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在陈氏宗亲网回复陈诗平先生
啊!客家音“常”与“长”发音相近,大概德兴公谱字出错了。常宁真有宠公派。可为什么把叔达公派说成贽公的哥哥呢?太奇怪了。-------------------------------------------------------------------------------- 陈诗平:
请把该谱宠公的世系传上好吗?我昨晚打电话了解了一下,常宁确有不是叔达系的宠公,但他们没有老谱,只知道是宠公后裔.叔达系的宠公详细情况如下:
汝宠 良谏公次子,字仰宇.生明万历34年丙午8月25日酉时,殁清康熙3年甲辰正月19日辰
时,葬普乐坪虎形老祖山化山头未山丑向。
配刘氏生明万历32年甲辰正月初9日辰时,殁清顺治18年辛丑9月20日酉时,葬普乐坪虎形老
祖山化山头未山丑向。 子三:希稷、希穆、希秩
他是我祖汝龙的弟弟.
陈汉民 :
感谢诗平老师帮助,解我心中疑团。既然梅县德兴公族谱有记载,贽公亲哥在常宁,还是有可能的。
陈有钢宗亲查到贽公兄长宠公有关资料
陈汉民宗亲:你好!我刚从江西地图上查到,长宁县在江西省的南部。还有如下资料供参考:
肇基--永缵--乾--兴邦--万倾--贤--宏庄--世休--宠公由福建省宁化县石碧乡石碧寨迁江西省赣洲府长宁县八付堡横近村,后裔由长宁县迁江西袁洲府上高县樽子岭。
(宠公和贽公是亲兄弟)
贽公元进士由福建省宁化县石碧乡石碧寨迁江西省吉安府泰和县为官,定居柳溪村,循粤,因元明世乱无路归赣,避乱广东省兴宁县岗背石马村定居神背岭于明洪武六年称为一世开基祖。
(叔达公后裔)用宾公第22世嗣孙 陈有钢2006.3.6摘录
----------------------------------------------------------------------------------------------------------------------
陈汉民:
难得陈有钢宗亲查到贽公兄长宠公资料。长宁县在当今赣南那里?又贽公过去族谱,认了江州义门魁公派为祖,故有“由福建省宁化县石碧乡”迁江西之说。
答复陈有钢宗亲问贽公祖先是叔明还是叔达
答复陈有钢宗亲:贽公出自江西泰和柳溪,这是贽公派一致认识,贽公派从来自称柳溪派。至于贽公先祖是谁,是叔明还是叔达,就要看江西泰和柳溪当地族人来讲话了。我寻根有十一年,曾两次去泰和寻根,柳溪谱详尽,谱记叔明为祖。近年来,安徽池阳谱说,柳溪派是伯固的子孙。池阳谱关于柳溪前五代记述,甚至比柳溪本谱还详细。我们知道,江州义门聚族而居,江州义门祖先不会只是叔明一人,我等属叔明兄弟、堂兄弟之后人,完全可能。基于池阳谱能详述柳溪,我们几个在网上较为活跃的柳溪子孙,认为池阳谱可信;就我本人看法,认为须实事求是,倾向于将来认伯固为祖。另外,现在江西地图,没有长宁县呀! 寻乌县位于江西省东南边陲,居赣闽粤三省交界处。东邻福建武平县和广东平远县,西毗安远、定南县,南界广东兴宁、龙川县,北与会昌县接壤。地理座标为北纬20°30′40′~25°12′10″,东径115°21′22″~115°54′25″之间。这优越的地理位置,历来是兵家必争之要冲,商人云集之宝地,游客来往之胜迹。
县境南北 长78公里,东西宽61公里,总面积2311.38平方公里。县人民政府驻长宁镇,距省会南昌市578公里,距赣州市246公里。
