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4-11-2 16:37 编辑
紫金钟学栋中将族谱记载:北宋远祖友文,友武公,友勇,友盛四兄弟宋神宗时同朝为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受到迫害革职,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奸臣蔡京,童贯立元祐党人碑,矫旨捕杀反对新法的忠良之士。朝臣大量逃隐。
及至靖康之变金兵入侵掳徽钦二帝北去火烧汴京五凤楼,友文兄弟英灵不泯忠心助国,统率阴兵战败金兵,南宋高宗下旨赦钟氏无罪,敕封友文等四兄弟为龙源助國公王(三山助國王),立庙奉祀。福建武平象洞龙源宫,公元1111年始建
汀州府志记载常有大洪灾!明朝嘉靖三十六年(1557)四月的大洪灾,鱼游市中,漂没田、房、人、畜无数,米每斗需银半两。
梅县松源镇宝坑村龙源宫始建于1507年。宫内供奉宋代忠臣钟氏友文,友武,友勇兄弟三人“龙源助国公王”神像,配祀友盛。一次水災,武平象洞龙源宫公王塑像被沖至广东梅州松源河邊、圓嶺山麓下,幸被漁民打撈上來,本想送返象洞,無奈搬移不動,又觀其屢屢“顯靈”,便募資就地起廟。此後,三省九縣客民均到此地進香,逢年過節,把公王像抬到各村巡游,祈求庇護。
梅县松源镇宝坑村龙源宫
龙源宫坐落在松源镇园岭小山丘的虎形北端,始建于500多年前。宫内供奉宋代忠臣钟氏兄弟三人雕像“龙源助国公王”,现存大钟一座是距今430年即明万历四年铸造,有乾隆三十八年重修宫庙时所捐石柱楹联多处,有乾隆五十年清代翰林院士王利亨所作灵签的三块签碑,有清嘉庆十六年龙源宫为建五星桥发挥一定作用的协成社创建五星桥碑等一大批文物。龙源宫有其丰富的客家民俗文化内涵,又是经政府核批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
龙源宫由于龙源公王的助国忠臣事迹及其特殊地理环境,信仰者遍及广东、福建、江西三省五县十乡镇,香火每天从未间断,有结婚、生子、求职、升学、祈福,民众备三牲前来拜祭者堂见不鲜。逢年过节拜祭者人山人海。
龙源宫可谓是松源历史文化发展的一见证地,旧时梅蕉六甲民众在春秋二季过月半时都有扛公王的习俗,其仪式是很隆重而热烈的。旗鼓先行,彩旗飘飘,吹吹打打,场面十分热闹,人们祈求公王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合村幸福。借此机会,亲朋相互往来,大大加深了亲情、友情,呈现一征和谐环境。
解放后,因历史原因,曾一度废除了龙源宫内设施,但每逢节日,民众只能当天祭拜公王。86年在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修复小组,三座公王神像在同年八月重登宝殿,直延至今。
http://www.mxsyz.com/news/lyjd/201281/1281144020823.html
龙源宫扛“公王”
松源“扛公王”的祭祀仪式,是松源片区民众“过月半”时必须举办的一种民俗活动。松源龙源宫1507年建成,1509年就开始有龙源宫的“扛公王”活动,至今仍是松源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艺术。 来源:《梅县人民政府》风俗人情
http://73485.108cun.com/article50264
客家公王崇拜梅县松源《钟氏族谱》载,龙源宫所奉的公王其原形是钟姓的祖宗神钟友文、钟友武、钟友勇三兄弟,因阴灵助国,封为助国尊王,慢慢演变为社区神“龙源公王”。供奉龙源公王偶像的祖庙为“龙源宫”,该宫坐落在松源的园山。每年春秋两季,民俗要抬龙源、公王木雕像巡游社区内各村落。
http://www.hakkasky.cc/wiki/doc-view-4247.html
根據「蕭氏族譜」記載:鍾氏第九十五世祖山公,生下三子:友文、友武、友勇;三兄弟皆樂善好施。宋元祐年間,諸臣被奸黨貶逐殆盡,鍾氏一族尤為章惇所忌,誣以逆旨,矯詔族誅,友文公子毅公、密公兄弟及子姪,悉棄官逃隱,改名易姓蕭,葉,流徙避難。(蕭、鍾、葉三姓本一家之由來)
