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4-11-2 16:21 编辑
先祖母黄墨庄,(1908-1991)是梅县黄遵宪公度先生长孙女,1908年生于梅县故居荣禄第,其父黄璇泰(字季伟1888-1960)是公度先生第四子,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生,民国后任广东省参议员。茲敬录先祖行宜恭致崇敬哀思
江西遂川 钟煜晟 敬录
先祖公度先生手跡
先祖黃季偉手跡
先祖出身于屡代经营典当的大商人家庭,属嘉应州黄僚公后裔,传十余代到明末,有裔孙黄文蔚从梅南分出,落居嘉应州城东攀桂坊,遂为攀桂坊黄氏始迁祖,公系江夏堂黄氏迁梅州第二十三代孙。高祖乃十九世祖黄朴泉(1733-1829),讳润,字桂柏,谥孝创,寿过百龄,乾隆五十年(1785)“钦旌五代同堂,妣钟,子十人。黄遵宪写有《高祖朴泉公事迹述略》,其神牌位写道:“钦旌五代同堂,讳润,字桂柏,谥孝创,百寿朴泉黄公,其子、孙、曾、玄共200余人,更奇特的是这一大家庭中还有两房五代同堂者,就是黄朴泉第六子(六房)黄学诗妻李太夫人家,即黄遵宪曾祖母一家。另一是黄朴泉第七子(七房)黄学锦妻刘太恭人家。兩代三家欽旌五代同堂应该创全国纪录了!
先生之高祖名黄润,原家境贫寒,以替人书写牛契为生。当时,外国银元刚刚在广东的市场上流通,他能够通过银色、声音的差异来辨别真伪。于是,他在集市上摆一张桌子,替人鉴别、兑换银元,广聚四方之财,几年后就发家致富了。30岁时,黄润开始创立自己的典当铺,并在晚年把当铺发展到四五家。
虽然自己弃儒经商,黄润却没让儿子继承家业,而是让其专心读书,其第六子黄学诗,字词海(公度先生曾祖父)却弃儒经商,身后却因黄遵宪贵而诰赠从一品荣禄大夫,妣李,州城公孙三翰林,翰林院检讨李象元之裔,咸丰八年(1858年)七月二十六殁,享寿八十五,以三子际熙得曾孙,钦旌五代同堂赏银缎如制。初封宜人,诰赠一品夫人。
公度先生祖父黄际升字允初,词海公之第六子,早年弃儒从商,系典型马食牛耕的二世祖人物!从小赋闲在家兼抽上了鸦片烟,光绪十七年二月初九卒。亦因黄遵宪贵而诰赠从一品荣禄大夫,原配粱诰赠一品夫人。
黄遵宪父亲黄鸿藻字雁宾号逸农(1829-1892),允初公长子,咸丰六年(1856)举人,先后做过户部主事及广西思恩府知府等职,光绪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七卒,诰授通议大夫诰赠一品荣禄大夫,妣吴,生於道光八年七月二十三,卒於光绪九年正月初十。诰封淑人,诰赠一品夫人。
黄遵宪从小聪慧过人,举凡作文吟诗,填词对句,在在显示了他的才华过人。有一天,黄遵宪的祖父黄际升,横床直卧,吸食鸦片,吞云吐雾之后,得意地吟道:龙呵气而成云;
黄遵宪对祖父抽鸦片这种不良嗜好,早就深恶痛绝,居然还吟诗作对,陶然自得,更是反感。小小遵宪,思索一下,高声对道:
蚕吐丝以自缚。祖父面红耳赤笑而不敢语。
黄遵宪光绪二年1876年中举人,1877年随何如璋东渡出使日本,在任期间,积极就琉球问题同日本交涉。后又前往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地任外交官。驻外期间,他留心观察所在国的事物,认为中国要革新自强,必须效法日本维新变法。光绪八年(1882年)春天,调任驻美国旧金山(今译三藩市)总领事,当时美国借故逮捕大批华侨入狱,黄遵宪到监狱探望华侨,叫35岁时,黄遵宪奉命调任美国三藩市(现译作旧金山)。 2月12日抵达美国,3月,美国国会通过限制中国移民法案。因赴美之国人多为华工,此项法案实际是针对华工的,但学生、商人、游客,乃至侨胞也受到波及,被视如囚犯。黄遵宪向负责外交事务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求救无果,于是自图良策,为回国的侨胞颁发护照,作为返回美国的凭据,尽可能提供便利。
