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民工

【讨论】曾姓客家人是否来自山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8-1 12: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曾民瞻:江西永丰人,字南仲,宣和进士,为南昌尉。通晓天文之学,有晷和漏壶仔细地校正错误,于是更改原先的历法。用木头刻成一支箭,旁边立两个木偶,左边的白天报晓,夜晚报点,到时候敲打木板来告诉人们。右边的白天报晓,夜晚报更,到时候敲打钲来告诉人们。自己认为这是古人所没能够达到的。
  曾布:字子宣,江西南丰人。十三岁时成为孤儿。跟随兄长曾巩学习,一同进士及第,调为宣州司户参军、怀仁令。熙宁二年,调职开封,由韩维、王安石推荐,上书言为政之本有二,谓:严厉风谷,选择人才。其关键有八,即:劝课农桑,整理财赋,兴办学校,慎重选举,询问吏课,依次排列宗室,修善武备,牵制远方人民。神宗召见曾布,议论建议皆合帝意,授太子中允、崇政殿说书,加集贤校理,兼职同农寺,检正中书五房。共三天时间,五次接受赦免请求。同吕惠卿共同创制青苗、助役、保甲、农田之法。吕惠卿参与国政,设置监狱检举弹劾,罢曾布贬知饶州,乞讨任潭州。恢复集贤院学秦州。改任历陈、蔡、庆州。元丰末年,又为翰林学士,升迁户部尚书。大观元年,卒于润州,享年七十二岁。后赠观文殿大学士,谥号为“文肃”。
  曾亻及 :字彦思,绍兴末年知袁州。隆兴初年下诏江西和籴百万担,转输到丹阳,曾亻及 上书陈述不能籴粮的情况,并请求罢免自己,朝廷不但没有罢黜他反而嘉奖他,并且免除和籴,袁州百姓得以免除和籴粮是从曾亻及 开始的。
曾如骥:字德称,泰和(今江西泰和县)人,淳佑进士,官职为宝庆通判。元兵入城之时,如骥投资江而死。景炎初年谥为“忠愍”。
  曾协:字同季,曾肇孙。绍兴年间举进士不第。官累任至临安通判,乾道年间暂代知永州事务。著有《云庄集》。
  曾纡:字公衮,曾布之子,晚年号为空青老人。最初以恩荫补以官职,绍圣年间又任中弘词科。连坐党籍被贬到零陵。绍兴初年又拜为直显谟阁。历任知抚、信、衢三州,累官至直宝文阁。者有《空青集》。
  曾会:字宗元,福建晋江人。端拱二年考中进士,授职拱禄丞,被派出为两浙转运使。丁谓建筑捍海石塘,追索百姓很急,但当时没有人敢谈论此事,只有曾会列其情形上书言是,结果丁被罢免,军民因此而得以安宁。累官至集贤殿修撰。知明州时去世。
  曾巩:字子固,南丰(今江西南丰)人。生来机警敏捷,读书数百言,脱口就能吟诵。十二岁时,试作《六论》挥笔而成,言词十分壮美。刚二十岁时,闻名四方。同时与苏轼、王安石开展古文运动,取得很大成就。嘉佑二年考中进士,调职太平州司法参军,召回任编校史馆书籍,升迁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做实录检讨官等职。调职明、亳、沧三州。依照惯例任命为翰林学士,终年六十五岁。
  曾肇:字子开,考中进士。调职黄严薄,为郑州教授,擢升崇文校书、馆阁校勘兼国子监直讲,同时知太常礼院。其兄长曾布做宰相时,按照惯例应回避禁止任职,他却被拜为龙图阁学士,提拔举荐为中太一官。不久,外出知陈州,历任太原、应天府,扬、定二州。崇宁初年,贬知和州。调职岳州,继而又贬为濮州团练副使,安置汀州四年,回到润州去世,终年六十一岁,任职经历十一州,大致多是实施有益于人民的政治措施。绍兴初年卒,谥为“文昭”。
  曾孝宽:字令绰,以恩荫得官知桐城县,选举知咸平县。老百姓到知府诉说大雨把麦子毁坏了,知府以荒谬为名殴打他们。曾孝宽亲自到农田察看真实情况,使他们得免除赋税。任命秘阁修撰、提点开封府界镇县。熙宁五年,升迁枢密都承旨,超拜枢密直学士、签书枢密院。后连续迁徒外任,以吏部尚书职被召还朝,在回朝路中死去,终年六十六岁。追赠右光禄大夫。
  曾孝序:字逢原,福建晋江人,以恩荫补官将作监主簿、监泰州海安盐仓,因此在泰州安家。累官至环庆路经略、安抚使。在上朝时,与蔡京讨论所主管事务,说:“天下财货贵在流通不止,然而刮取民旨民膏聚集到京师,这恐怕不是太平之法。”蔡京怀恨他。此时蔡京正在施行结籴等方法,尽刮老百姓财物充数。曾孝序上疏说:“人民的力量尽了,人民是国家的根本,如果万一有逃亡流移,用谁来保卫国家?”蔡京更加愤怒,派御史宋圣宠弹劾他,追捕他的家人,任何东西都没有得到,只是说约定日期出兵,差一点误了军期,被革职躲藏到岭南。遇赦免,后迁移到永州。蔡京罢相后,授予显谟阁待制、知潭州。又因为议论徭役事务同吴居厚不合,削职知袁州,不久又恢复原职,再次知潭州。后赠孝序五个官职,又加为光禄大夫,谥号为“威愍”。
  曾孝蕴:字处善,绍圣年间,主管发运司粜籴事务,建议扬州的瓜洲,润州的京口,常州的奔牛,整治堤堰设立闸门,以便于漕运、商贾。后提举两浙常平,改任转运判官,知临江军,召入朝廷任左司员外郎,升迁起居舍人。根据功绩进显谟阁直学士。又加龙图阁学士。终年六十五岁,追赠通议大夫。
