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许多地方客家人新添男丁后,每年元宵节都会举办“新丁粄节”以祷告祖先。 【古风】 客家人生下个男孩叫添新丁,在新丁取名过程中,讲究一套时序,取其气质,使得其既能更好地成长,又有祈望将来有个长进,成为家中“成器”的一员。 旧时客家人讲究添新丁取名,是在社会历史环境中不断形成的。客家男人大都因战乱灾荒中不断迁徙,要挑起一家的经济生活重任。在维系一家的生存中,形成家中的顶梁柱,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交中,有着主心骨的阳刚之气。像宋末的文天祥就有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正义之气骨;清朝的洪秀全有“寻求救国真理”、“斩邪留正”的主张和决心;清末黄遵宪有 “爱国爱乡”、“开风气之先”思想……这些被视为“人名像事,事像人名”,在客家人群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把男人看作是一家之中的重要角色得到重视,从而把取名看作是十分庄重的大事来看待。 按新丁的本命之意及时序取有气质的贵子之名。当新丁平安降临出世后,家中长辈在自己的大门前燃放长串爆竹,以示庆贺新丁诞生。八九天后,由家中长辈将新丁出生的年、月、日、时辰、地点端端正正地写在一张红纸上,然后请德高望重的“儒生”排算出“八字”,如“八字”有缺损则在取名时加上,如若算出新丁“火旺”,则“缺水”,在取名时,就加水字,或加有“氵、冫”的偏旁字。若算出“土多”则“缺木”,就加带“木”字,或加“木”偏旁字。然后,挑选出声音响亮、稳重又具有气质,包括寄希望于为国为家、赋予抱负等方面的字眼,进行推敲后暂定出几个名字,进行天格、地格、人格分析打分,把所得的分加起来,最后选择出分数最高为佳名而定下其名。长辈根据所取的名,然后按族谱上祖宗定出的辈世分给新丁。 在给新丁取了正名之后,一般还附带一个乳名,如叫“细狗”、“牛牯”之名,被视为“贱”名,比较粗生易养。 新丁定名后,举行俗礼告知祖先及世人。新丁出生满月后,由家中长辈选择吉日良辰,在红纸上用毛笔端端正正写上新丁取名×××,乳名×××,这行字要一行写完,忌分两行;中间行写“长命富贵”;最后一行写上家中长辈的名字。然后,摆上三牲,点燃香烛,燃放鞭炮,将红纸条恭恭敬敬地贴在祖宗牌位的柱子上,在一年之内不得覆盖,新丁的取名之作才算真正结束。 春节后元宵前,凡是添新丁的人家都购买花灯,悬挂在祖公厅里,并准备酒菜,请包括安名的“儒生”等远近亲朋,热情款待,并再次通报新丁的名字。客人喝酒共庆,祈望将来能沿着新丁之名去茁壮成长“成器”。 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上世纪50年代初解放后,男女得到平等,男女取名都一样,且简化程序,所取之名都多与时代的特点相结合。如新中国建立出生的叫建国,土改分田地出生的叫分田,抗美援朝出生的叫抗美,大跃进出生的叫跃进,“文革”初期出生的叫志红,改革开放出生的有象征振兴中华、奔康致富之意的叫兴华、雄鹰、春花、紫嫣等,与时代合拍,与时俱进地取名。(丘祥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