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lanker305

闽、粤、赣蓝姓源流初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4-28 09:44:30 | 显示全部楼层

蓝氏历代宗源汝南源流

第二章
  蓝氏族谱民国誊写本(2005年翻印版)

民国十五年○丙寅十二月二十日○
四川省川北道潼川府三台县南路女土乡地名侯家沟庙子湾,誊于蓝春发之宅内,侯仁星抄。

汝南源流

蓝氏历代宗源

国太史经筵讲,官古○,书于金精山房。

(始祖蓝昌奇)。神农皇帝,来【注:到】二世,三(世),产育不全。
帝初开市,商贾贸易,制耒耜永,强其风上,粮食虽兴,颇有丰荒之处,莫接赈济之,方至帝世始以○,通天下之商贾,聚天下之货物,○○○○○,得便而用之,自此始也。阴阳已判,世间禾季,(丰)荒不测,帝位方通,商贾代代,民效古风。
帝榆本世,古无定姓,呼唤失宜。帝因姓(生)子,以蓝赐之,制为定额,万古钦依。   
(盘)自开辟以来,人无定姓,官无定爵。○○帝通,空桑之中,有熊国君,贡秀一株,值后宫降一(子),帝欢遂以贡蓝赐子为姓,取名昌奇。
火旺公,(盖)炎帝时以火纪官,犹今爵级者也。古天○○,赐姓是初为,古今相承不外求,圣旨已传,蓝(氏)千秋,蓝万载,永钦依。
昌奇在世,受姓膺爵,君命是从,嗣续永远,蕃昌无昌,绵绵不息,日月同终者,君父赐姓,取名秉兴,从其父所主。
(盖)我昌奇,(膺)承父赐蓝作姓,即此制为定额不变,嗣续绵绵,(嗣)后子孙布列:冀、青、幽、梁、荆、豫、杨、雍、徐九州之。(蕃延)之盛,遍诸天下者,此公一人之所致也。【注:自古以来,人无固定姓氏,官无固定的头衔级别,很不好称呼。帝得一子,想取姓名,喜见后宫中有一株贡蓝,帝以贡蓝赐姓给儿子,取名为昌奇,以“蓝”为姓氏,从此固定下来,世代相传。】
诗曰:
受姓膺(爵封)汝南,根深蒂固实难堪;
一株结子传天下,府(府州州盛曰蓝)

徙江南(一世祖),(蓝)明德一世(第108世),蓝氏之先,多居冀,(唐)代流传,公为鼻祖,发轫【注:创】金陵,绵绵不替,(上古)祖代数之多,莫能序,疑记载。
今以唐(太宗天)授元(年)庚寅则天武后当国,【注:公元690年武则天登基,年号为天授】自此,徙居江南,由豫州边地而迁(建)康【注:今南京市】居之今上元县。
诗曰:
(宦游卜宅居金陵,虎居龙蟠气象新);
(红尘)滚滚生豪杰,历代簪缨辉古今。

彩和公二世祖,道合乾坤,德弥宇宙,(顷刻篷)莱更斗宿,遗子嗣昌,流芳不朽。唐玄开元【注:公元713年】(癸丑科进)士,授左辅阙迁谏议大夫。公因谏帝荣宠,外戚言词颇切,直忤于权官国。遂即纳迁还官,履解印辞,归家学炼丹。功成潜隐终南山,修炼成功,白(日飞升),古今得称,大罗仙者,即公是也。
诗曰:
解印(辞归)学炼丹,成功白日上青天;
有子传芳无后虑,逍遥快乐五云端。

三世祖蓝仁,仙人遗迹体习俗异常,怀抱(经纶),(不)事王侯,隐耕种德,奕世其昌。唐开元二十五年【注:公元737年】(丁丑)(左相姚)崇因赈济,经公之舍,即下车相访,与论治国安民之策,上章于君,荐不就。
诗曰:
怀抱经纶隐岩前,野服芒鞋自安然;
出聘荐贤心似石,不思利禄享清闭。

四世祖蓝元隆,凿山营活,种粟止饥,夏葛冬裘,脱俗远非,善身自乐,隐者之辈。唐代宗广(德元年癸卯)【公元763年】。公之友曰:杨绾、李泌者,自幼与公同砚席,及○○○,上章交荐,诏下安车,满轮徵聘,拜谏议大夫,(辞恩)不就,(赦)赐归耕。
诗曰:

文章迭荐沐君恩,丹(诏满轮)下九天;
殊想高父难屈就,辞官不仕于归耕。

五世祖蓝棣,医宗治祖,芳盛华陀,法灵神计,百病炼毛,溥济辞黎,心德日见。宪宗元和七年【注:公元812年】壬辰,左相李绎荐,医帝病,不(日)痊,拜太医院,遂辞,不受职,赏而归。
诗曰:
法灵神妙胜华陀,济人妙药不须多;
一丸能(活沉)疴病,海上仙方信不讹。

六世祖蓝成,务要稼穑,历世耕农,垦地种棉,御腊捍风,暖衣饱食,黎民咸宗。唐文宗开成四年末【注:公元839年】,公居江南,仿北方人,种(棉)作絮御寒,教谕居邻,时乏饥寒冻馁。
诗曰:
历世相传学种棉,弹棉作絮胜似毡;
腊到不妨霜雪冻,暖衣饱食逸林泉。

七世祖蓝安,文宗孔孟,武祖孙吴,才高志广,料量无虚,设策防贼,四境安居。唐禧宗乾(符)三年丙(申)【注:公元876年】关东黄巢【注:黄巢农民起义】作乱,盗贼蜂起,杀人如麻,血流漂杵。公始鸠合,议兵团营,劫寨设策,捍御一乡,安然不遭兵灾。
诗曰:
独善其身隐草庐,深(谋远虑)料无虚;
设预防兵无外盗,一方宁静得安居。

八世祖蓝宗训,黄巢已没,朱温复,天下纷纷公榷远遁,独善其身。唐昭宗光化元年【注:公元889年】,唐末群雄扰攘,各霸一方,朱温据汴梁,茂直入(长)安,世无宁日。公当料度,乱世方(兴未艾)不可息,即携家渡江,迁河洲之(定远)【注:今安徽省定远县】,东山洞而居。
诗曰:
乱辞离乡(眷河洲),山中别是一方天;
祥云封锁无人(到),晨露迷遮百鸟喧。
日永困眠藤作枕,深宵(独)起月灯明;
此间便是蓬莱境,何必桃源去(问仙)。

九世祖蓝昭,五季争强,生灵鱼肉。公预卜知,辟藏山谷,隐逸茅庐,讴歌鼓腹。晋天福元年【注:公元936年】丙申,各所诸节,恃强凌弱,吞占无休,民遭涂炭,公不得已,迁入万之石室隐藏。
自作诗曰:
僻居山谷隔红尘,帝历无颂岁莫寻;
洞(中)梅绽知春到,池内莲开识夏临。
目观游鹿茅林舞,时听飞禽远树声;
信是白云为锁钥,山间人世雨沉沉。

十世祖一俊公,烟尘已息,文运韦兴,宋皇【注:宋太祖赵匡胤公元960年宋朝纪元开启年号建隆】衔极,天下升平,公方踊跃笑出林。
前宋太祖(建)隆二年【注:公元961年】辛酉,天下稍宁,干戈已息,公之徒陈博先生,同列坐山列盘石之上,论及宋祖登基,二人拊掌大笑,曰民德其所,(真)天(子出,天下)定矣。公即离石室山而居,即今之淮临县是也。
自赋诗曰:
干戈已息罢烟尘,喜观清平宋室兴;
锐志举家离石室,安心携(卷)出山林。
廷乔偶禺淮临县,避市离归安乐(村);
构屋荒郊多有趣,惟图快乐值千金。

十一世祖蓝备,四海平安,岁无荒歉,冬无暴寒,黎民乐业,得趣(盘)桓。
大宋淳化元年【注:公元990年】庚(寅)雍熙盛世,久息烟火,四民各就其业,公抱王佐之才,怀经邦之略,犹思乐守田园而不仕。
自述诗曰:
休谒朝廷(学)种田,嚣嚣自乐水中天;
酿成美酒(毛)陶醉,木枕蓑衣卧月眠。

备公,即字乔子,升号明阳子,十二岁能诗文。相者曰:子有异骨,学士必相,学道必仙。乔曰:轩冕,非吾愿也,飞升耳。
仁宗朝举进士不第,隐于霍山【注:今安徽省霍山县】,云游七年,常吹铁笛,出丹一粒。黄金数斤,遗世且嘱,弟侄以承养,竟(不)知所之。
数年后,朝人吴子野忽遇于京师,时同买(瓜),子诣乔公【吴子野对乔公开玩笑说】曰:尘活,吾瓜当(啖)水中,遂溺之,须臾,见浮及水上,皆新(齿)迹。   
乔,后游洛阳,布衣百结,入酒店中,饮酒数(年),有飞云片片,飞仙鹤往往来空中,历历箫管声闻。永乐十三年【注:公元1022年】痒生【注:病死】,古来连、李选等来探于霍山。
见岩上额联云:
人间富贵如尘海, (虚)度春三二月花。
乡人李贵,奇往见,又见壁上诗云:
八表烟霞总一家,蓝乔到此作生涯。
(墨)水未乾(干)贵奇往,见追之合前成一绝,此公之灵显处,如今本乡多生蓝者,其苗裔也。

(人间富贵如尘海,虚度春三二月花。
八表烟霞总一家,蓝乔到此作生涯。)

十二世祖蓝时用,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圣贤(创制),公心合于诸书之无愧。宋仁宗元年【注:公元1023年】癸卯太平日久,万姓咸亨,公常居于芦舍之旁,每日读书,常日悬云读圣贤书,行仁义事,存忠孝,立修齐治平之业。能行此四者,方为一端方之士也,其时名公英杰皆重之。
(自)咏诗曰:
结屋齐傍苦读书,悬针刺股效先儒;
日新月异惟时习,万轴牙签总不虚。
三箧五车皆览遍,一同理义总包符;
世人若问功名事,韫匮藏之待价沽。

十三世祖蓝章,春耕夏耨,秋收冬藏,效斯学足,三余任余所欲。宋神宗元丰元年【注:公元1078年】(戊午),国泰民安,春和咸稔,贤才在位,我公读父书,努力三余,养成经纶,腹隐平志,乐业锄耕,恒视功名如草芥,斯时国支。
吕余简赠其诗曰:
学贯天人志气高,茅芦虽陋志云霄;
我皇若肯垂三顾,拔取惊人守天(朝)。

十四世祖蓝万福,治极生乱,君政失宜,细观国鉴,今有揆公其明察,动合神机。宋徽宗(政和)七年【注:公元1117年】丁酉,不修国政,大兴士木,亲谗远忠,民怨盗起。公因元月仰观天文不乐,曰:即日国亡家(破),远避莫可全身。遂移家逃走,宗族渡江(建)康居之句容【注:今江苏省句容县】(远)县。
有诗曰:
治极修防有乱时,惟(料)神算合天机;
那时智者觉先避,古今高人共一揆。

十五世祖蓝吉甫,字神嘉。神农九世孙,蓝昌奇公之后,唐开元癸丑【注:公元713年】,科进士,授左辅(阙迁谏)议大夫,蓝采和公之十四世孙也。
父蓝万福居逮康之上元县时,建宅朱紫坊。
妻韩氏。公生于太宗嘉定元年【注:公元1208年】,其为人也,洪模大度,才志过人,常诵司马温公之句,颇积阴功于冥冥中,(为)子孙长久之计者公也。
值宋理宗宝庆元年【注:公元1225年】乙酉,公,年十八(岁),(方遭金胡)扰攘天下汹汹,斯民鲜有定业,胡师游(牧南侵)。
(时)人叹曰:北寇南侵,危安莫卜,破邑陷(州,酷遭荼)毒,家散人亡,神号鬼哭不已。
弃建(康居朱紫坊),兄弟中途相失,只身居福清县【注:今福建省福清县】之五(乡,开基立)业,蓝氏居闽,蕃蔓之盛,(实)奉公为(鼻祖),葬于(华)国山大坐人形子山午向。
自吟一(首诗):       
陡遇胡兵犯帝乡,黎民处处尽遭殃;
犬吠骸骨无埋葬,鸦啄身尸是可伤。
父母恩深俱折散,夫妻弟兄各分张;
追思(昔)日艰难事,泪洒西风泣两行。

娶福清县林氏女七娘,终葬于华阳谷蛇形申山寅向,生三子,常新、(常灵、常秀)。

十六世祖蓝常新,字世盛,吉甫公之长子也。其(人)豪爽不羁,勇刚过人,岂肉眼能识之乎,公幼(稚时)有巨人志,稍长掀扬于世,富资富甲于乡,闾有(志)向学,常欲(察)天(定)为至人。
宋理宗淳佑六年【注:公元1246年】由(福清)县,从建宁县【注:今福建省建宁县】崇善坊兴基业。有子四人,(俱善)教之,兼能特达时务,彼方贾似道专权,不动(心)术,公即埋头乐隐,惟日与友杨祚、蔡沈、李桐诸贤讲明道学,足迹不入公门,杖编性理,诸书传于(来)世。
其杨龟山赞公:
毓秀秉凛山川地灵人杰;
诗书学贯诸贤闽南第一。

寿享六十六,葬于建宁县之西山,醉翁倒地形庚山甲(向)。后人有诗。
妻福清县李氏女一娘,享寿六十八岁,葬于建宁县之南(山)岑,海螺形癸山丁向。生五子,蓝万一郎(娶雷氏)、万二郎(娶曾氏)、万三郎(娶罗氏)、万四郎(娶赖氏)、蓝万五郎(娶丘氏)。

十七世祖蓝万一郎字钜大,常新(公之长子),兄弟五人,余外出他处,其人少有异禀(童稚不偏于群辈,乡邦皆器)重之,弱冠即能练达,时务如老成人,居(家有法度,好)贤悦士,一本于衷心之诚,若他众无有伍之者。
宋度宗元年【注:公元1265年】乙丑,贾似道把握朝纲,剥民膏脂,嫉妨贤才,闭塞言路,民怨盗起,北虏方张,建宁城失守。公虑祸及,乃迁于江宁之宁化【注:今福建省宁化县】石壁乡,开基创业,为彼一世祖也。
有三子,皆英杰,公惟隐逸山林,优游自娱,享年五十六,葬于本处中州坝,上水游鱼形。娶怀上赖六郎之女为配,终葬于夫坟之右,生子三人,熙一郎(娶谢氏)、熙二郎(娶朱氏)、熙三郎(娶刘氏、王氏)。
十八世祖蓝熙三郎,字子安。蓝万一郎公之三子也,其人天性孝、友善、事父母、克让兄长,乡里以为贤。
有子二人,俱善教之,有发愤凌云之志。乃当时轻文重武,公始改行其义,公素勤于稼穑,循循然能导,其群下家众悦之,平生刚介果敢有为,人无不敬之。解忿息争,入词悦服,(盖)其盛德有以致也。享年七旬七,葬于水口卧牛冈后。
和二郎迁长汀【注:今福建省长汀县】坪岭水口,拾骸骨大葬于牛栏内,今曰牛栏祖是其墓也。
妻王十七郎女王云英,享年七旬二,葬于水口卧牛冈后,和二郎亦移坪岭,同夫骸俱大葬于牛栏内。生子三人,和一郎(娶徐氏)、和二郎(娶李氏)、和三郎(娶温氏)。

十九世祖蓝和二郎,字长乐,乃熙三郎之次子也。其人兄弟俱不共住,(其为人也),惟其生而颖异,知读父书,刻志立功,(異)于大就,时人以刀笔,吏劝之。公曰:颖厮也,尔何曾期予,于若是耶,(乃)益发愤卓(然与天地)仝春,自一言一行以至终身由之,莫非法度,(泰定二年丙)寅【注:1325年】迁父母骸骨,携家眷徙长汀【注:今福建省长汀县】城下坪岭,水(口)白云树下构宅而居,当时殡骸安于牛屋之上,候吉地而葬,岂期牛祖开金骸坠下,天与葬,子午坟墓成,高如山立,至今传牛栏祖是其迹也,坐渔翁撒网形,公视大喜遂改建宅舍于坟之下,乐耕田亩以终身,享年七旬三,葬于屋角,头人形。妻宁化坊张氏(月)娥,享年七旬三,附葬于夫坟之右,生一子,曰蓝大一郎。

二十世祖蓝大一郎,字君厚,乃和二郎之子也。其人深沈、多智,状貌魁梧,度量恢宏,情怀豁达。先娶武坪姚氏刘大二郎女曰三娘,末及生育。因归宁母家,至中途大坪岗,忽有疾风猛雨,立惊昏仆地,从人散(而)即葬焉,雨止坟墓已成,享年三十六,今大坪岗(醉翁)倒地形坐西向东。
继妻本府水门东街曾万三娘,至太宗致和三年【注:公元1326年】丙寅,生一子乳名寅生。明宗天历元年戊辰(1328年),生一子乳名辰生。文宗至顺元年庚午(1330年),生一子乳名庚生。宁宗元统元年壬申(1332年),生一子乳名壬生。(元)统二年甲戌(1334年),生一子乳名甲生。元统四年丙子(1336年),生一子乳名丙生。元统六年戊寅(1338年),生一子乳名戊生,及后七子长成皆英杰斯时也。财丰、业广、家富、人兴,贯朽粟陈,名彰邦域,诸子各有迁乔,自立之志,公亦顺其志,时置基业,均凭亲邻而分析云。
长子蓝念一郎、(次子念)二郎、三子蓝念三郎,分居武平上保张丰,念四郎念分居上保张丰,蓝念五郎分居武平【注:今福建省武平县】,(念)六郎分居林坊,蓝念七郎分居上杭庐丰。
公至大明,(平定江南,国号洪武【注:1368年】斯年甲戌),皆乱稍平,民有(贤)主,公年七十有一,欲巡(诸子各居之处),自水口起发,最后思者,武坪大禾堡念五郎(居)地可其意,夫妇留此,遂为归老之乡。末年蓄积厚置众村、大员塘祭朝等处,共田贰拾叁亩五分,为祭田。命次子念二郎合共五郎共办共祭,订为定日,后照烟,受祭扫诸坟。
洪武十九年【注:1386年】丙寅十月十四日,公无疾,整衣端坐,终于正寝享年八十九,葬于上杭人形宛,蓝穴巽山乾向丙辰分金(向)。
(后人有)诗赞曰:
堪羡坪岭羡大夫,育子七人立规模;
(枝枝)竞秀源流远,世世传芳事迹休。
富有(声名)惊阀阅,贵多廉耻远皇都;
江南派衍金(陵者),名字森森列书图。
蓝大一郎公生。
蓝念一郎长汀上杭祖【今福建省长汀县】。
蓝念二郎大一图祖。
蓝念三朗上保祖。
蓝念四郎上杭【注:今福建省上杭县】平安里祖。
蓝念五郎武平【今福建省武平县】大保祖。
蓝念六郎林坊【注:今福建省】和乡祖。
蓝念七郎庐丰漳州【注:今福建省漳州市】浙江广东祖。
自神农一世帝来,世代宗源一株结子。

二十一世祖蓝念六郎 ,妣杨氏。
二十二世祖蓝永嗣,妣刘氏。
二十三世祖蓝赞裕,妣张氏。
二十四世祖蓝伯齐,妣刘氏。
二十五祖蓝玉昭,妣刘氏。
二十六世祖蓝士端,妣何氏。
二十七世社蓝积用,妣曾氏、张氏。
二十八世祖蓝君展  妣张黄氏、王氏。
二十九世祖蓝汝完 ,妣卓氏。

三十世祖蓝维栋,妣赖氏。蓝维梁公妣迁居湖广。蓝维栋公生于大清康熙十(七年)【注:公元1678年】,嘉应州平远县【注:今广东省平远县】小柘乡,戊午岁十月初九日戍时(生)。妣赖氏,所生四子长名秀荣、次秀华、三子秀(富、四子)名秀贵,自祖先年迁居四川潼川府三台(西路胄土乡),素勤稼穑,有淳厚之志,后(创)业于三台县(南路)女土乡【注:今三台县古井镇】,地名九曲弯,享年七旬九,卒乾隆二十年【注:公元1755年】十一月十八日,戌时正寝,卜葬三台县西路胄土【注:今三台县乐安镇工农村】,小地名斑竹园,安厝作墓巽山干向分金○○,均发各有其所,每年春秋丞赏。
妣(赖氏,生于)广东,生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甲戌岁,闰五月十九(日)酉时,(享)年六十五岁,终于戊寅岁三月二十六日巳时寿终。○○端安葬,后迁骸于业乙山辛向未曾抱整坟墓,(子)孙合从等卜吉,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十一月初二日壬午岁壬子,壬申日戊申时,迁复就穴、安葬,立碑抱坟修墓,(花银)费数两,每年祭扫以为子孙永远绵绵之序。

三十一世祖蓝秀荣乃维栋公(长子),秉性刚直,生广东省,康熙六年【注:1721年】○○○○时生,从广东七十岁,仁公接往上川【注:意为蓝维栋七十岁时,仁公应是蓝凤仁,当时还是婴儿】,荣(享年八十三,亡矣葬岚靛)山,葬左家业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九月二十九日卜吉地,买(三台)县西路胃土乡,左家沟左姓业地,迁骸寅山兼艮坐丙寅向丙甲二八分,金山运,丙辰穿山甲寅术山命在寅仙祖壬辰,葬期课道光戊子年(公元1828年)九月壬戌二十九丙寅甲午时,安筋作墓,本年戊子冬月甲子初八甲辰,甲子时立碑,就时迁骸安葬。
凤仙不祀,○○○○挨墓作冢。
妣谢氏安葬广东省嘉应(平)远县小柘乡,生五子。

三十二世祖蓝凤仙无子。
蓝凤仁,妣林氏。
蓝凤礼,妣袁氏。
蓝凤能,妣黎氏。
蓝凤才,妣徐

三十二世祖蓝凤礼,排行第三,生清乾隆九年【注:公元1744年】甲子岁三月二十五日子时广东省嘉应州平远县小柘乡刁凹生长人氏,享寿六十一岁,(故)于嘉庆九年【注:公元1804年】甲子岁,四月二十五日巳时亡故,葬于左家横沟。
妣袁氏,生于乾隆二十七年(注:公元1762年)壬午岁八月十七日亥时,系三台县西路滥泥沟人氏,享年七十五岁,亡于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丙申岁,七月○○卯时告终,葬于艾家沟为坟。生三子,长蓝禄树、次芳树、三华树。

三十一世祖蓝秀荣,妣谢氏,生(五子)。

三十二世祖长子蓝凤先,不祀。
次房蓝凤仁,妣林氏。
三房蓝凤礼,妣袁氏。
四房蓝凤能,妣黎氏。
五房蓝凤才,妣徐氏。

三十三世祖蓝禄树,妣赵氏,生六子。
曰千、曰万、曰通、曰达、曰和、曰富

三十四世祖蓝曰通,妣张氏,生二子。
          蓝曰和,妣杜氏,生三子。

(三十)三世祖蓝禄树,凤礼公之长子也,生乾隆四十七年【注:公元1782年】壬寅岁,三月十六未时,系空山子人氏,享年六十一岁,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壬寅岁八月十三日午(时)告终,葬于艾家沟为坟。
妣赵氏生于嘉庆己未年(公元1799年)正月十六(日)子时,系中江县双河口人氏,享年八十四岁,亡于光绪壬午年(公元1882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已时告终,葬于侯家沟李家湾为(坟)。
生六子,长曰千、次曰万、三曰通、四曰(达、五)曰和、六曰富。

三十四世祖曰和,禄树公之五子也,(生于道)光庚寅年,【注:公元1830年】七月十四日午时,潘家(坝)长人氏,享年七十八岁,亡于光绪34年【注:1908年】二月二十四午时告终,葬于倒坐庙ОО山庚向,沟尾半坡为坟。
妣杜氏,生于道光癸卯年(公元1843年)四月初ОО时,亡于光绪癸卯年(公元1903年)正月二十一午时,ОО葬于侯家沟庙子湾为坟,癸山丁向ОО,为记书岩洞生长人氏,生三子四(女),子春玖、次子春发、三子春林。
【注:另有一单张谱】:
故高祖秀荣公大人。故曾祖凤礼公,颜氏。祖考禄树公,赵氏。大伯父曰千公,王氏。二伯父曰万公,邹氏。三伯父曰通公大人。四伯父曰连公大人。幺叔父曰富公,赵氏。显妣蓝宅,杜氏。外公杜如兴,李氏。故显考蓝公讳曰和老大人,魂下生于道(光)庚寅年【注:公元1830年】七月十四午时,系潘家坝生长人氏,享年七十八岁,亡于光绪戊申年【注:公元1908年】二月二十四午时告终。孝男春玖,蒋氏。春发,李氏。春林,朱氏。孙茂万、茂英、茂芳、茂海、茂莲、茂藩,茂О、ОО。  南路女土庙子湾。


