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恶日寇战时罪行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2-5-27 05:15 编辑
死亡工厂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KzCXFSQMN8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UByRmaGcX4
「满洲第731部队」罪恶史
http://www.njmuseum.com/zh/book/cqgc_big5/kanzhanwenji/27.htm
http://www.njmuseum.com/zh/book/cqgc_big5/kanzhanwenji/27.htm
日本细菌部队概况 日本有七大细菌战部队,分别是:
1. 在日本东京的陆军军医学校细菌武器研究室。
2. 在哈尔滨的关东军659部队,其设于哈尔滨平房区的本部称731部队
3. 在长春的关东军100部队
4. 在北京的北支甲1855部队
731部队细菌战小动物地下实验室
5. 设于南京的荣字1644部队
6. 在广州的波字8604部队
7.在新加坡的冈字9420部队
十万广东人惨死 揭秘日军波字8604细菌部队兽行
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dljl/krzz/01/11044207/20080306/14711847.html
“类似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南石头难民收容所,上十万粤港难民就是在这个地方人间蒸发的,其杀害的人数可能是东北731部队在实验室杀害上万人的10倍,是个杀人工厂!”说到南石头难民收容所,谭元亨抛出了这样惊人的话语。
让人难以置信的是,正是参与过细菌武器大屠杀的日军老兵丸山茂在忏悔证词中,才将南石头“细菌杀人工厂”杀人内幕揭露出来的。
丸山茂是日军原8604部队的第一课细菌检索班的兵长 班长 。因无法忍受良心的折磨,他于1993年写下了屠杀的证词,1994年寄至中国,1995年转到了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沙东迅教授手中。
广东山庄抗日粤军烈士墓进入南京大屠杀研究视野
“广东山庄”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此处的“抗日粤军烈士墓”,是一处以前未进入南京大屠杀史研究者视野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的墓葬。
“广东山庄”位于南京中央北路张王庙40号。树木葱茏的墓园深处,矗立着一块方尖碑,上书“抗日粤军烈士墓”7个鎏金大字,碑下埋有74具迁葬的遇难者遗骨。整个墓葬呈椅子状,“椅背”处碑文为繁体汉字,大标题是“先伤后亡,惊怒吾邦。无以厚葬,是为国殇”,文为:“一九三七年,爆发震憾(撼)中外‘八一三’淞沪抗战之役。我粤健儿浴血奋战,伤亡甚为惨烈。伤者多留医南京城内八府塘后方医院。是年十二月十三日,日寇攻陷南京,留医伤者均遭屠杀,其后由广东同乡会率人草草掩埋于山庄内。公元二○○○年七月,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振奋后人,经广东山庄理事会研究,筹资重建烈士陵园以慰先驱。抗日粤军无名烈士永垂不朽。公元二○○○年十二月重建”。
记者在该山庄大门右侧,见到一块小石碑,上书:“本庄旧址在(南京)城内三牌楼。于民国三十年(1941年——记者注)被日本涡川部队征用,遂募资购地移建于此。迁墓理事会中华民国三十年十月日立”。
该山庄驻会副主任梁广生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八一三”淞沪抗战的粤军伤兵,运抵南京后,住在八府塘后方医院,同乡会及各界都前往慰问。部分伤员治愈后出院,还剩一二百人继续治疗。日机轰炸南京,伤员遇难者有50多人,由同乡会义工收尸,并记下了部队番号、姓名,掩埋于时在三牌楼的“广东山庄”。
张生教授指出,史学界已将“八一三事变”后日机轰炸南京,归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范畴。
梁广生还介绍说,在南京沦陷、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八府塘医院遭屠杀的广东籍伤兵又有近20人,与先前被炸死的那50多人埋在三牌楼的“广东山庄”。日军见该山庄依傍金川河,有山坡,有绿化,有围墙、祭堂、厢房、走廊,便霸占为日军伤兵医院。因山庄还埋有许多客死南京的广东人士,其后人祭祀非常不便,经广东籍人士据理交涉,“广东山庄”被迫迁到现址。当时殓有遇难者的棺木,也一道随迁来此。每年广东同乡会都举行公祭。抗战胜利后,粤军还曾来此祭扫,并立有“抗日烈士之墓”的碑刻。“文革”期间,遇难伤兵的资料被毁。1997年,山庄将遇难伤兵的74具遗骨清洗、消毒后,归葬在一起,建成现在的大墓。
南京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委员、“广东山庄”管委会主任徐立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在淞沪抗战爆发72周年和日本乞降64周年前夕,我们来到山庄缅怀这些遇难者,为没能留下他们的英名而深感遗憾。为抢救史料,我们呼吁广东的传媒和海内外知情者,协助寻找遇难者的后人,留下遇难者的姓名,讲述遇难者的抗战事迹和遇难经过。
张生教授对本报发表见解说,日本有研究者认为,在南京一战中粤军已突围,因此遇难者不包括粤军人员。事实证明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在南京仙鹤门、“广东山庄”都埋有粤军遇难者。中国史学界对南京大屠杀中医院里中国伤兵命运的研究,也有待深入。南京还有不少南京大屠杀遗址,亟待保护。
本报南京8月11日电(记者戴袁支)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雪竹
http://www.confucianism.com.cn/html/A00030013/9191648.html
中日战争的源头
中日战争的源头http://www.youtube.com/watch?v=WQoIbKg8RHc&feature=relmfu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QoIbKg8RHc&feature=relmfu
中日战争的源头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2-5-29 19:57 编辑中日战争的源头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QoIbKg8RHc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QoIbKg8RHc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eS1icIdJiY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a4enAVf3rM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wd4jijacV8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ELJnkrdwek
台儿庄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AZ6PKA4Oys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9vBV49xL_E
广东之论陷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9vBV49xL_E
蒋介石身高173cm,体重61.4公斤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2-6-11 07:48 编辑
黄埔军校牺牲第一人:少将蔡光举
http://farm8.staticflickr.com/7234/7174337481_6928455b5c_b.jpg
