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2-6-27 09:09 编辑
將官盤帽 航空委員會胸章
中國飛機和直升機 製造家 - 朱家仁及他所研製的飛機和直升機
(蘇州號、研驅零、蜂鳥甲、蜂鳥乙、CJC-3、CJC-3A)
(CJ Chu and Suchow, XP-0, Humming Bird A, Humming Bird B, CJC-3, CJC-3A)
文:李適彰
朱家仁將軍1900-1985年7月11日
字君一,清德宗光緒26年(1900年)出生於湖南漢壽縣農村,八歲喪母,後隨其尊翁遷居上海,朱將軍自小聰穎外向,喜歡和鄰家小朋友和玩伴比賽玩紙飛機的遊戲,在戶外大家手持紙制飛機,同時射出看誰的遠、誰的高;到了年歲稍長,則玩竹蜻蜓,兩手合掌握住主軸一搓,使竹蜻蜓旋轉升空;這兩種遊戲,引起了朱將軍尊翁之注意,並常對親友表示:「仁兒對飛行的東西有興趣,玩紙飛機表示腦海里有飛機的細胞,玩竹蜻蜓表示腦海里有直升機的細胞,將來可以學航空」。
朱將軍之尊翁朱熙(字申甫)先生由日本士官學校畢業,清末擔任江蘇陸軍第53標第3營管帶,辛亥年響應國父 孫中山先生號召在蘇州起義,後參加南京雨花台等役,因功陞任團長、旅長、師長,在第二師師長任內還兼任蘇常鎮守使,後改任安徽省民政廳長,未久調山東省民政廳長,並與當時省主席陳雪軒(陳調元)先生成為結拜兄弟。朱將軍東吳附屬高中畢業後,其尊翁要他升讀東吳大學法學院,朱將軍堅決反對,此時恰有政府招考留美學生,朱將軍前往應試,因同時應試者均為大學畢業生,朱將軍自然落榜,朱將軍引以為奇恥大辱,返家痛哭不食,經父執輩周樹林先生向其尊翁說項,給他一筆錢赴美,自助深造,言明除供第一學期學費外,不准再向其尊翁要求一文錢,也就是在美一切費用自理。朱將軍赴美就學後,為實踐諾言,課餘之暇,到大百貨公司擦拭玻璃及地板賺取學費,學校當局見他勤奮好學,特准免其學費,因此得以順利完成學業。民國十五年(1926年)朱將軍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航空系畢業後,曾受到一位教授的講話:「畢業只代表航空理論學習告一段落,但離航空工業飛機製造還差得遠呢---」,該講話對朱將軍啟示頗深,他曾表示,航空科技與航空工業真是兩回事,它自幼到大,只看過飛機但從未真正與飛機有過接觸,當然更毫無實作、製造經驗;乃毅然自願參加飛機製造工廠之實習,由白領階層轉從藍領階層開始,首先到美國芝加哥惜士飛機製造廠(後成為休斯公司)實際參與螺旋槳的製造,接著到底特律沃阿格西飛機製造廠實習發動機修護,然後到堪薩斯美鷹飛機製造場參加「美鷹」式飛機(當時月產2架)製造生產工作,前後共歷時一年,歷經螺旋槳,發動機再到飛機全套連貫工作,學以致用,收穫良多後束裝返國。
回到國內後,在民國十七年(1928年)秋投效空軍到上海虹橋航空工廠服務,擔任上尉技士,後陞任少校技正,並參與饒國璋先生等設計的仿法國高德隆(Caudron C59)型教練機之「成功第一號」的研製工作,累積了運用國內環境、條件來製造飛機之寶貴經驗(有別於在美國飛機製造的經驗)。該機於民國十八年(1929年)試飛成功。
蘇州號教練機
