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設立籌建廖氏始祖“廖王叔安紀念館”捐款點
成都設立籌建廖氏始祖“廖王叔安紀念館”捐款點各地廖氏宗親會,各位宗親:
了方便國內廖氏宗親捐款,經世界廖氏宗親總會同意,我們在成都設立“籌建廖氏始祖叔安公紀念館成都捐款點”,啟動捐款活動。
1.按照總會統一部署,《廖氏通主頁》利用現有博客網路平臺,廣泛聯繫海內外廖氏宗親,為籌建“廖氏始祖叔安公紀念館”捐款進行宣傳和發動,同時組織捐款。
2.成立捐款領導小組(名單附後),小組成員組織當地的捐款活動。
3.成都設立捐款點。銀行:中國工商銀行成都春熙中心所
帳號:4402001501001570159 收款人:廖名龍。
國內宗親捐款可以直接彙入此帳號,也可以直接彙到總會指定的澳門帳戶和香港帳戶。
4.本著自願捐款的原則,不攤派。捐款金額多少不限。重在參與,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讓每一個熱心的廖氏宗親積極參與,貢獻力量。
5.為了加強監督管理,設立捐款監管小組,公佈聯繫電話。監管小組由廖敏(13668136890)、廖茂傑(13980879098)、廖鴻(13408602571)組成,對收集到的每一筆捐款進行登記。
6.世界廖氏宗親總會採取有效方式對捐款點進行監督檢查,發現問題立即採取措施。
7.為了增加透明度,加強監督,對捐款數量定期在博客網站公佈。
8.為了表彰捐款人,對捐款人姓名(不願意透露姓名者例外),籍貫、捐款數量定期在“廖氏族人”、“廖氏天下”、“廖氏-族”、“廖氏”、“廖氏空間”等廖氏QQ群網路及《廖氏通主頁》中公佈。
9.捐款點詳細將捐款人姓名,捐款金額、聯繫方式等統一造冊報總會。
10.所捐款專案全部由世界廖氏宗親總會“廖氏始祖叔安公紀念館”籌委會調配使用。
11.為了方便各地宗親捐款,各地宗親會可以指定專人負責,組織好捐款活動,款項匯總後,統一彙到捐款點。
12.捐款點收到捐款以後聯繫總會及時給捐款人開具捐款收據。
籌建廖氏始祖“廖王叔安紀念館”成都捐款點領導小組
籌建廖氏始祖“廖王叔安紀念館”成都捐款點領導小組為了方便國內廖氏宗親捐款,經世界廖氏宗親總會同意,在成都設立“籌建廖氏始祖叔安公紀念館成都捐款點”,設立捐款領導小組。
組長:廖名龍
副組長:廖興儒 、廖提雙、廖東樓、廖品正、廖校升、廖國志、廖宗陽
委員:廖聰安(四川大竹) 廖揚直(四川大竹)廖伯(百)謙(成都)廖代波(四川宣漢) 廖燕雲(四川巴中) 廖居超(四川德陽) 廖世遠(蘭州) 廖名良(四川德陽)
廖文政 (四川宜賓) 廖乾模 (四川德陽) 廖章恒(成都) 廖鴻(成都) 廖章安(四川渠縣)廖士綱(遼寧撫順) 廖育仁(成都) 廖品剛 (四川新都)
廖品傑(四川新都) 廖正傑(四川達州)廖時權(四川宜賓) 廖會林(四川宜賓)廖常銀(四川宜賓) 廖偉(四川仁壽) 廖彬輝(四川仁壽) 廖樂林(四川安岳)
廖小林(成都) 廖名發(四川彭州) 廖名江(四川彭州) 廖國頌(成都) 廖世林(四川樂山) 廖恩(四川射洪) 廖昌建(河南濮陽) 廖世興(四川中江)
廖濤(杭州) 廖敏(成都) 廖興才(廖勳芳,江蘇張家港 ) 廖茂傑(成都) 廖錫剛(四川冕甯) 廖光東(四川榮縣) 廖中華(四川閬中)
廖由華(成都) 廖建華(四川大英) 廖武(成都) 廖淩雲(四川廣安)廖金權(重慶開縣) 廖贇(yun重慶合川) 廖祖軍(重慶) 廖勇(重慶)
廖逸(重慶長壽) 廖洪波(重慶綦江) 廖伯芳(重慶) 廖君林(重慶潼南)廖其東(四川綿陽) 廖首武(四川綿竹)廖波(四川蒲江) 廖尊亮(湖南株洲)
廖宏文(天津薊縣) 廖文成(廣西桂林) 廖紹仁(廣西賀州) 廖開雄(廣西玉林)廖興林(貴州湄潭) 廖興舉(貴州湄潭)廖國興(貴州道真) 廖先成(貴州興仁)
廖成海(雲南怒江) 廖正德(內蒙古赤峰)廖忠秀(成都) 廖文貴(成都)
(有待增補)
《廖氏通主頁》
2007年9月
資訊來源: 《廖氏通主頁》 發布人: 世界界廖氏宗親網
關於宗親捐款重建"廖王廟"紀念方法
為讓世世代代廖氏子孫敬仰世界各地宗親對重建“廖王廟”所作出的貢獻,本會將在“廖王廟”內設置捐款芳名榜,紀念各地宗親對重建“廖王廟”的熱心捐獻,現擬訂以下紀念方法(所捐款項以港幣 / 人民幣計算):一 . 立像紀念 :
•凡捐款 HK$1,000,000.00 或以上者,製個人像作為紀念 (22 吋× 16 吋 ) ;
•凡捐款 HK$500,000.00 —— HK$999,999.00 者,製個人瓷像作為紀念 (16 吋× 14 吋 ) ;
•凡捐款 HK$400,000.00 —— HK$499,999.00 者,製個人瓷像作為紀念 (12 吋× 12 吋 ) ;
•凡捐款 HK$300,000.00 —— HK$399,999.00 者,製個人瓷像作為紀念 (10 吋× 10 吋 ) ;
•凡捐款 HK$200,000.00 —— HK$299,999.00 者,製個人瓷像作為紀念 (8 吋× 8 吋 ) ;
•凡捐款 HK$100,000.00 —— HK$199,999.00 者,製個人瓷像作為紀念 (6 吋× 7 吋 ) ;
•凡捐款 HK$ 50,000.00 —— HK$99,999.00者,製個人瓷像作為紀念 (4吋×6吋);
•凡捐款 HK$ 10,000.00——HK$49,999.00者,製個人瓷像作為紀念 (3吋×5吋)。
二 . 刻名紀念:
•凡捐款 HK$1,000.00 —— HK$9,999.00 者,刻名作為紀念。
三 . 立册紀念:
•凡捐款 HK$100.00 —— HK$999.00 者,製紀念册作為紀念。
資訊來源: 世界廖氏宗親網 發布人: 世界廖氏宗親網
庆祝国庆节节日快乐!
