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蓝猫

孙中山非客家人现在应该是定论了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2-19 17:0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网名黄大猫、四平大马的含义是南狮,中国最威猛的醒狮,岭南文化的骄傲。与超市形象大使黄大妈不同。
践行“继续关注客家”的诺言(发不发贴是次要的),就是最诚挚的诚信。

[ Last edited by 情系珠江 on 2004-12-19 at 17:04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19 19: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情系珠江 at 2004-12-19 17:02
本人网名黄大猫、四平大马的含义是南狮,中国最威猛的醒狮,岭南文化的骄傲。与超市形象大使黄大妈不同。
践行“继续关注客家”的诺言(发不发贴是次要的),就是最诚挚的诚信。

[ Last edited by 情系珠江 on ...

现在都是南狮北舞,像条狗仔.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19 19:5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可笑的话

Posted by 蓝客 at 2004-12-2 20:17
就算孙中山是紫金人的后裔,但孙中山及其乡亲已经不会讲客家话了,也不能算作是客家人呀。

-------------------------
笑话不会讲客家话就不是客家人?那三条定义只是一些人自以为是乱篇的,可笑,如果一个人有客家认同,也会说客家话,但没有客家血缘那他也是客家人吗?
当然客家人是宽宏的,但如果蓝客你有客家认同,你会说客家话,但你没有客家血缘,我们同样也会认为你不是真正的客家人,最多只属于“近客家人”,还有客家人是属于汉族人,不是少数民族!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19 20:0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孙中山祖居的争论,就是所谓“血统”之争。
孙中山祖居东莞,没有客家“血统”,符合历史真实。

http://club.dayoo.com/read.dy?b= ... mp;i=579439&p=1
翠亨孙氏达成祖家谱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19 20: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孙穗芳女士曲折的人生

弘扬中山伟大思想的使者  
孙科女儿孙穗芳  
沈飞德  
      

  有人说,见过孙穗芳的人,绝对不会怀疑她是孙中山的孙女。此话千真万确。孙穗芳长相酷似祖父孙中山和父亲孙科,黝黑的肤色,善良安详的圆脸,一双眼睛炯炯有神,极富感染力,虽是年届花甲,但她热烈爽直的言语,总能打动周围的人。她十分健谈,一口略带上海口音的普通话,侃侃而谈《我的祖父孙中山》一书的艰辛写作经过,回忆曾经的艰难岁月以及对祖父孙中山的崇敬之情,不管是苦难还是欢乐,也不管是挫折还是成功,在她比实际年龄年轻得多的脸颊上总是洋溢着和善的笑意,给人谈笑风生的深刻印象。上海是孙穗芳的故乡。孙穗芳在祖父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纪念之际来沪,第二天就带着她呕心沥血的专著《我的祖父孙中山》一书在当时上海最大的新华书店———南京东路新华书店签名售书。《我的祖父孙中山》一书签名售书轰动了上海滩。细心的人们或许注意到,上海新闻媒体第一次以“孙中山孙女”、“孙中山嫡孙女”来称呼孙穗芳。在人们的记忆中,新闻媒体以前对她一直用“孙中山亲属”来相称。新闻媒体对孙穗芳的称呼这一细微变化,究竟说明了什么呢?我深深地感到,这无疑意味着孙穗芳成功了!这成功的梦孙穗芳已做了整整半个多世纪啊!谁能想到,孙穗芳作为孙中山的孙女,曾长期徘徊在孙氏家族门外,当她第一次见到曾任国民政府立法院院长等要职的亲生父亲孙科时,已是一个30岁的女人。正因为她的血肉之躯中流淌着祖父孙中山和父亲孙科的血液,命运之神注定她要回到那个曾经对中国百年历史进程产生深刻影响的孙氏家族。

  孙穗芳虽出身名门,却饱受磨难。她在回忆童年生活时,曾无限感慨地说:“至于家庭生活,也没什么家庭生活,这才使我集中精力把精神贡献于弘扬祖父思想。”孙穗芳的童年生活令她不堪回首。孙科是孙中山先生的独子,他自幼接受西洋文化熏陶,学识渊博,风流倜傥,他像旧时代的达官贵人一样,身为国民政府立法院院长,正室之外还金屋藏娇,曾成为一些热衷刊载桃色新闻的小报追逐的对象。1936年3月,孙穗芳在上海出生。她的母亲叫严蔼娟,当严怀上孙穗芳时,已和孙科未婚同居,断断续续生活了约四年。然而,当严蔼娟怀上女儿后,也就是1935年,孙科又在上海交际场邂逅女名流蓝妮,不久,蓝妮成为孙科的二夫人。自从孙科结识蓝妮后就疏远曾经给他生活带来愉悦和甜蜜的严蔼娟。这样,孙穗芳在没有父爱之中降临这个世界。不仅如此,当她出生后,也无法见到生父孙科的身影。

