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hd136302 于 2012-4-19 13:00 编辑
下面是廉江市具体的一些客家姓氏的迁徙情况。
廉江市 1、刘付 大始祖傅腾宵为翰林院庶吉士,妻谢氏,生六子。次子傅鸾,号鸣凤者,即刘傅氏之始祖。傅鸾应广东韩榜之召,带了妻子杜氏,背了婴儿,与胞弟傅业鸟(上下结构,业、鸟合为一字,下同),于明孝宗弘治元年戊申岁(1488年),从福建上杭县城关珠玑巷,迁往广东廉江市、化州市和广西陆川县交界处的“山底”(地名)开基。由于旅途遥远,还邀了同巷居住的盟兄刘荣作伴,千里跋涉,风风雨雨,当他们才走到广东韶州府境内,不幸傅鸾病逝,遗下寡妇孤儿。胞弟傅业鸟与盟兄刘荣陪着杜氏带了遗孤——丽川,历尽千辛万苦,才到达广东廉江市的山底(今廉江市石角镇山腰管理区)。不久杜氏由于身心交瘁一病不起。盟兄刘荣便担起“托孤”的责任。因刘荣夫妇没有生育儿女,傅丽川长大成人后,为了涌泉回报养父的抚育之恩,便一身承二姓宗祧。丽川公认为“生身不大,养身大”将姓氏定为“刘傅”,把“刘”放前“傅”放后,感谢刘荣公的养育之恩。因此百家姓新增了刘傅这个壁联姓。 中国第二次汉字简化后,“刘傅”的新一代习惯把“傅”简写作“付”(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开始读书时姓氏就是写“刘付”,但父辈的人现在还是写“刘傅”),目前,在公众场合,一般都以“刘付”代替了“刘傅”,但两种写法都有,都是同一姓氏 刘傅"后来随着"傅"简化为"付" "刘傅"亦改为"刘付" 至1987年5月刘傅氏修了四次族谱,已传23代,现有裔孙约十万余人,主要在广东的廉江市、化州市和广西的陆川、浦北、防城、宁明、上思等县繁衍,有的还远播台湾、海南岛和海外。刘傅宗祠曾是粤桂边区游击队的活动据点,该祠已于1987年12月被廉江县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客家人社区)
2、河唇镇的钟氏 “河唇镇的钟氏移民此地已有20代了,其后裔上万人分布在四个管理区的几十个村庄,前几年,他们集资捐款重修了钟氏大宗祠,祠堂正殿供奉着开基以来的历代高曾祖灵牌位几百个,祠堂柱联写着: 始钟离兴颍川福建上杭千世脉 迁广东创青湖竹园木朵一家亲 可以看出,钟氏开基祖是来自福建上杭,而青湖、竹园、木朵等地都是他们现在的聚居地。” (客家人社区)
3、塘蓬镇姚姓 廉江市姚姓源自福建兴化府莆田县珠玑巷,于明代入粤,至化州,分枝廉江,一世祖益兴公卜居至廉江塘蓬镇枫树角村,后人分枝廉江各镇,姚氏现在字辈:国家兴业、礼乐成章、光华复旦、继世永昌.我乃益兴公十六世孙姚镇兴。 (网络资料)
4、河唇镇白水塘郭氏
廉江白水塘郭氏迁自福建永定田地,原籍上杭,福安公十六世裔孙法庆(通)于弘治十二年十二月携子起程,十三年(1500年)到县丰三下都丹竹水村(白水塘)。
世系为:福安--小四--学宾--念七处士--十郎--小八儒士--七郎司务--二十二吉士--五十学士--庆甫--授卿--子智--景清--惟举--法庆(又名通,迁廉江)
5、石岭镇蔡氏 于廉江市石岭镇蔡氏开基的近祖讳公,度法,蔡公一郎(尊称为大祖,葬于廉江市石岭镇)原籍福建省猪仔街瓦仔巷,在明朝成化年间(1465—1487年)南游入粤,躬临罗州邑四都八甲(今廉江市石岭镇垌心村)定居。祖妣三个:职林妙连、杨妙珍、吴妙惠佬儒人(葬于廉江市石岭镇)。 与大祖同胞四兄弟,大祖居长,二叔祖讳伯,三叔祖讳兴,四叔祖讳再,三个叔祖未知定基何方。至二世有同胞兄弟三人,志麟公为长兄,志凤公为次兄,志通公为三兄。其中三叔祖志通公壮年时迁居广西博白县双旺、龙谭镇陂田村、寨脚村等一带村域开基,而志凤公下落不明,传说北海合浦、灵山地区有蔡氏宗亲,立志凤公为大始祖;还有志麟公妣曾氏携另一儿(名字没记载)外出失散了。至四世京公从垌心迁徙至博白坡尾、沙陂等地,四世以后的世系中,还有迁徙青平、高桥、车板、营仔、安铺、横山等镇及海南等地。近年来,徐闻县、海康县(今雷州市)、遂溪县等地部分宗亲村都来廉江石岭寻宗,有望大统。 历史上由于战乱、灾荒、瘟疫、官府逼迫常有大规模的流民或单独的背井离乡。吾蔡氏也在此中,或作长途迁移,或作短途移居,这也是今天所看到的吾蔡氏源流。自大祖开发垌心村,继之则宗绵粤桂等地,其宗支之长,世数之多,至今已达500余年历史,20多代,除漏缺外,己清楚为本宗支系的达15000余人了。此外,各期间外出谋生、经营、工作而定居外地的宗亲也为数不少,都有遍及海外。 如今蔡氏枝繁叶茂,人丁兴旺,族业辉煌,英杰辈出在寰宇八方创造丰功伟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