庆祝国庆节节日快乐!祝廖氏宗亲事业有成!万事如意!上杭客家与江西
上杭客家与江西作者:张如山文章来源:新华网
言近几年来,笔者在参与上杭客家姓氏源流调查研究时发现,上杭客家有一半以上的姓氏是直接或间接从江西迁来。另一方面,明末至清初,又有大量的上杭客家人返迁江西。本文就是从这两个方面论述上杭客家与江西特别是与赣南的亲缘关系。同时本文兼论赣南在客家民系形成和发展历史上所具有的重要地位。
源于江西的上杭客家
1.赣闽开发历史的比江西开发比福建早。江西拥有经长江入鄱阳湖穿赣江而沟通南北的黄金水道,是北方移民南下的主要集散地。秦时江西已设立十县。至汉,增至21县。唐代江西全省有八州三十七县。福建至汉一直没有设县。唐代福建全省置五州二十五县。赣南的开发也早于闽西。赣南在 西汉已设三县,孙吴时领有六县。唐代赣南(即虔州)下辖七县。而闽西迟至唐朝中叶才设立汀州辖长汀、宁化二县(二县均在唐开元时置县)。唐末以后至五代南唐时几十年间,赣南猛增4县(瑞金、龙南、石城、上犹)共领十一县。而同期的闽西(即汀州)仍设长汀、宁化二县,保留着唐时的建置。可见,五代时期赣南地区已经得到相当程度的开发,是自北南迁的客家先民最重要的接纳地。而同期闽西刚处于开发的初期,其迁入的人口十分有限,开发的潜力巨大。宋代逢金人南下,宋室南渡,元军入侵等变乱,北方移民再次大规模避乱南迁,赣地居民在当时生产力条件下人口渐趋饱和,而邻近赣地的闽西尚处于开发的初期,人烟稀少,土地肥沃,山深林密,是利于避难的“世外桃源”。因此,赣地特别是毗邻闽西的赣南向闽西移民,就成为一条重要的迁徙路线。
全长328公里,在闽西境内长285.5公里。汀江在上杭县境内长达112公里,均可通航,占汀江可通航道的50%以上,上杭地处汀江中游的黄金水段,具有优越的生存条件。由江西石城经宁化沿汀江而下可直达上杭。因此,由赣地进入闽西的移民很容易经汀江这一便捷通道,来到上杭开基。
明末清初,江西特别是赣南由于受清兵铁蹄的蹂躏,经过几十年的战乱,人口锐减,田地荒芜。而此时,闽西经朱明一代的繁衍生息,人口膨胀,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闽西人稠地窄,米谷不敷”,上杭县同样是“田少山多,民人稠密。”基于这些原因又由于地缘上的关系,有大批闽西客家人倒迁赣南。
再以上杭县太拔乡张芬村黎氏为例。该村现有户数是267,而根据《上杭黎氏族谱》主编黎斌同志统计,清以前张芬村迁往江西瑞金、会昌、兴国、万安、于都、袁州、龙泉、吉水、上犹、宜黄、莲花厅、永新、安远等地合计移民130户。一个现有仅267户的山村移民江西达130户,可见移民江西的人数之多。
上面两个自然村的移民事例说明,明末清初,上杭全县各姓氏向江西移民的人数众多。
2.播迁范围广阔。上杭客家移民江西遍布赣南、赣中、赣西北、赣东北各地。江西究竟有多少个县有上杭客家移民难以统计,只能从各姓氏播衍范围加以印证。
3.上杭廖氏开基祖花的后裔经上杭辗转迁徙江西,分布于赣县、万载、吉水、兴国、南康、龙南、上犹、瑞金、于都、会昌、石城、安远等县(市)。其中龙南县主要分布在县城及县城东南、江东等地,仅廖花第二子政的后裔就超过三万人,当地民间有“廖半城”之说。南康市的廖花后裔分布于该市181个村落,合计达4万多人。
4.并非源于江西的上杭客家姓氏也大批向江西移民。如上杭张氏一大脉系开基祖张化孙生18子、108孙,其后裔不断向江西移民,播衍于江西于都、宁都、兴国、赣县、南康、漳乡、吉安、修水、铜鼓、上犹、崇义、会昌、万安、遂川、宜春、万载、泰和等江西各地。再如上杭华氏已播迁至江西会昌、兴国、宜丰、赣县、龙南、定南、崇义、遂川、吉安、修水、新余、铜鼓、万载、崇仁、上饶、广丰、弋阳、贵溪、万年、铅山等20个县(市)。
5.上杭客家间接向江西移民的大量存在。由上杭先迁至闽西其他县或迁至广东各地繁衍生息一段时间后部分裔孙再向江西移民。这也是上杭客家向江西移民的一种重要途径。如在明末清初,广东梅州客家也是向江西移民的重要一支。梅州客家多由上杭迁去,据查考广东梅州市七县一区130多个客家姓氏中,从上杭迁去的就有117个姓氏,占90%。因此可以推断,经由上杭迁广东再向江西移民也不在少数。如2003年11月笔者以张化孙宗亲会的名义到江西萍乡开展宗亲联谊活动,了解到由上杭迁广东再由广东迁入萍乡的张化孙裔孙有数万人。
6.上杭客家向江西各地移民,以迁居赣南者为最多。仅以上杭李氏木德院前一脉移民江西为例说明。《李氏木德公院世系族谱》中有一篇:“本族裔孙外迁记录”。根据这个外迁记录,统计出移民江西总人数,并将移民地分为赣南、赣中、其它三类
综合前面的论述,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第一、前面已经论述,上杭客家大半源于江西特别是赣南。明末清初,上杭客家又大批移民江西特别是赣南。这两个方面说明,上杭客家与江西特别是赣南有十分密切的亲缘关系,两地人民血脉交融、亲如一家。
第二、上杭客家大半源于江西特别是赣南,这一事实足以表明,赣南是客家民系的重要发祥地。另一方面,明末清初,大批的上杭客家人倒迁江西特别是赣南,这一事实表明赣南在客家民系的发展壮大中同样作出了重要贡献。关于这一点,赣南师范学院罗勇教授在他的论文《略论明末清初闽粤客家的倒迁入赣》中有这样的论述:“现今赣南闽粤入迁客民后裔所占的人口比例大体是:寻乌、安远、金南、定南、龙南、信丰、南康、大余、上犹、崇义等县约占70—90%;赣县、兴国、于都、会昌、瑞金等县约占50—70%;宁都、石城较少,约占20—30%”。“目前赣南居民的格局是在明末清初闽粤客家大批倒迁入赣之后形成的。”而且闽粤客家大批倒迁入赣后,又不仅仅局限于赣南地区,他们中的一部分进入赣南后又继续北上,到达赣中、赣西北、赣东北甚至再转徙湖南、四川等地,使客家民系得以进一步发展壮大。因此,赣南既孕育了客家又发展壮大了客家民系。赣南在客家民系的形成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广东省乐昌市云岩镇廖氏邀 请 函
邀 请 函亲爱的各位宗亲:
您们好!首先祝您们节日快乐,并祝您们从此大发,永远兴旺!
