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zza0031504

中国廖氏族谱资料-廖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28 23: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朝大将军廖永忠 2004-11-25 09:09:20   清远名人  廖金树    最近去番禺南沙宏伟的大后宫游览,发现宫中所塑几位历史名人之像,其中一位是廖永忠。其像碑文载:“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廖永忠拜征南将军,自福建取海道进军广东,沿途安澜以济,直抵珠江连降主守将,于东莞和广州,复擒斩暴冠,邵宗愚,广人大悦,廖永忠因广东不战而空,威戴天妃神礻右遂倡建庙宇于归德门外。五羊驿之东,着有司春秋之祭。”想必,到天后宫游览的人会问?廖永忠是何许人也?其墓葬是否还在?如果在又在何处?  据清新县珠坑廖姓族谱及清远文物志记载:廖永忠祖居福建,后移居南雄珠玑巷,兄弟七人,因饥荒和兵乱,自南雄流落英德定居。廖永忠排行第二,生于元朝顺帝年间公元1323年,终于1375年。其妻康氏为朱元璋之主战将康茂才之女。元末朱元璋与廖永安等发兵起义反对元朝,廖永忠便入廖永安旄下,作战勇猛,累建战功,廖永安因中毒箭医治无效逝世,朱元璋封廖永忠为将军,接替其兄廖永安之职,全统其师,转战湖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在诸省平定后又奉命转战广西、四川。在进军广西、四川前将其家眷安置于清远,现清远滨江廖姓人多数是其后裔。  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登奉天殿,召谕群臣论功行赏曰:傅有德,廖永忠两位将军,南征北战,每逢战役奋勇忘躯,廖永忠大战鄱阳时实朕亲眼所见,可谓天下奇男子,赐良田一万亩,封德庆侯。  洪武四年(1371)因辽东土匪暴聚,劫航运,攻州郡,廖永忠又被朱元璋派驻辽东,平定暴匪。  朱元璋登基称帝后,为了巩固其帝位,便制造各种借口杀害与其起兵推翻元朝、创立明朝,扶助朱元璋登上帝位的群臣战将。廖永忠亦被朱元璋以“僭用龙凤诸不法事”罪名赐死。享年五十二岁。  廖永忠死后,嘉庆元年,其后裔将廖永忠之遗骸移葬在珠坑岑坪杉树咀、又名雷公潭,该墓坐西向东,光绪二十年重修,保存尚好。墓中只少了一个石狮子、墓碑刻着:大明大将军德庆候讳永忠太祖之墓,碑上有内外两副对联,内联:“山水钟景秀,蕃留阴子孙”,外联:“候封标骏望,祖德肇鸿基”。标明光绪二十年秋月吉日重修,碑上还刻有近一百字记载廖永忠出生地、官职等内容的碑文。墓位于山脉连绵山凹处,周边苍松翠竹,墓前地堂开阔,池水河穿行而过,远眺毕架山像是一个人仰卧其间,山环水抱,风景秀丽。  廖永忠后裔人数较集中的地方有广东南雄珠玑巷、湖南长沙、广东怀集、广西平南县及广东清远。清远多数居住在下滨江,分布在50多条村寨,人口有一万余人。有些后裔已移居顺德等珠三角地区,以及港澳、海外等地。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8 23: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古老多支谈廖氏
     

        □庄敬忠

        廖姓起源有四支

        廖姓之源古老多支。(1)源自董姓。《辞源》载:“古有廖叔安,左传,盖其后也。”颛顼帝玄孙陆终,陆终次子惠连,亦名参胡,董姓。惠连之子叔安,封于,在今河南唐河县湖阳镇,为夏商候国,西周初被周吞并。古代、蓼、廖通用,叔安也称廖叔安,其后以国为氏。(2)出自偃姓。陶为尧舜时刑官,偃姓,是东夷部落联盟的首领,被禹选为继承人,因早死,未继位。西周初其后裔被封于蓼,在今河南固始蓼城冈,公元前622年被楚穆王所灭,亡国后的子孙以国为氏,称廖氏。(3)源出姬姓。《辞海》载:“周文王子伯廖之后。”武王灭商后封伯廖于古国之地,在今河南唐河县湖阳镇,史称伯廖为廖伯安。春秋时被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4)来自外族改姓。战国后期,四川巴夷族中已有廖姓;当今少数民族也常用廖姓,瑶、水、苗、回、壮、毛难、仫佬、蒙古、布依等民族都有廖姓。廖姓郡望汝南、巨鹿、武威郡。在宋代列为第73位大姓,人口近20万;当今列为全国第66位大姓,占总人口0.34%,约440万人。

        先秦时期,廖姓主要在豫川,秦汉时播翼鄂,两晋南北朝迁入湘粤苏浙赣闽。唐初随陈元光、唐末随王潮、王审知入闽,成为福建大族。

        廖广业元代入潮

        据《客家姓氏渊源》载,廖实藩生于后唐庄宗三年(925),先祖由南京迁居江西,其高祖又迁福建石壁,至廖实藩再迁上杭。实藩的裔孙廖广业,于元代(1271-1368)由福建永安县溪南里迁徙入潮,定居潮阳新兴乡港头寨水门仔廖厝巷。广业有三子:长子光真分创司马浦上寨;次子光大分创上家沟口寨;三子光明迁创丰欢乡仙家(今惠来县)。光明也有三子:长子南德分创兴仁乡横山半径(今普宁大坝镇);次子南庄留仙家守祧;三子分创潮阳司马浦下寨。明、清时期廖广业的裔孙再分别创今和平、海门、贵屿、司马浦圩等地。

        廖见泉于明代(1368-1644)由福建迁徙潮阳竹山都畚箕湾(今西胪镇兴平)开基创族,裔孙再分创店后、陂头、洋文等村。

        另据《饶平客家姓氏渊源》载,饶平廖氏,世居河南中部地区,唐末黄巢起义后,其先祖为避战乱迁居福建汀州府宁化石壁村,后裔再次南迁龙岩永定县,其中有一支

        派于明洪武年间(1399-1402)由永定坎市迁移饶平新丰氵荣东里洋,在潮汕东部山区蕃衍创族。

        潮汕廖姓人口约11万人。其中金平、龙湖、濠江区约1万人;潮阳区约7000多人,聚居和平约3000人,分布西胪、贵屿、海门及棉城;潮南区约1.6万人,聚居司马浦1.4万多人,分布陈店、两英、红场等镇;澄海区约1000多人;南澳400多人;揭阳榕城区约3000人;揭东约6000多人,聚居新亭,分布曲溪、锡场、玉湖、白塔等镇;揭西5500多人,分布金和、河婆、棉湖、良田、五经富等镇;普宁约1.5万人,分布流沙、池尾、里湖、麒麟等镇;惠来约3000多人,分布惠城、周田等镇;潮州湘桥区约5000人;潮安约3万多人,分布文祠、金石、枫溪、铁铺、庵埠等镇;饶平约6000人,分布三饶、黄冈、新丰、钱东等镇。周边地区兴宁、大埔有廖姓聚居。