  孙穗芳出生的第二年,抗战爆发,上海、南京相继沦陷,国民政府迁都山城重庆。孙科辗转赴重庆之前,严蔼娟曾设法托人又央求孙科为女儿支付生活费,却未能如愿。断了生活来源的严蔼娟在上海带着一岁的女儿,再也无法和孙科联系上,迫于生计,在万般无奈之下,只得改嫁。继父没有给孙穗芳带来父爱。在她的记忆中,继父是脾气凶暴、十分严厉的人,他对女儿没有感情,时常打骂、虐待女儿,带给她的悲苦远胜于欢乐。

  严蔼娟虽然与孙科分手,但为了女儿,仍想方设法与孙科联系,盼望能得到女儿应有的抚养费。从1939年到1941年的三年间,严蔼娟在香港和上海之间共来回八次,但始终未能拿到分文。1945年抗战胜利了,严蔼娟为了争取得到女儿的生活费,再次与孙科进行交涉。当时,国民政府尚未迁返南京,她嘱正在重庆中央大学读建筑的弟弟严星华前去找孙科,严星华介绍了姐姐和外甥女的情况,并转达了姐姐的要求。孙科那时既有原配夫人,又有二夫人蓝妮,再加上当年向严蔼娟支付女儿生活费时,已有“此后一无所请”的约定,自然可以断加拒绝,但考虑到自己的地位和名誉,他对严蔼娟的要求既未拒绝,又没有爽快地答应。他请蓝妮出面在上海与严蔼娟谈判。然而,事情并没有像想象的那么顺当,严蔼娟的要求迟迟得不到满足。于是,她拿起笔向孙科倾诉这些年来的委屈,希望他看在女儿的情分上发慈悲。

  孙穗芳对蓝妮始终没有好感,她说1938年父亲拿出第一笔给她的赡养费,给蓝妮冒签母亲名字吃没了,并用此款购买地皮建别墅。1946年,父亲最终拿出26根大金条,蓝妮拿了14条,母亲只拿到12条。孙穗芳回忆说,她母亲和继父得到父亲那笔数额不小的赡养费后,给了她一笔供她使用的生活费。她自幼喜爱音乐,在痛苦和期待中给父亲写信,诉说自己的境况和希望,结果,父亲派秘书买了一架钢琴送给她。这架钢琴对她苦难的童年来说是极大的慰藉,成为她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使她由此迷恋音乐,以致长大后,音乐无时无刻不伴随着她,尤其是古典音乐,她几乎无法离开它。晚年她谈及音乐,脸上竟会浮现如小女孩般的雀跃之情,她说:“我对音乐真的到了疯狂的地步,你相信吗?在听到乐曲第一个节拍后,我就可以知道下一节的音乐旋律及它属于谁的作品。”然而,那时孙穗芳毕竟年幼,那笔名义上属于她的费用,后来被继父用来作为投资资本,买了上海证券交易所第151号经纪人牌照。1948年,孙穗芳在上海世界小学毕业。同年底,13岁的她被带到台湾。
http://www.tianjindaily.com.cn/d ... 5/xb01/15152702.htm

[ Last edited by 情系珠江 on 2004-12-19 at 20:14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19 20: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孙中山孙女孙穗芬的传奇人生


--------------------------------------------------------------------------------

     
   