文隆季昆从湖南蓝山出谷,迁徙到粤韶乳北已有564年。珠岩廖氏繁衍成族后,老祖宗年年都盼望兴建武威堂,以尊祖敬宗。光前裕后,敦本睦族。经族众的努力,先祖夙愿,现在终于如愿以偿了,这是珠岩廖氏的一件大喜事。庆典定于公元二00七年十月十九日至二十一日(农历九月九日至十一日)举行。现发去新建祠堂的主体外景、太子殿照片两张,并发去请柬一批,敬请您们回广东省乐昌市云岩镇老家来共享欢乐,谒祖祭宗。老祖宗发祥地的宗亲会热烈欢迎您们!
致礼!
文隆十九世孙志学
文隆二十世孙福才
合敬
2007年10月1日
重庆梁平城东北廖族字谱:
重庆梁平城东北廖族字谱:永开孔孟张,皇恩承天爵;
国家定安帮,万世效忠良。
我们这宗至今主要是爵字辈。有书记载的第一代廖永达。现最长者廖天福,本人廖爵兴(现居成都),侄辈如廖国武廖国峰者。孙辈如廖佳(家)佳者。定字辈也在城北也应有人了,久未回乡,暂不详。
作者: xihe028
安溪廖公祠情牵两岸与海外
近日,安溪廖氏宗亲传来两个喜讯:台湾文化名人廖武治先生在海沧区政协委员廖艺聪先生帮忙下,找到了自己在安溪的祖地,确认了自己是安溪“廖长官”的后裔;马来西亚的安溪廖氏宗亲近日也回到了安溪祖地祭祖。我们特往安溪廖公祠亲历了这场洋溢着血脉交融的盛会。马来西亚宗亲在祖地当了回主人
今年,按照廖氏宗亲轮流“做头”祭拜祖先的习俗,轮到了马来西亚雪隆廖氏公会。
厦门廖氏宗亲廖敬育先生告诉我们,清朝末年,由于国力衰微、列强入侵,在安溪世代繁衍的廖氏宗亲被迫纷纷过台湾、下南洋。当年的祖先会在家里过完最后一个春节再上路远赴他乡谋生,这时,家里会为他们蒸上年糕、晒干,制成“甜果干”作为干粮。先民们就穿着草鞋,带着甜果干,揣着菜脯(萝卜的腌制品),徒步从安溪走到同安,再到厦门,从厦门搭船前往台湾、南洋,开始一段吉凶未卜的旅程。如今,当年远赴他乡的廖氏宗亲们在各地的后裔已不计其数。我们抵达时,正赶上来自各地的廖氏宗亲在此举行一年一度的祭祖仪式。
在马来西亚安溪总会里担任了20年署理会长的廖兴汉介绍说,当年漂洋过海到了南洋的先民们,身上所带的“干粮”常常早已吃完,在这样的绝境,时常得到了同乡们的帮助,才慢慢渡过难关,开始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谋生。举目无亲的他们通过同乡间的互相联系与帮助,慢慢地落地生根,从而带领更多的同乡到南洋共同创业。随着人数逐渐增多,就成立了同乡会,而同系的宗亲们则成立了宗亲会。现在,马来西亚的每个州都有了廖氏宗亲会。“血缘性和地缘性把在海外的华人紧密联系了起来,关于祖籍地的一切自然就世代相传。”廖兴汉说,“虽然我们当中的很多人并不是出生在祖籍地,但都千方百计地要回来认祖归宗;即使是到外地,我们也都会积极与当地的同乡会、宗亲会取得联系,因为饮水思源是每个在海外的华人共同的心愿。”
共同的祖先牵引着不同地方的宗亲不远千里地寻根溯源,如马来西亚彭亨州的小园主廖泽源此次特意带着小儿子、儿媳、小女儿一同回来认祖归宗。而厦门的廖敬育先生还告诉我们,台湾廖武治先生辗转寻到自己的祖先,更是一段佳话。
廖武治通过厦门找到了“根”
今年4月18日,厦门海沧举办第二届保生慈济文化节,担任台湾保生大帝庙宇联谊会会长的廖武治应闽南之声广播之邀,参加了一个访谈节目,再现场与嘉宾廖艺聪先生邂逅。
两人在闲聊中发现,廖武治的渡台祖先“满室”来自安溪官桥上苑与廖艺聪的祖籍地相同,而廖武治正苦于找不到渡台祖的具体族系。得知这一情况后,在文化节的第二天,廖艺聪就从海沧前往厦门岛内廖武治所住的酒店,将廖氏族谱赠送给他。5月9日,廖武治致电廖艺聪称“满室”应为“阮索”的闽南语音,其后代名为荣华、开成。经过族谱史料和廖氏族谱的主编廖再题的确认,阮索是安溪上苑廖氏的第29代子孙,而廖武治是第34代传人。可以说,廖武治的祖先之谜在此得到解开,而寻到祖地的他也希望台湾的廖氏宗亲有机会可以一同回到廖公祠祭祖。在此行中,我们还特地参访了上苑后塘的廖武治家族的祖祠。
随着时间的推移,安溪廖公祠渐渐地成为远在他乡的廖氏宗亲们追溯的祖地,成为他们延续共同亲情的纽带。
安溪廖氏开发当地贡献大
在与厦门毗连的安溪民间,流传着一句话:“未有清(安)溪县,先有廖长官”。廖公祠就位于安溪凤山上,这是海峡两岸的廖氏宗亲和海外亲人的景仰之地。
廖公祠坐落在安溪县城凤山,供奉的是小溪场(今安溪)场长廖长官。据《清溪上益廖氏族谱》第一卷记载:“廖俨(845-962),字端庄,民尊长官。原籍河南光州汝南,唐乾符二年(875)榜眼及第,官至银青光禄大夫、检点太子宾客兼国子监祭酒、御史中丞、上柱国。907年,唐四镇节度使梁王朱温篡唐,后梁开平三年(909年)避乱入泉,隐于小溪场。”
