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天狼吼

【转帖】河源籍博罗人的《惠河系粤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23 10:24:48 | 显示全部楼层

惠州话是客家早期方言

惠州就是客家呀哈哈哈哈,
惠州话从一数到一百和梅州话基本吻合,
与我们和平话更是百分之百吻合,
惠州话从一数到一百与广州话完全不同
国家地理学说惠州话是客家早期方言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5 22:0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QQASD 于 2009-2-23 10:24 发表
惠州就是客家呀哈哈哈哈,
惠州话从一数到一百和梅州话基本吻合,
与我们和平话更是百分之百吻合,
惠州话从一数到一百与广州话完全不同
国家地理学说惠州话是客家早期方言



如果你说的是正确的话,那就不好意思,按逻辑思维分析:客家话就是惠州话的后代!!!换句话说惠州话就是客家话的祖宗!!!
不过人家惠州本地人可不愿意认你客家话为后代!因为他们认们惠州话与客家话根本不是同一种方言!!!只是,只是你客家话一厢情愿罢了!呵呵!
不要拍我,这是你们自己说的:"国家地理学说惠州话是客家早期方言"


[ 本帖最后由 yechenyu 于 2009-2-25 22:03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5 22: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惠州话具有客家话的根本属性,因为他与其他客家话有长期的共生关系。

早期惠州话是现今惠州话,东部兴梅方言的源头之一,早期惠州人也是是客家人的祖先的来源之一。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6 10:55:53 | 显示全部楼层
涯係河源和平嘅,涯抵讲嘅就是客家话,只不过口音有滴差别。客语录音档案只帖有涯介录音。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3 22:50:4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

[转帖] 荔浦碧野 发表于 2009-2-18 18:35 南方发展论坛
“惠州不是客家城市,市区客家人口不足两成![公告]”主题版   

广东还有一大汉语方言——惠河方言(惠河话)

       郑重提请注意和高度关注:广东不仅有广州方言(广州话)、客家方言、潮汕方言等方言,绝对还有分支为“惠州方言(话)”、“河源方言(话)”等的“惠河方言(话)”;凡此以后,若同时提及广东境内诸主要方言时,绝对不应漏提忘提“惠州话”、“河源话”、“惠河话”。
       “惠河话”,亦即老惠州本地人、南开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叔新先生著述《惠州话系属考》(《语言学论辑》(1),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东江中上游土语群研究——粤语惠河系探考》(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年7月出版)所揭示的、迄今最符合事实实际、观点最正确、最有说服力、最可信之说的一种独特独立的广东方言,包括惠州、博罗、河源、龙川、和平等老市(县)城的本地话,刘先生统称之为“粤语(指广东话,非指广州话。下同)惠州-河源系”,简称“粤语惠河系”,笔者本人则再简称之为“惠河话”或“惠河方言”——正如已正式认可称“潮州-汕头话”为“潮汕话”或“潮汕方言”一样。它绝对不属广州话、客家话、广客杂交话、潮汕话或其分支——关于这一点,除上述刘叔新先生两著述已考述和揭示外,以刘先生为顾问、由《惠州方言》编委会编著、广东经济出版社2008年10月出版,古今中外关于惠州话(惠州方言)的首部词典性工具书《惠州方言》(词典),亦足以表明和佐证——该词典采用国际音标注音,且所收1万多条词(语)的每一条,都有惠州话与同意思的广州话、客家话、潮汕话的对照比较,读者易于从中判断出惠州话与后三者的异同之处。而《北大中文系论坛》网则称:广东新发现一种相对独立的汉方言“畲佬话”(原注:“畲佬”并非指“畲族人”),称之为“畲佬话”,那是对“惠河话”的又一称谓,且着重从其起源上命名。说惠河话的本地人,都普遍认同和接受刘叔新先生的“惠河话”说。
       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和局限,“惠河话”及其分支“惠州话”和“河源话”等,自有史以来,养在待在深闺人未识,被许多人乃至有的专家学者误识误判、错识错判为或广州话、或客家话、或广客混合话或其分支,造成和引发了种种负面的、甚至是很坏的影响和后果。
       特此郑重提出和提请惠州、河源、广东、中国内外乃至全世界注意和高度关注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3 22:55:2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

