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zza0031504

中国廖氏族谱资料-廖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28 20:4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全国各姓氏人口数量
  陈  陈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5 位,约有人口6500万,占全国人数的5。11月6 日  戴  戴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54位,约有人口507万,占全国人数的0.39。11月7 日  邹  邹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67位,约有人口429万,占全国人数的0.33。11月8 日  孙  孙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12位,约有人口2002万,占全国人数的1.54。11月9 日  张  张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3 位,约有人口9191万,占全国人数的7.07。11月10日  胡  胡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13位,约有人口1300万,占全国人数的1。11月11日  徐  徐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11位,约有人口2158万,占全国人数的1.66。11月12日  杜  杜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53位,约有人口520万,占全国人数的0.40。11月13日  任  任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59位,约有人口480万,占全国人数的0.38。11月14日  廖  廖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66位,约有人口442万,占全国人数的0.34。11月15日  高  高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15位,约有人口1573万,占全国人数的1.21。11月16日  黄  黄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8 位,约有人口2899万,占全国人数的2.23。11月17日  杨  杨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6 位,约有人口4004万,占全国人数的3.08。11月18日  郑  郑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23位,约有人口1014万,占全国人数的0.78。11月19日  曹  曹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32位,约有人口741万,占全国人数的0.57。11月20日  孔  孔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72位,约有人口377万,占全国人数的0.29。11月21日  万  万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86位,约有人口312万,占全国人数的0.24。11月22日  郭  郭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18位,约有人口1495万,占全国人数的1.15。 11月23日  于  于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28位,约有人口806万,占全国人数的0.62。11月24日  唐  唐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26位,约有人口845万,占全国人数的0.65。11月25日  蔡  蔡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44位,约有人口598万,占全国人数的0.46。11月26日  范  范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61位,约有人口468万,占全国人数的0.36。11月27日  方  方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62位,约有人口468万,占全国人数的0.36。11月28日  彭  彭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39位,约有人口637万,占全国人数的0.49。11月29日  李  李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 1位,约有人口10322万,占全国人数的7.94。11月30日  马  马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19位,约有人口1365万,占全国人数的1.05。12月1 日  姜  姜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60位,约有人口481万,占全国人数的0.37。12月2 日  金  金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69位,约有人口416万,占全国人数的0.32。12月3 日  钱  钱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89位,约有人口286万,占全国人数的0.22。12月4 日  武  武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95位,约有人口234万,占全国人数的0.18。12月5 日  钟  钟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56位,约有人口507万,占全国人数的0.39。12月6 日  秦  秦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78位,约有人口338万,占全国人数的0.26。12月7 日  侯  侯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82位,约有人口325万,占全国人数的0.25。12月8 日  韩  韩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25位,约有人口884万,占全国人数的0.68。12月9 日  吕  吕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40位,约有人口611万,占全国人数的0.47。12月10日  田  田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58位,约有人口494万,占全国人数的0.38。12月11日  姚  姚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64位,约有人口455万,占全国人数的0.35。12月12日  毛  毛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76位,约有人口351万,占全国人数的0.27。12月13日  刘  刘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4 位,约有人口6994万,占全国人数的5.38。12月14日  林  林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16位,约有人口1521万,占全国人数的1.17。12月15日  薛  薛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48位,约有人口546万,占全国人数的0.42。12月16日  江  江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79位,约有人口338万,占全国人数的0.26。12月17日  汤  汤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90位,约有人口247万,占全国人数的0.19。12月18日  余  余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51位,约有人口533万,占全国人数的0.41。12月19日  谭  谭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65位,约有人口442万,占全国人数的0.34。12月20日  谢  谢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24位,约有人口936万,占全国人数的0.72。12月21日  傅  傅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36位,约有人口663万,占全国人数的0.51。12月22日  朱  朱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14位,约有人口1638万,占全国人数的1.26。12月23日  吴  吴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10位,约有人口2665万,占全国人数的2.05。12月24日  董  董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29位,约有人口793万,占全国人数的0.61。12月25日  段  段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87位,约有人口299万,占全国人数的0.23。12月26日  罗  罗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20位,约有人口1118万,占全国人数的0.86。12月27日  袁  袁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33位,约有人口702万,占全国人数的0.54。12月28日  夏  夏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55位,约有人口507万,占全国人数的0.39。12月29日  石  石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63位,约有人口455万,占全国人数的0.35。12月30日  邱  邱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77位,约有人口351万,占全国人数的0.27。12月31日  周  周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9位,约有人口2756万,占全国人数的2.12。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8 21: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总后勤部部长廖锡龙上将简历

总后勤部部长廖锡龙上将简历

廖锡龙上将,男,1940年6月生,汉族,贵州思南人,1963年2月入党,1959年1月入伍,解放军军事学院基本系毕业,大专学历,上将军衔。1959.01-1966.01  贵州省军区四十九师一四五团四连战士、副班长、班长。1966.01-1971.02  贵州省军区四十九师一四五团四连排长、副连长,五连连长。1971.02-1971.05  陆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九十一团司令部作训股副股长。1971.05-1978.11  陆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司令部军务科副科长、作训科副科长。1978.11-1979.08  陆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九十一团副团长。1979.08-1981.11  陆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九十一团团长(其间:1980.03-1981.08 在解放军军事学院基本系学习)。1981.11-1983.02  陆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副师长。1983.02-1984.05  陆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师长。1984.05-1984.09  陆军第十一军副军长。1984.09-1985.06  陆军第十一军军长。1985.06-1995.07  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其间:1986.09-1986.12 在国防大学国防研究系学习)。1995.07-2002.11  成都军区司令员、党委副书记(1999.09-2001.09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应用社会学专业社会经济发展与管理在职研究生课程班学习)。2002.11-2003.3  中共中央军委委员,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2003.3-  中共中央军委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第十五届、十六届中央委员。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8 21: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家族與祭祖:觀音鄉廖世崇家族祭祖活動之田野觀察
【 文/ 廖經庭 (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研二生)】
 
