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孤独行者

台湾客家人探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3-22 23: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文】瑯嶠客音 台灣南路的拓墾與客民社區的分佈

讓各位對台灣南部客家有多一份認識;"瑯嶠"即現在的恆春半島.

http://fcu.org.tw/activity/session03/visit/BeiPu/reading01.doc

三、台灣南路的拓墾與客民社區的分佈
關於台灣客家族群的拓墾歷史,學術界多認為曾經歷過四個時期,即:閩人開墾的第一期;閩粵民人併肩開墾的第二期;社番雇用客民墾荒閩人轉為營商建設市鎮的第三期:武裝移民開墾山區的第四期。有清一代,閩粵漢人在台灣南北路及前山與後山的拓墾,確實存在著各種不同形式的開發過程,然而並非都是按照四個時期發展,不能忽視因地而異的現象。有的地區是閩粵移民爭墾區,有的地區是漳、泉、粵三籍合墾區,有的地區是閩籍拓墾區,有的地區是客民拓墾區。官方文書所反映的南路鳳山縣境內荒埔的開發歷史是漳、泉、惠、潮各府移民爭墾的過程。康熙二十五年(1686)前後,廣東嘉應州人到鳳山下淡水左岸開墾,後來人口增多,拓墾區隨之擴大。鳳山縣埤仔頭庄也有嘉應州人前往開墾,譬如劉爾爵是嘉應州鎮平縣人,號訓伯,康熙四十六年(1707),他從原籍渡海來台,住居鳳山縣埤仔頭庄,向施姓業戶墾田七甲。乾隆十六年(1751),施姓業戶把田業賣給縣民陳思敬,當時施姓的管事是柯廷第。雍正年間(1723~1735),劉爾爵之子劉俊升由鎮平縣原籍來台幫耕,其妻仍留在原籍,並未隨夫來台長住。乾隆元年(1736),劉爾爵因年老回籍。乾隆七年(1742),劉爾爵卒於原籍鎮平。乾隆二十七年(1762)三月,劉俊升長子劉麟遊隨同他的叔父劉俊登、弟郎日輝從原籍鎮平縣領照過台。劉麟遊在照票內的名字是劉日煌,劉麟遊這個名字是參加鄉試時取的,其弟郎日輝即監生劉鳳鳴。乾隆二十九年(1764)正月,劉俊升卒於埤仔頭庄。乾隆三十五年(1770)三月,郎日輝在鳳山縣請領往返兩岸印照,將其父劉俊升骸骨運回原籍鎮平縣。同年冬間,郎日輝從原籍鎮平縣渡海來台。乾隆三十六年(1771)六月,郎日輝身故,葬於鳳山縣埤仔頭庄 。從劉爾爵父子等在鳳山縣境內的墾拓活動,可以說明粵籍客民墾拓台灣南路的時間確實相當早。
閩粵移民渡海來台之初,大都缺乏以血緣紐帶作為聚落組成的條件,通常是採取祖籍居地的關係,依附於來自相同祖籍同姓或異姓村落,同鄉的移民遷到同鄉所居住的地方,與同鄉的移民共同組成地緣聚落。各地緣聚落為了集資開墾,其依附式的地緣聚落又形成了既以地緣關係為紐帶,同時亦以經濟利益為紐帶,而轉化成合同式的地域聚落,閩粵或漳、泉、粵墾戶遂因共同的經濟利益而合資拓墾。據《鳳山縣采訪冊》的記載,下淡水山系有內支與外支之分,港東、港西二里內山,稱為內支,總名傀儡山,由北而東而南,綿亙一百二十餘里,勢若彎弓。極北為南雅仙山,為下淡水溪發源之所。自南雅仙山以上有山豬毛等山,沿傀儡山麓一帶附近民居稱為外支 。巡視台灣御史覺羅圖義等巡視台灣南路時指出,山豬毛等處沿山居民約二百餘庄,俱與傀儡山生番逼近,設有隘寮六座 。福康安具摺時亦稱,山豬毛粵庄在東港上游,粵民一百餘庄,分為港東、港西兩里 。港東、港西兩里就是粵籍客民墾拓傀儡山、山豬毛等荒埔而建立的客家社區。
港東、港西兩里客民又有嘉應州客民與潮州客民之分,《鳳山縣采訪冊》按語中記載,「義民,率粵之鎮平、平遠、嘉應、大埔等州縣人,渡台後寓縣下淡水港東、港西二里,列屋聚廛,另成村落。」 其中大埔等州縣屬於潮州府,鎮平、平遠等縣屬於嘉應州。在港東、港西兩里內,各設里正、里副,共四人,以應公差,通音譯,稽奸匪。《問俗錄》記載,「鳳山淡南粵人眾,閩人寡,餘皆閩人眾,粵人寡。」 鳳山縣下淡水港東、港西兩里,因為廣東嘉應州、潮州客民人數較多,所以形成了客民拓墾社區。例如萬蠻、鹿寮、四塊厝等庄都是在港東里的客民拓墾聚落,其中萬蠻、鹿寮等庄是嘉應州客民所建立的拓墾聚落,四塊厝等庄則是潮州客民所建立的拓墾聚落。提督藍元枚具摺時指出,「台灣語音與廣東之潮州相同。」 與萬蠻、鹿寮、四塊厝等庄毗連的佳左庄,則為漳、泉和廣東客家三籍移民交叉錯處的聚落。佳左庄的異籍村民固然不睦,即萬蠻庄的嘉應州客民與四塊厝的潮州客民,也是彼此不睦。
清初以來,閩粵內地漢人多由鳳山縣埤仔頭向南經東港、枋寮陸路赴琅嶠墾拓。閩浙總督英桂曾經指出,由枋寮經莿桐腳南行,可至風港,沿途山深菁密,僅闕一線,以通行人,兼有凶番潛伏。從風港至琅嶠的柴城,都是熟番社,並有閩粵民人,依山多粵人,山內為番人,擬請就閩粵番三籍之內,每籍選舉正副各二人,名曰隘首,壯丁各五十名,名曰隘丁,各就三籍所居之地,分設隘療,逐段防護 。琅嶠即琅嶠,其靠近山地的移民,大都是粵籍客民,至於柴城、瓏眉等處,逼近海岸,在乾隆年間,已由閩粵漢人拓墾居住 。《恒春縣志》有一段記載說道:
民居曰莊,番居曰社。有所謂客莊;客人者,皆粵人也。莊如西門外之保力、統埔、四重溪、內埔等及城內之客人街是。又有客番雜居者,如東門外之射麻里、文率、響林、八瑤、太古公、萬里得、八姑角、牡丹灣、羅佛山等,南門外之大板埒、潭仔、墾丁等莊是。其閩籍者,則不繫以客,亦不與番同處云 。
琅嶠地區的客民拓墾聚落,有粵籍客戶聚居的地緣聚落,也有客番雜居的混合聚落。至於閩人聚居的地緣聚落,既無粵籍客民混居,亦不與原住民同處。