    孙中山先生孙辈中的“英华芬芳”“四朵金花”在民国时期名声很大。她们就是曾任国民政府立法院院长、行政院院长等要职的孙科之女孙穗英、孙穗华、孙穗芬和孙穗芳。孙穗英和孙穗华的生母是孙科的原配夫人陈淑英,孙穗芬的生母是孙科的二夫人蓝妮,孙穗芳的生母叫严蔼娟。笔者从1997年10月认识孙穗芬之后,多次采访她,深为她的传奇人生所感动。
    孙穗芬于1938年8月6日在上海出生。她自降临人世,就生活在一个富有而充满关爱的大家庭中,她是家中的掌上明珠,得到外公、外婆、舅舅和阿姨的呵护。她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在教会办的圣心幼儿园和圣心学校读书。如今她能讲一口流利的英文,就是在那时受到严格训练的结果。
    1955年,孙穗芬从香港高中毕业,由于读书成绩优异,一直获奖,美国一家教会大学给了她留美的四年奖学金,但她在香港未能拿到签证。她风趣地说:“香港的总领事馆拒绝签证的理由是,一个漂亮的姑娘独身跑到美国读书,谁知她哪一天嫁人了呢?”不过,留美深造未成,却使孙穗芬成为一名台湾“中国民航航空公司”最年轻的空姐。由于她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充满朝气,漂亮可爱,所以,当她一进航空公司,马上成为美国驾驶员孙康威的追逐对象。孙康威为了向孙穗芬求婚,专程到香港拜见未来的岳母大人蓝妮。他入乡随俗,按中国的传统礼仪,向蓝妮请安、行礼。孙康威的英俊潇洒和一番真诚,令蓝妮十分满意,使他不虚此行。
    孙穗芬与孙康威恋爱一年后订婚,并于1957年1月在台湾结婚。她婚后成了贤妻良母,很长一段时期做家庭主妇,抚育三个孩子,先后随丈夫到美国、日本、泰国等地生活,1962年移居美国。
    1976年,孙穗芬39岁,三个儿子都进了学校。她总算摆脱了繁忙家务的羁绊,跨进了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校门,勤奋苦读,成绩优异,每门功课都获得A类。1978年毕业时面对记者的采访,她坦率地说,几年前刚刚进入社区学院时,她并没有上大学的念头,只是非常想得到足够的培训,以走出家庭寻找工作。但是,当她在社区学院获得执行秘书和运行助理培训两个职位后,她发现上学就好比吃花生,一旦开始就无法停止了。
    孙穗芬毕业时因成绩优异,荣获华尔街日报奖,由此成为美国媒体的新闻人物。该奖由《华尔街日报》每年一度颁发给全美金融毕业生中最优秀者,孙穗芬成为第一个获得该奖的亚利桑那大学的女学生。在这之前,这一殊荣一直被男生独享。
    1986年,是孙穗芬的人生转折点。这年初,美国商务部在全国公开招聘精通中文的商务领事。居住在美国三藩市的孙穗芬抱着为促进中美贸易的志向,毅然报名应试。由于她曾取得工商管理学位,且对中国十分了解,又有从商经验,之前有多次到中国商务旅行的经历,还能操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上海话和广东话,因此,经过一番激烈的角逐,她在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以优异的成绩被录用,出任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馆商务领事。
    孙穗芬在走马上任前夕,欣然接受香港《大公报》驻美记者的采访,畅谈就任感受。她激动地说,身为一名海外华人,对中国的发展自然十分关心,希望自己在这方面也能尽上一点力量,因此对肩负促进中美贸易往来重责的新工作着实感到高兴。她对中美贸易充满信心,向记者坦率地表示,中美双方对增进彼此的贸易往来都是极有兴趣的,只要双方能逐步加强了解,贸易额肯定可以不断增加,并希望在两年任期内能发挥桥梁的作用,既帮助美国商人来华投资,也鼓励中国商人去拓展美国的市场。
    1986年10月11日,孙穗芬离美赴广州,并于15日到任。适值广交会三十周年大庆,天天忙得早出晚归,可她仍然精力充沛,干劲十足。
    孙穗芬在祖父孙中山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踏上广州这块具有特殊意义的土地,她有着常人所没有的激动。
    广州总领事馆商务领事的管辖区为广东、福建和广西。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的改革开放程度和范围远非今天可比,美国工商界对中国了解尚十分有限,美国和其他国家相比,在中国的投资并不是先锋,而是处于雏形阶段,许多美国小企业由于缺乏信息渠道,进入中国要冒着巨大的风险,所以,商务领事的桥梁作用可谓举足轻重。1989年6月底,孙穗芬回美国度假后于9月调任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商务领事。
    有多少记者采访孙穗芬,可她对于自己的工作业绩采取低调的态度,显示了中国人谦逊的传统美德。有熟悉她的人说,在上海她起的作用比总领事还大。因为她的身份特殊。在我们眼里,她决不是一个美国人,而是一个中国人,孙中山先生的孙女,所以,大家彼此信任 ,感情容易交流。她自己则简单地说:“我们的作用就像一个媒婆。我们到中国来,寻求他们到底想要从美国的公司进口什么东西,然后我们再向有兴趣向中国出售的公司联络,使得需求双方平衡。”
    1992年7月,孙穗芬到美国驻法国巴黎大使馆任商务参赞。1994年,她突然辞去这个职务,然后到香港创办了一家咨询公司———香港顺亚顾问有限公司,旨在帮助欧洲和美国的公司来华投资。她说:“因为我是一个中国人,我希望中国富强起来。我既了解中国,又了解西方,我可以在这方面为中国的强大做些工作。做生意,由于文化、国情不同,外国公司蛮难了解中国,需要我从中解释、沟通。”
    几年来,孙穗芬为了实现自己报效祖国的梦想,不辞艰辛,经常奔波于香港和内地之间,为外商牵线搭桥。尽管现在她没有在广州和上海时拥有的商务领事的头衔,但她所做的工作,无疑可看成是她当年在广州和上海工作的继续和发展,所起的桥梁作用,殊途同归。  
http://www.tzzs.com/hrb/ReadNews ... ecialID=0&qi=10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19 20: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传统的观念和历史的原因,孙穗芬、孙穗芳女士都没有被收录进翠亨孙达成祖家谱。令人遗憾。

