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hd136302 于 2016-8-30 07:07 编辑
一般来说,同属一个小的政区范围,比如一村一镇一县的客家人在一起会自然地使用客家话交谈。但是,超出这个范围,尤其是跨市跨省,就不太能保持用客家话交谈,虽然有可能口音差别不是特别的大。有些时候是差别大了一些,比如连城县,有十里不同音的说法,出了镇就未必能用客家话交谈了。闽西、赣南地区比较普遍存在跨县就不能用客家话交谈的情况。
看世界客属恳亲大会的视频,大量出现用普通话交谈或致辞的情景,难道交谈的对方以及上台致辞的不是客家人?
台湾客家电视台的节目,电影、电视连续剧、综艺节目、纪录片等,经常可以看到不同地方甚至是同一个地方的客家人都可能会使用非客家话进行交谈。
客家话虽然在中国有5000万以上的使用人口,但是当我们把那些客家话的使用范围缩小为省、市、县甚至是镇的时候,使用客家话的群员人数会急剧减少,可能只有几万(如连城县某些乡镇的客家话),有的最多在县内可以通行,那就只有几十万人口。想一想,一个只能在极小的地域范围内使用,只有少量人口使用的语言,在全球化的时代能有多大的竞争力?就如同一些人口较少的民族语言,几十万人口在使用的语言,很容易消亡。几百万人口的民族语言也好不到哪去,很多民族语言已经快消失,比如满语、土家族语言。其中的土家族语言受到西南官话的强烈冲击。
香港-广州的粤语也属于汉语方言,但是香港-广州的粤语已经超越香港-广州这个地域范围,两广地区普遍通用。看香港-广州的粤语电视节目,可以从头到尾不穿插任何一句普通话,采访的记者、被采访的对象、主持人、邀请的嘉宾、现场观众,等等出现在镜头的人员,都是只使用粤语。
汉语方言毕竟不是国家通用语,无法像普通话那样全国通行。但是拥有一个足够宽广的使用地域,拥有一定量的使用人口是可行的,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没有哪一个当政者敢直言推广普通话同时要消灭方言。
假设粤语只能在香港使用,出了香港到了广东只能用普通话,那么粤语不会成为强势的汉语方言之一。
反过来,比如广州话只局限在广州,香港如同清代未开发以前原始状态,仅靠广州这个省会城市,粤语也不会成为强势的汉语方言之一。香港与广州的联手,成就了粤语成为强势的汉语方言之一。
我们可以庆幸的是,能够跨省交谈的客家话仍然占据多数,比如梅县音、惠阳音的客家话,以及非常接近这两地语音的一些地方的客家话。但是会听甚至会讲这类客家话的客家人并不是足够多。如果全国5000万客家人有百分之九十哪怕是百分之八十会听会讲梅县音或惠阳音或者语音非常接近这两者的客家话,就不太可能出现在生活中,在电视节目里面,两个客家人从头到尾说普通话,或者是讲一句客家话穿插一句普通话的情景。
如果客家人再保持目前现状,客家话的流失速度只会更快不会更慢。
一个经济力量一般,人口又特别少,使用地域又很窄,而且又不是一个国家的国语或官方用语的语言,包括方言,包括少数民族语言,很容易被社会淘汰。社会用语是由千千万万个家庭组成,首先在家庭就被抛弃的语言,无法形成社会语言。不是社会用语的语言,无法在家庭长期维系坚持下去。
我们在看客家话的使用人口的时候,不能只看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人口总数,我们更应该关注能够顺畅无障碍沟通的那部分人口到底有多少。目前估计是3000万。满足于3000万吗?你要知道,这个3000万的分布太分散了,分散在台湾、广西、珠三角等等地方,分拆之后最多也是几十万或几百万人口,以梅州为核心的算是最大一块,估算也不足千万人口,就全国范围来看,根本就无法形成足够大的社会通用语言。
那么,不足之处,怎么办?顺其自然,听之任之?还是知不足而努力改变现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