  曾孝纯:字君施,曾公亮的小儿子。以恩荫官为殿中丞,赐同进士出身,二十四年没有改变品级第次,绍兴年间提拔为太常丞,但受到执政的阻止,于是从此不再为官。
  曾孝广:字仲锡。元丰末年,官为北外都水丞。后来任命受职京西转运判官,召入为水部元外郎。又外任提点永兴路刑狱,陕西、京西转运副使,召回任左司郎中,擢升户部侍郎,进为尚书。由于钱帛不足费用而坐罪,降职为天章阁待制,知杭州。又因为先时使聘契丹有失奉使礼节被夺职,不久又复职,移知潭州,加显谟阁直学士,知郓州、知饶州,历任城德军、太原府,终年六十岁。
  曾宏:江西南丰人,宣和特科进士。累官文林郎,后辞去官职,回归故里。此后浪迹江湖,与儿子曾恩常常赋诗为乐。时人称赞他的五言诗清秀如同出自天然,开头末尾如同山谷,起伏不定,著有《临汉居士集》。
  曾治风:字君仪,开禧进士。历任广东提刑,知袁州,又直焕章阁,统帅广东军队,性情简略节省,不胡乱浪费,不嗜好杀戮。端平二年,进升为直微猷阁,改知建宁,后罢免回归故里去世。
  曾庠:字明升,曾致尧之孙,江西南丰人。小时候就能刻苦好学,善于写文章。嘉佑进士,历任常宁县令。任职间对于狱论案件能尽其情,实事求是,纲纪严明,官吏都不敢违犯。最后官职至秘书省著作佐郎。
曾极:字景德,曾滂之子。朱熹得到他的文章和诗篇,看后很是惊异。说曾极的文章同苏氏父子的文章相似。因“诗”案贬到道州。他所著《春陵小集》已失传,现存有《金陵百讠永 》,非常悲壮。
  曾易简:曾致尧第四个儿子。才智出众,十三岁就被国子监举荐送到礼部,以《清明日赐新火诗》为题对他进行测试,提起笔来,一气呵成,当时传为美谈。后来进献自己所写的《唐臣事绩》、《两汉谏论》,被召进舍人院考试。死于京师。
  曾易占:字不疑,曾致尧的第五个儿子。以恩荫补官太庙齐郎。天圣进士,历任太子中允、太常丞、知如臬、玉山二县。刚正不阿,政绩裴然。著有《时论》三十篇。因病殆在南都,由于他儿子曾布得以富贵,封为鲁国公。
  曾恬:字天隐,曾公亮曾孙。少年时和杨时、刘安世等一些有道德有才能的人交往,学习存心养性的道理。绍兴年间官至大宗正丞。秦桧当权,曾恬自爱守节不屈不挠,请求外任,得主管台州。著有《上蔡语录》,是曾恬和胡安国共同辑录谢良佐的言行录。
  曾固:字仲常,中书舍人曾巩的孙子。补充太学内舍生,接替父官任郊社斋郎,累官司农丞,通判温州。建炎三年,金人攻陷越州,把他和家属四十人杀死在越州南门外,金人退后,曾固的弟弟制造棺材装敛他的遗骨,埋葬在天柱山。
  曾原一:字子实,曾兴宗孙子。和堂弟原成阝都博学多才,工于诗词。避乱在钟陵,和戴石屏等众德才兼备之人结成“江湖吟社”。敌人到来时,曾原一偕同叔父曾益之倾注全部家产募集壮丁,同时加筑城墙作为屏障。敌人知道有准备,不敢进犯,百姓得到他的很多恩惠。著有《选诗衍义》、《仓山诗集》。
  曾致尧:字正臣,江西南丰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先任符离主簿,梁州录事参军。又三次升迁为著作郎、直史馆、改任秘书丞,外任两浙转运使。尝进言太宗说:“去年所规定的各地秋税,只有湖州一郡按期交纳完成,然而苏州、常州、润州三地都有拖欠,请求根据情况对他们进行赏罚”。太宗知道江、淮连年水灾,而苏、常二州更加厉害,所以曾致尧讲的太过份不能实行,并下诏将他调职知寿州,转为太常博士。曾致尧性格刚强直率,喜欢上书言事,前前后后多次上呈奏章,言辞多激烈,好揭发别人的阴私。直宗即位,曾致尧升迁为主客员外郎、判盐铁勾院。张齐贤推荐他有才能,任为词职,命令翰林起草诏书,不久因为众人的议论未决而停止。后来转任户部郎中。真宗五年去世,终年六十六岁。
  曾敏行:字达巨,江西吉水人。自称浮云居士,又称独醒道人、归愚老人。刚刚二十岁,因为有病残废不能再做官。于是一心专攻学问,擅长画草虫。他所著《独醒杂志》,著录两宋的轶闻遗事,可补史书传记的不足。
  曾逮:字仲躬,曾几的二儿子,江西赣州市人。拜王苹为师,累官至户部侍郎,学者称习庵先生。著有《习庵集》。
  曾渐:字鸿甫,南城(江西南城县)人。绍熙进士,私淑胡安国,官至工部侍郎。在朝廷上高风亮节,很有风度。死后谥为“文庄”。
  曾诞:曾公亮孙。孟皇后被废,曾诞三次给邹浩写信,劝他坚决请求恢复皇后,浩不上报。曾诞著《玉山主人对客问》来讽刺他。这本书写出以后,有见识的人有的把它比做韩愈的《谏臣论》。
  曾唯:字道子,曾易占九世孙。进入太学学习,很有文才,受到赞誉。宝佑年间殿中侍御史丁大全擅自篡改诏书,把右丞相董槐驱逐出朝廷,众人的议论十分震惊。曾唯说,这是扰乱国家。于是和同学陈宜中、黄镛、林则祖、刘芾、陈宗等六人,上书极力陈述丁大全是奸臣。丁大全被激怒,又伪造圣旨把他们革职,编管崖州。待丁大全被贬官后他们才免罪回来,时人称为“六君子”。
