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盘瓠后

畲族和客家关系讨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7 12:5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namlow 于 2010-5-7 12:37 发表
全国畲族分别使用两种畲语。本书论述的是占全国畲族总人口99%的畲族所使用的畲语。

两种呀,还有一种跟闽南话相近。如此说来,盘瓠后等有没有到闽南社区拉一拉亲戚呀?老是追着客家总有点族群偏见的感觉。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7 13: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畲族与中原客家文化

转:
畲族与中原客家文化
2009-10-19 16:42:37 来源: 作者: 【大 中 小】 【繁体】 浏览:78次 评论:0条
http://nation.21voc.com/bencandy-2-60819-1.html
...................................................
.....................总之,客家文化和畲族文化的互相影响、互相吸收、互相同化,都是广泛而深刻的。不过,客家文化对于畲族文化的影响比较明显,人们容易认识和接受;畲族文化对于客家文化的影响已消失在历史的过程中,比较难于觉察。更有一些人存在大汉族主的思想.故意抹杀畲族文化对客家文化的影响和贡献,这是不正确、不应该的。客家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具有强大的活力,就在于它的开放、兼容,在自己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畲族和其它民族、民系文化的有益养分。我们要弘扬客家文化,首先必须认识这个道理。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7 15:4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nson2812 于 2010-5-7 12:58 发表

两种呀,还有一种跟闽南话相近。如此说来,盘瓠后等有没有到闽南社区拉一拉亲戚呀?老是追着客家总有点族群偏见的感觉。

楼主对畲族了解的很多了,谢谢,畲族两种语言,其中之一就是游文良老师所研究的山客话,还有一个就是广东南部少数民族畲族人所用的语言,据说哪里畲语更接近瑶族语言。看来得化解人们的误解很难,不过畲族(山客人)确实与客家人关系密切,至于追客家人而不追闽南人那是事实,那两者的关系毕竟不如畲客吧。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7 15:4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namlow 于 2010-5-7 13:13 发表
转:
畲族与中原客家文化
2009-10-19 16:42:37 来源: 作者: 【大 中 小】 【繁体】 浏览:78次 评论:0条
http://nation.21voc.com/bencandy-2-60819-1.html
............................................... ...

这是客家人写的文章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7 15:5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闽南人与畲族历史上关系紧张,是强制融合,即赶走男人,留下女人.

客家-畲族也有冲突,似乎略略温和些.

客家地区有"打狗排,杀狗..."这类地名,我认为是畲客冲突的见证.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7 19:5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盘瓠后 于 2010-5-7 00:23 发表


这两个帖子的口气略带的偏见和傲慢体现了族群中心自我意识,给人的不快和郁闷,确实要在最密切关系的两个族群——山客人和客家人之间,要建立起平等团结的关系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了。

   我只是想说明,民族最重要的是文化认同,畲族的文化认同是什么,你是畲族人,自然比我清楚四大姓对于畲族认同的重要意义,而作为一个民族认同的标准是具有排他性的,畲族的姓氏观念已经将其他民族,包括汉族中的客家人,排除了能够和畲族成为同一个民族的可能性。这能叫偏见吗?被你乱扣帽子的感觉很不好。
   尽管如此,有关另一位兄台的言论,我支持你,盘瓠后!尊重兄弟民族的信仰。

[ 本帖最后由 唐山客 于 2010-5-7 19:53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7 20: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唐山客 于 2010-5-7 19:50 发表

   我只是想说明,民族最重要的是文化认同,畲族的文化认同是什么,你是畲族人,自然比我清楚四大姓对于畲族认同的重要意义,而作为一个民族认同的标准是具有排他性的,畲族的姓氏观念已经将其他民族,包括汉族中的 ...
原帖由 唐山客 于 2010-5-6 22:22 发表
楼主要我们客家人认同你们畲族,是不是首先应该推翻你们畲族“盘雷钟蓝”四大姓的姓氏神话,改成畲族有一百多个姓氏。要不一切都是白搭。



转载自『客家人社区』 http://www.HakkaOnline.com
https://www.hakkaonline.com/thread-68780-19-1.html
客家人和山客人的关系是怎么样的,是一个应该探讨的问题。客家人有自己的认同,山客人也有自己的认同,族群应该相互尊重吧,客家 要认同什么是当下的问题。曾经有过的事是不能也无法回避的。畲族和客家的关系给我们思考余地还是很大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7 20:3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盘瓠后 于 2010-5-7 08:34 发表

客家人和山客人都同化于汉族或洋人?


涯讲得太温和,意思是客家同化你民族,你愿意吗?