http://hakka.zzd.stu.edu.tw/content.php?id=3739
敕封龙源助国公王”。龙源宫龙源公王世系,系福建省武平县象洞乡,钟姓人士也。其祖父名尚,父名山。生兄弟三人,长名友文,次名友武,三名友勇。北宋时兄弟三人,联等科甲,在京供职。因当权者政见不同。俱罢职归田,后相继逝世。
相传,象洞龙源宫,在一次水灾中,宫内三尊神像(木质)被洪水冲至松源河宫岌顶山蔍前河中,其时有捕鱼人,乡民见河中神像旋回不去,将其捞起放置河岸上的石岩下。后悉系象洞龙源宫公王神像,意将送返象洞,但因搬移不动,只好暂置于此处立庙奉祀,成为松源客家人的守护神。
地址:梅州市梅县松源镇
联系人: 王耀东 13543243645
王杏春 13727627371
王源藩 13421022364
王清任 13411243293
http://www.sjkjfc.com/kjsnz/mxlyg/mxlyg.html
敕封龙源助國公王
旧谱五十二世祖友武公生理公,理生大相公,大相生天柱公
钟天柱(1144-1217),于宋孝宗淳熙二年考取乙未科(1175)进士,封广州刺史镇蛮大将军,与妣何氏,李氏太孺人合葬在广东东莞县清溪大利葵湖蒲芦岭,1993年古坟癸酉岁重修。
五十五世祖天柱公生朝政公,朝政生响公,响生五龄公:
提龄,遐龄,祯龄,祥龄,瑞龄
天柱公之长曾孙提龄公(1229-1315),即广东五华铁炉
坝钟氏开基一世祖(转新谱)
提龄公之墓
https://www.hakkaonline.com/thread-85955-1-1.html
二十世祖即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钟学栋将军
1905-1955
先祖父遗像
江西遂川颍川堂提龄公二十二世裔孙
煜晟恭录
无祠则无宗,无宗则无祖!
广东紫金县城东门钟氏宗祠? 始建于清朝中期。安放旧谱廿六世钟朝(407-469)、五十二世钟友武(1046-1109)龙源助国公王,五十三世入粤祖理公,李妣之神位,位于紫城镇儒林街7号,座北朝南(大门朝东),为上三下三的砖木结构,建筑面积203平方米。2003年按原位置、原规格、原朝向重建。?
钟氏族谱??
广东三大风水宝地之一---遐龄公墓[昂天海螺]
生龙口天葬宝地
视频:廣東普寧大坪鮜溪鍾氏宗源堂(豐順縣豐良鎮)鍾氏宗祠重光慶典
客家宗祠的謝土神,牽龍請水,安龍神儀式
點主昇龕儀式
福建武平县
晋太康三年(282年)今武平境域属晋安郡新罗县地。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置汀州后,在州西南境设南安(今平川镇)、武平(今中山镇)二镇,隶属长汀,南唐保大四年(公元946年),并二镇为武平场。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升武平场为武平县。武平地接广东梅州,是客家人南迁入粤重要基地
韩江上闽粤两省武平大埔三河坝一河两界
三河镇,是大埔县境内的汀江、梅江、海潭河三水汇合成韩江的起点,故称为三河坝。自古以来三河坝是粤东水路交通要冲
明嘉靖五年(1526年)改名大埔县,属广东省潮州府。解放后,先后属兴梅专区、粤东行政区,1956年属汕头专区管辖,1965年属梅县地区管辖,1988年属梅州市管辖。
嘉应五属+丰顺+大埔 = 梅州
福建武平县钟氏宗祠,供奉敕封龙源助國公王友武公之入闽祖二十五世祖贤公妣黄氏,马氏神位,朝公,妣欧阳氏的神位
http://www.biuhuo.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idWriter=0&Key=0&PostID=9287127&BlogID=910335
福建省武平县“钟氏总祠” (又名睦族祠,会正公祠)二十六世祖朝公字会正,因以名。
是赣、粤、闽钟氏后裔在公元1928年为纪念南迁江西肇基祖贤公、朝公父子兴建的,公元2006年重修。
