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陈汉民

江西泰和柳溪陈氏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9 20:48:13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南各姓氏许多人寻根泰和鹅颈邱。不少人与我共同讨论,众人一致认识,鹅颈邱就是泰和赣江以西几个乡镇,当时为文天祥抗元大本营,苑前乡柳溪村也在其中。双方拉锯战,泰和县志记载,景炎二年(1277)仅一次战役,义军就死伤几千人,鹅颈邱百姓跑个了精光。柳溪村应辅公一家及其至亲留了下来,可以想象,柳溪村村民极为稀少。应辅公才将吉安梁氏女婿招进柳溪村。贽公生于1295年,柳溪谱称贽公祖父为彦辅,我本人断然以为其实是应辅。把彦字与与应字搞混了。当时柳溪村二房只有应辅并无彦辅其人。
     应辅公为二房十三世,他还有三个同父异母弟弟仁则、成则、明则。仁则生君仁、君凤、君会。君凤又称阳凤,吉州乡试第一,戊午登霍希贤榜进士,授分宜尹,再任广州烧钞库大使。阳凤十四世,为贽公堂叔。
回复 点赞 0 拍砖 2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0 18:4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陈汉民 于 2016-10-10 18:57 编辑

     有的支派某些人热心联谱,譬如说湖北某的柳溪派和湖南郴州彦千公派。更多的人反对联谱,理由是不能舎近求远,柳溪族内部都还没有联谱,怎么好就与其它陈氏支派联谱?
    本人更是反对联谱,直言要是认某大派祖先为祖,联谱就是造假,就是弃祖不认,坚决反对。唐末五代,柳溪派与池阳陈氏也参与江州聚居,是义门聚居当中仅有的少数派。我本人讲过,义门如大海,柳溪和池阳为大海中的一叶绿洲。有柳溪和池阳陈氏的存在,更衬托陈氏族群风景;反之柳溪和池阳被淹没,有谁还相信你陈氏族谱的准确性?何至于一千一二百年下来,陈氏仅出自于某一人?如此经不住推敲的“族谱”,毫无价值。义门称“江州义门始祖旺公”,就是一种笑话,有人出了洋相还不知觉。我本人一再讲,应该是“江州义门家长旺公”,“江州义门始祖叔明”。用词须准确,用错就属缪误。柳溪祖先是叔明还是伯固?认了祖先的兄弟或堂兄弟为祖,并非大错。
回复 点赞 0 拍砖 2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0 20:06:19 | 显示全部楼层
并不是所有来自柳溪的都是柳溪派吧?您老知道兴宁市宁新镇阳光村(原称白马垅)有个柳溪堂吗?陈氏宋代时九十六世祖住江西吉安泰和柳溪村,故名 柳溪堂 。您有没有去了解过他们是哪一派呢?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0 20:5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陈立信 于 2016-10-10 21:29 编辑

汉民宗亲你好,本人反对你对于贽公祖父应辅公的说法,这个说法是毫无依据的,只凭你一时的突发奇想就能够认祖归宗,那才是天大的笑话!对于汝舟接彦辅的记载,如果柳溪谱是可信的话,我们可以看到旦公长子良弼的儿子汝?(谱页字迹模糊)和彦辅五子汝舟、汝成等是相互的,而应辅名下并没有其子嗣的记载,更没有汝舟的记载。现在你把汝舟“过房”给应辅公不是很可笑吗?而我们在看看应辅公这边,引用你上面的话“还有三个同父异母弟弟仁则、成则、明则。仁则生君仁、君凤、君会。君凤又称阳凤”仁则生的可不是汝仁,汝凤,汝会!哈哈!

