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汉民 发表于 2008-3-31 01:33:19

宠公派世次--供对照

入粤始祖 贽公之兄长宠公世次: 宠--纯振--思典--绍甫--崇德--兴发--成安--宗学--永宠--守坤--承会--玉明--汉也--清兰--福盛(福盛公由江西省上高县尊祖岭迁四川省成都汉洲 [今广汉镇] 汉江。)  
  七世成安或八世宗学,于明朝中后期从赣州寻乌迁江西上高尊祖岭;原因在于广东程乡(梅县)人梁宁于嘉靖年间在江西造反,处于乱世。十五世福盛之祖父或父亲,再迁广汉汉江。

[ 本帖最后由 陈汉民 于 2008-4-3 17:47 编辑 ]

chenjinhong 发表于 2008-3-31 18:10:09

广东兴宁子斌公派陈氏

汉民老伯:您上次告诉我广东兴宁子斌公派陈氏自魁公至子斌公“魁--嵩--钦--爵寿--仲八郎--梅嵩--宗泰--均明--君辅--子斌。”的这个世系是不是97年编的兴宁陈氏族谱总谱里面记载的呢?请您在您那本总谱里面帮我查一下里面的均明公、君辅公和子斌公的分别居住在哪个具体的地方,好吗?

陈汉民 发表于 2008-4-9 20:57:45

南昌来电说他们与陈和群派很相似

   接到南昌一个电话,他说他是广东梅县西阳人,魁公派十三郎公后人。他说:“我们与广西恭城陈和群派很相似,梅县十三郎公派只有几十家人。你有陈和群电话吗?”我说我有,告诉了对方。过后,我给陈和群发了电子信件,南昌又来电说陈和群电话不通。南昌电话:15070330758。

陈汉民 发表于 2008-4-26 23:35:43

当今义门后代人数估计

  中央电视台于四月十一日播出"义门传奇",有专家评论当今义门陈人数当为八万,与“义门三千万”有很大出入。过后,陈氏宗亲论坛展开热烈讨论,不少人认为该有二千万,也有人以为有攀付成份。电视台道:  天下陈氏出义门的原因:
……一家繁衍成万户,按照数学上的推算似乎是合理的。然而谱牒专家确在义门陈家谱中发现了重大的问题,因为这个家族的人口增长实在是太快了,义门陈号称后裔有三千万,这个数字叫人家太不可思议。怎么可能呢?在宋朝的时候很清楚:大概人口在五六千万,到现在人口总数就处到十三四亿吧,也正好翻了二十翻。那么,当时的义门陈为三千九百人聚族而居,乘二十倍也只有八万左右人的口。怎么会由八万变成三千万呢?事实上是明朝朱元璋和陈友谅大战于鄱阳湖十八年,朱元璋为争夺天下,所以毫不留情地对义门陈赶尽杀绝,造成义门陈再一次遭到大洗劫,活下来的人们四分五散。由于义门陈文化底蕴的厚重,朝廷出于用义门陈文化来管理社会的需要,朱宣帝再次旌表义门陈,重树义门牌坊,次年又拨巨款要义门陈重修家谱。这么一弄,是义门陈的不是义门陈的全借这个机会进入义门陈的宗谱,这样一来造成到处的陈氏几乎成了义门陈了。


  本人在宗亲网议论:

    计算当今义门陈人数,以唐朝人口数乘20倍,显然是个错误。历史阶段,人口可能按指数增长,也可能按指数衰减;同理,有些支派可能按指数增长,许多支派,按指数衰减,甚至消亡。三国、南北朝、唐末、宋末、元末、明末和清朝中期,都是人口大量消亡时期,“只留下人种”。可以讲,汉朝时五千万人,恐怕只有五万人留有当代人后代,其余都消亡了。长期久住在一个地方的派别,必定消亡,因为其免疫功能顶不住形形色色的的各种瘟疫;只有象江州义门陈一样的迁徙民系,才有可能人丁兴旺。

   有资料说,世界上成吉思汗的男性子孙有一千六百万。加上女性就该有三千万。义门后代祖先为南北朝人物,远比元朝早,当今有二千四百万后代,就不足为奇了。

陈汉民 发表于 2008-5-1 12:09:20

议论义门人口数

  北宋1062年义门分庄,义门3700口,是成年男子人数,加上男性小孩,男人该是7000人,连同女性,就有一万四千人。另外,还有未参加分庄支派。所以,在北宋时,义门该有二万人。这些人中,最多有二千人居义门村,其余成份早就因做官散布在全国各地。义门村属地脊民贫地区,当时不可能住着太多的人口。