廖俨在安溪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他为当地的开发、建设和置县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据史料记载,安溪县原名小溪场、清溪县,早在四千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但由于地旷人稀,少经开发,到唐代时,仍属南安县地。中唐以来,泉州等地开发繁荣起来,小溪场逐渐成为沿海和山区联系的重要交通要道。唐咸通间,泉州刺史崔戳请析南安县西乡置场未就,时任福建都团练散兵马使的廖俨,奏请唐朝置小溪场获准,廖俨遂带领族人移居小溪场。新版《安溪县志》载:“大顺年间(890、891年),小溪场长廖俨招集流民,开发蓝溪沿岸。”《泉州市志》载:“在小溪场期间,廖俨率民除暴,招集流民,开垦山地,布施教化,颇著功绩,百姓奉之为长官。”短短几年,小溪场经过廖俨不断招徕流民,披荆斩棘,发展生产,逐渐形成“政事顺成,民享安乐”的局面。
○文/卢志明 旭萏○图/许丹 俊灵
【民俗窗】
上苑“做头”习俗
在安溪上苑、善益廖长官祭典中有一个习俗称作“做头”。据廖氏族谱的主编廖再题介绍,历史上每年,廖长官祭典都由本县的宗亲轮流“做头”举办,但现在则是多由海外宗亲主持。
所谓“做头”就是担当这次祭典的主人,筹备和主持这次祭典。据说,新兴的由海外宗亲“做头”,是由海外廖氏后裔提议的,已行之多年。因为,漂泊在异国他乡的宗亲都怀着对祖先的虔诚敬仰,他们知道根在这里,祖地在这里,对祖先的孝敬,他们不能少,因此,各地的后裔都希望能够“做头”,而且有的还争先恐后。为了有序轮流,一般采用抓阄的方法,看谁得到“主办权”,他们就要提前准备相关工作。“做头”纯粹是一种义务,也是一种荣耀,目的是为了敦亲睦族,加强海内外宗亲的联系,让海外游子在故乡就像主人一样。廖再题先生还说,目前他们也在与一衣带水的台湾宗亲联系,让祖国宝岛的宗亲也能够回来“做头”。(旭萏 辛芳)
【花絮】
讲闽南话的印度族人
在祭典仪式现场,一位长得人高马大的“黑人”正在虔诚地捻香拜祖,我们感到十分新奇,难道他也是廖氏的后裔吗?但明显的,他不是黄种人。一位从马来西亚回来的廖连顺先生见我们纳闷,向我们解释说,他是印度族,名叫布巴人新乐,他与在马来西亚的廖氏宗亲廖金成一起做生意,两人十分投缘,情同手足,他自认为既然情同兄弟,金成回祖地祭祖,他也要跟着回来祭祖。
我们试着用英语与他交谈,但他一脸茫然,完全不懂英语,人群中有人用闽南话调侃道“真是‘秀才遇上兵,说也说不清’。”没想到这个“黑人”竟用闽南话说“我能说得清。”真是令人大感意外。原来他不会说英语,也不会说普通话,却能说一口流利的闽南语。布巴人新乐说,在马来西亚由于华人特别是闽南人的后裔众多,因此,在许多地方,闽南话几乎是通行无阻的语言。他在当地是做生意的,说真的,他并不喜欢英语,也没有刻意去学好英语,而是认真地学了一口闽南话,在马来西亚,闽南话在生意场上真管用。(旭萏)
--2007年湘粤桂三省毗邻区域廖氏秋祭
礼举蒸尝酬祖德 期缝聚会述家常--2007年湘粤桂三省毗邻区域廖氏秋祭
桂林 廖梓杰
金秋十月,欣悉湘粤桂三省毗邻区域廖氏宗亲在广西贺州市贺街镇(贺州古城所在地)廖氏宗祠举行秋祭活动,我们桂林廖氏一行4人(继源、文成、梓杰、永清)也前往参加了这次活动。
广西的贺县、富川、钟山、昭平、苍梧、恭城与湖南的江华、道县,广东的连州、连山、广宁、怀集等县相毗邻,有20多支廖姓族人在各县乡村城镇安居。族人或曰“崇德公后裔”, 或曰“昌公裔孙”, 或称“世彩堂”廖氏、“武威堂”廖氏。
清光绪卅年(甲辰1904年),三省毗邻区域廖氏先祖襟怀博大深远,燕翼贻谋,倡议修建廖氏宗祠。各支宗亲闻风而动,积极响应,共捐白银近五千大洋,历经约半年时间,廖氏宗祠告竣。宗祠恢宏壮观,门额“廖氏宗祠”四字更是遒劲雄浑,堂号“世彩堂”,堂联: “万石家声远,三州世泽长。”并有山水花鸟彩绘四壁,间题唐诗宋词。时任贺县儒学正堂的桂林族裔廖鸣銮题联:
尧时著姓,周代分支,念先人志砺雄师,树侯封于德庆,疏陈大本,倡忠义于公庭,骏声振播而骏业开,早负千秋才望;
籍隶漓江,宦游贺水,喜此地瑞云毓秀,绍世彩之明堂,桂井飘香,荐宗功之庙食,燕翼贻谋则燕毛聚,律成万古家风。
整座宗祠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廖氏宗祠”巍巍雄立于贺州古城如林的祠宇之列(贺街共居住有李廖黄刘陈等20多姓,均建有各自的宗祠,且均称“湘粤桂三省毗邻区域某氏”, 各姓氏每年都要举办一次秋祭活动,其宗祠文化建设已被列为国家文物保护项目。)
这次秋祭活动,由“湘粤桂贺州古城廖氏宗祠理事会”组织举办,由理事会理事长廖震等主持。10月4日晚上讨论通过了“关于修祠扩建资金募捐筹集和表彰方案”,10月5日上午11时举行了隆重的秋祭活动。来自湘粤桂三省毗邻区域的廖氏共300多人,大家谈笑风生,共赞祖德,畅述家常,呈现出浓浓的宗情族亲。
活动期间,大家踊跃捐款,两天便募集(含认捐)资金8万多元(其中沾生宗亲捐2万多元,钦红宗亲捐1万多元),该理事会总会长荣纳宗亲因公差北京不能参加活动,但他表示:他个人将捐这次收得其他宗亲捐款的总额数。
贺州古城有2000多年的历史文化,贺江穿流其境,有古城墙、文笔塔古籍,还有姑婆山、温泉、浮山、石林等景点。同时,贺街湘粤桂三省毗邻区域各姓氏宗祠景观及一年一度的秋祭活动也成了开发贺州古城旅游的一道文化风景。
2007年10月6日
通联:广西桂林灵川县人民医院
邮篇:541200电话:13768712217(宅0773-6815361)
