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夏荷

中原新聞網[探尋客家歷史足跡]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4-8-25 00:5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的都是客是客都尊贵

自降一辈示尊重
    在客家人的风俗中,为了显示对别人的尊重,还往往要贬低自己。在称呼别人时,自己往往要先降一辈。
    福建省三明市客家文化研究会会长刘善群说,宁化县是客家人的祖籍地,一些风俗习惯和其他地方就有很多不同,在语言上也有所不同,所以宁化县的客家话还有“客家土语”之称。在宁化县有一种风俗,为了表示对别人的尊重,在称呼别人时,自己先降一辈。
    在宁化的大街上,你也许会碰到两个年龄相仿的人碰面,一个人喊另一个人姑丈,你这时也许还会纳闷。刘善群说,像这种情况,其实往往是一方只是另一方的姐夫或妹夫,妻弟或妻哥为了表示对姐夫或妹夫的尊重,便自降一辈喊姐夫或妹夫为姑丈。而姐夫或妹夫反过来为了表达对妻哥或妻弟的尊敬,要称呼妻哥或妻弟舅公。
    刘善群说,如果两个人结婚后,双方父母之间的称呼也很有意思。男方父母要称女方的母亲为妈妈。而女方的父母则称男方的父母为公公、婆婆。
    为了表示对别人的尊敬,还有一些约定俗成的禁忌。在宁化一带的客家人,说死是对死者的家属不尊重,所以客家人说死就用走了等字眼来代替。因为四与死谐音,四也便成了一个不吉利的数字。我在宁化的街上转了转,发现他们遇到这个数字时,往往用其他词来代替,他们会用“舍”代替,更大多数时候,他们会把四说成“红数”,如四十斤大米,宁化的客家人会说成“红数十斤大米”。

◎之五   

特派记者张锡磊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8-25 00:5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始祖“开山”福泽后世

探寻客家历史足迹之福建站(三)
始祖“开山”福泽后世
中原新闻网(2003年09月30日)
来源:郑州晚报
 
     福建宁化县有一个石壁镇,还有一个石壁村。但在客家人眼中,石壁却不仅仅是一个村庄和一个乡镇,她是客家人心目中的祖地。说起石壁,总有一种神圣的情绪在客家人的血管中涌动。
    从地域范围上说,客家人所指的石壁也不是一个乡镇和一个村庄,宁化县城西的石壁、淮土、方田、济村等4个乡镇统统被称为石壁,面积达400平方公里,包括200余个村庄。石壁甚至还可代指宁化县。
    如果说赣南地区孕育了客家的话,客家在石壁就是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据宁化县客家研究会会长刘善群介绍,作为“客家中转站”、“客家祖地”、“客家摇篮”,在客家人的姓氏中,有200个以上是由宁化石壁播衍到海内外各地,占整个客家姓氏的88%。而且自宁化石壁播衍各地的祖先,大都被奉为客家各姓氏的始祖、一世祖或开基祖。
    除了宁化石壁是早期客家人的播衍中心之外,她还是早期客家文化的传播中心,石壁的客家文化也被称为初期客家文化或客家原始文化。如宁化的方言就有“客家土语”之称。宁化作为客家的祖地,在世界各地漂泊的客家子孙们每年都要到这里来祭拜祖先。
    他们走进宁化石壁客家宗祠的大门,抚摩着刻有自己姓氏起源的石碑,总会心潮澎湃。一位从太平洋东海岸留尼旺而来的老人,在宁化石壁客家宗祠内看到客家宗祠的工作人员,在一个特制的世界地图上留尼旺标注有客家人居住时,他竟像孩子般呜呜哭了起来。
   