我们再来看看善爵接柳溪彦辅的可能性,在前面你说是善爵找到柳溪的,那么为什么明代的柳溪谱根本就没有记载贽公?那么是谁接的?善爵的后人?莫说是不是善爵的后人接柳溪的,究其善爵其人,有没有这个人还是个未知数。在现存的族谱中几乎所有的谱都是武~宜~日新~善。几乎所有的文公传下各支系谱所记载都是宜生一子日新。月新是从哪来的?是漏记的吗?那么善爵呢?武公后裔中,都记善公官至浙江布政司紫薇堂,而很不巧,善爵也是这个官职!是谁的错?就算是以上月新、善爵是实有其人,那么柳溪八修之前的谱为什么没有贽公记载!柳溪八修谱修于清末1880年,可以想象其可靠性。而修于明洪武末1401年的三修谱,没有贽公记载! 三修后附明宣德戊申(1428)也没有,四修明景泰六年(1455)还没有,  五修明正德五年(1510)还是没有!怎么办?
据贽公谱载洪武定鼎后容宜二公奉贽祖及文武二公神主回柳溪之祠!这是重点,什么时候回的?明朝开国后至广东河源人周三官之乱前,是一段较为平静的时期,如果容宜二公真的奉贽祖及文武二公神主回柳溪之祠的话,很可能就是在这段时期回的柳溪。时隔三几十年柳溪三修却没有贽公,这似乎间接说明了什么问题了!


贽公上源接柳溪没有错,但不会是应辅。是不是彦辅存疑。是不是柳溪其他支系待考,是不是柳溪陈以外的陈氏?可能性很大。个人认为,仅供参考!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0 21:0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陈立信 于 2016-10-10 21:22 编辑

还有,你说景炎二年(1277)仅一次战役,义军就死伤几千人,鹅颈邱百姓跑个了精光。柳溪村应辅公一家及其至亲留了下来,可以想象,柳溪村村民极为稀少。应辅公才将吉安梁氏女婿招进柳溪村。意思就是说梁氏是在应辅公之后才在柳溪落籍的,可以这样理解吗?不知道你有没有去了解过柳溪梁氏?知不知道其源流是怎样的?今天在这里我可以发给你!
江西泰和柳溪梁氏五修族谱序
濒木琴涧而下东南岸衍为平畴广阼期间烟邨蒙密林木阴翳望之蔚然而深秀曰柳溪梁氏世居焉梁之先自长沙徙江陵至南唐徵侍郎胜用公始徙泰和及宋赠知吉州逢吉公二子长君崇官兵部员外郎次君杰官翰林编修柳溪杰公派也旧有谱一修於宋抚州守昭伯再修於明布政叔车皆合崇杰二公派编辑成书嘉靖间旌孝子由义独修柳溪派谱 国朝乾隆丙子柳溪诸贤四修之今将七十年矣族彦魁文辉庭能修惠周捷登列公辑五修稿将成奉其旧谱并新稿徵序於余曰四修源流世系俱本嘉靖由义公成规合员外编修二派有其举之莫敢废也此次五修自吾基祖永夫公始永夫以前凡十八世止僭拟外纪之义别立垂线图以著其所自来敢以质诸先生予受而读之不禁瞿然有感也昔眉山苏氏昉自长史味道因刺眉州而家焉是宜推为始祖廼老泉作谱略刺史而不序特序眉山苏氏而於高曾祖父详其字谥生卒且曰尊吾所自出谱自吾作者事应尔尔彼盖裁之以义衷之以礼准之以仁孝之以思贯之以辑睦之诚使奕叶相承各有所感触而油然兴起谱道於兹备矣宜其为万世程也然世俗久不解此今观柳溪梁氏谱庶几其近矣乎以徵侍郎为一世冠世系庆源图於先详柳溪派衍於后永夫公世居十九名列第一其支分源流条列次第极整齐而不黩而与柳溪同祖而异居者疑则缺之亡则逆之其世次稍近里居可考者则显为纪注以别之所谓详其所可及畧其所不可及者而已矣不序历世显爵者疑於疎逖而攀援犹眉山之不及刺史也不首编修而收寿宰尊吾之所由分也偤眉山之尊所自出也既尊所由分因使各尊所尊以尽其私则柳溪派衍宜详谱固作柳溪何异於作眉山也则信乎柳溪谱亦眉山谱也余既喜诸君重本厚亲纂辑合度乆足垂鉴将来固知是谱之不轻作者也敬为之书


