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0-5-7 12:56:29
|
显示全部楼层
畲族史研究六十年
畲族史研究六十年
2009-08-30 15:37 畲族网
http://www.ngnews.cn/system/2009/08/30/000322820.shtml
畲族是我国东部唯一原住的世居少数民族,以其独特的传统文化和民族个性而称著于世。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畲族人口70余万,主要分布于闽浙粤赣皖黔等地。梁启超《中国历史上民族之研究》说:“吾侪研究中华民族,最难解者无过福建人”。那研究福建人时,最难解者无过于畲族。研究畲族对了解华夏民族形成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离开了畲族历史就不可能深刻了解我国南方人文脉络,难以准确把握东南社会发展的内在理路,畲族史研究在南方民族史、文化史、地方史中占据十分重要地位,。
畲民之名在宋代已经出现,特别是刘克庄《漳州谕畲》(《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三《漳州谕畲》)中对畲族的生产、生活等有较为详细的论述,古代各种文献也(如方志、笔记小说、族谱等)不断记载。近代以后,一些学者关注畲族,以现代研究方法和手段开始了畲族研究,佳作不少,成绩斐然,专著以德国人史图博和李化民的《浙江景宁敕木山畲民调查记》(国立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专刊第六号,中南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编,1984年)为代表,凌纯声《畲民图腾文化的研究》(《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16本,1947年)则代表畲族文化研究最高成就之一,成为畲族研究的经典之作,以西方现代科学研究开畲族之先河,虽不免有点枘凿不合,但惠及后人,恩泽无限。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畲族迈入新时代,畲族史研究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形成各自特点和风格。
第一时期:民族识别时期:1953年和1955年,中央民委组织有关人员赴福建、浙江、江西、广东等地开展畲民族别调查研究(施联朱《民族识别与民族研究文集》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并于1956年12月中央统战部正式确定畲族民族成分和民族族称。1958年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组织福建少数民族历史调查组对闽浙赣畲族进行大规模的调查,形成了二十多份调查报告,并编写了《畲族简史简志合编》(内部发行)。此后畲族和畲族史研究基本停滞。
第二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分为两个阶段:
一、基础阶段(1978-1988年)。
在《畲族简史简志合编》基础上,1980年施联朱、蒋炳钊、陈元煦、陈佳荣合撰《畲族简史》(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1980年6月),第一次构建畲族历史的框架,结束畲族无史的状态,这是畲族民族识别的结果,也是解放后畲族研究的总结,具有里程碑意义,从此畲族历史成为可能,从时间上将畲族史上溯到唐初,与散布东南沿海各地的畲族相对应,在纵横时空上形成了独立的民族自我意识,畲族研究有了开端。
1985年,全国首届畲族史学术讨论会在潮州举行,国内外畲族研究专家、学者和民族工作者五十七人参加了讨论会,以会议收到论文为主,汇编为《畲族研究论文集》(民族出版社出版,1987年),反映畲族族源诸家之说和语言等有关观点。作为《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之一的《畲族社会历史调查》(福建人民出版社,1986年)出版,将建国以来的历次畲族社会的调查报告、搜集的有关畲族历史文献资料、图片和文物资料编辑而成,这些调查报告、文献资料、图片和文物资料具有一定科学研究价值。继《畲族简史》之后,蒋炳钊的《畲族史稿》(厦门大学出版社,1988年)吸收同行学者研究新成果,提出自己独特见解,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观点新颖、线条明晰。既总结40年来畲族史研究成果,也标志畲族历史研究新阶段的开始,是承前启后之作。
二、繁荣阶段(1989年-本世纪初)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化、全球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畲族地区经济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关注畲族的人越来越多,畲族历史文化研究也持续升温,成立相关的研究机构,召开全国畲族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出版近百本畲族著作,数百篇学术论文。
