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典型,就是广府人独有的一种类型。形象点说,如果本人的鼻梁低点,和客家一点分别都没有;如果脸部再平点,则与潮汕人差不多。本人的祖先是元明融进东莞广府系的闽南人,而这一带也有客家融进,与围头人的构成有点类似。但主流是宋代形成的广府系。这是很客观的。
_---------------------------------------------------------------------------------------------------------------------
以为你的鼻梁很高呀,笑死人.我身边很多客家人的鼻梁都比你高.上次看到电视上报道佛山的一宗案件,关于哥哥认为弟弟被敲诈了,去找人算帐,引发的官司.看看他的儿子,鼻梁可够低的,在梅城任何一个学校都很难找.可惜没有录像把他们及时录下来,不然让你这个鼻子大师看了会睡不着觉.鼻梁低了,你还是个很广府化的脸.脸部再平一些,你却是能更接近客家和潮汕人的脸形.不过我很欢迎你传播你的伟大的鼻子论,让珠三角那些广府人都成了客家人,要是他们相信你的鼻子论,加入客家,该说客家话,我们客家人是很欢迎的.
你不是说你不相信族谱吗?怎么会知道自己祖先在在元代是闽南人?我发现你挺喜欢扇自家的耳光.
秦汉移民是广府系先民的一部分。粤语最终定型于唐宋。粤语(广中韵)最切合隋唐音韵,是朱熹说的。朱熹不是“广府的精英”,而是宋代闽北的大学问家。
_---------------------------------------------------------------------------------------------------------------------
那看来大部分广府人是唐代集体来广东的,呵呵,你就继续在哪里吹吧.(这让我想起在南海逛超市时,那些女的可以说是清一色的矮个子,皮肤又不白,在广府人眼里是很有骨感美.我正兴趣索然时,突然发现一个"山地人",恩,确实是个"壮实"的女人,想想应该是唐朝美女吧,那知付款时,只会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唉,难怪傻猫会说广府人说的是唐朝音韵,在广府人中"山地"女人很少见,所以根据物以稀为贵的道理,被认为是美女,这也是唐朝流行肥胖女人是美的最大缘故吧,这可是21世纪最大的历史发现,哈哈.)以上括号里所说的话跟语音没有关系,只是有感而发.
你又理解错了。民国时期广州的户籍登记,只要有固定职业、住处,都能入户,户口本上就写着籍贯,不管居住多少代,这种籍贯是不变的。广州的老居民,籍贯仍是四五代乃至七八代以前的老家。外省籍的地道广州人,户口上的籍贯是不变的。
你为什么会理解成血统“纯洁”之类的荒唐说法?这是受“客家纯正”思维定势的影响,以自己的思维习惯来看待别人。这是不对的。客家神话声称客家人和畲族、壮族都没有关系,“纯”得不得了。广府文化尽管也有局限,但汉越融合是共识,多元兼容也是共识。
----------------------------------------------------------------------------------------------------------------------
是的,外来人怎么也能区分清楚.第一通婚不大可能.第二外来要是不区分清楚,岂不是占地主.你认为珠三角的广府人在近代没有北方人融入,可够纯正的不得了,到现在你难道还看不见自己的纯正思想吗?畲族是有一部分人加入了客家,这大家也不反对,但决不是客家人的主体,壮族嘛,即使有也是少得可怜.你看看汀洲得报告就知道客家人血缘的偏向跟广府人主体偏向壮族是不一样得.
长汀的报告,证明长汀客家人的DNA(线性粒体)不同于北方汉族。这就决定了其外貌是华南人的特征,看照片可知。但与百越融合程度低于广东客家,这也从照片中就可看出。80%的研究对象Y染色体与北方汉族相同。但其他地区的情况,是不能简单地划等号的。
研究报告后面的说明你没看?
人类体质特征是DNA的外部反映,全世界的人类学研究都采用这种方法,而且有参数对比。鼻指数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
汀洲的报告虽然不能与其它客家地区简单的划等号,但很有代表性.汀洲是客家人的祖居地,跟粤东客家人更是同饮一江水,难到没有一定的代表性吗?做学问的人难道是随便选点的吗?不要让你粤西的"伟大"的广府文化蒙蔽了你的眼睛.还有你好像生活在一个不会有科学进步的时代里,到现在还不明白什么叫做更科学的方法,不要告诉我你通过量鼻子能得出广府人的血缘是偏向壮族还是畲族.
史书并无“客家”的迁徙记载。客家历史是在客家文化崛起的清代开始研究的,局限很多。
如果说客家民系是属山的,那么广府民系是属水的。灵渠的开凿,沟通了长江、珠江两大水域,呈规模的秦汉移民从此而来,人数虽多,但在岭南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大。隋朝大运河开通,黄河、淮河、长江、珠江一线通。唐代大庾岭古道拓宽,也是因为赣江与北江两条航道的聚焦作用,现代江西省人民政府也曾设想开一条运河直通北江。宋元以后海运航道畅通,河口大港也成为广府民系聚居点之一。广府民系是沿江分布、沿地域中心分布为主的。古代的交通以水运为主,尤其是南方,根本不能像北方那样纵马、驱车前行,水运是交通的主流。无论是土著还是北边移民,由于这种客观的主流环境,必然都有着强势的文化背景,两种强势文化一碰撞,就产生强强融合的广府文明。这种文明,源于江河,既不同于山区的内敛,也不同于茫茫大海的狂放,而是体现在稳步前行、有限扩张、务实兼容、适度创新方面。
----------------------------------------------------------------------------------------------------------------------
当然在你们强悍祖先没有霸占客家人辛勤劳作的土地前,我们也不叫客家.在改革开放前,粤东很多人也不知道自己被人安上了客家的名字.不管我们的名字是什么,我们南迁的历史不会因为某些人高兴与否而该变.从上面可以看出,你对客家人的迁徒有很大的误解,粤东跟闽西是同饮一江水,长汀旁边的瑞金河流跟赣江又是同一水系,河源的东江也发源于赣南,客家人迁徒主要就是沿江而来.