一、前言 觀音鄉為客家與閩南族群分布交界之處,大體而言,觀音鄉分為觀音(客家人為主)、新坡(客家、閩南人混居)與草漯(閩南人為主)三區,廖世崇家族族人主要分布於在以客家人為主的觀音區。 廖世崇( 1691-1760 )為觀音廖姓家族的開台祖,世崇原居於廣東省惠州府陸豐縣。(廖運清, 1976 : 23 )乾隆 19 年( 1754 )率領妻小渡台於苗栗縣竹南鎮中港登陸,乾隆 25 年( 1760 )世崇逝世葬於中港大埔公墓,隔年( 1761 )世崇妻張氏便率國祥、國楨、國茂、國旺等四個兒子,遷至觀音鄉塘背(今武威村)墾荒,【註1】 於該地落地生根,遂漸漸發展為觀音鄉的大姓之一。二、祭祖之觀察 祖塔的興建是一個家族在地方發展的完成的指標之一,廖氏祖塔座位於觀音鄉塘背,於日治昭和 15 年( 1940 )建造完成,不過祖塔興建完成後,開台祖廖世崇的骨骸仍未被揀入祖塔之內,根據該族人指出:「大家本來想把世崇公請回祖塔,但在墳墓前問世崇公,他卻不願意進入祖塔之內,所以我們族人只好每年到苗栗來『掛紙』了。」除了廖世崇之外,世崇妻張氏(該墳位於觀音鄉觀音區)、廖國祥(該墳位於新竹縣關西鎮)與廖國茂妻何氏(該墳位於觀音鄉新坡區)等骨骸至今也仍未進入祖塔之內。 因廖世崇的骨骸未進入祖塔之內,因此每年農曆元月 19 日該家族族人均會前往苗栗鎮廖世崇墓前「掛紙」掃墓,而祭祖以「輪值」的方式進行,以「民」字輩為輪值分配單位,每 48 年輪值一次,今年( 2005 )輪到「廖民隆」(三房廖國茂子孫)派下族人「掛紙」。 祭祖當天適逢寒流來襲,下著雨,氣候狀況不佳。約上午 7 點,民隆派下族人先在廖氏家祠(武威村)集合,在武威村長 廖慶福 先生(廖民隆派下子孫)與家族宗長的帶領之下,坐著 5 台遊覽車到苗栗掃墓,其中 2 輛為「旅壢(中壢)」與「旅北(台北)」宗親所搭乘。 (一)廖氏家祠 祭祖的第一站即為廖氏家祠,俟大多數族人抵達後便開始向家祠內的祖先燒香祭拜,以祈求掃墓行程順利。 (二)張氏之墓 其次,便前往位於廖氏家祠不遠的廖氏崇妻張氏之墓「掛紙」,張氏之墓位於觀音村土地公廟後方的農田之中,僅有田間小道可進入,平日少有人跡前往。 (三)廖世崇之墓 張氏之墓掃墓完畢後,族人便前往苗栗廖世崇之墓前「掛紙」。族人抵達廖世崇之墓已約上午 10 點多,由於雜草叢生,在族人利用鋤頭、鐮刀等工具開路下,才緩緩抵達墓前。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發現墓碑上面寫著「陸邑」、「廖公世崇」等字樣,而鄰近的墳墓從墓碑上所寫的地區來看,也大多屬於客家人的墳墓。 在儀式舉行之前,族人會先將銀紙以三片為單位壓在墳墓上頭,據說這是客家人特有的掃墓習俗,也是「掛紙」一詞的由來。「掛紙」完畢之後,由該家族裡一位專門負責喪禮儀式的宗長舉行,他將事先寫好的紙條拿出,以海陸客家話唸著囑文,而族人之間的交談也多以客家話為主,但筆者卻也發現有為年紀約 30 餘歲的族人以閩南語與他的 5 、 6 歲女兒交談。 「掛紙」準備有雞、鴨、鮮果、發粄、紅粄等祭品,這些祭品大多由負責籌備的村長與宗長等人購買準備,祭拜完畢後才將這些祭品分配給在場的所有族人。 儀式一般而言都有幾項程序,如果說燒香是「進入儀式」,則燒銀紙則是「離開儀式」的階段,族人準備了兩大箱的銀紙,在族人的合作之下,將這些銀紙燒毀完畢,也象徵此次的祭祖圓滿結束。三、 發現與討論 (一)年齡、性別 從本次掃墓的觀察中,筆者發現前往祭祖的大多是 30 、 40 歲以上的族人為主,少見年輕人參與,其原因可能是年輕人致力於工作上,較少花費心思在家族掃墓上;但在少有年輕人的參與之下,我們所看到的負責舉辦儀式的人物大多以年紀較大的長者為主,家族祭祖掃墓的傳承將來恐怕產生斷層。 再就性別進行觀察,前往掃墓的單位大多是以一個家庭為主,當丈夫前往祭祖時,妻子通常也會隨之前往。不過在儀式舉行上,完全都是由男性所主導,女性只負責掃墓前的祭品準備與掃墓當時的拿香祭拜,其餘的「掛紙」、舉行祭祖儀式、燒銀紙等都由男性主導,這說明在掃墓的活動中,男性與女性的「分工」十分嚴密。(二)記憶 每年的「掛紙」活動也是凝聚家族力量的方式之一,鞏固的家族的記憶。王明珂( 1997 : 46 )指出:「記憶是一種集體社會行為,現實的社會組織或群體(如家庭、家族、國家、民族,或一個公司、機關)都有其對應的集體記憶。」家族透過此種掃墓活動達到家族記憶的目的,在掃墓時,族人會問:「我們掃的這個是那位祖先啊?」在宗長的說明下,使得家族遷移歷史再次的被述說,一次又一次的加強了族人對於家族的記憶,也使得祖先的印象長存於族人的腦海之中。參考資料 王明珂, 1997 ,《華夏邊緣: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臺北:允晨文化。 廖運清編, 1976 ,《廖世崇公派族譜》。觀音:編者自印。 【註1】有部分的人認為國楨與母親、兄弟一起到達觀音地區後,才遷至竹東地區發展;另一部分的人認為國楨是在苗栗北上觀音的途中脫隊到竹東地區發展,故該家族族人對於二房國楨是否曾到觀音地區有不同的歷史記憶,至今「國楨是否曾抵達觀音地區」仍是一個未解的答案,其後代今日仍分布在竹東鎮一帶。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8 21: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廖汉生与毛泽东