[转帖] 原帖作者荔碧, 发表于河源论坛主题“[网友爆料] 河源人难道不是客家人吗?”版内, 2009-5-23 12:54

      现谨将本人整理的老惠州人、南开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叔新先生著述《惠州话系属考》的内容简介,以及《惠州话系属考·六》的部分论述选摘转载如下,以供网上读者参阅。

                                刘叔新《惠州话系属考》内容简介及第“六”部分选摘
                                                                       
                                                             《惠州话系属考》内容简介

      老惠州人、南开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叔新先生著述《惠州话系属考》,发表于《语言学论辑》(1),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年出版。全文约4万字。其原著做的内容[ 提要 ]如下:一、问题的提出。二、惠州话与粤方言[荔碧按  指“广东方言”,非指“广州话”。下同 ]、粤境客家话历史关系的考察。三、惠州话与梅县话、淡水客家话、三栋客家话及广州话在语音方面的异同比较。四、惠州话与广州话及梅县(近已改为梅州市,本文沿用旧称)、淡水、三栋三地客家话在特殊的基本词语上的异同考察。五、惠州话与广州话及三地客家话在词法、句法异同上的比较分析。六、结论。

“                                                                                
       将上面语音、基本词语和语法的考察及结果综合起来,会得出一个结论:惠州话同广州话接近而与客家话疏远,它是一种粤方言[荔碧按  指“广东方言”,非指“广州话”。下同 ]可以没有疑问。大量特殊基本词语、大量语法成分和语法结构同广州话的一致和近似,不仅否定了惠州话属于客家话的可能,而且也排除了把惠州话看作一种不属于粤方言和客家话的独立方言的可能性。

       ……
       从社会心理、语感及方言体系之间的接近程度来看,惠州话和东江中、上游流域的博罗(本地)话、惠阳水口、横沥等地的本地话、惠东本地话、河源话、龙门平陵话、紫金古竹话、龙川佗城话和老隆话、和平林寨话、连平忠信话等更亲近些。惠州话在地缘上和这一系列地点方言本是连成一片的,只是宋元以来,日益为势力扩张的客家方言分隔开,并分别被客家方言所包围。可是这些土语的说者意识到他们各自说的话相互靠近,彼此有强烈的语言上、地域上的亲缘感。由于惠州历来是东江流域的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惠州话更成为这一带土语说者比较熟悉的方言。一个惠州话说者到了博罗、惠东、横沥、河源、平陵、古竹、佗城、忠信、林寨等地,和操当地土语的人谈起话来,会被认作同乡而受到接待。……这里只须概括地提出东江中、上游流域土语群的共同重要特点。
      它们归纳起来,有如下十三项:……(十一)“我”都音ngoi [荔碧按  原著采用拉丁字母国际音标注音。现因一般电脑通常难以选用该输入法字体和加以显示,故此处选用同音的另种拼音字母来注音。下同 ] ,从主要元音看,发音近于广州话的ngo [ 荔碧按 客家话发音为ngai ]。(十二)……
      这些共同特点大部分和广州话一致或近似地因应,有小部分和客家方言一致或近似,另外也含有纯属东江中、上游流域本地话自身的独特成分(如声调的差别与调值,“我”音ngoi,有表示完成体的“抱”[ 荔碧按  用“抛”更准确些 ]等等。这三方面综合起来,构成东江中、上游流域土语群的共同特色,表明这群土语是粤方言 内部的一列特别的近亲方言,它们成为和粤海系 [ 荔碧按  以广州话为重要代表 ] 、四邑系、高雷系等平行的一系,是可以确定的。
     如果仿例给这一支系确定一个由代表地点名(惠州、河源)缩并而成的名称,那么惠州话的系属便可概括为一句话:属于粤方言 的惠河系。[ 荔碧按  由上文可看出,上述的河源源城区、博罗、……等本地话的系属亦然 。]

