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yanxiuhong

客家土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2-5 10: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兴宁阿哥哩 at 2004-12-4 15:10
看了介绍,是客家的三间架(赣南叫三间过),估计是同一个字但读音有一点差别。
就我本人观点,三间架与护厝也不同,三间架更多的是从围屋那里简化而来的。

你敢肯定上那些犹县民居是三间架的,除了第一第二张太局部了,看不到横屋,其他的都能看到横屋的.
  三间架更多的是从围屋那里简化而来的???谁先谁后要分清楚,三间架是最基本的形态.也可以称为(一条龙式).也就是护厝型民居基本单元。他的原形是(一明两暗).一明两暗这种布局模式是人类最古老的居住模式之一.一条龙式是在(一明两暗)的原形基础上,以正中的"明"空间-----堂屋为中心,左右的暗空间-----居住用房向横阔反向扩展而形成的.  护厝型是由这种基本单元发展起来的。 围屋 围龙屋的核心体(厅堂部分)也是由这种基本单元发展.
  为什么一明两暗这种人类最古老的居住模式之一能有这么大的生命力?在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虽然有更好的居住模式,无奈之下也只好选择它了.这也是一明两暗能长时间广泛存在的原因.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2-6 20:34:33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mayonghappy at 2004-12-5 10:20
三间架更多的是从围屋那里简化而来的???谁先谁后要分清楚,三间架是最基本的形态.也可以称为(一条龙式).也就是护厝型民居基本单元。他的原形是(一明两暗).一明两暗这种布局模式是人类最古老的居住模式之一.一条龙式是在(一明两暗)的原形基础上,以正中的"明"空间-----堂屋为中心,左右的暗空间-----居住用房向横阔反向扩展而形成的.  护厝型是由这种基本单元发展起来的。 围屋 围龙屋的核心体(厅堂部分)也是由这种基本单元发展.

中原的殿堂式的民居的发展是由基本的三间过发展而来,是另外一个问题。
客家围屋从碉楼与中原殿堂式民居的结合又是另外一个问题。
请教什么是护厝?一条龙=护厝吗?

[ Last edited by 兴宁阿哥哩 on 2004-12-6 at 20:35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1-3 20:3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电子书:客家土楼介绍

作者 汕头大学 文学院2001级 赵娟 ,陈秋玲

我今天上午征得了作者的同意,贴在这里。

作者说,打算进行修改,打算出版。这是初稿。

下载地址:

http://61.154.125.186/other/eb.EXE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4 00:05:07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龙岩武平岩前的土楼

在武平岩前的林屋也有土楼,不同于永定的圆形或者方形的是它是半圆的.
    以下文字,图片,视频均来自:武平视窗http://www.wpren.com
   






视频:
点击下载视频一

点击下载视频二

[ Last edited by wp169 on 2005-1-4 at 00:07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5 00:45:19 | 显示全部楼层
视频是用100W的数码相机拍的,没有声音,晃动也蛮大的,希望没有让你们看的辛苦^_^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15 16: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武平岩前确实有很多土楼的,我小时候外婆家就住土楼里。儿时很多故事和土楼一起留在我记忆里了。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6 19:50:22 | 显示全部楼层
要看看哦。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19 00: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饶平土楼

道韵楼

      道韵楼位于饶平县三饶镇南联村,始建于明万历15年(1587年),该楼呈八卦形,三进三环围共构成“八卦”的爻画,座南朝北,面积1万平方米,外围周长328米,直径101米、墙高11.6米,三层半,皆以黄泥土夯成,中间设有广场,全楼有正房56间,角房16间,水井32口,楼外周设有枪眼、炮眼,楼门顶还没有注水暗涵,很有特色。该楼虽在公社化时期小部分受到破坏,但目前保存较为完好,是饶平县境内655幢土楼寨中年代久远、规模宏大,风格独特的一处。

                          

   
润丰楼

      饶平县境内土楼寨总数达655幢之多,润丰楼是其中较具规模、较有特色的一处。润丰楼位于饶平县新丰镇丰联村,背靠“背头山”(省道柏丰线西),建于清道光年间,该楼呈圆形,坐北向南,面积1846平方米,直径48.5米,周长152.5米,楼高10.52米。为二层半,二进一天井,全楼皆以黄泥土夯成,外抹贝灰,共有房屋29间,公用井一口,广场中间辟有八卦形地埕,楼外围还建有司马第、儒林第、调琴斋、广业轩,该楼小巧玲珑,结构紧凑,现保存较为完好。

                              

南阳楼

      南阳楼位于饶平县上善镇永善村,与大埔县接壤,始建于明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该楼呈圆形,大门座向为西偏北34度,面积1561平方米,直径44.6米,周长138.44米,楼高10.76米,三层半,二进一天井,共有房屋26间,皆以黄泥土夯成,楼内中心处设有圆形广场,水井一口,门楼上方有凹刻“南阳楼”三字,两旁写有对联,是饶平县655幢土楼寨中至今保较较为完好的一处。