此時美國寇第斯(Curtiss)公司運來上海一架「愛爾蘭」水陸兩用機,並作展示表演,表演後我國政府無意購買,但朱將軍則有興趣於其所安裝之200匹馬力的「旋風式(Whirlwind)發動機」,朱將軍乃以之為目標著手設計一架雙翼雙座機,未久初步設計完成,朱將軍將之視為個人「白日夢」;當朱將軍赴山東濟南省親(其尊翁當時為山東省民政廳長),特稟明尊翁自己構想後,尊翁認為可能性不大,建議見省主席陳雪軒(陳調元)試試,陳主席了解後,答應先給國幣兩萬元開辦費(朱將軍預估製造一架飛機約要六萬元),並希以濟南為我國自製首架飛機地點,在濟南新莊有一軍械所,其機器設備均可供其運用,陳主席並準備寫信給航空署,借調朱將軍到山東省政府全力製造飛機,若成功將在山東濟南開設飛機製造廠,當領到經費著手辦理發動機及各器材之採購,待發動機(就是那具旋風式發動機)及各器材到貨並運達濟南當天,韓復矩之部隊開入山東,山東省政府改組,原支持興辦航空的省主席陳雪軒先生離開濟南(後來赴南京擔任軍事參議院院長),在山東成立飛機製造廠計畫中止,但原計畫中要製造的飛機之器材及發動機由鐵路已運到濟南,但仍未開封,於是當機立斷,將運抵濟南的器材原封運返上海。為防銹蝕乃將發動機轉運至匣北中華路友人劉家過街的一棟樓下,並雇用臨時工人負責檢查及加油保養,不料上海發生一二八事變日機轟炸,將所有器材炸燬在上海北站棧房,而虹橋航空工廠也被轟炸得滿目瘡痍,朱將軍所托之發動機則倖免於難,同年三月虹橋航空工廠因損失過巨,無法維持而遭撤銷,朱將軍原欲借虹橋工廠地方暫存發動機計畫被迫取消,遂將發動機運返其蘇州家中,根據朱將軍回憶,朱將軍尊翁曾諄諄告誡:「這次你在山東開廠未成,但你領過山東政府二萬元開辦費,將來總要有個妥善的交待才行,不要讓人懷疑你吞吃了這筆款子。」
| “蘇州號”飛機試飛合影(1937年5月21日) 從左起:蘇州航空站楊站長、該站機械士、試飛員羅機、朱家仁、製造機械士、製造機械士、航委會派檢查員汪柱臣、製造機械士
|
又據朱將軍自述表示,一二八事變後航空署遷南昌,但朱將軍奉令留杭州擔任保險傘製造所監督制傘工作,於是將身上所餘數千元在上海購買器材,並覓工人一名在杭州個人住所從事零件製造及次組合,接著由於面積實在不足,乃將所有半成品搬回蘇州家中,還好蘇州家中房子寬敞,大廳上勉強可容一架飛機的裝配,經檢視發動機完好無恙,飛機製造是可行的,但兩萬元開辦費,扣掉發動機一萬三千五百元,被炸燬於北站的器材花了幾千元,所剩無幾了,爾後之器材補充及工人工資,就得自己張羅,朱將軍表示他極願意試試,並測試自己可否學以致用,有無能耐造出飛機來,不過得要苦了家人,全家都要陪同來過清苦日子了。
於是朱將軍在蘇州之「家庭式工廠」正式展開了飛機製造工作,朱將軍每週週末,則返回蘇州家中審察工作進展,問題處理以及安排次周之工作,工作人員有時一位,有時二位,最多時三位,而朱將軍之薪資待遇,除維持家用外,尚可勉強維持支付一位工作人員薪水,當工作人員增加及需購買器材但經費不足發生困難時,則商請朱將軍夫人繆柔華變賣結婚時的陪嫁金飾補貼,根據資料第一年即已變賣黃金30兩,飛機製造工作才得以不間斷的持續進行,如此千辛萬苦,歷經六年飛機終於完工,朱將軍全家可說是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但艱苦耕耘後成長出來的果實特別甜美。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3月,飛機組裝完畢,朱將軍開始將設計之飛機藍圖及各技術資料彙整成一大冊,並親赴南京軍事參議院晉謁陳雪軒院長(前山東省主席),陳院長見到朱將軍,深感訝異,朱將軍表示六年前,山東省政府欲辦航空,並撥款國幣兩萬元造飛機,雖後來大環境改變,興辦航空作罷,但款項已領,因此飛機製造雖面臨萬分困難,仍一一克服並將之製造完成,並特來呈獻,所有的藍圖、技術資料等均完成並已備妥攜來,陳院長非常高興,並問飛機在那裡?朱將軍答稱在蘇州家里,陳院長也問到飛機製造之過程、困難,額外經費來源等,朱將軍也一一據實以告,陳院長最後特別嘉勉朱將軍,但表示軍事參議院擁有這架飛機,用途不大,不如由軍事參議院轉送航空委員會。