历代祖宗次序
一世(始)祖神农赐姓蓝昌奇。
(一世祖)蓝明德,二世祖蓝彩和,三世祖蓝仁公,四世祖蓝元隆,五世祖蓝棣公,六世祖蓝成公,七世祖蓝安,八世祖蓝宗训,九世祖蓝昭,十世祖蓝一俊,十一世祖蓝备,十二世祖蓝时用,十三世祖蓝童,十四祖蓝万福,十五世祖蓝吉甫,十六世祖蓝常新字世盛吉(甫)公之长子也,妣李氏生,万一郎、万二郎、万三郎、万四郎、万五郎。十七世祖蓝万一郎,妣赖氏,生子熙一郎、熙二郎、熙三郎。十八世祖蓝熙三郎,妣王云英,生子和一郎、和二郎、和三郎。十九世祖蓝和二郎字长乐,妣张月娥。二十世祖蓝大一郎字君厚。二十一世祖蓝念一郎,长汀上杭祖。蓝念二郎大一图祖。蓝念三郎上保祖。蓝念四郎上杭平安里祖。蓝念五郎武平大禾保祖。蓝念六郎林坊祖和乡祖。蓝念七郎庐丰漳州浙江广东。二十一世祖蓝念六郎妣杨孺人。二十二世祖蓝永嗣妣刘孺人。二十三祖蓝赞裕妣张孺人。二十四世祖蓝伯齐妣刘氏。二十五世祖蓝玉昭妣刘氏。二十六世祖蓝士端妣何氏。二十七世祖蓝积用妣曾氏、张氏。二十八世祖蓝君展妣张氏、黄氏、王氏。二十九世祖蓝汝完妣卓氏。三十世祖蓝维栋妣赖氏。蓝维梁公,妣迁居湖广省。三十一世祖蓝秀荣妣谢氏生五子。三十二世祖长子凤先不祀,次房蓝凤仁妣林氏,三房蓝凤礼妣袁氏,四房蓝凤能妣黎氏,五房凤才妣徐氏。三十三世祖蓝禄树妣赵氏生(五子),曰千、曰万、曰通、曰达、曰和、曰富。三十四世祖蓝曰通妣张氏生二子。蓝曰和妣杜氏生三子。
2005年续编撰:
第142代,三十五世祖,蓝春发,系曰和之二子,妣李氏。生四子二女,长子蓝茂万、二子蓝茂仕、三子蓝茂顺、四子蓝茂遂,大女蓝茂英、二女蓝茂芳。

第143代,三十六世祖,蓝茂万,系春发之长子,妣雍氏。生两子一女。长子蓝宇云,女蓝桂芳,二子蓝宇贵。
第144代,三十七代蓝宇云,系茂万之长子,妻张兰英,生六子一女。长子蓝福明(十岁溺水亡)、二子福平、三子福祥、四子福招、五子福君、六子福成、幺女福蓉。
第145代,三十八代蓝福平,妻谢晓丽,独生女蓝青。
第146代,三十九代:蓝青、蓝田锐、蓝田甜、蓝田文、蓝田林、蓝田春、蓝田俊。
第147代,四十代:任兰婷嘉

蓝氏字派(辈份排序)
广东入川辈份:维秀凤树曰
其后为:
春茂有福田,永宗朝家全;
正大廷清远,宏安万世源。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28 09:45:44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今“蓝”姓汉字的习惯写法

第七章
蓝氏家族辈份称呼

蓝氏家族入川绵阳、三台本门,三十七代以前,也就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前,辈份称呼带有广东人称谓的“阿”字,称呼前辈同辈都加上“阿”字,其称呼为:

太公、太婆、阿公、阿婆、外公、家(外)婆、阿爸、阿妈(姐、家)、阿伯(比父大称伯)、满叔(比父小称满叔)、满娘、姨娘、阿娘、大姑、二姑、舅舅、舅妈、阿哥、阿姐、阿弟、阿妹。

新中国成立以后,也就是从20世纪七十年代后起,辈份称呼随之四川的主流称呼,自然而然改变辈份称呼,其称谓为:

祖爷、祖婆、爷爷、婆婆、爸爸、妈妈、外公(姥爷)、外婆(姥姥)、伯、叔、姨、姑、舅舅、舅妈、哥、姐、弟、妹。称呼前面没有“阿”字了,当地人一般都通用以上这种称呼。

(注:楚人称父为达,粤人称父为阿爸,闽人称父为爸爸,豫人称父为伢伢、舅称为秋伢)

第八章
当今“蓝”姓汉字的习惯写法

“蓝”氏族与“兰”氏族本不同姓。
由于当今社会上人们图方便,把“蓝”氏姓书写为“兰”氏姓字,将“蓝氏”姓与“兰氏”姓混淆,人们误书“蓝”姓为“兰”字姓,形成习惯,把“蓝”姓写成“兰”姓,误认为是一回事。
不少人误认为“兰”是“蓝”的简写字,其实“蓝”是“藍”的简写,“兰”是“蘭”的简写字。
现在“蓝”氏姓几乎全都书写为“兰”字,因为现在社会上都是这样认为,这样写,都认同,所以现在本门蓝氏姓全都用“兰”字书写。
现在人们把蓝氏姓“蓝”字均写为“兰”姓的兰字,书面语言、出版印刷均把“蓝”姓写为“兰”姓字,习以为常,都认为是一回事。
其实,本门姓氏应该是“蓝”字姓氏。
文中,以“兰”代替“蓝”为姓氏的写法,并不是“蓝”姓氏改为“兰”姓氏了,只是顺应当今社会人们的习惯写法罢了。
这里说明这一点,是让后人知道我们的姓氏仍是姓“蓝”氏姓,蓝氏姓这才是我们的真姓。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28 09:4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广填四川”蓝氏移民

第十二章
蓝氏家族支系本门三台、绵阳人的来历

据族谱记载说,四川三台(潼川府)西路胄土(今三台县乐安镇)一带蓝氏家族来至祖籍广东省嘉应州平远县小柘乡刁桠子,是“湖广填四川”移民来到四川的。也就是民间传说的“八大王剿四川”后,清朝前期“湖广填四川”期间来到四川的。

明朝末年,1627年陕西北水县王二带领百姓抗苛捐杂税,后起义,推荐李自成为“闯王”,提出“均田免粮”队伍迅速壮大,转战陕西、四川、甘肃。1643年攻占西安,1644年3月19李自成攻占北京,明朝灭亡。

李自成进入北京城后,纲纪不严,农民军将领腐化、荒淫。1644年明朝叛将吴三桂先是投降李自成,由于李自成手下霸占吴三桂的妻妾,吴三桂转而投靠清兵,引清兵入山海关进占北京(在此之前,女真族所建的“后金”已改为“清”),李自成与清军激战失败,清军乘胜占领北京,改国号为大清,改年号为顺治,清朝纪年开启,6岁的爱新觉罗福临被封为皇帝,13岁时参理朝事,24岁时病死。

明朝末年农民起义的另一个分支,张宪忠1627年在陕西米脂县举义旗,发动农民起义,自称“八大王”,1640年挥师攻打四川、湖南,一路所向披糜,势不可挡,他把地主的田地分给农民,“三年免征”,农民纷纷响应加入,攻占武昌后,1644年转战四川,10万大军占领成都,建立“大蜀国”,张献忠称帝。清军入关后,清朝害怕张献忠占据四川,派人劝降,张不从,宁死不降,最后战死在凤凰山。

民间传说“八大王剿四川”的版本较多,但主要说法有两种,我小时候,也听蓝茂万阿公多次讲过:一是说张献忠从陕西一路打到湖南、湖北,部队驻在湖北与四川交界的碚石境内,一次张献忠在野外屙屎,随手扯一把野草擦屁股,殊不知他不识荨麻,扯了把荨麻去擦,一擦又痒又痛,还长泡,痛得哇哇大叫直打滚,他说没想到四川的草都这么凶、这么坏,所以张献忠恨四川,想杀绝四川人。二是流传最广的是说张献忠是“天煞星”下凡,天生一个杀人恶魔,到四川后挨村挨户杀,杀得鸡犬不留,这样杀又累又慢,久杀不完,就在村沟口扎一个草人,念一段咒语,把草人杀了,整条沟、整个山湾的人都一个不剩全死光了。当时流传“流流贼,贼流流,上界差他斩人头,若有一个斩不尽,行瘟使者在后头”,“要想不死者,大门上插把柳枝或苍蒲、陈艾免灾”。

“八大王剿四川”确有此事,并非民间传说这样的,也不是统治者掌控的纪事编撰说的四川人锐减是张献忠杀得鸡犬不留造成的。因为张献忠打地主分田地,打富人筹措军饷,声威远扬,往往是还没到,地主、富人和听信传言的早已逃跑了,没跑的青壮年穷人又加入到起义军,要说张献忠杀得鸡犬不留是与实际状况不符,张献忠一路上和进成都确实杀了很多人,损毁很大。

“八大王剿四川”也只有短短3年,明末清初四川经历34年战乱,明朝旧将率部下抗清,很多明将战死不降,加之又经匪患,又出现瘟疫,特别是清顺治4--6年(1647--1649年)全川3年大旱,饥民大逃亡,百里无人烟,四川人口减少,粮田无人耕种。

康熙(1662年7时岁登基继位一 1722年)皇帝爱新觉罗玄烨从湖广、广东、贵州、陕西等大半个中国抽派人员来填补四川。
康熙7年(即1668年)四川巡抚张德地向康熙上奏折,请移民填川垦荒种地。
康熙24年康全川人口仅为18000余丁,约折合9万人。
康熙33年(1694年)颁《康熙三十三年招民填川》诏书,从“湖广省”(现湖南、湖北)、广东省移民填四川。
当时湖广(现湖南、湖北)、广东人口稠密且最多,所以主要从这两省移民填川,这两省来川的人为最多。广东省的客家人多,地方官府就从客家人中抽招人员填四川,客家人不愿离乡背井,于是官府差人将抽选出的客家人,用绳反捆,男女串成长串,以免逃跑,押解到四川。
雍正(1723一 1735年)皇帝爱新觉罗胤禛继续移民。
乾隆(1736一 1795年)皇帝爱新觉罗弘历,乾隆前期接着移民填川。“湖广填四川” 前后经历百年,移民近两百万人。

民间为什么传说“湖广填四川”移民是被强迫来的,是用绳子一个一个反绑成一串押来四川的?
民间传说,我小时也听阿公讲过,凡填川的人以及后人,只要一看手臂便知,你把双手向背后反,手臂上显出一道斜印痕,尤如绳捆印痕。

史料说:清顺治14年朝廷向全国颁布《劝垦则例》,一年内垦2000顷以上记奖,垦6000顷以上升官一级。根据这个原则,四川巡抚规定四川文武官员招民复垦,每招一百家记录一次,招四百家加官一级,招五百户加官两级,六百户加三级,招七百户移民不管任期满否都可升官。由此可想,当时谁不想当官,谁不想升官,当官的谁不想升,这样必定采取各种强制手段,甚至四川官员与外省人员勾结捞取好处,这就不难理解“湖广填四川”外省人是反绑押来的。
官府称这是“奉旨填川”,谁敢违抗,谁敢不从,押解移民入川是有上方宝剑的,是皇帝谕诏,违者可想而知。

据传说“解手”这一词就是因“湖广填四川”而产生的:因外省人是被反绑成一长串的,一路行走不时总有人要拉屎撒尿,就向押运官差请求说要屙屎屙尿,官差就把被绑人手上绳索解开,完后再捆上。后来被捆者要想拉屎拉尿就向官差说请把手解开,差人自然明白是干什么,所以把拉屎撒尿俗成“解手”,且源用于今。从这个传说中也不难看出,“湖广填四川”确确实实发生强制移民,官差兵士捆绑移民押解来川的。
康熙10年(1671年)四川湖广总督蔡毓荣让州同、州判、县丞及举贡、监生、生员参与移民,谁招民300户,谁就是那里的县令。清初四川地方官员因招徕移民有功,有不少人被朝廷重用和提拔。总督蔡毓荣在任才五年被提任兵部尚书(相当於现在的国防部长职务)。
从以上这些方面看,就更不难理解“湖广填四川”确实是发生过强制移民,也必然出现强制移民,“湖广填四川”移民是被押解来的说法是站得住脚的。

在“湖广填四川”移民的中、后期,也有部分人是自愿来川的,这当然不用捆绑,也用不作押送。经历几十、上百年“湖广填四川”移民,虽是被官府强制移民,但也形成必然和习惯,所以一般也就不捆绑成串押送,官府派人接送罢了。
史料说,最初移民来川的以一夫一妇为一户,赏水田30亩,或者地50亩。据我阿公、父辈讲,传说移民填川初期,在四川的穷乡僻壤之地,移民“插芭茅杆”圈占地盘,谁插的芭茅杆就是谁的田地、山林。后来入川的人无法圈占好田好地,只好在山区划给田地。再后来,晚期移民只能佃租先来者的田地耕种。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我们老祖宗蓝维栋、蓝维梁兄弟俩与同其他家族,在“湖广填四川”移民的晚期,大约在乾隆12年(1747年)左右来到四川潼川府三台县西路胄土乡斑竹园(今四川省三台县乐安镇工农村),又称撮箕沟,居住多年。
据资料说,广东省的客家人是清政府有意识地移往四川,是出于怕客家人与当地土籍居民发生冲突而移往四川的,当时“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已接近尾声,所以入川广东人找不到平原,也找不到好地方,是移迁到四川最西部的一批移民。

1926年誊写的家谱上未记载蓝氏本门第一代入川为何年何月,经对传说蓝维栋大约快70岁左右移民来四川之说,再经对家谱考证,家谱上载明入川第三代蓝凤礼生于大清乾隆9年(1744年),甲子年三月二十五,地址广东嘉应州平远县小柘刁凹生长人氏。依据这两点推证,蓝氏入川第一代蓝维栋应该是在1744年4月以后至1747年10月以前期间移民来川的,很有可能是1747年春后动身,因当时没有交通工具。传说湖广填川移民是被捆绑成长串押解来川的,当然是步行,当时路很差,加之大队人员,行走慢,从广东到四川大至少要七、八月时间,到三台潼川府时应是冬月或腊月了。
史料记载,这期间从广东来川的移民,大多从嘉应州、惠州、韶关等几个县来的,应是大队人,同期出发,有可能也是捆起押解而来的。
由于蓝维栋移来四川已处于“湖广填四川”晚期,所以蓝氏家族支糸本门来川的第一辈人没有得到沃土良田的平原、平坝,也没有得到好田、好地,也没有找到好地方,只好在三台丘陵区落脚,这是不得己而为之。
维栋公来川后,先是在潼川府三台县西路胄土乡斑竹园佃种赖姓田地耕种,因急于求发展之需要,加之赖氏田租太贵,在此地居住不久,不得不另求出路,选择往地理条件更差的40里外的丘陵地区搬迁,蓝维梁回湖广定居。

蓝维栋举家全部搬迁到四川三台县南路女土乡(今三台县古井镇草帽河村),在九个山湾选点落脚,九个湾因此得地名九曲湾(也称狗脚湾)。当时官府有鼓励垦荒政策,谁开荒归谁所有,三年不计征田赋(税)。由于勤劳,家底好起来了,购置了一些田地,各自安家乐业,创业发家于此地,名气、声威大振,此处就称“蓝家湾”,现在此地仍叫“蓝家湾”,现属于三台县古井镇草帽河村。
蓝氏本门在蓝家湾(九曲湾)居住近百年,这时由于清朝政日趋腐败,对外软弱屈服帝国主义列强,1840年英国发动了第一次鸦片烟战争,清朝以赔款割地屈服,1856年英、法发动了第二次鸦片烟战争,接着帝国主义列强组成八国联军,大举侵略中国,瓜分中国,清朝政府更是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另一方面又更加欺压百姓,税赋沉重,民不聊生,此时蓝氏家日子越来艰难。又因蓝、杨两族为争夺水源等事,时有矛盾发生,杨家在沟口河沟杨家垫建水冲大筒车自动车水,在古家垫建有一个筒车。传言说这是挡蓝家龙脉,蓝氏族告官府,蓝氏族未赢。后因蓝家人丁多有病、灾,加之兵慌马乱。再则,不知是谁家的童养媳吊死在山林,说不清原故,官府要当地农户负责。于是,蓝氏家族卖掉田地,搬迁各地,有的迁到四川成都西坝,有的到四川中江县,有的到陕西省,有的到二十多里外的侯家沟、左家沟。
这样的生存环境,蓝氏本门家族要想生存下来,必须比别人更加勤劳,付出更多。由于起步低,地理环境差,蓝氏家族本门从广东入川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大富人、大富商少,均以务农,做小生意养家糊口。
据父蓝宇云多次讲,他小时常到周边场镇卖豆腐、豆腐干,赚点油盐钱。那时国民党的钱一天几个价,早上还能买一斗米,晚上这些钱连买一碗米都不够。

据蓝宇云讲,解放前三台古井一带山是光秃秃的,没有树,也不长草,红光光的,又很缺水。2005年4月3日我们一行15人到此寻根、祭祖时,见山上郁郁葱葱,树木茂盛,粮作物长势旺盛,山青水秀,田园美景很是诱人。赖氏祖婆坟、蓝秀荣坟、蓝秀贵坟、维栋公坟(墓己被开荒种地)后山包都是大碗粗的柏树、杂树等树木,景色秀丽,早已不见当年秃废荒凉景况。
现在,四川三台县潼川镇、玉林乡、古井镇(蓝家湾)、白庙、心妙乡蓝氏后裔已传代至“宇、福、田、永”字辈,蓝秀贵门下后裔一直居三台古井一带,至今后人蓝以万、蓝以生、蓝福祥等仍居三台县心妙乡凯沿村,此地也叫“蓝家湾”。
据蓝宇云回忆,民国时代蓝氏家族在蓝维栋坟前(斑竹园,今三台县乐安镇工农村)做春分会,当时附近的蓝姓家人来了五十多桌人,由于没有组织好,大家意见多,又没有立好族规,也没有德高望重的人来领头,春分会就散了。由于民国时期日本侵略,再加之内战不断,民不聊生,蓝氏家族也就没有再集合大家做春分会。后来本门蓝氏家族没有集合本支系的家族在三台维栋公墓地做会。也由于,蓝氏后人为了生计,各迁他乡,这样一来,蓝氏后人互相失去联系。
1935年蓝春宽、蓝春海来到绵阳永兴镇(辛店子,后人现在仍居于此),现为绵阳市高新区永兴镇华裕路居委会,其后人仍居于此。
1941年冬月,蓝春发携子孙逃迁来到绵阳县永兴镇高筒车(七村)。当时国家是内忧外患,抗日战争正在进行,抗日战争正处艰难时期,大半个中国被日本鬼子占领,国民党蒋界石与共产党打内战,加上军阀派系内部斗争,兵荒马乱,物价飞涨,民不聊生,国民党抓壮丁,更是让贫民百姓无法生存。
蓝春发家人为躲抓壮丁,又迫于生计,只好向其它地方搬迁,蓝春发几乎是赤手空拳星夜“搬月亮家” (俗称“搬月亮家”,也就是趁晚上无人知晓,举家连夜逃跑迁居他乡)。
据蓝宇云回忆,来绵阳时他父亲蓝茂万只挑着一担旧箩筐,一头装着香炉碗,一头挑着刚3岁多点的小孩蓝宇贵,这便是全部家当,当时蓝宇云才15岁,蓝春发家三代人就这样迁到绵阳永兴的。不久后又搬到永兴十四保(八村)李家山边,后来蓝春发长子蓝茂万家人搬迁到三官庙村,佃地主谢正贵家田地耕种。
蓝春发之子蓝茂仕、蓝茂顺、蓝茂遂三兄弟家人到磨家茅针寺(今绵阳市涪城区磨家乡茅针寺村)。两边人家一个小山脊东,一个西面,地界相连,居住相距一里路。解放后,后人仍居绵阳市涪城区(原绵阳县)磨家乡茅针寺村至今。
蓝宇云家人居绵阳市高新区(原绵阳县)永兴镇三官庙村至1993年前后,现都移居绵阳城城郊乡高水村三居委会和永兴镇十二村1户、永兴镇七村1户,老屋基处空留楼房和老瓦房。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28 09:52:38 | 显示全部楼层

蓝氏姓的来历

蓝氏姓的来历

[字源]《说文》:蓝,染青草也。蓝指蓼蓝,一年生草本植物,可作靛青色染料。
[寻根]《通志•氏族略五》:蓝氏,望出中山,中山太守诸(《战国策》)。
《百家姓考略》云:系出华姓。
春秋后期,楚国有一大夫,官司蓝县,故地在今湖北省荆门县东,世称蓝尹,后裔子孙亦以地名为氏,其后代以蓝为姓。另外,在此前后封于蓝邑的楚国公族,也有人以地名蓝作为自己的姓氏。
据《竹书纪年》,梁惠王三年(公元前367年),秦子向命为蓝君,封邑为蓝田,故地即今陕西省蓝田县,子孙以地名为氏。
蓝氏姓源有两说,一说出赢,一说出华姓。
蓝姓是与地名有关的姓氏,陕西蓝田,1963年发现陕西蓝田化石,也叫蓝田人;蓝邑(今属湖北)等都是蓝姓氏所出之地。
据《蓝氏族谱源流》记载:蓝姓的来历说法是神龙皇帝赐姓。帝得一子,想取姓名,喜见后宫中有一株贡蓝,帝以贡蓝赐姓给儿子,取名为昌奇,子以“蓝”为姓氏,从此固定下来,世代相传。
蓝姓起源于公元前,蓝姓从春秋、战国时多居于楚国,根据《中国姓氏寻根》记载: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设置汝南郡(今河南省汝南市),蓝氏多居于此,并作为发源地,后来,多次迁徙,从中原南迁,迁安徽、江苏、又迁福建、广东,再迁四川和其它地方。
蓝氏家族支系本门,唐朝初由豫州迁居于上元。
八世祖蓝宗训唐朝末年因战乱迁河州之定远(今安徽省定远县)。
十一世祖蓝备,隐居于霍山(今安徽省霍山县)。
十四世祖蓝万福,又迁居于句容县(今江苏省句容县)。
十五世祖蓝吉甫,只身迁居闽之福清(今福建省福清县)。
十六世祖蓝常新,迁居到建宁(今福建省建宁县)。
十七世祖蓝万一郎,迁居宁化(今福建省宁化县)。
十八世祖蓝熙三郎,迁居长汀(今福建省长汀县)。
明朝末年二十一世祖念五郎迁居武平(今福建武平县)、念六郎居林坊(今福建省)、念七郎居上杭庐丰(今福建省)。
清乾隆十二年左右三十世祖蓝维栋从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平远县(今广东省平远县)迁四川三台县乐安乡、古井镇。
念七郎后裔第三十一世祖蓝如桂从嘉应州长乐县迁三台县老马乡。
念五郎之十二代孙蓝克彬乾隆二年,1737年迁四川巴县白市驿,后又迁四川璧山县(现为重庆市璧山县)。
蓝姓历史上主要居汝南(今河南省汝南市)、河北、陕西、安徽、江苏、福建、广东等作为郡望,当代则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二省区,“湖广填四川”时迁来四川一部份,分散全川和今重庆市各地,从闽南迁往台湾省的也较多。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28 09:5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汝南源流

第二章
  蓝氏族谱民国誊写本(2005年翻印版)

民国十五年○丙寅十二月二十日○
四川省川北道潼川府三台县南路女土乡地名侯家沟庙子湾,誊于蓝春发之宅内,侯仁星抄。

汝南源流

蓝氏历代宗源

国太史经筵讲,官古○,书于金精山房。

(始祖蓝昌奇)。神农皇帝,来【注:到】二世,三(世),产育不全。
帝初开市,商贾贸易,制耒耜永,强其风上,粮食虽兴,颇有丰荒之处,莫接赈济之,方至帝世始以○,通天下之商贾,聚天下之货物,○○○○○,得便而用之,自此始也。阴阳已判,世间禾季,(丰)荒不测,帝位方通,商贾代代,民效古风。
帝榆本世,古无定姓,呼唤失宜。帝因姓(生)子,以蓝赐之,制为定额,万古钦依。   
(盘)自开辟以来,人无定姓,官无定爵。○○帝通,空桑之中,有熊国君,贡秀一株,值后宫降一(子),帝欢遂以贡蓝赐子为姓,取名昌奇。
火旺公,(盖)炎帝时以火纪官,犹今爵级者也。古天○○,赐姓是初为,古今相承不外求,圣旨已传,蓝(氏)千秋,蓝万载,永钦依。
昌奇在世,受姓膺爵,君命是从,嗣续永远,蕃昌无昌,绵绵不息,日月同终者,君父赐姓,取名秉兴,从其父所主。
(盖)我昌奇,(膺)承父赐蓝作姓,即此制为定额不变,嗣续绵绵,(嗣)后子孙布列:冀、青、幽、梁、荆、豫、杨、雍、徐九州之。(蕃延)之盛,遍诸天下者,此公一人之所致也。【注:自古以来,人无固定姓氏,官无固定的头衔级别,很不好称呼。帝得一子,想取姓名,喜见后宫中有一株贡蓝,帝以贡蓝赐姓给儿子,取名为昌奇,以“蓝”为姓氏,从此固定下来,世代相传。】
诗曰:
受姓膺(爵封)汝南,根深蒂固实难堪;
一株结子传天下,府(府州州盛曰蓝)