台海网12月10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詹文) 全球近百名华人老将军昨晚聚厦门,他们中有许多出自黄埔军校。听说这消息,厦大老师陈炳三很兴奋。昨天,他向本报记者透露,“黄埔军校牺牲第一人”、少将蔡光举(图)是厦大校友。
22岁参加第一次东征
76岁的陈炳三退休后一直致力于厦门大学党史和校史的研究。他说:“两三年前,蔡光举这个名字对于厦大人而言还很陌生,几乎没什么人知道黄埔军校那个大名鼎鼎的烈士是厦大的校友。”
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陈炳三了解到这个情况。他马上到学校图书馆查找资料,并翻出当年的学生档案。果然没错,的确有这么一个学生,籍贯也符合。陈炳三找到黄埔军校和广东历史博物馆查阅大量资料,最后核实,蔡光举的确曾在厦大就读过。
陈炳三家中,他从书柜里拿出一叠厚厚的资料。他说,蔡光举是1903年出生的,1925年就牺牲了,才22岁,非常年轻。“他是贵州遵义人,19岁考入厦门大学,21岁投考黄埔军校,入第一期第三队学习。第二年2月,他就参加了第一次东征,在攻打淡水城时壮烈牺牲,被称为 ‘黄埔军校牺牲第一人’,后来被追认少将军衔。”
加入敢死队写下遗书
“当时,淡水城防坚固,地势很险要。”陈炳三说,当时,叶剑英便和蒋介石、周恩来商讨攻城计划,最后决定分三路围攻淡水,占领了城外阵地。
可是,敌人 “按兵不动”,躲在里面,等待援军。东征军必须在敌援军到来之前攻下淡水,不然将腹背受敌。于是,指挥部决定成立一支敢死队,由挑选出的300多名士兵和10名军官组成。蔡光举主动要求加入敢死队,并担任队长。“加入敢死队后,蔡光举写下两封遗书,一封给二哥,一封给朋友。”陈炳三说。
2月15日6点左右,在火力掩护下,敢死队开始猛攻。蔡光举虽是队长,却身先士卒,在战友掩护下,登上云梯。登到一半时,子弹击中他腹部,他从云梯上摔下来,抢救无效逝世。陈炳三说,蔡光举的事迹被载入黄埔军校大事记,鉴于蔡光举是黄埔军校最早牺牲中职务最高的军官,依照廖仲恺的提议,军校校园内东征阵亡烈士墓园的东翼建起一座蔡光举烈士墓。
http://news.ifeng.com/history/special/huangpu/200907/0706_7145_1236377.shtml
http://news.ifeng.com/history/special/huangpu/200907/0706_7145_1236377.shtml
东征阵亡烈士墓位于广州市东郊黄埔长洲岛万松岭。墓园依山建筑,在纪念坊后为石砌墓道,凉亭、墓冢,最后是纪功坊成一轴线,南高北低,前临珠江,气势雄伟,连同军校入伍生和学生的墓群等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
烈士墓园的两翼还有墓家,东翼为蔡光举烈士墓,面积约42平方米,墓四周有钢筋水泥栏杆,并以铁链环绕。石碑高约4米,正面刻楷书“蔡光举烈士墓”,款署“民国十五年八月”、“谭延闓敬题”(部分文字被凿毁)。蔡光举,贵州人,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1925年2月参加第一次东征,任营党代表,在淡水之役牺牲。西翼为军校出身的国民党少将17人合葬墓。“文化革命”期间被砸,1988年修复。
http://baike.soso.com/v720718.htm
东征阵亡烈士墓有“小黄花岗”之称。1962年7月,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和1988年省人民政府曾先后拨款修葺。 http://www.hpma.cn/HPJX/newsFile/2006589856740.JPGhttp://www.hpma.cn/HPJX/newsFile/20065891941549.JPG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2-5-28 17:00 编辑
中日和約秘申
1945年8月,中華民國歷經艱苦的八年抗戰,好不容易贏得勝利,但與戰敗國日本簽訂條約,卻是遲延了七年──直到1952年4月28日,雙方才簽訂「中華民國與日本國間和平條約」(簡稱「中日和約」)。這個條約是在中國分裂的政治現實下,遷臺的中華民國政府的代表性,受到已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的反對,所以無法代表中國參與1951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盟國與日本簽訂「舊金山和約」。在美國推動對日議和期間,中華民國不得不接受美國的協調,單獨與日本簽訂雙邊和平條約。這原本是一個戰勝國與戰敗國簽訂的條約,卻在時空的變遷下,中華民國已不能視日本為戰敗國,反而要爭得日本承認其代表性,雙方形勢大為翻轉。
依照常理,對日和約原本應該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由參與作戰的盟國與日本政府簽訂。事實上,戰爭結束二年後,即1947年8月,美國曾提議舉行十一國對日和約起草會議,議訂對日條約,卻遭到蘇聯反對,認為應由中、美、英、蘇四國外長會議來主持,結果和約的議訂因此停擱,一延誤又是三年光陰。1950年6月, 韓戰爆發,美國認為遠東情勢緊急,且為防範共產主義擴張,決定不理會蘇聯態度,在9月14日發表聲明,將推動議訂對日和約相關事宜。為了避免蘇聯的反對與不合作,美國採取的方式,不是立即召開正式和會,而是先分別與相關各國政府洽商,待產生一致的和約草案後,再召開正式和會。殊料時間的遷延,人事已非舊貌,因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華民國政府喪失大陸領土的主權,且不少國家業已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所以此刻誰代表中國的問題便浮現檯面。
1951年7月12日,美國正式公佈對日和約修正稿,中華民國未列入約稿第23條對日和約簽字國名單內,儘管外交部長 葉公超代表政府向美國政府提出嚴重抗議,但未發生作用。
1951年9月4日,51個國家在美國舊金山舉行對日和會,8日下午,除蘇聯、波蘭、捷克三國外,其餘各國代表簽署對日和約。就在舊金山和會開議的同一天,中華民國退而求其次,希望能在舊金山和約生效前,與日本完成締結雙邊和約。美國駐中華民國公使藍欽轉述美國態度,為達此目的,中華民國必須提出有關實施範圍的方案,否則無法強制日本簽約。關於這點,中華民國政府在此之前,即根據英、美協商結果和相關資料研判,美國就中日雙邊和約一案,應與英國和日本達成具體結果,而且癥結就在於實施範圍。為此,行政院所組織的對日和約研究小組多次商議,早有決議,認為必須堅持不將實施範圍的任何規定,載入和約條文之內,作為談判原則。因應美國要求,中華民國外交當局擬訂一份關於「實施範圍」問題的節略,分為甲、乙兩案,以供選擇。10月24日,外交部因美國國務院訓示藍欽轉達乙案比甲案容易接受的訊息,遂提出一份關於「實施範圍」的修正案,希望中日雙邊和約的適用範圍為:締約國任何一方實際控制下及將來在其實際控制下之全部領土。不出所料,這項原則日後確實成為中日和約商談最大歧見之一。
1951年12月,美國國務院顧問杜勒斯赴日訪問,18日與日本首相 吉田茂會談,提出中華民國修正的中日和約的適用範圍案。雖然 吉田茂不願接受適用範圍中提及領土範圍的文字,但在杜勒斯的要求下,只好於12月24日致函杜勒斯,表示日本願與中華民國簽訂與盟國多邊和平條約相同精神的雙邊和約,是為「 吉田書簡」。
1952年1月16日,藍欽將「 吉田書簡」轉交中華民國政府,並正式對外公佈。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對此深表欣慰,肯定日本政府發表「 吉田書簡」,是保證日本根據舊金山和約原則為基礎,與中華民國政府訂立雙邊和約的表現。18日, 葉公超發表聲明,表示準備隨時與日本政府展開商洽,俾和約早日告成。
日本方面的談判代表人選,曾舉棋不定,最後確定由 河田烈出任,並在1952年1月31日,照會中華民國駐日代表團團長 何世禮。 河田烈曾任內閣書記官長、大藏大臣、臺灣株式會社總裁,是首相兼外務大臣 吉田茂的表兄弟。中華民國方面對日本代表人選並無意見,但認為照會內容和 河田烈職銜不夠完備,後在 葉公超和 何世禮的要求下,照會始有 吉田茂的署名,以及 河田烈全銜為「中日雙邊條約全權特使」。