孙穗芳女士受客家神话误导,错认紫金为祖居地,也是令人遗憾的事情。

[ Last edited by 情系珠江 on 2004-12-19 at 20:45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19 20:27:51 | 显示全部楼层
孙治平忆祖父孙中山
http://www.chinataiwan.org/web/webportal/W2001366/A4127155.html

--------------------------------------------------------------------------------
参考消息 (2001年10月10日)  
  [台湾《联合报》9月30日报道]题:孙治忆儿时:周末午餐短暂的天伦乐

  “我记得祖父移灵是用火车载着南下的,每到一站民众就蜂拥而来,隔着火车玻璃瞻仰遗容。”国父孙中山先生的嫡长孙孙治平回想起72年前的往事,即使当时稚龄,脑海里仍历历如绘。

  国父于民国14年在北京逝世,灵柩暂厝北京西山。全国统一后,国民政府于民国18年迎灵南下,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国父就是那么地受到爱戴,这位虽已88岁高龄、身体却依然硬朗的老人说:“到了南京之后,我们摸黑往中山陵云,我走了一段累了,再坐了段马车,好长一列的送葬人举着火把,火把队伍就这么一直走到天亮。”6月1日正午,全国人民停止工作,在默哀完成奉安大典。

  中山陵,就是孙治平半世纪来念念不忘之地。他父亲孙科赴香港后,再也没有踏上大陆一步。然而他始终觉得亏欠了祖父,作为嫡孙却是长久以来一直没有亲去祭祀。所以9月初他和陈水扁“总统”见面,终于向“总统”提出赴大陆的申请,然而他也强调,此行绝对与政治无关。

  孙治平是孙科夫人、前国大代表陈淑英于民国2年所生,唯一的弟弟孙治强已于年中过世。孙科于民国25年与没有名分的上海女子严蔼娟所生的女儿孙穗芳,这几年来活跃于两岸三地,以国父孙女身份与两岸三地政界高层往来,并维持良好关系。相对于孙穗芳,孙治平极为低调,几十年来没有出现在媒体面前,最近,他赴香港接洽修复国父之母杨太夫人、也就是他曾祖母的墓地。

  忆儿时:享受天伦之乐的片刻

  孙治平仅在幼年时与祖父相处过短短一段岁月,那时北伐尚未成功,国父把全部精力都放在革命事业上。国父很少有时间回家,当他在广州一带工作时,孙治平、孙治强两兄弟只能在星期六或星期日中午,由父母带头一同去探望祖父,一家人仅能在午餐时短短相处一陈子,这也是国父能够享受天伦之乐的片刻。

  “我记得,从我6岁开始一直到8岁,祖父每逢周末就会在‘大本营’里跟我们一起吃中饭”,孙治平说,“我们围着一张方桌坐,祖父坐在上座。祖父是很严肃的,对我们管教很严,我们吃饭时都要正襟危坐,祖父问一句我们答一句,祖父不问话我们也不敢随便开口,只听着大人偶然交谈些时事。”国父那时曾对长孙讲了些“知难行易”的道理,但他太小,长大以后才懂得其中真义。

  实在说来,在饭桌上几乎没有聊些什么,孙治平回忆:“因为我们在吃饭时,外面的客厅里总有几十人在等着,要跟他谈话或开会。他总是匆匆地几分钟内吃完饭,然后就走了。我们还是老家庭规矩,祖父一放下碗,我们也就赶快吃完。有时,虽然碗放下了肚子还没填饱呢!”他说,祖父对吃的毫不讲究,经常只是咸鱼青菜之类。不过祖父喜欢吃些淹渍食物,像家乡广东省中山县生产的虾酱,这些食物往往特别咸,口味很重,所以后来国父罹病感到很不舒服时,家人还以为是胃出了毛病,如胃溃疡之类,结果却是肝癌。

  孙治平说,在协和医院,医师给祖父动手术,打开一看,肝已经变成黑灰色,就缝了回去,那是没法子治了。“我爸爸带着我和弟弟北上去探望他,那时他已经病得很严重”,孙治平回忆:“我记得我到病房去看他,叫了声‘公公’——我们广东人不论是祖父或外公,一律都称‘公公’的——他应了声,也没跟我们讲话,因为那时南方政府及北方政府都有人在,后来我就被领出来,让他们继续谈话。祖父生前最后几天是在铁狮子胡同的房子里,我都在他的身边,那时他的肚子胀得很大,他想喝水,但是医师不准,只让旁人用棉花沾水擦他的嘴,他想坐起来跟两边政府的人讲话,医师也不准,他只好躺着讲。”他说,最后国父是昏迷着去世的。

