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7-3-16 12:3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温总理三度彰显黄遵宪
温家宝总理在三年多的时间里,分别在世界三地,三度彰显黄遵宪。第一次在2003年6月29日,总理在香港举行记者会,引用了黄遵宪《赠梁任父同年》的第四首诗“寸寸河山寸寸金, 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第二次,于同年9月13日,总理出访拉美,在墨西哥会见中国使馆人员及华侨代表时引用梁启超《嘉应黄先生墓志铭》说:“梁启超在黄遵宪的墓上写下九个字:‘明于识,练于事,忠于国’。”第三次在2006年11月13日,总理在北京召开的中国文联中国作协全国代表大会上作《同文学艺术家谈心》讲话说:“我还想起清末的著名诗人,也是外交家的广东人黄遵宪。他曾做过清朝驻日本的公使。《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割让给日本,黄遵宪写给梁启超的那首诗,至今读起来依然感人肺腑。2003年,我到香港期间,曾在演讲时读了这首诗:‘寸寸河山寸寸金, 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他死了以后,梁启超为他写的墓志铭是‘明于识,练于事,忠于国’。这种对国家和人民的爱,是建立在对民族文化和社会历史深切了解之上的。”
从温总理上述三次讲话可知,前两次所引黄诗与《嘉应黄先生墓志铭》语均包含在第三次所引内,中间贯穿一条鲜明的主线:国家利益是第一位的,忠于祖国是第一位的。但三次引述所指,则各有侧重。第一次在香港,正是香港回归祖国六周年之际,总理引黄诗后说:“要以杜鹃啼血之情去热爱我们的香港、我们的祖国,以精卫填海之心去建设香港、建设祖国。”引黄诗是为勉励港人爱国爱港。第二次在墨西哥,是总理荣膺莅任后第一次出访阐述对外政策。香港《明报》在当年12月15日以《温家宝总理阐述外交新思维,明言受黄遵宪影响》为题,引总理的话写道:“‘这次出访任务较艰巨,但是我抱着一个信念,国家利益是第一位的,忠于祖国是第一位的。’他披露,这信念来自清末外交家黄遵宪的事迹……他说,‘梁启超在他(黄遵宪)的墓上写下九个字:明于识,练于事,忠于国。’”总理亲切的讲话,既彰显黄遵宪,又寄厚望于华侨。第三次在北京全国文代会上,总理阐述“文艺学术家要对国家、人民和社会有强烈的责任感”的观点时,从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长廊里,精选出司马迁、屈原、林则徐、黄遵宪四位人物作历史典范。他们都有个共同点,诚如总理说的“对国家和人民深切的了解和深沉的热爱”。而遭遇又同出一辙:司马迁被处腐刑下狱而完成《史记》巨著;屈原作《离骚》陈述革新政见,终因政治理想无法实现而投汩罗江;林则徐因禁鸦片反侵略而被流放边疆;黄遵宪因维新变法险遭杀头而被遣乡。因此,仅从总理所选人物的高、精、严度,就可以看出黄遵宪在中华五千年历史中的崇高地位和在总理心目中的超常分量。
总理在北京全国文代会上特别分析了黄遵宪“寸寸”诗创作的社会历史背景,那是在“《马关条约》签订之后,台湾割让给日本”之时。正是在这丧权辱国之秋,黄遵宪写出了反侵略、反瓜分、求统一的千古绝唱。同时总理又以“感人肺腑”之言,揭示该诗的艺术震撼力量。然后,引梁启超《嘉应黄先生墓志铭》中的三句话,彰显黄遵宪明于识、练于事、忠于国。可以说这是总理对黄遵宪一生作为维新变法政治家、杰出的外交家、教育家和伟大诗人的思想境界、才情事业的崇高评价。最后,总理归结说:“这种对国家和人民的爱,是建立在对民族文化和社会历史深切了解之上的。”
总理在世界三地,从历史高度和民族文化深度,三度弘扬黄遵宪,为国内外炎黄子孙树立了中华五千年历史人物的光辉典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