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民工

【讨论】曾姓客家人是否来自山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8-1 13:04:18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诏袭封

明正德间,山东佥事钱钅宏 于嘉祥县山中访得曾参后代一人,未几而殁。明嘉靖十二年(公元1533年)大学士顾鼎臣奉诏访求曾子嫡嗣,“南宗”以“久居南方,不乐北徙”为由,不应诏。“东宗”曾质粹,由阖族共推来嘉祥祭扫曾参祠墓。江西巡抚查明谱系,咨送礼部,给以衣巾奉祀。明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依颜孟例授翰林院五经博士,子孙世袭。此为武城(嘉祥)曾氏置翰博之始。世袭嫡裔情况如下:
  曾质粹,字南武,曾参五十九代孙,世居江西永丰县。生于明宏治五年(公元1492年)二月初一日,卒于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二月十六日。妻杨氏,江西永丰县温坊人。死后,合葬于嘉祥县城西小青山之阳。之后嘉祥县城曾氏子孙皆附葬于此。
  六十一代曾继祖,字绳之,始袭翰博质粹之孙,父曾昊早卒。继祖少时有眼病,因父丧祖殁未及请袭。“南宗”族人曾衮乘机谋夺翰博。继祖具奏,勘明罢曾衮官,继祖仍主祀事。明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年),明神宗封曾继祖为修职郎、翰林院五经博士,其妻薛氏为孺人。
  六十二代曾承业,字振吾。明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八月二十三日,袭翰林院五经博士。明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明熹宗授曾承业为修职郎。明崇祯九年(公元1638年),明毅宗授曾承业之妻杨氏和继室孔氏为 孺人。
  六十三代曾宏毅,字泰东。明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八月,袭翰林院五经博士。
  六十四代曾闻达,字象舆。明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八月,袭翰林院五经博士。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改授翰林国史院五经博士。顺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清世祖又改旧制。同年授曾闻达为修职郎。
  六十五代曾贞豫,字麟楚。清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三月,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加一级,授征仕郎。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年)清圣祖封曾闻达征仁郎、翰林院五经博士加一级,赠其妻颜氏为孺人。赠曾贞豫之妻宗氏为孺人。
  六十六代曾尚溶,字汇伯。清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十二月,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清圣祖封曾尚溶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加一级,授征仕郎,封其妻孔氏为孺人。
  六十七代曾衍木肃 ,字雍若,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袭翰林院五经博士。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清世宗授曾衍木肃 为修职郎,封其妻刘氏为孺人。
  六十八代曾兴烈,字起祚,清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五月,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清高贝也 赠兴烈为修职郎,贝也 赠其妻路氏和继室张氏为孺人。贝也 封其继室曾毓土尊 加一级,为征仕郎,封曾毓土尊 之妻仲氏为孺人。
  六十九代曾毓土尊 ,字注瀛,清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清高宗贝也 赠曾衍木肃 为文林郎、翰林院五经博士加二级,贝也 赠其妻刘氏为孺人。
  七十代曾传镇,字巨山,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嘉庆十四年(公元1809年)清仁宗贝也 封曾毓土尊 的副室夏氏为太孺人。
  七十一代曾纪琏,字仲鲁,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不久,因事革职,并不准其后承袭,族人推传镇之弟传锡的儿子曾纪瑚主祀。
  七十一代曾纪瑚,字六华,四氏学廪生,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拔贡生,经衍圣公会同礼部具奏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清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清宣宗封赠纪瑚为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加一级并赠征仕郎,封其妻杨氏和继室张氏为孺人;贝也 封曾传锡为征仕郎,贝也 封其妻李氏为太孺人。
  七十二代曾广芳,字汝徙。应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因早卒,未得承袭。
  七十三代曾昭嗣,未及袭职,早卒。
  七十四代曾宪石、字奉远,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八月,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后因案革职,部议准其子曾庆源接袭。
  七十五代曾庆源,字养泉,例袭翰林院五经博士。
  中华民国成立后,翰林院五经博士改为宗圣曾子奉祀官。
  曾氏从六十三代开始,用与孔、颜、孟统一的字辈,即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纪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待续!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8-1 13:25:37 | 显示全部楼层
曾氏恩裔
  四氏学
  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在孔庙旁建学,名为庙学,专为孔氏子孙所设。宋元佑六年(公元1091年)增加颜、孟二氏子孙入学,改为三氏学。明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又增加曾氏子孙入学,改为四氏学。每科乡试取中举人三人,先孔氏,而后颜、曾、孟三氏。
奉祀生
  奉祀生负责庙中奔走执事及先贤先儒祠墓之祭。奉祀生是拣选圣贤后裔俊秀的子孙充补。经礼部审查注册,给以衣巾奉祀祠墓。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曾子裔十领先名,十二年(公元1734年)增置二名。清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增置一名,十八年(公元1753年)增置一名,后又增置二名,共二十四名。奉祀生的分配,专庙正殿一名,寝殿一名,东西庑各一名;先贤正殿一名、寝殿一名,东西两庑各一名。三省堂二名;宗圣墓一名;二世先儒曾元、曾申、曾华各一名;三世先儒曾西一名;在城曾子书院正殿二名,东西庑各一名,三省亭一名,影堂二名、耘瓜堂一名等。