                                 

镇福楼

      镇福楼位于饶平县上饶镇马坑村,背靠“西岩山”(省道柏丰线西)始建于明永乐11年(公元1413年),该楼呈椭圆形,大门座向为东偏南8度,面积6936平方米,南北为97.7米,周长295.4米,楼高10.86米,三层半,三进三天井,共有房屋60间,皆以黄泥土夯成,内抹贝灰,楼内中心外辟有广场,呈椭圆形,有八角井一口,门顶有凹石刻“镇福楼”三字,是饶平客区最大的土楼,现保存较为完好。

                        
新彩楼

      新彩楼位于饶平县饶洋镇赤棠村,背靠“西岩山”(省道柏丰线西),呈圆形,座东偏南23度,面积2769.8平方米,直径59.4米,周长186.59米,楼高13.6米,四层半,二进一天井,全楼皆以黄泥土夯成,内抹贝灰,楼内共有房屋32屋,公厅一间,中心为广场,水井二口,该楼是饶平境内楼层最多、最高的土楼,现保存较为完好,1982年珠江电影制片厂曾在这里拍过电影《天赐》,近年台湾也在这里拍过电视剧。

                        



                 



饶平县人民政府公众网:http://www.raoping.gov.cn/lyzy/lyzy-14.asp

[ Last edited by 客家一家亲 on 2005-3-19 at 00:23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19 11:56:25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岗有没有土楼

我奶奶是黄岗人
不过我只去过一次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19 12:3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饶平以学老人为主,想不到还有客家风味这样强的围楼.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23 14:26:1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下载了好好看一下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14 02:0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客家土楼

饶平是以学老人居多,但客家人也不少,在饶平客家人占35%--40%。只不过很多客家人被同化了,象东山、鱼村这些以前从福建移民的客家人,现在只有老人能讲客话。如果回到上个世纪,就是说饶平有一半是客家地区。客家话的地区;上饶、上善、饶洋、新丰、九村、建饶(东山、鱼村)。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14 02: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客 家土楼

客家围楼是用来抵抗外敌、土匪的。所以客家人所到之处就会建土围楼,过着群居的生活。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4-29 18:06:1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文明的风景: 土楼客家的生活美学

文明的风景: 土楼客家的生活美学

2005/04/28

●游枝




土楼,以圆型最为特别,供一族一大群人居住。当然,所谓同住一个屋檐下的,通常都有血缘姻缘关系。

已故儒商辜振甫先生,用好大的心血,投下重金在台北开设台北戏棚。我有幸受招待听了一场在台北戏棚演出的客家北管八音,音韵中,听得出是客家族群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飘泊到定根的诉说。

客家,已经成为国际学术研究的一项主题,客家文化,更是文明的一个重要焦点。单是客家的土楼,就为学术界及文明渊源研究,提供了古人在生活、居住、生产、防卫及人与大自然共存的珍贵证明。

在中国华南,特别是福建、广东两省,找到地处偏僻的圆型或围村型客家族人集居建筑,客家人称为土楼,受学术界敬为客家生活美学的结晶。

广西出身的客家学者林浩,赞叹客家前人创造的家居土楼,是凝固的音乐、立体的诗,更能优雅朴素的达到了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调和境界。


蛋白砂糖糯米造大屋

土楼,以圆型最为特别,供一族一大群人居住。当然,所谓同住一个屋檐下的,通常都有血缘姻缘关系。小的土楼,住三二十人,大约包括五或六家人。最大规模的土楼,足够一百户七、八百人共住,可以说一座土楼住了一村子的人。

通常,土楼建一楼二楼两层。若是共住人数多,又有资源、财力及技术的大族,把土楼的圆型平面扩大,更建至三或四层楼高。


福建省永定县高北村的承启楼,是客家土楼的典型存在。

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8,客家人江氏,用3年时间完成了,然後分配给4个孩子拥有。经过近300年岁月,江家子孙开枝散叶,人口最多的时候,一家族六百多人,住满这座江家大土楼。现在,江家57房人一共三百余人,仍然同住一起。

承启楼最外墙高12公尺,周长230公尺,面积5千376平方公尺。最外围建四层楼,各楼72二室,第二内围墙建二楼,各楼40室,第三围墙建一层楼,有32室,三重大圆围墙的最内圆空间,建了一间祠堂,作为会议、教育、交谊及祭祖之用。全座土楼房舍400室、4座上下用大楼梯,还有三口长年不缺水源的大井。

