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夏荷

孙中山先生不是客家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8 13:34:16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linqifeng at 2006-1-16 13:40
上一次交手:孙家后人在成都客家大会(2005年10月)再次强调"孙中山系客家人"计事实让您差点昏过去!到现在才缓过气来,等您很久了!
您不是去彻查"孙长文"是不是孙中山后人了吗?结 ...

呵呵,以客家学灌输的那套思维去揣摩别人“差点昏过去”,是“牛头不对马嘴”。孙中山的后人情况,国内的媒体、《世界日报》等海外中文报纸都有介绍。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也为孙中山众多后人、亲人、族亲寻根提供服务,输入有关名字,加上翠亨二字,搜索一下,跳出来的资料一长串。何谓“重孙”?就是曾孙。在没有详尽确凿的资料显示之前,谁也不能轻易肯定或否定。而查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网页的资料,对比有关报道,网上可查到的是:孙治平之子孙国雄,孙治强之子孙国元、孙国升,为孙中山重孙(曾孙)辈。孙中山玄孙孙伟仁(孙国雄之子),十一岁儿童。

你声称的“彻查”云云,是乱用词语。普通网民、升斗市民根本没这个权力,也根本无需这样。孙长文是美国爱心基金会的董事,这个基金会是海外华人成立的众多基金会之一,对中国的公益事业作出了贡献,是确凿无疑的。网上可看到有关资料。但世客会关于孙中山“重孙”的宣传,只有寥寥两句,根本就看不出其传代关系,这是宣传上的一笔糊涂帐。在上一页已有看法(用蓝字标明)。这是原文:

但查翠亨孙氏达成祖家谱,无“孙长文”。这是“客家”宣传的又一笔糊涂帐。[补充:孙穗芬的儿孙都以孙中山为傲,取孙姓。那么孙穗芳女士的儿孙会不会取孙姓呢?网上搜索,结论是:“否”。由于新闻报道只有一个“重孙”字眼,没有必须的、详尽的世系说明,所以让人猜不透这位孙长文先生的世系。而对比孙中山故居纪念馆馆藏的《翠亨孙达成祖家谱》(明确东莞源流,孙治平、孙治强的后人都认同的),就有了以上疑问。]

[ Last edited by 情系珠江 on 2006-4-8 at 13:42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8 13:48:49 | 显示全部楼层
答某人:
http://bbs.southcn.com/forum/ind ... amp;detailid=746653
1、
“ 一来这个论坛就发现中山有关的贴子,以为是什么秘闻?但细细一看原来是踩人的贴子。步行天下这个人我是不太见过,但在大洋的爱什么不爱什么的好像跟他是同一个人,而在那里倒见过他发的不少贴(大部分都是攻击客家人),但都没人理他,他也就自得没趣了。不过在这里就不同了,竟然会有人回他的贴。你们也不看看他是什么人,老婆跟人跑了的没事干的老头寂寞难耐唯一可干的也就只有到网上找骂了,你越回他,他还越高兴的!”

“鲜为人知”,就是宣传得少,而不是什么“秘闻”。你既然自称“中山人”,就该清楚我所写的中山市情都是有依据的、符合实际的。一般而言,只要循正规的调查途径,是绝对得不出“孙中山是客家人”的结论的。从方言分布、源流诸方面来看,客家学者至今仍坚持的“孙中山是客家人”的说法是“非理性、非学术的”(这两个“非”,是孙中山研究专家的原话)。“紫金说”不仅喧宾夺主,而且不符合历史,与孙中山研究权威机构、国家文物局的结论相左,与孙中山嫡孙孙治平等亲人多次提出“我们不是客家人,希望更正家世源流不正确说法”的要求相悖。只要是了解情况的人,包括客家人,都会对这种不妥的做法提出批评。指出一些客家学者的偏颇之处,踩到了你的尾巴啦?

