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天狼吼

【转帖】河源籍博罗人的《惠河系粤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29 11: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们认不认同客家人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但是方言定性,作为一个方言学人,我还是要坚持:

惠州-博罗本地话是客家话的一种,这个论断不会因为少数人反对而动摇。除非这批人的语言从今天开始变得面目前非,否则这个定性是不会变的。

我奉劝这几位,你们好好反省自己语言里面与客家话存在的太多共性,这些共性是历史上发生学的结果。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9 17:5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feifeirao 于 2009-6-29 01:43 发表

你说的道理是没错,但是客家人看了会很不爽。
实际上,这几年大陆和台湾客家不断的发展和客家人不断的被刺激和觉醒,跟网络的不断争论是紧密相关的。
像你这类人战术上是客家发展的敌人,但是战略上你们又是客家 ...

阿Q总是在睡梦中寻找伙伴和敌人,自己刺激自己,以自讨苦吃为乐趣,在梦话中“强大”滴。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5 11:07:01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

[转帖] 原帖作者碧野,发表于惠州-西子湖畔论坛“主题:惠州话——不是客家话一个语种”*110 楼* 2009-3-13 09:37
原始帖文作者本地阿伯3.28被禁止,本帖所转的,是其在原论坛网上仍可见的唯一帖文


[转贴] 原帖作者“本地阿伯”,发表于本论坛“主题:惠州话——客家话属于同一个语种”版 2009-3-4

                                                                               客家热

        20世纪80年代以来,客家研究再次兴起,并成为一种“客家热”逐渐升温,成为学术界重视的一门显学,特别是在海外客属团体与客籍华侨华人的推动下,各种客家联谊会、研究会等机构相继建立,期刊杂志、新闻报纸大幅刊载,时有新出,学术会议、文章论著也推陈出新,使客家研究掀起一个新的高潮。然而在热潮的背后,也隐藏着不少问题。
     首先,强烈的中原情结。客家的中原情结或心态,是客家人强烈的族群意识的体现,也是一种客家在“中心-边缘-中心”挣扎的心路历程,是对中原地正统地位的攀附与回归。当客家人被视为“獠”、“匪”的时候,客家人最需要的是将自己与中原汉文化之间建立起正宗的联系。华夷之分的观念与四个中心——帝王中心/中原中心/汉族中心/儒家中心密切相关。这四个中心之中,只有“中原中心”是硬件,因其地理位置不容改变,其他三中心是软件,因此可为有意图者所编造和杜撰。这使历史上的依附的认同中原正统成为可能。被誉为“中原古汉语活化石”的客家话、追溯根在中原的堂号堂联、谱牒记述的衣冠南渡、聚族而居讲究宗法伦理的宗祠民居等一系列文化符号,以及崇正爱国的精神、强烈的寻根意识被客家人建构并彰显出来。 [待续]  
    

*130 楼*

[ 本帖最后由 碧野 于 2009-7-5 11:18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5 11: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

[转帖] 原帖作者碧野,发表于惠州-西子湖畔论坛“主题:惠州话——不是客家话一个语种”*111楼* 2009-3-13 09:49
原始帖文作者本地阿伯3.28被禁止,本帖所转的,是其在原论坛网上仍可见的唯一帖文


[转贴](续)原帖作者“本地阿伯”,发表于惠州-西子湖畔论坛“主题:惠州话——客家话属于同一个语种”版, 2009-3-4
                                                                       客家热(续)