  从北宋到现在有一千年,传三十几代。你肯定不可能平均传一千人吗?当然没有问题。按数学观点,一点问题都没有。问题是别的陈氏分支那里去了?可以毫不客气地说,“绝灭了”。君不见旧时有许多瘟疫吗?前不多久,不是有“非碘”吗?一碰到瘟疫,社会人口大量死亡,丁口不剩。那么,义门为什么能抗住瘟疫?回答就因它属迁徙民系,免疫功能较好。我老家广东兴宁县志记载,明洪武初,当时因战乱和瘟疫,宋时有五千户,元朝有一千七百户,明初只剩下二十来户。我贽公族三世容公,带着四个儿子,躲在大山里,避开了瘟疫。我断然肯定,宗族有较好的免疫功能。要不然,支派早完蛋了。

  我使用上述标题,就有“义门优越论”之嫌。义门人口众多,就显得有特长。

陈汉民 发表于 2008-5-2 17:31:11

义门总能躲过浩劫

   估算人口,不但要与别的支派比,还要自我对比。从南北朝到北宋,也不过才五百年,义门已增长万倍,别的支派可能吗?应该说,是绝无仅有的。从北宋到现在,又过了一千年,人口平均增长一千倍,难道就不可能?别忘了,义门后代居住在南方,有山有草有水有河,战乱对其损害不太大。南方不象中原,后者居民灭绝过好几遍了,在南方却不会。义门从南北朝开始,不管社会如何动荡,总能躲过浩劫:一,南北朝南迁:二,陈国灭亡,受杨氏宽宥:三,唐朝中期中原战乱,义门南迁到福建、江西;四,北宋之后,各分支在南方向各地不断迁徙,讲得不好听的话,自身具有某种免疫功能,却将病毒带到各处并四处传开。我并不是丑化义门,西方人就以为自已将病毒带到南美,给当地马雅人造成灭顶之灾,人口从四千万降到二百万。

 义门太神奇了。以凡人眼光,断无法认识义门。

陈汉民 发表于 2008-5-2 17:35:09

应该以生物竞争和淘汰的眼光去认识过去的族群

  认识义门人口快速成长,只用简单的乘法\除法,当然难于理解。必须以人类学家和生物学家眼光去观察,才能得出正确结论。我看过电视片,十几万年前,西欧居住着高大的厄特立人,随着现代人从非洲迁来,其族就迅速消亡了,画面上一再出现厄特立人与现代人相互好奇的场面。西方学者说,是现代人将病毒带给了他们。

 最近二十年,可观察出生物快速变化的例子。其一,过去成群结队的麻雀群消失了,代之于有斑斓色彩的雀儿在窗外的小树上跳跃;二,前几年还有不少会飞的蟑螂在家里飞来飞去,用药物对付它们,也没多大效果;现在,那些蟑螂成片死去,绝了迹,代之于一种体型很小的“意大利蟑螂”。

 应该以生物竞争和淘汰的眼光去认识过去的族群。以汉朝或唐朝有多少人为基数,这种分析毫无意义,因为处于衰败群体,当今人数为零。

陈汉民 发表于 2008-5-2 17:38:38

人类各个支派会快速兴衰

  为使众人能认识义门的兴旺发达,本人试图阐述人类各个支派会快速兴衰。还是以明初粤东梅州地区为例。洪武年间,梅州99%以上的人或死或逃,朝庭除将县份合并之外,兴宁知县夏则中(武昌人)上书朝庭,招收流民。当今梅州人,绝大多数都是那时从江西、福建迁来的。可以说,原有人口大量死亡,部份原因是战乱,更主要原因是瘟疫,有杨氏族谱为证。梅州杨氏族谱道:到处有现成的空房可住,可以随便择地而居。有老杨,七十岁,家里十几个人都死了,只剩下老人一个;新杨来到老人家,与老人一起居住。这就是杨氏族谱。我想:是从江西、福建而来的迁徙支派,带来了病毒,造成当地人大量死亡。

 梅州地区如此,难道江西和湖北就不一样?元末,红巾军席卷全国,湖北也属人口大量减员地区,江西就好一些。陈友谅与朱元璋争天下,朱斩杀义门陈,江西义门能不向湖北和广东逃难吗?可以想象,湖北与梅州都一样,有湖北陈氏,就直言“老陈户没有了”。

 而今,有湖北陈氏怀疑自己不是义门陈,甚至直言是“攀附”。我想:还是把自已的思路放得开广一些,从反方面去论证一下。

[ 本帖最后由 陈汉民 于 2008-5-2 17:42 编辑 ]

陈汉民 发表于 2008-5-3 23:48:45

义门人口会话

德安义门发言人:我义门宗支三千万。

专家:北宋义门四千人,北宋至现在全国平均增长二十倍,义门现在也不过八万人。

义门甲:啊!分歧如此之大,难道我是假义门?