  曾几:字吉甫,先为赣州人,后迁到河南府。小时候就见多识广,事亲至孝,母亲死后,粗茶淡饭十五年,进入太学后很有声望。兄长曾弼,提举京西南路学事务,在巡察时淹死。他没有后代,因此特别下令曾几为仕郎,在吏部应试。考官惊异他的文章,批为优等,赐上舍出身,擢升国子正兼钦慈皇后宅教授。升迁辟雍博士,拜校书郎。靖康初年,提举淮东茶盐。高宗即位,改提举湖北。调迁广西运判、江西提刑,又改浙西。秦桧死后,起用任浙西提刑、知台州,治理政务尚清净无为,百姓得以安宁。……曾几在国家相承平安之时已经为馆臣职位,三十八年以后又恢复臣职位,头发胡须皆已斑白,衣冠楚楚道貌岸然。每次和同学相聚,较多的谈论前辈的言行、台阁典章,荐引士人推举重望之类的话。皇帝 下诏修《神宗宝训》,书修成以后上奏皇帝,皇帝拍手称好,让他暂代礼部侍郎的职位。乾道二年去世,终年八十二岁。
  曾植:字子直,福建晋江人,太学上舍生。孝宗即位,多次升迁为司农寺丞。讨论回答问题时谈到用人之道,不应该因为文武南北而用两种心去对待,不应该因为有腐儒而废弃真儒不用。请求补充外任,知南剑州。在皇宫的台阶下辞别奏请三件事,皇帝大为高兴,调职知湖州。没有到任就去世了。
  曾忄造 :字端伯,曾公亮的后裔子孙。当初任尚书郎,直宝文阁奉祠。博学能赋诗,号至游居士。闲居在银峰,著录文集《百家类说》共六百二十余种。又编有《高斋漫录》、《乐府雅词》。
  曾震:字东老,江西吉水人。小时候不爱闲居,晚年应试集英殿得到官职,调职广州司户。著有《群玉集》。
  曾懋:字叔夏,赣州(今江西赣州市人),元符进士。累官吏部尚书。著有《内外制》以及《东官日记》。
  曾淮:嘉佑癸卯进士,历任秘书省著作郎、裘庆军节度使,追赠刑部尚书。共有四个儿子,曾弼、曾懋、曾开、曾几,一起显名于绍兴年间,奉圣旨在赣州建五世名臣坊。
  曾弼:崇宁进士,官至朝奉大夫,提举京西路学事务。
  曾蔚:嘉泰间两举进士,授官陕州教授。
  曾涣:淳熙癸卯、已酉两举进士,绍熙六年入史馆,官为大理少卿。
  曾日希 颜:曾参五十一代孙,国学进士,历任御史兵部侍郎。
待续!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8-1 12:24:56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元代
  曾义山:又名法兴,上高(今江西上高县)人,善于占卜,刘基任高安丞时,曾义山从此经过。对刘基说:“相公绝世聪明,器宇不凡有眼光,当为一代伟人,我把书都赠送给你”。刘基于是领略其要旨。后来明太祖朱元璋询问刘基,才知道其原委。于是命令有司为曾义山营造住房和坟墓。
  曾怀:字钦道,曾孝宽曾孙。建炎初年,知真州,训练民兵,守纪律。乾道初年,擢迁户部侍郎,进迁暂代尚书知婺州,满三个月被召回,赐同进士出身,参政事,代替梁光泉为右丞相,被封鲁国。淳熙初年,台官因为上书言事中伤曾怀,曾怀遂请求退职,以观文殿学士奉祠。不久,又恢复相位,后因为疾病请求辞职。
  曾冲子:字圣和,江西人。至元年间程巨夫奉诏求贤才。曾冲子应诏,授官为福建提刑司佥事。当时福建处于边远地区,地势又险恶,官吏们乘机为非作歹,百姓被迫起而反抗。曾冲子到任后,警告官吏,晓谕百姓,情感切真,百姓畏惧但很怀念他。后以奉议大夫辞官。
  曾贯:字传道,江西泰和人。官职绍兴照磨。抵御龙泉的盗贼时牺牲。著有《周易变通》、《四书类辩》、《学庸标著》。
  曾瑞:大兴人,寄居在钱塘,字瑞卿,号褐夫。擅长丹青,精通精微深奥的语言和小曲。著有《诗酒余音》及杂剧《留鞋记》行于世。
  曾德:渔阳人,曾参第五十七代孙。母亲去世很早,父亲仲祥再续娶左氏。曾仲祥在襄阳游玩,很喜欢当地的民间风俗,于是携同左氏在襄阳安家。乱兵攻陷襄阳,左氏跑散。曾德跑遍南方,到处寻找,五年后才在广海之间找到,把她迎接回家,尽心地侍候奉养。有司听到后,下诏表彰并免除他家的赋税徭役。
六、明代
  曾泰:洪武初年,以秀才被征召。学问行为公允为人所信服。皇上十分器重他,每议论时事,慷慨激昂。他所提出的建议皇上没有不听从的。超拜为户部尚书。
  曾如春:字景默,抚州(今江西临川市)人,嘉靖进士,累官河南巡抚。后任工部侍郎总督河道,疏通河道堤岸加固都很得法,百姓十分信赖。
  曾同亨:字于野,江西吉水人。父亲曾存仁,任云南布政使。同亨考取嘉靖三十八年进士,授官刑部主事,后改礼部,又迁任吏部文选主事。依照惯例,丞簿以下官职,听取小官吏们的衡量审核,曾同亨都是亲自办理,与陆光祖、李世达齐名。隆庆初年,任文选郎中,后进为太常少卿,请求马上辞去。万历初年,起用任大理少卿。历顺天府尹,以右副都御史之职巡抚贵州。张居正死,起用任南京太常卿。被召回任大理卿,升迁工作部右侍郎。督治寿宫时节约费用三十多万,同亨初次进入吏部,和严嵩是同乡,尚书吴鹏则是父亲同年,同亨从没有私自拜访。曾经住宿在官署宿舍中,一月都不回去。去世时年七十五岁。追赠少保,谥号为“恭端”。