南唐时柳溪梁氏就已经在泰和柳溪了,如何是应辅公将吉安梁氏女婿招进柳溪村才有柳溪梁氏呢?再看梁氏谱序,时至清代了,柳溪还是深山密林,再看柳溪卫星地图,东南是紫瑶大山,柳溪三面山环抱,一不通大路,二不通大船,三不通关隘,四不通城府,如何会是战争要冲之地?世道清平可以有田可耕,战乱可以躲进深山密林,实在是个隐居的好地方。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1 00:07:57 | 显示全部楼层
立信:我回答你提出的问题。柳溪堂有真有假,如果宋明时候,住柳溪古井巷或当今苑前乡路溪者,就是泰和柳溪始祖晖公的后代。车下村梁氏父老,证实该村就是明清时候的柳溪村,早些年该村还有陈可香的坟墓。也有陈氏称其祖在柳溪村开基,还说贽公是其祖的孙子。贽公早已于1329年入粤,1360年前后才从汀闽途径泰和者,你不会将他看成贽公祖父吧?
你说南唐时,柳溪梁氏就在柳溪村了。这你就不知晓了。柳溪陈氏族谱,有柳溪村清康熙年间进士庶吉士梁弓序,我在网上刊登过。梁弓说,柳溪陈氏于唐末迁柳溪,柳溪梁氏宋末迁柳溪。柳溪谱还讲到梁氏从吉安迁来。
   你说明代时柳溪谱没有记载贽公,你又错了。柳溪谱记贽公祖父彦父,父汝舟。不是明代入谱,又是何时?不过,我判断明初三修贽公未入柳溪谱,理由是元朝不修谱,1401年前七十多年,贽公已入粤。从泰和柳溪谱记四川资阳世系,其祖为贽公五世孙善爵,浙江布政使司,授紫微堂印一个。善爵在丰顺后人陈绪松、陈绪缅,也讲到紫微堂印,与泰和柳溪谱说法一样。泰和谱和丰顺族人如此叙述,你还怀疑善爵不存在?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1 07: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陈汉民 于 2016-10-11 10:35 编辑

   立信不相信景炎二年(1277)泰和赣江以西,文天祥与元军战斗死伤几千人。泰和县志载,村民胡石秀为义军在赣江上建有浮桥。元军来攻,并派骑兵包抄后路,义军自相踩踏,主要将领将领钱贵达等两人都战死。可见文天祥在泰和招幕来的三千多泰和兵之狼狈,不是元军对手。你不相信交通不便的赣江西岸在宋末有大战,总该知道第二次革命时期,泰和赣江以西是革命根据地吧?泰和每一个乡镇,都有几百名烈士,少则一百多,多则七、八百。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林彪都到过这里并指挥战斗。著名的富田事件发生在这里。当时红军军队肃反,将二十军排长到军长六百多军官,全部用机枪扫死。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1 08:4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陈汉民 于 2016-10-11 10:20 编辑