  以后,每年3月12日国父逝世纪念日成为孙家的大事,年年必到中山陵悼念祭祀。“我现已经88岁,如果再不回去,以后就没机会了。”孙治平大略解释了他现在打算赴大陆祭祖的动机:“我还没通知中国共产党当局,我打算以‘中华民国’是祖父创建的,中国共产党以前每年都邀我10月1日他们国庆时赴大陆,但我都没有回应。这次我也是打算单纯地去祭祖,完全不涉政治。”

  祭祖父:了却半世纪来的心愿

  [台湾《联合报》9月30日报道]题:国父长孙 要回中山祭祖

  历经半世纪未踏上大陆后,身为“总统府”“国策顾问”的国父长孙孙治平向陈水扁“总统”请准于今年11月国父诞辰纪念时,赴中山陵祭祖。据了解,“总统府”交由“陆委会”研究后最近已初步同意。

  身为“中华民国”创建者之孙,88岁的孙治平表示,他准备于今年11月12日祖父第136冥诞时,在南京中山陵祭祀祖父。过去,每逢中国共产党国庆,中国共产党当局都透过管道邀请他回大陆,但他一直未回应。

  今年为“中华民国”建国90周年,“总统”也请孙治平于双十节当天赴“总统府”做专题报告。而中国共产党当局为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甫经两年修复中山舰也将于10月初开放展示。孙治平于49年随着父亲孙科离开大陆,以后虽然中国共产党当局不断邀请,他从此未再返回大陆。60年代,长住在美国的孙治平因为孙科返台聘任“考试院长”,也一起回到台湾。以后,他担任台湾电视公司副董事长。孙治平与夫人张佩霞育有一子孙国雄。

  1983年,他获聘为“总统府”“国策顾问”,其后于李登辉“总统”“执政”期间续聘为“国策顾问”;到了陈水扁当选“总统”后,又继续获聘为“国策顾问”。孙哲生基金会总干事陈鹤龄说,孙治平长期以来行事低调,今年以来孙治平连续经历亲人永别,先是妻子过世,然后唯一的弟弟孙治强也在美国去世,使他决定在有生之年一定要回到南京祭拜祖父,一了半世纪来的心愿。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19 20:3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孙治平先生离开祖国大陆50余年后首次回来祭祖(认同祖居东莞)、观光的历史资料

□王兆国会见孙治平先生□  
http://www.zytzb.org.cn/news07/1109m.htm

  2001年11月7日晚,王兆国部长在人民大会堂北京厅会见了孙中山长孙孙治平先生一行。

  王兆国对孙治平先生离开祖国大陆50余年后首次回来祭祖、观光表示欢迎。谈到祖国统一问题时,王兆国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人民已经和正在将孙中山先生的遗愿变为现实。现在台湾问题还没有解决,希望两岸同胞共同努力,早日实现孙中山先生“统一中国、振兴中华”的遗愿。

  孙治平先生此次来大陆访问,除北京外,还将去南京、苏州、上海、西安、张家界、广州、中山等地。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俞贵麟等参加了会见。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20 00:06: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上世纪初,客家文化学者罗香林教授历经10年潜心研究,于1942年首次在重庆出版了一本有关孙中山先生家世源流考的专著。罗香林采纳广东《紫金袁田孙氏支谱》考证了孙中山先生的家世源流,其先祖东平侯孙俐祖籍陈留。罗先生在书中详细考证了唐东平侯孙俐自陈留迁往江西虔化(今宁都)至孙科的传世30代的世系。1954年,台湾再次修订出版发行。1972年,台湾编撰《孙氏族谱》,族谱将入粤始祖孙友松公延接至孙中山——孙科——孙治平、孙治强。

  建国后,国内学者广泛征集历代孙氏族谱,进一步深入研究孙中山先生的家世源流。目前,有关方面征集到的历代孙氏族谱、支谱就超过150余部。其中江西、福建、广东以及台湾等地的不少孙氏支谱中都记载着其先祖为唐东平侯孙俐公,祖籍陈留。值得一提的是广东《东莞上沙乡孙礼和公谱》中记载有,北宋神宗元丰年间,孙俐裔孙孙瑜,其子孙固,字知父(一说字和父),北宋进士第,1078年治枢密院事。哲宗即位,拜门下侍郎,累官右光禄大夫,后任龙图阁直学士(与包拯同职)。元符年间(1098—1100),因元佑之祸遭夺官。至徽宗时悉还所夺,重又复官,卒谥温靖。赐紫金鱼袋,子食邑六百户。