     对于惠河系,笔者曾多次到有关方言点,作了较广泛而详细的调查;须再以更多时间,专题另作深入的研究,具体加以描写。这里只能提出个简略的概念。但是本文对于惠河系重要代表者——惠州话的介绍分析,已可透露此系面貌的端倪。”  [按 原著正文全文至此完结]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3 22:58:31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

[转帖] 原帖作者xiaofeimao,发表于北大中文论坛www.pkucn.com 主题“粤方言研究的新著——刘叔新先生《东江中上游土语群研究——粤语惠河系探考》已出版”版内  2007-9-16 08:25   


粤方言研究的新著——刘叔新先生《东江中上游土语群研究——粤语惠河系探考》已出版
粤方言研究的新著刘叔新先生《东江中上游土语群研究——粤语惠河系探考》已由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年7月出版。
全书六章,16开本,共计486页。
目  录
自  序…………………………………………………………………………………………(1)

第一章  概说…………………………………………………………………………………(5)
1.1  土语系列的存在和身份问题………………………………………………………(5)
1.2  确定的土语点及其分布状况………………………………………………………(6)
1.3  各土语点概况………………………………………………………………………(8)
1.4  基本的土语点系列…………………………………………………………………(18)
1.5  问题及其解决途径…………………………………………………………………(21)
第二章  历史背景……………………………………………………………………………(23)
2.1  东江中上游土语使用者先民与粤东客家先
民迁入广东的时期早晚相距甚远…………………………………………………(23)
2.2  东江中上游汉族土著先民与粤语使用者
先民入粤时期大抵一致……………………………………………………………(29)
2.3  从历史背景得出的认识……………………………………………………………(34)
第三章  语音…………………………………………………………………………………(36)
3.1  土语群语音的概貌…………………………………………………………………(36)
3.2  声调…………………………………………………………………………………(38)
3.3  声母…………………………………………………………………………………(51)
3.4  韵母…………………………………………………………………………………(72)
3.5  语音系统的彼此相近及向粤语的倾斜……………………………………………(98)
第四章  特殊基本词语………………………………………………………………………(103)
4.1  土语群词汇研究的重要性和考察的基本途径……………………………………(103)
4.2  土语间特殊基本词语的大同小异…………………………………………………(104)
4.3  土语群特殊基本词语和粤语的近同………………………………………………(145)
第五章  语法…………………………………………………………………………………(182)
5.1  语法是不可忽略的末后一个考察方面……………………………………………(182)
5.2  土语群语法特点与白话基本一致…………………………………………………(183)
第六章  结论…………………………………………………………………………………(188)
6.1  东江中上游土语群是粤语的一个支系——惠河系………………………………(188)
6.2  占米话与粤北土语不影响惠河系的确立…………………………………………(191)

附录Ⅰ  东江中上游土语声母一览表………………………………………………………(193)
附录Ⅱ  东江中上游土语群主要基本词语对照表…………………………………………(197)

主要参考资料…………………………………………………………………………………(484)
后记………………………………………………………………………………………………………(486)