寻乌建县于明朝万历四年(1576),定名长宁县。民国3年(1914)改为寻邬县。1957年,县名“寻邬”改为“寻乌”。全县1986~1988年为18个乡镇场,1989~1999年为19个乡镇场,2000年设15个乡镇、179个村民委员会、4个居民委员会。
陈诗平先生希望将贽公世系上传,陈汉民予答复
是的,贽公为柳溪派,应该是高祖兄弟的血脉,先不管是那一分支。并无攀附。过去,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贽公派认识源流,有出入。现在,有条件寻根。经十一年艰苦寻找,从柳溪始祖晖公至贽公世次如下:晖---承逸---羽---裕---璿---诜(shēn)---逵---厢---茂---萼---世修---鸨---应辅---汝舟---贽。
至于晖公前世次,经柳溪派充分讨论并取得共识后,另行公布。 兴宁县志论述:“客家姓氏,不少是簪缨世家。”拿我柳溪族为例,世次为:
晖---承逸---羽---裕---璿---诜(shēn)---逵---厢---茂---萼---世修---鸨---应辅---汝舟---贽。
史书记载:一世祖晖公,为后梁马步军都指挥使(行营招讨使左卫上将军);
泰和县志记载:二世祖承逸,为同光元年进士,后唐泰和县令;
泰和县志记载:十二世祖鸨,为嘉熙二年(1238)进士,京西提点刑狱,浙西参帅;
族谱记载:十五世贽公(入粤始祖)为元末江西乡荐进士,循州训导;
兴宁县志所述,并非虚言。
陈有钢宗亲为柳溪陈氏找到贽公兄长宠公后人
有如下资料供参考:宠--纯振--思典--绍甫--崇德--兴发--成安--宗学--永宠--守坤--承会--玉明--汉也--清兰--福盛(福盛公由江西省上高县尊祖岭迁四川省成都汉洲 [今广汉镇] 汉江。)
(叔达公后裔)用宾公第22世嗣孙 陈有钢2006.3.8
-------------------------------------------------------------------------------------------------------------------
陈汉民 :
陈有钢宗亲,你真是我们柳溪陈氏联络使者,为我们找到那么多支派,太感谢了。我真正感到祖先兄弟的后人,就是自己的兄弟。我一并感谢叔达公后人。
[ Last edited by 陈汉民 on 2006-3-10 at 19:52 ]
宠公十五世孙福盛“湖广填四川”到广汉汉江
下面引用由chenyougang在2006-3-8 20:30:58发表的内容:有如下资料供参考:
宠--纯振--思典--绍甫--崇德--兴发--成安--宗学--永宠--守坤--承会--玉明--汉也--清兰--福盛(福盛公由江西省上高县尊祖岭迁四川省成都汉洲 [今广汉镇] 汉江。)
(叔达公后裔)用宾公第22世嗣孙 陈有钢2006.3.8
据陈有钢宗亲提供的宠公派世系,显然十五世福盛是“湖广填四川”支派始祖,迁到四川广汉汉江。
[ Last edited by 陈汉民 on 2006-3-10 at 19:53 ]
陈有钢宗亲进一步补充资料
有如下资料供参考:宠(宠公字一郎由福建迁赣州长宁县 [今寻乌] 八堡横径村,生二子:纯振、纯缵)--纯振(纯振公字纲,配王氏生二子:思典、思应)--思典(思典公配李氏生三子:绍祖、绍仑、绍甫)--绍甫(绍甫公配江氏生一子:崇德)--崇德(崇德公葬张天塘未山丑向配肖氏生二子:兴发、兴癸)--兴发(兴发公配梅氏续刘氏生三子:成安、成宁、成富)--成安(成安公配李氏生二子:宗旺、宗学)。