专家:真义门和假义门都入了义门谱。

义门乙:何以见得?仅我一个庄,就二、三十万,一百个庄就该有二、三千万。

专家:我的乘除法有效,计算出来的。

义门乙:我知道你专家熟悉乘除法。北宋之后你乘了二十倍,北宋之前你实际乘了多少倍?

专家:这个!你真是指数专家!北宋前,我已乘了二千倍。

义门乙:就是!北宋前,比起平均数,义门增长了二千倍。既然前期可多增长二千倍,为什么后期不能多增长三百倍?

专家:你讲的有道理。我只是觉得义门人口太多了。

义门甲:原来义门早期增长快啊!后期也肯定不会慢。看来我不是假义门!

义门乙:假义门也许有三五个;99%都会是真义门。

专家:义门陈,祝贺你们!是我的乘除法不符合实际;你们的指数式成立。如果按平均算,你们当今义门只有二十人。

德安义门发言人:三千多万宗支传四海,千五百年历史耀门庭。

陈汉民 发表于 2008-5-7 23:54:48

彼此对义门人数估计有巨大差距

  广东粤东地区,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是修了谱的,陈氏人口有精确统计,有名有姓。三几个县的义门,就会有四十万。兴宁县有十五万人入谱(其中包括兴宁籍在外地工作者及其子女),80%为义门。彼此对义门人数估计有巨大差距,这也是义门神秘之所在。

陈汉民 发表于 2008-5-11 10:06:14

广西贺州贽公后人寿宗寻宗帖子及本人回复

  寿宗帖:汉民兄你好,我是贽公27代孙,我祖华贤公是贽公22代孙于同治11年到广西贺州开基,原籍广东嘉应州长乐县北楼清溪石祭下.原居住丁山癸向的三堂祖屋,前堂扁额集庆方长;中堂扁额世济其美;后堂祖龛工作其巧.贽公至华贤的世系是:贽公-文-容-玉新-玑-五九-均隧-秉勉-惠明-玉-庶-珍宝-加寿-良隆-式-仲明-德芳-授选-廷缵-朝章[字日宣]-登发-华贤.我想了解和华贤公同居一祖屋的廷缵公,朝章公的其他后代的情况及现居住通信地址.谢谢!

 回复一:寿宗同宗:你好!早就听说广西贺州有我们贽公族,现在看到你的帖子,自然十分高兴。在陈氏资料柳溪版上,可看到我们柳溪陈氏贽公族在南方广大地区之分布,这些都是同宗们近几年网上交流所取得的成果,果实甚丰。我们贽公族,除老家兴宁有六万人入谱外,近三百年来,散布广啊!你要找的朝章公,已经是二十世了,其后人大体上会在广西,日后慢慢找寻吧!

 回复二:广东五华油田镇(石示)新管理区陈氏,也参加1997年兴宁陈氏修谱。经网上鉴别,他们是我们贽公族。此(石示)新管理区,是否就是你的老家石祭下?你可写信去鉴别。有心茂、添华、天禄、家栋诸人,为修谱捐过款。可写信给他们。

陈汉民 发表于 2008-5-16 12:59:35

谈论地震

五月十二日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我们远在广东佛山,人们也能感受到四川汶川地震。而这一天,正是本人生日。
   我国从云南经四川、甘肃、陕西、山西到河北,有一条地震带。此地震带形成原因是什么?我想了想,可作如下解释:此带地区,西高东低,落差很大,地势变化极为迅速;因地球自转,高低地区离心力差别大,相对低区,高山区有一种向上离心力。另一方面,高山区又有一种颇重重力。这双重力量作用下,地壳内产生应力,出现内部裂缝,东西两区相互挤压。能量不断集聚,久而久之,发生地震。这么看来,此地震带的高山,有不断隆起之势。
   与地震带地区不同,秦岭和南岭两座山均为东西方向走势,大概这两座山,就不会有地震。
   提出此话题,与网友讨论。

  查看地震带地图,还可看到这些地方,都有从北到南的河流。因地球自转,又有河水流动,产生一种陀螺慣性力,冲击堤岸。力量虽不会很大,却能量不断积聚,以一发,动全身。
 
  地震来临时,高山区上下震动构成纵波;高、低地区横向运动构成横波。纵波、横波交替出现,破坏力很大。一九六六年三、四月间,我在河北怀来搞“四清”,经历邢台地震。即使是余震,也地动山摇,不停晃动,难于站立,恶心呕吐,非坐海船八级风浪可比。近几十年,我国已经历几次地震,可见地壳变动之频繁。

 地震带以东的向南流动的长江、黄河支流河水,是造成我国地震的中间媒体。能否将它们部份引开?不是要南水北调吗?最好将它们引开。

 网上传来俄罗斯西伯利亚发生地震,看来就与当地有鄂毕河、勒那河和叶尔塞河三条向北河流有很大关系。

  幸而母亲河黄河和长江是从西到东的河流;要是从南到北或从北到南,还不知会造成多少地震灾害。依此类推,未来的大地震将在美国发生,因为它有从北到南的世界第一大河密西西比河。到时,可能发生大海啸,西太平洋海岸都可能浪高十公尺。