保持你民族的独立性,更加有利于保护你民族的文化。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8 22:04: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盘瓠后 于 2010-5-7 20:22 发表




转载自『客家人社区』 http://www.HakkaOnline.com
https://www.hakkaonline.com/thread-68780-19-1.html
客家人和山客人的关系是怎么样的,是一个应该探讨的问题。客家人有自己的认同,山客人也有自 ...

不明白楼主,您到底想说什么?
客家人的认同已经很清楚了,就是汉文化认同的一个分支,你干嘛非要故弄弦虚的说,客家认同什么是当下的问题,这话说出来,难免让我们怀疑你的居心。无可否认客家跟畲族有过很长期很深层次的互动,但客家文化根基是汉文化,而畲族文化只是对客家文化形成产生影响,只是丰富了客家文化,使得客家文化可以发展出区别与其他汉族民系的特色文化。客家文化的汉文化的主体性并没有改变。
您就不要再固执的让客家人去认同你们的族群文化,尊重是相互的,明白不?

[ 本帖最后由 唐山客 于 2010-5-8 22:17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9 14: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赶 场
赵华甫

北方人赶场叫赶集,我们六堡村东家人(1996年认定为畲族)赶场叫“哈机”。我们赶场主要是“哈机将轩”(赶麻江场)、“哈机峡式”(赶下司场)和“哈机岱”(赶鸡场)。赶下司最近,二十五里!赶麻江三十五里,到福泉凤山赶鸡场可远了,六十里!
想起小时候“哈机峡式”(赶下司场)的事,那是很惬意的事!
那时候还是大集体,家里没有什么可以卖的,我爷爷就编斗笠、竹箩卖。我们东家人善篾编,我爷爷就会一手篾编手艺。我们有空就到田边土角去找一些竹子来,只要有手指般大,我爷爷就可以编出精致的篾器来。赶场天爷爷挑着篾器到下司场坝卖,竹箩二角钱一个,斗笠六角钱一个。那时候盐巴一角多一斤,我爷爷的这点手艺还能贴补家用。
每次爷爷赶场回来,总给我们讲很多赶场遇到的奇闻趣事。比如多年不见的某一位亲戚这一场又碰上了,谁的包又被“剪柳子”(小偷)划破了一个大口子,谁又背着老婆偷偷打酒喝,回来一路吐满地……
说着说着,爷爷从口袋里摸出几颗水果糖来,我们迫不及待地剥开糖纸,放进嘴里,那味道真香真甜!于是更想着快点长大了好跟大人去赶下司。
终于在七岁上学的时候第一次和爷爷去赶下司。奶奶早早起来煮饭捏饭团为我们做晌午,爷爷的行装早在头一天晚上整理好了,只等我穿衣吃饭就出发。
我们出门的时候太阳还没出来,我们随着挑山货的乡亲们的步伐,踏上了赶下司的路。人们三三两两的走着,大人们碰面互相打招呼摆家常。出村口卡边,过大田坎,走凉冲,穿松毛林,下鹅山冲,到羊跳寨子才走上公路。过了花桥,爷爷说走了一半路程。这时太阳出来晒在身上地上,路面反射出来的热浪,烘得我全身上下都是汗。我脚板底辣辣的,不知什么时候,走起了一个泡。等我走得我头昏眼花的时候,爷爷说,下司到了。我抬头往前一看,只见一条土路穿过场口,两边是一家挨着一家的木房子,路边有摆摊卖凉水的,一分钱一杯,放糖精的,两分钱一杯。爷爷花了两分钱买一杯糖精水给我喝,又甜又解渴。
走进场坝,人很挤,爷爷抓住我的手,说抓紧了,不然被人挤走,就找不到回家的路。我们挤到卖鸡行,卖篾器的就在卖鸡行附近。
我们守到午后,篾器买完了,爷爷引我到清水江边洗把脸,找个阴凉的地方坐下,就着江水吃下从家里包来的饭团,爷爷问我还要买点什么?我说,买本小花书吧。爷爷带我来到那低矮的书店,我买了一本《鸡毛信》。那本小花书被我翻得卷了边角,我还舍不得丢。
往后赶下司,我跟爷爷吃过凉粉,吃过米豆腐,又陆续买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黄继光》、《地道战》、《地雷战》,这些小花书伴我走过了孤独的童年!
在我还没有到县城读中学之前,我是没有去“哈机将轩”(赶麻江场)的。到县城读中学了,才有机会赶麻江。