◎之一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8-25 00:54:18 | 显示全部楼层

始祖“开山”福泽后世

一个“世外桃源”
    我是9月16日去石壁村的。在宁化县客家联谊会会长张恩庭和宁化县客家研究会会长刘善群的陪同下,从宁化县城出发,向西23公里处,我们就到了石壁村。到石壁后的第一感觉是仿佛到了世外桃源。
    武夷山走到这里,就像故意绕开一样,高高低低的山把石壁附近的400平方公里环绕成一片开阔的盆地。从我9月8日踏上闽西客家聚居地开始,在眼前晃动的到处是山,这样的开阔地还是第一次见。
    远山上是绿绿的树,汩汩清泉从山间缓缓泻出。山溪中的水很清澈,可以看到鱼儿在水底嬉戏、追逐。被山环绕的石壁盆地很平坦,地里长的是快要成熟的水稻,整个盆地被沉甸甸的稻穗染成了一片金黄。
    刘善群指着西边的山说,那里就是站岭隘,是江西石城通往福建的必经之路。客家先民就是从站岭隘进入石壁的。
    客家祖地的标志性建筑客家公祠就建在石壁盆地的北侧,自1995年客家公祠建成后,海内外的客家人就不断地来到这里祭拜客家先民。10月16日至18日,是客家人集中祭拜的时间,每到这几天,远在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等地的客家后人也会纷纷赶来。这几天也是客家公祠一年中最热闹的时间,一大早,当地成千上万的居民就来到客家公祠的牌坊外迎接从远方来的乡亲。远方的客家人来到后,当地居民用锣鼓欢迎。
    走过牌坊,是一块块石碑,排列在道路的一侧。
    进入客家公祠的大门,是一座大殿式的建筑,厢房和南侧的房屋墙壁上挂着各个姓氏族谱的简单介绍。来这里的客家人首先会在这里寻找自己的祖先,然后站在那里久久地凝望。祭拜大典是宏大壮观的,客家公祠的院内站满了身穿黄色马甲的人,随着隆隆的礼炮声,写有大大“祭”字的黄色大旗缓缓升起。满院子的人朝着供有各姓客家人始祖牌位的大殿,齐齐跪拜在地。
    祭拜完之后,客家人还要到大殿后的客家文化展厅看一看。去年,一个从留尼旺专程赶来祭拜的老者,看到展厅中的客家人世界分布图上标有留尼旺时,激动得老泪纵横。
   
◎之二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8-25 00:5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始祖“开山”福泽后世

客家功臣巫罗俊
    说起客家的形成不能不说巫罗俊,说起石壁也不能不说巫罗俊。虽然他不是最早到石壁居住的中原人,但他为石壁的开发、石壁初期的经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隋朝末年,巫罗俊随父亲从山西迁到现在的福建南平附近居住,后又迁到古代的黄连峒,即现在的宁化附近居住。巫罗俊的家庭是一个官宦家庭,他自幼喜欢舞枪弄棒,又酷爱读书,是个能文善武的青年。在当地人中有很高的威望。
    据宁化县客家研究会会长刘善群介绍,巫罗俊到石壁居住时,石壁已有从中原来的汉人居住。最早的应该是管姓人,但由于当时土著人的侵扰,来这里的中原汉人并不能安居乐业。
    巫罗俊到石壁后,就带领人们筑起城堡,保护从中原来的汉人。据刘善群介绍说,现在还没有考证出巫罗俊筑城堡的具体位置,但从宁化境内发现的另一个城堡来看,当时的城堡肯定很大,很坚固。在宁化境内发现的那个城堡建于唐代,说起墙的厚度,宁化客家联谊会会长张恩庭说如果在墙上建一间房的话,还会有一个走廊的空间,规模之大也令人惊叹,城堡内还建有9条街道。
    由于巫罗俊能文善武,跟随巫罗俊的中原汉人很快过上了安稳的日子,附近的汉人闻讯后,纷纷来投奔巫罗俊。
   
◎之三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8-25 00:56:05 | 显示全部楼层

始祖“开山”福泽后世

开山伐木创大业
    唐朝以前石壁附近没有建制,属于天高皇帝远的地方,战火也很少燃烧到这里,相对于中原地带频仍的战乱,这里就是一个世外桃源。无法得到朝廷保护的人只有寻找自救的办法,巫罗俊筑城堡保卫汉民的做法,使跟随他的人也越来越多,石壁的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巫罗俊对这一进步并没有满足,经商的意识开始在他的脑海中成长。石壁附近是一个山高林密的地区,又是汀江、赣江和闽江的发源地,山间沟壑纵横相连,从赣江可以到长江。唐朝的长江三角洲已很繁荣,巫罗俊望着满山遍野的树木经常发呆:能不能把这些树砍伐下来,通过水运把木头运到苏州、扬州一带去卖。
    想法成熟后,他就开始带领跟随他的中原汉人干起来,石壁很快就通过卖木材富裕起来。
    有了经济基础的中原汉人继续在石壁一带开发土地,为大批的南下汉人迁入石壁提供了条件。唐贞观年间,皇帝看到这里开发得很好,就在石壁设置了建制,设黄连镇。石壁适合躲避战乱并能安居乐业的名声越来越大,迅速在准备南迁的中原汉人中传播。
    唐末的黄巢起义和宋朝的金兵南下,使中原地带的战乱进一步升级,南迁到石壁的人越来越多,人口很快达到了饱和。为了寻找新的居住点,石壁的客家先人又不断从石壁往外迁移,先是迁到闽西的永定、连城、长汀、上杭、武平等县。
    文天祥抗击金军失败后,一部分人被逼无奈之下又迁向广东梅州,继而一部分从梅州又迁往江西南部。
    后人为了纪念巫罗俊的功绩,为他建了祠堂,称为客家的始祖。在宁化,城隍庙里供奉的城隍也是巫罗俊。
   