  从力学分析看来,以下三个地区,就是地震高发区:

1,西藏、云南和四川交界地方。那里有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等等许多南流河流,雅鲁藏布江东流折向南布拉马普德拉河。河水加速度向东,惯性力则向西。印度洋海浪推动印度版块朝东北,与上述河水惯性力正好相顶撞。那青藏高原地势上升就成为必然了。

2,陕西黄土高原。在黄土高原西,黄河朝北;黄土高原东,则黄河朝南。黄河水惯性力从西和东两个方向挤压黄土高原,其地势也会上升。黄土高原上有许多深沟,形成原因,不但是受到水的侵蚀,与地震也有关系。

3,勃海湾海浪向西冲击海岸,燕山山脉也会隆起。

[ 本帖最后由 陈汉民 于 2008-6-2 10:30 编辑 ]

陈汉民 发表于 2008-6-3 17:41:24

集庆堂谈电映《闪闪的红星》

[背景]《闪闪的红星》1974年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讲述小英雄潘冬子在战争中迅速成长的故事:

急风暴雨的1931年,潘冬子的家乡——江西省泰和县柳溪镇还处在大土豪胡汉三的统治下。潘冬子挑柴经过胡汉三家门前,被正准备仓皇逃命的胡汉三拦住,逼他说出他父亲潘行义的下落,并丧心病狂地对潘冬子吊打拷问。时值红军在潘行义的引导下打进了柳溪镇,带队的吴修竹救下了被吊在树上的潘冬子。

柳溪乡建立了红色政权,潘冬子参加了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1934年秋,红军奉命撤离中央根据地。潘行义随部队转移,临行前,他给潘冬子留下了一颗闪闪的红星。 红军撤走后,胡汉三率领还乡团返回柳溪镇,柳溪乡又陷入了一片白色恐怖之中。潘冬子随母亲暂时离开柳溪镇,转入深山与敌人继续进行斗争。在一次战斗中,潘冬子亲眼目睹了母亲为掩护乡亲们转移,而壮烈牺牲的悲惨情景......
  在闪闪的红星照耀下,潘冬子积极参加对敌斗争,不断茁壮成长。1938年,在江南坚持游击战争的红军游击队奉党中央命令,准备开赴抗日前线。潘冬子戴上那颗闪闪的红星,成了一个真正的红军战士,加入了红军的行列,踏上了新的征途。

集庆堂:我祖是柳溪陈氏江西泰和桥头镇滔溪村集庆堂,开基祖500年前随父贸易由泰和石山镇黄塘村分派到桥头而来。

  (查看泰和县志,泰和有25个乡镇,烈士共5749人,当中柳溪村所在苑前乡有烈士751人,占13%)

[ 本帖最后由 陈汉民 于 2008-6-13 22:28 编辑 ]

陈汉民 发表于 2008-6-16 17:34:16

安徽池阳陈大文所发帖子"陈氏重修宗谱序"

 池陽轉遷柳溪後由柳溪播遷轉徙者不一至廣迪公複遷池之溝口其孫欽用公由溝口而遷下清溪承詩書之世澤守忠厚之傢風茲沙坦合修池陽宗譜屬序於餘匕曰世經人緯取法於太史公之年表者歐陽氏也支聊派屬若傢禮所爲宗圖者蘇氏也其立法雖不同而其敬宗收族之義未嘗不同觀斯譜有典有則不濫不貴派別支分了如指掌上承先緒下裕後崑照穆於以序親疏於以別後之子孫可知源源本本者惟此譜之重修也
(文中中间选段)        2007,5,10

陈汉民 发表于 2008-6-17 10:36:08

安徽池阳谱所述符合史实

三年前,安徽池阳陈正在陈氏宗亲网发帖,称其七十三世祖永兴公于唐末从江州德安老家外出为官,遇黄巢农民起义军渡过采石,遂留池州。翻阅史书:黄巢,山东冤句(荷泽)人,874年参加王仙芝农民起义,878年三月,黄巢起义军从河南直插淮南,从和县渡江进入淮南,经浙江、福建、广东入湖南、湖北,复进入安徽淮南;于880年七月渡过采石,经颍州直逼河南洛阳。池阳陈氏所述,符合史实。陈大文所引用“陈氏族谱”,说明池阳有柳溪后裔。柳溪三世有勇、羽、尧、用、恭五人;也许用、恭两公有分支在池阳,池阳族谱才如此详述柳溪。
页: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查看完整版本: 江西泰和柳溪陈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