[ Last edited by andrew on 2004-3-22 at 23:14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3-23 13:43:3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被遺落在'六堆'之外的客家開墾足跡

車城鄉.四重溪

因此地為恆春北部四重溪上游之谷地,故依其溪名而為該地取名為「四重溪」。而「四重溪」此一溪名,原乃依其成四個彎曲的流狀而起。此地於清咸豐初年由客家籍移民拓成,庄內四重溪中游的西岸有碳酸質溫泉,日本佔台時期已開拓成為遊浴之地。

車城鄉.車城

清乾隆五十一年(西元一七八六年)林爽文等人作亂,南路的林黨之首莊大田兵敗勢衰,翌年十月率領其餘黨逃竄進入北方的尖山一帶。清乾隆五十三年(西元一七八八年)二月,將軍福康安水陸並進,兵分六隊,採取四面包抄之圍攻策略,於是月五日於尖山的石洞之中擒獲莊大田本人;而其水師的登陸地點便是當時的「車城」,之後為紀念捷軍,便稱「車城」為「福安庄」,並於庄內的「福德祠」樹立石碑以稱頌其功。至清朝末年恆春修築縣城之前,「車城」皆為此地方之政治中心,於清光緒六年(西元一八八○年)設「大營盤」,有許多士兵與馬車補給軍糧,以作為防禦高砂族的本部所在地。


滿洲鄉.滿洲

此地原本稱為「蚊蟀」,日時制度改正時(西元一九二○年)才改稱為「滿州」。此地原本屬於高砂排灣族「蚊蟀山頂社」之所在地,所謂「蚊蟀」(Mangtsut)即翻譯自其社名之漢語地名。清雍正年間,「保力庄」(屬於今日之「車城鄉」)的客家移民王那的足跡首次及於此地,之後又有邱、烏、曾諸姓客家移民接踵遷移進入此地,當時移民慣稱此地為「蚊蟀埔」。清光緒三十年(西元一九○四年)之日據時期時,正式解除此地「蚊蟀山頂社」之「蕃郡」而編入平地平埔族社,並雅化其地名為近音之「滿州」(台語發音為Manchiu)。


滿洲鄉.射麻里

所謂「射麻里」,即今日之「永靖」,此地原本屬於自台東南下而來的高砂排灣族「射麻里社」的所在地;清嘉慶初年左右,有客家籍移民陸續移入此地進行擴展拓殖,並與當地的高砂族人雜居而逐漸開墾完成。此「射麻里社」於日時亦被編為平埔族社。