  曾存仁:字茂远,江西吉水人。嘉靖进士,授官礼部主事,因违犯圣旨被罢免。后起用为浙江参议。中官崔成监开矿扰乱了百姓,曾存仁狠狠地制止他,被诬陷逮捕入狱。官至云南布政使。
      曾如琳:弘治甲子举人,乙丑进士,任陕西道监察御史。
  曾伟芳:字君颜,号沧严,惠安(福建惠安县)人。万历进士,官至兵部员外郎,因为事情遭贬宾州州判。著有《西行草》。
  曾屿:字东玉,号少岷山人,四川沪州人,正德进士,官至建昌知府。宸濠叛乱,曾屿率领下属王守仁大破叛贼,收复南康。著有《少岷拾存稿》。
  曾忭:号前川,泰和人,嘉靖进士,官至都给事中。著有《前川奏疏》。
  曾坚:字子白,江西金溪人。小时就与危素齐名,元末进士。累官翰林学士。洪武初年为礼部侍郎。熟悉制度法令。
  曾质粹:字南开,吉安永丰(今江西永丰县)人,曾参五十九代孙。明成化三年,山东守臣上言说:嘉祥县南武山西南,元寨山的东麓,有找渔的人陷入洞穴中,得到一具悬棺,上写“曾参之墓”。下诏加以修筑。正德年间,山东佥事钱宏探访得到曾子的后代一人在嘉祥山中,不久死云。嘉靖二十年,下诏寻求嫡传。江西抚按命质粹回嘉祥,以衣巾奉祀曾参庙林。嘉靖十八年,授质粹为翰林院五经博士,子孙世袭。
  曾省吾:钟祥(今湖北钟祥)人,嘉靖进士,累官工部尚书。出自张居正门下,于是和王篆同为张居正左右助手。
  曾钧:字廷和,进贤(今江西进贤县)人,嘉靖十一年进士,授予行人官职,擢升南京礼科给事中。当时四方银扬得不偿失,且又是强盗聚集之地,曾钧上奏疏请求停止银场。曾钧刚正廉洁疾恶如仇,开始弹劾罢免了参赞尚书刘龙。后来又弹劾翊国公郭勋,礼部尚书严嵩。不久弹劾工部侍郎蒋淦、延绥巡抚赵锦。最后弹劾罢免操江都御史柴经。正直的名声威震一时,进为南京刑部右侍郎。后请求辞官回归故里,居家十多年去世。追赠刑部尚书。
  曾维伦:字享吾,江西乐安人,万历进士,官至嘉兴府同知。著有《来复堂集》。
  曾承业:字振吾,山东嘉祥县人,曾参六十二代孙。万历二年,奉敕入“四氏学”学习五年。十六岁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主祀曾参庙林五十二年,百废具举。在他主持下创修了《宗圣志》,自辑《曾子全书》三卷,著录“四库”。
  曾铣:字子重,江都(今江苏扬州市)人。小时很有才能,并引以为荣。嘉靖八年考取进士,授为长乐知县。后征迁为御史,巡抚辽东。擢升曾铣为大理寺丞,迁右佥都御史,巡抚山东,进升副都御史。居官三年后,改抚山西,朝廷认为曾铣有功,升迁为兵部侍郎。死后在陕西建祠堂。
  曾鹤龄:字延年,江西泰和人。永乐年间考取进士第一,累官侍讲学士。著有《松坡集》、《月瞿叟集》。
  曾朝节:字直齐,临武(今湖南临武)人。万历进士,官至礼部尚书。著有《易测》。
  曾鲁:字得之,新淦(今江西新干县)人。七岁的时候,就能背诵《五经》,一字都不遗漏。再大一些,能够博通古今,凡数千年以来国家体制出色人物、制度的沿革,都能够讲得出来。以文学闻于当时。元朝至正年间,曾鲁率领乡中豪杰,召集青壮少年保卫家乡。人们称赞他的家乡为君子乡。洪武初年,修撰《元史》,下诏曾鲁为总裁官。五年二月,拜中顺大夫,礼部侍郎。十二月,引疾归,道卒淳安。
  曾鲁山:江西赣县人,元朝时被荐举为孝廉。父母去世后,不思求官进取。明太祖派员巡视安抚南服,经过赣县,强迫起用他,擢升潮州太守。
  曾楚卿:字元赞,蒲田(今福建蒲田市)人,万历进士,累官翰林学士。张鼎因为弹劾魏宗贤被罢免,曾楚卿出自张鼎门下,亦被连坐剥夺官职回到故里。崇祯初年起用为礼部侍郎,进升尚书。
  曾樱:字仲寒,江西峡江人,万历进士。天启初年官为常州知府。自身廉洁,为政平易近人,公平合理,不畏强暴。历任南京工部侍郎。京师陷落后,唐王称帝于福州,被任命为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清兵攻破福州后,曾樱携全家避难海外中左卫。后来其地又失陷,自缢而死。
  曾辉:字时升,江西泰和人,宣德八年进士。治理泰府永兴王丧葬时,退还有司的馈赠。历任刑部员外郎,尚书金濂十分器重他。
  曾车遂 :字文载,永兴(今湖南永兴县)人,成化进士,历任刑部员外郎。当时平阳有诉讼田地的长久不得解决,还有苏州衙门有诉讼杀人案件的,逮捕入狱十几年,曾车遂 闻讯到达那儿立即裁决。擢升知绍兴府,为政尚宽宏简略。
  曾钅监 :字克明,先为桂阳(今湖南桂阳县)人,以戎守之籍居住在京师。天顺八年进士,授官刑部主事。
  曾鲸:(公元前1568——1650年),明末画家。字波臣,福建蒲田人,居南京。擅画人像,吸取西方讲究明暗的绘画技法,烘染数十层,然后着色,但仍重墨骨,与全用粉彩渲染者不同,故“犹有宋人浑穆之意”。陈衡恪认为传神一派,至波臣乃出一新机轴。其画法风行一时,弟子甚众,著名的有谢彬、沉昭、徐易、张远等,称“波臣派”。
待续!

