支祖先是谁,祖居地村场又不甚明确,要找源流,当然十分困难。陈氏宗亲网上说,五华陈氏主要有四个支派,你龙女属那一派,有倾向性看法吗?你谈不出所以然,别人替代不了你。我是兴宁人,对兴宁陈氏较为熟识;加上兴宁陈氏于1997年修有总谱,有资料可循,故而能协助祖籍兴宁陈氏者寻根。在五华寻根,只好另行求助五华老哥了。杨士奇和陈循墓
隔山安"睡"两宰相 江西泰和发现明状元墓作者:周羽 发布时间:2003-01-03 10:28:01
--------------------------------------------------------------------------------
江西泰和县首名状元、明代内阁重臣陈循之墓日前被发现。其墓与明代大学士杨士奇之墓仅一山之隔。
据了解,隔山安“睡”两宰相,这在江西乃至江南都不多见。陈循系泰和县南察(应为南寮)人,为泰和县首名状元,是继明朝少师、兵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杨士奇之后,这个县又一位相当于正宰相职务的内阁重臣,为政42载,历经成祖、仁宗、宣宗、英宗、代宗五代,被称为“五朝壮老”。
来源:中广网
编辑:陈秀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