廖汉生与毛泽东

作者:佚名    转贴自:NET/DXZM    点击数:214


     廖汉生, 1911年生,湖南省桑植人(我校校友)。1929年参加湖南桑植苏区游击队。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乡苏维埃代表,湖北鹤峰第四游击大队副大队长,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政治部秘书,七师党委书记,九师政治委员,红二方面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红二军团第四师、六师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师三五八旅七一六团副团长、政治委员,独立第二旅副政治委员、代旅长,中共襄南地委书记兼分区政治委员,江汉军区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北野战军副政治委员。晋绥军区第一纵队政治委员,第一野战军一军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一兵团军政治委员兼青海省军区政治委员和中共青海省委书记,西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国防部副部长,军事学院院长,北京军区政治委员,军事科学院政治委员,南京军区、沈阳军区第一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8 21: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  廖氏来源和廖氏报道廖氏闽粤大姓 源出三大主流 廖氏,自唐末五代以降的1000多年以来,一直是闽、粤一带的名门著姓。这个南方的名门著姓,跟其他的姓氏一样,最初也是从黄河以北的地区逐渐播迁而来的——先是晋朝末年的永嘉之乱,五胡乱华,使他们离开中原的老家,落籍于长江以南。到了唐朝末年的黄巢之乱,他们又辗转入闽,在福建各地繁衍成为庞大的家族。宋朝末年蒙古人自北方长驱南下后,又使他们再度转徙于广东。  关于廖氏家族自黄河以北节节南下的经过,在他们的族谱上都记载得源源本本,脉络分明,譬如:《兴廖氏族谱》指出:“祖居汝南,因五胡云扰,太元九年(公元384年),复迁江南。唐时,其祖由法西雩都,避黄巢之乱,迁于汀州宁化石壁寨。后子孙因乱,又迁顺昌,廖氏居于闽者益众。至宋末,复由宁化经长汀、上杭、永定,而入广东——大埔、梅县、兴宁、五华等各地区。”  发源于黄河流域的廖氏,当初又是怎样来的?根据考证,组成廖氏家族的一支出自上古时期的廖叔安;第二支出现于距今3100多年前的商纣之时,是缪、颜二姓所改;第三支则系出周朝的姬姓,是周文王之子伯廖的后裔。  对于廖氏家族的组织情形,历来姓氏学者的考证结果,可以下列三项文献作为代表——《风俗通》指出:“占有廖叔安,左传作飕,盖其后也”;《小溪廖姓视祠房谱廖姓考源》指出:“缪、颜二姓,皆皇帝所赐,迨殷纣无道,缪、颜同隐于黄河西产,改姓曰廖”;《姓氏考略》则指出:“周文王子伯廖之后,望出钜鹿”。  这三支主流,多年以来亲爱精诚,团结一致,终于使廖氏在不计其数的姓氏群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人人知名,个个尊重的名门著姓。生而能为廖氏家族的子孙,更是每一个都深感荣幸。  在悠长历史中,廖氏一向大名鼎鼎,早于东汉时,就有一位“北郭先生”廖抉,以满腹浩瀚如海的学问而垂名千古。根据古籍《方术传》的记载,廖抉不但习诗书,满腹经纶,而且精通天文,谶纬风角推考之术,跟从他学的人经常达数百人之多,可见当时他在学术界所享的盛誉之隆。    一、来源有四     1、出自己姓,为上古时期廖叔安之后裔。相传帝颛顼有个后裔叫叔安,夏时,因封于廖国,故称廖叔安,其后代以国为氏,称廖氏。     2、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子伯廖之后裔。周文王有个儿子叫伯廖,因受封于廖,其后裔也有以廖为氏,称廖氏。这支廖氏,望出巨鹿。     3、出自偃姓,尧、舜的贤臣皋陶的后裔夏时受封于蓼而得姓。楚穆王四年灭英、六二国,其后子孙有以国为氏;或以姓为氏,即为廖氏。     4、为缪、颜二姓所改。缪、颜二姓皆皇帝所赐,殷纣王执政时,残酷无道,缪、颜二姓有隐居于黄河西北,改姓为廖。         二、迁徙分布     廖氏早期主要是在今河南南部的蔡、平舆、汝南等县发展繁衍,因这一带西汉初属汝南郡,故廖氏族人皆称"先世居汝南",并以"汝南"为堂号。战国时期四川一带少数民族中也有廖氏。汉代有廖氏,为巨鹿太守,其子孙有的留居当地。三国时,襄阳人廖化,任蜀汉右车骑将军,其子孙有的在四川定居;临沅人廖立,徙汶山郡,晋代有隐士廖棠,为将乐(今属福建)人。南朝梁有以儒术知名的廖冲,为桂阳人。由此可见,廖氏在隋代以前已有族人迁至今河北、湖北、湖南、四川、福建、广东等省。唐代,中原廖氏曾两次迁至福建:一次是唐初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一次是唐末随王潮、王审知入闽,均在福建定居。至宋代,福建廖氏已发展成为大族,分布于宁华、顺昌、建宁、邵武、上杭、永定等许多地方,同时又有许多人徙居广东,分为大埔、梅州、兴宁、蕉岭、五华等支派。从清初开始,闽粤廖氏陆续有人迁至台湾,还有一些人移居泰国、新加坡等国家。         三、郡望堂号     【堂号】     "果烈堂":蜀汉廖化,为关羽主薄。关羽败亡,廖化在战场上假装已死,得逃回蜀。拜宜都太守,迁右军车骑将军,领并州刺史,封中乡侯,所以叫"中乡堂"。又因他做事果敢刚烈,又叫"果烈堂"。     "紫桂堂":宋朝时候,廖君玉以朝清郎兼英州知府,他一生好学,在桂山建了一个书房叫"紫桂堂",因此廖氏有称"紫桂堂"的。     另外还有:"汝南"、"中乡"堂号。         【郡望】     1、汝南郡:汉高帝四年置郡。相当今河南颍河、淮河之间、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安徽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地区。东汉时移治平舆。     2、巨鹿郡:秦始皇二十五年置郡。东汉移治今宁晋西南。         四、历史名人         廖燕:清代文学家,其文恣肆犀利。工草书,状如古木寒石。又能戏曲。著有《二十七松堂集》等。     廖冲:南北朝梁国湘籍儒士。     廖抉:东汉学者,习诗画,满腹经纶,精通天文、风角推考之术,在当时的学术界享有盛誉。     廖刚------名:世芳,字用中,又字仁庵,号高峰,北宋神宗(赵玥)熙宁三年1070年出生于顺昌县交溪乡,36岁时宋徽宗(赵佶)崇宁五年丙茂科进士,(公元1102年至1107年)赐进士第出身,御史中丞改宋工部尚书(掌管全国水土工程的大臣,从一品),封少师,宣和二年,岁次辛亥,盗贼入顺昌,公遣其子谕贼,贼知公素守信义,遵命散去,地方得赖安宁,甚为君主倚重,召封为吏部员外郎,请营建康(南京)亲拥六师,以杜金人窥伺,历拜御史中承,知无不言,当时蔡京秦桧专权,亦为之畏惧、任吏部尚书至士卒, 至南宋高宗(赵构)绍兴十三年1143年逝世,享年73岁。不但是宋朝的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还是一位军事家。娶秦国夫人张氏生子四 : 长子:迟 、 次子:过、 三子: 遂、 四子:蘧。子四皆士,皇上赐每人官禄两千石,父子五人共享万石,时人号称万石廖氏。诗云:万石家声远,三州世泽长、瓜锦欣瓞衍,栾世庆荣昌。  
--  作者:轩辕岳衡--  发布时间:2004-12-31 15:31:27--  据有关古籍及姓氏丛书记载,廖氏的产生“当在夏王朝时期或者更早一些。”廖氏的起源和发展与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同步,至今已有四千多年了。据有关资料统计,在全国二千五百多个姓氏中,廖姓排在第六十六位,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8 21:28:07 | 显示全部楼层
蓼国廖氏
   廖姓的来源要追溯到帝舜时期,有贤臣皋陶任大理之官(相当于司法长官)。治国有方。帝舜仙逝,大禹继位,建立夏王朝,封皋陶之孙磊于蓼山(今唐河县湖阳镇)为食邑,历经1300年,春秋时期被楚国大军攻占。蓼国国王皋昆带领蓼国臣民背井离乡,沿淮水东迁建立了东蓼国(今河南固始县内)。80年后,楚国大军沿淮河挥师东下,抵达蓼国边境。国王皋申再次逃亡时要臣民以国为姓,世代姓蓼,不忘蓼国,记住亡国之耻,以图复国大业。自此廖氏便散居在中原和江淮地区(古代蓼字同廖,故蓼姓同廖姓)。据载,廖姓还有来源于瑞顼的后代廖叔安的说法。
   廖氏历代名人中,有西汉末年平林起义军首领廖湛,三国名将廖化,宋代文学家廖正一,明朝开国功臣廖永安,廖永忠,清代文学家廖燕,现代廖仲恺、廖承志等人。
   廖姓在当今中国排第六十六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8 21:46:08 | 显示全部楼层
廖秀冬博士由二零零二年八月一日起获委任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环境运输及工务局局长。

      

      

      

    作为环境运输及工务局局长,廖博士负责就下列范畴订立政府的政策:

    环境保护及自然护理
    发展道路及铁路基础设施
    提供运输服务
    交通管理事宜
    公共工程
    供应清洁食水
    斜坡安全及防洪措施
    除上述制订政策的职责外,廖博士亦负责监察八个行政部门的运作,包括建筑署、土木工程拓展署、渠务署、机电工程署、环境保护署、路政署、运输署和水务署。

    自上任以来,廖博士倡议讨论兴建港珠澳大桥,并一直率领港珠澳大桥工作小组,而中央人民政府、广东省政府和澳门特区政府相关部门参与这方面工作。在本港的交通和基础设施方面,在廖博士的领导下,地铁将军澳支线和九铁西铁如期竣工,而深圳西部通道的建造工程也已经展开。廖博士亦就地铁有限公司和九广铁路公司合并一事主动提出磋商。此外,就调低票价和为乘客提供其他优惠事宜,她更取得主要公共交通营办商的支持。

    在环保方面,廖博士积极提倡“污染者自付”原则,更踏出重要的第一步,制定有关法例,引入处置拆建物料的收费计划。此外,廖博士亦推出了全面的新自然保育政策,并就净化海港计划第二期谘询公众。在空气质素方面,廖博士致力推进珠江三角洲空气质素管理计划,务求在二零一零年或之前,大幅减少珠三角地区的空气污染物排放量,同时亦积极推动本港和内地发电厂进行排污交易试验计划。

    在公共工程范畴,廖博士恪守以安全、具成本效益和环保的方法,建造和管理公共基建项目,并引用公私营界别合作的模式,实施公共工程项目。在二零零四至零五年度,廖博士辖下政策范畴的公共工程开支,预计为147亿元(占政府所有公共工程项目开支总额约56%)。