[ Last edited by 巴人 on 2004-8-1 at 12:28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8-1 12:26: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七、清代
  曾尚治:字根源,山东嘉祥人,雍正壬子科举人,由国子监学录助教,升户部河南司主事,钦差储济仓监督。
  曾衍木肃 :字雍若,山东嘉祥人。曾参六十七代孙,敦行好学,工诗善画,著有《近圣居诗集》二卷。雍正二年,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主祀期间,百废具举。
  曾曰都:字美公,江西南丰人。受业于谢文存,他的学风讲求实效,自号体斋。摘取经史及语录,能使人笃行善道,宜于贯彻风俗教化,著《有用录》百多卷。
  曾国藩:湖南湘乡人,道光十八年进士。二十六年六月擢升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二十九正月,升任礼部右侍郎。八月,代理兵部左侍郎。咸丰元年五月,代理刑部右侍郎。二年正月,代理吏部左侍郎。八年五月,受命办理浙江军务,率领军队支援福建。十年十月咸丰帝登极,加授太子少保,受命统辖江苏、安徽、江西、浙江四省军务,巡抚、提、镇以下官职都归曾国藩节制。同治元年正月,任命以两江总督协办大学士。六年六月,授予大学士,八月,调职两江总督。
  曾国荃:湖南湘乡人,曾国藩的弟弟。咸丰二年优贡。同治元年正月授予浙江按察使,二月调江苏布政使,六月调为山西巡抚。光绪元年二月,授予陕西巡抚,迁升河东河道总督。二年八月调山西巡抚。七年二月擢升陕甘总督兼兵部尚书衔,六月奔赴山海关办理海防事宜。十五年加太子太保。
  曾纪泽:清末外交官,湖南湘乡人,曾国藩之长子。曾纪泽由二品官的恩荫取得监生资格。同治九年被引见,奉旨以员外郎被任用,分配到户部。光绪五年升迁大理寺少卿。六年正月皇上派使俄国大臣崇厚商讨收复伊犁,崇厚急忙答应俄国和解回国,皇上下令治崇厚违背训语超越权限的罪行,遂命令曾纪泽兼任使俄大臣,重新与俄订立条约。崇厚所求取的土地,仅是伊犁的一半,而严峻险要地带,仍然属于俄国。曾纪泽据理力争,才收回乌宗岛山,然后伊犁拱宸诸城池才足以自守,并且得以同喀什噶尔的阿克苏诸城通行无阻。当时法国和越南挑起战争,曾纪泽与法国人辩解抗争,始终不屈不挠。又上疏筹备防御六策。十年十月,擢升岳部右侍郎。随即与英国人议定西药税厘并征税约,每年增加税款二百多万两。十一年九月,奉慈禧太后的旨意,创立海军衙门,命令曾纪泽帮助一起办理,十二月调职兵部左侍郎。十三年正月调任户部右侍郎。九月兼代刑部右侍郎。十五年八月兼代理吏部左侍郎。   
      曾纪鸿:字栗讠咸 ,湖南湘乡人,曾国藩的二儿子。同治年间曾国藩死,曾纪鸿得以赏赐举人,光绪初年应试而被取销。小时候勤奋好学,同兄长纪泽都精通算学,产纪鸿特别迷于明代数术。思想敏锐勇于进取,创立新法同辈们都佩服。著有《对数详解》、《圆率考真图解》。
  曾纪风:湖南邵阳人,附生。光绪元年,补授贵州贵西道。四年,代理按察使。十三年,调任云南布政使。十七年,因病去世。
  曾受一:字正万,广东东安人,乾隆三年举人。二十五年,经过挑选派遣到四川。初代理珙县知县,刚到任就创建南广书院,增加学生们的津贴费用,创作《劝学诗》百句。农忙时节巡视城外田野村庄,作《劝农》、《悯农》歌,令儿童们歌唱。凡是设宴招待应举之士,为其送行,宣读法令制度典章,一定恭敬谨慎举行。随即调职江津县。江津县号称难治,又恰值年岁不好,曾受一联络县内百姓成立“救命会”,用多余的接济不足的。第二年秋季庄稼成熟,捐献谷子千石,奉劝设立义仓。三十八年被降职,后又恢复其原官,补长寿,兼理巴县。四十三年,告老还乡。珙县百姓准备让其入名宦祠,巴人把他比作郑子产,江津人建祠堂名曰曾夫子祠。著有《四书解义》、《朱子或问》、《语类文集义纂》。还著有《易说》四卷、《春秋解义》四卷。死时年七十七岁。
  曾廷枚:字升三,又字修吉,号香墅,廪生。长于小学,工于诗文,书体遒劲可爱,郡中书写榜示,多出自他的手笔。翁方纲极力称赞他。嘉庆末年去世。著有《香墅漫钞商略》、《瓣香山房编年》、《历朝诗话腋》、《事物类闻》。
曾纪瑚:字六华,山东嘉祥人。曾参七十一代孙。嘉庆癸酉拔贡,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著有《萌山诗草》、《南游纪略》、《家乘约编序》。