自  序
      当这本书稿编好页码,厚厚一叠放在书案上时,深深舒了口气。费力多年的艰巨工程,终于完成,不仅一阵松快,更是欣喜莫名。成果的获得,靠长期劳作的执着,靠各方面的帮助、配合,归到最深的根源上,更由于当初大工程愿想的萌发。
      我虽出生于广州,广州话是我的母方言,但自小听惯了惠州府城籍的父母姑舅们的惠州话,留下了终生不会磨灭的语感。上世纪80年代初,在首次回祖籍地省亲的日子里,当听到一些亲友们说,惠州话这种土语现在吃不开时,我就问:“大家把惠州话看成哪种方言的地方话呢?”回答多是:“不清楚啊!反正是种没地位的土话!”个别亲友颇有主见地答道:“唔,我看是客家话的地方土语。我们说土语的人大都会说客家话,不是没有原因的。”听到这些说法,触动很大。既生疑窦,又有不平。作为东江首邑的广东名城,惠州历来流通的地方话,如今怎么能毫无地位,连本地居民也藐视它呢?不,惠州话岂能就在人们对它这种误解中沦落?!它该恢复应有的身份和地位。我心里久久这样自问自答,初步萌生了弄清家乡话系属身份的意向。
      之后,读到一两篇并无足够根据而断定惠州话为客话地方分支的论文;而且陆续打听到,溯向东江上游那边有不少与惠州话近似的本地话,直至上游流域北部,也存在好几个这样的语点。于是进一步下定了调查研究中上游流域整个本地话系列的决心。
      要作这种规模的远方方言调查,困难可是不小。首先,需要大量人力和时间。要从天津跑到遥远的东江地域,独力调查那么多土语点和相关的地方客话,当然是做不来的。只有一个解决办法——以当时计划给硕士生开设的“汉语方言调查”课来作拐棍。我历来主张,只要是语言学专业的硕士生,不管研究什么方向,都必须通过选习有关课程,提高语言学理论素养和取得田野工作的能力。所以有意鼓励硕士生修习方言调查或语言调查的实践课程。而广东东部东江一带,恰恰汇聚着北方学子们完全听不懂的粤客闽三大方言和众多土语,正是冶炼他们田野工作能力的最佳场所。因此,带领他们到东江地区上汉语方言调查课,就既使学生们在专业学习上得益,又能解决调查众多语点的人力欠缺问题。可说是一举两得的。
      至于时间问题,远出外地活动会中断硕士生其他课程的听习,是一个莫大掣肘。利用暑假吧,无法抵挡南方炎热的侵害;利用寒假吧,参加者须放弃春节与家人的团聚。两难的情况下,为了利于工作,最后还是选择了后者。但是寒假不仅时段相对较短,当中地方上春节活动的八九天内还不得不停止工作。因此,时间相当促迫。每位调查者都必须春节前两三天结束一个语点的调查,春节后至北返前再调查完另一个语点。工作的紧张程度,可以想见。不过,春节师生返集广州,逛花街,游公园,放松休息了几天。
       随行的硕士生,很能适应本地环境,与发音人建立起融洽的关系,不畏辛苦,兢兢业业,较快走上调查的正轨。他们主要承担起当地客话的调查任务;土话的调查,我亲自抓。不过当着实兼顾不上多个土语点时,他们个别人也能把土语点分担开。
       就这样,一趟南下调查活动结束,只能完成三四种土语和两三种当地客话的初查。次年,在差不多同样的深冬时节,再带新手到东江流域,调查新的语点。如是几次重复南下调查,到第五趟活动结束,才算达到初步全面调查的目标。诚然,在这过程中,经受过一些挫折、意外,遭遇过不少困难、苦楚,可是大家都走过来了。各地干部、群众对下来师生的热情接待和支持,总使人深受鼓舞,百倍增强把工作干好的信心和决心。这里不妨简略记下一个感人的事例。
      第四趟南下调查,春节休整后赴新点新丰县展开工作才两天,竟突然病倒——十二指肠溃疡复发。躺倒县医院病床后,几位发音人和县政府干部陆续来探看。住院4天,病灶出血未能止住,不得不转往广州治疗。一早登车时,医院大门前已聚着许多人——新相识的和未认识的当地干部、医护人员和其他人等。他们十分关切地来送别,都纷纷嘱我一路小心,多多保重。救护车快开动,只见两位护士快跑前来,把一大包柑桔放进了车里。我热泪盈眶,顿生愧惶:还没有给地方做成任何事就撒手,日后若不能重返旧地,把事情做完满,如何对得起这里的百姓们呢?
      事隔4年,好不容易又得着时间,带一位硕士生第五趟南下广东。这回主要是补查,首站就选定新丰,实现了暗下过的心愿:在哪儿摔倒了,还要在哪儿爬起来!
      多次调查的材料,装满了一大箱。可是却难有功夫加以整理,只得任其尘封。如此冷落下来,竟达8年半之久!2002年秋,在方言学界一些年青同仁的敦促下,东江土语研究才重新提到日程上来。经一整年时间对材料的整理、审察,发现记误和漏缺的地方相当多。于是决定再赴东江地区复查、补查。这时业已退休,虽尚有数位韩国博士生跟随,却不宜让他们在穷小乡镇里煎熬,自须独自上路,且自筹费用。这趟一人行动,倒也觉得轻松;只是复查、补查6个土语点,只能一个一个先后接着来,不可能同时并进,这就费时较多——竟耗了一个多月。2005年在正文撰写中,还遇到一两个存疑问题,无法落实。决定立即再只身赴相应地点——几个村镇——问清情况。
      南下东江一带调查,前后竟是7次!对土语及客话的了解,一次比一次增多。东江中上游流域的山川、城乡,也由陌生而越变熟稔、亲切。一次一次,地方乡亲们给予的热情接待和支持,莫不转化成愈益强劲的鞭策。
      如今,总算不辜负乡亲们和同行友人们的期待,完成了这项乡土方言的研究,以坚实的理据,论定了东江中上游土语群实为粤方言一支系的身份。本集子的问世,权可算作对那些大力支持过调查的干部群众的诚挚答谢吧!
      先后参加过调查工作的人员——当时的11名硕士生(刘维群、谭达人、张田勘、周荐、刘艺、岳长顺、葛向列、国怀林、王吉辉、徐宗鸣、陈小明),都在不同程度上对实况的掌握作出了贡献。随马庆株教授攻习语法学的两位硕士生解晓楠、王梅芝,帮我打印出近300页的词语比照附表初样,不畏艰辛,耐心有加,精神可佩。是需要在此特别提出来,再次向她们深切致谢的!