     我曾经在陈氏宗亲网上讲过,“贽公世居江西泰和柳溪,贽公于1295年诞生于江西泰和柳溪村,并于元文宗二年(1329)入粤,这是贽公族一致认识”。立信本人不信,说“贽公父元佐,是所有贽公族的认识。”元佐,又称世休,被称为大派九十三世。我本人指出,这是明清时候的汀闽客家联谱。本人毫不客气地说,联谱就是造假,不符合事实。贽公祖居地究竟是在陈德村还是柳溪村?这是个严肃问题。“贽公以上,世居江西泰和柳溪村”。贽公族在兴宁的祠堂称柳溪祠;柳溪村已经找到;江西泰和柳溪陈氏族人也已联系上;江西泰和柳溪陈氏族谱也有有关贽公记载。贽公属于柳溪始祖晖公后人,已一目了然。
    立信只认族谱,脑筋过于陈旧,不够开阔。我本人称不唯谱,只为实。即使江西泰和柳溪谱有有关贽公记载,我也须考证其准确性。从晖公到贽公有四百三十年,记贽公为柳溪十世不准确,本人不予采用。柳溪谱尽管资料丰富,因为近百年才修一次谱,年代久远,加上战乱,族谱难免有错。譬如,柳溪彦字辈,本来九世,被缩成八世;本来是十二世,被缩成十世,二十一世昌积公六修族谱如是说。比较湖北柳溪分支谱,湖北陈虞安族,将翁字辈记为十六世,而柳溪谱记翁字辈为十四世。我本人断然以为陈虞安族谱正确。
    泰和柳溪谱资料齐全。我有机会从贽公出生年代判断贽公祖父可能是谁。1273年,即贽公出生前22年,二房应辅公请求文天祥为柳溪写谱序。此后四五年,南宋灭亡。我判定战乱时候已没有几家族人在柳溪村居住,其余外徙黄塘、下舍、株林等等许多地方。泰和县志记泰和元军驻节南昌,就在柳溪村。
     极为血腥时敢于住柳溪村者还有谁?正是应辅公一家。应辅公之父毕(駂之左半边)为南宋致仕高官,见过世面,不怕惊险场面,元军也不难为他,这是常情。
   立信讲“仁则生的可不是汝仁、汝凤、汝会”,他试图证明十四世没有兄弟排名。应辅公长在农村,而其同父异母兄弟仁则、成则、明则成长在临安。十三世应辅公兄弟们都没有排名,十四世会排名吗?时到明朝后期1477年,二十一世昌积公才编出派行诗句,二十三世之后才排名。立信满脑子汀闽说,并不懂柳溪文化,不理解柳溪文化,才多有疑问。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1 10:2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没错景炎二年(1277)泰和赣江以西,文天祥与元军发生战争,发生于南宋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八月,由文天祥率领的各路勤王义军与元主将李恒率领的元军在中埠村相遭遇,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交锋,爆发了“中埠之战”,中埠村就在赣江边,当年中埠村袁氏支持援助文天祥,中埠村还是富庶之地,商贸繁华,想避免战争,很难,相反,苑前镇对比于中埠村就地理位置,战略位置来说,没有比,前面说的一不通大路,二不通大船,三不通关隘,四不通城府,如何会是战争要冲之地?反观中埠村,这几个条件都具备,能避免战争吗?不能!当然,我也没有看县志,因为我所下载的泰和县志太模糊,查看很困难。但是,我们可以看卫星地图,苑前镇和中埠村的位置。在仁善河以北至中埠村有大山阻隔,发生在中埠村的战争对苑前镇影响有限。就是发生在泰和城的战事,攻城方无论是谁,都不会在赣江河对岸安营扎寨,进攻、撤退都有大江阻隔,何来胜算?况且无论是从吉安来的部队还是从赣州来的部队都不须经过苑前镇或者泰和赣江东岸。还有,发生你说在二次革命时期,泰和赣江以西是革命根据地,泰和每一个乡镇,都有几百名烈士。众所周知,我红军革命根据地向来是以农村包围城市,他当然在农村,也分布在农村,很正常。拿现代的游击战来对比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有什么可比性呢?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1 11: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陈汉民 于 2016-10-11 17:47 编辑

      找寻贽公祖父是谁?关键是看贽公于1295年出生时柳溪村住有哪些人,住的是那一派。南宋即将灭亡前一年,1277年腥风血雨,鹅颈邱的百姓,个个腿发软,还敢在那里呆下去吗?基本上都逃走了。应辅公之父(駂字左半边)为致仕高官,见过世面,元军会拿他招抚百姓。我本人私下与柳溪族人交流,认为文天祥失败后,南宋即将灭亡时,鸨公领陈闵子等柳溪进士,就投降了元朝,如同四川合川钓鱼城(现在属重庆)那样。我到过钓鱼城考查。南宋灭亡了,守军还把守着钓鱼城,元朝忽必烈招降,守将后来也投降了。
    宋末特殊历史背景,是我们认识贽公祖父为应辅重要根据。如果是太平盛世,柳溪村人口众多,就无法找到贽公祖父为谁。与柳溪族人共商,大家讨论。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1 19:5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汉民宗亲你说我只认族谱,脑筋过于陈旧,不够开阔。你本人不唯谱,只为实。真的是这样吗?现在我们讨论的话题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呢?不是以谱为依据来讨论吗?你如此,我也如此。当然,也不能尽信谱,很多谱是有问题的,造假的,就如同你造假贽公祖父是应辅一样。对于你造假一事,现在很多宗亲不明就里,引用颇多,大有造成既定事实之势,我现在不站出来拨乱反正,更待何时?难道还要这样继续错下去吗?这样上对不起祖宗,下对不起子孙后代!!!对于你的错误观点,我将视我工作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一一反驳你。当然了,这是世系之争,维护真理之争,不夹杂个人恩怨,也不很因此记恨谁。说实话,我还是很钦佩你的,至少你敢想,敢说,不像某些人,明知道是错的,确没有人站出来。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1 20:0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陈汉民 于 2016-10-11 20:20 编辑