        文武英才启后人

        廖姓人物清朝有武举人廖飞扬、廖维扬,清末有诗人廖日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廖其清(1907-1926),大埔县(原属潮州府管辖)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中共广东区委书记陈延年带领,到汕头开展创建党、团地方组织的活动,成立第一个共青团汕头支部,历任团支部、特支、团地委书记,汕头国民外交后援会执委。其间发动汕头地区的工人、青年、文化运动,掀起革命高潮和发展党、团组织。1925年9月16日陈炯明余部重占汕头,他被殴打重伤,仍在汕头市区坚持斗争。此后他一直抱病坚持地下工作,直至1926年6月在汕头逝世。

        廖公圃(1892-1980),生于泰国,祖籍澄海上华镇横陇村。父廖葆珊获泰王封侯爵衔。兄弟在泰国创办多家工商金融企业。公圃在抗战时期任劝募公债暹罗(泰国)分会副会长。参加发起组织泰国潮州会馆,参加创办《中国日报》及《中原报》,宣传抗日。日军进入泰国时,拒绝与日军合作,被判无期徒刑。日本投降后获释。晚年热心公益事业,乐善好施。关心祖国建设,倾注全力发展中泰友好事业,我国领导人访泰时多次接见他。著有《狱中杂诗》6首,有爱国诗人之称。

        廖烈科(1931-1997),潮阳司马浦人。廖创兴银行创办人廖宝珊之次子,任廖创兴银行董事长。在社会公益、慈善福利、教育事业方面均有较大贡献和享有盛誉。1985年被中国国务院及新华社香港分社委任为香港事务顾问。1996年荣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委员,1997年当选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廖逊我(1912-1970),大埔县(原属潮州府管辖),大麻新丰人。历任惠阳崇雅中学校长、汕头一中教务主任。抗战胜利后任海南昌汇县长,广州中南美专教授。他擅诗、书、画,号称“三绝”。在中山大学时曾师从当代岭南画派始祖高剑父之门下,融合中外画学之长,造诣颇深,先后在印尼、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和台湾地区举办画展。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8 23: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廖化和“客家娘酒
    来源: SOHU招商联展 【打印】【关闭】【收藏本文】
     
     
      
      “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这是廖化在《三国演义》中不好的形象,但在《三国志》中“思归先主,乃诈死,时人谓为信然,因携扶老母昼夜西行”中,却是一个忠孝两全的人物。客家娘酒是客家人用糯米酿制的黄酒,客家人几乎家家都有“酿酒经”,但很多人不知道为什么称黄酒为“客家娘酒”。追溯客家廖氏渊源,可以知晓是廖氏祖先廖化的“忠孝”“酿造”了客家娘酒。

      廖化字元俭,本名淳,襄阳人也,曾为前将军关羽主簿,羽败,属吴。话说廖化归属了吴国,想离开吴国回蜀国,却没机会,更何况还要带上老母亲。廖化在思念蜀国时,百无聊赖,于是将一些糯米用水浸透,接着,用甑锅蒸糯米,他一边烧火,一边自言自语:“焖死你!焖死你!”然后,他又将蒸好的糯米放入陶器中,并将畲族人采集的一二十种药材投入糯米中,用稻草包裹住陶器,他美其名曰:“服药、净身、草埋。”当时,廖化在捣鼓这些东西时,纯粹是用来打发时间,宣泄郁闷的心情。没想到,盛糯米的陶器闲置久了,廖化偶然想到打开看时,不仅没把糯米闷“臭”,反而飘来一阵醉人的酒香,“黄酒”由此诞生了。廖化大胆地试尝这种酒,结果发现味道好极了,那一刹那,他心中产生了逃离吴国的“美酒计”。后来,廖化将这种美酒和美酒的“处方”献给孙权,当然,醉翁之意不在酒,当廖化提出:“要携母亲回趟老家”时,喝得晕乎乎的孙权大手一挥:“立马放行!”于是,廖化连夜带着母亲往西行走,恰巧在路上碰到东征的刘备,随刘备回了蜀国。 据说,这种黄酒不是廖化自己发明,而是她母亲教他做出来的。不管怎么说,这种黄酒是廖化娘儿俩首次酿造的,于是,客家人称黄酒为“客家娘酒”,以示纪念,后来,这种称呼随着客家人南迁,沿用了下来。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8 23: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原登于惠州市惠城区政协办公室主编的2004年11月25日《惠城政协》第18期,我把它转载如下:

               宣扬仲恺精神,打造惠州名人品牌
                   ──关于廖仲恺故居的考察报告

      为充分利用惠城区文化资源优势,发挥名人品牌效应,促进我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建设惠城文化先进区,今年3月和10月,惠城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先后两次赴陈江廖仲恺先生的故乡陈江镇参观和调研。现将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一、廖仲恺先生及其一家的贡献和影响
      廖仲恺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最忠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战友、最得力的助手,著名的国民党左派领袖。他以巨大的政治魄力,协助孙中山冲破重重阻力,推翻帝制,建立广东革命政府、改组国民党,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创办黄埔军校,扶持工人运动、东征平叛,推动北伐大业,为此遭到暗杀。他的名字彪炳史册,在国民党和共产党中享有崇高威望。
      廖氏一家满门忠烈,在中国的民主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统一战线、世界和平等领域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功勋卓著,世人瞩目——
      夫人何香凝:同盟会第一个女会员、著名的国民党左派、中国民革的创始人之一,历任中国美协主席、民革中央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儿子廖承志,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统战部副部长,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女儿廖梦醒:历任全国妇联国际联络部副部长、中日友协理事,是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
      女婿李少石,梦醒丈夫。曾任中共香港地下交通站站长、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长。革命烈士。
      孙子廖晖,曾任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现为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委员。
      二、我区现存有关廖仲恺、廖承志的遗址和纪念物
      与廖仲恺、廖承志有直接关系的纪念物有:
      1、中山公园廖仲恺纪念碑。何香凝立于1925年11月6日,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撰文,国民政府常委谭元恺闿书。“文革”时被毁,1986年惠州市人民政府重立。
      2、陈江镇幸福村廖仲恺纪念碑。何香凝立于1925年11月6日,汪精卫撰文,广东大元帅府外交部长伍朝枢书。
      3、幸福村仲恺故居遗址。
      4、陈江镇仲恺中学:始办于1964年,原为陈江农业中学,1984年11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改名“仲恺中学”。
      5、廖仲恺何香凝纪念室:在仲恺中学内,总面积180平方米,有廖仲恺、何香凝铜像,展品180多件。
      6、廖承志的留丹亭诗碑:诗写于1941年,碑立于西湖点翠洲。
      7、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幸福村东面,规划面积19.7平方公里,已开发近10平方公里。
      此外,中山纪念堂、中山公园、望野亭、东征烈士纪念碑、百花洲落霞榭等名迹也与廖仲恺的革命活动有关。
      三、廖仲恺史迹保护、利用的现状
      近年来,陈江镇政府先后投入50万元,修缮仲恺故居遗址及纪念碑; 自筹500万元,在幸福村修建了长17.8公里、宽7米的水泥路; 划地10万平方米给仲恺中学,使该校成为我市面积最大的公立普通中学。明、后两年,镇政府还要在幸福村建成1.3万平方米的仲恺广场。
      仲恺中学非常重视廖仲恺精神的教育,新生入学,人手一册《双清传略》;每年4月23日廖仲恺诞辰日,全校开展廖仲恺何香凝生平知识竞赛;创办的廖仲恺何香凝纪念室,先后被定为陈江镇、惠城区、惠州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四、我们的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廖氏家族的知名度。廖氏一家在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出了三位国家领导人、两个民主党派领袖、两个中共中央委员、三代侨办主任、两代港澳办主任,而且工诗词、善书画。像这样的家庭,在中国近现代史及当代史上不可多得。但是多年来,惠州对廖氏家族的作用和影响认识不足,甚少宣传,今后应采取多种方式加强这方面的宣传。
      2、整合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现有纪念廖氏家族的设施规模小,比较分散,功能单一,所以影响不大。建议在幸福村集中建设有一定规模的有纪念、旅游价值的设施。主要项目有:重建廖仲恺故居;新建廖仲恺纪念馆和仲恺广场(含仲恺公园);立廖仲恺、何香凝、廖承志铜像;设立廖仲恺何香凝文化艺术中心;新建可以看、玩、食、住、购的配套设施。这些项目不能毕其功于一役,需做好规划,留足用地,分期实施。
      3、举办纪念廖仲恺逝世80周年纪念活动。明年8月20日是廖仲恺逝世80周年,建议由区委、区政府主办,区政协和陈江镇协办,联合有部门和专家开展系列纪念活动,如瞻仰廖氏家族有关史迹,廖仲恺广场竣工,廖仲恺纪念馆奠基,举行学术研讨会,筹备成立廖仲恺研究会,出版纪念专集,展示陈江改革开放成就,等等。
      4、编辑出版《正气歌——纪念廖仲恺及其家人》(暂名)。由政协主持,陈江镇协办,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具体操作。全书可分为七部分:(1)廖氏家族生平介绍;(2)廖氏家族大事记;(3)廖氏家族的有关历史照片;(4)廖氏家族作品(含诗、词、文、书法、画)选;(5)廖氏家族研究;(6)有关廖氏家族的论著目录;(7)陈江巨变。
      5、发挥名人效应,调动各方积极性。建设廖氏家族纪念设施乃至建设仲恺故乡陈江,不仅需要市、区、镇协力,还要充分利用名人资源,发动各方共襄美举。例如:可与廖仲恺后人尤其是现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廖晖先生联系,取得他的指导和帮助;与民革省委、民革中央联系,动员民革成员为纪念该党创始人、原领导人出力;与何香凝、廖承志先生工作过的单位联系,如全国妇联、中国美协、团中央、全国青联、中日友好协会、侨办、侨联等;还可与纪念、研究廖氏家族的机构及专家学者联系,如仲恺农学院的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深圳何香凝美术馆、南京中山陵管理处、广州芳村区何香凝纪念学校以及深市社科联、专家学者等,以期争取更多的社会力量支持和帮助。

      通过调研,委员们以为:惠城区有个扬名海内外的廖氏家族,这是极为难得的独特优势,应该充分认识名人故里的价值,深入挖掘、整理名人事迹,善于研究、开发名人资源,在建设小康社会的征途中将仲恺精神发扬光大。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30 18:55:22 | 显示全部楼层

广东省乳源县廖文隆後裔入四川大竹远祖世系

广东省乳源县廖文隆後裔入四川大竹远祖世系

文隆公十九世孙《大竹廖氏族谱》副主编 聪安 敬献
   
始祖廖叔安——2世明公——3世闺公——4世晖公——5世信公——6世渊公——7世光公——8世颖公——9世玦公——10世诚公——11世重公——12世蛰公——13世珊公——14世卿公——15世谭公——16世介公——17世祥公——18世潜公——19世华公——20世瑞公——21世昌公——22世澄公——23世荣公——24世盛公——25世良公——26世辟公——27世高公——28世毕公——29世展公——30世宣公——31世雲公——32世振公——33世平公——34世隐公——35世桓公——36世闵公——37世伯廖——38世成公——39世襄公——40世敬公——41世王公——42世定公——43世真公——44世考公——45世安公——46世和公——47世惠公——48世慎公——49世范公——50世周公——51世高公——52世理公——53世中公——54世元公——55世风公——56世节公——57世嘉公——58世新公——59世斌公——60世扶公——61世祀公——62世延公——63世廖立公——64世廖倔公——65世初公——66世泰公——68世(该宗世系考作67世;此据《中国通史》,余类推——编者)廖子璋——69世廖崇宪——70世廖吾桂(《中国廖氏通书“廖五桂”》——编者)任征关大总管——71世廖钦(袭封大总管。妻韩氏,生四子:守信、守义、守崇、守诚;续妻谢氏,生四子:诚达、诚璧、诚忠、诚希兄弟均入仕为官。另有一子守明,《中国廖氏通书》无记载)本宗世系考——72世廖守明——73世廖源——74世廖讳——75世廖昭林——76世廖国新——77世廖云灿——78世廖裕——79世廖文英——80世廖翔龙——81世廖鹫高——82世廖论——83世廖展曦——84世廖统——85世廖荣——86世廖继林。

廖继林  廖叔安86世。宋太祖建隆二年(961)12月12日午时生,宝元元年(1038)年9月13日巳时殁。进士及弟。妣谭氏,建隆二年8月21日巳时生,宝元二年(1039)年3月14日亥时殁。原籍江西省吉安府泰和县,公元976年移居湖南省衡阳州蓝山县新圩乡下清涵村。育四子:长子孝立、守居老屋至今,子孙昌盛发达;次子孝息分支郴州廖家湾;三子孝道分支蓝山县下板屋;四子孝通分支蓝山县城北门外振文坊廖家巷。后裔尊廖继林为在湘始祖。其以下世系为:

2世  廖孝通  继林公四子。雍熙丁亥(987)年8月14日寅时生,皇佑3年(1051)辛卯岁10月19日亥时殁。妣封氏,淳化辛卯(901)年2月13日巳时生,至和元年甲午岁(1054)1月9日戊时殁。子:芝芬、芝文。

3世  廖芝芬  孝通公长子。大中壬子(1012)年生,元丰7年(1084)甲子岁7月17日殁。妣王氏,天禧丁巳岁(1017)年2月25日未时生,元佑2年丁卯岁(1087)8月19日辰时殁。子:鄠俊、鄠邮、鄠郜、鄠鄯。

4世  廖鄠俊  芝芬公长子。景祐丁丑岁(1037)4月16日巳时生,崇祯二年癸未岁(1103)2月8日戌时殁。妣赵氏,庆历甲申(1044)年5月28日午时生,大观大观三年己丑岁(1109)1月17日酉时殁;成氏,宝元己卯(1039)年3月10日辰时生,绍平丙午年(1166)6月17日寅时殁。子:晨华。