(叔达公后裔)用宾公第22世嗣孙 陈有钢2006.3.10
江州义门始祖叔明公与其兄弟叔达
陈宣帝大建五年(573),第六皇子叔明封为宜都王。曾自吴兴下若里迁家宜都县(今湖北宜昌市附近),他先后出任过东扬州(辖今浙江、江西、福建)、南徐州(辖今江苏、安徽)刺史及安右将军等职。陈后主祯明三年(589)陈朝亡于隋,为避隋乱,陈叔明举家迁回吴兴,之后他与第三子铉入福建泉州仙游(今莆田市),居十余年后,被隋文帝召入关中,隋炀帝大业中(605~618),封他为鸿胪少卿。叔达 字子聪又字符显,陈宣帝顼公十七子,南朝陈文帝天嘉6年乙酉生,封义阳王[义阳,治在今河南信阳罗山等市]。母袁昭容生三子:叔文、叔达、叔坦。隋炀帝杨广大业内史舍人,绛郡通守。唐武德中,封江国公,历礼部尚书。唐玄宗李隆基开元25年丁丑73岁卒。[有的谱载:叔达仕唐时年57。唐太宗李世民贞观9年乙未AD635卒赠户部尚书,谥曰忠。有集15卷。详《旧唐书》列传第11陈叔达 窦威]妣孔氏俱葬陕西西安蓝田北山。
子四:政德,贤德,重德,明德
光绪年间广东探花史称东莞人,现广州白云区黄田人
广州凤翔派陈尚凌:陈伯陶是我族世盛房第三十世孙,怎么会是清远陈凤台的后人呢?我们凤翔族谱还是陈伯陶主修的呢!陈伯陶的名字历历在目呢!
--------------------------------------------------------------------------------
陈汉民: 陈凤台不是陈伯陶的祖先,当然,陈伯陶也不是陈凤台的后代。可能是广东七十二县陈氏集资修陈家祠时,陈家空前团结。因为陈凤台是抗元英雄,当时,陈伯陶代表陈氏拜祭祖先。后来人误认为陈伯陶是陈凤台的直系后代;其实陈伯陶是凤翔派,柳溪始祖晖公的后代。
--------------------------------------------------------------------------------
陈伯陶介绍
清朝探花陈伯陶--------------------------------------------------------------------------------
来源:东莞阳光网 作者:刘恩华
坐落在中堂镇风冲村内的胜起家祠是清朝探花陈伯陶的故居。陈伯陶(1855-1930),字象华,一字子砺,中堂镇凤涌村人,光绪元年(1875年)考取秀才,光绪五年(1879年)考取解元,光绪十八年(1892年)中探花。根据苏泽东编撰的《东莞题名录》,他是东莞历史上唯一一位文探花。
说起他当年参加殿试,其中还有一段小插曲。陈伯陶在殿试中,初置第一,也就是状元,然而因为试卷中将“宣抚司”写成“宣慰司”,因此被压在第十名之外,所幸获得咸丰朝状元、户部尚书翁同和据理力争,改列第三名,授翰林院编修、文渊阁校理、武英殿协修,后历任官国史馆协修、总纂。民国后,陈伯陶移居香港九龙潜心著述,号“九龙真逸”,1930年8月20日卒于九龙寓所,享年76岁,后葬于广州郊区南岗。
探花祠堂门前是一口足有几亩地的大池塘,眺望远处是一片开阔的农田,祠堂是典型的清代岭南风格建筑,门上的“胜起家祠”四个蓝色楷体字还保存得很好。
“胜起”就是陈伯陶祖父的名讳,而四个字则出自两名广东探花之手,“胜起”二字,由陈伯陶手书,而“家祠”二字,则出于顺德探花李文田之手。李文田是咸丰九年的探花,官至礼部兼工部右侍郎,从家史画册上来看,两人关系亲密并多次合影,陈称李文田为师,师从李学习书法,因此“胜起家祠”为两人手书是可能的。