从高空看,这座土楼圆内有圆的几何曲线美,更产生回旋的韵律感。

土楼建筑,经历数百年依然坚固实用,原来是用鸡蛋白,渗黑砂糖拌糯米,加进中国南方特有的红泥土,便成了硬度足以防风避雨耐震的建筑材料。


生活家居防卫大堡垒

客家族称客人,是自秦皇发动统一战争引起北方战乱,客家族祖先大举分散南往避乱,所到之处,不为当地人接纳,因此挣得客居名分,以客人求一席生存空间。

客家先祖,其实所到之处,受到原来的当地人敌视,多少世纪以来,有所谓“土客”械斗,只是这类流血战争,中国历史家都淡化少提了。

土楼,是客家族人面对武斗战事的最好证明。土楼,只在中国面海的福建、广东两省居多,是航海还不方便的古代,客家人由北向南移到了没有陆地可以再走了,只好就地扎根求生。但是,又面对当地人时有的敌意威胁,所以土楼的设计,门少,向外开的窗小,土楼内分层相隔,储足粮食药物水源,遇有外敌,全族退入土楼,可避防三数周甚至三几个月。

土楼耐用,老少共在一个空间中互相照应生活,有外敌时,土楼更是易守难攻的坚固堡垒。

学者还有一项功课没做好,就是客家人祖先,是如何在艰难环境下创造了如此非凡生存智慧,学者们得为我们及后世子孙找出前人这套大学问来。




来自:南洋网
             http://www.nanyang.com/index.php?ch=19&pg=71&ac=485370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5-23 21:50:3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闽西圆楼——东方的古城堡

闽西圆楼

——东方的古城堡


--------------------------------------------------------------------------------
http://www.hf365.com 2005年5月22日 12:34 逍遥津






除去圆楼,这几经夯实的方楼也是别有一番风采。




每道防火隔墙都彰显了楼主的聪敏才智。




当年的水车依然风光地展示它大将风度般的雄姿。




别具一格的过道设计展现了传统的庭院风格。




圆楼中心是祭祖最亮的地方。




百年的积累,这座方楼里已住上了600多号男女老少。




老井,一口延续客家人生命的源泉,它还是圆楼里重要的防火工具。




大红灯笼高高挂。




这里曾是热恋中的男女幽会之处。




    第一次知道闽西永定土楼,是从国家名片——第23套普通邮票上见到了这个造型古朴、结构独特的大家伙。当时我就在想 ,先人们怎么会用这种办法把自己封闭起来呢?直到这次去福建参加华东地区报纸副刊颁奖会时,面对土楼,我才醒悟过来——我们的祖先的聪敏才智恰恰体现在这种外封内放上。在郁郁苍苍的群山怀抱中,客家人在三百年前就用自己的双手和血汗夯起了这些世人瞩目的“圆土楼”。

    对于沧海桑田的神秘大自然,数亿年造就的也只不过是斜风细雨,但当你亲眼目睹了用泥土、力量和智慧筑就的土楼,你会默默地记下了经过大自然风化,仍保留着世代传承的民俗以及与人文高度相融的神奇。

    说起来挺有趣,最早从文化角度发现土楼,竟是美国间谍,据导游说,上个世纪60年代初的中美冷战敌对时期,美国卫星飞过福建上空,拍下了在深山老林里的一个个巨型的圆桶建筑,传回去研究了半天,以为这是核武器发射装置,便不断地派人以游客的身份前来刺探,直到有一对老夫妻终于走近土楼时,才发现这个举世瞩目的文化遗产,从而使这个封闭了300多年的谜终于解开了。客家的人们也得以在世人面前展示自己的风采。

    据统计,永定现存圆楼、方楼、五角楼等约23000多座,天然地镶嵌于梯田山谷间,弯曲的溪岸上,形成一个个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布局合理,与大自然高度和谐统一的田园风景画。永定的方圆世界,既包含了古中原的遗风,黄河边的雅致,又有着南北迥异的性格特征,完美地融入闽西人民的生活、生存,或喜或怒,或哀或怨,一切均自然、平实、拙朴、鲜活,且又那样地深邃、沉稳、厚重、大气,同时也带着一点点沉重,因而博得了“神秘的东方古城堡”和“中国古建筑奇葩”等种种赞誉。

    于是乎,黄皮肤的、蓝眼睛的、金头发的人滚滚而来,你在这个圆楼内能寻览到滋养生命的老井,能聆听到户户交融的乡音,在依稀的星光下,硕大的圆楼外墙下总有几双眼睛在窗前眺望,这个三进式的圆楼用“天圆地方”的古老语言向人们如歌如泣地诉说着客家人逃难生涯结束的故事……

□文/图 戴煌


来源:http://www.hfwb.cn/epublish/gb/p ... 00003/hwz582479.htm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2 15:52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