  曾钊:字敏修,广东南海人。道光五年选拔为贡生。任官合浦县教谕,调钦州学正。曾钊笃学好古,每读一本书必须校勘错字和脱落文句,遇到秘本或者雇人影印,或自己带着饼子到那里去抄写,这样积累七八年,就得到书籍好几万卷。从此始研究经典大义,文字方面就考究《说文》、《玉篇》,训诂就稽查《方言》、《尔雅》,即使深澳隐晦不易理解,就凭借经文得到大义,凭借大义得到读音,以此类推能够以经解释经,正确而又有依据。著有《周易虞氏义笺》七卷、《周礼注疏小笺》四卷,又著有《诗说》二卷、《毛诗郑异同辩》一卷、《毛诗经文定本小序》小卷、《考异》一卷、《音读》一卷、《虞书命羲和章解》一卷、《论语述解》一卷、《读书杂志》五卷、《面城楼集》十卷。曾钊所辑轶的古书,有《杨议郎著书》一卷、《异物志》一卷、《交州记》二卷、《始兴记》一卷。曾钊喜欢讲解经济方面的学问。二十一年,西方人烧杀掠夺我国海域,用祁土贡 还督两粤,番禺举人陆殿邦献策商议堵塞大石、猎德、沥喾的内河航道,用来阻击西方人的火船。祁土贡 因此事向曾钊询问,曾钊说《周易》讲到设置险要,不依靠天然形成的隔断交通的大沟,不凭借有利的地势,而在于人们观察时机设置而已。进入省内的河道有三条,从大石到大黄窖水深数丈,三四月夷人船只从这儿进入内河,应当首先事先有所准备,加强防守,加固省城。城池加固了,然后由内可以达外。祁土贡 十分赞成。委任曾钊仔细观察衡量堵塞形势,曾钊把大石作为第一个重要防区。二十三年,祁土贡 商议修复虎门炮台,曾钊进呈《炮台形势议》十条,祁土贡 委任曾钊参与军事。咸丰四年,死在家乡。
  曾望颜:广东香山人,道光二年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学习期满,授职编修。十三年,转任江西道监察御史。十四年,转职主管江南道监察御史。十五年五月,上奏请求整顿科举场试事宜,共十四条,都付诸施行。六月,长官迁刑科给事中。八月,又升迁光禄寺少卿。十二月,升迁太常寺少卿。他上奏请求禁止广东学政不合理的规定,皇上答应了这件事。十六年,擢升顺天府府尹。二十年,授予福建布政使。二十三年,银库亏损案件发生,曾望颜任查库御使,不久在规定的日期内将亏损各项赔偿完毕,任以主事之职。咸丰三年,被召引见,以五品京堂候补。五年,补职通政使司参议。六年七月,又擢升顺天府尹。十二月,授陕西巡抚。十一年,曾望颜被敕免回家乡。同治元年,命令他来京等候圣旨录用,不久以四品京堂候补。五年,授予内阁侍读学士。九年,去世。
  曾铸:同安(今福建同安县)人,后移籍上海,字少卿。世代从事海上商务,到了曾铸家业日益兴盛。光绪年间美国人虐待华工,曾铸号召大家起来进行抵制,全国人民起来响应。任官候选道。曾铸遇事进退举止皆胸有成竹。曾铸闲时还作画,菰芦秋雁,妙笔生趣,栩栩如生。
  曾田宛:字庭闻,曾应遴长子,原名曾传灯。工于词章,重信用守诺言。二十岁前游吴门,走并州、凉州,出长城,在宁夏安家。顺治乡荐举人,送计簿到京城,很被著名的大臣所看重。后来回家探母回归江西,不久病死。著有《金石堂集》。
  曾燠:字庶蕃,号宾谷,南城(今江西城县)人。乾隆进士,选为庶吉士,改任主事,累官两淮监运使,在邗上开辟了题襟馆,同宾 客侍从赋诗为乐。后来以贵州巡抚乞求告老还乡。他的诗文清秀宛转华丽美妙,擅长六朝初唐之时气势。著有《赏雨茅屋集》,又辑有《江西诗徵》、《骈体正宗》等书。
  曾恒德:山东嘉祥人,后迁福建惠安县。乾隆恩科举人,由国子监学正助教升刑部主事员外郎中,记名御史。辛丑春,授湖北郧阳知府。
  曾衍东:字七如,山东嘉祥人。乾隆壬子科举人,任官湖北江夏知县。安抚百姓,教育仕子,博学多才,擅长书法,工于绘画。著有《武城古器图说》、《小豆棚》等。
  曾立昌:(?∽1854),太平天国将领。后改名立沦,广西浔州(今广西桂平)人。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因守扬州有功,擢升夏官副丞相。次年二月率北伐援军自瓜州(今扬州市南)出发,旋在山东金乡会合陈仁保、许宗杨等部,连克钜野、郓城、阳谷、莘县、冠县,四月十二日攻占临清。因沿途新入伍者不愿北上,被迫南撤,旋退冠县,为敌击溃。五月五日,率余部于丰县渡黄河。追兵大至,与战力竭,策马跃入黄河而死。
  曾孝谷:(公元1873∽1937年),中国早期话剧(新剧)活动家。名延年,号存吴,四川成都人。清末赴日本学习美术,1906年与李叔同等在东京创办综合性艺术团体春柳社。次年根据美国作家斯陀夫人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改编、由春柳社演出的《黑奴吁天录》,是中国早期话剧的第一个剧本。  

