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83|回复: 2

闽西连城客家源流探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25 14:24: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连城客家的来源,从时间上,汉民迁入连城数量最多的时段是在南宋,其次是明代和元代;从途径上,有三种:一种是从闽西其他客家县迁入,一种是从福建其他民系迁入,另一种是从江淮直接迁入连城,可见其来源相当复杂.由于相对恶劣的生存环境、战乱及外出经商等原因,连城客家从明中叶开始较大规模地向外迁移,其迁移范围相当广泛,既向省内各县市迁移,又向广东、江西、湖南、浙江、广西、台湾等省迁移,其后裔有的仍为客家人,有的成为非客家人.
作者: 周雪香  
作者单位: 龙岩师专经法系  
期 刊: 龙岩师专学报   
Journal: JOURNAL OF LONGYAN TEACHERS COLLEGE  
年,卷(期): 2004, 22(2)
分类号: K280.57
关键词: 闽西连城客家     来源     播衍     
机标分类号: P61 K82
机标关键词: 闽西    客家人    迁移    生存环境    明中叶    浙江    元代    台湾    时段    南宋    明代    经商    江西    湖南    汉民    广西    广东    福建
基金项目: 福建省教育厅科研项目

付费下载地址: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lyszxb200402019.asp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4 23: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uangvudik 于 2012-11-25 10:46 编辑

可惜没得看全文。还有下面的这篇,以及文中提到的声母和声调篇,有请严教授分享!

《连城方言韵母与闽语相同的层次特征》

通过研究比较,指出:连城方言韵母中反映出的闽语特征主要有:1,非唇音条件下戈合一白读同灰韵;2、来自上古歌部的麻韵字有白读层次;3、虞韵白读与鱼韵字相区别;4、重韵支、脂、之互相区别的层次;5、微韵开口读同合口;6、尤韵中来自上古之部和幽部字白读同模韵;7山开三仙元、薛月重韵的区别;8、三等读同一等的一些白读音;9来自上古铎部的昔韵字白读同药韵;10、通摄主要元音读如开口。本文将列举和分析连城方言在韵母上与闽语的联系,最后还会联系声母和声调的情形对连城方言中的闽语成分作综合考察。

连城方言韵母与闽语相同的层次特征

汕头大学中文系严修鸿

一、导言
我们所讨论的连城方言除了连城县境内所有方言点之外,还包括清流县南部、上杭县东北部、龙岩市西部及永安市西部的一些乡镇。连城方言地处闽西,是闽西客家话与闽语的交接地带,以西是闽西客话区(长汀、上杭等),以东是闽中方言区(永安),东南部则与闽南方言相邻(龙岩、漳平)。处于这样的特殊地理位置,连城方言兼有客、闽方言的特征,然而从通话度看,它既无法与客家话也无法与东部及东南部的闽方言相通。同时,由于地理隔阂、早期不同来源的历史移民带来的方言接触、语言创新等一系列因素,这一带的方言所具有的历史层次很复杂,在地理空间上内部各方言土语之间的差异也相当大,互相之间的可懂度很低。在这块只有40万人口,面积不过35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其中难以通话的土语有15种以上。
以往学界对这一带方言研究不多,尤其不重视城关以外的乡间方言,由于这方面的原因,对这里方言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和深入,我们觉得有必要对连城方言展开较为全面而系统的研究。
本人在1996年4月至11月间调查了连城方言的20个方言点,其中12个方言点作重点调查(内容包括每个点2100个字音,800个词汇项目)。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毕业论文《连城方音研究》。1998年7、8月间,本人又增加调查了(永安罗坊、清流赖坊、和连城的上余、河祠、龙岩江山的下车)5个方言点(面上调查)。
关于连城方言的性质和归属,学界一直把这一带的方言归作客方言。经过两年多对这块方言的调研,笔者认为这个结论不太站得住脚,有必要重新讨论。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对待连城方言中的闽语成分,笔者曾先后撰文(严修鸿1998a、b)讨论过连城方言声母和声调与闽语的联系,本文则将从韵母的角度分析连城方言的闽语特征。连城方言韵母放映出闽语特征主要有:
(。。。以下略)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5 11:01:42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上多数算客家话(但是有很多残存的闽语层次)吧,一部分不是。即使不是的(赖源,姑田),也非典型闽语,而是边缘闽语。

在文化心理认同上,全县都认为是客家。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2 20:14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