    廖博士是一位尽心竭力的环境科学家/工程师,早于一九七六年,便在香港大学负责监督首个政府资助的全年空气监测项目,自此一直投身环保事业。及后,廖博士于一九八八年创立环境顾问公司,经常向政府、大专院校、建筑师、发展商等提供专业意见。及至一九九七年,该公司与一间国际工程顾问公司合并,廖博士在管理方面的角色,遂延伸至内地和台湾。二零零一年,廖博士获委任为北京二零零八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的环保专家/代表,负责申奥陈述。

    此外,廖博士是行政会议成员之一,负责协助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进行决策工作。

    廖博士在香港大学取得学士学位(化学和植物学)、硕士学位(无机化学)和博士学位(环境/职业健康)。此外,亦获英国伯明翰大学颁授硕士学位(分析化学)。

    廖博士是香港工程师学会院士、英国皇家化学院院士及香港大学土木工程系荣誉教授。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8 22:05:05 | 显示全部楼层
廖晖简历  
      
     
      

        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

      男,汉族,1942年5月生,广东惠阳人,196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8月参加工作,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导弹工程系毕业,大学学历。1960年至1965年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导弹工程系学习。1965年至1972年空军高射炮兵独立四师三营一连引导技师。1972年至1975年空军驻国营七六一厂军工产品质量检验军事代表。1975年至1980年北京军区空军司令部高射炮兵处参谋。1980年至1983年解放军总参谋部装备部科技处副团职参谋。1983年至1984年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党组成员,第一副主任、党组副书记。1984年至1997年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1997年任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2003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中共第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十六届中央委员。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8 22: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始祖:光景公讳德登宋朝学士身居承相位妣张老孺人,生九子均走金街,长子文广公,宋朝宰相;次子,文兴公,参政大夫;三子,文举公,翰林院学士;四子,文福公,史部尚书;五子文亮公,翰林院学士;六子,文禄公,卫经历生坚公;任广东增城县令原居江西籍仕落增城西林郎;七子,文用公,中都宰相;八子,文明公,通政司;九子,文峰公,提刑郎。
        始祖根源遗传诗曰:

        淑世安全重(左边为王,右为圭)璋   门载五桂意寻常
        钦昂诚希奇可见                     廷龄百岁乐平康
        崇德庆馀由积善                     兰芝入梦著蕃昌
        光景家风垂万代                     金街九子佐君皇
        江西立   光景公为始祖公,墓在江西,是廖(左为王,右为禹)公明师迁葬,其词宇门额上宋朝皇帝封为《世綵堂》,光景公居承相位,娶妻张氏生九子俱贵显父子号称十贵,宋朝皇帝加封门额写作《万石家风》也
        门对联
        万石家风远   三洲世泽长
        三洲世泽     万石家风
        武威传旧绩   世綵著家声
        万石门中迎百福     三洲户内纳千祥
        祖德文谟昭百代     家声世綵振千秋
        韶光霭满三洲第     淑气凝盈万石家
        清朝有翰林院名焕廖生回嘉应洲拜祖嘉庆皇帝封送一对饯别送行奉祖联:

        溯源本於西周祖德文谟昭百代

        肇冠裳兴南宋家声世綵振千秋

        二世祖讳文兴公,参政大夫妣敕赖氏生一子,名花
        三世祖讳花公,号实蕃公,法名五郎妣冯氏生一子名昌
        而花公因宋朝变乱,由江西移居福建省延平府顺昌县合阳市,后移居上杭县永定郭坊,祖与妣先年合葬于汀洲府永定县地名芦丰田鸡浮塘形至明万历二十七年因地广人稠,人渐开田乃择十月初七日辰时斩草筑坟,初八日卯时立碑癸山丁向,定期二月十九日合祭
        四世祖讳昌公,号燕驻,法号十五郎,葬于南桥横坑里,于三十七年二月初一日筑坟立碑架上金盘形期限二月十三日祭拜,妣杨氏大娘周氏五娘蔡氏七娘合葬于坪柯岭棋盘形花心穴坤山艮向三十七年二月初十日辰时斩草筑坟十三日辰时立碑期定二月初十日祭拜三氏共生三子,长名彻,为宋朝都给事;次名政,为南朝宰相;三名敏,为建宁提督
        五世祖讳彻公,号纲,妣张氏生一子,名广庆,法号百三郎
        叔祖政公,号源,生长樊实千八郎,次樊息百三郎,三樊孙千二郎
        叔祖敏公,号时,生一子,名安叔
        安叔公生二子,长六二郎,次四六郎
        四六郎生四子,长德贵,次德秀,三德明,四德源   住兴宁
        德源公妣王氏生一子,名敬斋
        敬斋公妣欧氏包氏生子:
        长思明公妣陈氏蓝氏生四子:志圣  志贤  志乐  志善  住兴宁
        次思聪公妣何氏生三子:志宏   志用   志鹏          住兴宁
        三思温公妣潘氏生七子:志谋   志诚   志让   志训   志注   志冶   志讲    住归善
        四思恭公妣刘氏生二子:志光   志德                 住大埔
        五思忠公妣曾氏生三子:志明   志怀   志元          住海丰
        六思敬公妣李氏生一子:志遂                        住程乡
        七思问公妣李氏生二子:志达   志远                 住惠州
        八思难公妣  氏生二子:志瑶   志珍                 住潮州
        九思义公妣薛氏生三子:志捷   志庆   志发          住兴宁蓝埔
        
        六世祖讳广庆公,法号百三郎,妣冯氏生五子:三六郎 三七郎 百十五郎 百七郎 五十郎
        七世祖讳仲贤公,法号三七郎,妣林氏生五子:百十二郎 八千郎 万二郎 百九郎 千九郎
        大明始祖廛生裕奕公讳玉琛,号万寿二郎,妣谥温静职妙真易老孺人生五子:仁爱 义芳 礼节 智慧 信诚

         廉江市丰三上石水廖氏的开基始祖是裕奕公,名玉琛,号万寿,夫人易氏,生五子:仁爱、义芳、智慧、信诚。明弘治十六年(1503),战乱不断,加上匪盗猖狂,玉琛与万荣、钰盛、思俊、万一郎、万三郎诸公兄弟七人由福建省延平府顺昌县合阳市(今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迁居广东省高州府石城县即今廉江市河唇镇,其后再散诸四处落业。裕奕公系福建杭永廖氏始祖实蕃公的20世孙,属武威郡。
                裕奕公后代除仍居于丰三上石水外,播迁到廉江市、博白县、淇江市、遂溪县、高州市、化州市、陆川县、电白县、合浦县、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北流市、容县等地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8 22:40:21 | 显示全部楼层
自“飂”而廖,源远流长  
      
    台湾及闽粤各地的「武威」廖氏,亦即所谓的「清廖」或「单廖」,有很多都是唐代贞观年间到达福建虔化任官的廖崇德的子孙。他们彼此之间「一千三百年前本一家」的亲密关系,以及廖姓的来龙去脉,只要阅读一篇廖鸿章所撰的「廖氏源流序」,便不难一清二楚。

    廖鸿章,字羽明,号南厘,是前清乾隆年间的进士,后来做到翰林学士的高官。他在该文中,首先详细说明了廖氏的得姓经纬,以及上下衔接将近三千五百年的世系:

    「按廖氏之先,出于商为子姓,商王封叔安于汝南郡,是为飂。

    叔安生明,明生闰,闰生晖,晖生结,结生渊,渊生光,商仲丁时蓝夷为寇,举为司牧。光生颖,颖生玦,玦生试,试生重,重生垫,垫生珊,珊生卿,卿生谭,谭生介,介生祥,祥生潜,潜生华,华生瑞,瑞生昌,昌生澄,澄生荣,周穆王时举为故殷官祝釐。

    荣生盛,盛生良,良生辟,辟生高,高生毕,毕生展,展生宣,周厉王时淮夷侵边,执战有功升为司马。宣生云,云生褥,褥生平,平生稳,稳生闵,闵生伯叔,春秋时遂易飂为廖,廖姓之由来虽先见,而兆实于此时始也。」