◎之四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8-25 00:5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始祖“开山”福泽后世

同姓太多通婚成难题
    随着中原人不断迁入石壁村,又不断迁出石壁村,石壁的居民姓氏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客家人中88%的姓氏都可在古代的石壁找到,也就是说在客家人的200多个姓氏中,有近200个姓氏的客家先民们在石壁居住过。可现在,石壁只留下张、杨等几个姓氏的人居住。
    特别是张姓居民在石壁占了绝大多数,在石壁地区,目前共有8000多户家庭,而张姓家庭就占了6000户。由于在石壁姓氏的单一,张姓在前几年的通婚中出现了困难。
    作为中原的汉人,心中对人伦道德看得很重,特别是同姓不结婚的思想特别浓烈,这有着很深的科学道理在里面,近亲结婚对后代的智力、身体健康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中原汉人禁止同姓结婚也是出于这种考虑。
    但随着张姓在石壁占了绝大多数,张姓青年男女的婚姻大事便成了难题。
    无奈之下,他们做了变通手法,从村中央的大路为界,修谱时不再续总谱,各自另立家谱。在通婚时不再固守同姓不通婚的规定,但必须在五辈之内不能有血缘关系才能通婚。
    现在的石壁村在宁化县中经济不算落后,在石壁,烤烟是农户的最大收入,果林业在最近也发展起来。虽然石壁的地势在闽西是相对平坦的盆地,但很大一部分属于梯田,人们耕作仍是传统的生产技术,拖拉机等农具在整个闽西地区都很少见。
    石壁也生产稻米,一年两茬,但每户种得都不多,只够自己食用。
   
◎之五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8-25 00:5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始祖“开山”福泽后世

客家原始文化在石壁
    宁化县客家研究会会长刘善群说,宁化的客家文化,在整个客家地区来说,应该说是保留中原东西最多的地方。如语言,和中原古语最为接近,如果用宁化当地的客家话读文章基本和普通话的音韵差不多,因此宁化的客家话被称为“客家土语”。
    我在闽西客家地区采访发现,宁化当地的客家话比起其他地方的客家话更好懂一些。石壁话的词汇里还保留着许多古汉语,如宁化当地人不说“吃”而说“食”,宁化人还把“柴”说成“樵”等。
    宁化当地的民俗也与中原民俗具有密切的渊源关系,许多在中原地区早已消失的古俗,在宁化及周边许多客家地区却仍然存在。如宁化人至今还保留着夜晚迎亲的习俗。也就是说,迎亲队伍和新郎于白天上午到达女方家,晚上子夜把新娘接上轿,约清晨时分到达夫家,然后按择定的时辰进门拜堂。

◎之六

特派记者张锡磊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8-25 00:5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客家首府蓄势突围

探寻客家历史足迹之福建站(四)
客家首府蓄势突围
中原新闻网(2003年10月01日)
来源:郑州晚报
 
 汀江从宁化县和长汀县的交界处发源,向南汇入韩江入海。汀江流经地区大部分是客家人聚居的地方,汀江穿过高山峡谷,迎来一批批客家人,又送走一批批客家人。通过汀江,客家人从客家的祖籍地闽西迁到广东的大浦、樵岭、梅州等地,然后又远赴海外生存,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是汀江繁荣了客家地区的经济,孕育了客家人的子子孙孙。长汀县是汀江流入的第一座城市,古称汀州,下辖长汀、宁化、连城、上杭、武平、永定、归化、清流八县,是当时客家人聚居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因此有着“客家首府”的美誉。
    汀州城的发展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达到了顶峰,因为当时又是革命根据地,便又有了“红色小上海”的美称。汀州城的美也倾倒了国内外游客,当时在海内外流行着一种说法,在中国,有两个最美丽的山城,一个是湖南的凤凰,另一个就是福建的长汀。可现在的长汀却被许多城市甩在了后面,作为客家首府的长汀,在现代的闽西一带,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地位已很难体现。汀州城古代的繁荣是个什么景象,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它的衰落,汀州城又如何进行复兴?
   