滿洲鄉.豬勞束、港口

「豬勞束」及「港口」二庄乃是以「豬勞束」為中心的一區,原屬於高砂族「豬勞束社」之區域,清嘉慶初年客家移民於附近之港口、溪口處建立起一庄,稱之為「港口庄」。「豬勞束社」的馴化程度頗高,財力狀況亦能與移民相比,於日本領台之後便傾心歸附,早在明治二十九年(西元一八九六年)時即為高砂族的兒童教育,創設「國語」(日語)傳習所。明治三十四年左右(西元一九○一年),頭目潘文杰將同族數十人遷移至牡丹灣附近。明治三十五年(西元一九○二年)時,又設置熱帶植物殖育場於「港口庄」附近。此「豬勞束社」於明治三十七年(西元一九○四年)亦被編為平埔族社。

里港鄉武洛庄

此地原本為平埔馬卡道族「武洛社」(即「大澤機社」)之所在地,此部族在清康熙年間被客家籍移民侵占其故土「武洛」,於是大舉移居至東方高砂族界附近的今日高樹鄉「加蚋埔」附近,後來此地又有福佬籍移民陸續移入雜居,當初亦曾屢次與當地高砂「奢連族」發生衝突,但終以武力征服,逐漸拓地而定居。清康熙六十一年(西元一七二二年)巡視台灣御史的黃叔璥的《番俗六考》中記載:「武洛社,性鷙悍,逼近傀儡山,先是傀儡生蕃,欺其社小人微,欲滅之,士官糾集社蕃,往鬥大敗生蕃,戮其眾無算,由是傀儡攝服,不敢窺境,其子孫作歌以頌祖功,冬春捕鹿採薪,群歌相和,音極亢烈,生蕃聞之,知為武洛社蕃,無敢出以攖其鋒者。」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3-23 18: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color=Blue]台灣客家人的由來 [/color]

http://www.chc.yuntech.edu.tw/essay/000151.html

台灣的客家人,什麼叫做客家人呢?我兩年前帶著我兩個女兒到台北市的百貨公司買東西,那百貨公司的專櫃小姐,因為我們講客家話,結果她就問:

「你們是那一國的人?」「我們是台灣人丫」,她說:「那台灣怎麼會講這樣的話呢?」她問:「你們是講什麼話」,我說:「我們講的是客家話。」我說這些是因為我們過去對本土很忽略本土,對客家人很不了解。在台灣客家人是第二大族群。河洛客家或者是原住民或者新台灣人。所以,什麼是客家人?其實客家人,在羅香林的眼中,是從北方搬下來的。最早有客家人這個名詞,是在南宋末年一直到明朝的中葉,因為有一個學者徐旭東寫了一本書叫《豐湖散記》。那這本書就是最早出現客家人的一本書,這書出現在明朝中葉。宋朝的歷史沒有客家人,所以客家人應該是從北方南遷,在羅香林教授的說法,第一次就在東晉五胡亂華的時候,第二次就是在唐朝黃巢之亂南遷,第三次南遷就是南宋的時候,這時候他們就聚集在中國大陸的南方,江西的南邊,還有粵東,廣東的東邊還有閩西就是福建的西邊,我們叫做客家的大本營。他們聚集在這裡以後,當地的本地人,也就是閩南人,或是講廣州話的廣東人,就跟他們衝突,結果當地人就叫他們客家人,客家人也就接受了,好吧就客家人,所以客家人這三個字就約定俗成,就像我們今天講的原住民。有些客家人學者說:客家人之所以叫客家人是參照了晉朝所謂僑姓土姓是一個歷史名詞,但沒證據。我比較相信是約定俗成的。並不是說南宋以後才有客家人,是很早從北方就一直南遷,而成客家人。台灣客家人的由來,參考台灣歷史的分期,在荷蘭統治台灣,入主台灣總共有三十八年,當時台灣是平埔族人,因平埔族人耕作的技術較差,荷蘭人曾經到中國大陸沿海招募農人到台灣來,從文獻得知,總共有四千五百人,大部分是客家人。
明朝末年,鄭成功還沒來時,來了一個海盜叫林道乾是客家人,另一個閩南人顏思齊也來了,但林道乾較早,後來來到了屏東的車城,屏東的牡丹鄉留下他情婦的墳墓。有位歷史學者,他們認定,其實台灣最早來的漢人是客家人。明朝鄭成功時代,參考林衡道教授的《鯤島探原》,當時鄭成功帶的軍隊是將近三萬人,有三分之二的閩南人,三分之一的客家人。鄭成功的手下叛將施琅是閩南人,客家人大將是劉國軒。當鄭成功部隊到了台南安平這個地方,因為他們要謀生,所以就把軍隊送到各地去囤田,閩南人就囤大概台南縣一帶,客家人在屏東,所以留下了鄭成功部下的一些東西。鄭成功時代結束後,很多漢人來了,因為施琅曾建議皇帝禁止客家人來。當康熙皇帝,就是台灣被鄭成功結束統治了,不跟台灣來往,但施琅建議台灣很好,不准客家人來而爭取閩南人過來,此可說明為何後來閩南人比客家人多。民國57年統計客家人只佔全台人口的百分之十。