    从以上廖鸿章的开场白,可以获知这样一个事实——殷商王室的这一支子孙后裔,是先姓飂,到了春秋时期再改姓为廖,一直衍传到今天的。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是开始于公元前七二二年,结束于公元前四八一年,换言之,廖姓的出现,也已经有了两千五、六百年的历史,的确是由来已久。

    自春秋时期改「飂」为「廖」以后,他们的传世及发展情形,廖鸿章有如下的记述:

    「伯叔生诚、诚生衰、衰生敬、敬生王、王生定、定生真、真生考、考生安、安生和、和生惠,避乱复迁河南。

    惠生桢、桢生范、范生周、周生嵩、嵩生理、理生中、中生元、元生凤、凤生节、节生嘉,仕汉为太仆。嘉生新、新生斌、斌生扶、字文起、号北郭先生,扶生和,和生延,延生立,字公渊,仕蜀为长水校尉累陆侍中。立生化,名淳,字元俭,仕蜀为右车骑将军,领并州刺史,封中乡侯。

    化生倔,倔生初,仕魏为参军。初生秦、秦生子璋,似武功封左卫镇国大将军,时晋武帝咸宁二年(公元二七六年)也。子璋生二子,长原宪居洛阳,封镇国大将军;次从宪,迁浙江永嘉郡松阳县顺义乡诚信村,遂家焉。」

    从宪生吾桂,仕晋为大将军,杜预举为征吴左卫大总管。吾桂生松,字钦,宫封总管。

    钦生八子;长守信,官青州刺史;次守义,官大平州判;三守崇,官浑州高平县令,擢汀州副史,四守诚,官清溪县令;五诚达,官处州州判;六诚壁,官宣州司马;七诚忠,官杭州知府;八诚希,官扬州太守。因五胡之乱,于大元九年迁居江南。」

    由以上的记述可以知道,廖氏的播迁江南,是早在普朝时间,算起放已经有了一千六、七百年的稳固基业。

    「诚达生四子:长世用、次世昌、三世清、四世某。世昌生二子,长彦光,官清河郡太守,此廖氏得姓之始祖也。次彦邦,官武威郡太守。彦光生玉龄,廿二岁官至湖广郡太守。工龄生四子,长晚苍、次晚桂、三晚叔、四庆甫。庆甫生奇可,讳京。奇可生三子,长延邦,讳二十四郎,封清河郡公;次延龄,讳二十五郎,封武威郡公;三延春,讳二十六郎,封太原郡公。

    延龄生三子,长崇荣,讳学三郎,次崇韬,讳学四郎,三崇德,讳学五郎,唐贞观时以明经登第,任虔化县令(今之宁都、邬都、石城是也),在满遂家焉,公郎系闽粤各处之始祖也。」

    根据上述的世系,闽粤以及台湾各地许多「武威」廖氏的始祖廖崇德,是殷商时得姓为飂的叔安第七十八世裔孙,自春秋时期易?为廖的伯叔开始计算,则是第四十三世。目前繁衍在台湾岛上的「清廖」,大多是廖崇德的第卅七到四十世裔孙,也就是寥氏得姓始祖伯叔的第八十到八十三世后裔,撂氏得姓始祖叔安的第一一五至一一八世苗裔,真是脉络分明,有条不紊。

    廖崇德是于唐初便已入闽的,在他的前后,从中原地区络绎南下,开基闽、粤各地的,当然还大有人在。以下,便是这方面的有关文献纪录:

    「兴宁廖氏族谱序」:「祖居汝南,因五胡纷扰,太元九年(么元三八四年),复迁江南。唐时,其祖由江西雩都,避黄巢之乱,迁于汀州宁化石壁寨。后子孙因乱;又迁顺昌(清代属延平府),廖氏居于闽者益众。至宋末,复由宁化经长汀、上杭、永定,而入广东大埔、梅县、兴宁、五华各地。」

    本省廖处相传:先世为南剑将乐(今福建南平县)人,始祖廖俨,唐昭宗时(公元八五九至九○三年),官国子祭酒。朱全忠篡唐,避乱入泉,隐于小溪场(今安溪县),后嗣蕃衍,居闽南者甚众。

    「小溪廖姓祖祠房谱」:祖籍陕西省维县(在大荔县西),其先汉骠骑将军廖化,第二十七代孙廖圭,于宋时随军驻扎上杭,分传八支子孙,第五支廖义移住二都,而官坡是其一派。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8 22:4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夏时,蓼王叔安因追随大禹治水有功,分封蓼国为侯,始称蓼王,国人以国为姓为蓼(亦作“风”字边)氏。古蓼国辖境约当今河南省唐河县、桐柏县,湖北省枣阳市、随州市,都城在今河南省唐河县湖阳镇。蓼氏传到36世伯高才去风加广成为廖。公元前639年,蓼国被强楚所灭,聪明顽强的廖姓人举族外迁,在故始等地建立了多个蓼国,历史上称湖阳的蓼国为西蓼,故始的蓼国为东蓼,西蓼比东蓼早了100多年。晋天福7年(公元942年),后人为了纪念蓼王叔安治水理国的丰功伟绩,在蓼山顶修建蓼王庙,后因战乱被毁。宋朝时汴梁营田提举裴世英登蓼山祭拜蓼王,见蓼王庙已被战争破坏,下令重修,并邀书法家李松真撰写碑文“夫高爵重禄...至于没世不志祠而祀之者,唯其功德加于民也...”,对蓼王叔安作出极高的评价。蓼王叔安在蓼山顶留有生活的遗迹,在通往蓼山的通道上,现存有两道城墙遗址,蓼山脚下有蓼阳河、蓼阴河均为蓼王治水的遗迹。蓼山的西南坡有一块塔地,埋葬着无数为保家卫国而壮烈牺牲的蓼国将士的忠魂烈骨。2004年11月11日,香港上水115代廖太全先生只身前往蓼山祭拜蓼王,并捐建了蓼阳河石碑,碑高3.5米,碑文详细记载了从始祖叔安至115代太全先生的迁徙过程,追述了蓼王叔安治水理国的丰功伟绩。2005年5月22日,太全先生组织美国廖燎、加拿大廖维康、荷兰廖建良、新加坡南洋廖氏宗亲会会长廖荣业、澳门廖泽云、广西中国廖氏通书主编廖国柱、廖国基兄弟、福建花公世系廖氏族谱主编廖连昌、唐河廖氏宗亲会会长廖义培等22人在蓼山顶举行盛大的祭祖仪式,台湾钨钢大王廖万隆先生发来贺电:“祝世界廖氏宗亲湖阳蓼山祭祖取得圆满成功”。在廖泽云先生的提议下,在蓼山顶重修蓼王庙,新加坡的廖博南先生自费创建世界廖氏宗亲网站,方便廖氏后人加强联系,并商定每年春季在蓼王庙召开世界廖氏宗亲大会,举行祭祖仪式,希望世界廖氏后人继承始祖叔安的遗志,团结一心,共谋发展。(0377-68756208 0377-68756207 13949396889)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8 22:41:56 | 显示全部楼层
炎黄一脉  华夏同根  世界廖氏  唐河寻亲
     
    作者:袁文 文章来源:唐河网 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05-7-12
    “参天之本,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清张澎《姓氏寻源》)。“姓氏”是萦绕在海内外炎黄子孙胸膺中最凝重的情结;“千枝一本,万姓同源。树高千丈,落叶归根”。寻根谒祖是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也是凝聚华夏力量最强的粘合剂。

    仲夏时节,来自美国、英国、荷兰、比利时、加拿大、新加坡和我国的香港、澳门、福建、广西、河南等海内外世界廖氏宗亲代表组成的世界廖氏宗亲访问团一行22人,在全国政协港澳台侨联络委员会副主任、中华海外联谊会副会长、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会委员、世界廖氏宗亲访问团团长廖泽云先生带领下莅临湖阳镇(古蓼国)寻根谒祖。