当时三藩市的华工贫苦,往往数十人挤在一个屋子里住。美国法律中有一条“方尺空气”的规定,即每人需享有56平方米空气的范围。违者,房主处以500美元以下罚款,房客处以50美元以下罚款或监禁。黄遵宪抓住这条法律,在视察华工住地后,又亲自探望关押华工的美国监狱,见到数十人被囚禁于同一牢房,就叫随从丈量监牢面积,责问美国人必须按照“方尺空气”给予相同待遇。随从丈量监狱。美官员无词以对,只得释放华侨。光绪十一年(1885),黄遵宪请假归国,在家乡埋头修订《日本国志》,至光绪十三年成书。书中,黄遵宪批判秦汉以后“君尊而民远”的专制主义,肯定西方的立法制度,全书共四十卷,五十余万字,详细论述日本变革的经过及其得失,借以提出中国改革的主张。黄遵宪任中国驻新加坡第一任总领事期间(1891-1894)
1891年11月1日,黄遵宪被任命为清政府驻新加坡总领事。到任后,他详察南洋各岛情形,体察侨民疾苦,并着手改善侨胞待遇。当地英国殖民者设立的华民政务司“名为护卫华人,实则事事与华人为难”,甚至敲诈勒索。黄遵宪一面与英国殖民主义者斗争,一面将《大清律例》中有关财产各条抄出,并译成英文,要求总督交给华侨聚居地承审官“一体遵办”,以保护华侨的财产。
时值中日即将爆发甲午之战, 1894年奉召回国,任江宁洋务局总办。次年,黄遵宪在上海会见康有为,纵论时事,随即参加强学会,1895年出任湖南按察使,在巡抚陈宝箴的支持下宣传维新变法。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黄遵宪邀请梁启超到沪创办《时务报》,鼓吹变法。自此,黄遵宪成为维新运动中的积极分子。光绪二十四年,因徐致靖奏保,光绪帝命陈宝箴将黄遵宪送部引见。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六月,奉旨派充出使日本钦差大臣。,光绪帝特命黄遵宪为出使日本的钦差大臣,本想待黄遵宪使日后回国入朝作改革变法先驱,1898年是黄遵宪政治生涯的顶点。是年正月,光绪皇帝向翁同龢索要《日本国志》。二月,枢臣进《日本国志》一部,但光绪皇帝又要了一部。四月,下诏定国是,布告天下,正式变法。六月,任命黄遵宪为出使日本大臣。后因百日维新之故,光绪帝三次下诏催促黄遵宪入京,但是,一次侥幸的痢疾使黄遵宪滞留上海,而躲过了百日维新失败后之捕杀。当黄遵宪病愈正欲动身进京时戊戌政变发生了!顽固派大举捕杀维新分子,英国和日本分别设法营救康,梁。黄遵宪被参奏“奸恶”与谭嗣同辈相等,“请旨饬拿”,“从严惩办”被清政府列为“从严惩办”的维新乱党,欲杀之,《戊戌变法档案史料》。顽固派自然不会放过黄遵宪。10月9日,上海道蔡钧奉朝廷命,将黄遵宪扣留于洋务局内(公共租界新闸路,赫德路即今常德路421号原海关造册处),派 200 余人围守,候命押解北上。然而黄遵宪并没有遭到杀害,成为维新派领导人中少数幸存者之一,主要的原因是英国、日本等国公使,驻沪总领事全出面对清政府施加压力。英国驻上海总领事向清政府声言:“如中国政府欲将黄遵宪不问其所得何罪,必治以死,则我国必出力救援,以免其不测之祸。”日本驻华公使也向清政府提出交涉,声言查办黄遵宪,“有伤两国交谊”。这就使顽固派不得不有所顾忌,只好让公度先生罢官,释放了黄遵宪。
10 月 15 日,黄遵宪乘舟南归梅州。