至於中華民國方面的談判代表,各界原本推測應由對日本事務熟悉、且深受蔣中正信任的 張群出任,但 張群婉拒,理由是日本派特使來華,在體制上應由外交部長出面。由於 張群態度相當堅持,經過多次協調後,2月15日,總統即發布命令,指派外交部長 葉公超為締結中日雙邊和約全權代表、政務次長 胡慶育為副代表,代表團成員包括亞東司司長汪孝熙、條約司司長 薛毓麒、專門委員鈕乃聖、孫秉乾、凌崇熙、亞東司第一科科長賴家球、條約司第二科科長胡駿和情報司專員濮德玠等,負責第一線的談判。代表團還聘請了七位顧問交換意見,分別是無黨派的 莫德惠,國民黨的 邵毓麟、 黃朝琴,民主社會黨的萬鴻圖、 孫亞夫,以及 青年黨的 陳啟天、劉泗英。此外,在談判期間,由行政院院長 陳誠擔任召集人的「 行政院對日和約問題研究小組」,也不定期集會,隨時就和約談判中所遭遇重大問題研商對策。
1952年2月17日, 河田烈率代表團抵臺,20日展開正式會議,依中方所提的草稿做為談判基礎,這份草稿是依舊金山和約為藍本而擬訂,共7章22條。雙方一開始就對會議名稱有異見,經日方首席團員木村四郞七和 胡慶育磋商後,最後決定中文為「中日和會」,日文為「日華條約會議」,英文為「Sino-Japanese Peace Conference」。正式開議後,雙方又對條約名稱意見分歧, 河田烈表示,條約名稱雖可訂為「中華民國與日本國間和平條約」,但以可能引起日本輿論反對為由,使會議幾乎為之停頓。28日上午,蔣中正召集對日和約研究小組商討,後決定由 張群出面溝通。 張群向 河田烈強調,日本政府在兩國和約協商過程中必須尊重兩件事:一、中華民國政府為代表全中國主權之政府,為對日作戰盟國之一員,日本自不得視為『地方政權』,蔑視其國際地位;二、「中日和約」名實均應以舊金山多邊和約為藍本,為一適用於中華民國全面之和約,日本不得主張為一有限度之條約。此後,日方始接受中方所提議的條約名稱。
接著,中日雙方就中方約稿進行討論,但為「賠償條款」和「適用範圍」問題相持不下,談判幾乎瀕臨破裂。後因美國國會通過批准舊金山和約,1952年4月中旬即將生效。蔣中正擔心舊金山和約一旦生效,若中日和約尚未簽約,日本態度恐將發生變化,因此在賠償條款中讓步,主動放棄勞務補償,但要求日本必須承認有賠償義務,並換取日本在其他條文的讓步。至於適用範圍,爭執關鍵在於條文中的「應適用於現在在中華民國政府控制下及將來在其控制下之全部領土」,日本代表認為應將「及」修改為「或」,最後終在中華民國代表的強力堅持下,依照原案通過。
1952年4月28日,中日雙方代表在歷經69天的商討後,終於趕在舊金山和約生效七個半小時前,在臺北賓館由 葉公超和 河田烈代表中日雙方簽訂和平條約。中日和平條約的簽訂,其政治意義大於實質意義;此後,日本承認中華民國政府是代表中國主權的政府。因此,臺灣學者黃自進認為此舉意味著臺灣的主權已正式移轉至中華民國政府,但亦有學者以為此和約內容對於臺灣主權並未有明確的宣告,是以學界認為中日和約關於臺灣主權的效力仍有爭議(吳淑鳳撰)。
出處:蔣中正總統文物-革命文獻-戡亂時期-對日議和
題名: 何應欽電蔣中正盟軍總部對我最高統帥部遷臺之說甚表憂慮之附件
時間: 19490615
產生者: 俞濟時
原檔編號: 002020400053016
全文內容:
原件呈
核
(一)關於美承認中共政權一節,按諸美國及民主國家過去外交傳統,一時似尚不 致出此,惟我方對中共之國際性一點,終未能作有力之宣傳,實為最大之失敗,國際宣傳工作,聞自政府遷穗之後,已實際停止進行,而現有行政院之新聞處,事實上只能作行政院之發言人,今後此一部門之工作,必須與國外宣傳工作配合,據上次李大為君表示,在美宣傳工作中,關於中共材料,幾乎沒有云云,以擬令中宣部即行恢復國際機構,在此機構未成立以前,似可先囑沈秘書昌煥,限期將有關中央國際性之文件,彙編成冊,即行寄美,以利宣傳。
(二)關於臺灣問題,東京盟總之此種表示,據日前陳主席轉來外交部葉代部長 電,已對朱團長世明指復,將臺灣地位,加以確認,並謂在反共立場,可同意 盟國利用臺灣基地,甚屬適當,今後有關臺灣之對外宣傳,似應著重臺民對政府之擁護一點,對內應逐漸發動各級民意機構,作擁護政府之表示,此點擬電知陳主席參考。
(三)對日和約一事,以前外交部聞曾有準備,惟對今日情勢,恐不適宜,現駐日代表團正在重新研究,擬電朱團長世明,先將所擬對日和約之原則報核,並囑與李代表惟果連絡進行。
(四)最近外交方面在葉代部長代理期間,一切尚屬順利,現聞葉正在堅辭中,擬請鈞座去電慰勉,如閻院長挽留時,應囑勿再辭。
右四項,是否有當,敬乞鈞示。
生 俞濟時 謹簽
六月十五日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2-6-12 13:40 编辑
http://farm9.staticflickr.com/8144/7287666042_84d6ec9f21.jpg74軍第二任軍長:王耀武中將
王耀武1904年-1968年)字佐民,山東泰安人。黃埔三期生,曾任國民革命軍74軍長,後戰績良好陞任集團軍及方面軍總司令,官至陸軍中將。在國共內戰時兵敗被俘。
1924-1936
1928年,參加北伐。
1930年,參加中原大戰。
1932年,參加了第四次圍剿。
1933年冬,任陸軍 暫編補充第一旅 少將旅長。
1934年,率部參加對中央蘇區的第五次「圍剿」。9月又奉命率部參加「圍剿」紅軍方誌敏部,12月14日在譚家橋戰鬥中,以優勢兵力圍攻紅十軍團副軍團長兼紅19師師長尋淮洲部,致使尋淮洲傷重而亡。
1935年1月,在懷玉山中俘獲紅十軍團21師師長鬍天陶以下官兵200餘人。
1936年8月所部改編為陸軍第51師,王耀武任少將師長。
1936年9月5日,任官陸軍少將
1936-1945
1937年率部參加淞滬會戰,隸屬於74軍,軍長俞濟時。
12月參加南京保衛戰,戍守南京東郊淳化鎮、湖熟鎮等地。部隊迎戰日軍後損失慘重。
12月11日第51師渡江時王氏猶乘車入城巡視鼓樓,並晉見唐生智指揮官未果,只好在亂軍之中棄車登上挹江門,駐軍第36師1個排長用綁腿將王氏送出城。王氏出城後找到師工兵營的一艘渡船,才撤離危城。
1938年4月又急調蘭封參加蘭封會戰。蘭封會戰結束後該師調往南陽,中途開往江西,參加了南潯路戰役。是役該師於張古山與日軍血戰七日,粉碎敵軍突圍的妄想,也奠定一代雄師的威名。戰後該師調往長沙,並協助長沙在文夕大火後的重建工作,受到民眾好評。10月參加武漢會戰,在江西德安萬家嶺戰役中,傷亡官兵2000餘人,給日軍以沉重打擊。
1939年4月參加南昌會戰,所部兩次攻克高安,並攻克祥符關,重創日軍。
9月參加第一次長沙會戰,因作戰有功,王耀武於1940年接替俞濟時任74軍中將軍長(轄51、57、58三個師)。
1939年第74軍調往贛北戰場,此後在羅卓英將軍指揮下成為贛北一系列大戰的主力,王氏也陞任第74軍軍長。
1941年3月上高會戰,第74軍因功獲頒武功狀兩軸。5月12日,奉頒庸字第91號青天白日勛章。
1941年9月參加第二次長沙會戰。
12月參加第三次長沙會戰。
1942年4月參加浙贛會戰。
1943年5月參加鄂西會戰。11月參加常德會戰,所部57師固守常德18天,全師僅餘數百人。
1943年春調防湘西。1943年11月常德會戰第74軍再度重挫日軍,王氏以功陞任第29集團軍副總司令。
1944年3月王耀武陞任第24集團軍中將司令長官。駐節桃源,督訓第73軍,第74軍與第100軍。蔣委員長信任甚專,特許王將軍自行決定團以上人事調度。集團軍特地成立軍務科主司其事。5月參加長衡會戰。12月中國戰區陸軍總司令部成立,何應欽為司令長官,下轄四個方面軍。
王將軍陞任總司令後成立集團軍將校班,並大力栽培有功軍官,行伍軍官多送2分校或高教班進修,參謀軍官送西南參謀班,軍需人員送軍需學校,並選送多名高級將校到印度戰術學校受訓。第24集團軍人事暢通,整訓嚴謹,蔚為勁旅。1944年冬,第24集團軍擴編為第4方面軍,增轄第18軍。王耀武陞任第四方面軍中將司令長官,下轄18、73、74、100等四個軍十一個師及其他後勤部隊,共12萬餘人。美軍並以金武德准將代表駐方面軍總部,團以上單位均配美國顧問,進行美械調整。
1945年2月20日,任官陸軍中將。
1945年4月日軍四個師團進犯湘西,是為湘西會戰。王耀武率部阻敵於雪峰山,後又將雪峰山之敵包圍,斃傷日軍6000餘人。5月在國民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王耀武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王耀武獲美國金質自由勛章。 抗戰勝利后王耀武在長沙受降,第4方面軍本部受降後調武漢,所屬第74軍,新6軍衛戍南京,第73軍移防鎮江,第100軍調駐南通,第18軍出戍武漢。
1945-1968
1946年3月1日,第4方面軍改編為第2綏靖區,任司令官兼行政長,駐節濟南,負責山東全省軍政事務,並於同年11月,接替何思源,兼任山東省政府主席暨全省保安司令官,所指揮的部隊,包括第8軍、第12軍、第54軍、第73軍、第96軍,嗣後,又有整編第46師、整編第2師、整編第84師等部加入戰鬥序列。