    据《史记》载,黄帝共有25个儿子,其中属于正妃嫘祖所生的有两个,一个玄嚣,一个是昌意。昌意娶蜀山氏之女为妻,生下一子颛顼。蓼姓就出自颛顼后裔叔安。约三千年前,叔安追随大禹治水,带领广大人民披荆斩剌,疏洪治水,在昔日不毛之地建立了美丽富饶的家园。因治水有功,被封为蓼国国王。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南阳郡湖阳县,“故蓼国也”。古蓼国都邑在今河南省唐河县南四十公里湖阳镇,东北依蓼山。公元前六三九年,蓼国被强楚所灭,聪明、顽强的蓼氏后人举族外迁,在安丰、固始等地建立了多个蓼国,逐渐演变成“廖”姓。廖氏后人也如星星之火,在全世界生息繁衍,秉承国王叔安的伟大成就和高尚品德建树功业。晋天福七年(公元九四一年),湖阳人民在蓼山顶峰修建蓼王庙,追忆蓼王的丰功伟绩。苍海桑田,蓼王庙虽已被历史风雨摧毁,而蓼王治水的精神却永存在人民的心中。现在每年农历二月二十八日,民众自发组织蓼王庙会纪念蓼王。

    古蓼国所在地湖阳镇历史悠久,文化丰厚,交通便利,环境优越。据出土文物考证,是屈家岭到龙山时期的一个村落遗址。秦置湖阳县。东汉时,光武帝刘秀将其姊刘璜封邑于此,谓“湖阳公主”。东汉中兴功臣二十八宿中有四人生于此,其中以马武最为有名。北魏、西魏、隋、唐设州,元设县,明、清为保,解放后设乡,1984年建镇,是“全国500个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全省百名重点镇”和“三星级”城镇。

    欢迎仪式结束后,世界廖氏宗亲访问团一行亲登蓼山祭拜了蓼王叔安之灵位,举行了廖氏宗族纪念碑揭幕仪式。有感于桑梓故里日新月异的跃跹,廖氏宗亲代表纷纷表示要为家乡建设贡献绵薄之力。经过初步洽商,于近日达成了由澳门廖氏牵头筹资8000万元开发“蓼山旅游区”规划协议。

    世界廖氏宗亲访问团副团长、香港上水廖氏宗亲代表廖太全先生说,廖氏子孙念念不忘故土家园。在有关资料上看到我们廖氏始祖廖王在湖阳镇封国,就生产了回家寻祖的念头,经去年8月亲临廖山察看确认后,组成了今天的访问团,回到了廖氏发祥地——古蓼国。看到了家乡经济、文化建设辉煌灿烂,为我们的廖氏宗族,更为中华民族感到骄傲和自豪!对于我们这些“龙的传人”来说,寻根归宗意识更甚于世界其他民族,这也是中华五千年文明伟大凝聚力的血脉之源,是血浓于水的最至诚的精神归宿。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8 22:4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敬祖崇宗万世昌——梅州市东厢月塘面廖屋开基百年庆典纪盛
                             本刊记者 饶淦中
        2003年10月4日,金风送爽,景秀时和;瑞狮起舞,鼓乐迎宾,梅州市梅江区东厢月塘面“世彩堂”廖氏祖屋隆重举行开基百年庆典。上午,600多名海内外宗亲和嘉宾聚首一堂祭祀祖宗,合照“全家福”;下午,宾主们和附近的别姓群众兴致勃勃地欣赏市山歌剧团的精彩演出;晚上,家宴团圆,点烧烟架,燃放焰火,千支火箭冲向夜空,五彩烟花璀璨夺目,构成了一幅“祖德宗功传万代,裔孙业绩续千年”的客家风情画图。
        是日上午,记者驱车前往采风。刚进入水泥村道口,一座古色古香、飞檐雕栋的“月塘面廖屋”;门楼映入眼帘。门楼正面两柱楹联:“建基百年,瓜瓞绵绵,武纬文经昭万石;宗流二脉,文财济济,英豪辈出耀三洲”,门楼背面两柱楹联:“英气冲天,寒窗十载,一朝脱颖,挥鞭奔向青云路;才储八斗,学富五车,万里鹏程,振翮高飞任遨游”,联语寓意深长,析廖氏源自中原,弘扬中华文化之义。
       下车后,三幢相连的祖屋张灯结彩,男女老幼个个喜气洋洋。广场上,金狮队敲锣舞狮;管弦乐队奏鸣行进,“热烈欢迎海内外宗亲和嘉宾”的大红横额,高悬在粉刷一新的祖屋上空,赫然醒目。祖屋外大门联:“百年大庆;祖德光辉”;内大门联:“三洲世泽;万石家声”。两侧小门联:“百年天地迥元气;一统山河际太平”;“祖德宗功传世代;承前启后献新猷”。
       上午9时,吉日吉时,铁铳鞭炮燃响12次,两对金狮欢舞,管弦乐队奏响《常回家看看》的乐曲,吉庆满堂。祖屋百年大庆筹委会副主任廖旭扬君主持祭祖。“世彩堂”的堂匾和两柱堂联,金碧辉煌;上厅摆满了三牲和水果、糖饼等供品,燃烛焚香,香烟袅袅。廖相荣君高声朗读祭文,其颂言是:“祖德光辉,裔孙咸沾恩泽;慈风永扇,后裔昌盛吉祥”,虔诚祈求祖宗庇佑子孙枝繁叶茂、财丁兴旺、英才辈出、金玉满堂。旋即,与会者行三叩头感恩戴德后,列队依次走向“世彩堂”廖氏历代高曾祖考妣之神位前上香。
        这时,筹委会主任、深圳大学教授廖远耿君,筹委会副主任、企业家廖巨昌君以及东厢村书记兼主任谢铁昌君,梅县、梅江区廖氏宗亲会会长廖江联君和闽粤赣廖氏始祖花公墓园筹委会代表,先后致词,齐颂祖德,共勉裔孙。随即,给在学宗亲今年考上大学和重点高中者颁发奖学金。礼成后,燃放鞭炮,千万发喜炮鸣响,似层迭的春花铺洒广场。
       月塘面廖屋是风水宝地,其祖先发自中原,及至仕明公、永勋公两房裔孙选居龙蟠形的月塘岗合建祖屋,钟灵毓秀。开基一百年来,财丁兴旺,人才辈出,繁衍裔孙600多人,分布于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苏格兰、南非、毛里求斯、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印尼和中国各省市、港澳台地区及梅州市。他们为祖国和侨居地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据不完全统计,祖屋裔孙、媳妇有学位者博士后1人,博士4人,硕士4人,学士20多人;教授3人;高级工程师、经济师、医师、编辑、教师10多人;有党政职务厅局级3人、处级2人;科级5人。其中已仙逝的佼佼者有中共烈士远度;乡贤贡元九铸;毛里求斯侨领九雍;马来西亚拿督、怡保锡矿工会主席远集;泰国侨领远钊;马来西亚侨领远烈。近代佼佼者有离休局(厅)级干部远耿;新加坡理工大学教授传子、医院营养专家瑞美、电脑专家瑞芬;国际医学专家传佳;毛里求斯化工专家国泰;广州化工专家满兰;美国电脑工程师传科;三藩市大物业管理公司财务副总监传锋;美国上市公司副主席传学;澳洲经济专家传代;泰国畜牧专家传能;中国专利发明家传东;地质学家传坚;主任医师梅秀;高级讲师耿昌,民营企业家巨昌等等。
       祖屋庇佑裔孙财源广进。在国内外造就了一大批企业家热心家乡和社会的公益慈善事业。
       祖屋庇佑裔孙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奉公守法、崇文尚商、尊老爱幼、扶危济孤、乐善好施、和睦相处、团结互助、勤奋努力、服务社群。这些客家精神促使祖屋裔孙不论到那个国家和地区,都能够立足并且为当地社会作出贡献。
        在《好日子》和《走进新时代》的悠扬、激越的管弦乐曲声中,市山歌剧团演员演唱客家山歌:“初九重阳好时光,月塘廖屋闹洋洋。祖屋百年大庆典,宗亲族戚都到场。”“梅江水来长又长,廖屋名声四海扬。祝廖屋后裔万事都顺意,家家幸福人健康”。歌甜曲美,声情并茂,缭绕四方。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8 22:44:05 | 显示全部楼层
【寻根之旅】廖姓探源访湖阳
    --------------------------------------------------------------------------------
     