武平象洞龙源宫,是为了纪念宗功臣钟友文、友武、友勇三公的宗庙,公元1111年始建,公元1655年、公元1711年、公元1942年三次重修,至今宫庙仍存,香火旺盛。
武平影剧院原址的钟氏总祠曾是闽粤赣边最大的钟氏祠堂之一。自去年3月以来,当地乡贤就着手修订《钟氏族谱》,并提出修建钟氏总祠的动议。此举得到了海内外众多钟氏乡亲的热烈响应并捐钱捐物。
视频:
始姓祖烈系气公的裔孙,二十五世祖贤公(公元377-437)诰授威武将军闽中都督是钟氏渡江南迁祖公元420年五月二十一日辰时兄弟三人由安徽携眷藏谱渡江,﹐迁江西虔州(赣州)阳都县(宁都县),南朝宋武帝永初三年(公元422年),贤公父子奉诏入闽平叛“六戎”事件(六戎:即绕夷、老白、耆羌、鼻息、戎央、天刚),嗣后任“闽中都督”全家移居福建宁化石壁,到宋明帝泰始丙午二年(公元466年),子钟朝袭其爵位,为都督大将军,钟朝携同后母马氏和妻子迁鄞江(今福建长汀)白虎村(今白石村)定居,马氏于宋顺帝开明二年戌午(公元478年)在长汀逝世,钟朝之子:远、道、逸三兄弟将祖母葬于后山九龙冈癸山丁向。
贤公与黄妣,马妣(著名的马氏祖婆公元398-478年),均葬新罗鄞江(汀州旧称)九龙岗,惟马氏祖婆葬正穴三龙口卯山丁向,三十八世祖林辉公(公元698-759年)唐玄宗开元十六年戊辰科进士任虔州府太守,朝廷国师奏报九龙一穴必出天子,玄宗骇惧,唐朝开元二十四年丙子岁公元736年朝廷下旨始设汀州府筑城,将府衙设于九龙岗马氏祖婆坟上以镇皇气,一代名墓被毁。 大历四年(769),县治又随州治迁于东坊口大丘头西五里之白石村即今治所在,州治始终在其境内。
1936年,時任國民革命軍第108旅旅長的廣東興寧人鍾彬,率部駐防福建長汀。根據傳說和有關史料,在馬氏墓原址上,新建了一座馬氏紀念碑,莊嚴肅穆,雄偉壯麗。
陆军中将鍾 彬
(公元1900——1950年)
鍾彬,原名熾昌,興寧龍北鎮白泡村人。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兵團司令。民國11年(公元1922年)興寧縣立中學畢業後,考入廣東省立工業學校讀書。民國13年考入黃埔軍官學校第一期學習,畢業後參加國民革命兩次東征和北伐戰爭。
民國20年(公元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任八十八師旅長,負責南京外圍警備。 “一.二八”淞滬抗日戰爭爆發,他與十九路軍並肩對敵作戰,擔任瀏河一帶陣地守備。民國23年任一0八旅旅長,率部入閩。民國26年“七.七”事變後,調任中央軍校軍官班主任。翌年任師長,在武漢抗日戰役中,率部殲敵千餘人,被授予抗戰榮譽勳章。嗣後,再調任中央軍校漢中分校主任。民國31年陞任七十一軍軍長,駐防滇緬公路保山地區。翌年,率部與友軍聯合反攻據守緬甸的日軍,迫使日軍節節敗退。1945年5月25日,國民政府公報渝字第782號宣佈,鍾彬以龍陵血戰中與日寇死斗5個月,一往無前,百折不撓,最終克敵致勝,立有大功,特授予青天白日勳章,成為了勛章的第139位獲得者。至民國34年抗戰勝利後,調回重慶,接任青年軍二0四師師長。民國36年,鍾彬任川、湘、鄂邊區綏靖公署副主任兼第十四兵團中將司令。1949年11月22日,解放軍向第14兵團陣地發起進攻,當時鍾彬在白馬場宋希濂司令部開會,聞訊急忙趕回部隊,於當日11時左右被俘虜(另有一說為鍾彬率幕僚乘船逃至陪陵後被俘)。
被俘後,鍾彬與宋希濂等人一起被關押在重慶看守所,兩位好友整日下棋為樂。鍾斌棋藝平平,常要求悔棋讓棋,宋希濂騾子脾氣盡顯,一子不讓,以至於摔棋子撕棋盤,被牢友王陵基揶揄為“兵團司令都可以讓給鍾彬,而一著棋卻不肯讓”。兩人都擔任過司令官的第14兵團,則被稱為“送終(宋鍾)兵團”。
1950年2月下旬,鍾彬被俘關押期間在北京景山跳崖自殺不幸去世了,終年51歲。(一說不肯投降被秘密關押下落不明)。但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時馬氏祖婆墓又蒙難被毁,長汀縣人民政府在此擴建長汀一中校園。在馬氏墓的原址上興建了一座教學大樓。
文革时期,马祖婆墓被撤底平毁,在墓址上建成了长汀一中!