徙江南(一世祖),(蓝)明德一世(第108世),蓝氏之先,多居冀,(唐)代流传,公为鼻祖,发轫【注:创】金陵,绵绵不替,(上古)祖代数之多,莫能序,疑记载。
今以唐(太宗天)授元(年)庚寅则天武后当国,【注:公元690年武则天登基,年号为天授】自此,徙居江南,由豫州边地而迁(建)康【注:今南京市】居之今上元县。
诗曰:
(宦游卜宅居金陵,虎居龙蟠气象新);
(红尘)滚滚生豪杰,历代簪缨辉古今。

彩和公二世祖,道合乾坤,德弥宇宙,(顷刻篷)莱更斗宿,遗子嗣昌,流芳不朽。唐玄开元【注:公元713年】(癸丑科进)士,授左辅阙迁谏议大夫。公因谏帝荣宠,外戚言词颇切,直忤于权官国。遂即纳迁还官,履解印辞,归家学炼丹。功成潜隐终南山,修炼成功,白(日飞升),古今得称,大罗仙者,即公是也。
诗曰:
解印(辞归)学炼丹,成功白日上青天;
有子传芳无后虑,逍遥快乐五云端。

三世祖蓝仁,仙人遗迹体习俗异常,怀抱(经纶),(不)事王侯,隐耕种德,奕世其昌。唐开元二十五年【注:公元737年】(丁丑)(左相姚)崇因赈济,经公之舍,即下车相访,与论治国安民之策,上章于君,荐不就。
诗曰:
怀抱经纶隐岩前,野服芒鞋自安然;
出聘荐贤心似石,不思利禄享清闭。

四世祖蓝元隆,凿山营活,种粟止饥,夏葛冬裘,脱俗远非,善身自乐,隐者之辈。唐代宗广(德元年癸卯)【公元763年】。公之友曰:杨绾、李泌者,自幼与公同砚席,及○○○,上章交荐,诏下安车,满轮徵聘,拜谏议大夫,(辞恩)不就,(赦)赐归耕。
诗曰:

文章迭荐沐君恩,丹(诏满轮)下九天;
殊想高父难屈就,辞官不仕于归耕。

五世祖蓝棣,医宗治祖,芳盛华陀,法灵神计,百病炼毛,溥济辞黎,心德日见。宪宗元和七年【注:公元812年】壬辰,左相李绎荐,医帝病,不(日)痊,拜太医院,遂辞,不受职,赏而归。
诗曰:
法灵神妙胜华陀,济人妙药不须多;
一丸能(活沉)疴病,海上仙方信不讹。

六世祖蓝成,务要稼穑,历世耕农,垦地种棉,御腊捍风,暖衣饱食,黎民咸宗。唐文宗开成四年末【注:公元839年】,公居江南,仿北方人,种(棉)作絮御寒,教谕居邻,时乏饥寒冻馁。
诗曰:
历世相传学种棉,弹棉作絮胜似毡;
腊到不妨霜雪冻,暖衣饱食逸林泉。

七世祖蓝安,文宗孔孟,武祖孙吴,才高志广,料量无虚,设策防贼,四境安居。唐禧宗乾(符)三年丙(申)【注:公元876年】关东黄巢【注:黄巢农民起义】作乱,盗贼蜂起,杀人如麻,血流漂杵。公始鸠合,议兵团营,劫寨设策,捍御一乡,安然不遭兵灾。
诗曰:
独善其身隐草庐,深(谋远虑)料无虚;
设预防兵无外盗,一方宁静得安居。

八世祖蓝宗训,黄巢已没,朱温复,天下纷纷公榷远遁,独善其身。唐昭宗光化元年【注:公元889年】,唐末群雄扰攘,各霸一方,朱温据汴梁,茂直入(长)安,世无宁日。公当料度,乱世方(兴未艾)不可息,即携家渡江,迁河洲之(定远)【注:今安徽省定远县】,东山洞而居。
诗曰:
乱辞离乡(眷河洲),山中别是一方天;
祥云封锁无人(到),晨露迷遮百鸟喧。
日永困眠藤作枕,深宵(独)起月灯明;
此间便是蓬莱境,何必桃源去(问仙)。

九世祖蓝昭,五季争强,生灵鱼肉。公预卜知,辟藏山谷,隐逸茅庐,讴歌鼓腹。晋天福元年【注:公元936年】丙申,各所诸节,恃强凌弱,吞占无休,民遭涂炭,公不得已,迁入万之石室隐藏。
自作诗曰:
僻居山谷隔红尘,帝历无颂岁莫寻;
洞(中)梅绽知春到,池内莲开识夏临。
目观游鹿茅林舞,时听飞禽远树声;
信是白云为锁钥,山间人世雨沉沉。

十世祖一俊公,烟尘已息,文运韦兴,宋皇【注:宋太祖赵匡胤公元960年宋朝纪元开启年号建隆】衔极,天下升平,公方踊跃笑出林。
前宋太祖(建)隆二年【注:公元961年】辛酉,天下稍宁,干戈已息,公之徒陈博先生,同列坐山列盘石之上,论及宋祖登基,二人拊掌大笑,曰民德其所,(真)天(子出,天下)定矣。公即离石室山而居,即今之淮临县是也。
自赋诗曰:
干戈已息罢烟尘,喜观清平宋室兴;
锐志举家离石室,安心携(卷)出山林。
廷乔偶禺淮临县,避市离归安乐(村);
构屋荒郊多有趣,惟图快乐值千金。

十一世祖蓝备,四海平安,岁无荒歉,冬无暴寒,黎民乐业,得趣(盘)桓。
大宋淳化元年【注:公元990年】庚(寅)雍熙盛世,久息烟火,四民各就其业,公抱王佐之才,怀经邦之略,犹思乐守田园而不仕。
自述诗曰:
休谒朝廷(学)种田,嚣嚣自乐水中天;
酿成美酒(毛)陶醉,木枕蓑衣卧月眠。

备公,即字乔子,升号明阳子,十二岁能诗文。相者曰:子有异骨,学士必相,学道必仙。乔曰:轩冕,非吾愿也,飞升耳。
仁宗朝举进士不第,隐于霍山【注:今安徽省霍山县】,云游七年,常吹铁笛,出丹一粒。黄金数斤,遗世且嘱,弟侄以承养,竟(不)知所之。
数年后,朝人吴子野忽遇于京师,时同买(瓜),子诣乔公【吴子野对乔公开玩笑说】曰:尘活,吾瓜当(啖)水中,遂溺之,须臾,见浮及水上,皆新(齿)迹。   
乔,后游洛阳,布衣百结,入酒店中,饮酒数(年),有飞云片片,飞仙鹤往往来空中,历历箫管声闻。永乐十三年【注:公元1022年】痒生【注:病死】,古来连、李选等来探于霍山。
见岩上额联云:
人间富贵如尘海, (虚)度春三二月花。
乡人李贵,奇往见,又见壁上诗云:
八表烟霞总一家,蓝乔到此作生涯。
(墨)水未乾(干)贵奇往,见追之合前成一绝,此公之灵显处,如今本乡多生蓝者,其苗裔也。

(人间富贵如尘海,虚度春三二月花。
八表烟霞总一家,蓝乔到此作生涯。)

十二世祖蓝时用,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圣贤(创制),公心合于诸书之无愧。宋仁宗元年【注:公元1023年】癸卯太平日久,万姓咸亨,公常居于芦舍之旁,每日读书,常日悬云读圣贤书,行仁义事,存忠孝,立修齐治平之业。能行此四者,方为一端方之士也,其时名公英杰皆重之。
(自)咏诗曰:
结屋齐傍苦读书,悬针刺股效先儒;
日新月异惟时习,万轴牙签总不虚。
三箧五车皆览遍,一同理义总包符;
世人若问功名事,韫匮藏之待价沽。

十三世祖蓝章,春耕夏耨,秋收冬藏,效斯学足,三余任余所欲。宋神宗元丰元年【注:公元1078年】(戊午),国泰民安,春和咸稔,贤才在位,我公读父书,努力三余,养成经纶,腹隐平志,乐业锄耕,恒视功名如草芥,斯时国支。
吕余简赠其诗曰:
学贯天人志气高,茅芦虽陋志云霄;
我皇若肯垂三顾,拔取惊人守天(朝)。

十四世祖蓝万福,治极生乱,君政失宜,细观国鉴,今有揆公其明察,动合神机。宋徽宗(政和)七年【注:公元1117年】丁酉,不修国政,大兴士木,亲谗远忠,民怨盗起。公因元月仰观天文不乐,曰:即日国亡家(破),远避莫可全身。遂移家逃走,宗族渡江(建)康居之句容【注:今江苏省句容县】(远)县。
有诗曰:
治极修防有乱时,惟(料)神算合天机;
那时智者觉先避,古今高人共一揆。

十五世祖蓝吉甫,字神嘉。神农九世孙,蓝昌奇公之后,唐开元癸丑【注:公元713年】,科进士,授左辅(阙迁谏)议大夫,蓝采和公之十四世孙也。
父蓝万福居逮康之上元县时,建宅朱紫坊。
妻韩氏。公生于太宗嘉定元年【注:公元1208年】,其为人也,洪模大度,才志过人,常诵司马温公之句,颇积阴功于冥冥中,(为)子孙长久之计者公也。
值宋理宗宝庆元年【注:公元1225年】乙酉,公,年十八(岁),(方遭金胡)扰攘天下汹汹,斯民鲜有定业,胡师游(牧南侵)。
(时)人叹曰:北寇南侵,危安莫卜,破邑陷(州,酷遭荼)毒,家散人亡,神号鬼哭不已。
弃建(康居朱紫坊),兄弟中途相失,只身居福清县【注:今福建省福清县】之五(乡,开基立)业,蓝氏居闽,蕃蔓之盛,(实)奉公为(鼻祖),葬于(华)国山大坐人形子山午向。
自吟一(首诗):       
陡遇胡兵犯帝乡,黎民处处尽遭殃;
犬吠骸骨无埋葬,鸦啄身尸是可伤。
父母恩深俱折散,夫妻弟兄各分张;
追思(昔)日艰难事,泪洒西风泣两行。

娶福清县林氏女七娘,终葬于华阳谷蛇形申山寅向,生三子,常新、(常灵、常秀)。

十六世祖蓝常新,字世盛,吉甫公之长子也。其(人)豪爽不羁,勇刚过人,岂肉眼能识之乎,公幼(稚时)有巨人志,稍长掀扬于世,富资富甲于乡,闾有(志)向学,常欲(察)天(定)为至人。
宋理宗淳佑六年【注:公元1246年】由(福清)县,从建宁县【注:今福建省建宁县】崇善坊兴基业。有子四人,(俱善)教之,兼能特达时务,彼方贾似道专权,不动(心)术,公即埋头乐隐,惟日与友杨祚、蔡沈、李桐诸贤讲明道学,足迹不入公门,杖编性理,诸书传于(来)世。
其杨龟山赞公:
毓秀秉凛山川地灵人杰;
诗书学贯诸贤闽南第一。

寿享六十六,葬于建宁县之西山,醉翁倒地形庚山甲(向)。后人有诗。
妻福清县李氏女一娘,享寿六十八岁,葬于建宁县之南(山)岑,海螺形癸山丁向。生五子,蓝万一郎(娶雷氏)、万二郎(娶曾氏)、万三郎(娶罗氏)、万四郎(娶赖氏)、蓝万五郎(娶丘氏)。

十七世祖蓝万一郎字钜大,常新(公之长子),兄弟五人,余外出他处,其人少有异禀(童稚不偏于群辈,乡邦皆器)重之,弱冠即能练达,时务如老成人,居(家有法度,好)贤悦士,一本于衷心之诚,若他众无有伍之者。
宋度宗元年【注:公元1265年】乙丑,贾似道把握朝纲,剥民膏脂,嫉妨贤才,闭塞言路,民怨盗起,北虏方张,建宁城失守。公虑祸及,乃迁于江宁之宁化【注:今福建省宁化县】石壁乡,开基创业,为彼一世祖也。
有三子,皆英杰,公惟隐逸山林,优游自娱,享年五十六,葬于本处中州坝,上水游鱼形。娶怀上赖六郎之女为配,终葬于夫坟之右,生子三人,熙一郎(娶谢氏)、熙二郎(娶朱氏)、熙三郎(娶刘氏、王氏)。
十八世祖蓝熙三郎,字子安。蓝万一郎公之三子也,其人天性孝、友善、事父母、克让兄长,乡里以为贤。
有子二人,俱善教之,有发愤凌云之志。乃当时轻文重武,公始改行其义,公素勤于稼穑,循循然能导,其群下家众悦之,平生刚介果敢有为,人无不敬之。解忿息争,入词悦服,(盖)其盛德有以致也。享年七旬七,葬于水口卧牛冈后。
和二郎迁长汀【注:今福建省长汀县】坪岭水口,拾骸骨大葬于牛栏内,今曰牛栏祖是其墓也。
妻王十七郎女王云英,享年七旬二,葬于水口卧牛冈后,和二郎亦移坪岭,同夫骸俱大葬于牛栏内。生子三人,和一郎(娶徐氏)、和二郎(娶李氏)、和三郎(娶温氏)。

十九世祖蓝和二郎,字长乐,乃熙三郎之次子也。其人兄弟俱不共住,(其为人也),惟其生而颖异,知读父书,刻志立功,(異)于大就,时人以刀笔,吏劝之。公曰:颖厮也,尔何曾期予,于若是耶,(乃)益发愤卓(然与天地)仝春,自一言一行以至终身由之,莫非法度,(泰定二年丙)寅【注:1325年】迁父母骸骨,携家眷徙长汀【注:今福建省长汀县】城下坪岭,水(口)白云树下构宅而居,当时殡骸安于牛屋之上,候吉地而葬,岂期牛祖开金骸坠下,天与葬,子午坟墓成,高如山立,至今传牛栏祖是其迹也,坐渔翁撒网形,公视大喜遂改建宅舍于坟之下,乐耕田亩以终身,享年七旬三,葬于屋角,头人形。妻宁化坊张氏(月)娥,享年七旬三,附葬于夫坟之右,生一子,曰蓝大一郎。

二十世祖蓝大一郎,字君厚,乃和二郎之子也。其人深沈、多智,状貌魁梧,度量恢宏,情怀豁达。先娶武坪姚氏刘大二郎女曰三娘,末及生育。因归宁母家,至中途大坪岗,忽有疾风猛雨,立惊昏仆地,从人散(而)即葬焉,雨止坟墓已成,享年三十六,今大坪岗(醉翁)倒地形坐西向东。
继妻本府水门东街曾万三娘,至太宗致和三年【注:公元1326年】丙寅,生一子乳名寅生。明宗天历元年戊辰(1328年),生一子乳名辰生。文宗至顺元年庚午(1330年),生一子乳名庚生。宁宗元统元年壬申(1332年),生一子乳名壬生。(元)统二年甲戌(1334年),生一子乳名甲生。元统四年丙子(1336年),生一子乳名丙生。元统六年戊寅(1338年),生一子乳名戊生,及后七子长成皆英杰斯时也。财丰、业广、家富、人兴,贯朽粟陈,名彰邦域,诸子各有迁乔,自立之志,公亦顺其志,时置基业,均凭亲邻而分析云。
长子蓝念一郎、(次子念)二郎、三子蓝念三郎,分居武平上保张丰,念四郎念分居上保张丰,蓝念五郎分居武平【注:今福建省武平县】,(念)六郎分居林坊,蓝念七郎分居上杭庐丰。
公至大明,(平定江南,国号洪武【注:1368年】斯年甲戌),皆乱稍平,民有(贤)主,公年七十有一,欲巡(诸子各居之处),自水口起发,最后思者,武坪大禾堡念五郎(居)地可其意,夫妇留此,遂为归老之乡。末年蓄积厚置众村、大员塘祭朝等处,共田贰拾叁亩五分,为祭田。命次子念二郎合共五郎共办共祭,订为定日,后照烟,受祭扫诸坟。
洪武十九年【注:1386年】丙寅十月十四日,公无疾,整衣端坐,终于正寝享年八十九,葬于上杭人形宛,蓝穴巽山乾向丙辰分金(向)。
(后人有)诗赞曰:
堪羡坪岭羡大夫,育子七人立规模;
(枝枝)竞秀源流远,世世传芳事迹休。
富有(声名)惊阀阅,贵多廉耻远皇都;
江南派衍金(陵者),名字森森列书图。
蓝大一郎公生。
蓝念一郎长汀上杭祖【今福建省长汀县】。
蓝念二郎大一图祖。
蓝念三朗上保祖。
蓝念四郎上杭【注:今福建省上杭县】平安里祖。
蓝念五郎武平【今福建省武平县】大保祖。
蓝念六郎林坊【注:今福建省】和乡祖。
蓝念七郎庐丰漳州【注:今福建省漳州市】浙江广东祖。
自神农一世帝来,世代宗源一株结子。

二十一世祖蓝念六郎 ,妣杨氏。
二十二世祖蓝永嗣,妣刘氏。
二十三世祖蓝赞裕,妣张氏。
二十四世祖蓝伯齐,妣刘氏。
二十五祖蓝玉昭,妣刘氏。
二十六世祖蓝士端,妣何氏。
二十七世社蓝积用,妣曾氏、张氏。
二十八世祖蓝君展  妣张黄氏、王氏。
二十九世祖蓝汝完 ,妣卓氏。

三十世祖蓝维栋,妣赖氏。蓝维梁公妣迁居湖广。蓝维栋公生于大清康熙十(七年)【注:公元1678年】,嘉应州平远县【注:今广东省平远县】小柘乡,戊午岁十月初九日戍时(生)。妣赖氏,所生四子长名秀荣、次秀华、三子秀(富、四子)名秀贵,自祖先年迁居四川潼川府三台(西路胄土乡),素勤稼穑,有淳厚之志,后(创)业于三台县(南路)女土乡【注:今三台县古井镇】,地名九曲弯,享年七旬九,卒乾隆二十年【注:公元1755年】十一月十八日,戌时正寝,卜葬三台县西路胄土【注:今三台县乐安镇工农村】,小地名斑竹园,安厝作墓巽山干向分金○○,均发各有其所,每年春秋丞赏。
妣(赖氏,生于)广东,生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甲戌岁,闰五月十九(日)酉时,(享)年六十五岁,终于戊寅岁三月二十六日巳时寿终。○○端安葬,后迁骸于业乙山辛向未曾抱整坟墓,(子)孙合从等卜吉,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十一月初二日壬午岁壬子,壬申日戊申时,迁复就穴、安葬,立碑抱坟修墓,(花银)费数两,每年祭扫以为子孙永远绵绵之序。

三十一世祖蓝秀荣乃维栋公(长子),秉性刚直,生广东省,康熙六年【注:1721年】○○○○时生,从广东七十岁,仁公接往上川【注:意为蓝维栋七十岁时,仁公应是蓝凤仁,当时还是婴儿】,荣(享年八十三,亡矣葬岚靛)山,葬左家业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九月二十九日卜吉地,买(三台)县西路胃土乡,左家沟左姓业地,迁骸寅山兼艮坐丙寅向丙甲二八分,金山运,丙辰穿山甲寅术山命在寅仙祖壬辰,葬期课道光戊子年(公元1828年)九月壬戌二十九丙寅甲午时,安筋作墓,本年戊子冬月甲子初八甲辰,甲子时立碑,就时迁骸安葬。
凤仙不祀,○○○○挨墓作冢。
妣谢氏安葬广东省嘉应(平)远县小柘乡,生五子。

三十二世祖蓝凤仙无子。
蓝凤仁,妣林氏。
蓝凤礼,妣袁氏。
蓝凤能,妣黎氏。
蓝凤才,妣徐

三十二世祖蓝凤礼,排行第三,生清乾隆九年【注:公元1744年】甲子岁三月二十五日子时广东省嘉应州平远县小柘乡刁凹生长人氏,享寿六十一岁,(故)于嘉庆九年【注:公元1804年】甲子岁,四月二十五日巳时亡故,葬于左家横沟。
妣袁氏,生于乾隆二十七年(注:公元1762年)壬午岁八月十七日亥时,系三台县西路滥泥沟人氏,享年七十五岁,亡于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丙申岁,七月○○卯时告终,葬于艾家沟为坟。生三子,长蓝禄树、次芳树、三华树。

三十一世祖蓝秀荣,妣谢氏,生(五子)。

三十二世祖长子蓝凤先,不祀。
次房蓝凤仁,妣林氏。
三房蓝凤礼,妣袁氏。
四房蓝凤能,妣黎氏。
五房蓝凤才,妣徐氏。

三十三世祖蓝禄树,妣赵氏,生六子。
曰千、曰万、曰通、曰达、曰和、曰富

三十四世祖蓝曰通,妣张氏,生二子。
          蓝曰和,妣杜氏,生三子。

(三十)三世祖蓝禄树,凤礼公之长子也,生乾隆四十七年【注:公元1782年】壬寅岁,三月十六未时,系空山子人氏,享年六十一岁,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壬寅岁八月十三日午(时)告终,葬于艾家沟为坟。
妣赵氏生于嘉庆己未年(公元1799年)正月十六(日)子时,系中江县双河口人氏,享年八十四岁,亡于光绪壬午年(公元1882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已时告终,葬于侯家沟李家湾为(坟)。
生六子,长曰千、次曰万、三曰通、四曰(达、五)曰和、六曰富。

三十四世祖曰和,禄树公之五子也,(生于道)光庚寅年,【注:公元1830年】七月十四日午时,潘家(坝)长人氏,享年七十八岁,亡于光绪34年【注:1908年】二月二十四午时告终,葬于倒坐庙ОО山庚向,沟尾半坡为坟。
妣杜氏,生于道光癸卯年(公元1843年)四月初ОО时,亡于光绪癸卯年(公元1903年)正月二十一午时,ОО葬于侯家沟庙子湾为坟,癸山丁向ОО,为记书岩洞生长人氏,生三子四(女),子春玖、次子春发、三子春林。
【注:另有一单张谱】:
故高祖秀荣公大人。故曾祖凤礼公,颜氏。祖考禄树公,赵氏。大伯父曰千公,王氏。二伯父曰万公,邹氏。三伯父曰通公大人。四伯父曰连公大人。幺叔父曰富公,赵氏。显妣蓝宅,杜氏。外公杜如兴,李氏。故显考蓝公讳曰和老大人,魂下生于道(光)庚寅年【注:公元1830年】七月十四午时,系潘家坝生长人氏,享年七十八岁,亡于光绪戊申年【注:公元1908年】二月二十四午时告终。孝男春玖,蒋氏。春发,李氏。春林,朱氏。孙茂万、茂英、茂芳、茂海、茂莲、茂藩,茂О、ОО。  南路女土庙子湾。


历代祖宗次序
一世(始)祖神农赐姓蓝昌奇。
(一世祖)蓝明德,二世祖蓝彩和,三世祖蓝仁公,四世祖蓝元隆,五世祖蓝棣公,六世祖蓝成公,七世祖蓝安,八世祖蓝宗训,九世祖蓝昭,十世祖蓝一俊,十一世祖蓝备,十二世祖蓝时用,十三世祖蓝童,十四祖蓝万福,十五世祖蓝吉甫,十六世祖蓝常新字世盛吉(甫)公之长子也,妣李氏生,万一郎、万二郎、万三郎、万四郎、万五郎。十七世祖蓝万一郎,妣赖氏,生子熙一郎、熙二郎、熙三郎。十八世祖蓝熙三郎,妣王云英,生子和一郎、和二郎、和三郎。十九世祖蓝和二郎字长乐,妣张月娥。二十世祖蓝大一郎字君厚。二十一世祖蓝念一郎,长汀上杭祖。蓝念二郎大一图祖。蓝念三郎上保祖。蓝念四郎上杭平安里祖。蓝念五郎武平大禾保祖。蓝念六郎林坊祖和乡祖。蓝念七郎庐丰漳州浙江广东。二十一世祖蓝念六郎妣杨孺人。二十二世祖蓝永嗣妣刘孺人。二十三祖蓝赞裕妣张孺人。二十四世祖蓝伯齐妣刘氏。二十五世祖蓝玉昭妣刘氏。二十六世祖蓝士端妣何氏。二十七世祖蓝积用妣曾氏、张氏。二十八世祖蓝君展妣张氏、黄氏、王氏。二十九世祖蓝汝完妣卓氏。三十世祖蓝维栋妣赖氏。蓝维梁公,妣迁居湖广省。三十一世祖蓝秀荣妣谢氏生五子。三十二世祖长子凤先不祀,次房蓝凤仁妣林氏,三房蓝凤礼妣袁氏,四房蓝凤能妣黎氏,五房凤才妣徐氏。三十三世祖蓝禄树妣赵氏生(五子),曰千、曰万、曰通、曰达、曰和、曰富。三十四世祖蓝曰通妣张氏生二子。蓝曰和妣杜氏生三子。
2005年续编撰:
第142代,三十五世祖,蓝春发,系曰和之二子,妣李氏。生四子二女,长子蓝茂万、二子蓝茂仕、三子蓝茂顺、四子蓝茂遂,大女蓝茂英、二女蓝茂芳。