2006年白露时节写于韵缕斋



原來用36k的modem登陸ie,慢的要死,多麽希望它能飛起來啊!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3 23:0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刘叔新先生这个观点不被接受,未能说服学界,纯属自娱自乐。

现在的《汉语方言地图集》,《中国语言地图》,均将 惠州-博罗等地的本地话算作客家话。算作粤语的话,会使粤语概念崩溃。

比如全浊声母今读塞音塞擦音者,读送气,乃客粤的典型分野,本地话就如客家话嘛~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3 23: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

[转帖] 原帖作者荔浦碧野,发表于百度-粤语吧-“被侵犯的主家人——惠州广府人的泣血控诉”主题版内,以回复网民“113.87.209"帖,2009.5.25

                        东江中上游流域及惠州河源等地文化决不是以客家文化为主!

      “东江文化以客家文化为主”吗?决不是!非常错误!楼上所说的“东江文化”——准确地说,应当在“东江”之后加缀“中、上游流域文化”,其中包括博罗、惠州、龙川、河源等地的本地人或曰原住民和宋朝之前流入东江中上游流域及惠州、河源等地的中原汉人——前两者又可称为“主家人”,以与“客家人”相对应——的文化及其源流,才真正是东江主流文化,即东江文化应当是以该地域的“主家人”文化“为主”、为主流;而“客家文化”只不过是其一个支流、其属下的一个组成部分罢了!。
      楼上的东江中上游流域及博罗、惠州、龙川、河源等地的历史、文化知识可是不及格啊!知道东江中上游流域及博罗、惠州、龙川、河源等地客家人最早是什么时候来到该地域地区的吗?知道该地域地区客家文化始于何时,真正的该地域地区文化又是始于何人及何时的吗?据有关信史史料记载,后者的肇始,可要比前者早数百年乃至数千年以上;如果“客家文化是东江中上游流域的主流文化”,那,东江中上游流域及博罗、惠州、龙川、河源等地的文明史、人文史、文化史,不是要被删掉、迟延乃至空白了数百年甚至数千年以上了吗!?东江中上游流域及博罗、惠州、龙川、河源等地的主流文化,不是因此而要变成“截流”、“断流”、“无远古源流”的“一段历史空白文化”了吗?!这不是很荒谬吗?!东江中上游流域及博罗、惠州、龙川、河源等地文化,又从何时何人谈起呀?!
      著名史学家罗香林《客家研究导论》(1933年出版,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影印本)第二章、又见袁家骅等《汉语方言概要》(1960年,文字改革出版社)第147页说:客家先民从中原向南迁徙,唐末、五代的第二期南迁,迁离最远的才第一次入粤境,抵达循州(今广东龙川一带)、惠州、诏州。《汉语方言概要》第146页说:不过这些最先移居广东的客家先民,人数还很少;要到宋末至明初的第三期迁徙,广东东部和北部才迁入大量的客民,“广东的客家大半是宋末到明初才兴盛起来的”。无论如何,诚如罗翙云《客方言·自序〉(《语言历史研究所周刊》第8集,85、86、87期合刊,1929)所说:宋时客家居地的户口才分列“主”、“客”,“主客之名当起于宋”;客家人形成汉族一个特殊支派,是宋代以后的事。