  经过两岸学者的多年研究,海峡两岸学者就孙中山先生家世源流已经达成了共识,孙中山先生的孙女孙穗芳博士于1995年在台湾出版了《我的祖父孙中山》一书,此书由台湾禾马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出版,后由人民出版社再版发行。书中详细记述了唐东平侯孙俐从陈留迁居江西宁都后的孙中山先生先祖播迁史料:

  孙俐在虔州(今宁都)传5世至孙承事,迁居福建长汀河田。至明永乐年间(1403—1415),孙俐12世孙孙友松,再迁至广东东江上游紫金县忠霸公馆背。孙友松下传11世至孙鼎标,正值明清之际。孙鼎标因随钟丁先起抗清兵败,族人逃难离散。其子孙连昌迁居广东增城。清康熙中期,再迁至香山县涌口门村,后传2世至孙殿朝,再迁翠亨村。孙殿朝是孙中山的高祖,其子孙恒辉。恒辉子孙敬贤有3子:长子达成,次子学成,三子观成。达成娶杨太夫人,生3子:长子德佑,次子德彰,三子德明。德明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研究孙中山先生的家世源流具有历史价值、文献价值和现实意义,对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 Last edited by 南洋客 on 2004-12-20 at 00:08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20 00: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月8日,孙中山先生的孙女孙穗芳博士远渡重洋,专程从美国回到紫金县中坝镇孙屋排村上香祭祖。孙穗芳博士是一位研究孙中山的专家,她曾先后出版了《我的祖父孙中山》、《孙中山先生纪念集》。在她专著里的《孙中山家族世系表》中记载了孙中山的祖宗有松(考)、骆氏(妣)是在“明永乐年自河田迁至紫金中坝,为入粤始祖(入粤一世),生四子:敬忠、惠忠、勤忠、荣忠”。传至孙中山先生为十八世。到了连昌(考)、陈氏(妣)(入粤第十二世)时,“清康熙年间由紫金中坝迁居广东增城,复徙中山(香山)县涌口门村。”

  紫金县长期从事业余研究孙中山祖籍问题的人士认为,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孙中山祖籍研究”工作,至孙穗芳博士回中坝祭祖,已有了一个完整的结论。


当时的紫金知名人士对这项研究成果十分重视,一方面搜集有事实的物证和文字材料,一方面与孙中山先生的儿子孙科等一批国民党要人取得联系。孙科对孙氏祖居紫金的认定十分认可。在孙科的倡议下,中坝办起了中山中学,1944年4月,他亲自题写了“中山中学”的校名。1935年,紫金县兴建中山公园,后请屈武题写了“中山公园”园名。国民党许多政要也赞同孙中山先生祖籍紫金的结论,包括国民党元老于佑任。

http://www.today-zq.com/profile/details.shtml?varMID=1807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20 00: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孙中山祖籍商谈

Discussions about Sun ZhongShan’s ancestral home

二〇〇三年六月

广东省紫金中学教研员  刘乃徽

孙中山先生祖籍,仍有争论,主要有两种说法:一在紫金,二在东莞。

    现据收集的资料,及实地考察,我认定,孙中山祖籍在紫金。因证实的历史文物具齐,只要站在历史的客观立场上分析、判断、就无可否定。

    一、在紫金中坝民间,至会仍保存有原始的完整手写本《孙氏族籍》,族谱记载了孙氏先辈迁居中坝开基传代,(见材料一),这是非常难得,宝贵的重要史料,广东它地及东莞没有的,找不出的,为什么史学界某些同仁不能完全认定它?还有什么值得怀疑吗?

    二、更难能可贵的就是孙氏族人迁入紫金中坝定居后,他们先人的墓地,就在中坝存在;节日这里孙氏后代都行祭祖,(见材料一)难道是造假吗?他们后代,万万没想到至今孙中山祖籍在紫金中坝,还有争论,因为他们先人的埋葬墓地,即在本土本乡。为此,史学界的同仁有无实地考察过?难道某些人的文章就这样可靠、可信吗?

    我认为:孙氏族人入粤始祖的墓地,在广东它处及东莞都无发现,这只能在紫金中坝发现,这是千真万确的文物考证。

    三、就《孙中山评传》提供的争论问题,谈点看法:

    (1)所谓英文、中文提的“公馆村”、“龚公村”、“东莞”,都不用争论,我认为:孙中山先生同美国人谈话,当时他未必记清先辈入粤紫金中坝内这个小小地名,当时又没有任何人亲自到过中坝就地考察,正确的应该是“中坝公馆背”,指的是公馆背后的地方范围,现名是紫金县中坝镇发昌村孙屋排,也就是《孙氏族谱》内提的所在地区。(见材料二)。

    (2)所谓翠亨村孙氏后代与紫金客家人不同,这点有何奇怪,又怎能证实孙中山祖籍不是紫金中坝,孙中山先人不是首落紫金中坝呢?当时兵荒马乱,孙氏后代散失辗转到外地、到后几代人没保留客家人风俗,更无留下文物,这是不足为奇的。