第143代,三十六世祖,蓝茂万,系春发之长子,妣雍氏。生两子一女。长子蓝宇云,女蓝桂芳,二子蓝宇贵。
第144代,三十七代蓝宇云,系茂万之长子,妻张兰英,生六子一女。长子蓝福明(十岁溺水亡)、二子福平、三子福祥、四子福招、五子福君、六子福成、幺女福蓉。
第145代,三十八代蓝福平,妻谢晓丽,独生女蓝青。
第146代,三十九代:蓝青、蓝田锐、蓝田甜、蓝田文、蓝田林、蓝田春、蓝田俊。
第147代,四十代:任兰婷嘉

蓝氏字派(辈份排序)
广东入川辈份:维秀凤树曰
其后为:
春茂有福田,永宗朝家全;
正大廷清远,宏安万世源。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28 09:54:51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今“蓝”姓汉字的习惯写法

蓝氏家族辈份称呼

蓝氏家族入川绵阳、三台本门,三十七代以前,也就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前,辈份称呼带有广东人称谓的“阿”字,称呼前辈同辈都加上“阿”字,其称呼为:

太公、太婆、阿公、阿婆、外公、家(外)婆、阿爸、阿妈(姐、家)、阿伯(比父大称伯)、满叔(比父小称满叔)、满娘、姨娘、阿娘、大姑、二姑、舅舅、舅妈、阿哥、阿姐、阿弟、阿妹。

新中国成立以后,也就是从20世纪七十年代后起,辈份称呼随之四川的主流称呼,自然而然改变辈份称呼,其称谓为:

祖爷、祖婆、爷爷、婆婆、爸爸、妈妈、外公(姥爷)、外婆(姥姥)、伯、叔、姨、姑、舅舅、舅妈、哥、姐、弟、妹。称呼前面没有“阿”字了,当地人一般都通用以上这种称呼。

(注:楚人称父为达,粤人称父为阿爸,闽人称父为爸爸,豫人称父为伢伢、舅称为秋伢)

第八章
当今“蓝”姓汉字的习惯写法

“蓝”氏族与“兰”氏族本不同姓。
由于当今社会上人们图方便,把“蓝”氏姓书写为“兰”氏姓字,将“蓝氏”姓与“兰氏”姓混淆,人们误书“蓝”姓为“兰”字姓,形成习惯,把“蓝”姓写成“兰”姓,误认为是一回事。
不少人误认为“兰”是“蓝”的简写字,其实“蓝”是“藍”的简写,“兰”是“蘭”的简写字。
现在“蓝”氏姓几乎全都书写为“兰”字,因为现在社会上都是这样认为,这样写,都认同,所以现在本门蓝氏姓全都用“兰”字书写。
现在人们把蓝氏姓“蓝”字均写为“兰”姓的兰字,书面语言、出版印刷均把“蓝”姓写为“兰”姓字,习以为常,都认为是一回事。
其实,本门姓氏应该是“蓝”字姓氏。
文中,以“兰”代替“蓝”为姓氏的写法,并不是“蓝”姓氏改为“兰”姓氏了,只是顺应当今社会人们的习惯写法罢了。
这里说明这一点,是让后人知道我们的姓氏仍是姓“蓝”氏姓,蓝氏姓这才是我们的真姓。


第九章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28 16: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蓝氏姓的来历

第一章
蓝氏姓的来历

[字源]《说文》:蓝,染青草也。蓝指蓼蓝,一年生草本植物,可作靛青色染料。
[寻根]《通志•氏族略五》:蓝氏,望出中山,中山太守诸(《战国策》)。
《百家姓考略》云:系出华姓。
春秋后期,楚国有一大夫,官司蓝县,故地在今湖北省荆门县东,世称蓝尹,后裔子孙亦以地名为氏,其后代以蓝为姓。另外,在此前后封于蓝邑的楚国公族,也有人以地名蓝作为自己的姓氏。
据《竹书纪年》,梁惠王三年(公元前367年),秦子向命为蓝君,封邑为蓝田,故地即今陕西省蓝田县,子孙以地名为氏。
蓝氏姓源有两说,一说出赢,一说出华姓。
蓝姓是与地名有关的姓氏,陕西蓝田,1963年发现陕西蓝田化石,也叫蓝田人;蓝邑(今属湖北)等都是蓝姓氏所出之地。
据《蓝氏族谱源流》记载:蓝姓的来历说法是神龙皇帝赐姓。帝得一子,想取姓名,喜见后宫中有一株贡蓝,帝以贡蓝赐姓给儿子,取名为昌奇,子以“蓝”为姓氏,从此固定下来,世代相传。
蓝姓起源于公元前,蓝姓从春秋、战国时多居于楚国,根据《中国姓氏寻根》记载: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设置汝南郡(今河南省汝南市),蓝氏多居于此,并作为发源地,后来,多次迁徙,从中原南迁,迁安徽、江苏、又迁福建、广东,再迁四川和其它地方。
蓝氏家族支系本门,唐朝初由豫州迁居于上元。
八世祖蓝宗训唐朝末年因战乱迁河州之定远(今安徽省定远县)。
十一世祖蓝备,隐居于霍山(今安徽省霍山县)。
十四世祖蓝万福,又迁居于句容县(今江苏省句容县)。
十五世祖蓝吉甫,只身迁居闽之福清(今福建省福清县)。
十六世祖蓝常新,迁居到建宁(今福建省建宁县)。
十七世祖蓝万一郎,迁居宁化(今福建省宁化县)。
十八世祖蓝熙三郎,迁居长汀(今福建省长汀县)。
明朝末年二十一世祖念五郎迁居武平(今福建武平县)、念六郎居林坊(今福建省)、念七郎居上杭庐丰(今福建省)。
清乾隆十二年左右三十世祖蓝维栋从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平远县(今广东省平远县)迁四川三台县乐安乡、古井镇。
念七郎后裔第三十一世祖蓝如桂从嘉应州长乐县迁三台县老马乡。
念五郎之十二代孙蓝克彬乾隆二年,1737年迁四川巴县白市驿,后又迁四川璧山县(现为重庆市璧山县)。
蓝姓历史上主要居汝南(今河南省汝南市)、河北、陕西、安徽、江苏、福建、广东等作为郡望,当代则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二省区,“湖广填四川”时迁来四川一部份,分散全川和今重庆市各地,从闽南迁往台湾省的也较多。
其代表人物,主要有汉代名士蓝敏、宋朝邕州观察使蓝继宗等人。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4-28 16:01:43 | 显示全部楼层

蓝氏族谱汝南源流

第二章
  蓝氏族谱民国誊写本(2005年翻印版)

民国十五年○丙寅十二月二十日○
四川省川北道潼川府三台县南路女土乡地名侯家沟庙子湾,誊于蓝春发之宅内,侯仁星抄。

汝南源流

蓝氏历代宗源

国太史经筵讲,官古○,书于金精山房。

(始祖蓝昌奇)。神农皇帝,来【注:到】二世,三(世),产育不全。
帝初开市,商贾贸易,制耒耜永,强其风上,粮食虽兴,颇有丰荒之处,莫接赈济之,方至帝世始以○,通天下之商贾,聚天下之货物,○○○○○,得便而用之,自此始也。阴阳已判,世间禾季,(丰)荒不测,帝位方通,商贾代代,民效古风。
帝榆本世,古无定姓,呼唤失宜。帝因姓(生)子,以蓝赐之,制为定额,万古钦依。   
(盘)自开辟以来,人无定姓,官无定爵。○○帝通,空桑之中,有熊国君,贡秀一株,值后宫降一(子),帝欢遂以贡蓝赐子为姓,取名昌奇。
火旺公,(盖)炎帝时以火纪官,犹今爵级者也。古天○○,赐姓是初为,古今相承不外求,圣旨已传,蓝(氏)千秋,蓝万载,永钦依。
昌奇在世,受姓膺爵,君命是从,嗣续永远,蕃昌无昌,绵绵不息,日月同终者,君父赐姓,取名秉兴,从其父所主。
(盖)我昌奇,(膺)承父赐蓝作姓,即此制为定额不变,嗣续绵绵,(嗣)后子孙布列:冀、青、幽、梁、荆、豫、杨、雍、徐九州之。(蕃延)之盛,遍诸天下者,此公一人之所致也。【注:自古以来,人无固定姓氏,官无固定的头衔级别,很不好称呼。帝得一子,想取姓名,喜见后宫中有一株贡蓝,帝以贡蓝赐姓给儿子,取名为昌奇,以“蓝”为姓氏,从此固定下来,世代相传。】
诗曰:
受姓膺(爵封)汝南,根深蒂固实难堪;
一株结子传天下,府(府州州盛曰蓝)

徙江南(一世祖),(蓝)明德一世(第108世),蓝氏之先,多居冀,(唐)代流传,公为鼻祖,发轫【注:创】金陵,绵绵不替,(上古)祖代数之多,莫能序,疑记载。
今以唐(太宗天)授元(年)庚寅则天武后当国,【注:公元690年武则天登基,年号为天授】自此,徙居江南,由豫州边地而迁(建)康【注:今南京市】居之今上元县。
诗曰:
(宦游卜宅居金陵,虎居龙蟠气象新);
(红尘)滚滚生豪杰,历代簪缨辉古今。

彩和公二世祖,道合乾坤,德弥宇宙,(顷刻篷)莱更斗宿,遗子嗣昌,流芳不朽。唐玄开元【注:公元713年】(癸丑科进)士,授左辅阙迁谏议大夫。公因谏帝荣宠,外戚言词颇切,直忤于权官国。遂即纳迁还官,履解印辞,归家学炼丹。功成潜隐终南山,修炼成功,白(日飞升),古今得称,大罗仙者,即公是也。
诗曰:
解印(辞归)学炼丹,成功白日上青天;
有子传芳无后虑,逍遥快乐五云端。

三世祖蓝仁,仙人遗迹体习俗异常,怀抱(经纶),(不)事王侯,隐耕种德,奕世其昌。唐开元二十五年【注:公元737年】(丁丑)(左相姚)崇因赈济,经公之舍,即下车相访,与论治国安民之策,上章于君,荐不就。
诗曰:
怀抱经纶隐岩前,野服芒鞋自安然;
出聘荐贤心似石,不思利禄享清闭。

四世祖蓝元隆,凿山营活,种粟止饥,夏葛冬裘,脱俗远非,善身自乐,隐者之辈。唐代宗广(德元年癸卯)【公元763年】。公之友曰:杨绾、李泌者,自幼与公同砚席,及○○○,上章交荐,诏下安车,满轮徵聘,拜谏议大夫,(辞恩)不就,(赦)赐归耕。
诗曰:

文章迭荐沐君恩,丹(诏满轮)下九天;
殊想高父难屈就,辞官不仕于归耕。

五世祖蓝棣,医宗治祖,芳盛华陀,法灵神计,百病炼毛,溥济辞黎,心德日见。宪宗元和七年【注:公元812年】壬辰,左相李绎荐,医帝病,不(日)痊,拜太医院,遂辞,不受职,赏而归。
诗曰:
法灵神妙胜华陀,济人妙药不须多;
一丸能(活沉)疴病,海上仙方信不讹。

六世祖蓝成,务要稼穑,历世耕农,垦地种棉,御腊捍风,暖衣饱食,黎民咸宗。唐文宗开成四年末【注:公元839年】,公居江南,仿北方人,种(棉)作絮御寒,教谕居邻,时乏饥寒冻馁。
诗曰:
历世相传学种棉,弹棉作絮胜似毡;
腊到不妨霜雪冻,暖衣饱食逸林泉。

七世祖蓝安,文宗孔孟,武祖孙吴,才高志广,料量无虚,设策防贼,四境安居。唐禧宗乾(符)三年丙(申)【注:公元876年】关东黄巢【注:黄巢农民起义】作乱,盗贼蜂起,杀人如麻,血流漂杵。公始鸠合,议兵团营,劫寨设策,捍御一乡,安然不遭兵灾。
诗曰:
独善其身隐草庐,深(谋远虑)料无虚;
设预防兵无外盗,一方宁静得安居。

八世祖蓝宗训,黄巢已没,朱温复,天下纷纷公榷远遁,独善其身。唐昭宗光化元年【注:公元889年】,唐末群雄扰攘,各霸一方,朱温据汴梁,茂直入(长)安,世无宁日。公当料度,乱世方(兴未艾)不可息,即携家渡江,迁河洲之(定远)【注:今安徽省定远县】,东山洞而居。
诗曰:
乱辞离乡(眷河洲),山中别是一方天;
祥云封锁无人(到),晨露迷遮百鸟喧。
日永困眠藤作枕,深宵(独)起月灯明;
此间便是蓬莱境,何必桃源去(问仙)。

九世祖蓝昭,五季争强,生灵鱼肉。公预卜知,辟藏山谷,隐逸茅庐,讴歌鼓腹。晋天福元年【注:公元936年】丙申,各所诸节,恃强凌弱,吞占无休,民遭涂炭,公不得已,迁入万之石室隐藏。
自作诗曰:
僻居山谷隔红尘,帝历无颂岁莫寻;
洞(中)梅绽知春到,池内莲开识夏临。
目观游鹿茅林舞,时听飞禽远树声;
信是白云为锁钥,山间人世雨沉沉。

十世祖一俊公,烟尘已息,文运韦兴,宋皇【注:宋太祖赵匡胤公元960年宋朝纪元开启年号建隆】衔极,天下升平,公方踊跃笑出林。
前宋太祖(建)隆二年【注:公元961年】辛酉,天下稍宁,干戈已息,公之徒陈博先生,同列坐山列盘石之上,论及宋祖登基,二人拊掌大笑,曰民德其所,(真)天(子出,天下)定矣。公即离石室山而居,即今之淮临县是也。
自赋诗曰:
干戈已息罢烟尘,喜观清平宋室兴;
锐志举家离石室,安心携(卷)出山林。
廷乔偶禺淮临县,避市离归安乐(村);
构屋荒郊多有趣,惟图快乐值千金。

十一世祖蓝备,四海平安,岁无荒歉,冬无暴寒,黎民乐业,得趣(盘)桓。
大宋淳化元年【注:公元990年】庚(寅)雍熙盛世,久息烟火,四民各就其业,公抱王佐之才,怀经邦之略,犹思乐守田园而不仕。
自述诗曰:
休谒朝廷(学)种田,嚣嚣自乐水中天;
酿成美酒(毛)陶醉,木枕蓑衣卧月眠。

备公,即字乔子,升号明阳子,十二岁能诗文。相者曰:子有异骨,学士必相,学道必仙。乔曰:轩冕,非吾愿也,飞升耳。
仁宗朝举进士不第,隐于霍山【注:今安徽省霍山县】,云游七年,常吹铁笛,出丹一粒。黄金数斤,遗世且嘱,弟侄以承养,竟(不)知所之。
数年后,朝人吴子野忽遇于京师,时同买(瓜),子诣乔公【吴子野对乔公开玩笑说】曰:尘活,吾瓜当(啖)水中,遂溺之,须臾,见浮及水上,皆新(齿)迹。   
乔,后游洛阳,布衣百结,入酒店中,饮酒数(年),有飞云片片,飞仙鹤往往来空中,历历箫管声闻。永乐十三年【注:公元1022年】痒生【注:病死】,古来连、李选等来探于霍山。
见岩上额联云:
人间富贵如尘海, (虚)度春三二月花。
乡人李贵,奇往见,又见壁上诗云:
八表烟霞总一家,蓝乔到此作生涯。
(墨)水未乾(干)贵奇往,见追之合前成一绝,此公之灵显处,如今本乡多生蓝者,其苗裔也。

(人间富贵如尘海,虚度春三二月花。
八表烟霞总一家,蓝乔到此作生涯。)

十二世祖蓝时用,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圣贤(创制),公心合于诸书之无愧。宋仁宗元年【注:公元1023年】癸卯太平日久,万姓咸亨,公常居于芦舍之旁,每日读书,常日悬云读圣贤书,行仁义事,存忠孝,立修齐治平之业。能行此四者,方为一端方之士也,其时名公英杰皆重之。
(自)咏诗曰:
结屋齐傍苦读书,悬针刺股效先儒;
日新月异惟时习,万轴牙签总不虚。
三箧五车皆览遍,一同理义总包符;
世人若问功名事,韫匮藏之待价沽。

十三世祖蓝章,春耕夏耨,秋收冬藏,效斯学足,三余任余所欲。宋神宗元丰元年【注:公元1078年】(戊午),国泰民安,春和咸稔,贤才在位,我公读父书,努力三余,养成经纶,腹隐平志,乐业锄耕,恒视功名如草芥,斯时国支。
吕余简赠其诗曰:
学贯天人志气高,茅芦虽陋志云霄;
我皇若肯垂三顾,拔取惊人守天(朝)。

十四世祖蓝万福,治极生乱,君政失宜,细观国鉴,今有揆公其明察,动合神机。宋徽宗(政和)七年【注:公元1117年】丁酉,不修国政,大兴士木,亲谗远忠,民怨盗起。公因元月仰观天文不乐,曰:即日国亡家(破),远避莫可全身。遂移家逃走,宗族渡江(建)康居之句容【注:今江苏省句容县】(远)县。
有诗曰:
治极修防有乱时,惟(料)神算合天机;
那时智者觉先避,古今高人共一揆。

十五世祖蓝吉甫,字神嘉。神农九世孙,蓝昌奇公之后,唐开元癸丑【注:公元713年】,科进士,授左辅(阙迁谏)议大夫,蓝采和公之十四世孙也。
父蓝万福居逮康之上元县时,建宅朱紫坊。
妻韩氏。公生于太宗嘉定元年【注:公元1208年】,其为人也,洪模大度,才志过人,常诵司马温公之句,颇积阴功于冥冥中,(为)子孙长久之计者公也。
值宋理宗宝庆元年【注:公元1225年】乙酉,公,年十八(岁),(方遭金胡)扰攘天下汹汹,斯民鲜有定业,胡师游(牧南侵)。
(时)人叹曰:北寇南侵,危安莫卜,破邑陷(州,酷遭荼)毒,家散人亡,神号鬼哭不已。
弃建(康居朱紫坊),兄弟中途相失,只身居福清县【注:今福建省福清县】之五(乡,开基立)业,蓝氏居闽,蕃蔓之盛,(实)奉公为(鼻祖),葬于(华)国山大坐人形子山午向。
自吟一(首诗):       
陡遇胡兵犯帝乡,黎民处处尽遭殃;
犬吠骸骨无埋葬,鸦啄身尸是可伤。
父母恩深俱折散,夫妻弟兄各分张;
追思(昔)日艰难事,泪洒西风泣两行。

娶福清县林氏女七娘,终葬于华阳谷蛇形申山寅向,生三子,常新、(常灵、常秀)。

十六世祖蓝常新,字世盛,吉甫公之长子也。其(人)豪爽不羁,勇刚过人,岂肉眼能识之乎,公幼(稚时)有巨人志,稍长掀扬于世,富资富甲于乡,闾有(志)向学,常欲(察)天(定)为至人。
宋理宗淳佑六年【注:公元1246年】由(福清)县,从建宁县【注:今福建省建宁县】崇善坊兴基业。有子四人,(俱善)教之,兼能特达时务,彼方贾似道专权,不动(心)术,公即埋头乐隐,惟日与友杨祚、蔡沈、李桐诸贤讲明道学,足迹不入公门,杖编性理,诸书传于(来)世。
其杨龟山赞公:
毓秀秉凛山川地灵人杰;
诗书学贯诸贤闽南第一。

寿享六十六,葬于建宁县之西山,醉翁倒地形庚山甲(向)。后人有诗。
妻福清县李氏女一娘,享寿六十八岁,葬于建宁县之南(山)岑,海螺形癸山丁向。生五子,蓝万一郎(娶雷氏)、万二郎(娶曾氏)、万三郎(娶罗氏)、万四郎(娶赖氏)、蓝万五郎(娶丘氏)。

十七世祖蓝万一郎字钜大,常新(公之长子),兄弟五人,余外出他处,其人少有异禀(童稚不偏于群辈,乡邦皆器)重之,弱冠即能练达,时务如老成人,居(家有法度,好)贤悦士,一本于衷心之诚,若他众无有伍之者。
宋度宗元年【注:公元1265年】乙丑,贾似道把握朝纲,剥民膏脂,嫉妨贤才,闭塞言路,民怨盗起,北虏方张,建宁城失守。公虑祸及,乃迁于江宁之宁化【注:今福建省宁化县】石壁乡,开基创业,为彼一世祖也。
有三子,皆英杰,公惟隐逸山林,优游自娱,享年五十六,葬于本处中州坝,上水游鱼形。娶怀上赖六郎之女为配,终葬于夫坟之右,生子三人,熙一郎(娶谢氏)、熙二郎(娶朱氏)、熙三郎(娶刘氏、王氏)。
十八世祖蓝熙三郎,字子安。蓝万一郎公之三子也,其人天性孝、友善、事父母、克让兄长,乡里以为贤。
有子二人,俱善教之,有发愤凌云之志。乃当时轻文重武,公始改行其义,公素勤于稼穑,循循然能导,其群下家众悦之,平生刚介果敢有为,人无不敬之。解忿息争,入词悦服,(盖)其盛德有以致也。享年七旬七,葬于水口卧牛冈后。
和二郎迁长汀【注:今福建省长汀县】坪岭水口,拾骸骨大葬于牛栏内,今曰牛栏祖是其墓也。
妻王十七郎女王云英,享年七旬二,葬于水口卧牛冈后,和二郎亦移坪岭,同夫骸俱大葬于牛栏内。生子三人,和一郎(娶徐氏)、和二郎(娶李氏)、和三郎(娶温氏)。

十九世祖蓝和二郎,字长乐,乃熙三郎之次子也。其人兄弟俱不共住,(其为人也),惟其生而颖异,知读父书,刻志立功,(異)于大就,时人以刀笔,吏劝之。公曰:颖厮也,尔何曾期予,于若是耶,(乃)益发愤卓(然与天地)仝春,自一言一行以至终身由之,莫非法度,(泰定二年丙)寅【注:1325年】迁父母骸骨,携家眷徙长汀【注:今福建省长汀县】城下坪岭,水(口)白云树下构宅而居,当时殡骸安于牛屋之上,候吉地而葬,岂期牛祖开金骸坠下,天与葬,子午坟墓成,高如山立,至今传牛栏祖是其迹也,坐渔翁撒网形,公视大喜遂改建宅舍于坟之下,乐耕田亩以终身,享年七旬三,葬于屋角,头人形。妻宁化坊张氏(月)娥,享年七旬三,附葬于夫坟之右,生一子,曰蓝大一郎。

二十世祖蓝大一郎,字君厚,乃和二郎之子也。其人深沈、多智,状貌魁梧,度量恢宏,情怀豁达。先娶武坪姚氏刘大二郎女曰三娘,末及生育。因归宁母家,至中途大坪岗,忽有疾风猛雨,立惊昏仆地,从人散(而)即葬焉,雨止坟墓已成,享年三十六,今大坪岗(醉翁)倒地形坐西向东。
继妻本府水门东街曾万三娘,至太宗致和三年【注:公元1326年】丙寅,生一子乳名寅生。明宗天历元年戊辰(1328年),生一子乳名辰生。文宗至顺元年庚午(1330年),生一子乳名庚生。宁宗元统元年壬申(1332年),生一子乳名壬生。(元)统二年甲戌(1334年),生一子乳名甲生。元统四年丙子(1336年),生一子乳名丙生。元统六年戊寅(1338年),生一子乳名戊生,及后七子长成皆英杰斯时也。财丰、业广、家富、人兴,贯朽粟陈,名彰邦域,诸子各有迁乔,自立之志,公亦顺其志,时置基业,均凭亲邻而分析云。
长子蓝念一郎、(次子念)二郎、三子蓝念三郎,分居武平上保张丰,念四郎念分居上保张丰,蓝念五郎分居武平【注:今福建省武平县】,(念)六郎分居林坊,蓝念七郎分居上杭庐丰。
公至大明,(平定江南,国号洪武【注:1368年】斯年甲戌),皆乱稍平,民有(贤)主,公年七十有一,欲巡(诸子各居之处),自水口起发,最后思者,武坪大禾堡念五郎(居)地可其意,夫妇留此,遂为归老之乡。末年蓄积厚置众村、大员塘祭朝等处,共田贰拾叁亩五分,为祭田。命次子念二郎合共五郎共办共祭,订为定日,后照烟,受祭扫诸坟。
洪武十九年【注:1386年】丙寅十月十四日,公无疾,整衣端坐,终于正寝享年八十九,葬于上杭人形宛,蓝穴巽山乾向丙辰分金(向)。
(后人有)诗赞曰:
堪羡坪岭羡大夫,育子七人立规模;
(枝枝)竞秀源流远,世世传芳事迹休。
富有(声名)惊阀阅,贵多廉耻远皇都;
江南派衍金(陵者),名字森森列书图。
蓝大一郎公生。
蓝念一郎长汀上杭祖【今福建省长汀县】。
蓝念二郎大一图祖。
蓝念三朗上保祖。
蓝念四郎上杭【注:今福建省上杭县】平安里祖。
蓝念五郎武平【今福建省武平县】大保祖。
蓝念六郎林坊【注:今福建省】和乡祖。
蓝念七郎庐丰漳州【注:今福建省漳州市】浙江广东祖。
自神农一世帝来,世代宗源一株结子。