5世  廖晨华  鄠俊公之子。嘉祐壬寅(1062)年9月12日午时生,绍兴五年乙卯岁(1135)7月24日卯时殁。妣陈氏,嘉祐癸卯(1063)年10月1日亥时生,绍兴砖瓦年庚申岁(1140)年殁。子:堆福、京福、雍福。

6世  廖京福  晨华公次子。元祐丁卯(1087)年12月9日申时生,正和六年丙申岁(1116)1月28日己时殁。妣黄氏,元祐戊辰(1088)年2月10日卯时生,绍兴三十一年辛己岁(1161)5月14日巳时殁。子:师宪。

7世  廖师宪  京福公之子。大观戊子(1108)年2月2日卯时生,淳熙十一年甲辰岁(1184)7月24日寅时殁。妣常氏,崇宁甲申(1104)年6月14日未时,建炎元年丁未岁(1127)3月16日酉时殁。子:邦明、邦琼;续妣肖氏,政和甲午(1114)年9月9日申时生,淳熙十五年戊申岁(1188)8月13日子时殁。子:邦输、邦政邦从、邦钦。

8世  廖邦琼  师宪公次子。绍兴癸丑(1133)年12月23日午时生,绍兴三十二年壬午岁(1162)8月20日亥时殁。妣伍氏,绍兴癸丑(1133)年4月24日丑时生,庆元四年戊午岁(1198)5月6日亥时殁。子:如林。

9世  廖如林  邦琼公之子。绍兴甲戌(1154)年12月17日丑时生,嘉泰四年甲子岁(1204)5月18日申时殁。妣黄氏,绍兴丙子(1156)年2月1日申时生,嘉定十年丁丑岁(1217)11月11日未时殁。子:仕梅。

10世  廖仕梅  如林公之子。淳熙乙亥(1195)年7月8日亥时生,端平二年乙未岁(1235)1月8日戌时殁。妣毛氏,淳熙十年庚子(1200)年8月19日巳时生,嘉熙元年丁酉(1230)年4月19日未时殁。子:元享。

11世  廖元享  仕梅公之子。嘉泰壬戌(1202)年10月1日申时生,开庆四年癸未岁(1263)8月25日申时殁。妣曹氏,庆元己未(1199)年6月19日午时生,开庆二年辛酉岁(1263)2月24日寅时殁。子:祥叟、兴叟、声叟。

12世  廖祥叟  元享公长子。嘉定辛巳(1221)年7月7日酉时生,大德十一年丁未岁1307)2月28日亥时殁。妣陈氏,嘉定癸未(1223)年4月14日辰时生,大德五年辛丑岁(1301)12月11日卯时殁。子:贤甫、贵甫。

13世  廖贤甫  祥叟公长子。淳祐癸卯(1243)年5月5日午时生,武宗元年戊申岁(1308)7月19日辰时殁。妣成氏,淳祐丙午(1246)年1月24日辰时生,武宗二年己酉岁(1309)3月3日巳时殁。子:英玉、英俊。

14世  廖英俊  贤甫公次子。咸淳丙寅(1266)年5月26日戌时生,延祐三年丙辰岁(1316)11月16日申时殁。妣成氏,咸淳丁卯(1267)年9月7日丑时生,至正十九年己亥岁(1359)1月17日卯时殁。子:国良。

15世  廖国良  英俊公之子。元世祖三十四年癸巳岁(1293)12月18日辰时生,至正二十六年丙午岁(1366)4月8日戌时殁。妣彭氏,元世祖三十五年甲午(1294)年9月10日巳时生,洪武三年庚戌岁(1370)5月11日午时殁。子:景熙、景昌(昌迁往福建上杭)、景章。

16世  廖景熙  国良公长子。延祐五年戊午(1318)年5月5日午时生,洪武五年壬子岁(1372)11月18日申时殁。妣万氏,延祐七年庚申(1320)年7月16日申时生,洪武十二年己未岁(1379)2月19日子时殁。子:思茂。

17世  廖思茂  景熙公之子。致正四年甲申岁(1344)年9月3日辰时生,永乐元年癸未岁(1403)2月27日未时殁。妣雷氏,至正七年丁亥岁(1347)12月24日酉时生,永乐六年戊子岁(1408)8月4日卯时殁。子:孔祺。

18世  廖孔祺  思茂公之子。洪武三年庚戌岁(1370)4月21日寅时生,宣德八年癸丑岁(1433)6月24日酉时殁。妣雷氏,洪武三年(1370)年5月1日亥时生,永乐十七年辛亥岁(1421)11月26日辰时殁。子:子美、子旺。

19世  廖子美  孔祺公之子。贡生。洪武二十八年乙亥岁(1395)年6月17日卯时生,正统三年戊午岁(1438)10月19日寅时殁。妣雷氏,洪武二十四辛未岁(1391)年7月11日亥时生,正统元年丙辰岁(1436)10月14日未时殁。子:文隆、文勉、文松、恒政、文政。

20世  廖文隆  子美公长子。字运享,乳名盛兴。永乐十年壬辰岁(1412)1月15日子时诞生于蓝山县北门外振文坊廖家巷,成化二十年甲辰岁(1484)12月15日亥时殁。葬于綯马木。妣翟氏,闺名巽女,宣德元年丙午岁(1426)6月1日午时生,弘治十二年己未岁(1500)8月19日申时殁,葬于乳源县红云镇野塘洞心里,丁山癸向。子:彦福、彦元、彦善、彦政、彦庆、彦广、彦东。

明朝正统八年(1443)廖文隆率三弟文松、四弟恒政、五弟文政、堂弟文敏、文秀等六人,由湖南蓝山县乔迁广东省乳源县出水岩(现为乐昌市云岩镇出水岩村),此处岩石魏峨,绮丽多姿,珍珠瀑布仿沸银河落九天,涛声阵阵,乐奏古琴,故先得名珠岩。五座马山,耸立云天,似如五马归槽。还有马鞍山,笔架山,十分壮观,故又得名马山村。于是在此定居落业,繁衍生息,至今五百五十余年。

文隆季昆等人,花萼相辉。马山立足之后,各自寻山掬水,选胜卜居,大展鸿图。文隆、文松定居马山,后裔尊廖文隆公为珠岩始祖。

后来兄弟分居,相距约500米居住。左居文隆公,命名出水岩,象征子孙发达,若江若海;右居文松公,命名塘头下,象征鱼米之村,必有余庆。后来人口繁衍盛多,散居云岩各地,正是桂花吐艳万里香。此处系石灰岩地带,溶岩怪石嶙峋,白云飘飘,常见云雾茏罩于山岭之中,故廖氏所属的地方,总名称为云岩,现代乡镇政府也取云岩之名。

文隆、文松两公,桂发荣昌,诞生十大房,即是文隆公育七子:

长子彦福  分居仙婆庙,又名旗山村。子孙昌盛发达,分布于湖南宜章东风乡上仁恭水、下仁恭水,还有连县鸭麻岭和临县粟山冲,台湾,四川省大竹县欧家镇等地;

次子彦元  守居老屋——出水岩,又名马山村,曾用名珠岩七葉其一,最为昌盛,人文蔚起,耕读传家。分居地广,星落棋布:云岩有坝裡、关溪、石冲口、齐公田、四家巷、岭脚下、半冲、山门口、周雷、綯马不(湾裡,横店裡)、竹山背、高墩头、魏家、上开丰桥,沙帽岭、高村刘家、坪石、乐昌、广州市、深圳头角、台湾、湖南省蓝山县、江西、四川大竹妈妈镇等到地。

三子彦善  分居长塘,又名秀山村。子孙分居有沙栋里、曲江花坪、韶关市、乐昌市、台湾、北京市等地,人文蔚起,名人继世。

四子彦庆  原居出水岩,至第七世大信公,1646年乔迁湖南省汝城县集龙乡里长坝。子孙发达,人才兴旺。大杰公移返蓝山县新圩乡虎形村。

五子彦正  原居出水岩,至七世大鹏公,清顺治年间迁居江西南安府崇宁县寨头里创业。

六子彦广  原居出水岩,至八世必寿公迁居湖南省郴州县热水镇黄勒村。必寿之次子有思、三子有善、五子有敬,迁四川省大竹县定居。

七子彦东  原居云岩茅屋下,至八世必孝公次子应韬,乔迁衡州酃(音林)县;三子应亮移居宜章姚家村。

文松公定居出水岩,诞生三子:长子彦聪、次子彦政、三子彦圣。

恒政公初定仙婆庙黄竹巷,后选胜大富岗开居创刊业。

文敏公定居乳源塘头华山等到地开居创业。

文秀公原居乳源枧背,现居乳源河头、均村,曲江县白求恩芒林、庙梓阁等地。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30 18:5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广东省乳源县廖文隆後裔入川大竹宗系字辈

广东省乳源县廖文隆後裔入川大竹宗系字辈

文隆公十九世孙《大竹廖氏族谱》副主编 聪安 敬献

孝芝鄠晨京        师邦如仕元

祥贤英国景        思孔子(文宗)

文彦希世廷        仲大必有成

仁彝宗祖德        忠厚谨聪明

新增字辈:

功绩恢先绪        兹和启后人

兴斗一天焕        科甲万代兴

续增字辈:

俊杰朝端瑞        良才作相臣

鸣韶来彩凤        家庆万年春

廖文隆后裔入竹者甚众: 欧家镇廖家大坡廖成位宗系,系文隆公长子彦福公后裔;妈妈镇廖家大院廖成模宗系,系文隆公次子彦元公后裔;欧家镇徐家沟廖有权宗系、石桥镇曲溪桥廖必义宗系、川主乡廖家湾廖必胜宗系,系文隆公三子彦善公后裔;姚市乡高坪村廖家石坝子廖有思宗系、大塘坪廖有敬宗系、石桥镇廖有善宗系,系文隆公六子彦广公后裔。上述各宗系字辈、世系,文隆公之前相同,入竹后自“忠”字辈起略有变异:

文彦希世廷  仲大必有成  仁彝宗祖德  忠厚谨聪明(妈妈欧家姚市)

文彦希世廷  仲大必有成  仁彝宗祖德  忠厚显聪明(石桥)

文彦希世廷  仲大必有成  仁彝宗祖德  敦厚谨聪明(川主)

文彦希世廷  仲大必有成  仁彝宗祖德  敦厚启光明(川主)

新增字辈:

功绩恢先绪  兹和启後人  兴斗一天焕  科甲万代兴(欧家姚市)

孝友继先绪  兹和启淑英  星斗一天焕  科甲百代兴(妈妈)

定国安邦政  乾坤焕新轮  民东登龙位  世代进朝廷(石桥)

礼义为先绪  诗书裕后坤  满天星斗焕  科甲百代兴(川主)

武威千载  世彩泽长  与时俱进  同谱华章(大竹联宗十六字相品)

妈妈镇宗系新增字辈:孝、继,同始祖字辈,已取用人名无法改变外,不再使用。一律用出水岩老祖籍字辈;或用大竹廖氏乙酉(2005)联宗十六字。

对应是:功绩恢先绪兹和启後人兴斗一天焕科甲万代兴。

武威千载世彩泽长与时俱进同谱华章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30 19:0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广东、湖南、江西廖姓朋友请关注

广东、湖南、江西廖姓朋友请关注
《廖氏通主页》收到廖聪安先生“广东省乳源县廖文隆後裔入四川大竹宗系字辈及世系”的文章,请广东、湖南、江西廖姓朋友关注。
继林公始由江西迁于湖南衡阳州蓝三县城北门振文坊,後为蓝邑贰辟之祖。繁衍四子:长子孝立,守居老屋至今。次子孝息,迁居郴州廖家湾。三子孝道,迁居蓝山楼下板屋。四子孝通,迁居蓝山县城北门廖家巷。二十传而生文隆公、文松公、文政公、文敏公、文秀公,兄弟数人,由三蓝而迁粤乳,为粤乳各地开基之始祖。文隆公一宗的有关族谱资料,得到了乳源县聪华弟的即时电告,使之能与广东省乐昌市云岩镇出水岩村老祖籍的宗亲取得联系,得到了宗亲寄来详实的、珍贵的族谱资料。以此为据,我查清了文隆公之后裔在清初迁入四川大竹县定居落业者甚众。计有: 欧家镇廖家大坡廖成位宗系,系文隆公长子彦福公后裔;妈妈镇廖家大院廖成模宗系,系文隆公次子彦元公后裔;欧家镇徐家沟廖有权宗系、石桥镇曲溪桥廖必义宗系、川主乡廖家湾廖必胜宗系,系文隆公三子彦善公后裔;姚市乡高坪村廖家石坝子廖有思宗系、破头山廖有敬宗系、石桥镇廖有善宗系,系文隆公六子彦广公后裔。
详情请登录《廖氏通主页》
廖名龙:四川成都解放军第四五二医院(空军医院),邮编:610023
联系电话:028-84546954(H);87565168(O);13008113635
廖氏通主页:http://www2.blog.163.com/-cdEd.html.
Emailiaomlcdkjyy@sohu.com.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30 19:0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竹县廖聪安关心《四川廖氏通书》的编纂

