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夏荷

中原新聞網[探尋客家歷史足跡]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4-8-25 01: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土楼媲美金字塔

土楼体现客家精神
    客家人崇文重教、尊宗敬祖是出了名的,永定土楼人当然也不例外,我在土楼中到处可以看到客家人崇文重教、尊宗敬祖的痕迹。
    无论是在永定的下洋镇还是在永定的湖坑镇,所看到的土楼中都有祠堂,祠堂正对着大门,祠堂里供奉着祖先的牌位。如果是较大的圆楼,天井中心位置往往是一座四方形的四架三间两堂式祠堂,既做家庙又做家族开会的地方,还可做学堂。我在有土楼王子之称的振成楼内看到,振成楼的祠堂像是一个现代化的多功能大厅,可供全楼人婚丧喜庆、聚会议事、接待宾客以及演戏看戏。
    永定的村庄内,一般一个自然村中只有一个姓,基本上都属于一个大家族。除了土楼中有祠堂外,每个村还有一个全村的祠堂。
    除了祠堂多之外,在永定还有一多,那就是学校。据永定湖坑镇五联村一位村民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在永定的一些乡村,可以说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都已经普及了,在当时几乎每个自然村都有私塾和学堂,甚至一个村有几个学堂。在他们永定很少有孩子不上完初中的,重视教育已在他们客家人心目中根深蒂固。
    振成楼楼主之一林日耕说,他们兄弟姐妹中只有他留在家中耕作,其他都通过上学出去就业了,有的在北京有的到海外,有教授还有中科院院士,建国以来,从他们振成楼考出去的大学生就有42位。

◎之六

特派记者 张锡磊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8-25 01: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堡垒”坚不可摧

探寻客家历史足迹之福建站(十)
“堡垒”坚不可摧
中原新闻网(2003年10月09日)

   在永定的山谷中,在永定的小河边,你最容易发现的也许就是那高高大大的土楼了。这些土楼不仅有聚族而居的功能,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们能防御外来者的侵犯,无论是炮打还是火攻,对它们来说都毫发无损。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它们更像一群堡垒,日日夜夜守候着它们的主人。

上了堂“基础课”
    在从龙岩到永定的路上我就看到了土楼,但从近处仔仔细细地端详土楼,已经是我到永定县湖坑镇洪坑村土楼群之后的事情了。
    在从永定往洪坑土楼群出发前,永定县博物馆馆长胡大新先给我上了一堂土楼知识的基础课。他说,你不了解这些内容,你只能感叹于土楼的外观高大宏伟,只有了解了土楼的这些知识,你才能真正读懂一座土楼和一群土楼。从胡馆长那里我知道了现存最早的土楼是馥馨楼,建于公元769年,距今已经有1200多年的历史。在永定,宋代和元代的土楼也有不少。明代的土楼则可以用随处可见这个词来形容。当然现存的土楼中最多的还是清代康熙年间至上个世纪70年代所建。
    每一座土楼还都有一个名字,土楼的主人给土楼起名字的认真劲儿绝不亚于为自己的孩子起名字。在起名字时,土楼的主人必须再仔细地研读一遍自家的族谱,用祖训或者用祖宗的名字命名,用以砺志、纪念,同时表达一种吉祥如意的心愿。土楼楼门的两边是一对楹联,大都是楼名的藏头联。如振成楼的楼门联是:“振纲立纪,成德达才。”
    胡大新馆长说,因为在新闻媒体上,大多出现的是圆土楼,便想当然地认为土楼都是圆的。其实土楼有各种各样的形状,主要有圆形、方形、五凤形,另外还有椭圆形、八卦形、半月形、日字形等。同一种形状里有又着不同的变化,可谓千姿百态,但它们却有着明显的共性。
    振成楼楼主之一林日耕也告诉我说,有时所建造的土楼的形状并不是建造土楼的主人所决定了的,土楼的形状是根据地形、山势和自己家土地的形状等因素决定的。

◎之一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8-25 01: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堡垒”坚不可摧