◎之一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8-25 00:5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客家首府蓄势突围

曾经千船齐泊
    漫步在汀江河畔,望着汀江清清的、浅浅的河水,我的思绪想要极力地还原古代汀州城的繁荣景象。这时恰好碰到了一位叫李长栓的老汉,他今年已经70多岁了,一直在汀江边居住。他说,要说现在的长汀比原来的汀州城最繁荣的时候还要繁荣,但现在的长汀人还是有些失落。
    新中国成立后的长汀因为没有其他地方发展迅速,闽西的中心地位已渐渐丧失。李长栓的爷爷那一辈还在靠汀江生活。汀江当时的河水很大,每天从长汀发出和进入的船上千只,放眼望去,河里到处是来来往往的木船。我们是站在古城墙的四通门上谈论汀江的。李长栓用手指着四通门外的河边说,那里就是码头,许多货物都是从这里装运和上岸。从这里运出货物大多都顺着汀江入韩江,然后从潮州入海,货物多是木材、烟丝、纸张等,而从潮州方向过来的船只,卸下的多是盐巴、煤油等。
    因为当时船多,一个码头无法满足每天上千只船停靠,所以当时汀州城外还有几个码头。在每个码头的附近都有许多商铺。李长栓的祖辈当时就在四通街上开有商铺。李长栓领着我走进离四通门不远的四通街和店头街转了转,说这些街区就是汀州城当时最繁华的地方,是长汀城的传统街区。像这样的街道,长汀城还有几条。我在街上转了转,街道很窄,只有两三米的宽度,机动车辆肯定是过不去的,最宽处也不过4米。街的两边都是商店,有小吃店、理发店、药店等。李长栓说,在汀江通航的时候,这里大多是盐铺、布行。
    在宁化,一位姓张的老汉也告诉我,那时的汀州城是他们很向往的地方,因为当时要用担子挑着这里的特产到长汀,然后再从那里挑一些盐巴回来。从宁化到长汀全是山路,来回就是几百里路。他当时就想:“如果住在长汀就好了,不用受这样的挑担之苦了。”汀江还使许多客家人从闽西迁移到广东,又由广东返迁至江西,使客家人的居住范围进一步扩大。还有一些客家人通过汀江水路走出大陆,到台湾、东南亚等地谋生。
   
◎之二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8-25 01: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客家首府蓄势突围

古建筑诉说辉煌
    漫步在长汀街头,最容易看到的就是古建筑,仔细聆听,这些散落于长汀街头巷尾的古建筑似乎无不在述说着作为闽西文化中心的辉煌。在这些建筑中,最能代表长汀作为文化中心的就是汀州试院。汀州试院建于宋朝,在明清时就成了闽西八县考试秀才的场所。到革命战争时期,这里还是苏维埃政府所在地,国家八部委曾在这里联合办公。走进汀州试院的大门,正对大门的是一座高大的厅堂式建筑。
    据长汀县博物馆的范馆长介绍,那就是考秀才时,监考官监考的地方,清朝名臣纪晓岚就站在这里,筛选过秀才。在大厅的后面有几个房间,是监考人员休息的地方。
    大厅的两侧,是两排厢房,这就是秀才考试的号房,当时考试秀才不和现在的考试一样几十人一个考场,考秀才的人都“享受”单间待遇。在汀州试院正南方是一座城楼,名叫三元阁,取状元、榜眼、探花之意。据说是专门为祝福在这里考试的考生而建,希望汀州能多出人才。汀州试院东面不远处还有一座文庙,庙里供奉着孔子。在古代每到考试前夕,文庙里都是烟雾缭绕,考生们都要到这里祈求孔老先生能够保佑他们考出好成绩。
   
◎之三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8-25 01:0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客家首府蓄势突围