祭田庙户
  钦赐宗圣庙祭田
  明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比照颜、孟二氏例给祭田4500亩,专供宗圣庙祭祀之用,其地坐落于郓城县地方。又给墓田1000亩,以供墓祀,其田坐落于嘉祥县境内。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山东巡抚补给祭田500亩,又拨给460亩以修官廨,坐落郓城县地方。同年,钦赐宗圣庙水田3000亩,坐落南明湖内。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经嘉祥县知县李松查明,一段坐落忙生闸,一段坐落寺前铺,四至长阔,立石封界,载入《嘉祥县志》。


钦赐宗圣庙户役
  明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明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明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明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四次拨给洒扫庙户共三十七户,除去民徭,专供庙祀。其中汶上县十八户,济宁州六户,郓城县五户,邹县四户,嘉祥县四户。清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嘉祥县知县查明补入县志。
待续!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8-1 13:2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恩录叙用

曾承佑,字自天,翰林院五经博士曾承业之弟。明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太学录四氏子孙在庠者各恩一人,照举贡叙用,曾承佑任河南通许县教谕。
  曾宏仕,字峄东,承佑子,奉祀生员,清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太学恩录入国子监叙用。
  曾闻道,字心维,博士宏毅子,四氏附学生员,清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太学恩录入国子监叙用。
  曾闻迪,字景舆,博士宏毅子,奉祀生员。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太学陪祀,恩录入国子监准贡。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任福建福宁州州同。
  曾闻进,字绍舆,宏仕子,生员。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太学陪祀,恩录入国子监准贡。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任湖广云梦县知县。
  曾贞震,字省庵,博士闻达子,奉祀生员。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阙里陪祀,恩贡考授州同。
  曾尚溥,字广渊,博士贞豫子,奉祀生员。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阙里陪祀,恩贡。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任广西全州州同,升广东连平州知州。
  曾尚淇,字卫滨,曾贞蒙子,生员。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太学陪祀,恩贡,考授县丞。
  曾衍枢,字紫垣,曾尚溥子,生员。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太学陪祀,恩贡,考授县丞。
  曾尚淳,字凝池,曾贞亮子,生员。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太学陪祀,恩贡。
  曾尚渭,字映华,曾贞益子,生员。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太学陪祀,恩贡,考充武英殿校尉,选拔山西大同县县丞。
  曾传锡,曾毓土尊 子,恩贡生,考授直隶州州同。
晋见皇帝
  在清代有曾子六十六代孙曾尚溶,六十八代孙曾兴烈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先后分别于清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八月,随同衍圣公晋见皇帝,即所谓“入贺万寿”(给皇帝庆生日),晋见后,赐宴礼部。每次晋见,除给物资赏赐外,随同前去的曾氏族人,也多赠以监生、贡生之类的功名。
以上曾子后裔优遇的内容摘自宗圣曾子网:http://www.zencius.com/index1.htm

[ Last edited by 巴人 on 2004-8-1 at 13:29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8-5 21: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

我是广东河源龙川赤光镇沥口村的曾姓,我们那个镇就我们村曾姓有不到100号人口,听说以前也是大户人家,但后来衰落了,我们那边的族谱也丢了。一直想弄清自己祖上的来历,不知哪位朋友有这方面的资料,我是祥子辈的,二十出头,现居深圳。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8-5 21:52:13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客家子弟 at 2004-8-5 21:11
我是广东河源龙川赤光镇沥口村的曾姓,我们那个镇就我们村曾姓有不到100号人口,听说以前也是大户人家,但后来衰落了,我们那边的族谱也丢了。一直想弄清自己祖上的来历,不知哪位朋友有这方面的资料,我是祥子辈 ...

