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陈汉民

江西泰和柳溪陈氏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5-9 01:0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表明我认识:池阳陈氏是柳溪至亲

--------------------------------------------------------------------------------
  我也表明我的认识:柳溪以往认祖叔明。鉴于江州义门聚族而居,实际先祖,不会只叔明一人。现在发现,池阳谱不但记述本支,还能详述柳溪。可以合理得出结论:池阳陈氏是柳溪至亲。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5-9 01: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柳溪各分支日后修谱时,晖公前世次,采用池阳谱

过去谱牒都已成文。建议柳溪各分支日后修谱时,晖公前世次,采用池阳谱。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5-10 10:5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按池阳谱,晖公前世次

按池阳谱,晖公前世次应为:

60谭先--61茜--62伯固---63鉴--64清---65材---66杰---67暨---68世昌---69安---70祖---71德---72志和----73永兴---74晖---75承逸。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3 10:43: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同时期,居住古井巷和柳溪村是第几房?

 
  北宋末年、南宋初年,居住在古井巷(陈家坪)的是长房和三房,如彦约和千龄;南宋末年,居住在柳溪村的是二房,如应辅;清初,居住在柳溪村的是三房,如邦祥。是否如此?



--------------------------------------------------------------------------------
发贴时间:2007-5-16 22:04:19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3 10:44:04 | 显示全部楼层
搞清楚不同时期,居住在祖居地的属那一房,对寻根十分重要,不能有错。明确南宋末年居住柳溪村者为二房。贽公世居柳溪村,他生于1295年,为元初时期。那他属二房,就没有错。柳溪谱记述他为长房,显然出错;再说,从晖公至贽公四百四十年,不可能只传九代。柳溪谱记述贽公世次,不够准确。所以,有记录的,不见得准确;有时,没有记录,倒来得真。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3 10:44:39 | 显示全部楼层
--------------------------------------------------------------------------------
   柳溪谱记录“十四代同居合食”。略懂历史和知道柳溪谱,就会明白:南宋末年前,大概是1275年前,柳溪聚族同居。接着,元兵到来,宗族四处分徙黄塘、株林等处,柳溪谱记录明确。只有极少数留在柳溪村。谁留在柳溪村?从贽公族谱可知,应该是贽公祖父和他的父亲。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3 10:45:06 | 显示全部楼层
贽公生于1295年,他未参与同居合食,其父倒是1275年前的"同居合食”成员。从这里,都可推断其父十四世,贽公十五世。从晖公至至贽公四百四十年,大概就传十四代,贽公世次基本可定。有同宗认为我“东来一点,西来一点”,“没有准确根据”。我可反驳此言论:外国特工,仅凭下水道排泄物和用电量,就知你秘密单位是干什么的,无须现场参观。所谓“准确根据”,大概是指族谱。柳溪谱记述贽公长房十世,它却不是根据,不足为凭。被认为是根据的,反倒不是根据。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3 10:45:46 | 显示全部楼层
--------------------------------------------------------------------------------
  南宋末年,柳溪族许多支派,外徙它处。1273年,文天祥过路柳溪村,请求文天祥为柳溪族谱序者,是二房十三世应辅;元至正庚子(1360),红巾军之乱,柳溪村庐舍被焚,带着庆源图从柳溪村逃难者是二房梅村(14世)。由此可见,宋末至元朝,居住在柳溪村的,是二房;决不是长房。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3 10:4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广东兴宁贽公族及其散布在其它省、市、县的各分支,都明确“贽公世居江西泰和柳溪”,“贽公于元天历二年(1329)从柳溪村出任循州训导”。我说,贽公属柳溪陈氏二房。贽公族众人,大家有无异议?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3 10:4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江西泰和柳溪族谱把贽公记成长房十世。正是贽公五世孙善爵与柳溪族人取得联系之后,柳溪谱才把贽公记录在案。贽公入谱,或者明景泰六年(1455)四修时,甚至迟至明正德四年(1509)五修时后。可以肯定,明洪武三十四年(1401)三修族谱时,贽公未入谱。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3 10:5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真能做到"二十年一小修,四十年一大修",又未遇上战乱,那宗谱必定完整。不幸的是贽公入粤才三十一年,于1360年,就出红巾军之乱,柳溪村庐舍焚毁;又过了近百年,贽公才入柳溪谱。宗谱记录贽公,其准确度,就成了问题。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3 10:5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资阳陈立宇派,为柳溪陈氏,记录其祖千一郎、二郎、三郎,并寻根广东五华;江西泰和柳溪谱记录二房有千七郎、千八郎,十三世;而贽公为五十一郎,就该是二房十五世。本人分析千三郎公比贽公略大几岁,辈份高二辈,正是千三郎公本人,伴随贽公入粤。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3 10:5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到了宋末、元初,柳溪族许多支派外徙它处,留住柳溪村者,必定已很少了。贽公祖父、父亲是谁?贽公当然知其祖父叫“彦辅”,父汝舟;贽公五世孙善爵牢记贽公祖父、父亲名字,前去江西泰和柳溪联谱。可柳溪谱已二百年未举,那里有贽公祖父、父亲记载?根据善爵来函,见是“彦”字辈,柳溪族人把贽公祖父记成长房八世。可以肯定,柳溪谱关于贽公族记载,是后来又过了百多年才补录的。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3 10:5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宋末、元初,柳溪二房没有“彦辅”,只有十三世应辅,就是于1273年元月十六日,请求文天祥为柳溪谱序者;当时,应辅正属中年。柳溪谱记:“十三世应辅,毕公长子,字正则、习赋,宝佑戊午乡举。”柳溪谱序记应辅父为“鸨”字左半边。柳溪谱之所以把贽公祖父记成“彦辅”,有“彦”与“应”之差;本人以为,是江西赣语与梅州地区客家话不同所致。贽公操赣语,而他的子孙们到了梅州,讲的是客家话,按读音把贽公祖父“应”辅记成了“彦”辅。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3 10:51:41 | 显示全部楼层
1273年时后,十二世"毕"(或者说"鴇",鸨的左半边)致仕居家,早先他为嘉熙进士,浙西参帅;接着元兵来到。也许“毕”公年岁大这一原因,应辅公就留在柳溪村。当时留在柳溪村人会很少,应辅公才把他女婿梁氏从吉安招来柳溪,而成为柳溪梁氏始祖。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22 12:26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