另,据《惠州市志·人口》(第439页)载:宋末,北方汉人为躲避战乱再次大量南迁,今惠州市境容纳了大量北方移民,即为“客户”,祯州 [按 惠州的前称] 4县 [按 即归善(即今惠阳)、博罗、海丰、河源 ] 原籍6115户、客籍2224户(《太平寰宇记》)。又,据《惠州市志·大事记》(第45页)载:1589年(明万历十七年)惠州府属以长年战乱,民死田荒,多年未复,兴宁、长乐及安远、武平等异邑客民流入归善、海丰、永安地界。另据东江时报一则报道,客家籍的叶挺将军,其在惠阳的开基始祖,是于清康熙元年(1662)从粤东客家地区迁徙入籍归善。总之,“广东的客家大半是宋末到明初才兴盛起来的”;广东境内客家方言的形成,当是宋代以后的事。
      因此,很清楚,当唐末客家先民最初少量迁徙到东江中上游流域及博罗、惠州、龙川、河源等地来时,此地域地区已是本土原住民和早先南来的汉族人民开发已久的地方;当宋代以后此地域地区一带出现客家人及客家方言时,那里也早已存在着本地“主户”的汉族人及所使用的另一种汉语方言博罗本地话——博罗话、惠州本地话——惠州话、龙川(佗城)本地话——龙川话、河源本地话——河源话。近远者,如苏东坡谪居惠州时,其子苏过两诗中所写记的原住民及其“鴃舌”土语。中远者,如周朝、先秦时扶娄、缚娄古国人及其“鸲鹆”土语(类八哥鸟叫声),秦末中原人、将军赵佗率军征服东江中上游流域一带、并被委任为龙川县令,汉初及此后赵佗(及其后人)又被立封为南越王、在南越当政历五世共93年;以及惠州博罗县城区以北约3公里处的横岭山300余座先秦(春秋战国)前古墓群,出土了大量的精美陶器、原始陶器、青铜器、玉石器、编钟和青铜鼎等;博罗龙溪镇银岗村先秦古窑场遗址(参见惠州文史专家家何志成《失落在历史迷雾中的缚娄古国》文,该文网上有转载)……此历史时期及之前,东江中上游流域一带及博罗、惠州、龙川、河源等地区的客家人,“人”化未成,“话"(方言)不存在,“文”化乌有,何来何有东江“客家文化”及博罗、惠州、龙川、河源等“客家文化”?东江中上游流域及博罗、惠州、龙川、河源等地区的文明史、人文史、文化史,不是要被删掉、迟延乃至空白了数百年甚至数千年以上了吗!?说“东江文化以客家文化为主”、为“主流文化”,不是犹如天方夜谭,很荒谬吗?!
      因此,很清楚,东江中上游流域及博罗、惠州、龙川、河源等地的本地人或曰原住民和宋朝之前流入该地域地区的中原汉人——前两者又可称为“主家人”,以与“客家人”相对应——的文化及其源流,才真正是该地域地区的主流文化,才是“为主”。而东江中上游流域及博罗、、惠州、龙川、河源等地区的“客家文化”,只不过是“半路杀出个(的)程咬金”,只不过是该地域地区本土主流文化的历史长河中的一个支流、一个组成部分罢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3 23:2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anxiuhong 于 2009-6-3 23:07 发表
刘叔新先生这个观点不被接受,未能说服学界,纯属自娱自乐。

现在的《汉语方言地图集》,《中国语言地图》,均将 惠州-博罗等地的本地话算作客家话。算作粤语的话,会使粤语概念崩溃。

比如全浊声母今读塞音塞 ...