  其次,理论方法的匮乏。目前的客家研究,无论是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没有太大的突破和创新,大多数研究都还在罗香林先生的研究成果上兜圈子,少见有上乘的佳作,尤其是缺乏理论建树和方法的创新。施爱东先生指出,有关客家文化的研究著述近二十年间如天女散花,真正能在理论上有所建树的凤毛麟角。周大鸣先生在给房学嘉、谢剑合著的《围不住的围龙屋》所写的序言中指出了该书的不足,并补充说:“田野调查工作所收集得来的材料必须经过作者的理论思考,才能深刻揭示材料背后所潜在的深层次的社会的真正结构。做田野调查工作的目的就是要找这个潜藏于材料背后的无意识的模式,用模式帮助理解社会结构。”目前的客家研究,显然还没能从这一地方性知识系统中找到一种有助于我们认识更宽泛的泛客家文化的文化模式。客家研究更像是一个自我历史的叙述者,喋喋不休地进行自我描述。
  第三,情绪化和功利性。如果说早期的客家研究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出于对“反客家”的论说进行反击,其研究成果所体现出来的情绪化、非理性化还尚可理解,不足为怪的话。那么,此后的客家研究却依然存在着主观臆断、情感色彩浓厚的状况,则就得偏离了科学研究的主题,越走越远了。其突出表现在,第一是客家的无限扩大化,客家人的范围越来越大,从唐代第一位岭南宰相张九龄,唐宋八大家的曾巩、欧阳修,再到南宋著名民族英雄文天祥,以至几乎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著名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等都认定为客家人,甚至将日本学者提出的“没有客家,便没有中国革命”论说捧为佳臬。殊不知,这种过分的扩大化、“泛客论”就等于抹杀了客家,否定了客家。而且这种认识的逻辑最终无非导致“客家”非“客”的尴尬境地。第二是将客家的起源尽量往上追溯,今天你持“东晋说”,明天我就提“三国说”,后天又有人抛出“秦朝说”,仿佛客家的起源越早越好,越古老就越优越。与客家产生时间同时引发出来的另一个问题是关于客家的渊源问题的优越论。把客家说成是纯之又纯的中原血统,源出中原贵胄,是“衣冠”、“士族”之后裔,极力吹嘘与粉饰。客家研究的学术空气和社会环境令人堪忧。
  第四,学者的排他性。客家研究学者过分客籍化,是客家研究的又一瓶颈。目前从事客家研究的学者从籍贯来看,确实存在着身份单一化的问题。一位学友在网上写道,那些客家出身的学者由于远离故乡,也由于中国文人习惯书斋的学问方式对客家的研究总是偏向历史主义和伊甸园般的情结,仿佛只有客家故地才是一个保持得比较纯净的、未被现代文明迅速同化的桃花园。仿佛只有客家故地才是一个保持得比较纯净的、未被现代文明迅速同化的桃花园。于是客家人不得不将自己和中原汉文化建立起正宗的联系,来试图澄明自己血缘的纯正和高贵,客家籍本土学者对此更是津津乐道。而今天这种种偏颇继续被人们当作真理传扬。施爱东先生认为,这些客籍与准客籍学者似乎很难摆脱客家人常有的文化自豪感和自我颂扬的姿态。他们似乎极力地在把客家文化与种种主流的“美德”文化进行简单的粘合,极力挖掘客家文化培养出来的政治、文化名人,以客家品质作为原点,进行封闭叙事,试图建立客家文化中的主流文化,并以此淹没现实的、普通的、作为边缘存在的客家民众的生存状态。这是一种新的文化霸权的构筑过程。更为严重的是,原本力量不强的客家研究队伍还有着明显的分化倾向,研究力量分化,山头林立,壁垒森严,各自为阵,难以整合。


*131 楼*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5 11: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

[转贴] 原帖作者碧野,发表于惠州-西子湖畔论坛“主题:惠州话——客家话属于同一个语种”版, 2009-3-6
                                    
                                                 “本地阿伯”的《客家热》是一篇社科好论文


      “本地阿伯”的《客家热》一文(见于本主题第130楼、131楼两帖),可说是一篇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很有深度、广度的社会科学好论文。很值得认真一读和领会。
        该文让人们看到,该种偏激的负面的“客家热”,颇有鲁迅先生笔下的中国部分国民的“阿Q精神”的某些,也真有点像当年德国“纳粹”式的狂热,丧失应有的理性理智。今日惠州的“客家热”,是否似乎也有那么一点气味?如果是,则希望能引起广泛重视和关注,进行预防和纠偏!


[ 本帖最后由 碧野 于 2009-3-7 09:51 编辑 ]

*193 楼*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5 11: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前面的帖子已经说了:

惠州话 是客家话,也来自 非客家籍专家之口:

熊正辉---------------江西南昌人
张振兴---------------福建漳平人
伍巍------------------安徽人
谢留文---------------江西新建人
-----------------------------------------------------

客家人研究自己的文化,本来也没什么不可。

中国历史,难道中国人不能研究了?研究了就会出大问题?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5 12: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

[转帖] 原帖作者碧野, 发表于惠州-西子湖畔论坛“主题:惠州话——不是客家话一个语种”版内 2009-7-4 09:33 *271 楼*

回复
冷峻 发表于 2009-7-2 15:52
[引贴]原贴作者冷峻 发表于广东发展论坛 主题--惠州人不是客家人、惠州话不是客家话 版内 34#
发表于 昨天 20:28 | 只看该作者