,
马祖婆墓背靠卧龙山(九龙岗)面向汀江癸山丁向,现长汀一中高三和图书馆中间的草坪即原钟屋原址,墓址即原汀州府衙,现为长汀一中教学大楼
汀州开元寺历史悠久,据《长汀县志》载。当时,唐玄宗诏令天下各州均建一寺,以当时的年号“开元”命名。而汀州开元寺便是其中一个,创于唐开元二十四年(736)。民间相传“未有汀州府,先有开元寺”。时为汀州最大的古建筑群,素有汀州第一古刹之称。
当时汀州李姓知府上奏朝廷,将贤公,朝公塑像供奉在开元寺内,古开元寺址即现长汀公安局,“文革”期间,开元寺遭到严重破坏,寺内佛像被咂毁,牌匾被拆除。今还保存着一些文物,唐代汀州开元寺的大雄宝殿,是现在的“大成殿”(区小学内即可看到),门前还有“唐代双柏树”(俗称古文物)。(大雄宝殿;唐代双柏树;在距“大雄宝殿”一百多米的“八卦龙泉井”,还保存着当年僧人们使用过的古井。) 内有一口八卦龙泉井至今井水请澈终年不枯
汀州开元寺,位于现在长汀县公安局内与长汀县中区小学内。唐代开元寺的大雄宝殿,是现在的“大成殿”(中区小学内即可看到)
汀州开元寺应尽快重新规划重建,定光寺旧址是在府学和府衙之间(即现在的人民电影院的位置),亦是急需修复的珍贵古迹
以便打造汀州旅游品牌!http://bbs.ctw.cn/read-htm-tid-256993.html
1966年汀州定光寺亦被毁,位于现在福建省苏维埃旧址旁的人民影院下面,就是具有千年历史的汀州定光寺的旧址。
现长汀县府大楼在文庙北边,并非府衙原址。
1991年10月,世界鍾姓宗親聯宗大會在泰國首都曼谷召開。為紀念先祖功德,修復歷史名墓,大會決定重建馬氏陵園。但鑒於福建長汀的馬氏墓原址,已經擴建長汀一中,墓址上興建了教學大樓這一客觀現實,大會通過派人勘察,在廣東省蕉嶺縣三圳鎮順嶺下覓得一塊理想地點。建設工程於1993年8月1日動工,9月建成。工程包括馬氏紀念碑一座,左右兩個紀念亭和一些輔助設施。
馬氏祖婆碑文
悠悠歲月 莽莽乾坤 鴻蒙既判 宗派殊分
考吾鍾氏 族譜堪珍 系傳微子 潁川尋根
春秋漢魏 名士如雲 光照史冊 盛譽長存
賢公祖妣 馬太夫人 承先啓後 大德大仁
贛州墓業 一代名門 相夫教子 儀表彬彬
繁衍生息 創業殷殷 台澎閩粵 一脈宗親
夫人雍慧 百福駢臻 竹苞鬆茂 裕後長春
夫人風範 世世酬尊 寬仁厚懿 澤惠子孫
星移物換 往事留痕 昭昭祖德 千秋共論
地杰人靈 仰故知新 馨香組豆 歲歲酬恩
世界鍾姓聯宗總會
公元一九九三年癸酉歲九月吉日立
重修馬氏祖墓碑記 馬氏祖婆乃吾鍾姓南國之祖妣。原葬於福建省長汀風水寶地,千古流傳,千秋祖德,遠近蜚聲。但由於年代久遠,幾經變遷,以至墓跡全非。四海宗親常懷飲水思源之念,迢迢千里,幾度尋根問祖,親臨長汀訪查,並擬資重建,以昭祖德。皆因種種原因,未成夙願。近年來海外維炫、榮山、育生等宗長一再輾轉回故鄉各地查勘,最終擬定蕉嶺山為吉址建碑。此議於1991年10月27日在泰國召開的世界鍾姓聯宗大會決議通過。消息傳來,四海稱慶,旋即成立建園籌委會,於1992年8月吉日隆重奠基,並認真研究墓園設計,同時得到當地宗熱烈支持,協助完成徵地拆遷工作。從此,海外宗親紛紛籌款捐資,及時匯返,保證工程順利進行。茲落成紀念碑主碑一座,左右紀念亭各一座,進園公路及停車場等配套設施,亦相繼完成,總投資78萬元,墓園背靠青山,脈結羅裙,鋪地如巍巍宗功,面逆大河,長流不息,若綿綿祖德,舉目文峰高聳,氣象儼然,鍾靈毓秀,宜乎瓜瓞(die音)綿綿。馬氏祖墓將千秋永在,與世長存。