        2004年02月17日  11:22    深圳新闻网  

   
    帝颛顼的后代叔安,夏朝时被封在f国为侯,其子孙以国为姓。f与廖音同,古书中亦作蓼、?或廖。据说,叔安传37世到春秋时,f伯高改“f”为“廖”,这便成为后来的廖姓。追溯廖姓渊源,其主要来源有两支。一支源于颛顼,一支源于帝嚳。“f”国都故址就在今河南省唐河县南90公里的湖阳镇。

     

    文/魏元朝 马菱 图/魏元朝

    “一个历史厚重的古镇”,去湖阳之前,这一古老意味的说法让人迷恋。作为中原古地的唐河县湖阳镇蕴涵着久远的历史,唐禹三代,湖阳为禹贡豫州疆域,西周时为廖国封地。春秋属楚,设湖阳邑,战国属韩。秦置湖阳县,属南阳郡。湖阳境内的仰韶文化遗存,具有黄河流域文化与江汉平原屈家岭文化相融的特征。

    2003年12月,在县廖氏文化交流会几位同志的陪同下,一辆面包车载着一车人的渴望,沿240省道向湖阳镇疾驰而去。仅四十多分钟时间,车已驶达湖阳镇境内。据《左传·桓公十一年》记载:“郧人军于蒲骚,将与随、绞、州、蓼伐楚师。”鲁桓公十一年为周桓王十九年,即公元前701年。楚国势力的兴起,对周边小国造成很大威胁。郧与随、绞、州、蓼五个小国伐楚失败,楚国兴师问罪,次年伐绞,随后灭蓼。战争的风云已过去了两千多年,若不是有心了解,谁会想到日新月异的湖阳镇曾有这般沧桑的过往呢?物是人非,当年的都邑已难觅踪迹,仅在镇东200米的廖阳河畔留有古城墙遗迹。虽然这时天下起了蒙蒙细雨,但心切的我们稍稍休息后,还是风尘仆仆地赶了过去。

    冬日的廖阳河水碧绿清澈,在细雨中泛着平静的波纹。抬眼望去,不远处便是古城墙遗址了。廖国古城墙始建于春秋时期,原是为纪念治水有功的廖王叔安。元代至元年间,淮安李松真曾撰写碑文曰:“夫高爵重禄,声名震撼于天下者,或可以势力取之,至于没世不志祠而祀之者,惟其功德加于民也”。由此可见,叔安在位时是深得民心的。城墙甚不起眼,凄风冷雨里,灰黑的断壁残垣隐于芳草萋萋中,默默昭示着廖姓祖先不凡的历史。

    湖阳镇东北依廖山。廖山是历史的见证,她是廖国的根基,系着廖姓人的根脉。五代后晋天福七年(942),曾在廖山山顶建廖山神祠,俗称廖王庙。历代多有修缮。散居在各处的廖氏子孙,时常到廖山寻根谒祖。

    廖山离廖阳河不远,一行人步行至廖山脚下。眼前的廖山山势平缓,山上林木覆盖,有小路蜿蜒到山顶。从山下望去,山顶的廖王庙依稀可辨。谈笑中已上得山顶。该庙规模不大,但庭前干净整洁,廊前双龙抱柱,倒也有几分威严的气派。雕花门内,供奉着廖姓祖先、廖国君王叔安的牌位。庙内的廖王像平和安详,似神佛多过似君王,显然是后人依靠想象所作的塑造。据廖氏文化交流会的同志介绍,近期湖阳镇会对廖王庙进行扩充修缮。想必以后再到这里来寻根,看到的又会是一番不同的景象。

    前人有《唐城怀古》诗:“唐子巍峨峙宛南,千峰白玉并参天。蓼花间出争佳丽,桐泌归唐万派涵。”其中“蓼花”便是f国的象征。虽然f国为楚国所灭,但人们却始终没有忘记这段历史,在湖阳,所到之处,常常会有前人遗迹无声地提醒我们,是站在古f国的土地上。如始建于唐代的清凉寺,寺前便有碑文曰:“湖阳,名之曰廖国”。清楚地告诉游人湖阳的过去。

    第二天,我们在廖氏文化交流会的安排下前往廖庄拜访廖姓后人。f国灭亡后,族人四处迁播,先是东迁至今河南固始县,后因避乱,又纷纷迁于黄河流域。晋朝末年的永嘉之乱,五胡乱华之时,廖氏族人离开中原老家,落籍于长江以南。到唐朝末年的黄巢起义,他们辗转入闽,在福建各地繁衍,并成为当地的一个庞大家族。以后,宋朝末年自北方长驱南下的蒙古人,又使他们再度转徙于广东。到五代十国时,廖氏已成为闽粤一带的盛族之一。从明末的永历年间,廖氏开始自闽、粤入台。尽管如此,仍有为数不多的族人始终没有离开故土。现唐河县境有廖姓族人500多户,共计3000多人。廖山附近的廖庄,便居住着廖氏族人,他们以叔安为始祖,世代相传。

    冬日的阳光一扫昨天的阴霾,心情也跟着爽朗了起来。车停在了廖宝  家的两层小楼前。老两口一早恭侯着我们这群远方客人的到来。现年82岁廖宝  ,原是湖阳钟毅中学的校长,退休后便和老伴在家安享晚年,读书看报、种花养鸟,日子过得十分悠闲。老人育有五儿三女,六个孙子伶俐可爱,可谓子孙满堂。全家多从事教育事业,入得厅堂,便感觉到一股浓浓的书香气息。说到自己是廖王叔安的后裔,老人十分自豪,和我们谈起廖姓历史来更是滔滔不绝。中午,在廖家人的盛情挽留下,我们美美地吃了一餐家常菜。尤其是用当地的大米做出来的米饭,看起来平平无奇,却满口留香。老校长介绍说,由于湖阳地处秦淮流域气候分界线,兼南北之优点,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所以盛产小麦、稻米,历有“金湖阳”之称。而著名特产稻米“香汤丸”,明清曾为朝廷贡品,煮饭时加入少许,便满锅郁香。真是令人称奇。

    悠长绵延的历史为湖阳古镇留下了多处胜景古迹,供后人游览瞻仰。除清凉寺院外,还有清代的清真北寺和东大寺,四季香火不断。另外,镇南仝庄遗址,镇西南100米处的影坑遗址,九泉寺遗址等,都有值得一看的地方。但我们最感兴趣的,还是有关湖阳公主的遗迹。史载,东汉建武二年(公元26年),光武帝刘秀封其长姊刘黄为湖阳公主。湖阳镇旧有湖阳公主庙,殿宇宏伟,但已不存。但听闻镇南50米处还存有湖阳公主墓,我们便专程前去探访。该墓高3米,南北长15米,东西宽12米,碑文已模糊不清。墓虽已残旧,但仍可看出从前初建时的气派。当年骄横的公主如今已化为一抔黄土,令人大有“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之感。