乡居阶段(1899~1905)。先生罢职还乡后,思想郁闷,经常和丘逢甲唱酬往来。光绪二十八年,公度先生和逃亡日本的梁启超取得联系,二人经常以长信交换意见,讨论立宪、革命、保教、保国粹、人物评价、文学改良等各方面的问题。他积极支持梁启超创办《新民丛报》和《新小说》,但反对梁启超的貌似激烈的“破坏主义”理论。这一时期,黄遵宪有较多的时间从事新体诗的创作,因此,被梁启超树为“诗界革命”的旗帜。光绪二十九年,黄遵宪邀集地方人士创立嘉应兴学会议所,自任会长,积极发展家乡的教育事业。次年末,黄遵宪在《病中纪梦述寄梁任父》诗中写道:“人言廿世纪,无复容帝制,举世趋大同,度势有必至。”但这时,黄遵宪的肺病已日见加深。光绪三十一年,他在致梁启超信中说:“余之生死观略异于公,谓一死则泯然澌灭耳。然一息尚存,尚有生人应尽之义务,于此而不能自尽其职,无益于群,则顽然七尺,虽躯壳犹存,亦无异于死人。无避死之法,而有不虚生之责。”1905年3月28日,旧历二月二十三日逝世。終年五十八歲。
黄遵宪之侄黄连章侄孙黄裕宏父子两代保护珍藏钦赐黄遵宪派充出使钦差大臣圣旨牌
朱迪光/文 李顺松/摄 黄连章(字漪川),毕业于中山大学英语系,曾执教于中山大学、梅州中学
原恭奉于祖居“德赞楼”中堂屏风楣上,牌心由镂空雕刻的四爪金龙及祥云围绕,牌心上下端饰双龙吐珠,其中在上端“珠”面上楷书“旨”字,同为阳刻凸字,下端双龙则见首不见尾。牌的构图简约,但制作精美,镂空雕刻技法娴熟。吉龙祥云造型栩栩如生1958年,“德赞楼”中堂悬挂的“钦差大臣”牌与其他四块“文魁”匾,被野蛮地拆卸装上大板车,当作炼钢铁的薪柴准备运走之时,黄连章发觉后,把与其他四块“文魁”匾捆扎在一起的“钦差大臣”牌猛地抽出抢救保护下来,并一直珍藏在家中的阁楼里。1965年黄连章去世后,受家传的影响,黄裕宏先生铭记家父的教诲,数十年来虽然家居变迁,但他一如既往地保护珍藏着“钦差大臣”牌。 【 纪念黄遵宪专稿 】 2005-04-29 《 梅州日报 》
光緒十九年三月甲申
誥授黃遵憲從一品榮祿大夫,賞頭品頂戴花翎,誥贈三代從一品封典
大清德宗景皇帝(光绪朝)实录
赏新加坡总领事道员黄遵宪三代从一品封典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826b60102dyhq.html
清代一品文官仙鹤补子背幅,用料为江南织造头等天青贡缎,上绣一品仙鹤,文补为“卍”字纹底,彩绣其他纹饰有祥云、蝙蝠、如意、桃、牡丹、福山、寿海、红日、灵芝等,海水山石中一白鹤独立,以红珊瑚米珠绣太阳。
清代文一品补服清代早期和中期的补子基本上在绣工上,就(是)工艺上非常讲究。比如说在绣的上面用各种的手法,比如说盘金绣啊,或者纳丝绣啊,还有一些达子绣等等。甚至用了在丝线里边加了一些金线、银线等等,这是清代的初期和中期。到了晚期基本上就是彩绣比较多一些,
台湾大溪-李騰芳古厝的文魁匾
黄遵宪出生地德赞楼俗称老黄屋
据考证,在人境庐侧后边的“德赞楼”才是黄遵宪出生并生活了30多年的“故居”。而“人境庐”只是黄遵宪的“书斋”。
公度先生发迹后在家乡自建的官邸:荣禄第
荣禄第,为黄遵宪于1881年所建,占地面积600余平方米,为三进两厢式二屋砖木结构,共有厅房28间,另西有厨房3间,1848年黄遵宪降生于西头第四房。黄遵宪上三代祖辈,曾祖父黄学诗(经商)、祖父黄际升(经商)及父亲黄鸿澡(任广西思恩府知府),均诰封为荣禄大夫,1890年黄遵宪遂将屋冠名为“荣禄第”,2002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屋中堂悬挂“在勤堂”匾额,为1897年梁启超题写。上堂悬挂钦差大臣圣匾,上书“光绪二十四年六月奉,派充出使钦差大臣,臣黄遵宪恭承”,圣匾底色朱红,边框镂空雕龙,金字金边,肃穆威严。
荣禄第内景 先祖母出生地
人境庐是公度先生自建的“书斋”