记忆中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麻江县城是灰扑扑的,赶麻江场是从上面的大会场沿着狭长的中街摆到下面的荷花池。人们沿街摆着各种货物,有卖杨梅的、有卖酒的、有卖瓜菜的、有卖鸡蛋的,人很挤,走一趟非常不容易。人们赶麻江很难买齐自己需要的东西,我们上学很担心碰坏别人的货物。虽然不好赶,但当时已经实行改革开放了,市场繁荣,我的父老乡亲们场场都翻山越岭从六堡村大挑小挑的挑着山货来赶麻江。我的父母也因我在县城读书,每逢赶场天都来找生活费给我。
而我印象最深的是每逢赶麻江场,各地的男女青年集中在北门和西药公司门口唱山歌。“七天七天赶一场,不是赶场是望嬢”,赶场除了为生活奔波之外,还有很多男女青年是来赶场找朋友的。那歌声优美动听,着实令人神往!
到我年轻的时候,追求过的那过女孩子,我曾经约她赶麻江。赶场天我在场口等她,相见时又害羞,也不知道说什么好——我们读了几年书,都不会唱山歌了,不知道怎么表达感情。我们就这样默默的相跟着在场坝上走过一段,分手时又相约下场来相会。
其实后来有几次我们都错过了约会。不是我忙,就是她没空来,还有就是我们都来赶场了,在赶场的茫茫人流中一个找不到另一个。那时候通讯不便,我们就这样错过了。后来她去广东打工,再后来她回省内一座城市发展。当时我很失落,来赶麻江也只是去图书馆看书,打发我孤寂的青春岁月。在失落的日子里,我用三年的时间自学了电大的写作学,后来我的第一篇散文《那山·那水·那方人家》终于在《贵州民族报》上发表了……
多年以后我们都各自有了自己的家,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在赶麻江场坝上相见,当年的青春和羞涩都被岁月吹拂去了,但我们还能在赶场的茫茫人流中第一眼认出对方来。寒暄时刚好有一对年轻情侣手牵手从我们生边走过,她开玩笑说,当初你为何不敢牵住我的手?我也笑了,笑过之后彼此就在赶场的茫茫人流中匆匆分手,连联系方式都没有留。当初的那个人啊,一旦错过了,一生别再想拥有!
往后麻江县城的街道逐渐变宽、变好了,赶场也不再是那么拥挤了,只可惜原先的山歌也随着岁月的流逝渐渐淡去。而我们赶麻江也不再步行了,起先是骑自行车,往后是搭农用车,现在村村通了公路,我们村也开通了客运线路,乡亲们出家门口就可以上中巴车。只是年轻人都到外面打工去了,赶场也不像过去那样热闹。
“哈机岱”(赶鸡场)我一次也没有赶过。老人说从六堡出发,走偿班,过哲港,出七里冲,爬羊佬坡,才走进凤山鸡场,这是过去下司通往凤山的马帮古道,路途遥远,小孩子会走伤身体的。再说我们六堡村赶鸡场主要是抬木材卖,粗木重石靠的是力气,小孩子没有力气吃不消。自古“羊佬鸡场,石板盖房”,福泉凤山那边的山只长片石不长树,而我们偿班六堡好木材,我们的木材抬到鸡场能换上好价钱。直的木材可以解成木板、方子,弯的树木可以做成犁弯、牛丫,树桩还可以劈作横头,抬到鸡场抢手得很!
其实我们六堡抬木材赶鸡场也是因为生活困难才不得已干的事,说白了就是穷!有钱人谁会累死累活的抬木材赶鸡场?过去难挣钱,“四月八”到了要给小孩买新衣、添新鞋过节,冬天要给老人加被子,不抬木材赶鸡场去哪里挣钱?我的父亲就因为我要上学,经常抬木材去赶鸡场。天不亮就出去,天黑尽了才回到家。他身体不好,这样劳碌奔波,四十三岁就过早去世了,当时我高中还没毕业。我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的,因此我决心好好读书,将来不再走我父亲的那条路……
虽然我没赶过鸡场,但我听过很多老人讲过赶鸡场的辛酸往事。从老人平和的口气里娓娓道来,我感受到了我们东家人的在困难面前很多宝贵的东西。例如每一回赶鸡场,力气大的人先登上了羊佬坡,鸡场在望了,可这些力气大的人并不急着走,他们放下肩上的担子折下山去帮助那些力气小的人抬上来,大家都来齐了,才浩浩荡荡的向鸡场走去。在场坝上,如果谁的包被“剪柳子”(小偷)划破了,只要打一声东家话,我们那一伙东家人抡起扁担来,准吓的那“剪柳子”半死。
还有一则往事是讲我们寨子保许扛许兄弟的。扛许这人心直,保许怕他赶场吃亏,平时赶鸡场这样的事自己做。扛许第一次跟兄长赶鸡场那回,保许看他抬木材辛苦,吃晌午时保许特意炒一盘猪肝给扛许下酒。扛许吃好了抹抹嘴说,非怪你爱来赶场,原来你赶场有好东西吃!你听这话,用现在的网络语言叫“晕”!当时保许气得差点晕倒在地!现在我们村不再抬木材赶鸡场了,保许扛许兄弟俩早已作古,但是这则往事在我们村成了精典,至今仍然在我们那里流传着。
尽管现在交通便利了,各类商品在我们村里也可以买得到,但是赶场这一千年的习俗,仍然在我们这里延续。