大竹县廖聪安关心《四川廖氏通书》的编纂,发来了文章,并且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名龙宗贤:
你好?
大竹县人民医院廖朝奎院长转来,关于编篡《四川廖氏通书》的创议。这是我们四川廖氏有识之士的共同愿望。编篡《四川廖氏通书》是一项浩大工程。是否已成立领导班子?如何应作?在此,冒昧提如下建议:
一、首先要成立领导班子,暂定名《四川廖氏通书》编篡理事会(或其他名)。其组成人员:邀请在全省有一定影响力的廖氏有识之士参加。最好是邀请在省级机关、大专院校、地、市、县在职有权的领导干部和有经济实力的企业家组成。
二、邀请有一定写作能力(如退休的编辑、作家、教授、文秘人员等)且热心该项工程的廖氏宗贤(最好是在成都市和郊区县的离退休人员)组成编篡班子,具体负责收集、调查走访、整理、编辑、审校等工作。
三、领导班子成立后,举行首次会议,制定应作方案,发向全省进行应作。
四、编篡《四川廖氏通书》没有财政注入。领导班子组成后,各领导成员(特别是大企业家)带头捐资,做为起动资金。然后发动省籍廖氏宗贤自愿捐资。


《大竹廖氏宗亲联谊会》秘书长廖聪安
2006年8月26日9:48

通信地址:大竹县竹阳镇紫荆桥巷 59 号 邮码: 635100
电话: 6243998 手机: 13547263123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30 20:3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汝南溯源
汝南县隶属河南省驻马店市,面积1470平方公里,人口78万,辖20个乡镇。
汝南县城位于汝河之南,故名汝南。有“豫州之腹地,天下之正中”之说,《重修汝宁府志》载:“禹分天下为九州,豫为九州之中,汝为豫州之中,故聚土垒石以标天中,名天中山。”   
汝南在夏商时属豫州之域,西周属沈,春秋时属蔡,战国时属楚。秦统一中国后,汝南属颖州郡。公元前206年,西汉高祖刘邦置汝南郡,自此以后,汝南一直是郡、州、府的治所,为豫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1949年1月,汝南县全境解放,同年8月归属信阳专区。1965年5月,分信阳专区置驻马店专区,汝南归驻马店专区(后改为驻马店市)至今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30 20:3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山东 郯城县廖氏

山东 郯城县

廖屋  据廖氏宗谱载,廖氏十三世自廖屯迁此居住,现已传至二十五世。据此,该村约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因此处原是廖姓谷场,并筑有场屋,故得名廖家屋,简化为廖屋。现有160户、634口人。     
   
廖屯  相传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建村,称徐元埠。廖氏族谱载:“廖氏系南都旺族,自永乐迁都燕京,随驾北上至沂郡兰邑徐元埠,垦种田土,遂居焉”。墓碑载:“始祖廖邦宁初居南都应天府,自明三世永乐建都燕京,随驾北上至沂郡南七十里徐元埠,垦种田土,而安居乐业,称为功业军人”。以此改名廖家屯,简化为廖屯。现有580户、2300口人。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30 20:34:12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好!廖雁

你也在这里,辛苦了,你发了这么多资料.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30 20:5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廖姓宗祠通用对联】

〖廖姓宗祠门楣题辞〗

万石流芳

“万石流芳”源自北宋顺昌(今福建)人廖刚,又名世芳,字用中,又字仁庵,号高峰,神宗(赵玥)熙宁三年1070年出生于顺昌县交溪乡,36岁时宋徽宗(赵佶)崇宁五年丙茂科进士,崇宁至大观年间(1102-1107)赐进士第出身,御史中丞改宋工部尚书(掌管全国水土工程的大臣,从一品),封少师,宣和二年,岁次辛亥,盗贼入顺昌,公遣其子谕贼,贼知公素守信义,遵命散去,地方得赖安宁,甚为君主倚重,召封为吏部员外郎,请营建康(南京)亲拥六师,以杜金人窥伺,历拜御史中承,知无不言,当时蔡京秦桧专权,亦为之畏惧、任吏部尚书至士卒,至南宋高宗(赵构)绍兴十三年1143年逝世,享年73岁。不但是宋朝的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还是一位军事家。子四皆士,皇上赐每人官禄两千石,父子五人共享万石,时人号称万石廖氏。诗云:“万石家声远,三州世泽长、瓜锦欣瓞衍,栾世庆荣昌。”

-----------------------------------------------------------------

〖廖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三州世泽;
万石家声。
——佚名撰廖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自晋至唐历时数百年廖氏家族之显赫。“三洲”是指廖氏先祖廖彦光的六世孙有三兄弟封为郡公,长为廖延邦,封清河郡公;次为廖延龄,封武威郡公;三为廖延春,封太原郡公。这是廖氏首次分为三郡,也就是三洲的由来。下联典故的说法有两种:一是据说汉时廖扶(即北郭先生)聚谷万石救济百姓灾荒,故而家声远播;另一说是宋时廖刚和四个儿子均年薪二千石,共万石,父子号称十贵,其居舍门额宋皇帝御封为“万石家风”、“世綵堂”。“万石(读 Dàn 音担)”指廖刚,宋徽宗崇宁年间(1102-1106)官至工部尚书;他的4个儿子廖迟、廖过、廖遂、廖遽同朝为将帅,年俸禄都在2000石(120斤〔60kg〕为一石)谷以上,5人皆重信义,一门官俸累计超过1万石。

绿荔名族;
紫桂书堂。
——佚名撰廖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廖氏宗祠“汝南堂”堂联。

名荣万石;
性慧六龄。
——佚名撰廖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顺昌人廖刚,字用中,号高峰,少年时曾跟从杨时学习,崇宁年间进士。宣和初年官监察御史,当时蔡京专权,他奏论无所回避,后出知兴化军。南宋绍兴年间历官吏部员外郎、御史中丞,对于朝政知无不言,曾建议起用有德望的旧相,因此得罪了秦桧,改任工部尚书。著有《高峰文集》。他四个儿子廖迟、廖过、廖遂、廖遽都任将帅,做到太守一级的官,当时人称“万石廖氏”。下联典指宋代顺昌人廖衡,幼年时机敏过人,六岁能写文章。县尉下乡催租时遇见他,把他抱到县衙,他当场吟诵《雨中山茶》诗,人们大为惊奇。十三岁中乡举,后任转运判官。

山茶咏句;
性慧六龄。
——佚名撰廖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宋廖衡,幼警敏绝人,六岁能属文。吟雨中山茶诗,人皆大奇之。

著归田集;
称谪仙人。
——佚名撰廖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将乐人廖正古,字明远,治平年间进士,任西安知县,有惠政,曾多次提出王安石的“青苗法”于民不便。后辞官回乡,著《归田集》。下联典指北宋初顺昌人廖执象,字逊父,七岁能写诗。道士陈抟见到他时,说:“你是谪仙人(才学优异,如谪降人世的神仙)啊,但是不能久留尘世。”他不到二十岁就进京城向朝廷进献诗文,太宗看到后也称好,后参加省试时,得急病而死。

绿荔名族;
紫桂书堂。
——佚名撰廖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宜宾人廖有衡,字致平,熙宁年间进士,官至朝议大夫。家中有两棵荔枝,果实为绿色,味道甜美,他的好友黄庭坚称他家为“绿荔廖氏”,后来人们便用这个称呼来区别他和其他廖氏家族。下联典指北宋荆州人廖君玉,字国华,元祜年间以朝请郎知英州。他平生好学,此时在桂山建书堂,名叫“紫桂堂”,政务闲暇时就在堂中读书、吟诗。

