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家山村的石碓
网络来源: http://cache.tianya.cn/techforum/content/204/8236.shtml
文/林子牛
从105国道出来,沿着那乡间小路往东而行,大概行走五六分钟,您便可来到这个客家山村。初进村口,您可看到村的左边为几栋民居,而村的右侧则是几排杂房。杂房已经很破旧,土墙的墙面已经凹凸不平,墙面上间隔着有筑墙时放木杠留下的圆孔,若是机缘巧合的话,您还可以看到从圆孔中飞出的鸟雀。屋顶上的瓦是黑色的,多数已残缺不全,保持着屋内的干燥。旧屋每年都须检修,方能依旧挺立在村道的右侧,方能使我每次回家都看到它,方能使我在这排杂房中看到我童年的影子,方能让我想起这房子中的石碓。
石碓是放在第一间杂房之中,我们将这间房子叫做碓寮.取下木门上的铁质门扣,将木门轻轻推开,探头往里望去,首先映入你眼帘的是两根竖立的木柱,木柱间的间隔大约有两米宽.两根木柱间有一横杆连接,横杆距地高度约与肩齐.在横杆下方的地面上有两块竖立的大石块,石块相距尺许,中间架一木杆当作转轴,转轴上又架一木柱,木柱长的一端又有一两尺长的圆木(名叫碓锤)与其垂直相连,直伸入前方的石坑之中.这便是客家山村所用的石碓了.
石碓是用来“打粉”之用,即是将泡过的米粒“打”成细细的粉沫。干干的米粒可用石磨来磨,磨出的粉可从磨槽中洒下来;带有清水的米粒也可用石磨来磨,磨出的清清的米浆可从磨槽中流出。惟有这泡过而又不带水的米粒不能用石磨磨,磨出的米粉粘成团,粘在磨盘上一会便转不动了。这时便需要用到石碓了。
将泡好后滤干的大米用木桶挑到碓寮中来,一家大小便来打粉了。母亲用清水将“碓坑”和“碓锤”冲洗干净,舀几勺大米放入石碓中,父亲站在两根木柱之前,双手扶在横杆之上,左脚单立,右踏在转轴后端的木杆上,用力一踩,那木杆另一端“碓锤”便高高的升了起来,再一松脚,那“碓锤”便落下来打在碓坑中的大米之上,然后又用力一踏,那“碓锤”便又升起来了。母亲则乘“碓锤”再次落下来之前将那米粒翻将过来。一天下来,两桶米粉便踏好了,我们便可做那美味可口的客家美食了。
在那踏碓的过程中,我往往也是会参加的,我有时是站在父亲的另一则,双手吊在横杆之上,用双脚来踩那木柱,但踏不了多久便又蹲到母亲旁边去看那米粉。我很喜欢听那石碓之声,那转轴在石块上转动时发出的磨擦声轻柔悦耳,那“碓锤”打米里发出的撞击声铿镪有力,两相配合便是一场极好的音乐。
在我刚上初中时,我的客家山村便已通电了,有人从城市中购回了粉碎机,电一通,那大米从粉碎机的这端放入,那一端便出来“机”好的米粉,方便了乡民,也废弃了那乡间的石碓。再过得几年,碓寮中的石碓便被移除,那间小房便被用来堆放杂物。这是一个过时的东西,一种被科技摒弃的旧物,在现实中忆没有他的使用意义,但他贮存在我的记忆之中,每次回归那个生我养我的客家山村,看到这至今尚存的残破的小杂房,这石碓便也从我的记忆深处跳将出来,顺带还扯出许多的儿时记忆,让我陷入默想之中。
2007-12-9于京通苑
http://cache.tianya.cn/techforum/content/204/8236.shtml
| [size=-1]作者: 林子牛 回复日期:2007-12-23 17:25:00 | | 摄影:雨田园(2007.7)
http://cache.tianya.cn/techforum/content/204/8236.shtml
| J | [散文]糯米酒 | 文学批评 | [size=-1]2008-1-18 14:19:56 |
| K | [梅花日记]取名 | 没话找话 | [size=-1]2007-12-8 22:20:56 |
| J | [心情日记]取名 | 拈花微笑 | [size=-1]2007-12-4 17:39:07 |
| J | [散文]酸甜苦辣咸 | [size=+0]青春文学 | [size=-1]2007-9-29 14:40:00 |
| J | [拈花有悟]五味 | 拈花微笑 | [size=-1]2007-9-20 19:47:52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