我发的帖子,多是岭南文化方面的,大部分是粤语文化的。其中有一部分是针对“客家学”的误区而发的,例如引用人类体质科学研究成果,指出某些人丑化广府族群的言论之谬;引用历史材料,指出广府地区不仅不是文化沙漠,而且在岭南历史上居于遥遥领先地位,经济与文化密不可分,一些客家网民所说的“是我们教会了你们用筷子”的说法,是狭隘教育误导的产物;引用孙中山研究机构的权威材料,指出孙中山不是客家人。孙中山的伟大之处,不在于来自哪个族群,而“客家学”在这方面有很多误区。这些本来都是很简单的问题。
在众多论坛包括大洋论坛,本人的客观立场,凡是有平常心的网友都是认可的。大洋网的讨论,气氛良好,这是有目共睹的。在这里,客家流浪儿、长乐阿哥由于知识面和社会经验不足,有很多偏颇的看法,但毕竟爱自己的家乡、爱自己的族群。能转变观念固然好,固执地坚持原来那一套也是他们的自由。而你,无论真的是“广府人”,还是像新华网的“YY王”那样假冒(最终露馅“穿煲”),其言论都不像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倒是满口的娘娘腔(跟老婆学的?)胡乱骂街,那个“小样”,呵呵,不说啦。我不会有你那个熊样的。你的那种低B谩骂,低劣的文化素质已经暴露无遗了。

2、
其实说来这叫步行天下的人也没看出有什么能耐,不过就是找了点文章篡改篡改,再像泥水匠一样堆砌堆砌,从他的贴子上只要认真看看就清楚了!他的贴子一点条理性都没有,东拉西扯,让人看的头晕脑转的。我不是什么专家,什么学者,不会像这步行天下一样是二吊公却于学者自居!看他的帖子就知,很多东西都是客家学者对客家文化的探讨而发表的文章被其篡改后用来攻击普通的客家网民!

你外行了不是?中山市情,从北到南一一道来,“一”字那么浅,你还看得“头晕脑转”?从你遣词用句来看,每写一段话,那个艰难呀,别提了。用粤语来说,就是“识弹唔识唱”。我历来都声明自己不是学者,但阐述自己的观点、探讨一些问题,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观点不同,很正常,但你连造个句字都成问题,还离题万丈地乱评别人的文笔,“唱”功“麻麻地”。从你用错的字来看,可看出并非是中山白话的口音。

言归正转,我的帖子,基本上是针对某种观点而发的。例如,某客家网民振振有词地说“广府人”传统是跟女儿生活的,《外来媳妇本地郎》的剧情说康老头、康婶跟儿子生活是假的(决不是开玩笑,我了解这名网友,心眼是很实的)。同是这名网民,还有广府人“蛮性未改、教化不够”、客家是中原正统等等高论。我很诚恳地告诉了他: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并剖析其根源在于迷雾重重的“客家学”。我的帖子,全是就事论事,都是有理有据的,而且原文引用了许多需批驳的观点。“篡改”“攻击”这类语言,文革中的红卫兵早就用腻了,你还捡来破布当旗帜。只需了解历史,就能知道“文革”是怎么一回事。



   
3、
我对客家文化不甚了解,但周围的客家朋友给我的印象还是不错的。他们比较随和,一般不会出风头,能直言朋友的缺点,但有是也爱耍小聪明。现在在中山,东莞等地方大家都不分彼此,该是朋友是朋友,该是夫妻的照样是夫妻(我老婆就东莞清溪客家妹).但在这里却看见如此不和谐的声音,这个步行天下怎么就这么刺眼。我也不知道他心里是怎么想的,是不是唯恐天下不乱!

这些不用你说,我比你清楚得多。客家人的主流是好的,所有人的主流都是好的。只要不是脱离现实的人都清楚。我的很亲密的亲友就有客家人,包括几十年交情的老友、世交。文化观念不同,有什么奇怪的。只要把罗香林等人的书扔到一边去,天下太平。而在虚拟社区,我的发言针对的是错误的族群研究理论(包括众所周知的“客家学”局限),历来都是客观的陈述。但反观一些人的言论,只要搜索一下就清楚,与现实生活中的主流相差何止十万八千里,其“理论”是与科学背道而驰的,与族群和谐的主流是背道而驰的,其历史观、社会价值取向都有问题,正规的历史教材从来都不会收录这套东西。难道沉默就是“和谐”,反驳就是“唯恐天下不乱”?还上升到影响你夫妻关系的高度?呵呵。你进而谩骂跳脚,全因缺乏一颗平常心。