名荣万石;
世綵名堂。
——佚名撰廖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廖刚,忠正耿直,疏陈无所避,官御史中丞,不阿权贵,几欲抗秦不成,改工部尚书,所生四子,皆居高官,人称“万石廖氏”。下联典指宋·廖莹中,建书堂名“世綵堂”。

汝南世泽;
五经家声。
——佚名撰廖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廖郡望族居汝南郡。下联典指明·廖谨,恬静力学,淹贯经史,人号“廖五经”。

-----------------------------------------------------------------

〖廖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武功垂汉史;
威德冲神朝。
——佚名撰廖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廖氏宗祠“武威堂”堂联。联以鹤顶格,由首句的第一个字“武”和第二句的第一个字“威”构成“武威”堂名,是指武威郡廖氏。武威廖氏由得姓始祖飂叔安,至春秋时,飂伯高 改飂为廖之后,至汉朝便有廖氏祖先因武功而记载大历史上。上联“垂汉史”的“垂”是指流传,记载的意思,即是指汉朝的历史已有记载。“飂”,是古廖字。

万石家声远;
三州世泽长。
——佚名撰廖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廖氏宗祠“汝南堂”堂联(联释见《廖姓宗祠四言通用联》同名联联释)。

力行仁义事;
奉献忠孝心。
——佚名撰福建省南平市樟湖镇溪口村廖氏宗祠联
溪口村是南平廖姓最为集中的一个行政村,人口约五千人,廖氏宗祠就座落一村后的一小坡上。晋末永嘉之乱,中原人民为了避乱事,相携外迁,廖氏祖先就于其时入闽。今日溪口廖姓始祖廖钱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由尤溪入溪口村,从此繁衍生息,是为溪口廖氏开基始祖。宗祠南向,占地约五亩,原址现湮没于水库区内,九五年迁于现址。祠宇系仿清建筑风格,宽大敞整洁,门墙中额为清嘉庆甲子年石刻“廖氏宗祠”,昭然醒目。门前平台左侧面立有数方清代重修祠碑记,以及现今《迁祠记》碑。祠之正厅设一神龛,龛中供廖氏祖先神牌,上额“武威隆望“,”“武威”即其郡望,各地廖姓多同此,以示宗族源流长远。祠厅内的这一副对联题味隽永,是廖氏先祖对后代的谆谆教诲,其后代遵循祖训,力体身行,历代努力不辍,终使家族兴旺昌盛,蕃衍各地,其中海外尤以台湾、东南亚颁较广。在香港,廖姓为当地四大姓氏之一,其祖先多源出于延平,在台湾的安平、彰化、淡水等地,延平廖氏裔亲亦不在少数。按照旧例,溪口廖氏于每年正月初六,春秋致祭,宗祠逢每年八月秋风便邀请五十岁以上老人相聚于此,增进亲谊。有清康熙、乾隆及民国七年三修《廖氏族谱》,1995年又新修有《南剑龙溪廖氏族谱》。

-----------------------------------------------------------------

〖廖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肇候封于德庆;
倡节义于南宫。
——佚名撰廖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巢湖(今属安徽省)人廖永忠,征南将军,封德庆侯。下联典指明代南京大理少卿廖庄,是一个生性刚烈、恬淡的人,喜面折人过。因一封奏折惹怒了明景帝,被贬至四川宁羌驿,充任驿丞。景泰八年正月,英宗复辟,史称“夺门之变”,廖庄被起复回到南京。

-----------------------------------------------------------------

〖廖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派衍天横源流远;
郡封武威世泽长。
——佚名撰廖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廖氏宗祠“武威堂”堂联。

-----------------------------------------------------------------

〖廖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慈孝友恭,一堂吉庆;
诗书礼乐,满室荣华。
——佚名撰廖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廖氏宗祠通用堂联。

感念恩深,小姑呕血;
伤心春尽,嫠妇悲吟。
——佚名撰廖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廖忠臣妻欧阳氏抚养小姑,与亲女同乳,欧阳氏殁后,小姑泣至呕血,病年余。下联典指清廖云锦为马氏妇,早寡,其《咏秋燕》诗云:“伤心春雨香泥尽,羡尔先归到故乡。”

二水绕金盆,源长流远;
三峰朝祖庙,人杰地灵。
——佚名撰福建省宁化县地区廖氏宗祠通用联

世綵堂高,历代多贤承祖训,
武威望重,传家有道起人文。
——佚名撰廖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廖氏宗祠通用堂联。

崇连祠堂,诏邑山连鲲岛峙;
远寻地脉,官陂水合虎溪流。
——佚名撰福建省诏安县官陂镇廖氏宗祠崇远堂联
此联以鹤顶格镶嵌“崇远”堂名。上联“诏邑”,指的就是福建省诏安县,“官陂”,指的就是诏安县的官陂镇,而“虎溪”,指的就是位于台湾省云林县的虎尾溪。如此一对楹联简单而清楚地说明此支廖氏族人所从而来的问题。

甘肃武威,承前启后源流长;
闽杭觉坊,继往开来子孙昌。
——佚名撰福建省上杭县蓝溪镇觉坊村廖氏大宗祠联
上杭蓝溪镇觉坊村的廖氏大宗祠为廖氏花公始祖祠。该祠堂占地面积500多平方米,分前后两殿,内有木柱,外有围墙,砖木结构,造型独特,称“蟹型”二宝地,寓意为“家庭旺,子孙昌”。此支廖氏始祖花公与冯夫人仙逝后合葬于上杭庐丰公路旁,形曰“田鸡浮塘”。1983年重修,每年春秋祭祀,前来进香拜祖裔孙,车水马龙络绎不绝。据廖氏族谱载:“花公官汀居杭,卒于官地汀州,运回觉坊安葬,路经杭之庐丰绿荫水口时,突然风雨大作,扛夫们只好把棺柩停放在路旁一块高地上,急于避雨休憩,待雨后回到停棺场,棺柩却没于地下,故而草草筑坟,放上一块小墓碑以作纪念。……此坟筑起后,附近人家每晚都能听到处处蛙鸣。而逢暴雨,四周田园被淹,唯此坟始终浮于水面不没,故而传之为‘田鸡浮圹’。”