世界鍾姓聯試總會
公元一九九三年癸酉歲九月吉日
广东蕉岭钟贤公妣马太夫人墓园
关于汀州府衙内之马妣墓,是贤妣或全慕妣之辨疑:马太夫人生于晋安帝隆安二年(398),殁于南朝宋顺帝昇明二年公元478年。贤公妣葬于478年,查汀州府建成于779年,而全慕公乃唐末五代十国闽王王审知之将(领汀州刺史), 此时距府衙建成已有百余年矣,岂有公衙案下,容人挖地葬亲者乎?清同治二年,闽浙水师提督钟宝三立碑绘图,正标明全慕公马妣墓,在府衙西偏,此则证明正堂 案下之马妣乃贤妣,府衙西偏之马妣乃全慕妣。且传汀州府旧有宗祠,其正面为马大夫人之神牌,而全慕公之神牌列在第五牌,若是夫妻,岂可紊乱伦理者乎?亦证 明正堂案下之马妣乃贤妣。
汀江环抱长汀县城
汀江旧名鄞江,经长汀,上杭二县流入广东韩江,福建志云:天下水皆东惟汀州独南,南丁位,郡名汀州以此
汀州古城图
汀州古城是一座四山之城,卧龙山、南屏山和东塔山、西山从东、南、西、北四面把古城围在当中
点击放大
http://www.fjsq.gov.cn/ShowText.asp?ToBook=141&index=130&
民居建筑
长汀的传统民居建筑是客家建筑文化的另一特色,它继承了中原的宗族府第式的建筑风格,沿中轴线两边展开,层层递进,前后左右对称,布局严谨。这种民居规模大的可容纳一个家族几十户人居住。有的前设门楼,后有闺阁绣花楼,并建有"美人靠"弧形栏座椅,十分典雅别致。这类客家民居建筑,以长汀围屋最为典型,它和客家土楼一样,是客家人聚族而居的"家族城寨"。
(唐代古城门--三元阁)
清代悬挂于汀州府城门上的扁阁 “邦家之基”(摄影 李伟贤)
长汀古城墙
现代与传统隔江相望
古城墙 古城墙已有1200多年历史,始建于唐大历四年。保留下来的城墙将古城门朝天门、 唐代古城墙五通门、惠吉门、宝珠门联结在一起,全长一千五百多米。
五年内还福建一个古汀州
穿过水东街,就能看见古汀州最具标志性的建筑——济川门,门两边还有两座烽火台,这座城门历史可以追 溯至宋代治平三年。 汀州济川门唐宋风格效果图
孔庙: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汀州府文庙建于宋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占地1550平方米。大成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重檐歇山顶,抬梁穿斗,明间为龙凤藻井,次间为井口天花,屋顶为桔黄琉璃瓦封盖,地面铺方形青砖。
汀州城隍庙
唐大历4年(公元769年)始建的汀州城隍庙图片,是福建省历史最为悠久的城隍庙之一 (摄影 李伟贤)
西晋末年,"八王之乱"持续六年,匈奴、鲜卑逐鹿中原。南北朝时期,南朝萧梁太清二年(548年)江南爆发"侯景之乱",福建汀州成了客家人的汇聚中心。
汀州设置:福建三大江——闽江、九龙江、汀江的发源地。