1946年中進行魯中剿共,打通膠濟線和津浦線,進展順利。
1947年2月萊蕪戰役失利,山東軍事轉入不利局面。5月整74師全軍犧牲,王耀武大受打擊。山東軍事也因主力部隊的抽調而轉入守勢。
1947年3月至7月,山東境內先後成立第9綏靖區(臨沂)、第10綏靖區(兗州)、第11綏靖區(青島)。第2綏靖區轄界收縮至濟南、歷城、長清、平陰等24個縣,但王耀武仍有權指揮全省保安部隊。該年冬,為節約兵力,國軍在山東以濟南、青島、濰縣、兗州僅四大支點城市維持防務。
1948年9月16日濟南戰役與共產黨華東野戰軍,經八晝夜的激戰,11萬守軍損失,王耀武化裝逃跑,在壽光縣被捕。此後,作為戰犯在北京功德林戰犯管理所改造。
1959年12月,王耀武被最高人民法院第一批特赦釋放。
1961年2月被任命為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專員。
1964年12月特邀為第四界全國政協委員。
1968年病逝。
評論
王耀武平時為人謙遜隨和,戰時卻雷厲風行殺伐決斷從不遲疑。敢打硬仗,敢接困難的任務。是國民革命軍在八年抗戰中最能打的虎將之一。各戰區司令長官都搶著向蔣介石要王耀武的74軍,蔣介石也十分喜愛王耀武,將其視為心腹愛將。王耀武和他的74軍幾乎參加了所有的大會戰,被日軍視為最大的麻煩之一。
王耀武在生活作風上也很有軍人本色,與髮妻相敬如賓,忠貞不渝。王耀武被俘後解放軍查抄其家發現並無餘財,只有兩台美國製造拖拉機,問其為何家里要留兩部農產拖拉機?王答:退役後準備回泰安老家可以開幾畝地種田。陳毅聽後感嘆不已。
在戰犯管理所
王耀武在功德林改造時開始思想有顧慮,毛澤東得知後叫羅瑞卿轉告王耀武說:「你功是功,過是過。你的抗日功勞我們共產黨人是會永遠記住的,只要你安心改造你很快就會回到人民中間的。」王聽後十分感動,此後他是管理所改造的最積極的之一。1959年2月王耀武成為第一批被特赦的戰犯之一。
1948年9月16日濟南戰役與共產黨華東野戰軍,經八晝夜的激戰,11萬守軍損失,王耀武化裝逃跑,在壽光縣被捕。此後,作為戰犯在北京功德林戰犯管理所改造。
1959年2月王耀武成為第一批被特赦的戰犯之一。
1961年2月被任命為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專員。
1964年12月特邀為第四界全國政協委員。1966年冬,與北京82中教師吳伯倫結婚。1968年,因病逝世於北京人民醫院(高干病房),享年64歲。最後被定論為「中國近代優秀的軍事家、抗日革命家、對人民犯過錯誤但又做過重大貢獻的人,經過改造後成為中共的親密朋友」,這也代表中共最終為王耀武將軍的一生做了蓋棺定論。1980年7月29日,中共中央統戰部、全國政協為他與溥儀、廖耀湘3人補開了追悼會,置骨灰於北京八寶山革命烈士公墓。
http://v.ifeng.com/his/201103/c63df098-b580-4a83-8bcf-a9bb1c6e5e0b.shtml
王耀武28歲任少將旅長 善於公關和經商
http://v.ifeng.com/his/201103/c63df098-b580-4a83-8bcf-a9bb1c6e5e0b.shtml
找回失落的記憶:陸軍第七十四軍與馬祖頁a1
照片檔案頁a2-a19
作者簡介頁a20
目錄頁a21-a23
序言頁1-2
縣長序頁3-4
館長序頁5-6
勞將軍夫人方慧莊女士序頁7-8
前言頁9-23
一、成軍經過頁9
二、初度整編頁9-10
三、攻擊軍時期頁10-11
四、整第七十四師時期頁11-12
五、第七十四軍後期頁12-13
六、陸軍第七十四軍重要人事異動頁13-19
民國二十六年八月至民國二十八年八月時期頁13-14
民國二十八年八月一日至民國三十三年三月一日時期頁14-16
民國三十三年三月一日至民國三十五年四月一日時期頁16-17
民國三十五年四月一日至民國三十六年五月十六日時期頁17-18
民國三十六年六月一日至民國三十八年一月十一日時期頁18-19
民國三十八年二月一日至九月一日時期頁19
七、第七十四軍忠烈事跡頁19-23
第一章 馬祖列島口述歷史卷頁24-36
訪問實錄頁24-36
1.第七十四軍軍長勞冠英簡歷頁24-25
2.第七十四軍軍長勞冠英先生報告(一)頁25-28
3.第七十四軍軍長勞冠英先生報告(二)頁28-30
4.林菊金女士頁30-31
5.陳豐年先生頁31-32
6.陳應城先生頁32-33
7.劉宜坤先生頁33-34
8.方慧莊女士(勞軍長夫人)頁34-35
9.牛牧春女士(勞軍長副官徐處長夫人)頁35-36
第二章 歷任軍長暨司令官簡介頁37-56
第一任軍長:俞濟時中將頁37-41
第二任軍長:王耀武中將頁42-44
第三任軍長:施中誠中將頁45-46
第四任軍長:張靈甫中將頁47
第五任軍長:邱維達中將頁48-50
第六任軍長:勞冠英中將頁51-52
第九編練司令官:張雪中頁53-55
第六兵團司令官:李延年頁56
第三章 抗日戰役頁57-88
鬆滬會戰頁57-58
南京保衛戰頁59-61
碭山戰役頁62
蘭封、三義寨戰役頁63
南潯路德安戰役頁64
萬家嶺戰役頁65
南昌會戰(修河、錦江間之戰鬥)頁66
南昌會戰(攻佔高安)頁67-69
冬季攻勢頁70-71
鄂西會戰頁72
常德會戰頁73
常衡會戰頁74-84
湘西會戰(雪峰山會戰)頁85-88
第四章 戡亂戰役頁89-117
淮陰戰役頁89-93
一般狀況頁89-90
緒戰頁90
對高興橋之攻擊及對淮陰南門之突擊頁90-92
對淮安之攻擊頁92
中國人民解放軍優缺點頁92-93
國軍七十四師(軍)優缺點頁93
孟良崮戰役頁94-104
緒戰(黃崖山─陡興莊之線防禦戰鬥)頁94-96
攻擊─第一階段頁96-97
撤退─第二階段頁97-98
防禦戰鬥─第三階段頁98-102
戰役失敗原因頁102-104
阜陽戰役頁105-108
戰役前之態勢頁105
戰鬥前進準備頁105
戰鬥前進之戰果頁105-106
阜陽城戰鬥準備頁106
阜陽戰鬥經過頁106-107
戰役檢討頁107-108
陸軍七十四軍經過戰役圖表頁109-117
第五章 轉進馬祖─連江戰役、平潭戰役頁118-127
連江戰役頁118-120
平潭戰役頁121-127
結論頁128-129
參考資料頁130
附錄頁131-136
版權頁
http://localdap.ncl.edu.tw/cover/101133185/001/c0000001.jpg
民國年號加1911即西元
西元減1911即民國紀年
文革了,以王耀武的歷史背景,一頂歷史反革命的帽子扣個正著,他不時被拖出去批鬥、陪斗。1968年某日,他被拉去給康澤陪斗,康澤被紅衛兵打得半死,王耀武也大受驚嚇,回家後高燒不退,一代名將就此命休,他的妻子也跟著倒霉,作為反屬備受欺凌,後來不堪迫害而發瘋致死。
七十四軍軍長王耀武將軍http://farm6.staticflickr.com/5049/5234971796_fc94a9e702.jpg 王耀武(1904年-1968年)字佐民,漢族,山東泰安人。黃埔三期生,抗日名將,黃埔系最出色的將領之一。在江西剿共戰爭中崛起,在抗日戰爭中大放異彩,帶著74軍打遍了大江南北,以上高、常德、雪峰山三戰最為出色。他長期被蔣介石信任和重用,憑戰功成為黃埔系第一個出任方面軍司令官和省政府主席的人。他是一位正直的軍人,抗日戰爭中他為民族解放立下了赫赫戰功,不能因為內戰而忘記他。
圍剿紅軍一路發跡
王耀武出生於1904年,是泰山腳下的泰安市王莊人。其父與長兄早逝,在一位精明能幹的慈母培養之下成人。
到了19歲那年,家里終於不能負擔他的學費,被迫輟學到天津北安利餅乾公司當店員。1923年王耀武被派往上海分公司工作,其族兄王哲玉勸王耀武說,長此以往不是辦法,不如南下投考黃埔軍校。王耀武聞言心動,於是托朋友弄了一張高小畢業證書,考入黃埔軍校第三期。在軍校學習期間,他嚴遵校訓、勤奮學習,贏得了學生隊總隊長嚴重對他的青睞。
王耀武很善於處理人際關係,又能打仗,因此仕途非常順利。他的歷任上級,包括何應欽、劉峙對他都很有好感。1931年劉峙侄兒劉夷在南昌新編獨32旅,向劉峙、何應欽各要一員團長,劉峙即推薦王耀武。
1932年6月,蔣介石對中央蘇區發起第四次軍事“圍剿”,32旅奉命去江西“圍剿”蘇區,該旅在劉夷率領下,由修水向萬載、銅鼓進擊紅軍,因紅軍運用遊擊戰術,使劉夷的部隊到處撲空,週旋數月,毫無所獲。因此,劉夷被蔣介石免職,改派柏天民接替32旅旅長。宜黃縣是蘇區的戰略要地,該旅剛進駐宜黃即被紅軍團團圍住。