竹杖青奇,万里河山归杖下;
青囊元妙,一天星斗隐郎中。
——佚名撰江西省兴国县三僚村廖氏杨公祠联
廖屋村杨公祠安放的是杨救贫祖师和廖金精的塑像。三僚廖氏尊奉的开基祖和杨救贫勘舆术的传承人是廖金精。廖金精名瑀,字伯瑀,相传其曾入山学道,长居虔化县(今宁都)翠薇峰金精洞,自 号“金精山人”,故后世称其为廖金精。相传他年方十五,已经精通四书五经,乡人称其为“廖五经”。唐末兵荒马乱,科举不继。廖瑀的父亲廖三传擅长堪舆,廖瑀自幼耳濡目染,转而研究堪舆之术。杨救贫在兴国、宁都、于都一带活动时,廖瑀与杨筠松相遇于虔化,起初他不服杨救贫,年轻气盛,屡屡与杨公斗法。有一次,黄陂廖氏请杨救贫去堪定一个门楼位置。廖金精预先用罗盘定准了方位,并在地下埋了一个铜钱做标记。杨救贫来后,却不用罗盘,只是用手里的一根竹竿,随手往地下一插,却正中了铜钱中间的方孔。廖金精这下服了杨公,虔诚地拜杨公为师。廖金精原来住在宁都中山坝。为早晚追随杨公,他随师傅迁到兴国三僚村居住,后来得到杨公亲传青囊秘籍。三僚廖氏杨公祠大门的这副对联,就暗寓了这个故事。廖瑀著有《怀玉经》、《俯察本源歌》、《一盏灯》等著作传世。

学术仿西欧,开弟子新知识;
文章宗北郭,振先生旧家风。
——佚名撰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廖氏宗祠“万源祠”联
为纪念三世祖政廖妣梁安人,廖政第七世孙旺生、九生、曹福、石崇、汝贤等五大房后裔于清道光二十八年戊申岁(1848年)在上杭古田建廖氏宗祠“万源祠”,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前堂为议事厅,厅前正中上悬“廖氏宗祠”匾额,后堂为祭祀厅,配祀一脉宗支神位。左右横舍二落四间,还有天井、门坪等。祠宇建筑精巧,典雅堂皇,周边古木参天,壮观秀丽,龙脉腾起,堪称风水宝地。民国初年,为推行新学,该祠改设“和声学校”。祠堂大门横批石刻“北郭风清”(为纪念先祖扶公,字文起,号北郭先生,东汉时人,博学多才),两边镌刻着这副对联。此联实为办学宗旨,意谓: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为本族培养新型弟子,继承弘扬优良家风。1929年红四军进驻古田后,该祠又改为“曙光小学”。1929年冬,著名的古田会议在廖氏宗祠“万源祠”召开,该祠成了古田会议会址而永载史册,誉传五洲。

武不屈、文不惊,须立丈夫志气;
威可畏、仪可象,乃为君子规模。
——佚名撰廖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廖氏宗祠“武威堂”堂联。以鹤顶格嵌堂名。

溯源本于西周,祖德文谟昭百代;
肇冠堂兴南宋,家声世綵振千秋。
——清·嘉庆帝爱新觉罗·颙琰撰廖氏宗祠通用联
清朝时有翰林院学士廖甡返乡拜祖,嘉庆皇帝封送这一副饯别送行对联作廖氏堂联。这副对联对仗工整,气势磅礴,上联点出了廖氏是“周文王之后”的悠长历史;下联通过嘉庆皇帝赞誉廖刚德行,激励廖氏子孙弘扬“世綵家声”。

祖德溯三洲,源远流长,看此日人文蔚起;
宗功承万石,根深叶茂,喜今朝景远维新。
——佚名撰廖姓宗祠通用联
联释详见上《廖姓宗祠四言通用联·三州世泽;万石家声》联联释。

源远流长,自唐代为御史、中丞祖德宗功,当思发扬光大;
溪清水秀,由博州迁豫章、南墅瓜繁椒衍,毋忘好友新朋。
——佚名撰江西省上犹县仔阳乡源溪村廖氏宗祠联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30 20:54:03 | 显示全部楼层
:【廖姓典故、趣事】

〖廖有方卖马葬寒儒〗
唐朝元和十年(815年),诗人廖有方进京赶考,结果名落孙山。他离开京城,前往宝鸡,在宝鸡住进一家旅店。当他走进店内时,听到有人在呻吟,声音非常凄惨。有方前往探视。问他得的什么病,哪里不舒服,家住何处。对方说自己辛辛苦苦读书,多次参加考试无人赏识,如今贫病交加,落到这般田地,说着便向有方下跪叩头。过了一阵,那人又恳求有方为自己料理后事,收拾残骨。有方听了心里感到难受,不知说什么好。不久,那人便死去了。
廖有方是一个很重情义的人,尽管只是一面之交,而且自己囊中无余钱,但还是决定满足死者的遗愿。于是把自己所骑的马卖掉,备办棺材,将那位穷途潦倒、命运悲惨的末路士人收殓下葬。为此,廖有方还写了一首《葬宝鸡逆旅士人铭》,在铭中非常动情地说:“嗟君没世委空囊,几度劳心翰墨场。半面为君申一恸,不知何处是家乡?”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30 20:55:08 | 显示全部楼层
〖牛犬救主〗
台湾张廖氏始祖张愿仔公是福建漳州府云霄县人,家里所养的一头耕牛和一只犬。元末因战乱避居漳州府诏安县教书,被廖三九郎招为女婿。他对岳父、岳母非常孝敬,好像对待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岳父、岳母待他也很好,把他当成自己亲生的儿子。明朝洪武年间,张愿仔公48岁的时候,他的独生子友来才出生。
后来,张愿仔公为替廖姓伸张正义,被官司拖累,不能回冢。友来为照顾年老的祖父,便把家里管理农作外务的活儿全包了下来。友来外出办事的时候,常常只有家里所养的一头牛和一只狗与他为伴。当地多山,那时山里还有老虎。一天,友来外出办事,途中遇虎,情况万分危急。为救主人,牛便不顾一切,与虎博斗,那狗飞跑回家,狂叫报信。友采的母亲听到狗的叫声异常,便说:“我儿与牛、狗一同外出,现在只有狗单独跑回来了,路上一定遇到了凶险。”于是急忙招集佃农前去救人。那狗好像懂得人的意思,跑在前面带路。赶到出事地点,只见牛满身是血,拼命护住友来,死死顶住老虎的攻击。众人于是一拥向前,打跑了老虎,救出了友来,牛因伤势过重,终于倒地不起了。
经过这件事情以后,友来的母亲发誓许愿说:“我家一点血脉,幸得天地神灵保佑,搭帮牛犬和各位佃农相救;才免除了灾难。从今以后,子子孙孙,不吃牛肉和狗肉,用来报答救主之恩;佃农不避危险相救,要记住他们的恩德,善待他们,不要有尊卑亡下之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30 20:55:24 | 显示全部楼层
〖廖司南除弊变俗〗
廖司南,字湘毓,是明朝时期湖南耒阳人。他考中举人被委任到四川仁寿县当知县。到任以后,发现当地有一种陋俗,多将刚生下的女孩放到马桶尿盆中溺死。这样做实在是太残忍了,于是严令禁止。对于那些极端贫困,确实没有能力抚养的人家,廖司南拿出自己的俸钱给以周济。老百姓感念他的仁惠和恩德,县内风俗很快就有了大的改变。廖司南为官清廉,勤政爱民,在任兴利除弊,做了不少实事。当他死在任上的时候,百姓痛哭哀悼,七日不绝。他的儿子廖应亨能继承父风,崇祯年间,官至监察御史。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13 06:11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