       “郑重提请注意和高度关注:……
      “惠河话”,亦即老惠州本地人、南开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叔新先生著述《惠州话系属考》(《语言学论辑》(1),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东江中上游土语群研究——粤语惠河系探考》(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年7月出版)所揭示的、迄今最符合事实实际、观点最正确、最有说服力、最可信之说的一种独特独立的广东方言,包括惠州、博罗、河源、龙川、和平等老市(县)城的本地话,刘先生统称之为“粤语(指广东话,非指广州话。下同)惠州-河源系”,简称“粤语惠河系”,笔者本人则再简称之为“惠河话”或“惠河方言”——正如已正式认可称“潮州-汕头话”为“潮汕话”或“潮汕方言”一样。它绝对不属广州话、客家话、广客杂交话、潮汕话或其分支——关于这一点,除上述刘叔新先生两著述已考述和揭示外,以刘先生为顾问、由《惠州方言》编委会编著、广东经济出版社2008年10月出版,古今中外关于惠州话(惠州方言)的首部词典性工具书《惠州方言》(词典),亦足以表明和佐证——该词典采用国际音标注音,且所收1万多条词(语)的每一条,都有惠州话与同意思的广州话、客家话、潮汕话的对照比较,读者易于从中判断出惠州话与后三者的异同之处。而《北大中文系论坛》网则称:广东新发现一种相对独立的汉方言“畲佬话”(原注:“畲佬”并非指“畲族人”),称之为“畲佬话”,那是对“惠河话”的又一称谓,且着重从其起源上命名。说惠河话的本地人,都普遍认同和接受刘叔新先生的“惠河话”说。
       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和局限,“惠河话”及其分支“惠州话”和“河源话”等,自有史以来,养在待在深闺人未识,被许多人乃至有的专家学者误识误判、错识错判为或广州话、或客家话、或广客混合话或其分支,造成和引发了种种负面的、甚至是很坏的影响和后果。

      ……”


[ 本帖最后由 碧野 于 2009-6-7 02:11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3 23:3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呵,惠州总体来说,绝对是客家地区啦,这是无法否认掉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4 13:4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6# 幽壹 的帖子

幽壹兄,不知你认为博罗本地话系客家话嘛?博罗的本地人都不认同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4 14:3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客家话有两个层次:

一个是狭义的:兴宁-梅县-惠阳的客家话,民间自发认同达到。
一个是广义的:包括闽粤赣三省,以及外迁到广西、湖南、四川、浙江,港澳台,海外的,只要具备客家话基本音韵格局的(古全浊声母今读塞音塞擦音今读送气音者+全浊上与次浊上字白读层未分流,白读层读作阴平或者阴去者),便是客家话。--方言学界的学术认定。

博罗-惠州本地话算后者。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5 01:06:36 | 显示全部楼层
惠州惠城的一个工作单位

我曾经工作过的一个工作单位,人来人往,进进出出,里面曾经有过:

惠城籍:讲惠城话,一部分是从小在惠城市区(没扩区前,即不包含现在的小金/斜下/水口)大的,这部分来惠城比较久的所谓本地惠城人,也即叫得比较响的所谓“惠州人”,一部分是第二代以上,讲惠城话和祖籍话。

博罗籍:有公庄、石垻的,讲客家,其中公庄有部分是从梅州来落担的;有博罗龙溪的,讲龙溪话,龙溪的这部分说自己来自闽南,又不同于潮汕,不认同自己是潮汕系。有广州读书时的博罗同学,他是长宁人,讲客家话的。

惠阳籍:淡水的,讲客家话。

龙门籍:没有,但有龙门朋友,龙城讲龙门话,近似白话,在县城白话交流比较多,客家话也有,永汉接增城那边是讲白话多,平陵接博罗公庄这边是讲客家多。

惠东籍:没有,有亲戚是惠东马安/高潭的,讲客家话,惠东靠沿海的有些不说客家的,如平海的,高中同学曾在那里中学教书,并取妻,他们夫妻讲话交流讲平海话。

河源籍:源城及附近的,讲源城话,近似惠城话,与惠城话不同,沟通是没问题的;仙塘的,讲客家;和平的,讲和平话;连平的,讲连平话;紫金的,讲紫金话;在单位这部分人承认/默认自己是客家人。