二〇一〇年五月三日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9 15:4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姆话说法跟畲族母亲联系大不大呢?孩提时说话受母亲影响较大。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9 17: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唐山客 于 2010-5-8 22:04 发表

不明白楼主,您到底想说什么?
客家人的认同已经很清楚了,就是汉文化认同的一个分支,你干嘛非要故弄弦虚的说,客家认同什么是当下的问题,这话说出来,难免让我们怀疑你的居心。无可否认客家跟畲族有过很长期很深 ...

不明白楼主,您到底想说什么?
客家人的认同已经很清楚了,就是汉文化认同的一个分支,你干嘛非要故弄弦虚的说,客家认同什么是当下的问题,这话说出来,难免让我们怀疑你的居心。无可否认客家跟畲族有过很长期很深层次的互动,但客家文化根基是汉文化,而畲族文化只是对客家文化形成产生影响,只是丰富了客家文化,使得客家文化可以发展出区别与其他汉族民系的特色文化。客家文化的汉文化的主体性并没有改变。
您就不要再固执的让客家人去认同你们的族群文化,尊重是相互的,明白不?

转载自『客家人社区』 http://www.HakkaOnline.com
https://www.hakkaonline.com/thread-68780-19-1.html
楼主或许没有看过第一楼的贴子。不是要让客家人认同畲族(山客人),也不是让山客人认同客家人,而是认识两者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其基础是什么,畲族人有自己的选择,客家人也有自己的选择,尊重各自选择吧。客家人认同中原文化也是一个认同,山客人有自己的认同也是合理的,我们认识以前的历史情形,目的是更好认识现在的族群和自我。

[ 本帖最后由 盘瓠后 于 2010-5-9 23:09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9 17:46:26 | 显示全部楼层
离开梅州,到和平紫金,就有蛇话蛇佬蛇麻的说法。这蛇佬蛇麻说法似乎跟畲族有关系?今天学者同意河源声是客家话,但称说河源声的人为蛇佬蛇麻可能早在客家人从嘉应州迁出来前就有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5-9 20:0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82# 盘瓠后 的帖子

"客家是畲族(广义)的一支,这是我们的意见,广义的畲族包含山客人(现在畲族)和客家人两个族群......"
你自己发的帖子,却忘得比我还快,在你看来客家的形成受畲族(确确的说是古代畲族,现代畲族文化很明显的受到汉文化的影响)这个事实成为你所谓的广义畲族的论据,如果你这种观点可以成立的话,那反过来,现代畲族受汉族(包括客家、闽东甚至吴语民系)的影响也不浅,那是不是能说明畲族属于广义的汉族呢?
客家和畲族是兄弟族群,这点没错,但兄弟族群论无法苟同你所谓的一方包含另一方的言论。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5-9 23: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唐山客 于 2010-5-9 20:00 发表
"客家是畲族(广义)的一支,这是我们的意见,广义的畲族包含山客人(现在畲族)和客家人两个族群......"
你自己发的帖子,却忘得比我还快,在你看来客家的形成受畲族(确确的说是古代畲族,现代畲族文化很明显的受 ...

"客家是畲族(广义)的一支,这是我们的意见,广义的畲族包含山客人(现在畲族)和客家人两个族群......"
你自己发的帖子,却忘得比我还快,在你看来客家的形成受畲族(确确的说是古代畲族,现代畲族文化很明显的受到汉文化的影响)这个事实成为你所谓的广义畲族的论据,如果你这种观点可以成立的话,那反过来,现代畲族受汉族(包括客家、闽东甚至吴语民系)的影响也不浅,那是不是能说明畲族属于广义的汉族呢?
客家和畲族是兄弟族群,这点没错,但兄弟族群论无法苟同你所谓的一方包含另一方的言论。

转载自『客家人社区』 http://www.HakkaOnline.com
https://www.hakkaonline.com/foru ... &extra=page%3D1
任何认识都是基于当下的情形进行的,客家人可以从文化上认同中原文化,则没什么,文化认同是自己选择的自由,但客家人与畲族的关系如何是值得考量的,为什么畲语(山客话)与客家话有如此相似之处,约有70-80%相同,畲族应该是比客家人早在闽粤赣交界区生存生活,客家人受畲族影响很深吧。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3 23:03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