二十一世祖蓝念六郎 ,妣杨氏。
二十二世祖蓝永嗣,妣刘氏。
二十三世祖蓝赞裕,妣张氏。
二十四世祖蓝伯齐,妣刘氏。
二十五祖蓝玉昭,妣刘氏。
二十六世祖蓝士端,妣何氏。
二十七世社蓝积用,妣曾氏、张氏。
二十八世祖蓝君展  妣张黄氏、王氏。
二十九世祖蓝汝完 ,妣卓氏。

三十世祖蓝维栋,妣赖氏。蓝维梁公妣迁居湖广。蓝维栋公生于大清康熙十(七年)【注:公元1678年】,嘉应州平远县【注:今广东省平远县】小柘乡,戊午岁十月初九日戍时(生)。妣赖氏,所生四子长名秀荣、次秀华、三子秀(富、四子)名秀贵,自祖先年迁居四川潼川府三台(西路胄土乡),素勤稼穑,有淳厚之志,后(创)业于三台县(南路)女土乡【注:今三台县古井镇】,地名九曲弯,享年七旬九,卒乾隆二十年【注:公元1755年】十一月十八日,戌时正寝,卜葬三台县西路胄土【注:今三台县乐安镇工农村】,小地名斑竹园,安厝作墓巽山干向分金○○,均发各有其所,每年春秋丞赏。
妣(赖氏,生于)广东,生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甲戌岁,闰五月十九(日)酉时,(享)年六十五岁,终于戊寅岁三月二十六日巳时寿终。○○端安葬,后迁骸于业乙山辛向未曾抱整坟墓,(子)孙合从等卜吉,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十一月初二日壬午岁壬子,壬申日戊申时,迁复就穴、安葬,立碑抱坟修墓,(花银)费数两,每年祭扫以为子孙永远绵绵之序。

三十一世祖蓝秀荣乃维栋公(长子),秉性刚直,生广东省,康熙六年【注:1721年】○○○○时生,从广东七十岁,仁公接往上川【注:意为蓝维栋七十岁时,仁公应是蓝凤仁,当时还是婴儿】,荣(享年八十三,亡矣葬岚靛)山,葬左家业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九月二十九日卜吉地,买(三台)县西路胃土乡,左家沟左姓业地,迁骸寅山兼艮坐丙寅向丙甲二八分,金山运,丙辰穿山甲寅术山命在寅仙祖壬辰,葬期课道光戊子年(公元1828年)九月壬戌二十九丙寅甲午时,安筋作墓,本年戊子冬月甲子初八甲辰,甲子时立碑,就时迁骸安葬。
凤仙不祀,○○○○挨墓作冢。
妣谢氏安葬广东省嘉应(平)远县小柘乡,生五子。

三十二世祖蓝凤仙无子。
蓝凤仁,妣林氏。
蓝凤礼,妣袁氏。
蓝凤能,妣黎氏。
蓝凤才,妣徐

三十二世祖蓝凤礼,排行第三,生清乾隆九年【注:公元1744年】甲子岁三月二十五日子时广东省嘉应州平远县小柘乡刁凹生长人氏,享寿六十一岁,(故)于嘉庆九年【注:公元1804年】甲子岁,四月二十五日巳时亡故,葬于左家横沟。
妣袁氏,生于乾隆二十七年(注:公元1762年)壬午岁八月十七日亥时,系三台县西路滥泥沟人氏,享年七十五岁,亡于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丙申岁,七月○○卯时告终,葬于艾家沟为坟。生三子,长蓝禄树、次芳树、三华树。

三十一世祖蓝秀荣,妣谢氏,生(五子)。

三十二世祖长子蓝凤先,不祀。
次房蓝凤仁,妣林氏。
三房蓝凤礼,妣袁氏。
四房蓝凤能,妣黎氏。
五房蓝凤才,妣徐氏。

三十三世祖蓝禄树,妣赵氏,生六子。
曰千、曰万、曰通、曰达、曰和、曰富

三十四世祖蓝曰通,妣张氏,生二子。
          蓝曰和,妣杜氏,生三子。

(三十)三世祖蓝禄树,凤礼公之长子也,生乾隆四十七年【注:公元1782年】壬寅岁,三月十六未时,系空山子人氏,享年六十一岁,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壬寅岁八月十三日午(时)告终,葬于艾家沟为坟。
妣赵氏生于嘉庆己未年(公元1799年)正月十六(日)子时,系中江县双河口人氏,享年八十四岁,亡于光绪壬午年(公元1882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已时告终,葬于侯家沟李家湾为(坟)。
生六子,长曰千、次曰万、三曰通、四曰(达、五)曰和、六曰富。

三十四世祖曰和,禄树公之五子也,(生于道)光庚寅年,【注:公元1830年】七月十四日午时,潘家(坝)长人氏,享年七十八岁,亡于光绪34年【注:1908年】二月二十四午时告终,葬于倒坐庙ОО山庚向,沟尾半坡为坟。
妣杜氏,生于道光癸卯年(公元1843年)四月初ОО时,亡于光绪癸卯年(公元1903年)正月二十一午时,ОО葬于侯家沟庙子湾为坟,癸山丁向ОО,为记书岩洞生长人氏,生三子四(女),子春玖、次子春发、三子春林。
【注:另有一单张谱】:
故高祖秀荣公大人。故曾祖凤礼公,颜氏。祖考禄树公,赵氏。大伯父曰千公,王氏。二伯父曰万公,邹氏。三伯父曰通公大人。四伯父曰连公大人。幺叔父曰富公,赵氏。显妣蓝宅,杜氏。外公杜如兴,李氏。故显考蓝公讳曰和老大人,魂下生于道(光)庚寅年【注:公元1830年】七月十四午时,系潘家坝生长人氏,享年七十八岁,亡于光绪戊申年【注:公元1908年】二月二十四午时告终。孝男春玖,蒋氏。春发,李氏。春林,朱氏。孙茂万、茂英、茂芳、茂海、茂莲、茂藩,茂О、ОО。  南路女土庙子湾。


历代祖宗次序
一世(始)祖神农赐姓蓝昌奇。
(一世祖)蓝明德,二世祖蓝彩和,三世祖蓝仁公,四世祖蓝元隆,五世祖蓝棣公,六世祖蓝成公,七世祖蓝安,八世祖蓝宗训,九世祖蓝昭,十世祖蓝一俊,十一世祖蓝备,十二世祖蓝时用,十三世祖蓝童,十四祖蓝万福,十五世祖蓝吉甫,十六世祖蓝常新字世盛吉(甫)公之长子也,妣李氏生,万一郎、万二郎、万三郎、万四郎、万五郎。十七世祖蓝万一郎,妣赖氏,生子熙一郎、熙二郎、熙三郎。十八世祖蓝熙三郎,妣王云英,生子和一郎、和二郎、和三郎。十九世祖蓝和二郎字长乐,妣张月娥。二十世祖蓝大一郎字君厚。二十一世祖蓝念一郎,长汀上杭祖。蓝念二郎大一图祖。蓝念三郎上保祖。蓝念四郎上杭平安里祖。蓝念五郎武平大禾保祖。蓝念六郎林坊祖和乡祖。蓝念七郎庐丰漳州浙江广东。二十一世祖蓝念六郎妣杨孺人。二十二世祖蓝永嗣妣刘孺人。二十三祖蓝赞裕妣张孺人。二十四世祖蓝伯齐妣刘氏。二十五世祖蓝玉昭妣刘氏。二十六世祖蓝士端妣何氏。二十七世祖蓝积用妣曾氏、张氏。二十八世祖蓝君展妣张氏、黄氏、王氏。二十九世祖蓝汝完妣卓氏。三十世祖蓝维栋妣赖氏。蓝维梁公,妣迁居湖广省。三十一世祖蓝秀荣妣谢氏生五子。三十二世祖长子凤先不祀,次房蓝凤仁妣林氏,三房蓝凤礼妣袁氏,四房蓝凤能妣黎氏,五房凤才妣徐氏。三十三世祖蓝禄树妣赵氏生(五子),曰千、曰万、曰通、曰达、曰和、曰富。三十四世祖蓝曰通妣张氏生二子。蓝曰和妣杜氏生三子。
2005年续编撰:
第142代,三十五世祖,蓝春发,系曰和之二子,妣李氏。生四子二女,长子蓝茂万、二子蓝茂仕、三子蓝茂顺、四子蓝茂遂,大女蓝茂英、二女蓝茂芳。

第143代,三十六世祖,蓝茂万,系春发之长子,妣雍氏。生两子一女。长子蓝宇云,女蓝桂芳,二子蓝宇贵。
第144代,三十七代蓝宇云,系茂万之长子,妻张兰英,生六子一女。长子蓝福明(十岁溺水亡)、二子福平、三子福祥、四子福招、五子福君、六子福成、幺女福蓉。
第145代,三十八代蓝福平,妻谢晓丽,独生女蓝青。
第146代,三十九代:蓝青、蓝田锐、蓝田甜、蓝田文、蓝田林、蓝田春、蓝田俊。
第147代,四十代:任兰婷嘉

蓝氏字派(辈份排序)
广东入川辈份:维秀凤树曰
其后为:
春茂有福田,永宗朝家全;
正大廷清远,宏安万世源。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9 15:53:10 | 显示全部楼层

蓝氏姓的来历

蓝氏姓的来历

[字源]《说文》:蓝,染青草也。蓝指蓼蓝,一年生草本植物,可作靛青色染料。
[寻根]《通志•氏族略五》:蓝氏,望出中山,中山太守诸(《战国策》)。
《百家姓考略》云:系出华姓。
春秋后期,楚国有一大夫蓝尹亹,官司蓝县,故地在今湖北省荆门县东,世称蓝尹,后裔子孙亦以地名为氏,其后代以蓝为姓。另外,在此前后封于蓝邑的楚国公族,也有人以地名蓝作为自己的姓氏。
据《竹书纪年》,梁惠王三年(公元前367年),秦子向命为蓝君,封邑为蓝田,故地即今陕西省蓝田县,子孙以地名为氏。
蓝氏姓源有两说,一说出赢,一说出华姓。
蓝姓是与地名有关的姓氏,陕西蓝田,1963年发现陕西蓝田化石,也叫蓝田人;蓝邑(今属湖北)等都是蓝姓氏所出之地。
据《蓝氏族谱源流》记载:蓝姓的来历说法是神龙皇帝赐姓。帝得一子,想取姓名,喜见后宫中有一株贡蓝,帝以贡蓝赐姓给儿子,取名为昌奇,子以“蓝”为姓氏,从此固定下来,世代相传。
蓝姓起源于公元前,蓝姓从春秋、战国时多居于楚国,根据《中国姓氏寻根》记载: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设置汝南郡(今河南省汝南市),蓝氏多居于此,并作为发源地,后来,多次迁徙,从中原南迁,迁安徽、江苏、又迁福建、广东,再迁四川和其它地方。

一、姓氏源流
    蓝(Lán)姓源出有三:
    1、出自芈姓。春秋后期,楚国有个大夫叫亹,因任蓝县尹(在今湖北省荆门县东),又称蓝尹亹。蓝尹亹的后代子孙以“蓝”为姓。
    2、出自嬴姓,为伯益之后。梁惠王三年,秦子向受命为蓝(即蓝田,今陕西省蓝田县)君,他的后代遂以封邑地名为姓,称蓝姓。
    3、出自赐姓。据《蓝氏族谱》则将得姓追溯到更遥远的年代,族谱载,蓝姓的受姓始祖是昌奇公。“昌奇公为炎帝神农氏十一世孙帝榆罔之子,临诞时有熊国君贡秀蓝一株,帝甚喜,因赐姓曰蓝,赐名曰昌奇,后分封于汝南,遂以此地名为郡,后子姓蕃衍,遍处雍、青、徐、荆、益、冀、幽,布甲天下,今之蓝姓皆公遗裔”,汝南堂名源此。当代不少地方,习惯上把蓝姓与兰姓混为一谈,即把蓝字作为兰字的简化字使用。事实上,古蓝姓与兰姓,在历史上完全是两个姓氏,蓝姓出自嬴姓,另有自己的血统源流。兰姓出自姬姓,是春秋时郑国公族的后代。
    得姓始祖:昌奇公。据《蓝氏族谱》载,蓝氏为炎黄子孙,第一代昌奇公生于帝喾二十二年,即公元前2738年,时以秀蓝赐名,分封为汝南郡(河南省新郑县)火旺公。历年蓝氏兴旺,代代有名人,子孙遍及全国海外。至十代善公助夏禹治水。授以“牧”都安邑。遂住安邑(山西省安姨县),嗣后,蓝氏子孙又徙迁陕西,隐居长安,甘肃陇西县,湖广荆州、江苏上元县,今南京市朱紫坊。蓝氏后人尊昌奇公为蓝姓的始祖。
宗族特征  1、蓝姓当今乃一典型的南方姓氏,其源于北,而盛于南。2、蓝姓人才济济,惜唐宋之前一度表现得十分沉寂,唐代以后,蓝姓名人竞现史册,表现十分抢眼,既有文臣武将,又有诗人画家、才子佳人。3、解放后由于汉字简化缘故,把蓝姓误写为兰,其实蓝与兰有本质区别,兰姓出自姬姓,是春秋时郑国公族之后。4、蓝姓在宋人编著之《百家姓》中位列第一百三十一位。蓝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百六十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二。  

二、迁徙分布
蓝氏家族支系本门,唐朝初由豫州迁居于上元。
八世祖蓝宗训唐朝末年因战乱迁河州之定远(今安徽省定远县)。
十一世祖蓝备,隐居于霍山(今安徽省霍山县)。
十四世祖蓝万福,又迁居于句容县(今江苏省句容县)。
十五世祖蓝吉甫,只身迁居闽之福清(今福建省福清县)。
十六世祖蓝常新,迁居到建宁(今福建省建宁县)。
十七世祖蓝万一郎,迁居宁化(今福建省宁化县)。
十八世祖蓝熙三郎,迁居长汀(今福建省长汀县)。
明朝末年二十一世祖念五郎迁居武平(今福建武平县)、念六郎居林坊(今福建省)、念七郎居上杭庐丰(今福建省)。
清乾隆十二年左右三十世祖蓝维栋从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平远县(今广东省平远县)迁四川三台县乐安乡、古井镇。
念七郎后裔第三十一世祖蓝如桂从嘉应州长乐县迁三台县老马乡。
念五郎之十二代孙蓝克彬乾隆二年,1737年迁四川巴县白市驿,后又迁四川璧山县(现为重庆市璧山县)。
蓝姓历史上主要居汝南(今河南省汝南市)、河北、陕西、安徽、江苏、福建、广东等作为郡望,当代则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二省区,“湖广填四川”时迁来四川一部份,分散全川和今重庆市各地,从闽南迁往台湾省的也较多。
    清代以来传衍到台湾,则分散台北、台中、宜兰、南投、屏东等地,居台湾一百个大姓中的第六十位。闽台蓝姓,大多奉祀赤岭乡石椅村的蓝姓宗祠「种玉堂」为总祖祠。其开基祖地赤岭,旧名「张坑」,雅称「长卿」,在康熙、雍正年间,蓝氏出了几位叱咤风云的开台、治台功臣,如蓝理(1649-1720)、蓝廷珍(1663-1729)、蓝鼎元(1680-1733)。蓝鼎元则为长卿九世(1680-1733,清康熙19年-雍正11年)。蓝鼎元,字玉霖,号鹿洲,后人尊称鹿洲公。康熙六十年(1721)随堂兄蓝廷珍(南澳总兵)入台,协助平定朱一贵事件。蓝鼎元出入军府,筹画军机,平台后又住在台湾一年多,为开发台湾立下很大功劳,其著述甚丰,有《鹿洲初集》二十卷、《东征集》六卷、《平台纪略》一卷、《鹿洲公案》二卷等。时人称誉他是「经世之良材」,所提的系列治台良策,都得到清政府的重视和采纳。

    蓝姓在大陆未列入前一百大姓,但是在台湾是第六十六大姓。对于蓝姓的起源,古书中未有十分详尽的记载,最早出现是在战国时期,梁惠王三年,秦子向命受封于蓝田(今陕西省蓝田),人们称他为“蓝君”。可能是他的后代子孙以封地名中的“蓝”为姓。古书记载战国时中山有大夫蓝诸,蓝姓郡望中山,可能与此有关。但是,具体如何,古书中没有详细记载。蓝姓现多被误写成“兰”姓,但是,两者起源并不相同。蓝氏有悠久的氏族历史。据闽、粤、赣各地《蓝氏族谱》载:“炎帝号曰神农,乃始祖也,十一世传至榆罔(据《三皇本纪•补史记》考:神农纳奔水氏之女为妃,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故榆罔应为神农之第四传,原《蓝谱》所记帝榆罔为十一传,这在辈序上有出入),迁空桑(今山东省曲阜县),徙涿鹿(今河北省涿州市)时,有熊国君贡秀兰一株,值帝后宫降生一子,帝甚欢悦,以贡兰赐姓蓝取名昌奇,及长分封汝南,遂以此地为郡。”继后,随朝代更迭,后裔因受历代战火影响,或受封随居,或寻找新的生存之路,自北向南搬迁蕃衍。唐中宗天授元年(690)传至108世明德,任扬州节度使,宦游金陵,自北豫迁建康(今江苏省江宁市),居上元县朱紫坊,为江南开基1世祖。宋理宗宝庆元年(1225)江南15世(受姓122世)吉甫,遭金人之乱,弃建康句容,奔闽居福清五福乡,为蓝氏入闽始祖。广东省潮汕蓝氏大多是明清时从漳浦迁入的,漳浦的蓝姓种玉堂则是由蓝元晦于明初由江西迁居漳浦亭岭下尾后开创的。蓝元晦被追认为种玉堂三世祖,其祖蓝炯为一世祖,父蓝琛为二世祖。蓝元晦生三子:长子庆福(四世)居苌坑(今赤岭),为漳浦蓝姓始祖;次子庆禄,迁蓝教(今隆教),为龙海蓝姓始祖;三子庆寿,迁居广东大埔河廖(今湖寮),分支又迁饶平蓝屋村。据蓝氏族谱记载实际来源于畲族的创世传说,远古盘瓠的次男蓝光辉,封护国侯,处汝南郡。
蓝姓是畲族的第一大姓,广布于闽、粤、赣山区。宋元之后,一部分或者是为了躲避汉族的屠杀,或者是出于对汉族文化的崇敬,总之改变了自己的族称。这种状况持续了几百年,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福建的漳浦、龙海、上杭,广东的大埔、饶平等地的蓝姓才突然恢复为畲族,总人数达几万人。而族源相同,散布于海内外各地的更多蓝姓族人,至今仍以汉族面目出现。
潮汕的蓝姓,还有一支是由铁安公直接从漳浦迁居而来的,初居澄海大衙,再蕃衍至樟林、河浦、达濠等地。入潮时间应在明初,因为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世居漳林山边的十五姓排户具呈潮州府,请求筑寨屯聚防御寇盗,十五姓中就有蓝姓。
蓝姓主要繁衍于中山郡、东莞郡与汝南郡,中山在今河北定州一带,东莞在今山东莒县一带,汝南在今河南平舆一带,三地为蓝姓郡望,即为蓝姓之最早发祥地,表明蓝姓在上述三地曾得到巨大发展,后世繁衍于各地之蓝姓多由此三处分衍而出。汉魏之后,蓝姓以上述三地为中心,逐渐播迁于黄河中下游诸省,并有南徙于安徽、湖北、江苏、浙江等地者。蓝姓大举南迁于隋唐间,其中汝南郡一支蓝姓迁居今福建上杭蓝尾驿,后周广顺二年(九五二年),其裔蓝有善迁居会同里蓝家庄,有善后裔分迁清流、顺昌、石城。蓝姓入居广东亦在唐末五代间,宋初之广东南海人蓝继宗便为此支裔孙。
据广东五华《蓝氏族谱》所载:“十七世万一郎,由建宁崇善坊迁居宁化石壁乡。十九世和二郎,于宋时宁化迁居漳州。廿一世廿六郎,徙居广东梅县,为梅县蓝氏始祖,其后分衍兴宁、长乐、宝安、惠州以及浙江杭州。”今福建南部,宋时是蓝姓的繁盛地之一。《广州初集蓝鼎元行状记》载有“蓝氏世居福建漳浦之茗溪”的事实。宋元两代,蓝姓除繁盛于福建外,在广东,蓝姓也繁衍得非常兴旺,并且在宋末元初乱世时大批迁居广西,当然亦有北迁入湖南、四川之地者。
明初,山西蓝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陕西、甘肃、河南、天津、北京、江苏等地。明中叶以后,闽粤沿海之蓝姓有渡海赴台者,此间亦有广西之蓝姓播迁云南、贵州以及越南等东南亚国家。
清代,蓝姓分布愈广,今东北三省亦有蓝姓入居。如今,蓝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广西、广东等省多此姓,上述两省之蓝姓约占全国汉族蓝姓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六。  

三、历史名人
   其代表人物有汉代名士蓝敏。
蓝采和:唐末逸士,传说中八仙之一。他常着破烂蓝衫,一脚着靴,一脚跣行,夏天则在衫内加絮,冬天则卧于雪中。每行歌于城市乞索,持大拍板。常醉踏歌:“蓝采和,世界能几何?红颜一春树,流年一掷梭。”后于濠梁酒楼上饮酒,有五色云覆其上,饮毕,乘云鹤去。
蓝继宗:广州南海人,宋初宦官。太祖时为中黄门,太宗时从征太原,多称旨,真宗时迁为入内都知,仁宗时累迁为宣庆使。
蓝奎:潮州程乡(今广东梅县)人,宋代学者。哲宗进士,官文林郎、郡博士。其过目成诵,以文章气节名,学者称蓝夫子。
蓝仁:福建崇安人,元末明初诗人。绝意科举,专意为诗,其诗和平雅澹,有《蓝山集》。
蓝智:蓝仁弟,元末明初诗人。元末与兄往武夷山从杜本,绝意科举,一心为诗。明洪武十年以荐授广西按察佥事,以清廉仁惠著称。其诗清新婉约,与兄齐名,有《蓝涧集》。
蓝  玉:明朝人,定远(今属安徽)人,明初大将,骁勇善战,常遇春妻弟,隶属常遇春麾下,每战皆先登陷阵,屡立战功,封为凉国公,以功历永昌侯进凉国公,后恃功骄横,所为多不法,终以“谋反”罪族诛,其案牵连致死者达一万五千人,史称蓝狱,坐累列侯功臣、文武大吏以至偏裨将士2万余人。
    蓝章:山东即墨人,明朝大臣。成化进士,历御史、陕西巡抚等职,官终南京刑部右侍郎。
蓝瑞:河南邓州人,明代学者。正德进士,官终汉中知府,后辞官归里,著有《日省篇》、《求仁录》、《湍南稿》。
蓝廷瑞:四川保宁(今阆中)人,明中叶四川农民起义领袖。正德间起事,转战于湖南、湖北、四川、陕西,最多时拥众十余万,自称顺天王,后在川北被围求降,寻求缓机,被杀。
蓝瑛: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明末清初画家。擅画山水,笔墨秀润。后漫游南北,风格变为苍老坚劲,兼工人物、花鸟、兰竹,骨力峭劲,各具意态,世人称他为“浙派殿军”,为武林画派创始人。其孙蓝深、蓝涛俱为名画家,得其祖传而善画山水。
蓝正春,庐丰乡人,清雍正二年(1724)进士,待父母极孝,待老母93岁辞世,方出任安仁县令,在任有惠政,深得民心,告老回乡后,日以著述自娱,所著书目有《四书一得录》,《左传抄略故事集》,《腋考盤集》,《青云楼稿》等,而今在城区大众巷内还有“进士牌坊”以示纪念,牌坊为门楼式,单檐双披,分上、中、下三层,上层竖刻“恩荣”“流芳”四字,中层横刻“南京户部贵州清史司郎中吴湘 ”字样,高8.46米,宽7.35米,有中门和左右侧门,门条柱石刻龙凤图案,已列入县文物保护单位。蓝桂,下都乡人,清嘉庆十年(1805)进士,历任云南大和等县知县,云南大理府同知,从政20多年,始终以清勤自励,生平好义勇为,热心公益事业,告老还乡后,布衣草履,本色依然。
蓝涟: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清代学者。博物洽闻,工诸体诗,山水学倪瓒,精篆刻,著有诗集《采饮集》。
    蓝廷珍:清代福建水师提督。康熙年间由把总升任温州游击,屡败海贼。福建漳浦人,清代将领。康熙间又升南澳镇总兵。随施琅入台湾,平剿朱一贵有功,官至福建水师提督,加左都督。历任台湾总兵升迁至福建水师提督。
蓝  桂:下都乡人,清嘉庆十年(1805年)进士,历任云南大和等县知县,云南大理府同知,从政20多年,始终以清勤自励,生平好义勇为,热心公益事业,告老还乡后,布衣草履,本色依然。
     