以上曾子后裔名人是摘自宗圣曾子网,网址:http://www.zencius.com/houyi/yuan.htm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8-1 12:3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历代封赠

曾参在孔学中的地位,很长时间以来未被人们所认识。上承孔子道统,下开思孟学派,这一学术地位,是唐、宋以后才为一些人所逐步承认。历代对曾参的封赠与奉祀情况如下:

唐代
  总章元年(公元668年)四月,唐高宗赠曾参为太子少保。此为对曾参赠官之始。
  太极元年(公元712年),唐睿宗加赠曾参太子太保,配享孔子庙堂。此为曾参配享之始。
  开元八年(公元720年),唐玄宗定曾参位次,诏曰:“曾子大孝,德冠群列,特为塑像,坐于十哲之次”。同年,唐玄宗勒礼部尚书苏廷页 撰《曾子赞》。
  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八月,唐玄宗赠曾参为成阝 伯。此为曾参赠爵之始。
五代
  后唐长兴三年(公元932年),唐明宗罢二十一先儒,改以曾参与七十一子图形四壁,世称七十二贤,合计共八十二人。曾参名为七十二弟子之位,实为“文宣王庙,四壁英贤”,每逢祭祀,面前陈脯、盐等物以祭。
宋代
  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宋太祖命文臣时廷臣撰《曾参赞》。
  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五月,宋真宗晋曾参为瑕丘侯。因犯孔子讳,于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六月,改瑕丘侯为武城侯。
  绍兴十四年(公元1144年)宋高宗御制《曾子像赞》。
  咸淳三年(公元1267)二月,宋度宗升曾参为成阝 国公,配先圣,居正位之西,面东。至此颜、曾、思、孟四配始定。
元代
  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元成宗颁降初献成阝 国公乐章。成阝 国公酌献、奏《成安之曲》。
  初献成阝 国公乐章内容是:“心传忠恕,一以贯之;爰述大学,百世训彝;惠我光明,遵闻行之;继圣迪后,是享是宜。”
  延衤右 三年(公元1316年)七月,元仁宗降诏,春秋祭祀先圣,以颜子、曾子、子思子、孟子为配享。
  至顺元年(公元1330年)七月,元文宗加封曾参为成阝国宗圣公。此为曾参封圣之始。
  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元文宗进封颜子为复圣公、曾子为宗圣公、子思子为述圣公、孟子为亚圣公。命词臣为制,书一代为典,崇敬备至。
明代
  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明太祖颁《释奠仪节》,四配位前,每位羊一、豕一、登一、钅刑 一、笾豆各十、缚簋各一、爵三、帛一、篚一、口一。
  弘治四年(公元1491年),明孝宗派官祭祀曾参并颁发祭文。
  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山东巡抚赵璜、巡按李玑奏准,照弘治四年例,春秋次丁有司,永远致祭曾参专庙。嘉靖以后,嘉祥曾参专庙,每逢二、八月,翰博主祭上丁,地方官主祭次丁。明清两代均遵循未改。
  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礼部召集诸大臣议事,一致认为:人以圣人为至圣,圣人以孔子为至。宋真宗称孔子为至圣,其意以备。今宜于孔子神位题“至圣先师孔子”,去其王号及“大成文宣”之称。其四配称,“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亚圣孟子”。
  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明世宗改为曾参为宗圣曾子,并敕封曾参之妻公羊氏为成阝 国一品夫人。
清代
  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闰三月十六日,清圣祖颁发御制《宗圣赞》。
  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八月初五日,清世宗书赠宗圣殿匾额“道传一贯”。
  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二月二十八日,清高宗亲制《宗圣赞》(勒于碑石),并派官至嘉祥宗圣庙致祭曾参。
  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颁发元圣周公及复、宗、述、亚四圣祭器,以备陈设之用,当经山东巡抚专委东昌府同知陈王来 赴江南制造。赐宗圣曾子庙: 钅刑 一件、缚十件、簋十件、笾四十件、爵十一支、帛匣五件(竹笾、木匣、余皆铜器);宗圣:爵三、钅刑 一、缚二、簋二、笾八、豆八、帛匣一;两配:各爵一、缚一、簋一、笾四、豆四、帛匣一;两庑:各三坛、爵三、缚三、簋三、笾十二、豆十二、帛匣一;宗圣夫人殿、启圣王殿、两庑,祭器可调使用。
  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三月四日、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三月七日、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三月二十七日,清高宗亦亲制祭文,并派官至嘉祥宗圣庙祭祀曾参。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8-1 12:32:39 | 显示全部楼层

身世

曾子,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嘉祥县)人。生于公元前505年(周敬王十五年,鲁定公五年),死于公元前435年(周考王五年,鲁悼公三十二年)。出身没落贵族家庭,少年就参加农业劳动。后从师孔子,他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他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并在修身和躬行孝道上颇有建树。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在儒家文化中居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8-1 12:34:17 | 显示全部楼层

少年时期

曾子是在母亲的关爱和父亲的严教下成长起来的。曾皙对曾子寄予厚望,在曾子六、七岁时,就教他读书识字。等到曾子年龄稍长,曾皙就把自己从孔子那里学来的“六艺”知识传授给他。据传说,曾子小时候学习就非常用功,父亲教给他的字,他总是不停地背、写。随父亲田间劳动,见到树呀、草呀、虫呀,总要问父亲怎么写。曾子十二岁就跟随父亲读诗书,每天除完成父亲安排的学业外,总尽量多读书,常常学习到深夜。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8-1 12:35:34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师孔子