世界廖氏宗親總會籌建廖王廟第二期捐款情況
世界廖氏宗親總會籌建廖王廟第二期捐款情況(2007年8月18日起)
捐款宗親芳名: 捐款數額:
廣佛百一郎公聯誼會 二千人民幣(2,000.00)
廖詩貫(浙江溫州) 一千人民幣(1,000.00)
廖俊偉(深圳) 三千人民幣(3,000.00)
廖少波(深圳) 五百人民幣(500.00)
廖淑枝(廣州) 二百人民幣(200.00)
廖傳德(廣州) 二百人民幣(200.00)
廖新權(香港) 一萬二千港幣(12,000.00)
廖志強(香港) 一萬港幣(10,000.00)
廖國全(香港) 二千港幣(2,000.00)
廖樹森(香港) 二千港幣(2,000.00 )
廖錦洪(香港) 一千港幣(1,000.00)
廖榮(江西龍南) 一萬人民幣(10,000.00)認捐
廖志善(廣東) 一千人民幣(1,000.00)認捐
廖名龍(四川成都) 一千人民幣(1,000.00)認捐
廖正德(內蒙古赤峰) 八百人民幣(800.00) 認捐
廖勇(四川成都) 三百人民幣(300.00) 認捐
廖敏(四川成都) 三百人民幣(300.00)認捐
廖濤(杭州市) 二百人民幣(200.00) 認捐
廖光東(四川自貢榮縣) 二百人民幣(200.00) 認捐
廖品正(四川成都) 二百人民幣(200.00) 認捐
廖常鑫(四川宜賓) 一百人民幣(100.00)認捐
廖章恒(四川渠縣) 一百人民幣(100.00)認捐
廖鴻(四川成都) 一百人民幣(100.00) 認捐
廖茂傑(四川涼山鹽源) 一百人民幣(100.00) 認捐
廖見良(比利時) 一萬港幣(10,000.00)
廖佰靈(比利時) 一千歐元(1,000.00)
廖錦松、廖錦輝、廖錦?(比利時) 三百歐元(300.00)
廖醮來(比利時) 一百歐元(100.00)
廖添樂(比利時) 一百歐元(100.00)
廖兆生(比利時) 一百歐元(100.00)
廖傑新(比利時) 一百歐元(100.00)
廖添能(比利時) 一百歐元(100.00)
廖錦齊(比利時) 一百歐元(100.00)
廖秉權(比利時) 一百歐元(100.00)
廖裕納(比利時) 一百歐元(100.00)
廖灶福(比利時) 一千港幣(1, 000.00)
資訊來源: 世界界廖氏宗親網 發布人: 世界界廖氏宗親網
贵州六盘水廖氏
贵州六盘水廖氏我祖系三国蜀汉廖化公之后,数传廖洪乾公迁湖广宝庆府邵阳县西路古庙门前,洪乾公五世单传-廖秀奎-廖仲侥-廖永堂—廖文才,文才公生8子:正旗正举正全正轩居住本土;五子正朝奉旨坐朝贵州大定(今大方县),六子正刚分管贵州威宁;七子正荣八子正光于1723雍正元年来至贵州水城修皇城(即我六盘水廖氏祖先)。
排行20个:洪秀仲永文,正大光明时,继续承昌国,登崇发达财(或谐音模糊)
广东乐昌市云岩镇“武威堂”庆典大会隆重举行
广东乐昌市云岩镇“武威堂”庆典大会隆重举行(快 讯)
四川大竹县廖氏宗亲联谊会秘书长
广东珠岩始祖廖文隆公第十九世孙 廖聪安 敬献
我受广东省云岩镇出水岩兴建“武威堂”理事会邀请,参加10月19日(重阳节)在云岩镇举行武威堂落成庆典。10月17日中午,在廖学志宗亲的陪同下到达武威堂前广场时,兴建“武威堂”理事会的领导和宗亲,早已在那里等候迎接。我还没有下车,他们就燃放鞭炮对我热烈欢迎。迎接我的长辈和宗亲欢笑着与我握手欢迎,并带领我瞻仰新建成的武威堂。
新建成的武威堂,坐落在云岩镇天赐山庄,殿后山势朝峰拱秀,殿址地势开阔平坦,新修的水泥公路四通八达,殿前远眺七层山岭叠翠,一层高过一层。这块风水宝地,风光秀丽,象征着此处人文并茂。此地,历来是文隆、文松、恒政、文政、文敏、文秀等八位始祖公的发祥地。
新建成的武威堂,占地面积5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900余平方米。武威堂设计为:两层半砖混结构建筑,古格新装,宗祠气派。粉红色墙壁,磨石、大理石、瓷砖地面,硫璃饰瓦青龙跃,琥珀雕梁玉柱联,远眺近看,雄伟壮观。殿前一池清塘,波光荡漾,殿后青山树竹苍翠。武威堂前,灰白色沙石广场坚硬平整,九步水泥阶梯宽敞。红色殿门两边,大理石圆柱左书“武略超群西京世泽传万代,右书威仪显赫北郭家声继千秋”。殿门内设红色屏风,屏风壁上书:“尊祖爱国,传承文明,构建和谐,共同富裕”十六个金色大字。沿着两厢过道进入大殿,展现眼前一片金碧辉煌,气势恢弘。中间正殿,陈列供奉廖文隆公等八位始祖以及远祖廖统公、继林公、孝通公列祖列宗之神牌。神位正上方塑雕二龙戏珠、两边龙飞凤舞,殿堂天顶悬挂30盏白色莲花灯,真是尽善尽美。正殿殿下建有20余平方米天井,一是通风采光,二是排水和绿化。天井两边系进出通道,两面墙壁上,大理石刻捐资宗贤名讳和功德。正殿对面红色屏壁上绘画金色廖氏腾和彩色壁画。左面配建:玉树腾芳、接待室,右面配建:天地正气、功德厅,功德厅内正面设龙凤榜,为捐资万元以上的宗贤巨幅彩照、功德及全家宗贤名讳;两面墙壁挂满捐资千元以上的宗贤彩照。
武威堂主殿右侧是文史馆,馆内陈列着廖氏家族文化史料和许多尊贵文物。文史馆前系小花园,园里花池、水池配套,外有红色围墙护照。
这座金龙腾飞,雄伟壮观的殿堂楼閣,流光溢彩,气度恢弘,蘊含著中华文化的厚重底蘊和廖氏裔孫的浓浓深情。