航空委員會獲得這架飛機後,當即指派留德航空工程師汪柱臣先生到蘇州針對這架飛機作各項技術鑒定檢測,結果為均符合設計需求,接著在空軍甄選自願到蘇州試飛飛機的試飛員,當時擔任航空委員會作戰科科長的羅機中校(字之綱,為朱將軍好友)獲悉此事後,自告奮勇表示不必再徵求甄選試飛員,他本人極願意試飛這架飛機。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5月18日,羅機科長親赴蘇州試飛,本次試飛非常重要,尤其是對朱將軍而言,多年努力端視此舉,羅科長在360度檢查飛機後認為滿意,羅科長即將全身上下凡有金屬飾物如胸章、領章、甚至皮帶領、針頭等均取下,主要目的在萬一飛機發生事故時,不致傷到身體,在場人員也漸感受緊張氣氛,朱將軍乃提出要求,希能同乘,因本機為朱將軍親自設計督造,應有義務共同參與首飛,但羅科長堅持其個人先飛,否則取消任務,當然彼此都了解互相之用心與好意,最後朱將軍讓步,羅科長單獨進入前座,扣妥安全帶,測試各操縱面後,開始滑行,先經低速、高速再緩回低速,當覺滿意後,隨極調轉飛機,加大油門高速滑行,並順利離地升空,大家見歷盡千辛萬苦的自製飛機終於飛上青天,均高興萬分,羅科長在空中飛行了一個大圈子後,平安的作了一個三點落地,在場人員都迫不及待奔到飛機旁,爭問情形如何?羅科長表示一切OK,但覺右翼稍「軟」,可能是有一處透布油乾得不勻,但不影響大局,飛行是不成問題的。當時朱將軍建議,這架飛機在蘇州不宜久待,若飛行無問題,可否次日同乘共飛赴南京,羅科長答覆為當然可以。
當天晚上,一行人在蘇州青年會餐廳餐敘小酌,以示慶祝試飛成功,席間朱將軍仍請教羅科長為何不讓其同乘參加首飛,羅科長乃解釋道:我國飛行員雖然不多,但比起飛機工程師要多得多,如果不幸試飛失事犧牲,還可以有人繼續擔任試飛工作,但膽敢自製飛機的人太少了,所以要朱將軍留在地面,好作改良工作,此語一出令朱將軍萬分感動,也感佩羅科長不愧為革命軍人。
翌日清晨,該機由蘇州機場準備起飛,前座為羅科長,後座為朱將軍,羅科長特別說明,在飛行時,如果羅科長舉起右手拳頭,請朱將軍立刻跳傘---,等一切準備妥當後順利起飛,經太湖上空特別兜個大圈子,便直飛南京平安降落在大校場機場,大功告成,圓滿達成任務。因此機的成功,航空委員會頒發給朱將軍獎金1,500元,羅科長500元,並將此機命名為「蘇州號」。朱將軍尊翁當時仍健在,並擔任福建漳州專員,朱將軍幸不辱命,達成當初學習飛機製造之願望,「白日夢」得以實現,當年領取兩萬元開辦費,也有了一個圓滿交代,其尊翁高興及愉快的心境可以想像。
朱將軍後來奉調洛陽擔任第三飛機修理廠廠長,未久即發生七七事變,全面抗日戰爭開始,因此繼「蘇州號」之後之造機計畫全部中止,殊屬可惜。
研驅零式戰鬥機
民國三十年(1941年)4月朱將軍奉派為第一飛機製造廠廠長,駐地在昆明,該廠主要任務為製造「新復興甲」,「新復興丙」仿製俄式I-15機之「忠二十八乙式」驅逐機,另鄒文耀副廠長負責的貴陽廠區之「研驅一式」(XP-1),「研驅二式」(XP-2),而朱將軍親自主持督導的為「研驅零式」(XP-0)以及直升機研製。
1939-1940年間中國引進一批“寇蒂斯‧鷹—75”戰鬥機,朱將軍有感於日本飛機之不斷改進,性能凌駕我國各式飛機之上,為了迎頭趕上,乃主導研製「研驅零式」(XP-0),朱將軍參考該機的結構,並利用備用或已報廢的“鷹—75”一些部件,設計而成。該機除受力部件為金屬外,機身機翼構架均為木料,外蒙層板而成,經二年多研製完成。在各項功能測試完成後,隨即試飛,地點就在昆明附近的楊林機場,試飛官為駐廠試飛官王中校,該機在設計上大體均無問題,但在細節及各功能配合上,有無缺點則不得而知。