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5-22 10:05:11
|
显示全部楼层
从街头小食到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
沙河粉起源于广州沙河镇,而“沙河”这个地方史志上记载的叫法是燕塘(圩)。一百多年前,一些以打石为业的东江客家人,从粤东一带来到广州燕塘(圩)谋生,这些客家人家家户户都有一台石磨,他们用石磨把大米磨成粉,调以源于白云山泉的沙河水,蒸出薄韧爽滑的水粄。他们在墟地街(今沙河大街)一带开设了不少经营水粄的夫妻店。由于水粄价廉物美,人人爱吃,生意越做越旺。因为水粄是用源于白云山泉的沙河水加工而成,当地人也就把其称之为“沙河粉”,或者叫“山水河粉”,简称“河粉”。
民国时期,沙河镇已成了远近闻名的沙河粉镇,较有名气的沙河粉店就有义和居、福安居、泉珍、同心等。1956年,政府将沙河镇的几家小店合并成沙河大饭店,沙河粉从此便独家经营。沙河大饭店在沙河粉的品牌上大做文章,尤其在上世纪70年代,沙河大饭店被确定为广州市对外接待的定点饭店后,不断有新品种推出,让沙河粉成为广州驰名的传统小吃品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