祠堂大门上贴着一副对联,横批为“探花及第”,上联“纶索承天宠”,下联“文章蔚国华”。踏进大门,只见左右是厢房,正中是大堂,中间悬挂着“谊睦堂”大匾,两边分别挂着光绪壬辰科钦点探花和旨赏蓝刽两匾,左边的墙上挂着咸丰二年子科乡试中式第一名副元,光绪五年卯科乡试中式第一名解元,光绪十二年成安宫教习,右边墙上挂着光绪十八年壬辰科会试第七十八名进士,钦点大总裁等匾及陈伯陶头戴蓝翎,身着官袍的照片。
陈伯陶一生著作甚丰,有《孝敬说》(三卷)、《胜朝粤东遗民录》(四卷)、《东莞县志》、《瓜庐文剩》、《瓜庐书剩》等,都可以在香港大学、香港大会堂图书馆及罗浮山酥·观找到,其中以《胜朝粤东遗民录》、《东莞县志》最有价值。
清朝初期,文字狱之风尤甚,晚明史料及明遗氏的著作所剩无几。陈伯陶从方志、史乘、族谱、专集中广为搜罗、剔抉爬梳,搜集明朝遗氏312人,将其生平记录于册,成为后人研究明朝遗民必引之书。陈伯陶还在九龙开局,用东莞明伦堂经费组织数十人历时六载修成《东莞县志》(九十八卷,附《沙田志》四卷),东莞志书,以此为最,远出邻县志书之上,这也是他为东莞乡亲做出的最大贡献。在目前的东莞市图书馆里,还能够见到陈伯陶版本的县志。
陈伯陶学识渊博,所辑史志,搜罗赅备,有功文献,所作诗文,颇关心民间疾苦。生活于清末兵荒马乱、水旱频仍的中国人民,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真是司空见惯,作为诗人的陈伯陶继承了中国诗歌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以饱蘸着感情的笔触,在一些诗作中诉说了困难百姓的辛酸:“玄穹暗惨云四垂,喳喳老鸦绕树飞。破屋雪深一尺厚,居人瑟缩长啼饥。貂裘公子骢马肥,健儿俊仆纷追随。马蹄就冰不知冷,相约赏雪城南陂。”——《大雪后出行城南》。敢于揭露社会的黑暗,同情人民的不幸遭遇,这是陈伯陶思想光辉的一面。
综观陈伯陶一生,从少年勤学、师出名家到高占巍科、致身清要,两典乡试,再为学官,为史馆总纂,成《儒林》、《文苑》两传。临终前一年(1929年)替乐善堂撰写的一副对联扼要的表达了他毕生的哲学:乐以忘忧事由发奋,善而不伐志在安怀。
除南海狮山陈和兴宁贽公派外,还有敦睦堂的吗?
--------------------------------------------------------------------------------我广东兴宁贽公派不按辈次排名,没有班派字辈可查。不过,我族有堂号,称“颍川堂”、“敦睦堂”、“柳溪堂”。又广东南海狮山陈氏在清光绪年间给广州陈家祠书写对联,落款“敦睦堂”。还有那些派属敦睦堂?是否彼此有关联?我想看敦睦堂的族谱,见识一下。 漢民兄;茲關於興寧柳溪贄公的始祖源流,一時三刻都未必能弄清族源也,就我景新公後裔懷公亦不能分辨清楚,否則亦不會寫下自柳溪祠分派之字句也,然則是否無法弄清,這要看日後能否有新發現,如果現在貿貿然說我贄公乃叔達之後裔,會否造成更大的錯誤呢?族譜更要更改,世系亦會出現混亂,目前我係廿二世,胡公第一百一十六世,如果以江西柳溪派為正確的話,世系亦會出現不同,全市柳溪派會贊同嗎?最關鍵反而是要查看德興派及新墟的族譜,因這兩派係分別來自柳溪及福建葛籐坑,特別德興派更有記載仕休公及贄公的記載的,這又要如何解釋呢?而新墟陳氏有否記載贄公是否來自江西柳溪祠的呢?不知兄台如何看法?望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