除了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外,福建省成立了省民族学研究所,福建省宁德师范专科学校成立了畲族文化研究所,浙江省丽水学院成立了畲族文化研究所、江西省赣南师范学院成立了畲族文化研究所等,这些专门研究机构为畲族史研究的繁荣和发展提供组织和机构的保障。
1994年10月在景宁畲族自治县成立十周年之际,在景宁召开的全国畲族文化研讨会,并将会议论文以《畲族历史与文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1995年11月,在宁德召开全省性畲族民俗风情研讨会,海峡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畲族民俗风情》;面向21世纪中国畲族社区学术研讨会1997年12月在福建举行;2003年11月在宁德召开的畲族文化学术研讨会,其论文集《畲族文化研究》由民族出版社出版;2005年5月浙江丽水学院主办全国畲族文化学术研讨会,并出版了《畲族文化研究论丛》;2007年12月在潮州召开了全国畲族文化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也上网了。
出版研究专著,朱洪、姜永兴《广东畲族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谢滨等人《福建畲族档案资料选编》(海峡文艺出版社,2003 年),邱国珍《畲族民间文化》(商务印书馆,2006年)等。2003年,福建省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畲族研究书系一套六本,吴永章《畲族与瑶苗比较研究》、谢重光《畲族与客家福佬关系史略》、游文良《畲族语言》、蓝炯熹《畲民家族文化》、蓝雪霏《畲族音乐文化》、雷弯山《畲族风情》。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作者各自选取畲族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侧面进行深入研究,以探询畲族历史、文化的渊源和真谛,受到读者的欢迎。全国各地各级畲族志书编辑出版,也极大丰富了畲族史研究内容和范围。
畲族史研究主要关注问题:族源迁徙、民族关系、军事斗争等方面。
1、族源认同是畲族之所以存在的缘由,族源研究成为我从哪里来的问题意识,每次研讨会都有涉及族源问题的论文,传统主要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是越人后裔说;二是畲瑶同源于湖南“武陵蛮”。盘瓠后《关于畲族形成问题的探讨》(网络文章)认为:“由于历代统治者的剥削和压迫,中原长期战乱纷飞,南方相对安宁,以凤凰山为中心的闽粤赣交界区是中原王朝统治的薄弱地带,从外地迁来的瑶人、东夷人(蓝夷)、俚人(雷人)、重人(钟人)、古越人、蛮人、僚人、客家人、汉人等等与当地土著民族结合,经汉、三国、两晋、南朝历代,形成具有独特语言和习俗,崇信盘瓠,以蓝雷钟三姓为主,从事刀耕火种生产的民族共同体——畲族”。畲族迁徙主要从潮州凤凰山向闽浙等地北边移动,至于唐以前的迁徙也有一些文章论及。
2、民族关系:主要是指畲族与瑶族、苗族以及和客家等民系的关系,吴永章《畲族与瑶苗比较研究》、谢重光《畲族与客家福佬关系史略》对此分别做了精细的论述。
3、军事斗争史:东南地区特别是福建地方军事史基本上都是历代畲族人民反抗斗争的历史,离开了畲族福建军事史是难以想像的,由于历史原因,解放后相当一段时间,畲族人民斗争是历史研究重要内容,屈文军《元代的畲族》(《暨南学报》2004年第1期)讨论了畲族地理分布、信仰、反元斗争的性质、畲军的性质等问题。
三十年来畲族史研究特点:1、涌现一批畲族学者出现,畲族书系一半以上的著作者是畲族学者,如福建蓝雪霏、雷弯山、蓝炯熹,浙江雷必贵《苍南畲族的源流与分布》、雷陈鸣《畲族叙事歌集粹》、《畲族情歌选择》,广东雷楠《凤凰山畲族文化》《广东凤凰山畲族语言》,江西蓝希瑜。2、畲族内部对于盘瓠传说的争议出现,3、畲族自我意识增强;4畲族历史和文化研究出现交叉,文史不分家的,许多研究已经突破了单一历史研究,而转向与文化结合,研究畲族文化也涉及历史,历史与文化相交融。
尽管畲族史研究取得一定成绩但还需要改进之处:1、研究视野不够开阔,就畲族研究谈畲族,通过畲族个案研究探讨人类共同命运的情形的少,实现人类普遍价值和意义也少了;2,这样视野导致了畲族史研究论题的重复,许多研究缺少独到见解,创意少,研究难上层次;3、研究领域有待扩张,由于畲族人数少,集中山区居住,生活水平不高,其研究价值和意义认识是不够的,其研究范围比较狭小;4、与现实结合不是很密切,对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全球化背景下畲族文化和畲族人内心的变迁也少涉及,所有历史都是当代人对于历史的回答,但历史研究对于畲族当下的问题意识差距甚远;5、有的研究还不够理性,甚至成为禁区;6、没有统一规划和组织,以个体、分散、独立的研究为主,学术研讨会也是各地自己开展,尚未形成规模更不用说系统了。
第三时期:网络时期(21世纪以后)
网络时代对历史也对畲族史研究提出全面而崭新的问题,2007年在潮州召开全国畲族文化研讨会,不久所有文章都有网络都可以找到,说明网络已经成为传播研究成果的载体,作为畲族研究的门户网站——畲族网,主要围绕着盘瓠传说和畲族语言问题开展了良好互动,开辟了“千古史话”专栏。网络将沟通专家和大众信息,架起研究和传播桥梁,结合虚拟和现实,畲族网络将在新世纪承担起研究走出象牙塔的使命,走向民间和社会,畲族史研究步入全新历史时期。
〖相 关 报 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