这是一位客家人的反思,“官样文章”的内容完全可以忽略不看,关键在“但是”之后的骨干内容:但是,就从客家研究的现状来看,存在着不少误区,在观点的立论上,一说到客家民系就是一好百好,无与伦比;在论证的方法上,一说到客家氏族就引用足以认定“客家是最纯正的中原血统、贵胄之后”之类的谱牒展开论证,一说到客家风情就认为客家保持着最完备的中原遗风,等等,不一而足。这些缺乏科学的立论和方法,用于指导学术研究则容易误导后人,用于指导客家人的思想则容易固步自封成为井底之蛙,用于指导客家地区的经济建设则将陷入孤立的境地,用于指导处理民系、种族之间的关系则有悖于和谐社会的推进,因此,在客家研究的学术道路上,诸如浮躁的、作伪的、急功近利的学术观点和方法很有必要进行廓清,如果任其发展,那么对于培育客家民系的精神则有百害而无一利,客家地区的经济就可能在新的时代停滞不前,就可能给生气勃勃的客家学研究带来历史的大倒退。


     
4、
关于那孙先生的祖籍问题有什么好论的,他不是东莞人,也不是紫金人而是中山人。我看那步行天下发这贴子纯粹就是吃饱了撑着没事找事,老是说别人攀附名人,我看是你最喜欢了,要不我们中山人都没说什么你在这里嚷嚷个鸟。纯粹就是想离间,挑拨我们中山人。

孙中山的故乡在中山,这是毫无疑问的。他的祖居、家世源流,中山市文史文物部门早有定论--东莞上沙。国家有关机构、孙中山祖辈口碑和文物都证明这一点。客家研究中攀附名人的局限是众所周知的。中山就有网友指出“孙中山是客家人”说法之谬,而且不止一个。而且孙中山属于中国,而不是狭隘族群意识的膜拜物。学者在调查过程中,中山的客家人实事求是地告知:孙中山不是客家人。
本来,只要看看有关资料,或实地到中山市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了解,就清楚结论。但有的人攻击孙中山研究的专家、孙中山的亲人“造假”,攻击网友提供的信息是“说谎”,甚至攻击国家文物局和孙中山研究所“狼狈为奸”云云,一系列不理智的言论令人侧目。
中山人、东莞人、整个广府族群都没说什么,但办了实事,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东莞市博物馆保存和展出的资料,都明白无误地告诉海内外,孙中山的家世源流情况是怎么一回事。

[ Last edited by 情系珠江 on 2006-1-18 at 13:53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9 01:07:46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情系珠江 at 2006-1-18 13:48
中山人、东莞人、整个广府族群都没说什么,但办了实事,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东莞市博物馆保存和展出的资料,都明白无误地告诉海内外,孙中山的家世源流情况是怎么一回事。


好厲害! 居然有地方政府的支持, 不過國共兩黨, 海峽兩岸的政府都是認同孫中山是客家人的。 你氣死算了。

你不是最信人民日報嗎? 你去搜索 "人民日報 孫中山 客家" 就可以找到一大堆, 不要在這裡丟人現眼了吧!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9 01: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幫豬漿搜索

http://theory.people.com.cn/GB/49157/49165/3797664.html#

“客家”新说
聂传清 李炜娜
          2005年10月25日08:25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独特的“客家人”和“客家人现象”,长久以来不曾离开人们的视线,8000万海内外客家儿女自然是专家学者研究的对象。

  日前在四川成都举行的“移民与客家文化”为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共有来自广东、福建、江西、港澳台地区以及美国、法国、日本等地的16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海内外学者就客家文化的传散与接续、客家文化与国际化的关系和客家传统文化的特点等研究内容作了讲解和讨论。与会代表提出了不少创见,展现了客家研究的新视角、新观点。

  ■从“南迁说”到“本地说”

  客家是一个与迁徙结下不解之缘的民系,研究客家问题离不开对移民迁徙的研究。在此次“移民与客家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江西师范大学学者徐怀林挑战此传统理论,提出“本地说”。

  关于“客家”形成的问题,学术界和民间一个最常见的说法是———“南迁说”。这种观点的核心在于,认为“客家是历史上南迁的北方人中的一部分,他们在迁徙过程中逐渐形成,形成后仍在迁徙中演变”。“南迁说”是目前客家研究的出发点和基础,最早由客家研究的奠基人罗香林先生提出,并被广泛接受。

  徐怀林对“南迁说”提出的质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历史上南迁的中原人散布很广,为什么只有定居于赣闽粤交界区的人群才成为后来的客家人?二、“南迁说”意味着这些人的客家特性原本就存在,不是后来入乡随俗地同化,只不过是居住地的简单变迁。三、“南迁说”表明这些具有客家特性的中原人已经全部南迁了,否则,为何留在北方老家的人不会说客家话了呢?四、这些具有客家特征的中原人,自西晋以来的1000多年间,多次迁徙,几经周折,为何偏偏到了赣闽粤交界区便成了客家人呢?