敬祖崇宗,敦宗睦族是炎黃子孫共同的文化认知和情感需求,也是廖氏家族的优良传统。時逢盛世,立族譜、修宗祠,漸成方興未艾之势。广东省乐昌市雲岩鎮文隆公後裔秉承传統,順应潮流,倡修武威堂;同宗裔孫同心協力,時經数載,耗資耗力甚巨,終于大功告竣。功莫大焉,善莫大焉。
10月19日(农历九月九),万里晴空,阳光灿烂,武威堂四面八方彩旗林立。热烈庆祝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增强宗族凝聚力亲和力,构建和谐社会的红色横幅标语迎风招展,武威堂内外摆放着数十盆鲜花和大花篮,气度恢弘的武威堂更显得庄严和喜气。
岭南重阳节时,正是秋高气爽,金桂飘香,喜获丰收的季节。广东省乐昌市云岩镇廖文隆公一脉裔孙选择在我国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节日——重阳节,举行“武威堂”落成庆典,充分体现了文隆公裔孙尊老、敬老,崇宗敬祖之真情。
参加庆典的人们穿着节日盛装,从各地赶来,个个喜气洋洋。上午十时,在升国旗,奏国歌的欢乐声中庆典大会正式开幕。接着是五彩瑞狮拜祖,锣鼓声、礼炮声、鞭炮声响彻云霄;礼花彩弹直射蓝天,闪耀出五彩缤纷的花团和雨花,真是美丽壮观。随即到会代表向武威堂敬献花蓝、向列宗列祖敬香,在礼宾司的主持下,全体肃立向列祖列宗三鞠躬。
随后,兴建“武威堂”理事会主任 廖思堂致辞,全文如下:
各位宗亲、各位亲友、各位贵宾:
大家好!
在举国上下热烈庆祝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之际,适逢九九重阳,我们珠岩廖氏家族,在这里隆重举行武威堂落成庆典。我谨代表董事会、理事会,向前来参加盛典的仁人志士,表示热烈欢迎,向为兴建武威堂慷慨解囊的宗亲好友,向关心和支持兴建武威堂的领导机关、职能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五百多年前,我们老祖宗文隆季昆七兄弟迁来珠岩地带落居建业,始祖“八公”人文蔚起,至今发展成为两万多人口的大家族,裔孙遍及粤、湘、赣、四川、海南、台湾等省市,主要分布于粤湘赣三省地域相连靠近珠岩的乐昌、乳源、阳山、曲江、仁化、蓝山、汝城、资兴、新田、宜章、崇义等县市及四川大竹、广西柳州等一百多个村庄。“八公”繁衍成族后,曾在出水岩原“赵家书院”进行过三次修谱,后来又在陶马不的“桂芳书院”进行过两次修谱。两地的房屋都极为简陋、残旧、狭小,加上年久失修,已成废墟,谱馆图有虚名,致使一九九一年的湘粤赣大联修云岩分管只能借用当时云岩大队的办公室进行。由于没有堂馆,致使修谱很不方便,有谱无处放,从远方回来尊祖拜宗的家族无立足之地。面对这种困境,兴建堂馆成了族人民的迫切愿望。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迎来了“经济腾飞百业兴旺,人民生活蒸蒸日上”的龙腾盛世。在党中央传承文明,构建和谐方针的指引下,于二00六年春节期间,族中志士提出了兴建武威堂的倡议。随后,经过多次会议商讨,终于形成了共识,于当年三月二十三日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对成立机构、堂馆选址、捐资集资方案等作出了决定。随后,理事会成员带头捐资,努力排除族众中存在的等待观望心理障碍,努力铸就“武威雄姿要灿烂”和“培植鼓动武威男儿当志强、女儿上前不靠旁”的精神风范,努力营造“集捐齐上、群情激奋、互促互帮、纷争上榜”的气氛。从而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捐资热潮,于是筹资达到七十余万元,超出了原来的预料。捐资者涉及到六个省、十五个县市、八十五个自然村,外省宗亲捐资达10多万元,女子捐资3万多元。其中上龙凤榜的有12人,上金榜挂像的有260多人,理事会采起了边筹集资金边动工兴建的做法,兴建工程于2006年7月20日启动,只五个多月时间于当年12月初完成了主体工程,于12月12日进香火,至2007年10月初全面竣工。先祖的夙愿,终于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下如愿以偿的实现了。我们的实践体现了毛泽东提出的“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的伟大真理。于是就在“南龙北跃势昂扬,左旗右鼓前朝秀,两水扶龙汇门堂”的天赐山庄“武威堂”拔地而起了,它的构筑非同一般,是“琉璃饰瓦青龙跃,琥珀雕梁玉柱联”,“鸟革翠飞德韵彰,周边难得此辉煌”本族和邻族的人们路过都望堂胜赞。武威堂的兴建,体现了全族团结奋进,努力攀登的精神,并极大地增强了宗族凝聚力和亲和力。在兴建过程中,远地宗亲数以百计的人纷纷回来奉献和观光,也传来不少本族共同谋富裕,求发展的佳事。事实充分说明了兴建武威堂是完全必要的,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盛事、大喜事!