在最緊張的時候,蔣介石斷定危城難守,曾命令柏天民相機突圍,但王耀武勸柏天民說:“紅軍善於攻點打援,我若突圍,必遭全殲,如若死守或可倖存。”柏採納其計,決定死守。結果,他們守住宜黃24天未被紅軍攻取,這是連蔣介石也沒想到的奇跡,紅軍奮勇攻城,曾發生多次激戰。旅長柏天民腿部負重傷,送往後方醫院治療。柏在治療期間,蔣介石曾親往醫院看望,柏天民認為自己的腿傷需要較長時間的醫治,在向蔣介石面陳作戰經過時,極力推薦王耀武接替旅長職務。
為此蔣介石專門召見了王耀武,詢問他為何死守而不撤退。王耀武的回答是“當時已經身陷重重包圍,突圍已不可能。與其突圍失敗而死,不如堅守與城共亡,何況宜黃是戰略要地,一旦失守,即便付出l萬人的犧牲也未必能夠重新奪取。為整個戰局著想,我們便下了與城共存亡,寧死也不放棄的決心”。蔣介石對這個回答很滿意。
王耀武這次被蔣召見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步,既肯定他的戰功,在面談中又發現了他的膽識,從而給蔣氏留下了深刻印象。王耀武的心情相當興奮,自然受寵若驚。他後來在《自述》里寫道:“當時我對蔣先生用心之細和考慮的周詳,既佩服又感激,認為他有識人之目,是個難得的好領導。對於柏天民的不嫉才妒能舉薦我,亦非常感激。”
在江西圍剿將結束時,蔣派錢大鈞在保定成立編練處,並成立6個補充團。隨後編成兩個補充旅入贛剿共,王即任補1旅旅長,少將軍銜。補1旅因何應欽的特別關照,並沒有被撥補到野戰部隊,而是獨立作戰。蔣專門告訴他,不讓他做32旅的旅長,是考慮到這個旅有很多黃埔一二期的人,怕他這個三期帶不好。至此,王耀武成為一個獨立軍事單位的軍事長官,並且在蔣介石那裡也算上了名單。
1933年10月,王耀武的補1旅劃歸俞濟時(蔣介石的外甥)指揮,參與對紅軍的作戰。就是從這時起,王耀武和自己的親密上級俞濟時碰上了頭。以后王耀武就跟著俞濟時這條線往上爬。值得一提的是,俞濟時在蔣介石內部並不是一個什麼系統,因此王耀武安身立命的本錢,不是派系,而是戰鬥力。
1934年秋冬,紅軍北上先遣隊殺到浙贛交界處,時任浙江省保安處處長的俞濟時向南昌行營叫救命,於是王耀武的補1旅派歸俞濟時,參加了對紅軍北上先遣隊的圍剿,為重創紅10軍團立下大功。
1934年9月,紅10軍團尋淮洲由贛東北向浙西進軍,浙江省保安處處長俞濟時指揮第49師、省團隊、第7師第21旅及補1旅分頭阻截。王耀武深知新部隊需首戰取勝,於是親率衛士排火線督戰,在黃山譚家橋截住紅軍主力,紅10軍團副總指揮兼紅19師師長尋淮洲犧牲。
看紅軍早期歷史,尋淮洲戰死一事總會提及一筆。這是一個得到朱德、陳毅讚許的,從戰場上殺出來的師長。但是在譚家橋,紅軍兩個師,面對王耀武的一個旅,一戰而敗。譚家橋之戰,用方誌敏的話說就是決定抗日先遣隊能否在皖南站住腳的決定性一戰。此戰失利,方誌敏部的境遇更加惡化。整個方誌敏部,能逃出生還的只有粟裕帶出的少數殘部。這算是王耀武和粟裕第一次交手,王耀武大勝。
憑著圍剿紅軍期間的表現,王耀武贏得了蔣介石的首肯。浙江戰事結束,王耀武和他的補1旅就調往鬆潘高原,追著紅軍的屁股爬雪山過草地,又凍又餓累個半死。
1936年春,補1旅撤下高原在漢中擴編成師,半年後軍政部給他核發了第51師的番號,王耀武開始招兵買馬當師長了。
74軍被譽為“抗日鐵軍”
1937年“七七事變”後,王耀武的51師從漢中調往上海,參加著名的“八·一三”抗戰。51師堅守在吳淞口附近以羅店為中心的陣地,阻止日軍從海上登陸,打破日軍從川沙登陸經羅店直趨嘉定,並切斷京滬線的企圖,成為整個戰局的關鍵。日軍發揮海陸空協同作戰的優勢,向羅店發動多次猛攻,均被51師官兵擊退。王耀武巧妙地運用夜戰,派出部隊強襲,先後擊斃日軍聯隊隊長竹田和炮兵聯隊隊長莫森,受到總部通報表揚。戰後將51師與58師合編成立74軍,以俞濟時為軍長,之後74軍成為國民黨抗日勁旅,王耀武成為74軍的一員主將。
1938年7月,武漢會戰的前奏萬家嶺戰役,日本人試圖逼近武漢,把106師團送進了包圍圈。但是日本人的戰鬥力和裝備都強於中國軍隊,因此為了解救這個106師團,避免它成為第一個在中國戰場被全殲的師團,日本人也下了血本。反擊的時候,74軍負責主攻。第一天攻擊,就讓日本人傷亡慘重,殘部死守張古山。這個山山勢很險,中國軍隊屢攻不下。俞濟時告訴王耀武:“張古山我不管了!反正兩天後,我要上張古山向薛岳(戰役指揮官)報告戰況!”旅長張靈甫提議從絕壁上去,並且成功奪取了張古山主陣地。這一戰,日本人承認的106師團死傷就有3000人以上。74軍一舉成名。此戰後,王耀武成為74軍副軍長,依然兼任51師師長。1939年6月,蔣介石親自召見這位黃埔三期的名將,提升他為74軍軍長(俞濟時陞任第10集團軍副總司令)。
1941年春,王耀武率部參加了著名的江西上高會戰。上高縣城為贛北重鎮,日軍侵佔武漢後,贛北成了江南防線的第一線。日軍企圖摧毀贛江、撫河兩條流域間的中國軍隊,制定了“鄱陽掃蕩計劃”,他們以兩個師團與一個混成旅團約5萬餘人的兵力侵犯上高縣城。上高會戰至4月9日結束,歷時25天。此役中國軍隊斃傷日軍少將指揮官岩永、大佐聯隊長濱田以下數千人,軍馬2800余匹,擊落飛機一架,俘虜日軍百餘人,繳獲山炮、追擊炮10門及步槍千餘支。上高會戰是一次頗為成功的殲滅戰,何應欽稱之為抗戰以來“最精彩之戰”,此役以74軍戰績最為卓著,戰後,74軍被授軍中最高獎品——飛虎旗,王耀武本人亦受軍隊最高勛章。
1943年4月參加鄂西會戰,會戰結束後,王耀武陞任第29集團軍副總司令,仍兼74軍軍長。同年11月,日軍糾集7個師團約10萬人進攻常德,王耀武率74軍參加常德會戰。他率主力在常德東北地區與敵激戰,常德被日軍陸、空軍及坦克優勢火力猛攻16天,全城夷為平地。堅守常德城的部隊是74軍57師,師長余程萬。8000人只有100人生還,余皆戰死。王耀武率51師反擊,在友軍的配合下,經過6天激戰,終於收復了常德城。這一戰深得蔣介石的讚賞,稱讚王耀武善於帶兵,有指揮才能。戰後蔣介石在南嶽召見他,備加獎勵。1944年2月,蔣介石提升王耀武為24集團軍總司令,下轄第73、74、79、100軍4個軍10萬人。
一年之後,第24集團軍改編成第4方面軍。王耀武以一個黃埔三期的淺資榮登第4方面軍司令官寶座,與盧漢、張發奎、湯恩伯等老將平起平坐,其破格越升之速,在軍界殊為罕見,令同輩望塵莫及。在第4方面軍任上,王耀武指揮了對日的最後一戰——芷江戰役。此時王耀武率18軍、73軍、74軍、100軍及湖南省吳奇偉所率保安部隊共約30萬兵力迎擊敵人,王耀武部則以逸待勞,給敵人以迎頭痛擊,初戰即獲勝利,打死打傷日軍5000餘人。戰役歷時近兩月,日軍多次進攻均被擊退,後來中國軍隊從防禦轉入進攻,日軍狼奔豕突,潰不成軍。戰役結束後,計傷斃敵28174人,俘敵軍官17人,士兵230人,戰馬347匹,火炮24門,機槍100挺,步槍1300余支,其他戰利品20余噸,湘西會戰雪峰山戰役的勝利是王耀武的得意之作。正是這一戰役的成功,不久他被選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這是一般黃埔同學望塵莫及的。當時他年僅40歲。1945年9月初,王耀武作為長衡地區受降長官,接過了日本第20軍指揮官阪西一良中將呈上的指揮刀。這是王耀武最輝煌的時候,他的74軍被譽為“抗日鐵軍”。
最終成了解放軍的戰俘
解放戰爭時,王耀武的對手是粟裕將軍。其實早在1934年,王耀武攻打尋淮洲的紅軍時,粟裕曾是尋淮洲、方誌敏的部下。當年僥倖突圍出來的數百名紅軍幹部戰士,後來組成紅軍挺進師,創建浙南革命根據地打遊擊。可以說,作為曾經的手下敗將,粟裕終於等到了報仇雪恨的一天。
萊蕪戰役,陳毅提出一個大膽的計劃,放棄臨沂,誘使李仙洲冒進。王耀武發現李仙洲輕鬆拿下臨沂,對解放軍意圖產生了懷疑,他立即感到李仙洲軍團有危險,馬上下令軍隊開始撤退。陳誠發現李仙洲軍團在後退,又發現陳毅架設的浮橋,立即認定陳毅要北渡黃河。他一面斥令王耀武不准後縮,一面又直接命令北路前敵總指揮李仙洲,要他確保新泰、萊蕪陣地,堵住膠濟路一線。於是僅僅過了一天,李仙洲又被陳誠送回了陳毅的嘴邊。此後,陳毅巧妙設圍,將李仙洲困在萊蕪。李仙洲部下整46師師長韓練成是中共佈置的內線,臨陣突然失蹤,加劇了其軍隊的指揮混亂,終於全軍覆沒。時任國民黨省主席第二綏靖區司令王耀武得知消息後大為震驚,駡道:“5萬多人,不知不覺三天就被消滅光了。老子就是放5萬頭豬在那裡,叫共軍抓三天也抓不完!”這一番折騰,王耀武手下幾乎沒兵了,只剩下濟南城。
孟良崮戰役是王耀武遭受的第二個重大打擊,王耀武起家的老隊伍,國民黨軍的王牌整編第74師被陳毅、粟裕全殲,王耀武愛將張靈甫兵敗自殺。最後在決戰階段,張靈甫在山上與濟南的王耀武也保持著聯繫,當他最後決意成仁向王耀武訣別的時候,據當時在王耀武身邊的73軍參謀長馬培基回憶,王耀武在辦公室里手握話筒,當場泣不成聲,眼巴巴地看著這個曾經奇襲張古山的抗日名將身死孟良崮。整74師可是他的親生子,張靈甫又與他袍澤情深。