蓝斗南,庐丰乡人,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举人,任福清县教渝,任中辞官回乡侍奉母亲未再复出。他虽家贫如洗,却廉谨自守,不妄取一分一厘,他立下誓言:“宁可吃番薯度日以终此生”。
蓝天蔚:湖北黄陂人,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者。早年以官费留学日本士官学校。回国后,任湖北新军统带兼湖北弁学堂教员。武昌起义时,他与吴禄贞、张绍曾策划北方新军起义未成,逃于上海后,被推为关东革命大都督、北伐军司令。一九二一年任鄂西联军总司令,不久被孙传芳击败,死于四川。
    蓝维仁:庐丰乡人,在厦门读书时参加国民党左派组织,民国15年(1926)加入中国共产党,闽西工农民主政府财政部部长,民国21年(1932),不幸牺牲。
    蓝庭辉:庐丰乡人,参加了红军和长征,任铁道兵副参谋长、副司令员,少将。【中国人民解放军蓝姓开国将军生平简介】
    蓝侨少将
    蓝侨(1911-1998),湖北省广济(今武穴)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8军第5纵队勤务员,红4军第10师29团排长、连政治指导员,红31军事师279团营政治委员、副团长、师政治部秘书长,红31军卫生部政治委员。参加了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1937年入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6支队独立大队大队长,第3团营长兼营政治委员,第4支队独立团团长兼政治委员,抗大第4分校训练部部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松江军区参谋长,东北军政大学训练部副部长,东北野战军第2纵队4师参谋长,第四野战军第39军事家15师副师长兼参谋长。参加了辽沈、平津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公安部队司令部参谋长,中南军区公安部队副司令员兼广东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公安军副司令员,总参谋部警备部副部长、动员部副部长。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8年4月6日因病逝世,享年87岁。
  蓝文兆少将
    蓝文兆(1919-2001),原名高禄水,福建省武平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军团1师3团宣传分队长。参加过中央苏区第四、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后,任红1军团4师政治部宣传分队长。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6团政治处宣传队长、宣教股长、师政治部教育股长,鲁南军区政治部宣教科科长。参加了平型关大战和山东泰西陆房、山东费县白颜等战斗。1943年进入延安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学习。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独2旅五团政治委员,热河军区16旅48团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8纵23师68团政治委员、师政治部副主任,第四野战军45军134师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参加了参加了热河波罗树、辽西杨仗子、新立屯、辽西会战、辽沈、平津、衡宝、广西、渡江等战役战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2兵团45军134师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1953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4军134师政委后兼代师长、师长、师长兼政治委员。参加了1953年春季反登陆战役准备、夏季进攻战役和金城战役。回国后进入解放军军事学院速成系学习。毕业后,任16军46师师长,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学兵部参谋长,总参军务动员部部长。1970年到1975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政治委员,后调任兰州军区副政治委员。为部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我国的核武器事业做出了贡献。是甘肃省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荣获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1年4月10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特别是在革命战争年代里,仅上杭就出现了红军二十四纵队司令员蓝夏桥、红军福建独立师某团团长蓝武华、红军第十二军三十四师一0一团团长蓝占开、红军第十二军参谋长蓝选焕、杭武县赤卫团政委蓝树荣、新四军七师五十一团团长蓝锡仁、中国共产党瑞金县委书记蓝洪翔等252名革命先烈,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氏族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9 15:55:11 | 显示全部楼层

蓝姓宗祠通用对联

五、蓝姓宗祠通用对联
〖蓝姓宗祠门眉题辞〗
明德世弟        
彩和遗风  
“明德世弟”颂扬明德公风范。谱载明德公为蓝氏第108世祖,生于唐太宗贞观年间,官至杨州节度使,为江南开基始祖。
“采荷遗风”,“采荷”亦作“彩和”、“采和”。是蓝氏第109世祖,明德公之子也。蓝采荷是唐玄宗开元元年癸丑科进士,授左辅朝廷谏议大夫,因谏权臣杨国忠被谤见黜,解职归家,身终南山为逸士,修炼成功,白日升天,古今相称大罗仙(八仙之一)。有诗赞曰:“解印辞朝就学仙,炼丹成日上青天。有子流芳无后虑,逍遥快乐海云边。”

〖蓝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福州望重;
即墨名高。
佚名撰蓝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程乡人蓝奎,字秉文,小时候家贫,借书苦读。中进士后,官博士,曾奉诏在福州点校文章。气节与文章一并出名,学者称他为蓝夫子。下联典指明代即墨人蓝田,字玉甫,号北泉,嘉庆年间进士,官至河南道监察御史。当时,大臣张璁迎合世宗旨意讨论大礼,蓝田反复抵制,先后七次上疏,以至受杖刑被打成重伤,仍坚持自己的意见;又弹劾陈洸违法的事,正直的名声震动一时。著有《北泉集》。
福州望重;
泉郡名高。
佚名撰蓝姓宗祠通用联。
读书课子;
推产分俸。
佚名撰蓝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蓝瑞,仁惠清廉,知议中府归,囊无余资,惟读书课子。下联典指明•蓝伟,致仕归,推产让兄,分俸恤族。
八闽望重;
凉国名高。
佚名撰蓝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蓝奎,第进士,官博士,受诏校文于福州。下联典指明•蓝玉,初隶常遇春,累功至大都督府佥事,以征西番功,封永昌侯,后进封凉国公。
衡文望重;
讨贼功高。
佚名撰蓝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蓝奎以文章气节名,受诏校文,学者称“蓝夫子”。下联典指明•蓝玉事典。
濠梁仙侣;
浙派画家。
佚名撰蓝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蓝采和,为传说中的“八仙”之一。下联典指明•蓝瑛。
汝南世第;
节度家声。
佚名撰蓝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蓝姓的郡望出自汝南。下联典指蓝氏108世入江南始祖蓝明德,官任杨州节度使,故谓“节度家声”。

〖蓝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汝水源流远;
蓝田世泽长。
佚名撰蓝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上杭县官庄蓝氏宗祠联。全联典指昌奇公为蓝氏得姓始祖,封汝南郡(在上蔡之西南,今为汝南县),汝水与汝南指的是同一个地方;据《竹书纪年》载,梁惠王三年,秦子向命为蓝君,即蓝田。子孙以地为氏。蓝田今在陕西省长安县的东南,该处以出产美玉出名,故有“蓝田种玉”之称。
伯麟清廉政;
乘文气节名。
佚名撰蓝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进士蓝瑞,字伯麟,邓州人。正德年间任常州府摊官,莅政廉明,转南京刑部郎,后升知汉中府,赴任二年,百废俱瘵,不为时所容。比归,囊无余资。惟读书课子,有《求仁录》、《湍南稿》等到。下联典指宋代进士蓝奎,字乘文,程乡人。官博士,受诏校于福州。以文章气节名,学者称“蓝夫子”。
游击驱海贼;
义勇保金瓯。
佚名撰蓝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福建水师提督蓝廷珍,字荆璞,漳浦人。康熙间由把总擢温州游击,屡败海贼,贼闻风破胆。皆曰::谨避老蓝“。后擢南澳镇总兵。从施琅入台湾,平朱一贵,官至福建水师提督,加左都督。卒谥襄毅。下联典指关东革命大都督、北伐军总司令蓝天蔚(1878-1922),字秀豪,湖北黄陂人。早年以官费留学日本士官学校。1903年,沙俄入侵我国东北,他发动留日学生组织拒俄义勇队,被推为队长。后因日本政府干涉而被迫解散。回国后,任湖北新军统带兼湖北将弁学堂教员。1910年任新军第二即潜逃上海,被民军推为关东革命大都督、北伐军总司令,驻节烟台。1921年任鄂西联军总司令,随后被军阀孙传芳击败,死于四川。

〖蓝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种传四海皆有庆;
玉出蓝田即望馨。
佚名撰蓝姓宗祠通用联
    见上《蓝姓宗祠五言通用联•汝水源流远;蓝田世泽长》联之注释。
朴树千枝根共本;
汀江万派水同源。
佚名撰蓝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上杭县官庄蓝氏宗祠联。上联“朴树”,指该蓝氏宗祠位于官庄朴树下(今树人村内)。下联“汀江”,是闽西最大的河流,上游流经林木葱茏的深山峡谷,一路上汇集山泉、小溪,在崇山峻岭中回环曲折,汇成大川奔流南下。流经流经福建省长汀、武平、上杭等县,再经永定县流入广东。在广东省大埔三河坝与梅江汇合称为韩江。主流在广东省澄海县入海,全长328公里,其中福建省境内285.5公里。
源自春秋流芳远;
望出汝南世泽长。
佚名撰蓝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蓝姓的得姓源流为春秋时期。下联典出蓝姓的郡望汝南郡。
北泉御史声威壮;
浙派殿军品位高。
佚名撰蓝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进士蓝田,字玉甫,号北泉,即墨人。官至河南道监察御史。性耿直,对不法之事则直言纠劾,声震一时。有《北泉集》。下联典指明末画家蓝瑛,字田叔,号蜨首、石头陀。钱塘人。擅山水,早年风格秀润,后漫游各地,风格变为雄奇苍老。兼工人物、花鸟、兰竹,骨力峭劲,各具意态。世人称他为“淅派殿军”。
长景明晕在空际;
金银宫阙高嵯峨。
蓝采和撰蓝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末逸士蓝采和《踏歌》诗句联。据传,蓝采和夏服絮衫,冬卧冰雪,常于长安市携篮而歌,自号蓝采和。为世所传八仙之一。他的《踏歌》诗,已被《全唐诗》所录。
为邀诗伴寻红叶;
拟入南宫奏玉筝。
蓝瑛撰蓝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明末画家蓝瑛书联。
种德馨香光祖烈;
玉堂高敞耀宗榜。
佚名撰蓝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龙海市隆教乡蓝氏家庙种玉堂联。
铜柱海疆曾著绩;
铁衣戎略夙知名。
佚名撰蓝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漳浦县赤岭乡石椅燕山蓝氏宗祠种玉堂联(1)。种玉堂位于赤岭公路东侧,座东北向西南,二进两庑一天井。第二进六楹三开间,主屋左边建前后厢房,中夹开井,三山双坡悬山屋顶。祠宽18米,深28.5米,土木抬梁结构,庙前广场面积约800余平方米。始建於明嘉靖五十五年(1566年),康熙三十四年(1895年)修,1962年、1982年、1996年相继修葺。祠中悬挂朝廷授闽台水陆提督蓝廷珍的平台大将军匾。康熙丙子朝廷授福建水师提督蓝义山的所向无敌匾。雍正十三年朝廷授予闽台水师提督蓝元枚的三赞大臣匾。授予广州府正堂蓝鹿洲的公正廉明匾。种玉堂蓝氏奉蓝氏始祖蓝昌奇的第一百零八世裔孙、扬州节度使蓝明德为一世祖(下同)。
〖蓝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种子耕孙,文风鹊起;
玉堂金屋,甲第蝉联。
佚名撰蓝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龙海市隆教乡蓝氏家庙种玉堂联。
潮本思源,怀思忠孝;
宗敬祖奉,祀依纲常。
佚名撰蓝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上杭县杭邑城内南门南市巷(原称蓝巷)蓝氏家庙联。
吟咏铿锵,骚人望重;
文章气节,夫子名尊。
佚名撰蓝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诗人蓝元威的事典。下联典指宋代进士蓝奎的事典。
燕山种英,屏开将军按剑;
蓝田挺秀,门对×马朝天。
佚名撰蓝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漳浦县赤岭乡石椅燕山蓝氏宗祠种玉堂联(2)。
五百多年,源源本本追功德;
二十余世,子子孙孙庆炽昌。
佚名撰蓝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漳浦县赤岭乡石椅燕山蓝氏宗祠种玉堂联(3)。
种义耕礼,念祖宗聿修厥德;
玉笋兰芽,愿子孙长发其祥。
佚名撰蓝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漳浦县赤岭乡石椅燕山蓝氏宗祠种玉堂联(4)。
鸿燕吟诗,博学浩瀚毓俊侯,
骏马驰空,军织蓝世撼中仑。
佚名撰蓝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漳浦县赤岭乡石椅燕山          蓝氏宗祠种玉堂联(5)。
三楚大巡按,胜国曾持节钺;
六部小宗伯,圣朝与掌丝纶。
佚名撰蓝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漳浦县赤岭乡石椅燕山蓝氏宗祠种玉堂联(6)。
闽山沃土、乔木千枝,七枝竞茂;
汀水清泉,激流万派,一派扬波。
佚名撰蓝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上杭县杭邑城内南门南市巷(原称蓝巷)蓝氏家庙联。
由镇海而分支,木本水源思先德;
卜苌溪以衍派,文经武纬振后昆。
佚名撰蓝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漳浦县赤岭畲族乡赤岭村蓝氏宗祠联。
陈俎豆以四时序事、序齿,共矢真诚昭祀典;  
    聚子姓於一堂兴仁、兴邦,让聿厥德振家声。
佚名撰蓝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广东省澄海市东里镇南盛里蓝氏通祖祠锡庆堂联(1)。南盛里锡庆堂由蓝氏通祖祠及两侧两座大夫第构成,是传统潮汕祠堂及民居建筑,既充分体现四马拖车的建筑风格,又有推陈出新、洋为中用的独到之处。大夫第的格局、建筑艺术、嵌瓷泥塑等都充分显示潮汕四点金民宅特色。门楼按三门设制,中门匾额是“蓝氏通祖祠”,左、右门匾是“兰芳”、“桂馥”石刻,花巷门门匾分别是“礼门”、“义路”。门楼内外侧巧妙地采用多幅石刻诗赋、楹联、法器并配有栩栩如生的动物,生机盎然的花木,丰富多彩的屋脊屋檐的漏花嵌瓷泥塑。门楼及大厅、拜亭的地面用高级进口釉面地砖。拜亭是庆典和祭祀的场所,兼可作戏台。拜亭是重檐尖山式歇山屋顶,与大厅屋顶的结合是“一殿一卷式”勾连搭屋顶。屋面飞檐翘首,维妙维肖的泥塑嵌瓷,展示了生机勃勃、蒸蒸日上的气魄。形状为八角形及正方形起线的外八字式八根石柱及柱础,檐下木雕垂花柱及玲珑剔透的木刻构件,对拜亭的轩昂华贵起到烘云托月的作用(下同)。
胥训诂、胥保惠、胥教诲,各守尔典率乃祖考;  
    以德进、以事举、以言扬,相观而善达乎朝廷。
佚名撰蓝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广东省澄海市东里镇南盛里蓝氏通祖祠锡庆堂联。
   
六、蓝氏家祠 
蓝氏有一套“敦孝弟,敬祖宗,教子孙”的严格祖训家规,后代都能以慎终追远,敬祖尊宗为荣。在上杭农村蓝姓多数聚居地都建有小家祠。规模比较大,且具有凝聚力的家祠有: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9 15:57:21 | 显示全部楼层

蓝氏族谱民国誊写本(2005年翻印版)

蓝氏族谱民国誊写本(2005年翻印版)

民国十五年○丙寅十二月二十日○
四川省川北道潼川府三台县南路女土乡地名侯家沟庙子湾,誊于蓝春发之宅内,侯仁星抄。

汝南源流

蓝氏历代宗源

国太史经筵讲,官古○,书于金精山房。

(始祖蓝昌奇)。神农皇帝,来【注:到】二世,三(世),产育不全。
帝初开市,商贾贸易,制耒耜永,强其风上,粮食虽兴,颇有丰荒之处,莫接赈济之,方至帝世始以○,通天下之商贾,聚天下之货物,○○○○○,得便而用之,自此始也。阴阳已判,世间禾季,(丰)荒不测,帝位方通,商贾代代,民效古风。
帝榆本世,古无定姓,呼唤失宜。帝因姓(生)子,以蓝赐之,制为定额,万古钦依。   
(盘)自开辟以来,人无定姓,官无定爵。○○帝通,空桑之中,有熊国君,贡秀一株,值后宫降一(子),帝欢遂以贡蓝赐子为姓,取名昌奇。
火旺公,(盖)炎帝时以火纪官,犹今爵级者也。古天○○,赐姓是初为,古今相承不外求,圣旨已传,蓝(氏)千秋,蓝万载,永钦依。
昌奇在世,受姓膺爵,君命是从,嗣续永远,蕃昌无昌,绵绵不息,日月同终者,君父赐姓,取名秉兴,从其父所主。
(盖)我昌奇,(膺)承父赐蓝作姓,即此制为定额不变,嗣续绵绵,(嗣)后子孙布列:冀、青、幽、梁、荆、豫、杨、雍、徐九州之。(蕃延)之盛,遍诸天下者,此公一人之所致也。【注:自古以来,人无固定姓氏,官无固定的头衔级别,很不好称呼。帝得一子,想取姓名,喜见后宫中有一株贡蓝,帝以贡蓝赐姓给儿子,取名为昌奇,以“蓝”为姓氏,从此固定下来,世代相传。】
诗曰:
受姓膺爵封汝南,根深蒂固实难堪;
一株结子传天下,府府州州胜日蓝。
徙江南(一世祖),(蓝)明德一世(第108世),蓝氏之先,多居冀,(唐)代流传,公为鼻祖,发轫【注:创】金陵,绵绵不替,(上古)祖代数之多,莫能序,疑记载。
今以唐(太宗天)授元(年)庚寅则天武后当国,【注:公元690年武则天登基,年号为天授】自此,徙居江南,由豫州边地而迁(建)康【注:今南京市】居之今上元县。
诗曰:
(宦游卜宅居金陵,虎居龙蟠气象新);
(红尘)滚滚生豪杰,历代簪缨辉古今。

彩和公二世祖,道合乾坤,德弥宇宙,(顷刻篷)莱更斗宿,遗子嗣昌,流芳不朽。唐玄开元【注:公元713年】(癸丑科进)士,授左辅阙迁谏议大夫。公因谏帝荣宠,外戚言词颇切,直忤于权官国。遂即纳迁还官,履解印辞,归家学炼丹。功成潜隐终南山,修炼成功,白(日飞升),古今得称,大罗仙者,即公是也。
诗曰:
解印(辞归)学炼丹,成功白日上青天;
有子传芳无后虑,逍遥快乐五云端。

三世祖蓝仁,仙人遗迹体习俗异常,怀抱(经纶),(不)事王侯,隐耕种德,奕世其昌。唐开元二十五年【注:公元737年】(丁丑)(左相姚)崇因赈济,经公之舍,即下车相访,与论治国安民之策,上章于君,荐不就。
诗曰:
怀抱经纶隐岩前,野服芒鞋自安然;
出聘荐贤心似石,不思利禄享清闭。

四世祖蓝元隆,凿山营活,种粟止饥,夏葛冬裘,脱俗远非,善身自乐,隐者之辈。唐代宗广(德元年癸卯)【公元763年】。公之友曰:杨绾、李泌者,自幼与公同砚席,及○○○,上章交荐,诏下安车,满轮徵聘,拜谏议大夫,(辞恩)不就,(赦)赐归耕。
诗曰:

文章迭荐沐君恩,丹(诏满轮)下九天;
殊想高父难屈就,辞官不仕于归耕。

五世祖蓝棣,医宗治祖,芳盛华陀,法灵神计,百病炼毛,溥济辞黎,心德日见。宪宗元和七年【注:公元812年】壬辰,左相李绎荐,医帝病,不(日)痊,拜太医院,遂辞,不受职,赏而归。
诗曰:
法灵神妙胜华陀,济人妙药不须多;
一丸能(活沉)疴病,海上仙方信不讹。

六世祖蓝成,务要稼穑,历世耕农,垦地种棉,御腊捍风,暖衣饱食,黎民咸宗。唐文宗开成四年末【注:公元839年】,公居江南,仿北方人,种(棉)作絮御寒,教谕居邻,时乏饥寒冻馁。
诗曰:
历世相传学种棉,弹棉作絮胜似毡;
腊到不妨霜雪冻,暖衣饱食逸林泉。

七世祖蓝安,文宗孔孟,武祖孙吴,才高志广,料量无虚,设策防贼,四境安居。唐禧宗乾(符)三年丙(申)【注:公元876年】关东黄巢【注:黄巢农民起义】作乱,盗贼蜂起,杀人如麻,血流漂杵。公始鸠合,议兵团营,劫寨设策,捍御一乡,安然不遭兵灾。
诗曰:
独善其身隐草庐,深(谋远虑)料无虚;
设预防兵无外盗,一方宁静得安居。

八世祖蓝宗训,黄巢已没,朱温复,天下纷纷公榷远遁,独善其身。唐昭宗光化元年【注:公元889年】,唐末群雄扰攘,各霸一方,朱温据汴梁,茂直入(长)安,世无宁日。公当料度,乱世方(兴未艾)不可息,即携家渡江,迁河洲之(定远)【注:今安徽省定远县】,东山洞而居。
诗曰:
乱辞离乡(眷河洲),山中别是一方天;
祥云封锁无人(到),晨露迷遮百鸟喧。
日永困眠藤作枕,深宵(独)起月灯明;
此间便是蓬莱境,何必桃源去(问仙)。

九世祖蓝昭,五季争强,生灵鱼肉。公预卜知,辟藏山谷,隐逸茅庐,讴歌鼓腹。晋天福元年【注:公元936年】丙申,各所诸节,恃强凌弱,吞占无休,民遭涂炭,公不得已,迁入万之石室隐藏。
自作诗曰:
僻居山谷隔红尘,帝历无颂岁莫寻;
洞(中)梅绽知春到,池内莲开识夏临。
目观游鹿茅林舞,时听飞禽远树声;
信是白云为锁钥,山间人世雨沉沉。

十世祖一俊公,烟尘已息,文运韦兴,宋皇【注:宋太祖赵匡胤公元960年宋朝纪元开启年号建隆】衔极,天下升平,公方踊跃笑出林。
前宋太祖(建)隆二年【注:公元961年】辛酉,天下稍宁,干戈已息,公之徒陈博先生,同列坐山列盘石之上,论及宋祖登基,二人拊掌大笑,曰民德其所,(真)天(子出,天下)定矣。公即离石室山而居,即今之淮临县是也。
自赋诗曰:
干戈已息罢烟尘,喜观清平宋室兴;
锐志举家离石室,安心携(卷)出山林。
廷乔偶禺淮临县,避市离归安乐(村);
构屋荒郊多有趣,惟图快乐值千金。

十一世祖蓝备,四海平安,岁无荒歉,冬无暴寒,黎民乐业,得趣(盘)桓。
大宋淳化元年【注:公元990年】庚(寅)雍熙盛世,久息烟火,四民各就其业,公抱王佐之才,怀经邦之略,犹思乐守田园而不仕。
自述诗曰:
休谒朝廷(学)种田,嚣嚣自乐水中天;
酿成美酒(毛)陶醉,木枕蓑衣卧月眠。

备公,即字乔子,升号明阳子,十二岁能诗文。相者曰:子有异骨,学士必相,学道必仙。乔曰:轩冕,非吾愿也,飞升耳。
仁宗朝举进士不第,隐于霍山【注:今安徽省霍山县】,云游七年,常吹铁笛,出丹一粒。黄金数斤,遗世且嘱,弟侄以承养,竟(不)知所之。
数年后,朝人吴子野忽遇于京师,时同买(瓜),子诣乔公【吴子野对乔公开玩笑说】曰:尘活,吾瓜当(啖)水中,遂溺之,须臾,见浮及水上,皆新(齿)迹。   
乔,后游洛阳,布衣百结,入酒店中,饮酒数(年),有飞云片片,飞仙鹤往往来空中,历历箫管声闻。永乐十三年【注:公元1022年】痒生【注:病死】,古来连、李选等来探于霍山。
见岩上额联云:
人间富贵如尘海, (虚)度春三二月花。
乡人李贵,奇往见,又见壁上诗云:
八表烟霞总一家,蓝乔到此作生涯。
(墨)水未乾(干)贵奇往,见追之合前成一绝,此公之灵显处,如今本乡多生蓝者,其苗裔也。

(人间富贵如尘海,虚度春三二月花。
八表烟霞总一家,蓝乔到此作生涯。)

十二世祖蓝时用,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圣贤(创制),公心合于诸书之无愧。宋仁宗元年【注:公元1023年】癸卯太平日久,万姓咸亨,公常居于芦舍之旁,每日读书,常日悬云读圣贤书,行仁义事,存忠孝,立修齐治平之业。能行此四者,方为一端方之士也,其时名公英杰皆重之。
(自)咏诗曰:
结屋齐傍苦读书,悬针刺股效先儒;
日新月异惟时习,万轴牙签总不虚。
三箧五车皆览遍,一同理义总包符;
世人若问功名事,韫匮藏之待价沽。

十三世祖蓝章,春耕夏耨,秋收冬藏,效斯学足,三余任余所欲。宋神宗元丰元年【注:公元1078年】(戊午),国泰民安,春和咸稔,贤才在位,我公读父书,努力三余,养成经纶,腹隐平志,乐业锄耕,恒视功名如草芥,斯时国支。
吕余简赠其诗曰:
学贯天人志气高,茅芦虽陋志云霄;
我皇若肯垂三顾,拔取惊人守天(朝)。