當王中校將該機升空後,發現該機尚屬正常,但降落時速度較一般飛機快速,該機在空中繞場飛行一週後,開始降落,原擬作三點降落,倉促間,左輪先著地,結果失事,整架飛機摔毀,只剩飛機中段座艙區倒臥地面,但奇跡似的,王中校由殘骸中爬出絲毫未傷,後來大家仍不氣餒,再接再勵,在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完成2架,經試飛性能尚佳,與同等級外購飛機性能接近,但對新的材料運用,仍是邊飛邊測試,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再完成2架,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由於已抗戰勝利,作戰部隊需求降低,乃將庫存余料使用製造,再完成5架,因此此型機共完成9架。
“研驅零式”主要技術數據(推估):
翼展:11.20米
機長:8.74米
機高:2.82米
空重:2000公斤
總重:2850公斤
速度:450公里∕小時
升限:9000米
航距:1840公里
動力:“P&W R-1830-SIC-G”,1200馬力x1
武裝:12.7毫米機槍x1,7.62毫米機槍x1
乘員:1人
蜂鳥式甲型及蜂鳥式乙型單座直升機
1941年4月,任第一飛機製造廠廠長,駐地在昆明。1944年,國際上直升機剛剛開始發展之時朱家仁開始研製直升機。1945年秋,“蜂鳥式甲型單座直升機”研製成功,這是中國自己研製的第一架直升機,朱家仁也被稱為中國的直升機之父。1948年7月“蜂鳥”乙型直升機研製成功,超過了國際上同類直升機。同年9月,調台灣台中擔任空軍第三飛機製造廠廠長。不久,朱家仁研製成功了CJC-3A縱列雙旋翼直升機,綽號“飛行香蕉”,1956年3月9日首飛,其後因“國防部“規定的研究期限已到,停止經費支持,CJC-3的研製工作遂止。同年,朱家仁任空軍技術局飛機製造總廠少將廠長。 朱將軍對於空中特種交通工具,尤以能隨時隨地起落之直升機素存幻想,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朱將軍在昆明首次見到第一架美制塞考斯基(Sikorsky)XR-4直升機翺翔於昆明滇池上空,更加激發其對直升機之研究動機,並因此醉心於直升機之製造,在其空軍生涯後段17年當中,不斷研製,改良直升機,愈挫愈奮,百折不撓,在空軍當中研發直升機者,當以朱將軍為最先驅者,責任重大。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秋,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歐美各國尤其是美國直升機之研究發展及生產製造,推陳出新,有關直升機之各種技術資料漸公諸於世,也漸傳入我國,在朱將軍親自主持之下,運用第一飛機製造廠現成物料及產能,積極展開設計製造工作,首架名稱為「蜂鳥式甲型單座直升機」,事實上在這之前,於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朱將軍已設計套軸式(或稱共軸式)(Co-Axial)並制出十分之一尺寸的模型乙具,從事各種實驗及測試工作,而且獲得部分寶貴技術資料,這些資料則運用到「蜂鳥式甲型單座直升機」,該機就是採雙葉(旋翼)共軸式,這是中國第一架自製的直升機,在當時看起來十分漂亮,採用封閉式坐艙(當時多為開放式骨 架無蒙皮座艙),超過了國際上同類直升機。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3月完成,並作離地試飛(Tie Down Test),該試飛工作為將前輪及左右兩輪用繩索鬆繫於三個埋在地內之鐵釘(樁)上,但首次試飛該機時,當旋翼開始高速旋轉,攻角(沖角)慢慢增加到8度時,該機離地約1 尺,突然系綁右輪之鐵釘(樁)因部分泥土鬆軟而鬆脫,使該機整個向左前方傾倒,造成旋翼觸地損壞及部分相關零組件受阻,試飛員幸有安全帶緊扣在座椅上,並未受傷。
