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客家何时兴起“还我母语运动”? ——谨以此文纪念1988大规模客家运动“还我母语运动”大游行 语言的流失是及其可怕的,百多年前的清朝大国,正是满家天下,满族贵为第一民族何等风光。而百年之后的今天,据说能说“大清国语言”的,只剩下区区几十人。
15日凌晨5点,我在客家人社区看到“还我母语运动20周年专题”,我很震撼。震撼与在台湾第二大族群的客家人当中,竟然有如此众多的“客语信众”,他们爱客语,说客家话,敢为客家话而斗争。漳州客家网没有这样的文化影响力,没能形成这种“母语”意识,这当然是一种遗憾(客家人社区里面客语论文很多);漳州客家也曾经与台湾客家举行多次联谊,但是并没有在网络上形成太多接触。这是一块可以发掘的天地。
漳州市的领导是很没有魄力的,尤其是主管文化方面的领导。漳州市一心想着往厦门的方向靠,愿意给厦门做二奶。而不愿正视自己,大部分山区农村的现实(这点我曾提多次)不想要这个农村的客家小妞。漳州市只想跟厦门“跨越式发展”,所以漳州的文化长官不会重视客家话,忽略了漳州四县(华安、南靖、平和、诏安)数十万客家人的存在。这点在漳州的官方报纸和电视上就能看得出来。而今漳州,却因为土楼申遗成功了,祭出了“土楼游”,却并没有将它转换成客家热。乃至有漳州的骗子专家,竟然大言不惭地说:“土楼是闽南人的发明”,而这种荒唐人竟然还是“福建土楼申遗组”的成员。
相比之下,龙岩市就做得好一些。龙岩就敢与广东梅州、江西赣州抢“客都”的风头,并且率先与新华网合作,联合组建中国客家网。龙岩市还邀请台湾的许多名人政要,到龙岩去开“两岸客家文化发展论坛”。漳州市的长官可知道,台湾的许多有影响力的蓝绿政要,祖籍都在漳州,他们其实都是漳州客家人。
厦门网的当家人林兴华,便是龙岩客家人,有一次和他在饭桌上讨论我们“客家网站的出路问题”。他说,厦门的市委书记是客家人,市长也是从龙岩过来的。他们很支持在厦门网上开设客家话专栏,但是后来考虑到厦门是闽南地区,都没有开“闽南话专栏”,先开设“客家话专栏”大有不妥。这种想法只能扼杀在摇篮里。
厦门晚报的编辑老师曾要我写一篇“挽救闽南话”的文章,这是我主观上所抗拒的,于是我写成了让“闽南话”和“客家话”一起发展的文章。这当然是文不对题的,后来编辑告诉我说,她本已编辑好了,但是报社领导考虑到是“挽救闽南话”的主题,最终还是把那篇并重“客家话”的稿子给毙了。可见,晚报的领导也并不博爱,他们希望挽救闽南话,却不愿在挽救闽南话的同时也发扬客家话。而这其实也从侧面体现了闽南群族对客家人的一种扼杀。
影视作品里头,方言俚语向来是被国家所“排斥”的;不过这两年已经有了一定的开放;乃至南腔北调的影视作品层出不穷。但是优秀客语电视依然没有,尤其是在大陆。台湾的《海角七号》火了两岸之后,台湾客家人认同的客语电影《一八九五》更是在两岸客家人心头烧了一把火。最新一部两岸联合拍摄的客语电视,也与上周在厦门开拍。这是一种好现象了。厦门这两年已经有点客家文化味了,还是比较重视客家文化的(如创两岸客家论坛、拟办大陆首个客家学院等等)。
相比之下,现在很多客家青年,他们不爱客家,不认同客家人;他们认为客家人勤劳死做、(走进山区是)逃避现实、(土楼是)作茧自缚,客家人是个软弱的群族。现在有越来越多的闽南客家人,或者主动融入城市化,或者被动地被闽南人同化,有多少客家人的后代不会说客家话了,这是一种莫大的悲哀。(明堂注:持“客家史是一部逃避史”的观点的客家人还不少。)
而在现实当中,闽南客家是这样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在强大的闽南群族占政治统治地位的山区,在广府人与潮汕人掌握经济机器的背景下;在政治优势上受制于闽南群族(在政府当官的大多是闽南人),在经济方面又落后与潮汕(客家人多在广东创业或打工),一个弱小的闽南客家群族,谁会关注他的生存状态呢?更无论母语与否了。
闽南客家何时兴起“还我母语运动”,何时敢大声喊出“给我客语空间”——在报纸上、在电视上、在广播上,我们要一个客家话节目!
谨此纪念“还我母语运动20周年”!
其实也无需纪念,只要让您的孩子的童年,生活在乡下……
那么你的下一代,就会认同自己是客家人。
纪念“还我母语运动”20周年专题(1988年12月28日~2008年12月28日)
https://www.hakkaonlin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4443&pid=626411&page=1&extra=page%3D1#pid6264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