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5-11-9 22: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给严教授提供我所了解的(或许教授已看过该书)也兼答楼上的:确实,语言和文化族群认同是很复杂的,要从历史上去看.我看的那本书上(书名是客家什么的,忘了).书中提到深圳和香港的东宝话(好象是这样说的)是这样形成的.历史上从客家核心区迁移出来到深圳香港居住的客家(当时还不是很明确的说法)在定居后,拥有的是客籍,是没有主籍的,虽然该地人口稀少,只有少部分的广府人.当时该地是属广州府的.由于广州府的压力(只有改讲白话,风俗也改,才给落籍),考虑到现实的问题,不落籍就没有很多的权利,再加上定居珠三角的客家先民较少,也还不存在客家意识,也无族群的争斗,最后屈服了,改宗广府.不过还是应该保留了部分痕迹.从而跟传统意义的广府人有区别.东宝话也较接近客家话.
但后期大批客家先民移居,虽受到压力.但族群意识强烈,人数也较多,且应该是不间断的移民,始终没有屈服,就形成了深圳新界客.
以上是一家之言.
至于博罗本地有些不认同客家,既有以上的历史缘故,也是由于客家地区经济落后的缘故(抬不起头来).政治上也是受人统治.当然我不敢肯定他们一定是客家,这有待考证研究.或许有部分是在广府族群形成之前就已生活在这里的.
顺便提一下:有的广府人士认为是畲族同化掉汉族形成客家的,我要反驳的是第一客家这个含义本身已做了部分说明.第二罗香林的客家源流考中也做了说明(我不敢说他的观点是全部正确的,毕竟是开创性的工作),即南迁的大家族只留下几个人,所谓的大浪淘沙始见金,幸
存者都是精英,他们的繁衍生存能力是极强的.第三,现实是历史的反映,客家人的传宗接代的意识非常的强烈,跟被迫南迁和南迁的艰辛以及定居后恶劣环境的历史大有关系.从族谱可以看出一个人可以生十几个儿子,7-8个很正常.几何倍数的原理,同化的可能性就不大.同理,潮州人传宗接代的意识一样的很强烈,也是因为史上被明朝吴大猷的军队杀掉了几乎所有的男性,只有儿童幸存.这决非广府人士能理解的.网上不是已有计划生育是汉族在挥刀自宫吗.看看那篇文章或许会有帮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