  徐怀林提出的“本地说”认为,“客家是赣闽粤交界区本地人群,不同时期、不同距离的北方迁入者,都是被他们同化的成员”。

  ■“围屋防御性”的消失

  客家围屋在江西称“土围子”;福建称“土楼”;粤北称“四角楼”、“围”;粤东称“围龙屋”、“四角楼”、“围楼”;深港一带大都称“围“、“世居”。各地客家围屋的建筑形制虽有差异,但却表现出聚族围居、具有防御性的特点。

  客家民居的聚族围居是如何形成的,又为何得以延续至今呢?在此次学术研讨会上,有学者从社会、历史、文化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剖析。

  传统的理论认为,当客家人来到新的他乡开基立业时,往往不仅要同恶劣的自然环境斗争,而且还要同当地土著居民和匪盗争夺生存空间,于是谋求安全和良好的防卫功能,便成了客家先民的首要要求,因此,他们选择了聚居的方式。

  除了适应“客地”环境的需要,福建学者靳阳春还试图从客家民居中蕴涵的文化意蕴作出分析。他认为,客家人初到陌生的环境,为了生存的需要,必然产生族居的要求。但当客家人定居以后,逐步适应了环境,并与周边民族不断斗争、交融和同化,曾经面临的自然和社会的威胁自然削弱,客家大围屋聚族自保的功能已经不再重要,其文化的象征意义便凸显出来。

  靳阳春说,居所特征作为儒家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既慰藉着客家人怀乡追祖的痛楚心灵,又以隐喻的方式规范着子弟的言行。故而,围屋在聚族自保的主要功能消失后,便成了客家人缅怀故里、追思始祖的寄托,成为客家人昭示正统的象征,所以保存至今。

  ■“哭嫁歌”的现代意义

  除了语言和居住方式,客家人还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客家文化。

  客家人的许多习俗至今都得以保持和延续,法国华人学者郑瑞贞在此次研讨会上就播放了收集的大量“哭嫁歌”录音。他指出,虽然客籍原居民现代的生活方式,对婚姻的观念等发生了变化,但是至今还有不少客籍原居民家的少女,在出嫁前几天,唱“哭嫁歌”。

  郑瑞贞说,客家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有很强的认同感,正是因为他们保持着共同的生活样式、习俗、信仰和观念。这将海内外的客家人团结在一起,使得他们成为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群体。因此,研究客家人的习俗就成为了解客家文化和客家人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广西学者彭会资、彭强民也从习俗和仪式的延续上论述了客家文化的凝聚力。他们指出,在文化人类学看来,象征符号和仪式是社会认同与社会动员的方式之一。它们都有引导情思、强化秩序和整合族群、团体乃至整个社会的功能。

  孙中山邓小平是客家人(新闻链接)

  客家人的先民原居我国中原一带,因社会变动及战争等原因,曾有6次大规模的南迁,于我国南方逐渐形成客家民系,成为汉民族八大民系中重要的一支。为了与当地原居土著居民加以区别,这些外来移民自称是“客户”,是“客家”,是“客家人”。

  客家儿女的优秀代表人物包括孙中山、朱德、邓小平、叶剑英、文天祥、黄遵宪、郭沫若等。

  据统计,现在生活在中国大陆的客家人,主要分布在广东、江西、福建、四川、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总人口达5000万以上。在国外,客家人主要分布在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日本、美国、加拿大、巴西、英国、法国、荷兰、德国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3000万之众。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5年10月25日 第五版)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刘德中)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9 19:32: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世界客家十大名人:
第一梯队: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岳飞、文天祥、袁崇焕、郑成功,曾国藩、康有为、梁启超。
第二梯队:刘邦、孙权、李世民,韩愈、刘禹锡、欧阳修、苏东坡,郭子仪、唐绍仪、胡汉民。
第三梯队:喊完口号再议一议
南方发展论坛客家网民“开心果”口号之一--
孙中山祖籍紫金是个不争的事实,客家人一向走在中华民族的最前端,毛泽东,邓小平,洪秀全,康有为,唐绍仪,郭子仪,欧阳修,苏东坡,都是我们客家人的骄傲!