(3)争论提出的“孙氏十二世祖琏昌公”人物,我认为:紫金琏昌与香山连昌,应该是同一人物,这只是此人物的出生、活动,由于当时环境及种种原故,而造成后来人记载不清不精确罢了,(好象我见到的中坝《孙氏族谱》手抄本上写的“连”昌公,不是这个“琏”字,是不是又争论一番?)以上这些,在史籍及各家族史上都有此问题存在,这更不能否定孙中山祖籍是紫金中坝。其实,对孙中山祖籍最权威性的、科学的证据,有本文提出的这些历史文物,就足够了。

同时我认为:对家族先斐祖籍问题,也要听取其后代的意见,孙中山后代孙科、孙治强、孙穗芳等,曾多次在各种场合,在其著书文章中,都一致认定孙中山祖籍是紫金中坝,难道 其后代是信口而说的,肯定不会。因他(她)他都知道,对孙中山祖籍有争论,其后人肯定有研讨、有调查、有分析,本着对先辈,对历史负责,才作出坚信的回答。(见材料三)。

    总之我们应依据史实证据,相信其后代人意见,才不至于钻牛角尖,这才是实事求是的历史态度,才有助于解决问题。



本人发表在《河源日报》、陕西省《高中历史报》、辛亥革命研究会、辛亥革命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辛亥革命研究动态》。

[ Last edited by 南洋客 on 2004-12-20 at 00:20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20 00:3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六、研究与评述(I)


国父家世源流汇述(选录)



谢福健



孙序



    《国父家世源流汇述》,是吾友谢福健君所编著。谢君隶籍台湾,自幼生长于农村,对旧社会之风土人情,阅历颇深。念旧怀乡使然,故对粤东故土文化有浓厚的研究兴趣。谢君出身理工,服务工商界多年,利用闲暇之余,广研国父思想,尤其对民生主义,颇具见解。

    谢君十分景仰国父的道德事功与国父的睿智、气宇。因此,十分留心国父的事迹及思想。为了探究国父家世源流,谢君除了详研史学家罗香林所著《国父家世源流考》外,多方旁征广引,走访故老,以求言证。于书中,将国父上世于唐末时,由河南陈留南迁江西宁都,明初友松公由闽西迁居广东紫金,清初连昌公迁居香山,皆略加阐述。还将迁粤始祖友松公至吾儿国元、国欣,历六百年,传二十一代,以科学方式,编成表格,一览无遗。对国父家庭与后裔及客家源流,亦予详实报导。

    谢君近出《国父家世源流汇述》一书,可说是一部有意义的建设性著作。在此,吾愿勉励谢君,继此一书,继续研究国父思想,来日对国家社会做更多有意义的事。



                                                  孙治强(署名并章)

                                        民国七十二年七月十一日于台北阳明山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20 00:4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序



    好友谢福健君,博学多能,目光锐利,近出所著《国父家世源流汇述》一书,将六百年来,中山孙氏世系,列成表格,于历代祖先及后世子孙之名号、生年、居所,一一列入,一览无遗。又旁征广引,博访咨周,将有关国父家世之讲述语文汇成一册,请余为序。余感其诚,且佩其能,爰缀数语,以为推介,续貂献丑,非所计也。

    余世居广东五华县,五华、梅县、兴宁、蕉岭、平远属于嘉应州,居民全系中原客属。与其四境为邻者有兴宁、丰顺、揭阳、陆丰、龙川、河源、紫金诸县。从史事地缘而言,则与紫金最为密切。缘五华原名长乐,紫金旧名永安,“长乐”、“永安”本属天然对称之吉祥语,亦可视作现在流行的姊妹县。尤其琴江发源于紫金,流经五华再以入海,而紫金建县时,亦曾将五华琴江都,划为其辖区。如果吾人以水喻血,以土比肉,则两县堪称血肉相连,同气连理矣。

    余生长五华,自幼即闻知有革命首领孙文,其祖上原居永安,后迁香山--即今之中山县。后来国父亦曾亲告美籍学者林百克,谓“祖庙在东江公馆村”。后经查证,证实此一公馆村即系现在紫金县忠坝乡之公馆背村,亦即旧属嘉应州长乐县琴江都辖地。余自民国十年以后,服务党国,历经追随国父左右亲信邓泽如、谢良牧、谢英伯、姚雨平诸先进,均异口同声说:国父系客家人,因此可说吾人与国父之先世原是小同乡。

    国父为旷世伟人,其丰功伟烈,彰彰在人耳目,毋庸吾人赘述。但其家世源流,则知者甚鲜,因而谢君此著,于党史、国史、世界史、人类学、优生学之研究,均将有所裨补也。



                                                张民权(署名并章)