朱將軍並未因此而灰心,將該機所獲得之經驗、心得予改良,試製「蜂鳥式乙型單座直升機」一架,於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7月完成,該型機從外型看來,較甲型為小,且更為流線形,對於“蜂鳥”乙型直升機的外型做了某些修改,最大的改變便是座艙下方的透明鏡面改善了飛行員的視野,此外也吸取了測試時所得的經驗而作了一些修改,但可惜無法找到詳細資料。該機只作地面試車,並測試旋翼低、高速旋轉之離心力以及相關零阻件受震情形,未作Tie Down Test也未作試飛工作,同年9月朱將軍奉令調台灣台中擔任空軍第三飛機製造廠廠長,「蜂鳥式乙型單座直升機」簽呈上級欲運台灣繼續研究,空軍當局以該機非個人也非第三飛機製造廠財產,而是屬於昆明空軍第一製造廠而未予核准。因此仍留昆明,後空軍第一飛機製造廠由昆明遷到台灣宜蘭,未見該機隨廠搬遷,該機則不知所終,萬分可惜。
“蜂鳥式乙型單座直升機”主要技術數據:
旋翼直徑:7.62米 x2
機寬:2.34米
機高:2.63米
空重:590公斤
總重:726公斤
巡航速度:112公里∕小時
最大速度:136公里∕小時
傾斜爬升率:140米∕分
懸停升限:910米
航程:219公里
動力:92千瓦的“金納”Kinner B-5型發動機 x1
乘員:1人
CJC-3及CJC-3A直升機
朱將軍到台灣後,因對外交通便捷,各項圖書雜誌資料搜集較易,對各種直升機之技術資料,均較在大陸時齊全,綜合各方資訊,無論軍用民用,發現以所謂之「飛行香蕉」(Flying Banana)較為有發展潛力,因此朱將軍乃全力朝「飛行香蕉」直升機之研製方向努力,當初步設計完成,即以四分之一寸電鑽所使用之馬達作為動力製造出十分之一尺寸的直升機模型一架,經過了多次的測試調整,該模型機已能懸飛,並升降自如,民國四十年(1951年)第一屆國軍克難成果展覽會,在台北博物館舉行,「飛行香蕉」模型即代表空軍展出,博得好評。
「飛行香蕉」模型機研製及測試成功,對朱將軍個人所督導之研發團隊鼓舞極大,隨即開始以「飛行香蕉」為基礎,著手進行CJC-3(C. J. Chu之簡寫)直升機研製,其中的3則是他搞過的第三個型號,前兩個是“蜂鳥”甲型和乙型。在民國四十一年(1952年)底完成,這架直升機採用雙座、前後縱列式雙旋翼、不銹鋼樑結構,它的外形結構與美國MC-4直升機很相像。民國四十二年(1953年)春奉命將該機運赴台北,參加第二屆國軍克難成果展覽會,展示完畢後,運返台中作Tie Down Test及改進調整的工作。民國四十二年(1953年)6 月10日下午,晴空萬里,風速、風向等均符合測試規定,試飛時該機很順利升空離地,而直升機測試最艱難的「首飛」(First Flight)階段,宣告成功,參與工作同仁均感雀躍及欣慰。同年8月10日當時空軍總司令王叔銘上將親蒞台中視導,該機再度表演,因系留用繩索較長,當該機一離地面,突向右偏斜,使前後兩旋翼,相繼觸地損壞,試飛員幸未受傷,全體在場人員咸感錯愕,總司令王上將果有大將之風,不但未予斥責反而對所有人員備加鼓勵,並在技術上應注意之點,以及其個人對直升機之了解提出見解建議,供大家參考,並面諭持續研究,不要灰心。
為了查找事故原因,朱家仁廢寢忘食,日夜工作。結果發現兩副旋翼調節槳葉槳距不協調,使拉力傾向一邊,引起側滾,無法控制,把沒有拉好的系留索拔起,而造成事故。又經過三年的研究、試驗和改進,採用複式控制旋翼、在與槳葉水平面的垂直位置上各裝了穩定桿等措施,終於企1955年8月,朱家仁又製成了CJC-3A型直升機。表面上看,它與CJC-3沒有多大區別,但在結構上改進了不少。民國四十四年(1955年)8月11 日,CJC-3A直升機再度試飛,而這次在空中已可作短時間停留,如此令人振奮結果,使所有工作人員均再接再勵,一方面作Tie Down Test試飛,一方面改良。