    镇内的山山水水还有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如廖山东边的老龙潭,传说潭里的龙王娶妻生子,后因其妻不慎泄露天机而被害,潭里的水至今还时显红色,平添了几分神秘。镇内主要山峰紫玉山,也有耐听的故事。相传在盛唐时期,有三个南方和尚到此游山玩水,发现了紫玉山及两眼龙泉,以为找到了龙渊宝地,遂化缘在山上建风顶寺,在山腰建般若禅寺,在山脚下建背阳寺。他们以紫玉为镇山之宝,放在风顶寺大殿佛像前,寺院香火旺盛,湖阳五谷丰登。后有武当山道士夺紫玉,和尚为护镇山之宝而自焚。清代王肇奎登山时曾慨而作诗曰:客中做重九,登眺且携壶。一径横苍霭,从人觅紫萸。平芜烟外尽,落日树边孤。为问南来雁,乡音近有无。

    在意犹未尽之中,我们就要踏上归程。此时,廖姓人的一切在脑中比来时更加清晰真切。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盛称廖姓:“英髦迭出,宗风远振,所居各得其所,传世无穷。且能以诗书为业,忠厚为家,自可搏鹏程于万里,驰骥足于康庄。”东汉时有“北郭先生”廖扶,精通天文,谶讳风角推考之术,随他学者多达数百,在学术界颇有盛名。三国名将廖华,宋代文学家廖正一,廖行之,名医廖刚,明朝开国功臣廖永安、廖永忠,清代文学家廖燕、经学家廖平,民国政治家廖仲恺、将领廖耀湘,当代政治家廖承志、军事家廖荣标等人,无不知名于世。他们是廖姓家族中为之荣耀的子孙。

    而播散出无数廖姓后人的湖阳古镇,其青山绿水之中,平静外表之下,从来没有停止过散发历史的馨香。
     

    (来源:游遍天下)    编辑:昌洁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28 23:0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廖承志

    --------------------------------------------------------------------------------

      廖承志于1983年6月10日清晨5时因心脏病发逝世于北京,年75岁。
      新华社的报道如下: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承志同志,因心脏病突发于1983年6月10日5点22分于北京逝世,终年75岁。
      廖承志同志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在加强同世界各国人民友好关系和争取世界和平的斗争中,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他在党内外和国内外都享有盛名。
      廖承志同志的父母是国民党籍著名元老廖忡恺先生和何香凝女士,因而他同包括蒋经国先生在内的现在台湾和其他地方的国民党重要人物,都有过交往。他同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也有广泛的交往。
      廖承志同志的逝世,是我党和我国人民的重大损失。他的逝世适值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之际,更引起了代表们的痛悼。
      廖仲恺是外祖父的亲兄弟,我该喊他舅公,可惜我没见过他,1925年春,他在广州遇刺身亡,那时我还没出生。廖仲恺的夫人何香凝是香港望族,他们因志同道合而结婚,这在当时是很不寻常的。廖仲恺为革命奔走,在广州为了争取民众的福利,引起地方军阀的不满而惨遭毒手,但到底是谁刺杀廖仲恺至今仍是一个谜。
      我的母亲与廖承志为表姐弟,我们称廖承志为表舅父,他则称我为香梅甥女,这是我们的亲戚关系。但在政治上,外祖父与父亲则是瓜务国民党,而廖承志的母亲(我们的二叔婆)何香凝和廖承志本人及他的姐姐廖梦醒却于杭战时期效忠共产党。抗日战争后,国共谈判分裂,中国人民再度被战火侵压,逃亡的逃亡,迁徙的迁徙,国民党人迁到台湾,共产党政权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大陆解放前廖家都位在香港,我也和姐妹们在香港念书。廖家在香港做什么,我因年纪太小并不了解,长大因读书,又和廖家人相聚,才知道何香凝、廖承志母子,还有醒姨,都是在香港从事地下抗日工作。1933年,廖承志在上海被捕,当时的上海市长是吴铁城,何香凝去找吴铁城要他放人,不然的话请他连她也一起关。后来由宋庆龄、柳亚子、经亨颐三人担保,廖承志才恢复了自由。何香凝自儿子出狱后就希望他在家里呆一阵子,不要再惹麻烦,但廖承志不久又出走了。
      他留下了3封信,分别给柳亚子、何香凝和女友经普椿(经亨颐的女儿)。给经普椿的信中说,假如她真的爱他,希望能等他两年,信中并没有说他到哪儿去,但经普椿知道他到延安去了。这一别不是两年,而是4年,经普椿果真痴痴地等。
      经普椿的哥哥并不赞成自己的妹妹和革命分子交往,廖承志给她的电讯和书函被扣压了。直到1937年的秋天,他们才在香港相会,翌年两人就在香港结婚,经普椿从此便和廖承志一起从事地下工作。廖承志一生多半在狱里度过,他进过英国人的监狱、日本人的监狱、共产党的监狱、国民党的监狱,一共9次,只是时间长短不一样罢了。
      抗战时期廖承志在广东被捕,先后在广东的韶关、乐昌坐过牢,后来又押到重庆,直到1946年初,才从重庆监狱被放出来,这是国共两党交换政治犯的结果。
      1946年7月他们夫妇两人去了延安,廖承志任新华社社长。他们原定搭乘一架美军军机飞延安,后来因周恩来派廖承志去广州,他们没有乘上那班飞机,那班飞机共有乘客17人,包括叶挺、王若飞等人都在空中遇难。
      廖承志是有名的孝子,大概因为父亲早亡,母亲年轻守寡,母慈子孝是很顺理成章的事。中国“文革”期间廖承志受“四人帮”的追捕,幸好有周恩来保护,住到中南海避难,才免遭毒手。但廖承志的儿媳妇,即廖晖的妻子赵汝衡是有名的芭蕾舞蹈家,遭江青强迫上台表演,伤了腿也不准请假,之后就只能做幕后工作,无法再上台表演了。1987年中国芭蕾舞团由北京来美表演,赵汝衡为副团长,以美京肯尼迪中心演出天鹅湖而大受欢迎,不久前这舞团又到香港、日本、英国演出过。赵汝衡对我说:“公公真好,对我很关心,也鼓励我不断地吸收新知识,他是一个处处替他人着想,而且又非常有爱心的人。”
      在中国有不少人常受批评,但廖承志人缘甚佳,他古道热肠,又不失赤子之心;喜欢作诗、作画,又好书法,除此之外,他还喜欢狗;他爱朋友,爱吸烟、喝酒,爱开玩笑。这样一个豪爽乐天派的人,不管是何党何派,总是一个好人,一个多才多艺的中国人。我很后悔没能早些和他接触。但从1981年初开始到1983年夏天,我们多次见面交谈,又有书信往来,使我对他有一番新的认识,对舅婆何香凝也有新的评价。
      廖承志每年到南京为父母亲扫墓,1983年5月清明节曾写了一首诗:金陵无限好,来到正清明;信笔纪心事,鲜花唁老亲。
      这是他生平所作的最后一首诗。
      廖承志去世后,北京方面打了数次长途电话给我,柴泽民和冀朝铸也一再请我回北京奔丧,但台湾当局则劝我绝对不能去,因为我若在那种大场合出现,将使台湾当局难堪。后来我私下和美国官方商量了一个两全的办法——我到大使馆致悼,再派我住在香港的妹妹陈香桃代表我去北京参加追悼会和其他送别仪式。一个月后我才亲自到北京吊丧,廖公灵位设于家中的会客室,我亲自向廖公行三鞠躬礼,我为分裂的祖国难过。
      我在北京常见到廖家人,还有醒姨,她一生替宋庆龄服务,做她的助手。孙夫人和廖家很亲密,孙中山本来希望廖仲恺做他的继承人,不幸廖仲恺被谋杀。醒姨的丈夫姓李,是周恩来的助手,他和周思来于抗战后到重庆开会,在重庆不幸亡故。廖家母女两代都是早年丧夫。
      ------------------
      亦凡公益图书馆扫校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13 18:32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