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重建新宅成时尚 客家人是否搬离福建土楼难取舍
农历大年初二傍晚,福建省永定县下洋镇陈正村,一个古朴客家小乡村中,陈庆国的家庭会议在争论声中结束,今年他们打算拆除住了50余年的土楼,在原地建新住宅。
“这是一个痛苦的决定,毕竟土楼是我们的祖辈的心血。”陈庆国说。
客家土楼是客家人以土作墙建造起来的集体建筑,以其独特的造型和功能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客家人的腰包鼓了,一些住了几十年的土楼小了,楼内设施难以匹配现代生活。离开土楼,重建新宅成为这个小乡村的时尚。“你家盖楼吗?”“原来的土楼还留吗?”是这里今年走亲访友最热门的话题。
村主任陈庆城告诉记者,这两年村里新楼越来越多,“站在村委会楼上看出去,新楼和土楼数量差不多了。”
村里的会计陈庆安去年拆除了土楼,原地建起了一栋新房。还来不及装修,陈庆安一家就搬进了还是毛坯的新楼里过年。
大年初二是中国人传统中回娘家时间,一早,陈庆安的姐姐和妹妹都回来看父母。一家人坐在仍是毛坯的房子里,热烈讨论对房子未来的规划。
“以前没想到要拆土楼,去年看到我们邻居们都开始建新房,我们才决定改善住房条件。”陈庆安看着对面一栋4层的别墅式小楼露出羡慕的眼神,“大家都想生活得更好嘛。”
与陈庆安不同,陈庆国平时并不住在村里,在广东工作的他一年里只有过年才能回家。“老房子里没有卫生间,房间不够住,布电线不方便”是他希望重建新房的原因。
陈庆国家是一个简单的普通小土楼,不在土楼景区和保护区内,但是“拆”和“不拆”也成为他和哥哥陈庆番的艰难决定,兄弟俩为此争论了多次。
“固执”的陈庆番认为,拆了土楼不仅是儿时的记忆没有了,一些客家的传统也没有了。“以后我们的孩子从哪里嫁娶呢。”
按照客家人的风俗,嫁娶将在土楼的堂屋进行,但是新式小楼很难设计这样功能的堂屋。
“只能尽量保留传统,在以后新楼里留出一个小厅堂用于嫁娶吧。”陈庆番经过“纠结”,最后同意了弟弟的提议,一起拆除共同的土楼建设新楼。
他希望,以后家里的电线不会乱七八糟裸露在外了。“以前孩子不懂事经常去扯电线,很不安全。”
“我们还是要向前看,”陈庆国劝为搬离土楼神伤的哥哥说,“我们留住土楼的形不如留住土楼的魂。”记者陈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