不出楼可生活数月
    现在在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一个争议性的问题,建造土楼是为了防御土匪和战火的侵扰,还是满足聚族而居的需要。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一座土楼被围困,生活在土楼里的人们足足可以生活数月。
    在湖坑镇洪坑村振成楼内,我看到整座圆土楼呈八卦分布,里外各有一环建筑,外边的一环共四层,里边的一环是两层。现在在土楼内共住着14户人家,属于一个家族,都姓林。他们使用房屋仍沿用建筑时为土楼划分好的使用功能。一层做厨房和卫生间,每家也可在一楼养些鸡鸭猪羊。二楼主要的功能就是储存粮食。三楼之上才是住人的房间。
    能被围数月而可照样生活的更重要原因是,土楼的主人们在土楼内解决了吃水问题,我在洪坑村内转了转,除袖珍圆楼如升楼的水井在不久前被填埋外,其余的无论是方土楼还是圆土楼内都有一口水井,振成楼打破了一个土楼内有一口水井的规矩,在土楼内挖掘了两口水井,恰好位于这个八卦楼的阴阳两极上。
    更令人惊奇的是不出土楼就可耕作。位于永定高陂镇上洋村的遗经楼就是一座这样的土楼,因此人送外号“天下第一农家”。
    人走进遗经楼回字形的院落内看到的是田园风光,院落里建着一个颇有规模的花园,花园的旁边有一个池塘。据遗经楼的主人讲,在上个世纪30年代初期,红军驻扎在此楼内,被国民党军团团围住,国民党本想把红军困死在里面,但因为楼内设施齐全,围了数十天,驻扎的红军仍安然无恙。

◎之二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8-25 01: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堡垒”坚不可摧

坚固赛城堡
    在永定县湖雷镇下寨村,有一座古老的方楼,右侧一角已经坍塌,在岁月无情的磨蚀下,墙皮大面积剥落,显得坑坑洼洼的,夯土墙上生长的杂草看上去也已有一人多高。在蓝天白云下,它越发显得沧桑,好像一个老态龙钟的老人,无言地凝视着所有走来的后人。这座历经沧桑的土楼就是现存最早的土楼馥馨楼。根据此楼居民孔氏族谱记载,它建于唐代大历四年(公元769年)。
    也就是这座历经了风霜雪雨的土楼,相传在太平天国时期,大楼一角被烧毁,但是整座楼现在依然坚不可摧。前几年,楼内的人家觉得只有一个门出入不便,想要在楼后开一个小门,几个壮汉挥起开山锤,乒乓一声,锄头被墙壁重重地弹了回来,锄嘴倒卷了一个口子,而墙壁除了出现一个白点,纹丝不动。楼里人家只好请来石匠,像凿石头一样,丁丁当当,一小块一小块地凿,起早摸黑干了20多天,才开凿出一扇窄门。
    馥馨楼的四周原来还有一个4米宽的壕沟,楼里人家以吊桥进出,整座楼就像一座城堡,易守难攻。
    无论是圆楼还是方楼,无论是大楼还是小楼,在楼的外面,我没有看到一座楼在一、二楼设窗户的。这让我十分惊奇和纳闷。住在永定县高头镇高北村深远楼内的一位老者解开了这个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谜,他说,在一楼或二楼设窗户,很容易给入侵土楼的人提供攀登的方便。
    在三楼以上的房间则大部分都开有窗户,但窗户又窄又小,按照建造土楼时的设计,这些窗户的更重要的功能是向外射击的枪孔。
    土楼的防御功能还表现在它那又高又厚的大门上。我在振成楼看到的大门上钉着厚度达半厘米的铁板,据林日耕介绍,原来这门上钉的是钢板,钢板在大炼钢铁时被拆去炼钢了,这层铁板是后来钉上去的。因为楼门又高又厚,又钉有钢板,所以门显得便特别沉重,五六岁的孩子站在门边,常常使尽了吃奶的力气也无法推动大门。
    在一些土楼中,为了更有效地打击来犯之敌,还在大门的上面土楼的顶部的左右两侧各设计一个射击台,使大门处在火力交叉点之下。