西晋太康三年(282年)置新罗县,是当时闽地十八县之一,也是闽西历史上第一个县级建置。“ 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始开福、抚二州山洞置汀州” 唐大历四年(公元769年)修建城墙《福建通志·地理·汀州》载:唐开元二十一年,福州长史唐循忠于潮州北、虔州东、福州西光龙洞检责得诸州避役百姓共三千余户,上表朝廷,建议置州。三年后,汀州建置完成,取长汀溪名之,是为汀州,这是闽西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州。置州后,汀州成为福建五大州(福州、泉州、漳州、建州、汀州)之一。领辖长汀、黄连、杂罗三县,境域东接沙县,西接江西于都,东南接龙岩县,西北接江西虔化,东北接宁化县,西南接广东海阳、程乡二县。范围包括现今整个龙岩市和三明市的宁化、清流、明溪、永安等地。
唐大历十二年(777年),由于龙岩县与汀州没有水路相通,而北溪与漳州却有“从郡往来所便”,于是龙岩县改隶漳州。从西晋起与汀州属同一行政区近500年的龙岩,逐步融入闽南民系,闽南文化圈,从此闽西便由汀、漳二州分治。明清时称汀州府,长汀、连城、宁化、清流、归化、上杭、武平、永定八县属之。
鍾(金重)姓是中国人的姓氏,现时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五十六位的大姓,约佔全国汉族人口的0.38%;锺姓亦是客家族群的大姓。 锺姓的由来有数个,锺氏的源流可追溯到春秋时代宋微子建立宋国,是商汤的子姓后裔,张澍「姓氏寻源」认为锺氏当是以官为氏,其始祖曾食采于一个叫作锺离(今安徽临淮关一带)的地方,所以子孙「以邑为氏」,开始以锺离或锺为姓,複姓锺离及单姓锺,实际上是血缘相同的一家人。 唐代「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说明得最为清楚,锺姓,宋微子之后,桓公曾孙伯宗仕晋,生州黎,仕楚,食采锺离,因氏焉。子孙或单姓锺氏,楚有锺仪、锺锺,锺子期与伯牙为友,项羽将锺离昧,昧中子接,单姓锺氏,始居颍川长社;另外,据「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所登载,春秋时宋桓公之曾孙伯宗在晋国做官,逃奔楚国,于锺离,后有锺氏、锺离氏;又「姓氏急就篇」记载楚汉之际,锺离昧为项羽部将,其子接,居颍川长社,其后改氏锺氏。 虞舜时,伯益负责驯养鸟兽,至大禹时又辅佐治水,因功而得以受赐嬴姓,此后,嬴姓部落又分为十四个小部落,其中的一个部落就是锺部落,这一部落的人后来也姓锺。 鐘有趣的是在台湾的钟(金童)姓氏族的由来,据知是日治时期日本警察机关查户口,因日文汉字里没有锺字,为了方便记载,才将锺姓误写为鐘祖姓锺,却被改成钟姓的四百馀名宗亲,大部份是居住在台北坪林的乡亲,纷纷要求恢复原来的祖姓,因为他们的族谱或从大陆带来台湾的祖先神主牌位都姓锺,所以那時為了記載方便,便將許多「鍾」姓改成「鐘」姓,而許多後代便也沒有改回來,却一直被误写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