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04|回复: 0

客家人的岁时节令风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2-16 14:5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闽西新闻网2月15日讯(廖金璋)客家人对岁时节令很讲究,悠悠岁月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情习俗。
  客家人认为百节年为首,过年特别隆重。旧时,农历腊月廿三的夜晚,是送灶君上天向玉皇大帝禀告的时刻,俗称小年夜,人们要用果品祭灶神,为灶神上天送行,祈祷灶神上天奏好事,下界降吉祥。送灶神日子官民有别,官家廿三日晚上送灶神,百姓廿四日送灶神。
  送完灶神就入年界了,筹办年料、打扫卫生、熟人相见问候时互祝“大大的过年”,亲友之间开始赠送年礼。长汀城关娘家给女儿送礼品,而农村女儿给娘家送礼品。
  过去,除夕的前一天,每家每户都用大木甑蒸岁饭,岁饭要吃好几天,象征岁有余粮,一直到大年初五才能放生米下锅。除夕晚上要守岁,全屋都得灯火通明到天亮,叫“点岁火”,大人要给小孩发红包,叫“压岁钱”。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贴对联。子时开大门,在大门上贴“开门大吉,万事如意”的小红联,然后焚香礼拜、燃放鞭炮和高升炮,迎接新年。
  大年初一至初五,人们走亲访友拜年,相互说些“新年好”“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之类吉利的话,从入年界到春节期间,人们只能说吉利的话,禁忌说“死”“病”之类不吉利的话,大人不能骂小孩,更不能打孩子。
  立春,客家人叫“交春”。届时要举行“接春”仪式:备好香案,焚香照烛,贴上“迎春接福”“春临福至”等红笺,然后燃放鞭炮和高升炮。
  元宵节,人们吃元宵,入夜玩灯,赏灯,猜谜语,舞龙灯,彩船灯,迎花灯,活动很多,十分热闹。
  惊蛰,要炒豆子或在热水中煮连毛芋子,在橱脚、桌脚、柱脚、墙脚处撒一些石灰灭虫。
  春社、秋社,每年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是春社,每年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是秋社,农村在社日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在田间游行迎神,鼓乐喧天,祈求五谷丰登,俗成“撑社”。
  清明时节,要祭拜祖先,举行扫墓活动,长汀人叫“醮墓”,从春分开始,清明达到高潮,延续到谷雨前后,先醮众墓,后醮私墓。
  端午节,客家人又叫五月节,家家户户包粽子,互相赠送,喷雄黄酒,用草药煎水洗澡,将桃树枝或艾枝挂大门上避邪,举行龙舟赛。
  入伏,许多人家熬“仙人冻”吃,以此消暑降温。
  食新,小暑过后,逢卯日食新,买些新米跟老米一起煮,还要用苦瓜、丝瓜、茄子作供品,祭祀五谷大神和祖先。取苦瓜保佑大家、丝瓜保佑大细(全家老小)、茄保佑老婆之意。
  七月初七,客家有“七夕乞巧”和“牛郎织女”的传说,一些妇女设香灯、备瓜果,当天供天上的织女,乞求织女赐给智慧;妇女结伴游乐,说是姐妹会。过去汀州民间这一天还有聚餐请老师的习俗。相传,七月初七是孔子的生日,所以把这天当作“敬师节”,学生请老师吃饭,师生同乐。
  中元节,客家的中元节是七月十四日,长汀人又叫七月节。七月十三这一天 ,各家各户蒸芋子糕或打糍粑,分赠亲友邻居,叫“结缘”,七月十四给祖先“烧包”,所谓包就是在纸袋里装了冥衣冥币,纸袋外面写上祖先某人的名字,在中午大门前烧化。有的还烧给门神,用红纸做包。
  中秋节,八月十五,民间通称八月节,吃月饼,赏月,人们在庭院中对月烧香礼拜,家人亲友欢聚一起,品尝月饼,欣赏月亮,也叫“守月华”。还有“伏花”“啄月姑”“跳担杆神”等活动。
  重阳节,九月初九,客家人叫九月节,农村比城市更隆重,要油炸薯包、灯盏糕,城里人却更简单,很少人油炸,随便加点菜。
  冬至日,汀州人叫过“冬年”,许多人在这一天吃进补的食品,如:猪爪炖当归、五加皮、熟地、党参之类的药膳,或吃狗肉,或服人参、鹿茸等养生。
  从客家人的岁时风俗可以看出,客家人热爱生活,向往、追求美好的生活,同时也表现了客家人的聪明和智慧。


消息网络来源:http://www.gndaily.com/kjgz/kjfq/2016-02/15/content_1666648.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22 14:47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