武威堂兴建成功了,今后全族必须共同维护,不断完善、美化好,大家为它增添庄严和色彩。为了管理好堂馆,使其充分发挥作用,成为教育后人的大课堂,我们必须坚持“五个要”:一要设立稳定持续的管理机构;二要有专人管理;三要使谱谍鼎新制度化、规范化;四要健全财产财经管理制度;五要使祭祖规范化、制度化。这些内容将在“武威堂章程”中具体阐述。让我们在“尊祖报国、传承文明、构建和谐、共同富裕”的精神鼓舞下,把宗族事情做得更好,为武威堂增辉,为族裔们添福。最后祝各位宗亲家庭幸福,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紧接着族亲代表,云岩镇出水岩村党支书廖福才、祖岭村老人廖红辉、梅花镇大富岗村委代表廖文忠、乳源县代表在大会上进行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上午12时休会后,武威堂理事会,统一安排参加庆典大会代表进行午餐,各地宗亲相互庆贺,处处洋溢着浓浓亲情。
庆典大会举行三天(待续)
二
武威竣工庆典献词
举世瞩目,华夏奔康。国恩祖德,福泽绵长。饮水思源,永矢毋忘。报国恩,当鞠躬尽瘁;怀祖德,建祠馆以弘扬。继前贤之典范,育后世之彦良。齐家治国,大志鹰扬。此乃武威兴建之主也。因而赋曰:壮哉云岩,胜境一方。青莲峰美,绵绣宏庞。帽峰雄峙,崖祖苍茫。云弥漫而盈紫气,岩崎峤而示揄扬。林蕤葳而绿荫,沐占露而朝阳。山川毓秀,星曜呈祥。是以烟霞拱马山之色,日月助珠岩之光。得青山秀水之佳境,辅人文瑞霭之辉煌。
廖氏源头,曰武威堂。西京望族,北廓兰茳。名闻遐迩,世多忠良。珠岩定居,奕世荣昌。筚路蓝缕,拓地开荒。八枝共秀,百卉齐芳。根深叶茂,源远流长。人才拔萃,典则琳琅 。秉中诗句,御史文章。饶氏太婆举育士培材之德,茹淑含香。李公大人抱反清复明之志,潜隐斯乡。永忠公以南征北战之勇,驰骋疆场。四生公以拄天疬世之韬,除暴安良。尚忠官至内阁尚书,促隆位登凤阳正堂。仲民曾宰乳源之长,翰飞任台侨务重快乐。贤思长大桥镇,终牺牲而成烈士,聪荣任省厅,为理老干之寿康。介操选为国大代表,宏清志作爱国台商,芸芸后继,代代鹰扬。
珠岩族人,爱国爱乡。昔抗倭奴,赴火蹈汤。金?铁马无穷恨,赤胆红心迎曙光。几番风雨,几度沧桑。而今星称物换,理喜国泰民康。万幢楼房欣崛起,一衢坪乳联四方。亲爱精诚,兄弟和谐棠棣茂,化俗调风,改革宏开凯歌扬。
武威祠馆,富丽堂皇,丹釉铺垫,彩瓦装璜。飞檐拱脊,壁表流光。集自然之画屏,采时尚之辉煌。人世布阴阳两极,太空行日月双光。华堂衍庆,俎豆馨香。继往开来,骏发鸿张。江山共刷乾坤秀,日月同辉天地长。代科本德薄,人微知浅,承廖府父老之邀重,不才作赋于华堂。盛情不负,涂鸦数行。但愿武威家声振,吾今献丑又何妨。一言均赋,四韵成章:
馆宇巍峨造艺藏,梅辽难得此辉煌。
竹苞松茂仁风畅,鸟革翠飞德韵彰。
敬祖睦亲思孝道,充闾跨灶耀门墙。
武威今日添光彩,桂柏半松劲节香。
忝亲光裕远孙:杨民生敬撰
丁亥季秋
三
建堂颂
中华盛事,百业兴旺;国家振兴,繁荣富强;改革开放,春风浩荡;经济腾飞,成就辉煌;人民生活,蒸蒸日上;传承文明,大力发扬;构建和谐,主旋唱响;我族志士,长远目光;审时度势,把握有方;倡议建堂,所归众望;一呼百应,集捐齐上;群策群力,互促互帮;奉现热潮,处处高洚;群情激奋,纷争上榜;募集资金,超出预想;一年竣工,如意安祥;先祖夙愿,如愿以偿;重阳庆典,喜气洋洋;从此大发,永远兴旺;力争高攀,贵在志强;致谢族众,祝福安康;为记功德,立碑排榜;刻碑铭记,万古流芳;宗公显应,世代其昌。
兴建“武威堂”理事会主任 廖思堂
2007年10月19日 (重阳节)
四
賀 詞
廣東省樂昌市雲岩鎮武威堂慶典大會:
丁亥金秋,廣東省樂昌市雲岩鎮武威堂勝利落成。殿堂樓閣,流光溢彩,氣度恢弘,蘊含著中華文化的厚重底蘊和廖氏裔孫的濃濃深情。值此慶典大會隆重舉行之時,謹致熱烈祝賀!