       贽公于1295年出生时,居住在柳溪村的为二房羽公派,族谱记千七郎公为二房十三世。又四川资阳陈立宇称,其族住五华梓皋约柳溪村,先祖为千一郎、千二郎、千三郎,二世祖为百一郎,三世为五十四郎,贽公为五十一郎,能不是二房十五世么?绝对准确无误!当今,江西泰和本地柳溪族人均不直称呼贽公,而是热情地称他为五十一郎。
   尽管柳溪谱内容十分丰富,它也不可能为贽公族提供贽公先祖世次。须贽公后人认真地找寻。本人寻根有二十一年多,深知贽公于元朝1295年诞生时,当时柳溪村人丁十分稀少,恐怕连贽公在内,也不过二三十人。这就为我们找寻贽公至亲提供了极小范围。柳溪谱称贽公祖父彦辅,我有把握地说,贽公祖父,就是请求文天祥书写族谱的二房十三世应辅公。
    我没有造假!我说1295年时住柳溪村者为二房羽公派,引用了柳溪谱。我不过是作了逻辑推理,当时柳溪村环境,除应辅公可能是贽公祖父外,再没有其他人有可能是。能不是应辅公吗?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1 20: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陈立信 于 2016-10-11 20:55 编辑

1,贽公出生时柳溪村住有哪些人,住的是那一派?你说1277年腥风血雨,鹅颈邱的百姓,个个腿发软,不敢在那里呆下去,基本上都逃走了。应辅公之父为致仕高官,见过世面,元军会拿他招抚百姓。你甚至认为文天祥失败后,南宋即将灭亡时,鸨公领陈闵子等柳溪进士,就投降了元朝,有可能,但是你别忘了,你之前说过柳溪陈氏同居合食,既然鸨公投降元朝,能够自保,自然也能保全这个家族,大家何须逃跑,而且反观其他姓氏,苑前镇书院罗家,王山村肖家也没有因此家离子散,缘何陈氏一家四散逃命?你甚至还认为泰和县志记泰和元军驻节南昌,就在柳溪村的南昌,现在路溪村的南昌,你可知道在哪?一个小地方,就可以驻节军队,这也太可笑了吧?何况当时这里还是到处是原始森林呢!还有鸨公生于1199年,庆元己未年绍定六年癸巳1233年35岁入太学
嘉熙戊戌1238年40岁中进士。
文天祥咸淳癸酉1273写谱序时75岁再到1277年时80岁了,存不存世还不好说。

点评

柳溪谱讲柳溪十四代同居合食,贽公之父为合食成员,恰恰就是南宋末期。  发表于 2016-10-11 20:33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1 20: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2,你说十三世应辅公兄弟们都没有排名,十四世会排名吗?时到明朝后期1477年,二十一世昌积公才编出派行诗句,二十三世之后才排名。但是你发觉没有,前面你说譬如,柳溪彦字辈,本来九世,被缩成八世;本来是十二世,被缩成十世,二十一世昌积公六修族谱如是说。比较湖北柳溪分支谱,湖北陈虞安族,将翁字辈记为十六世,而柳溪谱记翁字辈为十四世。这些不是排名辈字吗?缘何你说话前后矛盾?而且!!!应辅公的字号与其同父异母兄弟仁则、成则、明则都有个则字,还有旦公长子良弼的儿子汝?(谱页字迹模糊)和彦辅五子汝舟、汝成等,同兄弟间都有个汝字,怎么这个不是排名辈字吗?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1 20:26:55 | 显示全部楼层
3,你说兴宁柳溪堂是假柳溪,你要分清楚,人家可没有说他是柳溪陈,他祖上在柳溪,造间房子叫做柳溪堂,有什么错?怎么是造假?莫非你造假造得多了,也觉得人家像你一样?同样,贽公老家在柳溪,为什么就一定就是柳溪陈呢?当然也可以是,并且有很大的可能是柳溪陈,但是不会是祖父是应辅。没有任何证据的世系,是不可能成立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22 16:45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