第三梯队:孙武、孙膑,朱熹、朱元璋,白居易、白崇禧,黄忠、黄飞虎,穆桂英、花木兰。

继续总结世界客家名人(从第四梯队开始,今时唔同往日,改革创新,虚虚实实,英雄奸雄全收录,古今中外留过名的都别想跑):

第四梯队:刘备、张飞,许褚、许不了,萧何、何仙姑,陈圆圆、陈扁扁,李隆基、李登基。
第五梯队:李白、杜甫,司马懿、诸葛亮,周瑜、黄盖,游西昆、游东海,吕布、吕修炼。
第六梯队:客家儿女的优秀代表人物,还可考虑从水浒108将、三国1080将之中甄别筛选,选登省级、国家级、国际级的报纸。或者翻翻唐诗三百首,看看谁的名字“纯正”一点,抓过来

历史证明:只有客家人才是最纯正的汉民族
   宋朝以前,因为战乱,汉族先民从中原被迫南迁至福建西部与广东东部的山区,这族人保留汉族的血统和文化,被当地人称为客家汉人。而此后,中原因为元、清的入侵,汉族与外族通婚,中原汉族的血统已经改变。
  客家人因为地住偏远,加之与当地人不和,长年战争,垒起土楼,此纯正血统得以保留。所以,客家人是汉族进入民族大染缸前洒落的一滴,是目前世界是最纯正的汉人。:)

[ Last edited by 情系珠江 on 2006-1-19 at 22:20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9 19:4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风流的孙中山

左拥右抱,好妒忌呀。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9 22:58:09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oliodu at 2006-1-19 01:07
好厲害! 居然有地方政府的支持, 不過國共兩黨, 海峽兩岸的政府都是認同孫中山是客家人的。 你氣死算了。

你不是最信人民日報嗎? 你去搜索 "人民日報 孫中山 客家" 就可以找到一大堆, 不要在這裡 ...

        曾国荃的孙子、孙女相信了曾国藩先辈从客家地区迁去的说法,自己跑去参加客属大会,湖南人“气死”啦?
      本人学过一点新闻和历史,人民日报也曾经登过亩产十万斤的特大喜讯,客家学再放“卫星”,不算什么新鲜事。

       当年,国民党党史委员会编撰总理年谱,根据调查所得明确地记述孙中山的家世源流(东莞)。这是正常的、职责范围内的编撰,与翠亨孙族的传统认同是一致的。而半途插入的“紫金说”越过党史会的正常程序,在非学术、非理性的因素下搞出来的。全中国没有任何一个族群是如此沉迷于对名人的攀附的。有关资料,在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的网页中,在楼上的讨论中已经说过,不重复。国共两党只是着眼于肯定孙中山的历史功绩、对中华民族的贡献,从来不在乎孙中山来自哪个族群。整天在乎孙中山是不是客家人、围攻有关专家的,唯有客家,这在有关网页的资料可见。海峡两岸长期的阻隔,也使大陆长期调查研究核实的孙中山家世源流情况没能与台湾方面沟通。近年两岸文化交流多了,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的邹佩丛先生等人的文章也发表在台湾,邹佩丛先生也从台湾尘封的史料中找到了一批有关孙中山家世源流的确凿物证(在有关孙中山家族源流的专著中列明)。孙中山逝世以前,众所周知他不是客家人,“孙中山是客家人”的说法是在他逝世以后、在罗香林的“考证”以后才流传的,是误断、误传的结果。     “孙中山不是客家人”的研究结论,是中国仅有的两家孙中山研究专业机构作出的;孙中山的家传族谱,是国家文物局鉴定并定为国家一级藏品的。乡村家族的家世源流并不复杂,地方文史、文物部门的调查研究更为直接,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的文物管理和研究成果是得到国家文化部门和陈锡祺、张磊、林家有(客家)、邱捷等权威专家的肯定,搜索网页可见。孙眉嫡孙续编家谱,为孙中山研究提供了详尽的资料;孙中山嫡孙率众在左埗头祭祖,明确地表明了孙中山亲人的主流认同。

       人民日报只是在报道中引述客家学者的看法。客家学者有这种看法,而不是记者杜撰出来的,照登可也,也没什么。

[ Last edited by 情系珠江 on 2006-1-28 at 12:02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9 23: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oliodu at 2006-1-19 01:09
http://theory.people.com.cn/GB/49157/49165/3797664.html#
客家儿女的优秀代表人物包括孙中山、朱德、邓小平、叶剑英、文天祥、黄遵宪、郭沫若等。
.