民國四十五年(1956年)3月9日,正式將Tie Down Test之繩索去除,完成自由飛行,在自由飛行中,不論是前進、後退、左右橫飛,原地後轉,以及在空中懸飛,都可以操控自如,但當要增加前進速度時,發現機頭即自動上仰,不能維持平衡,又不能快飛,也不敢爬高,經將前後旋翼的指向,朝前傾斜,還是無法去除機頭上仰現象。
按照國防部所規定之研究期限已到,朱將軍不得已乃將整個研究計畫暫告一段落,但也以未能在時限內研製完成深感遺憾。
“CJC-3/CJC-3A雙座直升機”主要技術數據:
旋翼直徑:6.47米 x2
空重:680公斤
總重:930公斤
巡航速度:136公里∕小時
最大速度:180公里∕小時
傾斜爬升率:466米∕分
懸停升限:3,660米
航程:216公里
動力:140千瓦的“萊康明”Lycoming型發動機 x1
乘員:2人
後記
民國五十一年(1962年)12月31日,朱將軍自空軍榮退,總計在空軍服務達34年5個月,可以說畢生奉獻空軍,醉心於航空工業,並且勛業彪炳,退役後家居台中,朱將軍對航空工業的興趣和熱愛,仍未稍減。民國五十四年(1965年)8月,朱將軍還自費赴美國考察航空工業,了解國外航空工業發展情形,發現真是一日千里,進步神速,回國後朱將軍仍本著「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對航空相關研究工作,仍細心鑽研,對各種航空器之研製興趣不減當年,朱將軍將興趣轉移到氣墊交通工具之研究,後來在台中自宅制出了氣墊機(Cushion Craft)一架,該機曾展示在台中逢甲大學航空工程館。
綜觀朱將軍一生能在航空工業上表現出無比的信心和毅力,應得自其虔誠的基督教信仰,在其一生事業當中有成功有失敗,每當失敗時均能屢挫屢起,不向失敗低頭,堅持到底,另外終生追求目標及求實現的精神,實得自其尊翁之庭訓,由其家中六位兄弟姊妹各有成就即可了解。
老大朱將軍留美,習航空;二弟家駒留學法國,學習農業;三弟家驊留學德國,學習建築;四妹家宜留學德國,獲醫學博士;五弟家豐留學德國,學習冶金;六弟家龍留學美國,學習化工。而朱將軍也繼承了傳統,對其七位子女嚴予教導,也各有所成,各具專長:
長女永淑畢業於清華大學外文系;長子永乾畢業於成功大學機械系;次子永德畢業於台灣大學歷史系,後獲美國多倫多大學哲學博士;三子永毅獲美國加州大學核子化學博士;次女永潔獲美國奧哥拉荷馬大學農化碩士;三女永湛獲美國紐澤西州羅托格大學圖書館管理碩士;四子永思畢業於淡江大學數學系。
朱將軍晚年每談及我國航空工業即語重心長,希「長江後浪推前浪」,成功不必在我,盼後輩能努力傳承,願我國航空工業後繼有人,並進而以更先進的技術條件環境,在航空工業上能更發揚光大,增強國力,在國際航空工業發展潮流中揚眉吐氣,如此一來前輩先賢的努力甚至失敗的經驗教訓,方有代價。在我國航空工業發展史中,朱將軍可說是一位融合設計、製造、理論和實際,由啟蒙歷經北伐、抗日、播遷來台等各階段之見證人,其成就與不屈不撓的精神,我們實不應予以忘記,而更應效法之,謹以此「追憶」篇紀念朱將軍一生對我國航空工業之犧牲、奉獻,並表達無比崇敬之意。 1962年12月31日,朱家仁退役。1965年8月,朱家仁自費赴美國考察航空工業,回到台灣後在台中制出了氣墊機一架。1980年,朱家仁遷居美國。1985年7月11日。朱家仁在美國逝世 空軍舊徽章
航空委員會飛行胸章
飛虎隊帽徽
中華民國陸軍帽徽
刺繡版
金屬版
帽簷繡國花梅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