引用
见不得阳光的魑魅魍魉,61#-62#“游客”,收起你的嘶叫,还是钻进你的地穴里 ...
       最近,从一网站(好像是客家人办的)上,获知一则关于近代史上,曾有人要从法律上将“客家话”变为“国语”,或变为法定官方语言而未成的秘史逸闻。也不知是否真有其事。其大概意思是说,民国初,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总统后,在国会议员中占有多数席位的南方议员们,搞了个要从法律上将“客家话”变为“国语”或法定官方语言的议案,而如果一旦成案而付诸表决,肯定会以多数票获通过。但极权在握,而母语是客家话的总统孙中山先生[ 碧野按 我曾从影视媒体上播放的,有关孙先生的一次演说的原始摄像录音中,听出孙先生的该段话音中,确实夹杂有客家话口音],却很不以为然,并劝说和阻止了该批南方议员的该项行为。
       如果该则秘史逸闻当真,则很令人敬佩伟大、高尚、正派、襟怀宽广的客家人孙中山先生的该项举动!时至今日,以孙中山先生是客家人为殊荣特耀的某些客家人,在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客家话及客家民系与惠州、博罗、河源等本地话及本地民系关系……等等问题上,应当从客家人孙中山先生的该项举动中,切实得到启示和教益!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5 12: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

[转帖] 原帖作者碧野,发表于惠州-西子湖畔论坛“主题:惠州话——不是客家话的一个语种”版 *278 楼* 2009-7-4 22:03

[转帖] [转摘] 原文作者韩文,发表于惠州-西子湖畔论坛“主题: [原创] 关于‘惠州文化’的冠名问题”版内,*楼主* , 2006-12-25 20:10
                                                         关于“惠州文化”的冠名问题
                                                                                   韩文
       ……
       当然,对于惠州客家文化形成和发展,自有他历史原因。早在南宋周去非撰《岭外代答》一书中,论及宋代广东人口构成时具体(分)为五类:一曰土人,是前古越种类,居于村落;二曰北人,自五代后流入岭南;三曰俚人,史称“俚僚”,居蛮洞;四曰射耕人,即租田地耕种者;五曰蛋(疍)人,以船为室,浮海而生。在这五种人中,土人、俚人、蛋(疍)人都是本地人,射耕人中土人和客人兼有,唯有北人才算是来自中原的汉人,也就是明清后称之为“客家人”。从上述广东及惠州的人口构成来看,宋代客家民系此时尚未正式形成。南宋之后,特别是明、清之际,宋元前迁入闽、粤、赣三省交界的客家人大批涌入粤东,其中很大一部份定居在惠州境内、由此奠定了惠州客家人的居住格局和客家文化的形成。特别是在客家文化中,包括语言、饮食、居屋、服饰、风俗、习惯等,经过历史的洗礼和与本土文化的长期融合,最终成为“惠州文化”(或称“东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份。但必须明白,他不能代表“惠州文化”、不能“反客为主”,他竟必是惠州地域文化大餐中的一碟“客家莱” 。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5 13:0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碧野 于 2009-7-5 12:22 发表
[转帖] 原帖作者碧野,发表于惠州-西子湖畔论坛“主题:惠州话——不是客家话的一个语种”版 *278 楼* 2009-7-4 22:03

[转帖] [转摘] 原文作者韩文,发表于惠州-西子湖畔论坛“主题: [原创] 关于‘惠州文化’的 ...

只能反反复复贴这样的垃圾料,黔驴技穷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5 16:4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碧野 于 2009-7-5 12:22 发表
[转帖] 原帖作者碧野,发表于惠州-西子湖畔论坛“主题:惠州话——不是客家话的一个语种”版 *278 楼* 2009-7-4 22:03

[转帖] [转摘] 原文作者韩文,发表于惠州-西子湖畔论坛“主题: [原创] 关于‘惠州文化’的 ...