广新公裔孙移徙龙川衍播情况。因裔孙繁多,居住辽阔,时间久远,不能一一把各支序列,只知已住有二十五代(维字辈)六佰余年的历史。各支房系后裔在龙川衍播地方,大致分为:成甫公房系分播于田心镇的长坑、东塘、径口。铁场镇的古塘、欧田、林坑里。龙母镇的龙帮曾坑里。丰稔镇的连丰李塘下、棕树角、乌石坝、老隆乌石下,附城乡的高岭、联享、官坑、四都镇的上正村、下榴村、赤米寮、车田镇的叶塘、增坑。赤光镇的沥口。贝岭镇的顶早、迥龙镇的马布村等地方。人口约计有一万二佰一拾陆人。
    庆甫公房系裔孙分播于鹤市镇的乐田等地,人口约一千人。
    章甫公房系裔孙分播登云镇竹围头、上曾屋、章光岭、柳田。锦归乡的曾岗围(宗海公房系)鹤市镇的石角里。丰稔镇的罗洋、左拔、标头围、石阶口、附城岭、西官坑、李子塘。老隆镇的枕头坝。通其镇的石福华、城黄、竹凹等地,人口约一万二佰四拾人。
    荣甫公房系裔孙衍布于铁场镇的茅蓬分水、南坑。陀城镇的梅村。义都乡的赤竹塘。四都镇的砾里,人口约二千六佰三十多人。
    德甫公裔孙衍布于铁场镇的秀岭、石坑镇的鹿颈岗等地,人口约有二千多人。
    贤甫公裔孙衍布于陀城镇的渡船头,老隆镇等地,人口约有二佰一十多人。
    良甫公房系裔孙衍布于黄布镇的宦境(文惠公房系)大广、黄江、三坑、鹤市的百羊头、四甲老隆等地,人口约三千九佰多人。



    还有我始祖广渊公后裔衍布于陀城镇的新城里,东瑶村等地,人口约有四佰五十多人。
    以上资料来自龙川县曾伟民提供、曾铭祥撰写。(公元一九九五年记载)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8-7 19:43:45 | 显示全部楼层

【求助】

我还没有去广州省立中山图书馆查全国曾姓总谱。最好请版主把全国曾姓总谱挂在网上。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8-8 00:29:08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曾曾曾 at 2004-8-7 19:43
我还没有去广州省立中山图书馆查全国曾姓总谱。最好请版主把全国曾姓总谱挂在网上。

曾姓老乡,我没有曾姓总谱呀!你要查找自己当地曾姓人的出处,那就要回到自己的祖籍地去寻访,或者到中山图书馆去查,以你全村有几千曾姓人来说,肯定在总谱有相当详细的介绍。中山图书馆开设在线阅览,不过要交费的,好像一年要一百元左右;如果你申请了,应该会阅读到这份曾姓全国总谱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8-8 17:0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爸是广子辈的 我是???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8-8 18:58:35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terhan at 2004-8-8 17:05
我爸是广子辈的 我是???

你就是昭字辈,是曾子第七十三代孙,比我高三辈,我应该叫你做公太(太公)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8-8 20: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曾氏的血缘祖是上古治水的夏禹帝,姒姓,传至他的曾孙少康,帝业中兴,封次子曲烈于鄫(今山东苍山县),曲烈便成了鄫氏始祖。曲烈子孙在鄫相袭了二千年,直到春秋时期鲁襄公六年(—567),鄫为莒所灭,太子鄫巫逃到鲁国,做了鲁国仕卿,他把姓“鄫”去邑为“曾”,从此就成了曾姓。曾巫生二子,长夭,次夫。夫生阜,阜生点(箴),点为孔门高弟子。点生参,亦师从孔子,得儒学真传,世称曾子。被后世尊为宗圣。曾氏族谱均以他为首派(一世)。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8-8 20: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曾参有3个儿子,分别在山东的三地居住,繁衍后代,就成了三个郡望,堂号堂联有统用的,也有各自专用的。曾参长子曾元居鲁城(即东山曲阜),为鲁国郡;次子曾申居东鲁(今山东嘉祥县),为东鲁郡;三子曾华世居武城(今山东费县西南),为武城郡。至今沿袭下来。除此三郡外,尚有鲁郡、天水郡、庐陵郡、鲁阳郡。堂号有鲁国堂、武城堂、庐陵堂、三省堂、忠恕堂、敬和堂、衍庆堂等。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8-21 00:32:41 | 显示全部楼层

裕振公祭

10月4日上午
梅州蕉嶺曾氏宗親會將至裕振公陵祭奠.
歡迎裕振曾公後人齊聚.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9-4 17:4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哪几个兄弟是凡字辈的呀?!
真想不明白怎么有些地方的人辈分那么高呀?在我们村里,同龄人中我的辈分已经算是最高的了~~~现在竟然冒出这么多比我辈分高的,你是气不气人?!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9-4 21:02:30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Alex1984 at 2004-9-4 17:43
有哪几个兄弟是凡字辈的呀?!
真想不明白怎么有些地方的人辈分那么高呀?在我们村里,同龄人中我的辈分已经算是最高的了~~~现在竟然冒出这么多比我辈分高的,你是气不气人?!

繁字辈在全国各地的曾姓人之中是不算高的,有些地方的同龄人(指中青年)是广字辈的。我自己就是繁字辈的,这个辈份在村中不算高的,村中的老人有昭字辈的,我同各地的曾姓人比字辈,大家的字辈只不过相差一两辈左右,但我知道福建闽南曾姓人的字辈是比较高辈的,有很多都是广字辈的,有时真是不知道怎样称呼这些同姓人。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9-10 16:0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巴人老兄,我是1986年出生的,但不知道我是几字辈,你能告诉我吗。我们的祖先是不是一个人啊,是就太好拉。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2 20:02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