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行者
发表于 2012-6-10 12:29:44
回复 59# 老猴1233 的帖子
有的地方把石头读成石求,他是用这个“头=》求”来喻“下=》跨”
hd136302
发表于 2012-6-10 14:10:41
不知道我说的是什么,我不就能再说什么了。楼上代我说明了。闪一边去了。
老猴1233
发表于 2012-6-10 16:07:10
回复 61# 孤独行者 的帖子
呵呵!原来如此!!
刚巧我桌上有一部《新华字典》,我取手翻开一面,读音相同的字有:件、间、饯、建等二十六个字,它们的意义是完全相同的。
老猴1233
发表于 2012-6-10 16:07:59
这就是你们的逻辑。
陆河人家
发表于 2012-6-10 16:21:54
本帖最后由 陆河人家 于 2012-6-10 17:05 编辑
回复 63# 老猴1233 的帖子
汉字大部分都有同音同义的意思,但你的未免有些夸张吧。
yanxiuhong
发表于 2012-6-10 16:31:56
老猴1233 发表于 2012-6-10 10:43 https://www.hakkaonline.com/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请问行者:厅下的“下”与“屋跨”的“跨”,读音是否一致,用兴宁话读。
兴宁 厅下,即使系合音,韵尾延伸,结果也不会与 屋下 的 下 字相同的, '厅下'的韵尾延伸后,当为 thang ngha
兴宁的 厅下 没有 出现 韵尾的延伸,这系事实, 也因为ngha这样的声母结构(鼻音+送气成分) 客家话不存在.
屋下 合音 为 屋kha 也系现实,另外kha是 符合客家话(包括兴宁话)音节结构的.
两者的差异,差异在于'屋下' 在生活中更加高频使用吧,高频词语发生 韵尾延伸的可能性更加大.
yanxiuhong
发表于 2012-6-10 16:47:48
老猴1233 发表于 2012-6-10 16:0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回复 61# 孤独行者 的帖子
呵呵!原来如此!!
刚巧我桌上有一部《新华字典》,我取手翻开一面,读音相同的字有:件、间、饯、建等二十六个字,它们的意义是完全相同的。
你讲, 上述这些字'件、间、饯、建'意义完全相同?鬼会信啊,都乱讲胡话了?
陆河人家
发表于 2012-6-10 17:01:50
回复 67# yanxiuhong 的帖子
的确有点夸大其辞。
孤独行者
发表于 2012-6-10 17:30:15
好啦,猴兄,还是请兴宁的学究们来一起讨论吧。不管谁对谁错,只会越变越明的,这是我们共同的愿望。
老猴1233
发表于 2012-6-10 19:44:04
回复 69# 孤独行者 的帖子
那些老学究都是八十几岁的老人了,他们不会上网。曾拓老师倒是写过此类题材的文章,不过一时还找不到。
老猴1233
发表于 2012-6-10 19:45:36
回复 67# yanxiuhong 的帖子
对不起,我是依你们的逻辑推理的。
老猴1233
发表于 2012-6-10 19:58:40
回复 60# 孤独行者 的帖子
我早已说过,“屋”的含意并非单单是指“家”。所以“屋家”的说法,不会出现两个家字重迭的现象。
“屋里”在有些地区是指内人,不一定是指家的里面。
怡保客
发表于 2012-6-10 21:23:30
本帖最后由 怡保客 于 2012-6-10 21:27 编辑
老猴1233 发表于 2012-6-10 19:5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回复 60# 孤独行者 的帖子
我早已说过,“屋”的含意并非单单是指“家”。所以“屋家”的说法,不会出现两 ...
我在52楼举的一些意见和看法你倒可做到视之而不见,然后被你老兄一句“德高望重的学者不赞同”给否决。这是白话人常说的“大石碛死蟹”吗?
我们从音变作出解释,你老哥好歹也该说说为什么音变行不通,你的意见和理由是什么?
一直强调kha和下的读音不同,如此一来我们也可说kha和家读音不同。别和我说送气和不送气很像,我们是汉语群对送气与否是很敏感的,不是清浊对立的印欧语系。
执着于“屋下”没有“家”的意义而“屋家”才有“家”,但其他地区的客家话已经说明事实。
你举的“涯夸”“你夸”作为家读“夸”的例子我也提出质问,你否认合音那没关系。但是我们知道说“屋夸”的客家话并不止兴宁话,为什么你举的例子在我们那里是读作“你屋跨”、“涯屋跨”的呢?这说法就连同样是兴宁人的独孤行者网友似乎也不曾闻之,这是不是说明了什么问题?
至于,vuk ha-> vuk kha的连读效应(一般是前字的塞音韵尾、鼻音韵尾影响后字的声母,而后字的声母多数是零声母、半元音或声门擦音;另一个现象则是后字的塞音或鼻音声母影响阴声韵前字的韵尾)。这变化并非必然的,但却有不少类似的例子。
1. 谁:今音 man31 ȵin11。明代《兴宁县志》记作“骂鄞”,以今天官话的语音特征来说,理应读作ma yin。且不论当时的官话是否有ɲ/ȵ声母而导致后者翻译失真(对照今音)。如果当时的客音,前字是读作man,那不可能以“骂”字记音(官话保留-n -ŋ 都相当完整),可以想象当时的客音是ma ȵin,这几百年来连读音变改变前一音节被后字的鼻音声母影响,产生鼻音韵尾,从ma变成man。
2. 今天: 有客家话读作“今晡日”。照字面读是 kin44 pu44 ȵit21,但是有些地方读作 kin44 pun44 ȵit21。“晡”字也是受后字鼻音声母影响。
3. 几多:(我处客话)读作 kit21 to44。字面念法是 ki31 to44,但ki在连读下受后字塞音影响耳增生塞音韵尾(即入声)。
省略读法也有几个例子,但都是我处现象(不知其他地区是否也有如此音变),就选已经存在许久的例子(后生的说法就不罗列了),都是中间音节被省略的状况。
1. 为什么:tso53 mak21 kai53,还有一个说法:tso53 kai53。mak21 被省略了。
2. 什么事:mak21 kai53 su53,还有ma:i453 su53 或ma:35 su53。 kai53被省略或合音了。
3. 巴士:原为巴士车 pa44 su53 tsha44, 今多读作pa:52 tsha44。
再参照其他客家话“涯屋夸/雅屋夸/涯屋下的说法,所以我认为“涯夸”是很有可能省略/合音自“涯屋夸”。
怡保客
发表于 2012-6-10 21:55:06
本帖最后由 怡保客 于 2012-6-10 21:56 编辑
连读现象也可参考香港粤语:
1. 今日 kɐm55 jɐt22->kɐm55 mɐt22
2. 唔好 m21hou35->m21mou35 或mou35
3. 唔係 m21hɐi22->m21mɐi22
yanxiuhong
发表于 2012-6-10 22:23:09
道理基本讲醒。
客家俗语讲,上堂教新妇,下堂都听会了。
其他旁观人士,都逐渐接受 ‘屋下’说的用字、字义、字音演变的说解,推演。
老猴先生等个别网友硬是不能接受,也有么个奈何啊,硬按牛头来食水,这种事系好难为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