十四世祖蓝万福,治极生乱,君政失宜,细观国鉴,今有揆公其明察,动合神机。宋徽宗(政和)七年【注:公元1117年】丁酉,不修国政,大兴士木,亲谗远忠,民怨盗起。公因元月仰观天文不乐,曰:即日国亡家(破),远避莫可全身。遂移家逃走,宗族渡江(建)康居之句容【注:今江苏省句容县】(远)县。
有诗曰:
治极修防有乱时,惟(料)神算合天机;
那时智者觉先避,古今高人共一揆。

十五世祖蓝吉甫,字神嘉。神农九世孙,蓝昌奇公之后,唐开元癸丑【注:公元713年】,科进士,授左辅(阙迁谏)议大夫,蓝采和公之十四世孙也。
父蓝万福居逮康之上元县时,建宅朱紫坊。
妻韩氏。公生于太宗嘉定元年【注:公元1208年】,其为人也,洪模大度,才志过人,常诵司马温公之句,颇积阴功于冥冥中,(为)子孙长久之计者公也。
值宋理宗宝庆元年【注:公元1225年】乙酉,公,年十八(岁),(方遭金胡)扰攘天下汹汹,斯民鲜有定业,胡师游(牧南侵)。
(时)人叹曰:北寇南侵,危安莫卜,破邑陷(州,酷遭荼)毒,家散人亡,神号鬼哭不已。
弃建(康居朱紫坊),兄弟中途相失,只身居福清县【注:今福建省福清县】之五(乡,开基立)业,蓝氏居闽,蕃蔓之盛,(实)奉公为(鼻祖),葬于(华)国山大坐人形子山午向。
自吟一(首诗):       
陡遇胡兵犯帝乡,黎民处处尽遭殃;
犬吠骸骨无埋葬,鸦啄身尸是可伤。
父母恩深俱折散,夫妻弟兄各分张;
追思(昔)日艰难事,泪洒西风泣两行。

娶福清县林氏女七娘,终葬于华阳谷蛇形申山寅向,生三子,常新、(常灵、常秀)。

十六世祖蓝常新,字世盛,吉甫公之长子也。其(人)豪爽不羁,勇刚过人,岂肉眼能识之乎,公幼(稚时)有巨人志,稍长掀扬于世,富资富甲于乡,闾有(志)向学,常欲(察)天(定)为至人。
宋理宗淳佑六年【注:公元1246年】由(福清)县,从建宁县【注:今福建省建宁县】崇善坊兴基业。有子四人,(俱善)教之,兼能特达时务,彼方贾似道专权,不动(心)术,公即埋头乐隐,惟日与友杨祚、蔡沈、李桐诸贤讲明道学,足迹不入公门,杖编性理,诸书传于(来)世。
其杨龟山赞公:
毓秀秉凛山川地灵人杰;
诗书学贯诸贤闽南第一。

寿享六十六,葬于建宁县之西山,醉翁倒地形庚山甲(向)。后人有诗。
妻福清县李氏女一娘,享寿六十八岁,葬于建宁县之南(山)岑,海螺形癸山丁向。生五子,蓝万一郎(娶雷氏)、万二郎(娶曾氏)、万三郎(娶罗氏)、万四郎(娶赖氏)、蓝万五郎(娶丘氏)。

十七世祖蓝万一郎字钜大,常新(公之长子),兄弟五人,余外出他处,其人少有异禀(童稚不偏于群辈,乡邦皆器)重之,弱冠即能练达,时务如老成人,居(家有法度,好)贤悦士,一本于衷心之诚,若他众无有伍之者。
宋度宗元年【注:公元1265年】乙丑,贾似道把握朝纲,剥民膏脂,嫉妨贤才,闭塞言路,民怨盗起,北虏方张,建宁城失守。公虑祸及,乃迁于江宁之宁化【注:今福建省宁化县】石壁乡,开基创业,为彼一世祖也。
有三子,皆英杰,公惟隐逸山林,优游自娱,享年五十六,葬于本处中州坝,上水游鱼形。娶怀上赖六郎之女为配,终葬于夫坟之右,生子三人,熙一郎(娶谢氏)、熙二郎(娶朱氏)、熙三郎(娶刘氏、王氏)。
十八世祖蓝熙三郎,字子安。蓝万一郎公之三子也,其人天性孝、友善、事父母、克让兄长,乡里以为贤。
有子二人,俱善教之,有发愤凌云之志。乃当时轻文重武,公始改行其义,公素勤于稼穑,循循然能导,其群下家众悦之,平生刚介果敢有为,人无不敬之。解忿息争,入词悦服,(盖)其盛德有以致也。享年七旬七,葬于水口卧牛冈后。
和二郎迁长汀【注:今福建省长汀县】坪岭水口,拾骸骨大葬于牛栏内,今曰牛栏祖是其墓也。
妻王十七郎女王云英,享年七旬二,葬于水口卧牛冈后,和二郎亦移坪岭,同夫骸俱大葬于牛栏内。生子三人,和一郎(娶徐氏)、和二郎(娶李氏)、和三郎(娶温氏)。

十九世祖蓝和二郎,字长乐,乃熙三郎之次子也。其人兄弟俱不共住,(其为人也),惟其生而颖异,知读父书,刻志立功,(異)于大就,时人以刀笔,吏劝之。公曰:颖厮也,尔何曾期予,于若是耶,(乃)益发愤卓(然与天地)仝春,自一言一行以至终身由之,莫非法度,(泰定二年丙)寅【注:1325年】迁父母骸骨,携家眷徙长汀【注:今福建省长汀县】城下坪岭,水(口)白云树下构宅而居,当时殡骸安于牛屋之上,候吉地而葬,岂期牛祖开金骸坠下,天与葬,子午坟墓成,高如山立,至今传牛栏祖是其迹也,坐渔翁撒网形,公视大喜遂改建宅舍于坟之下,乐耕田亩以终身,享年七旬三,葬于屋角,头人形。妻宁化坊张氏(月)娥,享年七旬三,附葬于夫坟之右,生一子,曰蓝大一郎。

二十世祖蓝大一郎,字君厚,乃和二郎之子也。其人深沈、多智,状貌魁梧,度量恢宏,情怀豁达。先娶武坪姚氏刘大二郎女曰三娘,末及生育。因归宁母家,至中途大坪岗,忽有疾风猛雨,立惊昏仆地,从人散(而)即葬焉,雨止坟墓已成,享年三十六,今大坪岗(醉翁)倒地形坐西向东。
继妻本府水门东街曾万三娘,至太宗致和三年【注:公元1326年】丙寅,生一子乳名寅生。明宗天历元年戊辰(1328年),生一子乳名辰生。文宗至顺元年庚午(1330年),生一子乳名庚生。宁宗元统元年壬申(1332年),生一子乳名壬生。(元)统二年甲戌(1334年),生一子乳名甲生。元统四年丙子(1336年),生一子乳名丙生。元统六年戊寅(1338年),生一子乳名戊生,及后七子长成皆英杰斯时也。财丰、业广、家富、人兴,贯朽粟陈,名彰邦域,诸子各有迁乔,自立之志,公亦顺其志,时置基业,均凭亲邻而分析云。
长子蓝念一郎、(次子念)二郎、三子蓝念三郎,分居武平上保张丰,念四郎念分居上保张丰,蓝念五郎分居武平【注:今福建省武平县】,(念)六郎分居林坊,蓝念七郎分居上杭庐丰。
公至大明,(平定江南,国号洪武【注:1368年】斯年甲戌),皆乱稍平,民有(贤)主,公年七十有一,欲巡(诸子各居之处),自水口起发,最后思者,武坪大禾堡念五郎(居)地可其意,夫妇留此,遂为归老之乡。末年蓄积厚置众村、大员塘祭朝等处,共田贰拾叁亩五分,为祭田。命次子念二郎合共五郎共办共祭,订为定日,后照烟,受祭扫诸坟。
洪武十九年【注:1386年】丙寅十月十四日,公无疾,整衣端坐,终于正寝享年八十九,葬于上杭人形宛,蓝穴巽山乾向丙辰分金(向)。
(后人有)诗赞曰:
堪羡坪岭羡大夫,育子七人立规模;
(枝枝)竞秀源流远,世世传芳事迹休。
富有(声名)惊阀阅,贵多廉耻远皇都;
江南派衍金(陵者),名字森森列书图。
蓝大一郎公生。
蓝念一郎长汀上杭祖【今福建省长汀县】。
蓝念二郎大一图祖。
蓝念三朗上保祖。
蓝念四郎上杭【注:今福建省上杭县】平安里祖。
蓝念五郎武平【今福建省武平县】大保祖。
蓝念六郎林坊【注:今福建省】和乡祖。
蓝念七郎庐丰漳州【注:今福建省漳州市】浙江广东祖。
自神农一世帝来,世代宗源一株结子。

二十一世祖蓝念六郎 ,妣杨氏。
二十二世祖蓝永嗣,妣刘氏。
二十三世祖蓝赞裕,妣张氏。
二十四世祖蓝伯齐,妣刘氏。
二十五祖蓝玉昭,妣刘氏。
二十六世祖蓝士端,妣何氏。
二十七世社蓝积用,妣曾氏、张氏。
二十八世祖蓝君展  妣张黄氏、王氏。
二十九世祖蓝汝完 ,妣卓氏。

三十世祖蓝维栋,妣赖氏。蓝维梁公妣迁居湖广。蓝维栋公生于大清康熙十(七年)【注:公元1678年】,嘉应州平远县【注:今广东省平远县】小柘乡,戊午岁十月初九日戍时(生)。妣赖氏,所生四子长名秀荣、次秀华、三子秀(富、四子)名秀贵,自祖先年迁居四川潼川府三台(西路胄土乡),素勤稼穑,有淳厚之志,后(创)业于三台县(南路)女土乡【注:今三台县古井镇】,地名九曲弯,享年七旬九,卒乾隆二十年【注:公元1755年】十一月十八日,戌时正寝,卜葬三台县西路胄土【注:今三台县乐安镇工农村】,小地名斑竹园,安厝作墓巽山干向分金○○,均发各有其所,每年春秋丞赏。
妣(赖氏,生于)广东,生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甲戌岁,闰五月十九(日)酉时,(享)年六十五岁,终于戊寅岁三月二十六日巳时寿终。○○端安葬,后迁骸于业乙山辛向未曾抱整坟墓,(子)孙合从等卜吉,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十一月初二日壬午岁壬子,壬申日戊申时,迁复就穴、安葬,立碑抱坟修墓,(花银)费数两,每年祭扫以为子孙永远绵绵之序。

三十一世祖蓝秀荣乃维栋公(长子),秉性刚直,生广东省,康熙六年【注:1721年】○○○○时生,从广东七十岁,仁公接往上川【注:意为蓝维栋七十岁时,仁公应是蓝凤仁,当时还是婴儿】,荣(享年八十三,亡矣葬岚靛)山,葬左家业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九月二十九日卜吉地,买(三台)县西路胃土乡,左家沟左姓业地,迁骸寅山兼艮坐丙寅向丙甲二八分,金山运,丙辰穿山甲寅术山命在寅仙祖壬辰,葬期课道光戊子年(公元1828年)九月壬戌二十九丙寅甲午时,安筋作墓,本年戊子冬月甲子初八甲辰,甲子时立碑,就时迁骸安葬。
凤仙不祀,○○○○挨墓作冢。
妣谢氏安葬广东省嘉应(平)远县小柘乡,生五子。

三十二世祖蓝凤仙无子。
蓝凤仁,妣林氏。
蓝凤礼,妣袁氏。
蓝凤能,妣黎氏。
蓝凤才,妣徐

三十二世祖蓝凤礼,排行第三,生清乾隆九年【注:公元1744年】甲子岁三月二十五日子时广东省嘉应州平远县小柘乡刁凹生长人氏,享寿六十一岁,(故)于嘉庆九年【注:公元1804年】甲子岁,四月二十五日巳时亡故,葬于左家横沟。
妣袁氏,生于乾隆二十七年(注:公元1762年)壬午岁八月十七日亥时,系三台县西路滥泥沟人氏,享年七十五岁,亡于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丙申岁,七月○○卯时告终,葬于艾家沟为坟。生三子,长蓝禄树、次芳树、三华树。

三十一世祖蓝秀荣,妣谢氏,生(五子)。

三十二世祖长子蓝凤先,不祀。
次房蓝凤仁,妣林氏。
三房蓝凤礼,妣袁氏。
四房蓝凤能,妣黎氏。
五房蓝凤才,妣徐氏。

三十三世祖蓝禄树,妣赵氏,生六子。
曰千、曰万、曰通、曰达、曰和、曰富

三十四世祖蓝曰通,妣张氏,生二子。
          蓝曰和,妣杜氏,生三子。

(三十)三世祖蓝禄树,凤礼公之长子也,生乾隆四十七年【注:公元1782年】壬寅岁,三月十六未时,系空山子人氏,享年六十一岁,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壬寅岁八月十三日午(时)告终,葬于艾家沟为坟。
妣赵氏生于嘉庆己未年(公元1799年)正月十六(日)子时,系中江县双河口人氏,享年八十四岁,亡于光绪壬午年(公元1882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已时告终,葬于侯家沟李家湾为(坟)。
生六子,长曰千、次曰万、三曰通、四曰(达、五)曰和、六曰富。

三十四世祖曰和,禄树公之五子也,(生于道)光庚寅年,【注:公元1830年】七月十四日午时,潘家(坝)长人氏,享年七十八岁,亡于光绪34年【注:1908年】二月二十四午时告终,葬于倒坐庙ОО山庚向,沟尾半坡为坟。
妣杜氏,生于道光癸卯年(公元1843年)四月初ОО时,亡于光绪癸卯年(公元1903年)正月二十一午时,ОО葬于侯家沟庙子湾为坟,癸山丁向ОО,为记书岩洞生长人氏,生三子四(女),子春玖、次子春发、三子春林。
【注:另有一单张谱】:
故高祖秀荣公大人。故曾祖凤礼公,颜氏。祖考禄树公,赵氏。大伯父曰千公,王氏。二伯父曰万公,邹氏。三伯父曰通公大人。四伯父曰连公大人。幺叔父曰富公,赵氏。显妣蓝宅,杜氏。外公杜如兴,李氏。故显考蓝公讳曰和老大人,魂下生于道(光)庚寅年【注:公元1830年】七月十四午时,系潘家坝生长人氏,享年七十八岁,亡于光绪戊申年【注:公元1908年】二月二十四午时告终。孝男春玖,蒋氏。春发,李氏。春林,朱氏。孙茂万、茂英、茂芳、茂海、茂莲、茂藩,茂О、ОО。  南路女土庙子湾。


历代祖宗次序
一世(始)祖神农赐姓蓝昌奇。
(一世祖)蓝明德,二世祖蓝彩和,三世祖蓝仁公,四世祖蓝元隆,五世祖蓝棣公,六世祖蓝成公,七世祖蓝安,八世祖蓝宗训,九世祖蓝昭,十世祖蓝一俊,十一世祖蓝备,十二世祖蓝时用,十三世祖蓝童,十四祖蓝万福,十五世祖蓝吉甫,十六世祖蓝常新字世盛吉(甫)公之长子也,妣李氏生,万一郎、万二郎、万三郎、万四郎、万五郎。十七世祖蓝万一郎,妣赖氏,生子熙一郎、熙二郎、熙三郎。十八世祖蓝熙三郎,妣王云英,生子和一郎、和二郎、和三郎。十九世祖蓝和二郎字长乐,妣张月娥。二十世祖蓝大一郎字君厚。二十一世祖蓝念一郎,长汀上杭祖。蓝念二郎大一图祖。蓝念三郎上保祖。蓝念四郎上杭平安里祖。蓝念五郎武平大禾保祖。蓝念六郎林坊祖和乡祖。蓝念七郎庐丰漳州浙江广东。二十一世祖蓝念六郎妣杨孺人。二十二世祖蓝永嗣妣刘孺人。二十三祖蓝赞裕妣张孺人。二十四世祖蓝伯齐妣刘氏。二十五世祖蓝玉昭妣刘氏。二十六世祖蓝士端妣何氏。二十七世祖蓝积用妣曾氏、张氏。二十八世祖蓝君展妣张氏、黄氏、王氏。二十九世祖蓝汝完妣卓氏。三十世祖蓝维栋妣赖氏。蓝维梁公,妣迁居湖广省。三十一世祖蓝秀荣妣谢氏生五子。三十二世祖长子凤先不祀,次房蓝凤仁妣林氏,三房蓝凤礼妣袁氏,四房蓝凤能妣黎氏,五房凤才妣徐氏。三十三世祖蓝禄树妣赵氏生(五子),曰千、曰万、曰通、曰达、曰和、曰富。三十四世祖蓝曰通妣张氏生二子。蓝曰和妣杜氏生三子。
2005年续编撰:
第142代,三十五世祖,蓝春发,系曰和之二子,妣李氏。生四子二女,长子蓝茂万、二子蓝茂仕、三子蓝茂顺、四子蓝茂遂,大女蓝茂英、二女蓝茂芳。

第143代,三十六世祖,蓝茂万,系春发之长子,妣雍氏。生两子一女。长子蓝宇云,女蓝桂芳,二子蓝宇贵。
第144代,三十七代蓝宇云,系茂万之长子,妻张兰英,生六子一女。长子蓝福明(十岁溺水亡)、二子福平、三子福祥、四子福招、五子福君、六子福成、幺女福蓉。
第145代,三十八代蓝福平,妻谢晓丽,独生女蓝青。
第146代,三十九代:蓝青、蓝田锐、蓝田甜、蓝田文、蓝田林、蓝田春、蓝田俊。
第147代,四十代:任兰婷嘉

蓝氏字派(辈份排序)
广东入川辈份:维秀凤树曰
其后为:
春茂有福田,永宗朝家全;
正大廷清远,宏安万世源。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9 16: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章蓝氏姓

第一章
蓝氏姓的来历

[字源]《说文》:蓝,染青草也。蓝指蓼蓝,一年生草本植物,可作靛青色染料。
[寻根]《通志•氏族略五》:蓝氏,望出中山,中山太守诸(《战国策》)。
《百家姓考略》云:系出华姓。
春秋后期,楚国有一大夫蓝尹亹,官司蓝县,故地在今湖北省荆门县东,世称蓝尹,后裔子孙亦以地名为氏,其后代以蓝为姓。另外,在此前后封于蓝邑的楚国公族,也有人以地名蓝作为自己的姓氏。
据《竹书纪年》,梁惠王三年(公元前367年),秦子向命为蓝君,封邑为蓝田,故地即今陕西省蓝田县,子孙以地名为氏。
蓝氏姓源有两说,一说出赢,一说出华姓。
蓝姓是与地名有关的姓氏,陕西蓝田,1963年发现陕西蓝田化石,也叫蓝田人;蓝邑(今属湖北)等都是蓝姓氏所出之地。
据《蓝氏族谱源流》记载:蓝姓的来历说法是神龙皇帝赐姓。帝得一子,想取姓名,喜见后宫中有一株贡蓝,帝以贡蓝赐姓给儿子,取名为昌奇,子以“蓝”为姓氏,从此固定下来,世代相传。
蓝姓起源于公元前,蓝姓从春秋、战国时多居于楚国,根据《中国姓氏寻根》记载: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设置汝南郡(今河南省汝南市),蓝氏多居于此,并作为发源地,后来,多次迁徙,从中原南迁,迁安徽、江苏、又迁福建、广东,再迁四川和其它地方。

一、姓氏源流
    蓝(Lán)姓源出有三:
    1、出自芈姓。春秋后期,楚国有个大夫叫亹,因任蓝县尹(在今湖北省荆门县东),又称蓝尹亹。蓝尹亹的后代子孙以“蓝”为姓。
    2、出自嬴姓,为伯益之后。梁惠王三年,秦子向受命为蓝(即蓝田,今陕西省蓝田县)君,他的后代遂以封邑地名为姓,称蓝姓。
    3、出自赐姓。据《蓝氏族谱》则将得姓追溯到更遥远的年代,族谱载,蓝姓的受姓始祖是昌奇公。“昌奇公为炎帝神农氏十一世孙帝榆罔之子,临诞时有熊国君贡秀蓝一株,帝甚喜,因赐姓曰蓝,赐名曰昌奇,后分封于汝南,遂以此地名为郡,后子姓蕃衍,遍处雍、青、徐、荆、益、冀、幽,布甲天下,今之蓝姓皆公遗裔”,汝南堂名源此。当代不少地方,习惯上把蓝姓与兰姓混为一谈,即把蓝字作为兰字的简化字使用。事实上,古蓝姓与兰姓,在历史上完全是两个姓氏,蓝姓出自嬴姓,另有自己的血统源流。兰姓出自姬姓,是春秋时郑国公族的后代。
    得姓始祖:昌奇公。据《蓝氏族谱》载,蓝氏为炎黄子孙,第一代昌奇公生于帝喾二十二年,即公元前2738年,时以秀蓝赐名,分封为汝南郡(河南省新郑县)火旺公。历年蓝氏兴旺,代代有名人,子孙遍及全国海外。至十代善公助夏禹治水。授以“牧”都安邑。遂住安邑(山西省安姨县),嗣后,蓝氏子孙又徙迁陕西,隐居长安,甘肃陇西县,湖广荆州、江苏上元县,今南京市朱紫坊。蓝氏后人尊昌奇公为蓝姓的始祖。
宗族特征  1、蓝姓当今乃一典型的南方姓氏,其源于北,而盛于南。2、蓝姓人才济济,惜唐宋之前一度表现得十分沉寂,唐代以后,蓝姓名人竞现史册,表现十分抢眼,既有文臣武将,又有诗人画家、才子佳人。3、解放后由于汉字简化缘故,把蓝姓误写为兰,其实蓝与兰有本质区别,兰姓出自姬姓,是春秋时郑国公族之后。4、蓝姓在宋人编著之《百家姓》中位列第一百三十一位。蓝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百六十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二。  

二、迁徙分布
蓝氏家族支系本门,唐朝初由豫州迁居于上元。
八世祖蓝宗训唐朝末年因战乱迁河州之定远(今安徽省定远县)。
十一世祖蓝备,隐居于霍山(今安徽省霍山县)。
十四世祖蓝万福,又迁居于句容县(今江苏省句容县)。
十五世祖蓝吉甫,只身迁居闽之福清(今福建省福清县)。
十六世祖蓝常新,迁居到建宁(今福建省建宁县)。
十七世祖蓝万一郎,迁居宁化(今福建省宁化县)。
十八世祖蓝熙三郎,迁居长汀(今福建省长汀县)。
明朝末年二十一世祖念五郎迁居武平(今福建武平县)、念六郎居林坊(今福建省)、念七郎居上杭庐丰(今福建省)。
清乾隆十二年左右三十世祖蓝维栋从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平远县(今广东省平远县)迁四川三台县乐安乡、古井镇。
念七郎后裔第三十一世祖蓝如桂从嘉应州长乐县迁三台县老马乡。
念五郎之十二代孙蓝克彬乾隆二年,1737年迁四川巴县白市驿,后又迁四川璧山县(现为重庆市璧山县)。
蓝姓历史上主要居汝南(今河南省汝南市)、河北、陕西、安徽、江苏、福建、广东等作为郡望,当代则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二省区,“湖广填四川”时迁来四川一部份,分散全川和今重庆市各地,从闽南迁往台湾省的也较多。
    清代以来传衍到台湾,则分散台北、台中、宜兰、南投、屏东等地,居台湾一百个大姓中的第六十位。闽台蓝姓,大多奉祀赤岭乡石椅村的蓝姓宗祠「种玉堂」为总祖祠。其开基祖地赤岭,旧名「张坑」,雅称「长卿」,在康熙、雍正年间,蓝氏出了几位叱咤风云的开台、治台功臣,如蓝理(1649-1720)、蓝廷珍(1663-1729)、蓝鼎元(1680-1733)。蓝鼎元则为长卿九世(1680-1733,清康熙19年-雍正11年)。蓝鼎元,字玉霖,号鹿洲,后人尊称鹿洲公。康熙六十年(1721)随堂兄蓝廷珍(南澳总兵)入台,协助平定朱一贵事件。蓝鼎元出入军府,筹画军机,平台后又住在台湾一年多,为开发台湾立下很大功劳,其著述甚丰,有《鹿洲初集》二十卷、《东征集》六卷、《平台纪略》一卷、《鹿洲公案》二卷等。时人称誉他是「经世之良材」,所提的系列治台良策,都得到清政府的重视和采纳。

