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5-3-12 21: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chipware at 2005-3-11 01:07
客家社会崇文重教的传统举世闻名,而梅州文风尤盛。自宋时始,梅州参加科举人数常领先于全国,至清代更达到鼎盛。“文风极盛”,是清雍正朝将程乡县升为嘉应州的理由之一。清乾嘉年间,嘉应州每年参加秀才考试的就有1万多人,读书人占总人口的1/3,在全国首屈一指。这里还多次出现“五科连解”(广东乡试接连五科第一名均为嘉应州人)、“一科五进士”、“父子四进士”、“三代三翰院”等盛况。据统计,在清朝300多年间,嘉应州程乡县(梅县)共考取举人621名、进士89名,数倍于其他各州,“人文为岭南冠”,故有“文化之乡”、“人文秀区”的美誉。
梅州在清代开始,文风鼎盛。但鼓吹“人文为岭南冠”,就是严重失实,牛皮吹破。而且有损广东文化的形象。
1、“自宋时始,梅州参加科举人数常领先于全国”。清代以前,梅州的进士人数仅有数名,科举人数有可能领先于全国吗?
2、其他的数据难以查核,但进士总数一项是有据可查的。研究清代科举的沈先生在网上告知:据进士题名榜的确凿记载,整个嘉应州的进士数为89人。嘉应州治(梅县)为57人。而同一时期,南番顺进士数各为100多人。顺德文史资料:顺德一个镇的历代翰林(从进士中选拔)即达68名。
3、嘉应州进士数“数倍于其他各州”云云,是混淆基本概念,忽略了广东各府。清代的“州”是很小的单位,与广州府等大单位相比,政治经济文化规模方面,都不可同日而语。广州府的文化,遥遥领先。肇庆府、高州府作为传统粤语“府”的文化积淀深厚,封建科举时代各产生状元1名(封川县、吴川县)。与嘉应州同为小单位“州”的连州,粤语占主导,在明代以前是广东科举发达之地,也是广东唯一有诗人诗作入选唐诗的地域。
4、院士方面,近代高等教育方面,珠三角广府最强,只是不重视总结。江门一总结,就得出31名院士的结论,是广东目前已知院士数最多的市,其中新会即达19名。
5、数据统计难免有搞错之处,但总体的评估如此夸张、失实,就是很明显的文化局限。
[ Last edited by 情系珠江 on 2005-3-12 at 21:1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