曾子十七岁那年,曾皙认为曾子需要进一步深造,便决定派儿子去求师于孔子。于是,曾子从鲁国南武城出发,经陈国到楚国追上孔子,成为孔子的学生。孔子对曾子的第一印象是“参也鲁”,也就是说曾子比较质朴、憨厚。
  曾子学习的最大特点是勤学好问。他说:“君子要珍惜时间用于学习,有适宜的时间就要学习,对疑难问题不回避,容易的问题也不放过。”(见《大戴礼记·曾子立事》)他对遇到的事理千方百计地弄明白,他曾说:“不会的就学,有疑难就问,想有所作为就要向贤达人看齐,虽然道路多艰险,顺着这个方法走下去,没有行不通的。”(见《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每次在孔子身旁,必然提出问题,凡是吉、凶、军、国的礼仪,常规和权变的方法,没有不问个究竟的。《礼记》中有篇《曾子问》,记述曾子一次向孔子请教就达四十多问。曾子在向老师请教问题中摸索出了经验,他说:“向老师请教问题要讲究轻重缓急的顺序。对请教的问题没有弄明白,趁着老师有空察言观色再进行请教,假如老师不解答也不要强求。”《大戴礼记·主言》开头的一段文字形象地记述了曾子向孔子请教问题的情形: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8-1 12:36:50 | 显示全部楼层

孝事父母

曾子历来以孝著称,他不仅在理论上重视孝道,而且在行动上更注重实践孝道。曾子行孝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8-1 12:37:52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行德政

曾子和孔子一样是主张积极参与政治的。他曾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而路途遥远。把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很重大吗?奋斗到死才罢休,不是很遥远吗?”(见《论语·泰伯》)他还说:“可以把幼小的君主托付给他,可以把一个国家的命运委托给他,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却不动摇屈服。这样的人是君子吗?是君子啊!”孔子之后,曾子勇敢地担负起推行仁德的重任。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8-1 12:39:38 | 显示全部楼层

设教讲学

曾子一生从事的主要事业是讲学,据“公明宣学于曾子,三年不读书”并且“亲在”看,曾子最迟在二十三、四岁就开始设教讲学。从明《兖州府志·圣里志》曾子几位主要弟子公明仪、阳肤、乐正子春、沈犹行等都是南武城人的记载来看,首先设教的地点就是其家乡南武城。起初曾子设教于自己家中,后来学生增多,就搬入大户沈犹家。曾子做事十分注意守本会。在沈犹家设教讲学的时候,沈犹家发生了遭受负刍攻打的灾祸,当时曾子正在向七十多位学生授课,曾子没有过问这件事,也没让学生参与这件事。(见《孟子·离娄章句下》)。
  曾子三十八岁时,受武城大夫所聘,设教于武城。《孟子·离娄章句下》记载,曾子在武城讲学时,有越国军队侵犯武城。有人说:“侵犯的军队来了,离开吗?”曾子说:“好吧!不要让人在我房里借住,破坏了那些树木。”越军一退,便说:“修理一下我的墙屋,我将要回去。”越军退走了,曾子也回来了。他旁边的人说:“武城的官员对待先生是这样的忠诚和尊敬,越军来了就首先离去,已经受到百姓的责备;越军退走了就马上返回,这恐怕不合适吧。”他的学生沈犹行说:“这是你们所不知道的,过去我们家有负刍作乱,跟随先生的有七十人,没有一个参与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8-1 12:4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得正以终

曾子一生忠于孔子思想,直到晚年仍为推行和实践孔子思想作着不懈的努力,做出了老年著书、病中教徒(子)、守礼至终三件有影响的事,实践了自己“死而后已”的诺言。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8-1 12:4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曾子年谱

鲁定公五年(公元前505年)十月十二日,曾参生于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嘉祥)。是年,孔子四十七岁,少孔子四十六岁。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8-1 12:48:40 | 显示全部楼层

曾子著作

《曾子十篇》

 《汉书·艺文志》记有“《曾子》十八篇”,并注明“名参,孔子弟子”。到《隋书·经籍志》记为“《曾子》二卷,目一卷,鲁国曾参撰”,未说明篇数。《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均记有“《曾子》二卷”。可惜以上诸本都已失传。《大戴礼记》第 四十九篇到五十八篇,题目皆冠以曾子,后世称为《曾子十篇》。唐朝初年魏征等 纂修《群书治要》时,对《曾子》一书作了摘引,可惜《群书治要》在中国也已失传。庆幸 的是,《群书治要》传入日本,日本人据此刊行,清嘉庆年间又传回中国。《群书治要》所 摘引《曾子》一书的文字,与《大戴礼记》相关篇章文字比较,除个别字词有异外,其他均 同。可见《大戴礼记》中的《曾子十篇》,就是原《曾子》一书中的篇章。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8-1 12:5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曾参的政治观

孔子是以政治为轴心,以伦理道路为本位,来构筑其“仁”学体系的。孔门弟子概莫能外。但也必须看到,即使同一学派,不仅在性格、经历上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就是在思想上也有一定的差异性。曾参为孔子的后进弟子,入学时间上的延误,鲁钝的天资,在其思想成熟的时间上落后于其它弟子,但另一方面,又具有更深邃、更有耐力的特点。特别是孔子去世后,曾参独立生活实践的几十年间慢慢消化夫子教诲,结合自己的经验所得,从而对孔子学说的某些方面予以推进。
   1、不苟同权贵的君子品格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8-1 12:5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曾参的修养观

曾参对儒学文化思想的突出建树,或者说较之其它孔门弟子不同而独到的成就,就是修养与孝道。孔子曰:“参也鲁。”鲁即鲁钝、迟纯。也就是说与其他弟子相比,曾参比不上颜渊的深沉,比不上宰我、子贡的雄辩,也不如子张那样的急于求成、子游的雄伟博大,以及子夏的一字一板,而是顺着自己的天资,小心翼翼、兢兢业业,执着地“苦行”一番修养功夫。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22 12:59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