                                   民国七十二年七月十二日于台北景美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20 00:41:21 | 显示全部楼层
罗序



    国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人,也是一个世界性的伟人,我们实在是无限地敬爱他,仰慕他。在敬爱和仰慕之余,我们也不禁常常会好奇地追问:像国父这样一位世界性的伟人,到底是如何形成的?这样一个问题当然很难也很深,而且未必有最后的答案。但是,不断地去思考和研究这问题,总会能增进一些人生的智慧。

    关于伟人形成的原因,其说法和理论可以概略区分为神学的、玄学的和科学的三种类型。所谓神学的说法,就是认为伟人的产生是天生的。因此,谁该是伟人,上天早已有所安排,凡间的人无能为力去改变它;所谓玄学的说法,乃是认为伟人的产生是受其出生年月日生辰八字姓名笔划、手相、面相或地理风水而决定,依这种说法,人力可以有限地去助长伟人的形成;至于科学的说法,则是企图能从实际的社会生活中与过去的历史遗业中,找出形成伟人的重要具体因素或条件,一旦能找出,人力便可以全面参与伟人形成的全部过程。

    虽然,这三种不同的说法,无论在中外古今,大体上还是同时并存的¾¾因为目前人类的知识水准;还不能说明那一种说法是正确的。然而,站在人类的立场,希望能以科学方法寻出伟人成功的因素,俾使后人可以完全的参与过程,而走向伟大的彼端。但是科学的说法,是必须人们辛劳地去研究¾¾为伟人建立完整的传记;而后从伟人的成长过程中、从伟人的社会生活中、从伟人的言论事功中,悉心观察比较,以找出伟人之所以为伟人的因素。但是,只研究狭义的传记还不够,还要进而研究广义的传记,广义的传记有纵横两方面:即从横的方面看,伟人所生活的环境,所接触的大社会背景、大社会空间,其范围可以由家庭而扩展到国际层次。从纵的方面看,则是从时间上去探索此伟人的家世源流或宗族源流,以观察此伟人在祖宗德泽方面的因素。因此,伟人形成说在科学论方面的建造工作,乃是一项沈重的、庞大的和艰辛的工程。它必须多数人去分工合作,始克有成。然而一旦有所成效,则对于世道人心的裨益也最大,因为从此人们可以具体地有效地去效法伟人,增进人人皆可成为伟人的信心和希望。

    基于这种信念,因此我喜欢鼓励我的学生研读伟人传记,我总希望他们能受到伟人行谊的熏陶之后,也能效法伟人,最后也成为伟人。同时,我自己忝为革命先烈后裔,不避鲁钝,也于民国六十三年为先祖父撰写《罗福星传》、于民国六十七年撰写《大湖英烈》,希望有助于研读伟人传记的风气。即在此时,而结识钦佩先祖父革命事迹的谢福健先生。谢先生除对先祖父革命事迹颇有心得之外,对国父家世源流的研究方面亦极有心得。谢先生从事国父家世源流的研究,乃是从玄学与科学两条路线同时进行,二者并重,堪称别树一帜。

    我从小对国父非常之敬佩仰慕,对其事迹家世也很关切,这主要是先祖父福星公是国父忠实信徒,十八岁在厦门入党。之后,在新加坡晚晴园,见到国父风采,即追随国父从事宣传革命的工作,曾以“国权”之别名在缅甸书报社,一方面写稿宣扬革命,一方面从事侨教工作。民前一年又参加黄花岗之役,身负重伤幸免于难。武昌起义成功,缔造民国之后,又奉国父指示前来台湾组党抗日,以期早日光复台湾,不幸壮烈牺牲。刑前,并曾作《中华民国孙逸仙救》之凤顶格绝命诗,以表示对国父的崇敬。

    谢先生为考究国父家世源流,多方整理资料,复访问时贤,而有明确肯定的结论。我记得在我小时候,也尝听家母谈及国父家世源于广东紫金,系客属,家母对国父家世的认识是她在读小学时,听学堂先生讲的,家母生于民国十二年,此认知早于罗香林教授的《国父家世源流考》,是以国父原籍广东紫金,诚为可靠。

自认识哲公夫人及治强先生伉俪之后,深切认识国父家属朴实无华之家风。其间,治强先生伉俪并且曾于民国七十年十二月六日前往苗栗大湖昭忠塔吊祭先祖父暨各烈士之灵,此种仁德之风,表现了革命世交之隆谊,令我及所有追随先祖父抗日志士之后人皆感念不已。今谢先生研究国父家世源流有成,特籍此一角,一以朋友身分向谢先生致申贺忱,一以烈士家属身分向国父家属致申敬意。



                                                  罗秋昭(署名并章)

                                     民国七十二年七月十六日于省立台北师专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14 05:40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