濟南戰役前,解放軍相繼攻克了山東多個城市,形成了對濟南的夾擊之勢,濟南已經成了孤城。加上兩軍的力量對比和人心向背,國民黨軍明顯處於劣勢。名義上,他手裡還有11萬人,但是很多是保安團,只有三個整編師而且戰鬥力不強。他的對面,華東野戰軍至少能拿出20萬主力野戰軍對付他。為此王耀武曾兩次飛赴南京要求撤出濟南,集中兵力於兗州,鞏固徐兗。但是這一建議遭到了蔣介石、陳誠、杜聿明的反對。蔣介石認為濟南政治地位重要,必須守,下達了固守待援的死命令。蔣介石給王耀武的充飢畫餅是一旦濟南戰起,他會讓杜聿明帶17萬人救援。
19日晚,濟南西區防區司令吳化文起義,使守城部隊一時間軍心渙散,士氣受挫,戰局更加惡化。23日到24日,外城逐步失守,到24日上午,王耀武只能控制大明湖北岸500×100米的狹小區域。整個區域全部在解放軍步槍射程內。即使在這種情況下,王耀武的指揮依然沒有混亂,其軍事能力可見一斑。在這次戰役中,王耀武盼來的空運來的援軍只有劉炳昆團長帶來的整編74師58旅172團的7個連。這7個連被王耀武佈置在濟南商埠的郵政大樓上。這支部隊在商埠其餘部分被解放軍拿下後依然死守不降。為激勵士氣,王耀武火線把劉炳昆提升為少將旅長。劉炳昆受此激勵,率部死戰到底,直至全軍覆沒,自己也當場戰死。為打這個據點,解放軍付出了巨大的代價,3縱8師的師長王吉文犧牲,團長、副團長、團政委各負傷了一個。
1948年9月22日夜,攻城部隊兵臨濟南城下,激戰至24日,濟南獲得全城解放,但解放軍戰士找遍了全城也不見王耀武。大勢已去後,王耀武帶著衛士喬玉培倉皇逃竄,王耀武化名喬坤,兩人偽稱叔侄,便衣從濟南北門流水溝爬出城。他們雇了一輛大車,又買了簡單的鋪蓋。王耀武頭裹白毛巾,稱自己是濟南商埠開小飯館的,因腿受傷急去青島投親就醫。出城後,從濟南到青島一線,王耀武一行都比較順利。王耀武是泰安人,一口的山東話使得他的山東商販打扮難見破綻,雖有解放軍和民兵站崗放哨,王耀武一行幾乎沒有遇到任何阻礙。
他們一行逃到壽光縣的一個村莊,王耀武忽然要解手,就跑到了一個橋下。隨行的衛士想也沒想,就把手紙遞給了王耀武——手紙是從美國進口的白色軟紙,這在當時只有國民黨要員才能用得上。這引起了當地村民的懷疑,當地村民向壽光縣公安局反映了這一情況。王耀武一行被攔住了。公安局人員問他們從哪來,王耀武依然操著山東話,說自己是小商販,要去青島投親。這時,帶頭的戰士從王耀武衛士的口袋里翻出了進口高級衛生紙,王耀武這才顯出緊張情緒。戰士們將王耀武和他的衛士帶到了當時的壽光縣公安局,嚮時任公安局局長的李培志彙報後,李培志親自參加了對王耀武的審訊。
在審訊室,王耀武以標準的“立正”姿勢站立,從氣質上,這個假扮的商人沒有一點商人氣質,更像是一個訓練有素的部隊軍官。剛審訊了一會兒,王耀武就顯露出緊張情緒,不停地冒冷汗,很多問題回答不上來之後,王耀武突然提出要求見縣長,隨後又改口稱要見陳毅,“我就是王耀武”!他向審訊人員主動坦白了。李培志並沒有完全相信他的話,向王耀武逐一詢問濟南戰役國民黨軍隊的佈防情況,王耀武回答得頭頭是道。他還掏出了自己的名片印章,這個自稱小商販的人的身份終於水落石出。
在濟南被攻破後,王耀武被華野抄了家,然而只搜出兩台拖拉機。王耀武回答說是國外友人送的,等國家太平,回家務農用的。陳毅等人聽後,頗為感慨。
1959年,王耀武與杜聿明、宋希濂、溥儀等10人獲得第一批特赦釋放。幸得周恩來的關心,六十年代與北京的一位中學女教師共結連理。可惜好景不長,不久文革了,以王耀武的歷史背景,一頂歷史反革命的帽子扣個正著,他不時被紅衛兵拖出去批鬥、陪斗。1968年某日,他被拉去給康澤陪斗,康澤這歷史大特務在台上被紅衛兵用皮帶、棍棒打得半死,王耀武雖然稍好些,也大受驚嚇,再加他本來身體就不大好,回家之後高燒數日不退。一代名將王耀武就此命休,他的妻子也跟著倒霉,作為反屬備受欺凌,後來不堪迫害而發瘋致死。
文革結束後,統戰部、全國政協在1980年7月為王耀武和溥儀、廖耀湘三人補開了追悼會。王耀武的骨灰存於北京八寶山公墓。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2-5-29 02:31 编辑
斯大林對蔣經國狡辯談為何要割走外蒙古
原載《蔣經國自述》 蔣經國 撰稿
本文系蔣經國對1945年夏隨宋子文赴蘇聯談判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的回憶
1945年2月,美國因為要蘇聯參戰,提早結束對日戰爭,羅斯福總統與斯大林訂了《雅爾塔協定》。我們當時為著要打退壓境的強敵-日本,只好委曲求全,根據《雅爾塔協定》,和蘇聯政府談判,簽訂了中蘇條約。
1945年,美國還沒有把《雅爾塔協定》公佈以前,我們政府已經派員到莫斯科去進行中蘇談判,我也參加。這次的交涉,是由當時的行政院長宋子文先生領導的。
我們到了莫斯科,第一次和斯大林見面。起初他的態度非常客氣,但是到了正式談判開始的時候,他猙獰的面目就顯露出來了。我記得非常清楚,當時斯大林拿一張紙向宋院長面前一擲,態度傲慢,舉止下流,隨後說:“你看過這個東西沒有?”宋院長一看,知道是《雅爾塔協定》,回答說:“我只知道大概的內容。”斯大林又強調說:“你談問題,是可以的,但只能拿這個東西做根據,這是羅斯福簽過字的。”我們既然來到莫斯科,就只好忍耐著和他們談判了。談判中間,有兩點雙方爭執非常劇烈:第一、根據《雅爾塔協定》有所謂“租借”兩個字眼。父親(指蔣介石)給我們指示:“不能用這兩個字。這兩個字是帝國主義侵略他人的一貫用語。”第二、我們認為,所有問題都可以逐步討論,但是必須顧及到我們國家主權和領土的完整。後來,斯大林同意不用“租借”兩字,對於中東鐵路、旅順、大連這些問題,也肯讓步;但關於外蒙古的獨立問題──實際就是蘇聯吞併外蒙古的問題,他堅持決不退讓。這就是談判中的症結所在。談判既沒有結果,而當時我們內外的環境又非常險惡。這時,父親打電報給我們,不要我們正式同斯大林談判,要我以私人資格去看斯大林,轉告他為什麼我們不能讓外蒙古獨立的道理。
當見到斯大林時,他問我:“你們對外蒙古為什麼堅持不讓它‘獨立’?”我說:“你應當諒解,我們中國幾年抗戰,就是為了要把失土收復回來。今天日本還沒趕走,東北、台灣還沒有收回,一切失地,都在敵人手中,反而把這樣大的一塊土地割讓出去,豈不失卻了抗戰的本意?我們的國民一定不會原諒我們,會說我們‘出賣了國土’。在這樣情形之下,國民一定會起來反對政府,那我們就無法堅持抗戰,所以,我們不能同意外蒙古歸併給俄國。”我說完了之後,斯大林就接著說:“你這段話很有道理,我不是不知道。不過,你要曉得,今天並不是我要你來幫忙,而是你要我來幫忙。倘使你本國有力量,自己可以打日本,我自然不會提出要求。今天,你沒有這個力量,還要講這些話,就等於廢話!”
他當時態度非常倨傲,我也就開門見山地問他說:“你為什麼一定要堅持外蒙古‘獨立’?外蒙古地方雖大,但人口很少,交通不便,也沒有什麼出產。”他乾脆地說:“老實告訴你,我之所以要外蒙古,完全是站在軍事的戰略觀點而要這塊地方的。”他並把地圖拿出來,指著說:“倘使有一個軍事力量,從外蒙古向蘇聯進攻,西伯利亞鐵路一被切斷,俄國就完了。”我又對他說:“現在你用不著再在軍事上有所憂慮,你如果參加對日作戰,日本打敗之後,他不會再起來,他再也不會有力量佔領外蒙古,作為侵略蘇聯的根據地。你所顧慮從外蒙古進攻蘇聯的,日本以外,只有一個中國,但中國和你訂立‘友好條約’,你說25年,我們再加5年,則30年內,中國也不會打你們。即使中國要想攻擊你們,也還沒有這個力量,你是很明白的。”
斯大林立刻批評我的話說:“你這話說得不對。第一,你說日本打敗後,就不會再來佔領外蒙古打俄國,一時可能如此,但非永久如此。如果日本打敗了,日本這個民族還是要起來的。”我就追問他說:“為什麼呢?”他答道:“天下什麼力量都可以消滅,唯有‘民族’的力量是不會消滅的,尤其是像日本這個民族,更不會消滅。”我又問他:“德國投降了,你佔領了一部分,是不是德國還會起來?”他說:“當然也要起來的。”我又接著說:“日本即使會起來,也不會這樣快,這幾年的時間你可以不必防備日本。”他說:“快也好,慢也好,終究還是會起來的,倘使將日本交由美國人管理,5年以後就會起來。”我說:“給美國人管,5年就會起來,倘使給你來管,又怎樣的呢?”他說:“我來管,最多也不過多管5年。”後來他不耐煩了,直接地表示:“非要把外蒙古拿過來不可。”
談話一直繼續下去,斯大林又很正經地向我說:“我不把你當做一個外交人員來談話,我可以告訴你:條約是靠不住的。再則,你還有一個錯誤,你說,中國沒有力量侵略俄國,今天可以講這話,但是只要你們中國能夠統一,比任何國家的進步都要快。”這的確是斯大林的“肺腑之言”,他所以要侵略我們,還是害怕我們強大起來,因此,只顧目的,不擇手段,千方百計來壓迫、分化和離間我們。
接下去,他又說:“你說,日本和中國都沒有力量佔領外蒙古來打俄國,但是,不能說就沒有‘第三個力量’出來這樣做。”
這個力量是誰?他先故意不說。我就反問他:“是不是美國?”他回答說:“當然!”我心里暗想,美國人訂下了《雅爾塔協定》,給他這許多便宜和好處,而在斯大林眼中,還忘不了美國是他的敵人!