碧野贴的这篇文章,视角有问题。鼓吹古代的百越疍民等等属于惠州本地人的历史,然而闽粤赣客家山区同样有这样的记载,而且体质特征也具有这些百越疍民一样的典型特征,同样有血缘风俗文化的传承,只是客家神话不敢承认,你敢承认就说明你代表本土文化、客家代表“北人”、与广东本土文化没关了?看到客家人普遍的厚唇、客家籍省领导和泰国人在一起甚至比泰国人更像东南亚人,你不觉得如此“北人”是怎么回事吗?碧野引用的“韩文”文章,把历史上所有涉及北方移民到岭南的事件都说成是客家,宣称:唯有北人才算是来自中原的汉人,也就是明清后称之为“客家人”。所以,惠州本地话代表岭南土著正宗文化!惠州本地话代表正宗土著民族语言!这种逻辑是说不通的。岭南所有“汉族”都是越汉融合并以汉文化为主体的族群,谁都可以把你们这些自称“土著”的“本地人”论证为从北方流窜过来的,只是你们没有极端到客家那样自吹“唯唯客家,系出中原”。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5 16:5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碧野 于 2009-7-5 12:18 发表
[转帖] 原帖作者碧野, 发表于惠州-西子湖畔论坛“主题:惠州话——不是客家话一个语种”版内 2009-7-4 09:33 *271 楼*

回复 冷峻 发表于 2009-7-2 15:52
[引贴] ...

“壁也”自闭网虫的语言知识和方言接触面趋于零蛋。孙中山那段录音在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有保存,在贵宾接待室也多次播放给来宾听,明显是当时的蓝青官话,与桂林官话类似,带有明显的粤语口音,而无客家口音。当时并无“国语”教育,孙中山的“官话”全凭“跑江湖”一样的功夫模仿过来,曾被北方反动网虫攻击为“跑江湖的”。

孙中山在国会说服议员使用普通话云云,有粤语版、客家话版、湖北话版等等牛皮版本,全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胡编乱造。民国时期的国会从来就没有一省议员过半的,也从来没有国会说话算数的。孙中山只是临时大总统、海陆军大元帅。了解历史的人是不会相信那些胡编乱造的故事的。

孙中山祖祖辈辈都不是客家人。详见本大猫引用的资料和说明,有国家权威机构结论、有孙中山嫡亲郑重声明。其实早有定论,只是客家神话痴迷者们不愿意放弃梦幻而已。

转载自『客家人社区』 http://www.HakkaOnline.com
https://www.hakkaonline.com/foru ... p;page=15#pid655336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5 17:0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碧野 于 2009-7-5 11:16 发表
[转贴] 原帖作者碧野,发表于惠州-西子湖畔论坛“主题:惠州话——客家话属于同一个语种”版, 2009-3-6
                                    
                                                 “本地阿伯”的 ...

客家狂热像阿Q,这种分析有道理。但说像希特勒,那就不对了。客家吹擂来吹擂去,全因历史上受的歧视太深,周边强势族群都自封大汉正统传承,把客家看成最最野蛮的野蛮民族,客家矫枉过正只是麻醉自己,最多就是吹过头了,自己骗自己而已。而希特勒鼓吹种族主义,是源于德意志民族统治的优越感,走向极端就成了全民族的疯狂,由疯狂而覆灭(整个德国被炸得面目全非,古代皇朝留下的文化遗产绝大部分被炸成废墟,苏联红军攻占柏林报仇雪恨,包括以牙还牙,让德国人承受前所未有的屈辱。而强奸杀害苏联女英雄而列入黑名单的德国军队一律不接受投降,命令全部围歼扫射杀绝报仇,干得好!什么时候日本军国主义胆敢嚣张,面对强大的中国必然自取灭亡),给全民族带来灾难。当然,德意志民族善于反思,直面历史,重新崛起,也赢得全世界的称许。而日本的表现则是另一种。

惠州文化是多元文化,不是客家文化,但包括客家文化。客家文化能吹,东江本地文化同样也能吹,哪有不平等之说捏?当然,吹牛没好处,你不吹,可以踏踏实实地推广自己的文化理念,各说各的。只要有伟大的广府文化那么平实而有说服力、影响力,还在乎谁唱多谁唱少吗?

[ 本帖最后由 情系珠江 于 2009-7-5 17:11 编辑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5 21: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情系珠江 于 2009-7-5 17:03 发表

只要有伟大的广府文化那么平实而有说服力

处处不忘吹广府神话,集广府神话创造者、宣传者、鼓吹者于一身,建议广府神话协会颁个最佳贡献奖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6 18:25:31 | 显示全部楼层
伟大的广府文化让暗腮神棍很不爽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6 22: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情系珠江 于 2009-7-6 18:25 发表
伟大的广府文化让暗腮神棍很不爽

嘿嘿,猪江同志,这回就要批评你一下,你凭你的猪脑袋又判断错鸟。看见广府神话太发神威,无人不爽歪歪啊。你千万不要缺乏自信,小瞧了广府神话的功力啊!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22 12:50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