“公祭母亲河”
    汀州是古代闽西八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汀江是客家人的母亲河,汀州城(现为长汀县城)又是汀江流经的第一座城市,对母亲河的公祭活动自然而然就在长汀县的汀江边举行。公祭母亲河是马来西亚永芳集团姚美良、姚森良兄弟二人发起的。姚美良、姚森良是马来西亚著名企业家,祖籍在广东大浦,虽然他们离开故土已有很长时间,但尊祖敬宗的观念在他们心中茂盛地生长着。他们是客家的子孙,他们一直牵挂着客家的故乡,牵挂着客家祖籍地和客家母亲河。
    1995年,他们决定捐钱在长汀县城汀江岸边建一个客家母亲园,从海外归来的游子每年可到客家母亲园祭奠母亲。客家母亲园当年就建成使用,当年10月就在客家母亲园举行了盛大的公祭活动。9月15日,我走进造型像船一样的客家母亲园。看到客家母亲像和真人一样大小,是传统的客家妇女形象,头戴斗笠,左手拿着船桨,右手拿一朵小花,扭着头逗着背上的孩子,脸上洋溢着慈祥的笑容。在江边居住的女孩赖新丽说起公祭活动,便兴奋异常。她说,在一年中,汀江最美丽的时候就是公祭母亲河的那天晚上。
    在华灯初上时,河边的居民都纷纷从家里拿出蜡烛,用纸叠一只只小船,把点燃的蜡烛放到河里。放眼看去,满河都是摇曳的烛光,把汀江照耀得朦朦胧胧,人好像是在梦中一样。
     
◎之四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8-25 01:0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客家首府蓄势突围

衰落的长汀要突围
    长汀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文生说,长汀县和原来相比是有很大的发展,但和周边地区的发展相比却显得有些落后。长汀原来作为闽西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优势几乎已丧失殆尽。走在长汀的传统街区,街景显得有些败落,部分店门紧闭,一些商店门前老板们在闲聊。还有些建筑损坏严重,有的屋角甚至已经塌落。漫步汀江边,沿古城墙而行,古城墙上到处是民居,有些民居还相当简陋,破破烂烂,让人感觉很不舒服。在刚修建好的四通门城墙上,竟然还开有一家名为“四通”的饭店,有点不伦不类。
    在上个世纪,有一个游遍中国大地的法国人说,在中国有两个山城最漂亮,一个是湖南的凤凰,另一个就是福建的长汀。但李文生副主任说,虽然他没有去过凤凰,但从别人传来的信息看,长汀和凤凰相比已有了差距。长汀虽然这几年在传统街区和古城墙的保护上作了一些努力,但县里经济还不太发达,暂时拿不出更多的钱来修复古城墙和整修传统街区。在街上,一位商店老板说,现在的长汀是农业大县,一些产品名气都很大,如名列“世界五大名鸡”第二位的河田鸡,“中国四大名菇”之一的汀菇,“闽西八大干”之一的汀州豆腐干等,但由于都是初级产品,没有深加工,所以经济收益并不很大。说起长汀衰落的原因,李文生认为,长汀是随汀江航运的衰落而衰落的。
    因为在古代闽西的公路不发达,许多货物运输只能靠汀江完成,随着闽西的经济发展,闽西的公路网也初步架成,一些货物便改走了公路。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汀江的河水也变得越来越小,汀江内能通航的河段已变得很短。
    从什么地方摔倒,就从什么地方爬起来。长汀人也早已悟出了这个道理。他们吃了陆路交通不发达的亏,于是就大力发展陆路交通。在他们的争取下,一些道路正在建设和筹建中,如横穿全县的319国道正在整修中,与京九铁路线相通的贯穿全县的赣龙铁路预计2005年建成通车,从长汀到龙岩的高速公路也正在建设。长汀的目标就是通过道路网的建设成为闽东南沿海联结内陆省份商品流通和经济走向的“黄金通道”,在陆路上找回昔日水陆上的辉煌。

◎之五
   
特派记者 张锡磊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8-25 01:0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化“活了”客家神山

探寻客家历史足迹之福建站(六)
文化“活了”客家神山
中原新闻网(2003年10月04日)
来源:郑州晚报
 
置身山中——
舟行碧波上 人在画中游
    车出连城来到石门湖畔,绿绿的水和青青的山迎面就扑了过来。这里湖光潋滟,水抱着山,山揽着水,水映着山,山衬着水,让人不觉沉醉其中。
    座落于山之东南的石门湖,是上个世纪70年代初建造的水库,如一块碧绿的翡翠,镶嵌在冠豸山的险峰奇谷之中。远远望去,四周环山,“石门”中开,“石门湖”也因此而得名。
    乘游船缓缓前行,“水转山间走,山回水中行”,山在慢慢后退,水在慢慢后退,眼看就到湖的尽头,“山重水复疑无路”,却“柳暗花明又一村”。豁然开朗处曲径通幽,山环水绕,水傍山立。翠岛穹窿、渴马饮泉、疯僧戴帽、猴狲撞钟、大象戏水、双乳峰、葫芦巷……活灵活现的水面奇观一景接一景,一画连一画,真可谓“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偶尔,一两只白鹭、野鸭闻船声而惊飞,掠过水面,引来无数游人惊喜的叫声。
    湖光山色,兼武夷九曲之秀,显桂林漓江之清。有诗这样描述说:“疑是仙家聚宝盆,添山设水置乾坤。武夷秀色漓江美,都向连城壁内存。”