1884年春,黄遵宪在“德赞楼”后面的一口池塘边,亲自设计建造了这座小楼,取楼名为“人境庐”人境庐占地面积500平方米,是一座砖木结构园林式的书斋建筑。
黃遵憲戲曲詞作現梅州 首次公開而彌足珍貴
該戲曲詞是黃遵憲為戲曲腳本《三斛珠傳奇》所作图为黄遵宪的词作 《贺新郎》原始抄件。
收藏者展示黃遵憲戲曲詞作。 清代著名詩人、戊戌變法先驅者黃遵憲以《人境廬詩草》和《日本國志》名聞天下,然而黃遵憲存世的詞作並不多。近日,研究黃遵憲生平的梅州學者劉奕宏,在撰寫黃遵憲故鄉紀事一書搜集客家歷史文獻時,在黃遵憲故鄉梅城攀桂坊黃遵憲友人劉燕勛的后裔保存的書稿中,意外發現從未公開過的黃遵憲為戲曲腳本《三斛珠傳奇》所作的詞作,在梅州史學界引起了廣泛關注。 21日,本報記者幾經周折,在梅城一老居民住宅區裡,見到了黃遵憲戲曲詞作收藏者——劉燕勛的孫子劉浚華老人,老人現年73歲高齡。在老人家中記者看到了這首詞牌名為《賀新郎》、抄錄在一張泛黃的信箋紙上的黃遵憲戲曲詞作。 據了解,《三斛珠傳奇》作者劉燕勛是梅城攀桂坊崗子上司馬第劉屋人。他出生於書香世家,是晚清秀才、粵東客籍詩人之一,曾參與大型地方詩歌選集《梅水詩傳》的編輯工作。 劉燕勛年齡雖比黃遵憲要年長20多歲,但生前與黃遵憲成為忘年交,友誼甚篤,曾為黃遵憲校勘《人境廬詩草》稿本,現代出版的《人境廬詩草》就留有劉燕勛的題跋。劉燕勛不但富有詩名,兼善戲曲創作,《三斛珠傳奇》就是以晉代石崇和綠珠的傳奇故事為藍本演繹的戲曲劇本。 據劉奕宏介紹,對於黃遵憲填詞的水准,《嶺南歷代詞選》的選注者、中山大學教授陳永正曾評價:“其詞雖不多見,然亦新美可喜。”因此,《嶺南歷代詞選》選錄了他的3首詞作。 而此前,2005年由中華書局出版的《黃遵憲全集》,隻收錄了他的詞作11首,故這次新發現的黃遵憲戲曲詞作顯得彌足珍貴。 據了解,這次與黃遵憲戲曲詞作一同發現的還有劉燕勛本人的詩文集和劇本《三斛珠傳奇》的手抄本,經過近120年的風雨滄桑仍得以完好保存,在梅州實屬罕見。(葉仕欣)
新编中国名人年谱集成 清黄遵宪年谱.pdf下载http://ishare.iask.sina.com.cn/download/explain.php?fileid=10056456
公度先生之父黃鴻藻档案
資料類型:類型:檔案
描述層次:件
著作者:
晏端書等-署兩廣總督
主題與關鍵字:
軍機處檔摺件
描述:
內容描述:奏請將員外郎銜主事黃鴻藻交部從優議敘由
日期:
同治
範圍:
同治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05/f4/da.html
晏端书(1800年-1882年),字巢芸,号蜕叟,中国清朝官员,江苏仪征人,道光十八年(1838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出任浙江杭州府知府,改湖州府,升杭嘉湖道。历任福建汀漳龙道、浙江宁绍台道等职。咸丰四年(1854年)升任浙江按察使,六年升江西布政使,改山东布政使,同年升任浙江巡抚,兼署学政。咸丰九年(1859年)任大理寺卿,次年任督办江北团练大臣,升左副都御史。同治元年(1862年)署两广总督,兼署广东巡抚。
湖南巡撫陈宝箴
(1831年-1900年7月22日)客家人,字右铭,谱名观善,江西义宁人陈宝箴生于1831年(道光11年),,系出福建汀州(今上杭县),六世祖陈腾远迁至江西义宁州定居,腾远生子陈克绳,克绳生子陈伟琳,号「韶亭先生」,儒学医道传家,太平军事起,组织乡人防守义宁达数年之久。甲午戰爭後,陳寶箴受兵部尚書榮祿舉薦,詔授湖南巡撫,十分支持戊戌變法,令湖南成為了變法的重要場地