今天下午刚看了中央7台关于长征记忆的片断,里面采访的一位瑞金老红军,99岁高龄了,少了牙齿,说话会漏风,说的话让人要很费力去听.他很吃力的回答记者的提问,极力的说一些普通话让记者明白,但时不时露出乡音,说起当年的战斗,他很兴奋,说"唔怕,怕脉个".上了网,我才发现梅县的一些比较特殊的发音只能在汀洲找到,这说明了什么,客家人迁徒是吹牛吗?客赣语相近也是方言专家在吹牛吗?
你说广府人在唐朝是沿着长江,灵渠,西江到广东来的,那你应该逆江而上,看一路上能否听到相近的乡音.等你找到了这方面的资料再告诉世人,但据我所知,广府人主要分布在两广,你可能会失望的.
无论是土著还是北边移民,由于这种客观的主流环境,必然都有着强势的文化背景,两种强势文化一碰撞,就产生强强融合的广府文明。
----------------------------------------------------------------------------------------------------------------------
很高兴你没有歧视壮族文化,但愿主体的广府人也能认识到这一点.希望你以后提到广府文化时多多提提壮族文化的因子,因为这是广府文化的一个重要来源.还有希望看到有广大的广府籍人士多到壮乡投资,在中国各族群中只有广府人更有责任做这些工作.
《被人遗忘的战争》是一本很客观的书,对比之下,你的看法就很肤浅、偏激。我的前辈在明朝末年就扬帆出海,到了粤西穷乡僻壤,看不到’土客械斗‘的镜头,而与闽、客民系通婚大团结。即使不迁徙,仍在当地当新”土著“,以当地剽悍的民风(另类闽南+l另类广府+另类客家揉合而成的新土著”血统“作用?),械斗的萌芽早就熄灭在僵持状态,能连续打十二天算是奇迹。
----------------------------------------------------------------------------------------------------------------------
这本书确实是很客观的书,通过这本书我明白了,有很多广府人敌视客家人的历史原因,那个越南人就是个典型的代表.记得初去广州时,就听见同乡说,很多客家人不感承认自己的族群,怕被广府人刁难,歧视.同样是这片土地的主人,为什么会这样?要是说经济的原因,在改革开发前,大家都很穷,现在两个族群同样有穷人和富人.所以我很感谢这位作者,多年困扰我的问题总于找到了答案.
当然现在族群关系融恰多了,我也赞成族群关系融洽.但这不代表过去的历史就消失了,不代表客家话逐渐被白话吞并产生的文化冲突不存在了.我说了,这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我们客家人就是要捍卫自己的母语不被粤语吞并,这是土客战争另一种方式的表现.不怕你对我这种见解盖帽子.
你对广府风俗的理解是错误的。如果没人指正,你到广州、珠三角仍然这样说,会被人笑话的。广府人并无”老人跟女儿一起生活的风俗“。父子相承,就连家传绝艺也是传媳不传女。现代城市生活中,跟随女儿生活的情况是有,但也不多。
《外来媳妇本地郎》的三名编剧,一名是”广府人“,一名是”广府裔“。
《老猫烧须》是都市喜剧,反映的是广州新潮生活。
----------------------------------------------------------------------------------------------------------------------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看法,是很多客家人都有这种看法,认为广府人更照顾妹家,当然这也没有什么不正确的,女儿也是父母养育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广府人跟客家人确实在家庭成员和亲戚的关系处理上存在很大文化差异,这是个导致客家人不太愿意娶广府妹的最大原因.不过这方面客家人和潮汕人到是比较一致,在你们广府人眼里可能是文化比较保守的一个体现吧. 给大家说一个国庆节听到的故事,我同学的同事,河源人,过年回到家,很高兴.在跟小侄子玩的时候,他奶奶很伤心的跟他侄子说,你小叔叔要嫁了,他听了很不高兴,他是男的,怎么说他要嫁了.你知道他奶奶是怎样跟他解释的吗?你要是娶了广府妹不就是嫁给人家了吗?看,客家老人挺会给后生打"预防针"的.呵呵...一位很有趣很有智慧的客家老人.
我不是扁脸。吕良伟那种类型的,才是广府系扁脸的标准照,我的中小学同学中都有,男女都有。男的有点像毛宁,奶油小生;女的则柔情似水,不错。当然,广府人乃至华南人中,立体脸是主流。
我的”理论“是血缘客观论。
----------------------------------------------------------------------------------------------------------------------
你的理论变来变去还是客观的?但从你以前的言论可以看出你是非常热爱自己的族群,这让我很理解你会乱说谎话的心情.广府人跟客家人在这方面的较量方面,通过你的言行,让我发现广府人很中意通过主动进攻别的族群来解决自己的族群定位的问题,客家更喜欢通过加强防守(即逆江而上寻找自己族群分布的情况.)来解决这问题,这也是客家人内敛性格的一个表现,虽然表现的很有君子风度,但到头来总是吃亏的多,这是不是我们广大客家要反省的地方,就各人见仁见智了.
[ Last edited by jf01 on 2004-11-9 at 22:2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