[ Last edited by 石城蝴蝶 on 2004-3-23 at 22:06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3-23 19:48:31 | 显示全部楼层
高雄柴山上曾發現一些貝塚,
有些考古學家宣稱就是林道乾那時期的海盜所遺留下來的.

[ Last edited by andrew on 2004-3-24 at 10:32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3-23 23:37: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後一句提及客家人比例,不知是誰做的調查?據我所知,政府方面從未做過相關統計,日據時代做過幾次原籍調查,國民政府在民國四十五年九月十六日舉行的戶口普查也只有調查祖籍,而且只記錄到省級,而非日據時代記錄府、州,因此光復後政府統計無法顯示真正客家人的比例。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3-28 00:46:54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venen111 at 2004-3-23 23:37
最後一句提及客家人比例,不知是誰做的調查?據我所知,政府方面從未做過相關統計,日據時代做過幾次原籍調查,國民政府在民國四十五年九月十六日舉行的戶口普查也只有調查祖籍,而且只記錄到省級,而非日據時代記 ...

嗯 搞不好台灣的客家人比宣稱的要少很多?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3-28 22: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閩南語腔調也分很多上次聽到金門來的說台灣本地閩南語也排斥金門腔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3-29 00:0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支持解放軍武力攻打台獨的大本營---台南.高雄!

沉睡邊(陳水扁).貍等毀(李登輝)這兩個僞客家人、偽中國人、賣國賊,早晚要請他們倆吃導彈及槍彈的!

如果他們逃亡到海外的話,我建議發布紅色國際通緝令,不論他們倆逃亡到哪里都要禽拿

他們倆回來中國受審!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3-29 00:5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以會說客語為標準,比例的確不到一成。
不過這次抗爭活動,在電視上我看到宋楚瑜、馬英九、許信良都有使用客語,這應是個好現象。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3-29 14:2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爷爷伯父他们49年随国军迁台。(我们族梅县松源何氏,当时去台就有百来人)现在后代(我的堂兄弟)都不知道是否还自认客家人(大都不会说客家话了)大部分居住台北桃源等地。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3-30 14:39:23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hagar at 2004-2-4 16:05
從陸豐遷來的 祖譜上說的在坊寮登岸 後來到屏東 美濃 新竹 台北 在到桃園 另一支系失聯
在大陸?至於是陸豐哪兒 要察看祖譜了??因為族譜現在不在我身上 在我叔叔那裡輩份排列
是 鏡 復 昌 康 我是昌字輩?

[ Las ...

陸豐??你祖上會不會就是現在陸河人呢。。因爲老陸豐就包括現在陸河呀。。有機會能否語音對話。。想聽聽你的海陸腔與陸河是否相同。。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4-1 11: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andrew at 2004-3-10 09:37
李登輝在228時也是共產黨(台灣有個文史工作者叫徐宗懋,大家可上網找資料).

徐專門在破解台獨魔咒,可當成教育毒毒們的教材!

這些毒毒,不教育他們會把台灣人給害死!



李灯灰一生都在背叛自己加入的党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4-5 21:3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明看來歷 閩客大不同

2004-04-05/聯合報/B2版/中部新聞

清明節掃墓,從掃墓的習俗,可一窺祖先來歷的端倪。公墓區祭祀禮儀各不同,光是墓紙有五彩的、單色,有的壓在墓上或是埋土中,掃墓習俗其實也是一堂民俗學。

民俗學者林茂賢說,泉州人掃墓時拿五色紙壓在土中,漳州人則用單色墓紙壓在墓上,用意是象徵翻新先人所住的屋瓦。有客家人向空中撒墓紙,也有把墓紙壓墳上,從清明節掃墓也略窺其祖先的「來歷」。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4-5 21:4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墓纸”?是纸钱吧。我们这里是用石头压在坟上的。好象没撒纸钱的风俗。还有就除了给先人烧香外,还要在坟侧给土地公公烧。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4-5 21:47:25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cpc66 at 2004-4-5 21:43
“墓纸”?是纸钱吧。我们这里是用石头压在坟上的。


所以叫'掛紙'!懂了嗎???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3 05:50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