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俗语正解】(11)
□丘桂贤
客家人的饮食用语往往不用 “喝”或“饮”字,而是用“食”代替,比如食水、食茶、食酒、食粥等;口渴时,纵使嘴干舌燥,客家人也用“肚渴”一语来表达,“渴”与“肚”实乃风马牛不相及,令人费解。
同样,我们还是从语言避讳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旧时,客家人生存环境恶劣,生活艰辛,倘若每日能够食上米饭就不错了,而现实中往往是喝汤、喝粥过日子。客家方言有许多反映喝汤、喝粥贫穷的俗语,例如:“汤汤水水”表示餐桌上菜肴不足,以汤凑数;“汤都无得啜”比喻日子过得极为艰辛;“一啜一条巷,一吹一重浪”又是对喝粥寒碜生活的嘲讽。因此,“喝”被认为不够体面,人们更讲求“食禄”,“喝”便被“食”所代替,“食”仍保留喝、饮之义,是因讳而存古。
客家人表达口渴时,偏偏不说 “口渴”,而是说成“肚渴”。原来,“口渴”有暗示或映射喝汤、喝粥之嫌,故当讳。出乎意料,人们极为有趣地把渴归咎于“肚”,说成“肚渴”。很明显,“肚”与“赌”同音,“肚渴”乃是双关语也,暗指“赌渴”和“赌喝”,如此之称是以委婉方式告诫人们,赌则喝汤、喝粥,赌则贫。这便就是“肚渴”一语的来由。
不过,“喝”作吆喝、喝令和呵斥之义时,客家话仍然同样适用,因为这与食无关。而“饮”则多为书面用语,口语中并不多见,只见“冷饮”“饮料”等现代词汇,作动词时也只多属书面用语。
或许,古时客家地区赌风极盛,官令禁赌难以奏效,客家先民便创造性地把日常用语融进治赌方法之中,时时以语句警醒;或许如此之称原是出于俏皮、戏谑的用意。不料后来竟习以为常,成了正式用语。肚渴(赌渴、赌喝)不是指肚之生理反应,而是用心良苦的双关。客家用语如此含蓄,令人回味,展示出客家文化独特的一面。
梅州日报: 食、喝与“肚渴” http://mzrb.meizhou.cn/data/20121212/html/10/content_7.html(2012-12-12)
存档|手机版|返回页顶|客家风情——客家人·客家网 HakkaOnline.com
GMT+8, 2024-12-13 02:44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akkaonlin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