    蓝姓在大陆未列入前一百大姓,但是在台湾是第六十六大姓。对于蓝姓的起源,古书中未有十分详尽的记载,最早出现是在战国时期,梁惠王三年,秦子向命受封于蓝田(今陕西省蓝田),人们称他为“蓝君”。可能是他的后代子孙以封地名中的“蓝”为姓。古书记载战国时中山有大夫蓝诸,蓝姓郡望中山,可能与此有关。但是,具体如何,古书中没有详细记载。蓝姓现多被误写成“兰”姓,但是,两者起源并不相同。蓝氏有悠久的氏族历史。据闽、粤、赣各地《蓝氏族谱》载:“炎帝号曰神农,乃始祖也,十一世传至榆罔(据《三皇本纪•补史记》考:神农纳奔水氏之女为妃,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故榆罔应为神农之第四传,原《蓝谱》所记帝榆罔为十一传,这在辈序上有出入),迁空桑(今山东省曲阜县),徙涿鹿(今河北省涿州市)时,有熊国君贡秀兰一株,值帝后宫降生一子,帝甚欢悦,以贡兰赐姓蓝取名昌奇,及长分封汝南,遂以此地为郡。”继后,随朝代更迭,后裔因受历代战火影响,或受封随居,或寻找新的生存之路,自北向南搬迁蕃衍。唐中宗天授元年(690)传至108世明德,任扬州节度使,宦游金陵,自北豫迁建康(今江苏省江宁市),居上元县朱紫坊,为江南开基1世祖。宋理宗宝庆元年(1225)江南15世(受姓122世)吉甫,遭金人之乱,弃建康句容,奔闽居福清五福乡,为蓝氏入闽始祖。广东省潮汕蓝氏大多是明清时从漳浦迁入的,漳浦的蓝姓种玉堂则是由蓝元晦于明初由江西迁居漳浦亭岭下尾后开创的。蓝元晦被追认为种玉堂三世祖,其祖蓝炯为一世祖,父蓝琛为二世祖。蓝元晦生三子:长子庆福(四世)居苌坑(今赤岭),为漳浦蓝姓始祖;次子庆禄,迁蓝教(今隆教),为龙海蓝姓始祖;三子庆寿,迁居广东大埔河廖(今湖寮),分支又迁饶平蓝屋村。据蓝氏族谱记载实际来源于畲族的创世传说,远古盘瓠的次男蓝光辉,封护国侯,处汝南郡。
蓝姓是畲族的第一大姓,广布于闽、粤、赣山区。宋元之后,一部分或者是为了躲避汉族的屠杀,或者是出于对汉族文化的崇敬,总之改变了自己的族称。这种状况持续了几百年,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福建的漳浦、龙海、上杭,广东的大埔、饶平等地的蓝姓才突然恢复为畲族,总人数达几万人。而族源相同,散布于海内外各地的更多蓝姓族人,至今仍以汉族面目出现。
潮汕的蓝姓,还有一支是由铁安公直接从漳浦迁居而来的,初居澄海大衙,再蕃衍至樟林、河浦、达濠等地。入潮时间应在明初,因为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世居漳林山边的十五姓排户具呈潮州府,请求筑寨屯聚防御寇盗,十五姓中就有蓝姓。
蓝姓主要繁衍于中山郡、东莞郡与汝南郡,中山在今河北定州一带,东莞在今山东莒县一带,汝南在今河南平舆一带,三地为蓝姓郡望,即为蓝姓之最早发祥地,表明蓝姓在上述三地曾得到巨大发展,后世繁衍于各地之蓝姓多由此三处分衍而出。汉魏之后,蓝姓以上述三地为中心,逐渐播迁于黄河中下游诸省,并有南徙于安徽、湖北、江苏、浙江等地者。蓝姓大举南迁于隋唐间,其中汝南郡一支蓝姓迁居今福建上杭蓝尾驿,后周广顺二年(九五二年),其裔蓝有善迁居会同里蓝家庄,有善后裔分迁清流、顺昌、石城。蓝姓入居广东亦在唐末五代间,宋初之广东南海人蓝继宗便为此支裔孙。
据广东五华《蓝氏族谱》所载:“十七世万一郎,由建宁崇善坊迁居宁化石壁乡。十九世和二郎,于宋时宁化迁居漳州。廿一世廿六郎,徙居广东梅县,为梅县蓝氏始祖,其后分衍兴宁、长乐、宝安、惠州以及浙江杭州。”今福建南部,宋时是蓝姓的繁盛地之一。《广州初集蓝鼎元行状记》载有“蓝氏世居福建漳浦之茗溪”的事实。宋元两代,蓝姓除繁盛于福建外,在广东,蓝姓也繁衍得非常兴旺,并且在宋末元初乱世时大批迁居广西,当然亦有北迁入湖南、四川之地者。
明初,山西蓝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陕西、甘肃、河南、天津、北京、江苏等地。明中叶以后,闽粤沿海之蓝姓有渡海赴台者,此间亦有广西之蓝姓播迁云南、贵州以及越南等东南亚国家。
清代,蓝姓分布愈广,今东北三省亦有蓝姓入居。如今,蓝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广西、广东等省多此姓,上述两省之蓝姓约占全国汉族蓝姓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六。  

三、历史名人
   其代表人物有汉代名士蓝敏。
蓝采和:唐末逸士,传说中八仙之一。他常着破烂蓝衫,一脚着靴,一脚跣行,夏天则在衫内加絮,冬天则卧于雪中。每行歌于城市乞索,持大拍板。常醉踏歌:“蓝采和,世界能几何?红颜一春树,流年一掷梭。”后于濠梁酒楼上饮酒,有五色云覆其上,饮毕,乘云鹤去。
蓝继宗:广州南海人,宋初宦官。太祖时为中黄门,太宗时从征太原,多称旨,真宗时迁为入内都知,仁宗时累迁为宣庆使。
蓝奎:潮州程乡(今广东梅县)人,宋代学者。哲宗进士,官文林郎、郡博士。其过目成诵,以文章气节名,学者称蓝夫子。
蓝仁:福建崇安人,元末明初诗人。绝意科举,专意为诗,其诗和平雅澹,有《蓝山集》。
蓝智:蓝仁弟,元末明初诗人。元末与兄往武夷山从杜本,绝意科举,一心为诗。明洪武十年以荐授广西按察佥事,以清廉仁惠著称。其诗清新婉约,与兄齐名,有《蓝涧集》。
蓝玉:明朝人,定远(今属安徽)人,明初大将,骁勇善战,常遇春妻弟,隶属常遇春麾下,每战皆先登陷阵,屡立战功,封为凉国公,以功历永昌侯进凉国公,后恃功骄横,所为多不法,终以“谋反”罪族诛,其案牵连致死者达一万五千人,史称蓝狱,坐累列侯功臣、文武大吏以至偏裨将士2万余人。蓝玉,洪武四年(1371),从征虏前将军傅友德参加明军灭夏之战,克绵州(今四川绵阳)。次年,从征虏大将军徐达北征,败北元兵于土剌河(今蒙古国土拉河)等地。七年,率师克兴和(今河北张北),俘北元国公帖里密赤等59人。十一年,与西平侯沐英征西番(今甘肃、青海藏族居住区)获胜。次年还师,封永昌侯。十四年,以征南左副将军从傅友德取云南,功著。二十年,以征虏左副将军从大将军冯胜征北元太尉纳哈出,乘大雪率轻骑袭破庆州(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西北),杀元平章果来,会主力进至金山(今吉林双辽东北)接受纳哈出降,后代冯胜为大将军。二十一年,率师15万,于捕鱼儿海(今内蒙古贝尔湖)获北元主次子地保奴以下百余人,追获吴王朵儿只等以下3000人。奏捷京师,被太祖朱元璋比为名将卫青、李靖。洪武二十六年,锦衣卫指挥蒋瓛告蓝玉谋反。明史的记载是“族诛之”,所以族人应不能幸免。杀戮从那年二月开始,至九月,皇帝才下诏说:“蓝贼为乱,谋泄,族诛者万五千人。自今胡党、蓝党概赦不问。”“胡党”指的是丞相胡惟庸,胡是蓝玉的同乡,洪武六年任丞相,至十三年,朱皇帝以“擅权枉法”罪把胡逮捕,后来又加上通倭(日本)、通元(蒙古)等“罪名”把胡处死,从洪武十三年到二十六年,“胡党”前后诛连3万多人,史称“胡狱”。
    蓝章:山东即墨人,明朝大臣。成化进士,历御史、陕西巡抚等职,官终南京刑部右侍郎。
蓝瑞:河南邓州人,明代学者。正德进士,官终汉中知府,后辞官归里,著有《日省篇》、《求仁录》、《湍南稿》。
蓝廷瑞:四川保宁(今阆中)人,明中叶四川农民起义领袖。正德间起事,转战于湖南、湖北、四川、陕西,最多时拥众十余万,自称顺天王,后在川北被围求降,寻求缓机,被杀。
蓝瑛: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明末清初画家。擅画山水,笔墨秀润。后漫游南北,风格变为苍老坚劲,兼工人物、花鸟、兰竹,骨力峭劲,各具意态,世人称他为“浙派殿军”,为武林画派创始人。其孙蓝深、蓝涛俱为名画家,得其祖传而善画山水。
蓝正春,庐丰乡人,清雍正二年(1724)进士,待父母极孝,待老母93岁辞世,方出任安仁县令,在任有惠政,深得民心,告老回乡后,日以著述自娱,所著书目有《四书一得录》,《左传抄略故事集》,《腋考盤集》,《青云楼稿》等,而今在城区大众巷内还有“进士牌坊”以示纪念,牌坊为门楼式,单檐双披,分上、中、下三层,上层竖刻“恩荣”“流芳”四字,中层横刻“南京户部贵州清史司郎中吴湘 ”字样,高8.46米,宽7.35米,有中门和左右侧门,门条柱石刻龙凤图案,已列入县文物保护单位。蓝桂,下都乡人,清嘉庆十年(1805)进士,历任云南大和等县知县,云南大理府同知,从政20多年,始终以清勤自励,生平好义勇为,热心公益事业,告老还乡后,布衣草履,本色依然。
蓝涟: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清代学者。博物洽闻,工诸体诗,山水学倪瓒,精篆刻,著有诗集《采饮集》。
    蓝廷珍:清代福建水师提督。康熙年间由把总升任温州游击,屡败海贼。福建漳浦人,清代将领。康熙间又升南澳镇总兵。随施琅入台湾,平剿朱一贵有功,官至福建水师提督,加左都督。历任台湾总兵升迁至福建水师提督。
蓝  桂:下都乡人,清嘉庆十年(1805年)进士,历任云南大和等县知县,云南大理府同知,从政20多年,始终以清勤自励,生平好义勇为,热心公益事业,告老还乡后,布衣草履,本色依然。
     
蓝斗南,庐丰乡人,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举人,任福清县教渝,任中辞官回乡侍奉母亲未再复出。他虽家贫如洗,却廉谨自守,不妄取一分一厘,他立下誓言:“宁可吃番薯度日以终此生”。
蓝天蔚:湖北黄陂人,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者。早年以官费留学日本士官学校。回国后,任湖北新军统带兼湖北弁学堂教员。武昌起义时,他与吴禄贞、张绍曾策划北方新军起义未成,逃于上海后,被推为关东革命大都督、北伐军司令。一九二一年任鄂西联军总司令,不久被孙传芳击败,死于四川。
    蓝维仁:庐丰乡人,在厦门读书时参加国民党左派组织,民国15年(1926)加入中国共产党,闽西工农民主政府财政部部长,民国21年(1932),不幸牺牲。
    蓝庭辉:庐丰乡人,参加了红军和长征,任铁道兵副参谋长、副司令员,少将。【中国人民解放军蓝姓开国将军生平简介】
    蓝侨少将
    蓝侨(1911-1998),湖北省广济(今武穴)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8军第5纵队勤务员,红4军第10师29团排长、连政治指导员,红31军事师279团营政治委员、副团长、师政治部秘书长,红31军卫生部政治委员。参加了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二万五千里长征。1937年入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6支队独立大队大队长,第3团营长兼营政治委员,第4支队独立团团长兼政治委员,抗大第4分校训练部部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松江军区参谋长,东北军政大学训练部副部长,东北野战军第2纵队4师参谋长,第四野战军第39军事家15师副师长兼参谋长。参加了辽沈、平津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公安部队司令部参谋长,中南军区公安部队副司令员兼广东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公安军副司令员,总参谋部警备部副部长、动员部副部长。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8年4月6日因病逝世,享年87岁。
  蓝文兆少将
    蓝文兆(1919-2001),原名高禄水,福建省武平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军团1师3团宣传分队长。参加过中央苏区第四、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后,任红1军团4师政治部宣传分队长。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3旅686团政治处宣传队长、宣教股长、师政治部教育股长,鲁南军区政治部宣教科科长。参加了平型关大战和山东泰西陆房、山东费县白颜等战斗。1943年进入延安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学习。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独2旅五团政治委员,热河军区16旅48团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8纵23师68团政治委员、师政治部副主任,第四野战军45军134师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参加了参加了热河波罗树、辽西杨仗子、新立屯、辽西会战、辽沈、平津、衡宝、广西、渡江等战役战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2兵团45军134师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1953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4军134师政委后兼代师长、师长、师长兼政治委员。参加了1953年春季反登陆战役准备、夏季进攻战役和金城战役。回国后进入解放军军事学院速成系学习。毕业后,任16军46师师长,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学兵部参谋长,总参军务动员部部长。1970年到1975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政治委员,后调任兰州军区副政治委员。为部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我国的核武器事业做出了贡献。是甘肃省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荣获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1年4月10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特别是在革命战争年代里,仅上杭就出现了红军二十四纵队司令员蓝夏桥、红军福建独立师某团团长蓝武华、红军第十二军三十四师一0一团团长蓝占开、红军第十二军参谋长蓝选焕、杭武县赤卫团政委蓝树荣、新四军七师五十一团团长蓝锡仁、中国共产党瑞金县委书记蓝洪翔等252名革命先烈,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氏族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9 16: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蓝姓宗祠通用对联

五、蓝姓宗祠通用对联
〖蓝姓宗祠门眉题辞〗
明德世弟        
彩和遗风  
“明德世弟”颂扬明德公风范。谱载明德公为蓝氏第108世祖,生于唐太宗贞观年间,官至杨州节度使,为江南开基始祖。
“采荷遗风”,“采荷”亦作“彩和”、“采和”。是蓝氏第109世祖,明德公之子也。蓝采荷是唐玄宗开元元年癸丑科进士,授左辅朝廷谏议大夫,因谏权臣杨国忠被谤见黜,解职归家,身终南山为逸士,修炼成功,白日升天,古今相称大罗仙(八仙之一)。有诗赞曰:“解印辞朝就学仙,炼丹成日上青天。有子流芳无后虑,逍遥快乐海云边。”

〖蓝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福州望重;
即墨名高。
佚名撰蓝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程乡人蓝奎,字秉文,小时候家贫,借书苦读。中进士后,官博士,曾奉诏在福州点校文章。气节与文章一并出名,学者称他为蓝夫子。下联典指明代即墨人蓝田,字玉甫,号北泉,嘉庆年间进士,官至河南道监察御史。当时,大臣张璁迎合世宗旨意讨论大礼,蓝田反复抵制,先后七次上疏,以至受杖刑被打成重伤,仍坚持自己的意见;又弹劾陈洸违法的事,正直的名声震动一时。著有《北泉集》。
福州望重;
泉郡名高。
佚名撰蓝姓宗祠通用联。
读书课子;
推产分俸。
佚名撰蓝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蓝瑞,仁惠清廉,知议中府归,囊无余资,惟读书课子。下联典指明•蓝伟,致仕归,推产让兄,分俸恤族。
八闽望重;
凉国名高。
佚名撰蓝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蓝奎,第进士,官博士,受诏校文于福州。下联典指明•蓝玉,初隶常遇春,累功至大都督府佥事,以征西番功,封永昌侯,后进封凉国公。
衡文望重;
讨贼功高。
佚名撰蓝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蓝奎以文章气节名,受诏校文,学者称“蓝夫子”。下联典指明•蓝玉事典。
濠梁仙侣;
浙派画家。
佚名撰蓝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蓝采和,为传说中的“八仙”之一。下联典指明•蓝瑛。
汝南世第;
节度家声。
佚名撰蓝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蓝姓的郡望出自汝南。下联典指蓝氏108世入江南始祖蓝明德,官任杨州节度使,故谓“节度家声”。

〖蓝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汝水源流远;
蓝田世泽长。
佚名撰蓝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上杭县官庄蓝氏宗祠联。全联典指昌奇公为蓝氏得姓始祖,封汝南郡(在上蔡之西南,今为汝南县),汝水与汝南指的是同一个地方;据《竹书纪年》载,梁惠王三年,秦子向命为蓝君,即蓝田。子孙以地为氏。蓝田今在陕西省长安县的东南,该处以出产美玉出名,故有“蓝田种玉”之称。
伯麟清廉政;
乘文气节名。
佚名撰蓝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进士蓝瑞,字伯麟,邓州人。正德年间任常州府摊官,莅政廉明,转南京刑部郎,后升知汉中府,赴任二年,百废俱瘵,不为时所容。比归,囊无余资。惟读书课子,有《求仁录》、《湍南稿》等到。下联典指宋代进士蓝奎,字乘文,程乡人。官博士,受诏校于福州。以文章气节名,学者称“蓝夫子”。
游击驱海贼;
义勇保金瓯。
佚名撰蓝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福建水师提督蓝廷珍,字荆璞,漳浦人。康熙间由把总擢温州游击,屡败海贼,贼闻风破胆。皆曰::谨避老蓝“。后擢南澳镇总兵。从施琅入台湾,平朱一贵,官至福建水师提督,加左都督。卒谥襄毅。下联典指关东革命大都督、北伐军总司令蓝天蔚(1878-1922),字秀豪,湖北黄陂人。早年以官费留学日本士官学校。1903年,沙俄入侵我国东北,他发动留日学生组织拒俄义勇队,被推为队长。后因日本政府干涉而被迫解散。回国后,任湖北新军统带兼湖北将弁学堂教员。1910年任新军第二即潜逃上海,被民军推为关东革命大都督、北伐军总司令,驻节烟台。1921年任鄂西联军总司令,随后被军阀孙传芳击败,死于四川。

〖蓝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种传四海皆有庆;
玉出蓝田即望馨。
佚名撰蓝姓宗祠通用联
    见上《蓝姓宗祠五言通用联•汝水源流远;蓝田世泽长》联之注释。
朴树千枝根共本;
汀江万派水同源。
佚名撰蓝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上杭县官庄蓝氏宗祠联。上联“朴树”,指该蓝氏宗祠位于官庄朴树下(今树人村内)。下联“汀江”,是闽西最大的河流,上游流经林木葱茏的深山峡谷,一路上汇集山泉、小溪,在崇山峻岭中回环曲折,汇成大川奔流南下。流经流经福建省长汀、武平、上杭等县,再经永定县流入广东。在广东省大埔三河坝与梅江汇合称为韩江。主流在广东省澄海县入海,全长328公里,其中福建省境内285.5公里。
源自春秋流芳远;
望出汝南世泽长。
佚名撰蓝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蓝姓的得姓源流为春秋时期。下联典出蓝姓的郡望汝南郡。
北泉御史声威壮;
浙派殿军品位高。
佚名撰蓝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进士蓝田,字玉甫,号北泉,即墨人。官至河南道监察御史。性耿直,对不法之事则直言纠劾,声震一时。有《北泉集》。下联典指明末画家蓝瑛,字田叔,号蜨首、石头陀。钱塘人。擅山水,早年风格秀润,后漫游各地,风格变为雄奇苍老。兼工人物、花鸟、兰竹,骨力峭劲,各具意态。世人称他为“淅派殿军”。
长景明晕在空际;
金银宫阙高嵯峨。
蓝采和撰蓝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末逸士蓝采和《踏歌》诗句联。据传,蓝采和夏服絮衫,冬卧冰雪,常于长安市携篮而歌,自号蓝采和。为世所传八仙之一。他的《踏歌》诗,已被《全唐诗》所录。
为邀诗伴寻红叶;
拟入南宫奏玉筝。
蓝瑛撰蓝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明末画家蓝瑛书联。
种德馨香光祖烈;
玉堂高敞耀宗榜。
佚名撰蓝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龙海市隆教乡蓝氏家庙种玉堂联。
铜柱海疆曾著绩;
铁衣戎略夙知名。
佚名撰蓝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漳浦县赤岭乡石椅燕山蓝氏宗祠种玉堂联(1)。种玉堂位于赤岭公路东侧,座东北向西南,二进两庑一天井。第二进六楹三开间,主屋左边建前后厢房,中夹开井,三山双坡悬山屋顶。祠宽18米,深28.5米,土木抬梁结构,庙前广场面积约800余平方米。始建於明嘉靖五十五年(1566年),康熙三十四年(1895年)修,1962年、1982年、1996年相继修葺。祠中悬挂朝廷授闽台水陆提督蓝廷珍的平台大将军匾。康熙丙子朝廷授福建水师提督蓝义山的所向无敌匾。雍正十三年朝廷授予闽台水师提督蓝元枚的三赞大臣匾。授予广州府正堂蓝鹿洲的公正廉明匾。种玉堂蓝氏奉蓝氏始祖蓝昌奇的第一百零八世裔孙、扬州节度使蓝明德为一世祖(下同)。
〖蓝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种子耕孙,文风鹊起;
玉堂金屋,甲第蝉联。
佚名撰蓝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龙海市隆教乡蓝氏家庙种玉堂联。
潮本思源,怀思忠孝;
宗敬祖奉,祀依纲常。
佚名撰蓝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上杭县杭邑城内南门南市巷(原称蓝巷)蓝氏家庙联。
吟咏铿锵,骚人望重;
文章气节,夫子名尊。
佚名撰蓝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诗人蓝元威的事典。下联典指宋代进士蓝奎的事典。
燕山种英,屏开将军按剑;
蓝田挺秀,门对×马朝天。
佚名撰蓝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漳浦县赤岭乡石椅燕山蓝氏宗祠种玉堂联(2)。
五百多年,源源本本追功德;
二十余世,子子孙孙庆炽昌。
佚名撰蓝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漳浦县赤岭乡石椅燕山蓝氏宗祠种玉堂联(3)。
种义耕礼,念祖宗聿修厥德;
玉笋兰芽,愿子孙长发其祥。
佚名撰蓝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漳浦县赤岭乡石椅燕山蓝氏宗祠种玉堂联(4)。
鸿燕吟诗,博学浩瀚毓俊侯,
骏马驰空,军织蓝世撼中仑。
佚名撰蓝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漳浦县赤岭乡石椅燕山          蓝氏宗祠种玉堂联(5)。
三楚大巡按,胜国曾持节钺;
六部小宗伯,圣朝与掌丝纶。
佚名撰蓝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漳浦县赤岭乡石椅燕山蓝氏宗祠种玉堂联(6)。
闽山沃土、乔木千枝,七枝竞茂;
汀水清泉,激流万派,一派扬波。
佚名撰蓝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上杭县杭邑城内南门南市巷(原称蓝巷)蓝氏家庙联。
由镇海而分支,木本水源思先德;
卜苌溪以衍派,文经武纬振后昆。
佚名撰蓝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漳浦县赤岭畲族乡赤岭村蓝氏宗祠联。
陈俎豆以四时序事、序齿,共矢真诚昭祀典;  
    聚子姓於一堂兴仁、兴邦,让聿厥德振家声。
佚名撰蓝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广东省澄海市东里镇南盛里蓝氏通祖祠锡庆堂联(1)。南盛里锡庆堂由蓝氏通祖祠及两侧两座大夫第构成,是传统潮汕祠堂及民居建筑,既充分体现四马拖车的建筑风格,又有推陈出新、洋为中用的独到之处。大夫第的格局、建筑艺术、嵌瓷泥塑等都充分显示潮汕四点金民宅特色。门楼按三门设制,中门匾额是“蓝氏通祖祠”,左、右门匾是“兰芳”、“桂馥”石刻,花巷门门匾分别是“礼门”、“义路”。门楼内外侧巧妙地采用多幅石刻诗赋、楹联、法器并配有栩栩如生的动物,生机盎然的花木,丰富多彩的屋脊屋檐的漏花嵌瓷泥塑。门楼及大厅、拜亭的地面用高级进口釉面地砖。拜亭是庆典和祭祀的场所,兼可作戏台。拜亭是重檐尖山式歇山屋顶,与大厅屋顶的结合是“一殿一卷式”勾连搭屋顶。屋面飞檐翘首,维妙维肖的泥塑嵌瓷,展示了生机勃勃、蒸蒸日上的气魄。形状为八角形及正方形起线的外八字式八根石柱及柱础,檐下木雕垂花柱及玲珑剔透的木刻构件,对拜亭的轩昂华贵起到烘云托月的作用(下同)。
胥训诂、胥保惠、胥教诲,各守尔典率乃祖考;  
    以德进、以事举、以言扬,相观而善达乎朝廷。
佚名撰蓝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广东省澄海市东里镇南盛里蓝氏通祖祠锡庆堂联。
   
六、蓝氏家祠 
蓝氏有一套“敦孝弟,敬祖宗,教子孙”的严格祖训家规,后代都能以慎终追远,敬祖尊宗为荣。在上杭农村蓝姓多数聚居地都建有小家祠。规模比较大,且具有凝聚力的家祠有: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5-14 14:3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客家人本无谓分什么族,其实想分明是什么族这是比较狭隘的,作为个人,自己首先得强大与素质,才有社会与国家的强大.作为一种语言体系,我们发扬的是文化与传统.因为方言可以表达更多的文化背景.新时代的人特别是年轻人应更理性,提升自己的思想意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8 22: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据族谱记哉,

我们是仙人的后裔(蓝采和)
但我们却没有仙人的道行

我们又是念七郎的后裔
但我们却永远失去了自已的家园

我情愿相信自已不是神,而是人。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13 09:34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