◎之三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8-25 01: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堡垒”坚不可摧

火攻难奏效
    为了防火,建造土楼时,土楼的建造者们也想了不少办法。在我走访的几个土楼内,只要大门外侧没有铁皮包着,大门之上肯定通有水管和水箱。在敌人用火攻击时,就打开水龙头,火自然而然就会被扑灭。
    振成楼的防火技术也很到家,在20世纪30年代的战火中,振成楼曾经失过一次火,被烧的两卦迅速下沉,却没有向其他六卦蔓延。这件事情曾引起过一些专家学者的兴趣,最终揭开了振成楼失火后不蔓延之谜。
    人们一般把振成楼当成圆楼,其实它是一座八卦形的同圆心内外两环的土楼。外环四层高16米,一共有184个房间,内环两层,有32个房间。在振成楼的顶楼四楼,木质地板上铺有青色的地砖。而其他楼层的地板则全是木质地板。当土楼起火时,四楼的地砖就会迅速下沉,把火压灭。
    振成楼有很好的防火功能还因为它的结构很特别。它的外环以标准八卦图式分为八卦即八大单元,每卦之间筑青砖隔火墙隔开,但有拱门相通,如果关起门来,便自成院落,互不干扰,开门则全楼贯通,连成整体。

◎之四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8-25 01: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堡垒”坚不可摧

地震震不倒
    土楼特别是圆土楼具有很强的防震功能,位于湖坑镇南江村的大圆楼环极楼更有“抗震巨堡”的美誉。
    1918年2月13日,永定发生七级地震,环极楼楼顶的砖瓦几乎全部被震落,大楼正面第三、四层楼的墙体裂开了一尺多宽的大缝,看起来相当吓人,可是当地震过后,裂缝竟慢慢地合龙,只留下一条细长的裂痕。
    振成楼楼主之一林日耕解释说,圆土楼和住在圆土楼的人一样,因为楼基较厚,楼的墙体越往上越薄,所以整座楼有一种稍向里倾斜的凝聚力。
    土楼为什么能抵抗如此高震级的地震,和它特殊的夯筑技术有很大关系。
    从一筐土到一段墙到一座楼,是一个质变的过程,土的灵魂在糅合、发酵中不断地飞跃。
    高大、坚固的土楼就来自闽西南乡村最常见、最不起眼的土:红壤土、瓦砾土、田岬泥(耕地下层尚未翻犁的新土)。夯土用量最大的是红壤土,这种土在永定的乡村随处可见,瓦砾土和田岬泥也很容易取得。这三种土是决不能单独使用的。必须经过配制、复合、发酵。发酵成熟的土,在夯成墙之后才不会有大的开裂和倾斜。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土楼也是这样,客家人采用的多是特殊配方的湿夯方式来夯墙。特殊配方的湿夯方法首先要配三合土,所谓三合土就是红壤土、瓦砾土、田岬泥在一起搅拌发酵成熟的土、砂、和石灰的“桃园三结义”。
    特殊湿夯的特殊配方还在,三合土中还要加入红糖、蛋清、糯米。但这三种东西是不能直接加入的。对于这一配制过程,客家人有着一套严格的程序:将糯米磨成粉,先以冷水拌匀,然后加入大量热水,使糯米粉汤变得异常的稀,这时再放进红糖,然后在冷却之后,再打入蛋清,最后将这特殊制造的黏合剂倒进三合土之中,用锄头翻动,使之彻底拌匀。
    振成楼楼主之一林日耕说,他们的先民上千年前配制而成的这种黏合剂,其凝聚力远胜于大量用于现代建筑中的水泥,多少土楼历经风雨、战火和地震,至今仍固若金汤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但林日耕说,这种特殊配方的三合土的代价很高,他们客家人有这样一句话:一碗猪肉才能换来一碗这种配方的三合土。

◎之五

特派记者 张锡磊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5 11:34:18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我为客家人自豪
回复 点赞 拍砖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5-1-8 23:00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akkaonline.com

手机扫码访问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