◎之一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8-25 01:04:11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化“活了”客家神山

临峰远眺——
不连岗自高 不托势自远
    冠豸山林密山峻,游客们时而穿林而过,时而缘壁而走;险峻处俯身崖穴,小心翼翼,或抓链爬坡,一步一歇。
    一路行去,这里一峰,那里一岩,如卧虎,如奔马,各显其态;三叠潭、老虎岩、观音峰、丹梯云栈、一线天等百余个景点,让人目不暇接。
    鲤鱼背,是一条贴着山崖的崎岖小石道,听说有365个台阶,象征着一年365个昼夜,顺利登上山就意味着一年平平安安、万事如意。拾级而上,身历其险,自是心无旁骛。偶尔扶栏回眸远眺,一阵山雾袭过,雾中石道就像一条鲤鱼在追风逐浪……
    历尽艰辛终抵山顶的长寿亭后,登高远望,是一种释然的解脱。“无限风光在险峰”。所有尘世杂念,一扫而光。
    连城县委宣传部的一位工作人员说,位于连城这个纯客家县内的冠豸山,因为形似古代法官头戴的獬豸冠而得名。“平地兀立,不连岗自高,不托势而自远”。相传这里从宋代时就开发了,当时就有“八闽名胜”、三江(闽江、九龙江、汀江)“上游第一观”的美称,被誉为“天下客家第一山”和“客家神山”。因与“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武夷山同处一条山脉(武夷山脉),同属丹霞地貌,山势雄奇,故而又有“北夷南豸,丹霞双绝”美誉。

◎之二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8-25 01:05:15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化“活了”客家神山

阴阳并处——
造化钟神秀 鬼斧凿“神山”
    冠豸山景观奇特,有“三绝”:“寿星石”栩栩如生,“水门墙”气势恢宏,而“照天烛”,则拔地而起50余米,直插云天。
    实际上,随着景区的开发,冠豸山风景区已远不止“三绝”了。“生命之根”、“生命之门”,就令人叹为观止。
    “生命之根”,在冠豸山顶长寿亭下的峡谷中,是一根硕大无朋的圆柱形石柱。无论是近处仰望还是高处俯瞰,它都像一根巍然耸立的男性阳具。它直指苍穹,充盈着阳刚之气,给人以奋进、拼搏的无限遐想。
    “生命之门”,在石门湖畔的一面石壁上。光滑的石壁突现一狭缝,缝中临水处有一眼黑色的洞,洞下水光辉映,给人以无限柔美的感觉。
    纵览天下名山胜景,有阴或有阳,并不少见,然阴阳相对同一处,实属罕见。谓之“生命神山”,实不为过。

竹安古寨——
偏僻山野中 突显“险奇壮”
    竹安寨隐匿于寂寥、偏僻的山野之中,最让人难忘的在于“险、奇、壮观”。
    “险”在“摩天岭”。沿耸峙山脊开凿的365级石阶天梯,直插云霄,两侧是深涧绝壁。走在石阶上,稍一用力,就似乎能听到“咚咚”的鼓声,故而又有“响鼓石”之称。
    “奇”在“寿星石”。该石眼、鼻、眉、须俱全。“额头”上刻满皱纹;慈祥敦厚的眼眉,福寿双全的瞻鼻,超然物外的飘须,又给人可亲可敬的感觉。
    “壮观”在“水门墙”。一面十分方正,高宽皆有数千丈,厚度却仅有数丈的岩石墙体,拔地而起耸立成一线屏障,边缘垂直成门,墙面似有溪水流淌而波光荡漾。据说,“水门墙”是远古造山运动时岩层断裂而成的。
    关于竹安寨的“过寨门”,这里还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传说。
    公元1857年,太平军石达开部队进占连城,邑人死难3000余人,一些富豪皆寻避乱之所。后邑人罗学敏集资在冠豸山中改筑旧寨,前山建一道堑门,题名“竹安寨”,寨内依山势建屋39间;通往后山处亦筑一道堑门,设防把守,切断通道。摩天岭顶设炮台、枪眼守卫着石阶这一惟一通道,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

◎之三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6 01:19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