敬祖崇宗,敦宗睦族是炎黃子孫共同的文化認知和情感需求,也是廖氏家族的優良傳統。時逢盛世,立族譜、修宗祠,漸成方興未艾之勢。廣東省樂昌市雲岩鎮廖文隆公後裔秉承傳統,順應潮流,倡修武威堂;同宗裔孫同心協力,時經數載,耗資耗力甚巨,終於大功告竣。功莫大焉,善莫大焉。
吾宗是文隆公裔孫之一部。三百年前,先祖離鄉背井,“奉旨入川”,在四川省大竹縣開基創業,漸成當地望族。雖然關山隔阻,歲月無情,但是尋根竭祖情結從未稍減。今天,面對祖宗的在天之靈,遠方遊子鄭重承諾:不忘祖恩,與時俱進,共創武威輝煌!
四川大竹廖氏宗親聯誼會
文隆公後裔各宗系分會
文隆公第十九世孙 聪安 敬贺
公元2007年10月19日
丁亥二00七年九月九日
武威堂落成诗词摘录
武威堂落成诗词摘录庆典歌咏
(一)
盛世修建武威堂,雄伟壮丽众欣赏。
九九重阳开庆典,粤湘赣边喜洋洋。
(二)
重阳庆典喜非常。醒狮飞舞五乐扬。
今日宴席当天散,宗亲情义永久长。
贺武威堂庆典
(一)
廖氏荣门意志强,同仁共建武威堂。
天时地得人和协,伟绩丰功庆典章。
(二)
巍峨壮丽武威堂,世纪之光名俱扬。
共筑和谐社会路,发家致富代荣昌。
——廖树枢
题天赐山庄
天赐山庄紫气彰,武威华夏映辉煌。
门前湖水连天碧,户外青山沐慧光。
自古柴门多俊秀,而今族旺富贤良。
地灵钟秀人文盛,共建和谐奔小康。
——坪石镇李厚正
题天赐山庄
七绝二首
(一)
壮丽山庄天赐来,奇峰巍巍任徘徊。
堂前池水开颜笑,鲁跳龙门万里才。
(二)
紫气东来福地香,北郭家声万古扬。
报国读书宜首重,耕耘不弃福录长。
——廖汝南
劢族勉进
(一)
廖氏家声继世长,西京世泽启人航。
为民为国不图利,惠政清廉泽世长。
(二)
北郭家声劢志长,扶公教授隐山房。
山中宰相图为国,卓育英才扛栋梁。
(三)
廖氏之光劢志扬,自强自立奋图强。
大兴百业开新路,首重诗书万卷藏。
(四)
人月清风劢志良,献身报国慨而慷。
忠扶先主中山志,革命精神天下扬。
(五)
廖氏家风劢志长,严于律己品高彰。
广交朋友和邻睦,建树文明万古扬。
——廖谨喜
继琳公赞
缅怀始祖,源远流长。天诞之聪,秉性轩昂。刻苦勤学,身列宫墙。
才储八斗,文海泱泱。学富五车,墨浪洋洋。梭登殿试,进十士扬。
壮元未第,自立主张。官游桂郡,九嶷风光。钟灵毓秀,蓝邑最香。
淡薄名利,弃籍原江。卜宅涵溪,造胜名乡。披荆斩棘,开拓田庄。
诗书垂世,耕读传芳。人文蔚起,四海翱翔。公之德望,清风廉倡。
公之品行,山高水长。永垂谱志,青史彰彰。
——廖谨喜
注:云岩始祖文隆公系继琳公十九世裔孙。
武威堂落成庆典献词
武略文韬,族睦兴邦,源溯湘南钟水
威仪俊秀,人才匡世,基开粤北珠岩
武祠雄伟祭明主,欣观此日人文蔚起
威殿庄严新淑贤,喜祝他年科甲联芳
——谢继林
前人伟绩丰功名垂在武
后裔负望今世壮气显威
祝建雄伟祖祠丁财两旺
贺武威后裔兴祀富贵全
——廖氏武威瑞狮队
集自然之画屏
采时尚之辉煌
馆宇巍峨造艺藏
梅辽难得此辉煌
——大坪镇杨民生
仰武威殿堂问根求祖
数珠岩灵地大器风流
——蓝山县城北门80岁老人廖惠生
天赐山庄立武威
肃穆堂皇映翠微
——蓝山县上清涵廖世祥
孝祖尊宗,文韬武略,珠器风流
通域壮族,隆兴武扬,岩松挺秀
——江西廖阿勇
华夏落成之喜,万古千秋丁财两旺
金殿辉煌同庆,世代相存富贵双全
来源于廖名龙
《武威廖氏花公陵墓修建竣工大典纪念大会》邀请
《武威廖氏花公陵墓修建竣工大典纪念大会》邀请廖名龙
《武威廖氏花公陵墓修建竣工大典纪念大会》将于2007年11月19日在福建省上杭县隆重举行,会议欢迎花公后裔光临。据悉,世界廖氏宗亲总会会长廖泽云先生届时光临。
会议报到地址:福建上杭县上杭大酒店,
联系人:廖连昌老先生(福建省永定县廖氏宗亲会会长),
电话0597-5833717;13178155560。
背景资料:花公:廖花,字循政,号实蕃,行五郎,宋参政大夫。廖花于宋中叶因乱而行,初由延平顺昌合阳市后择汀之上杭郭坊(觉坊)肇基,娶冯氏生一子:昌,昌生三子:徹、政、敏。长房:徹,号甫田,行十九郎;次房:政,字拱宸,号德位;三房:敏,号讷斋,行廿一郎。其后各户廖氏皆自郭坊(觉坊)三房分支。廖花为闽粤赣台廖氏大始祖。"自花公传世攸久,历数百年,廖氏之福,代未艾也"。
凯兄,你好,辛苦了!借助平台发点信息
欢迎大家加入廖氏家族全国QQ群:廖氏家族QQ一群35695767
廖氏家族QQ二群20407139
廖氏家族QQ三群33056098
廖氏家族QQ四群48360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