汕尾籍:海丰的,讲海丰话,(海丰话和陆丰话相似,也有不同,是闽南系,惠州汕尾分市后,已逐渐向潮汕靠拢)。

兴梅籍:兴宁的,讲兴宁话,几个紫金连平的同事和他比较好,常学着他的兴宁的口音来玩笑。

潮汕籍:潮州籍,讲潮州话。

东莞籍:在惠城第二代,讲白话。

粤西籍:阳春县籍在惠州大的,讲白话,也讲客家。

外省籍:是附近部队转业到地方的,有东北的有四川的,是在惠州大的第二代,讲客家。

人嘛,生存在一个社会环境中,自然是去主动适应此环境,而不是与社会环境脱离或冲突。如此一个单位,在语言沟通工具的选择上,会跟据各场合选择合适的语言方言。潮汕人和客家人在一个单位工作,潮汕人会跟着学几句客家话,但客家人不会去学潮汕话,一是不容易学二是所运用的语言环境小。有些客家人,会学着讲惠城话,都是不奇怪的。这是一个各民系互相融合互相学习的环境。所以,在单位里,一个潮汕人讲不咸淡的客家话和客家人说话,没人会说什么;一个河源源城声和一个惠州惠城声加一个兴宁声聊老公孩子,也有声有色;一个同事,一会惠城声,一会白话,一会普通话,一会客家话,一会汕尾话,完了,电话一响,蹦出一串鸟语来(英文),在单位里,没人会奇怪的,为什么呢?他祖籍汕尾,长大在惠城区,读大学在广州,同学亲戚是客家人,学的是外语专业。前经理是潮州人,其妻是紫金人,其女则客家话和潮州话均通,又是外语专业。因妻是紫金客家人,及其在紫金工作过,其在家里讲客家,接待潮州亲戚,讲潮州话。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等环境中,适者生存。

工作上,普通话为主,客家话为辅,白话在单位没市场,客户是粤府的或香港的,一般会以白话相接。所以用白话,一、广州是广东省权力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对全广东区域有强烈的辐射作用,广播电视都有白话频道。二、香港是连接内地与世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窗口,其经济文化的辐射作用与区域远大过广东地区。 香港几个电视频道落地广东,很多人是不看中央与广东电视的,只看香港台。所谓“被侵犯的主家人”,说出来简直笑话!上面两个城市就足以说明广府文化在广东,乃至全国的“侵犯”他人之能量了!

在单位上,普通话和客家话是主要的两种用语,即便在上述经理在位之时,有是近三分之一是潮汕人的情况下,潮汕话也没在单位有大的市场。潮汕话太难学了,呵呵。这对潮汕地区来说是一道语言的屏障。潮汕地区其欲想发展,需要更多的“松口”和更多的“包容”。

单单从方言学的角度来论证问题,视角狭小了一些,不能完全说明问题的。有时侯,学理上的争论,并不能解决实际的问题。有些东西,讨论起来又是非常敏感的。如果有条件,不妨设一个需要认证特殊惠州版面,自家人关起门来商讨,也是为了避免一些因讨论带来的不良社会影响。

我想居住惠州的人,是希望有一个和谐的各个民系融和发展的互相学习互相竞争的环境,而不是想要一个各个民系经济文化互相激烈冲突的环境。毕竟,从更大的角度来说,广东三大民系都是汉人,都是中国人,都是希望我们国家兴旺发达,中华文明傲立于世界的!

[ 本帖最后由 愚后 于 2009-6-5 01:16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收起 理由
level + 5 原创内容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5 05: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愚后 于 2009-6-5 01:06 发表
惠州惠城的一个工作单位

我曾经工作过的一个工作单位,人来人往,进进出出,里面曾经有过:

惠城籍:讲惠城话,一部分是从小在惠城市区(没扩区前,即不包含现在的小金/斜下/水口)大的,这部分来惠城比较久的 ...


好文章,好经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2 23:42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