最後,經過許多次的談判,《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終於簽訂了。不過,父親當時對於簽訂這個條約,有個原則上的指示:“外蒙古允許‘獨立’,但一定要註明,必要經過公民投票,並且要根據三民主義的原則來投票。”這原則,斯大林總算是同意了。
我還記得,在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時,蘇方代表又節外生枝。他的外交部遠東司的主管同我商量,要求在條約上附一張地圖,並在旅順港沿海一帶區域,畫了一條黑線,大概離港口有20海里的距離,在這線內,要歸旅順港管轄。照國際法的觀點,公海範圍是有一定的規定,就是離開陸地有一定的距離,俄方此一要求,顯然是不合理的。為了這一問題,爭執了半天,從下午四點半到晚上兩點鐘,還沒有解決。我很不耐煩地說:“你要畫線,你畫你的,我是不能畫的。”他說:“不畫這個線,條約就訂不成!”我說:“訂不成,我不能負責,因為我沒有這個權力。”他說:“我是有根據的。”我說:“你有什麼根據?”他拿出一張地圖,就是沙皇時代俄國租借旅順的舊圖,在這張地圖的上面是畫了一條黑線的,並且指著說:“根據這張圖,所以我要畫這一條線。”
我覺得非常滑稽,因此譏諷他們說:“這是你們沙皇時代的東西,你們不是早已宣佈,把沙皇時代所有一切條約都廢止了嗎?一切權利都全部放棄了嗎?你現在還要拿出這個古董來,不是等於還承認為你們所打倒的沙皇政府嗎?”他有點著急說:“你不能侮辱我們的蘇聯政府!”我說:“你為什麼要根據這個東西來談判呢?不是等於告訴全世界說:你們還是同沙皇政府一樣嗎?”他說:“你不要吵鬧,你的火氣太大。”我說:“你要訂約可以,但無論如何這一條線是不能畫下的!”
經過一番力爭之後,這一張地圖,雖附上去了,可是那一條線始終沒有畫出。由這件事看來,我們完全了解,斯大林原來就是沙皇的再世。
http://www.hoplite.cn/Templates/hpzc2nz0177.html
南京大屠殺鐵證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2-6-24 14:15 编辑1937年8月30日,淞滬會戰正打得如火如塗。國民政府正式下達命令以陸軍第51師和第58師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74軍,下轄兩師四旅,每師加一補充團,每旅轄兩團,共計步兵10個團及師直屬部隊。
總兵力接近3萬人。淞滬鏖戰至11月5日日寇在金山衛登陸,74軍奉命轉至青浦縣,6日,58師在北新涇,八字橋,白鶴港附近與敵第6師團先頭部隊第11旅團激戰,11月9日所部大半傷亡,174旅長吳繼光及334團2營長應揚,3營長童亞僕均力戰殉國,第347團長鍾學棟受傷,10日白鶴港失守。一直打至11月28日,74軍撤至南京,58師守牛首山主峰。激戰至12月12日唐生智下令撤退,347團奉令殿後掩護,是最後撤離南京的部隊。
唐生智失守南京後的大屠殺
http://v.163.com/jishi/V5R8VCP1E/V80J6TVSB.html
http://v.163.com/jishi/V5R8VCP1E/V80J6TVSB.html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CV1sX0jOPU&feature=youtu.behttp://www.youtube.com/watch?v=09urmmP_MSU&feature=related
http://www.youtube.com/watch?v=09urmmP_MSU&feature=related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wSsARS-osc&feature=related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wSsARS-osc&feature=related
[media約翰馬吉:為南京大屠殺留鐵證
http://v.163.com/jishi/V5R8VCP1E/V80LQU0OT.html=x,500,375]
唐生智失守南京後http://v.163.com/jishi/V5R8VCP1E/V80J6TVSB.html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SN0pUO97oI&feature=fvwrel的大屠殺
http://v.163.com/jishi/V5R8VCP1E/V80J6TVSB.html
約翰馬吉:為南京大屠殺留鐵證
http://v.163.com/jishi/V5R8VCP1E/V80LQU0OT.html
下載:
唐生智失守南京后的大屠殺
http://www.rayfile.com/files/8adb799c-a906-11e1-8fe9-0015c55db73d/
約翰馬吉:為南京大屠殺留鐵證
http://www.rayfile.com/files/3d99ff51-a909-11e1-9f27-0015c55db73d/
http://www.xici.net/d158896334.htm
http://www.xici.net/d158896334.htm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2-6-14 11:38 编辑
74軍第五任軍長邱維達中將
邱維達 (1904年4月16日——1998年3月29日),原名邱青白,字力行,號杏蓀。湖南省平江縣獻鍾新江人。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第四期步兵科、陸軍大學特別班第六期畢業。
。歷任國民革命軍陸軍連長、營長、團長。抗日戰爭爆發後先後參加淞滬會戰、上高會戰,因戰功陞任國民革命軍第74軍57師副師長、第24集團軍參謀長、國民革命軍第四方面軍中將參謀長。張靈甫陣亡後,接任74軍中將軍長。淮海戰役中,在陳官莊地區被中國人民解放軍俘虜。1950年初分配到華東軍政大學任教。後任江蘇省政府參事室參事,江蘇省政協委員、常委。
1945年,邱維達在組織雪峰山大戰中,顯示了高超的指揮才能。是年4月,日本侵略軍為破壞芷江空軍基地,由日司令官阪西一郎中將指揮,糾集6個師團1個旅團的兵力,分三路直撲雪峰山。其時王耀武陞任第四方面軍司令官,除原轄73、74、100軍外,又增補18軍一起保衛湘西。會戰開始,邱維達以第四方面軍中將參謀之任親臨漵浦前線觀察戰局形勢。當我軍在雪峰山與敵軍鏖戰時,他在漵浦前線觀察到敵疲傷重時,敏銳果斷提出,“用機動之第18軍從左翼出擊,將洞口公路封鎖,截斷敵軍退路,將進入雪峰山之敵全部包圍殲滅之”的作戰方案,電請王耀武、何應欽(陸軍總司令)並獲批准後,即按此方案執行,獲大捷。殲滅日軍二萬八千三百二十人,生俘二百一十三人,此對日作戰最後一次會戰,以我軍大勝,日軍慘敗的結果,敲響了侵華日軍的喪鐘。邱維達因突出戰績,獲得美國國會通過,由羅斯福總統簽署、授予最高級別的自由勛章。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0/0a/PMOFwD1.jpg/160px-PMOFwD1.jpg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f/fe/Presidential-medal-of-freedom.jpg/100px-Presidential-medal-of-freedom.jpg由於邱維達在抗日戰爭中戰功卓著,國民政府在芷江、南京接受日本在中國戰區全面、無條件投降時,均由邱維達擔任儀典警衛官。這一可稱中華民族至高尊嚴的榮譽,確實是湖南平江人的殊榮和驕傲。
年表
1926年10月軍校畢業後派任軍校第六期入伍生隊第1團(團長郭大榮)少尉區隊附。
1927年1月調升軍校武漢分校(教育長鄧演達)學生大隊中尉區隊長。7月調升武漢國民政府第2方面軍(總指揮張發奎)教導團(團長葉劍英)第3營第10連上尉連長。12月11日參加廣州起義,旋因所部潰敗而離職。
1928年1月出任新編第5師(師長張春浦)第14團(團長蔣伏生)上尉連長。4月離部改任第22師(師長鬍宗南)第4團(團長李鐵軍)少校團附。6月調任第4團第2營(營長王耀武)第6連少校連長。7月所部編入第1師,改任第1師(師長劉峙)第3旅(旅長張弼丞)第5團(團長張喬齡)第3營(營長王耀武)少校營附。