呵呵,有哪个族群是整天这样唱名人的?还整天把其他族群的名人扯成“客家人”?
列举的7个名人,4个明摆着就不是客家人。孙中山是地道广府源流,“紫金客家”之说早已被翠亨孙族和权威部门彻底否定,前文已述。毛泽东、邓小平的祖居地在江西吉安赣语区,其中毛泽东的祖居地八都的赣方言还有专门的研究论文。毛泽东、邓小平则分别是地地道道的湖南、四川口音。文天祥是地道的吉安赣语区人。(祖居吉安赣语区的湖南人还有曾国藩、刘少奇等。胡汉民的先辈由吉安赣语区到番禺为官,已经同化为番禺人,竟然被说成是“客家人”。袁崇焕来自地道广府大族,不知怎么回事也被说成是“客家人”。)
郭沫若虽然祖先来自汀州,相貌也是较多祖传特征,华南人种的特征明显,但其家族是世代生活于四川官话区的。
朱德,祖先来自粤北客家地区,但满口的四川口音。
地地道道、毫无疑问的客家人是叶剑英、黄遵宪。但客家学者往往喜欢攀附孙中山、康有为、梁启超等地道广府人为“客家人”,而把叶剑英、黄遵宪忽略了。有的文章列举了十来个人名,到处攀附,就是不列上叶剑英的名字。如此客家学,学个啥?

[ Last edited by 情系珠江 on 2006-1-19 at 23:18 ]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9 23: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lanker305 at 2006-1-19 19:40
左拥右抱,好妒忌呀。

http://upfile.cat898.com/UploadFile/2006-1/2006119163015947.jpg

这是孙中山和两个女儿的合照,表现了孙中山慈爱的一面。在孙中山纪念网页里还有很多珍贵的历史照片。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9 23:27:17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情系珠江 at 2006-1-19 19:32
世界客家十大名人:
第一梯队: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岳飞、文天祥、袁崇焕、郑成功,曾国藩、康有为、梁启超。
第二梯队:刘邦、孙权、李世民,韩愈、刘禹锡、欧阳修、苏东坡,郭子仪、唐绍仪、胡汉民。
第 ...

https://www.hakkaonline.com/foru ... id=pMzIQNud#p449614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0 00: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情系珠江 at 2006-1-19 22:58
    本人学过一点新闻和历史,人民日报也曾经登过亩产十万斤的特大喜讯,客家学再放“卫星”,不算什么新鲜事。


上回還有一個驢蛋拿著人民日報『證明』客家人是少數民族, 一時想不起來是誰。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0 00: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Posted by 情系珠江 at 2006-1-19 19:32
世界客家十大名人:
第一梯队: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岳飞、文天祥、袁崇焕、郑成功,曾国藩、康有为、梁启超。
第二梯队:刘邦、孙权、李世民,韩愈、刘禹锡、欧阳修、苏东坡,郭子仪、唐绍仪、胡汉民。
第 ...


你連搞笑都很差勁, 唉!

一帖多發, 最惡劣的網絡敗類才做這種事。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0 01: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猪浆只对这个帖有兴趣,而为什么他又一直找这么多“证据”来否定很多我们客家人物是非客家人,难道她真的“得闲毛事做”,中国有这么多正经事等着猪浆去做的,但他总是在这里找“证据”去证明,难道客家人真的和他又仇吗,他老是要在诋毁客家,真不明白,猪浆的猪脑想什么的阿。客家真的和你有仇吗。中国还有很多历史要去发掘的,你不如那多年时间去发掘好像秦朝阿,西安还有很多杭还没挖,你不如去挖拉。客家的东西你管这么多干嘛,我们喜欢说谁是客家人与你何干。真的是,总之广府人最威水就是拉,行了吗,你去干别的阿,中国还有很多农民等着你去救的,反正广府人有这么伟大又有钱去救救那些穷人把。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0 08:3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老珠回来!

"国家文物局的结论相左"

老珠:

捱问您一共过十遍,您都回答不出来:
那本几年前才造出来计假祖谱,凭什么被定为"一级文物",内容,纸张,金钱,关系?
1.假如系内容,紫金那本才是真的;不会象某些造假王,现在才天天喊"重大发现","刚刚发现";假如潮州朋友也象您那样,十本他都搞得出来,您的造假技术在他们面前"小巫见大巫",但他们没那么痞!
2.假如系"金钱和关系"的话,很抱歉告诉您,紫金人民没有(贫穷),但紫金人民有铁一般计事实捞坚持不懈计精神!

祝新年快乐!
Linqifeng上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20 11: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豬漿喜歡給孫家家族分流派, 贊同客家源流的孫科一群, 通通打成非主流, 實在是高毛絕代。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13 13:51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