宝箴为伟琳第三子,性格英毅,21岁(1851年)乡试中举人,1898年,戊戌政变,因推荐刘光第、杨锐,以「招引奸邪」之罪革职。移居于江西南昌西山晴庐。 1900年去世,被慈禧太后密旨赐自尽,自缢而死,创办有「义宁书院」。
子,陈三立,陈三畏。三立为著名清末诗人。孙,陈衡恪,陈隆恪,陈方恪,陈登恪,陈寅恪。寅恪为知名历史学家。
陈三立:中国最后一位古典诗人
http://gb.cri.cn/3601/2004/08/17/342@269162.htm
陈宝箴死因之谜
1898年9月21日(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初六)慈禧发动政变,幽禁光绪,通缉康梁,杀“六君子”于京城菜市口。10月6日(农历八月二十一),惩处陈宝箴、陈三立父子的上谕发出:
湖南巡抚陈宝箴,以封疆大吏滥保匪人,实属有负委任。陈宝箴着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伊子吏部主事陈三立,招引奸邪,着一并革职。江西的宗九奇先生于十七年前,曾刊布过一条鲜为人知的材料,即近人载明震先父远传翁(字普之)《文录》手稿,有如下的记载: 光绪二十六年(庚子)六月二十六日,先严千总公(名闳炯)率兵弁从巡抚松寿驰往西山岘庐宣太后密旨,赐陈宝箴自尽。宝箴北面匍匐受诏,即自缢。巡抚令取其喉骨,奏报太后。 http://www.gmw.cn/content/2004-12/14/content_145083.htm
点击看全图
故居http://www.17u.com/blog/article/1724874.html戊戌六君子是指清代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农历戊戌年)慈禧太后發動戊戌政变時所逮捕並處死的六名變法派人士,分別為谭嗣同、林旭、楊銳、杨深秀、刘光第與康广仁。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與直隸總督榮祿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同时逮捕了譚嗣同六人等。刑部尚书赵舒翘奏曰:“此等乱臣贼子,杀无赦,何必问供。”9月28日,六人在未經刑部審訊的情況下,被慈禧太后下令押到北京菜市口問斬。被处斩的顺序是:康广仁、杨深秀、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慈禧太后发动宫廷政变后,北京城里风声鹤唳,有些与维新运动有关的人士纷纷躲避,但也有不怕死的。当时身为御史的杨深秀,就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给朝廷上疏,责问为什么要废光绪皇帝,同肘还公开反对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所以他很快就被逮捕。唐照青当时在刑部当官,亲眼目睹了六君子在菜市口被砍头的经过,写诗把六君子临刑前各自的神情描摹得格外生动:“林君最年少,含笑口微吷。谭子气为降,余怒冲冠发。二杨默无言,俯仰但蹙额。刘子木讷人,忽发大声诘”,这里的林君是林旭,谭子是谭嗣同,二杨是杨锐和杨深秀,刘子是刘光第,奇怪的惟独没有写康有为的弟弟康广仁。
油画作品<菜市口1898>
http://blog.artron.net/space.php?uid=179049&do=thread&id=92454
http://culture.nianw.com/2012-09-28/n-7816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