1930年11月調升獨立第14旅(旅長劉夷)第1團(團長王耀武)第2營少校營長。
1931年4月所部改稱獨立第32旅(旅長劉夷)第694團(團長王耀武)第2營,仍任少校營長。
1934年1月調升補充第1旅(旅長王耀武)第3團(團長李天霞)中校團附。
1936年3月25日敘任陸軍步兵少校。6月補1旅擴編為新編第11師(師長王耀武),陞任參謀處上校主任。8月新11師改稱第51師,仍任參謀處上校主任。11月調任第153旅(兼旅長李天霞)第306團上校團長。12月12日晉任陸軍步兵中校。
1938年5月調任第151旅(旅長周志道)上校副旅長。
1939年3月調升第153旅(旅轄兩團)少將旅長。11月調升第57師(師長施中誠)少將副師長。
1941年6月3日晉任陸軍步兵上校。12月考入陸軍大學特別班第六期學習。
1943年12月陸大畢業後派任第24集團軍(總司令王耀武)少將參謀長。
1945年3月陞任第4方面軍(司令管王耀武)中將參謀長。7月24日獲頒四等寶鼎勛章。9月20日調任第51師(師轄三團)中將師長。10月10日獲頒忠勤勛章。同月31日獲頒四等雲麾勛章。
1946年4月改任整編第74師(師長張靈甫)中將副師長。5月5日獲頒勝利勛章。
1947年5月17日昇任整編第74師(轄整編第51旅、整編第58旅)中將師長。
1948年1月1日晉頒三等雲麾勛章。9月19日整74師改稱第74軍(轄第51師、第58師),任中將軍長。同月22日敘任陸軍少將。
1949年1月1日晉頒三等寶鼎勛章。同月10日在河南永城戰敗被人民解放軍俘虜後入華東軍區解放軍官團學習。
1950年3月派任人民解放軍華東軍政大學教員研究班教員。11月改任南京軍事學院(院長劉伯承)合同戰術教授會教員。
1958年10月轉業後任江蘇省人民政府參事室參事。
1983年4月當選政協江蘇省(主席錢鍾韓)委員。
1998年3月29日在江蘇南京病逝。著有《滄桑集》。
整編第七十四師副師長邱維達回憶張靈甫之死
邱維達,孟良崮戰役時任整編第七十四師副師長,當時留守南京,後任重建的七十四軍軍長。1947年5月17日,孟良崮戰役結束的次日,他即隨陳誠飛抵徐州和臨沂,聽取作戰彙報,參與收容,查訪了有關人員並作有記錄。邱維達寫道:“16日天剛破曉,張靈甫將軍率少數參謀人員一瘸一拐地(他的右腿殘廢)登上600高地,向四週陣地瞭望一通,見各旅陣地上的官兵仍在忍飢挨餓奮勇戰鬥,戰況已趨穩定,張的表情似乎由急躁轉為有些安定的模樣。他看了面前的情況,不禁感嘆一聲,並伸出自己的大姆指說:“好弟兄!好戰友!死而無愧!對得起領袖!”說罷,又向其左右表示:“看樣子還可以苦撐一個時候,快呼叫空軍多投些彈藥……”話末說完,解放軍的炮彈又從四面飛向600高地,衛土們怕張靈甫受傷,趕緊扶著他縮進掩蔽部……
至十時許,東540高地以及蘆山、雕窩相繼失守,全師陣地已陷於混戰狀態。十時稍過,師指揮所通向旅、團的有線電話均告中斷,只好利用報話機傳達情況,但所收到的情報都是一片悲觀失望的消息,不是陣地失守,便是指揮員戰死。張靈甫將軍問作戰科長劉某:“友軍怎麼樣了?”劉說:“還是沒有消息,只有無線電與整二十五師尚可通話,其他都不通。”張又問補給參謀:“彈藥還能打多久?”李某說:“攜行彈藥早用光了,飛機空投的彈藥都落在包圍圈外面,我們收不到。”張聽了這些情況彙報後,長嘆了一聲:“完了!完了!”說罷,什麼事也不過問了,回到自己的掩蔽部內,拿起筆寫了兩封親筆信,一封給蔣介石,另一封是給他新娶的妻子王玉玲。給蔣介石的信,是由張靈甫的隨從參謀楊國誌帶出去的,事後我在俞濟時那裡見過一次,原文記不十分清楚,大意是,整七十四師固守孟良崮,受十倍於我之敵圍攻,孤軍浴血苦戰數晝夜,現已彈盡糧絕援軍無望,職決率全師官兵與陣地共存亡,以報黨國與領袖培育之恩。待寫完畢時鐘已報十一時了……
延至十三時許,蘆山、孟良崮陣地又告失守,張靈甫將軍急令參謀人員以及警衛土兵一律參加死守600高地指揮所,一面急叫親信幹部盧醒、蔡仁杰、明燦、李運良等到指揮所商議問題,談些什麼,當時無人了解。事後據其隨從參謀逃出來向人透露,張靈甫將軍在最後召集幾個親信,懷著沉痛的心情對他們說:血的教訓告訴我們,兵驕必敗,將驕必亡,事已至此,我們只有一死以報黨國。張將軍最後談了一個家常,掏出愛人的照片,表示向她告別,還指示楊參謀把他的私人文件毀掉,自己將手錶、鋼筆、望遠鏡全部砸毀。”
雖然邱維達在該文中點到為止,沒有直接描述張靈甫如何自殺,但曾為邱整理回憶資料的人後來在《縱橫》雜誌上發表過一篇文章,開篇稱採訪了邱維達,並在文中敘述張靈甫如何命令下屬向他開槍自殺。
如果說當年國民黨蔣介石宣傳張靈甫將軍“臨難不苟”自殺是美化、別有用心而不值一信的話,那麼在邱維達、黃政、李懷勝這幾位留在大陸的原整七十四師各級舊部寫回憶文章的時候,張靈甫將軍早已被我們史書定為內戰罪人了,他們根本就不會也沒有必要再以謊言來為張靈甫將軍之死塗脂抹粉,然而二、三十年後,他們在大陸不同地方不同時間先後發表的文史回憶文章中,卻仍眾口一詞指證了一個相同的事實:張靈甫將軍決定自殺成仁,自己命令下屬向他開槍。其中兩位還指名道姓說開槍者是七十四師參謀科長劉立梓,並同聲說用的是卡賓槍。邱維達轉述的是張身邊隨從參謀的話,黃政聽的的是張身邊親兵的彙報,而李懷勝不僅親眼見了現場,更親耳聽了劉立梓的說詞。邱、黃、李的證詞大體又能相互印證對應。如此,張靈甫將軍之死真相的謎底應該足以揭曉了。
http://img.mg1912.com/news/2011/08/11/5d670bb9311421090131b846d7c6040f.html
注:網上無邱維達真相片,卻又誤以湯恩伯相片標為邱維達。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9/93/Tang_Enboi.jpg/150px-Tang_Enboi.jpg湯恩伯
以下兩網址都以湯恩伯相片指為邱維達
http://www.uname.cn/celeb/celeb_11969917.html
http://www.uname.cn/celeb/celeb_11969917.html
http://baike.baidu.com/view/1696956.htm
http://baike.baidu.com/view/1696956.htm
http://nifangliubk.blog.163.com/blog/static/12679122020096310270417/
滇軍抗戰名將殉國錄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2-6-16 13:23 编辑http://www.wangjiwang.com/Memorial/pic/201010021245161907500.jpg唐淮源(1886年-1941年),中國雲南江川縣人,中華民國軍人,官至上將,於中日戰爭期間陣亡的中國軍方高級將領之一。
1886年,唐淮源出生於雲南省江川縣翠峰鄉栗園村,未滿周歲,父親身故,由母親獨力扶養成人。他自幼好學,曾中鄉試。
1909年,唐淮源進入雲南講武堂,在學期間受到李根源革命思想影響,加入同盟會。宣統三年辛亥武昌起義,唐淮源響應革命黨人,也在昆明發動起義。
唐淮源畢業於雲南講武堂丙班,本為清末新軍,後轉雲南蔡鍔與唐繼堯部。他自基層排長做起,曾在討袁戰爭中,因功陞任團長兼宜賓縣知事。
1922年(民國十一年初),滇軍內訌,唐淮源離滇,加入廣州國民革命軍陣營下,後於中日戰爭期間陞任至國民革命軍第三軍軍長,官拜上將。
1941年,他率領該軍,跟隨第五集團軍前往山西張家鎮鎮守。5月12日因戰況不利,受困於山西夏縣,不久即於顯山(懸山)附近自殺。1942年2月2日,中華民國政府特以1445號褒揚令明令褒揚。
第三軍在中條山被日軍包圍時,唐淮源曾召集李世龍、寸性奇、公秉藩等三位師長說:「中國軍隊只有陣亡的軍師長,沒有被俘的軍師長,千萬不要由第三師首開其端。」
唐淮源,字佛川,生於1884年9月,雲南江川縣人。早年在雲南陸軍講武堂讀書期間,他深受反清革命思想影響,加入了同盟會,畢業後入雲南新軍第十九鎮任排長。在軍閥混戰的形勢下,他總是追求進步,把握時代發展主流。1915年,他參加蔡鍔領導的護國軍,任第三支隊支隊長,入川與袁軍作戰;隨後參加過孫中山領導的護法戰爭和1926年爆發的反對北洋軍閥的北伐戰爭。北伐戰爭之後,他先後任中央軍校南昌分校教育長、第十二師副師長兼第三十五旅旅長、第十二師師長、第三軍副軍長等職。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唐淮源率部北上,先後參加了高碑店、易水、滿城、娘子關、太原、屯留、新絳、聞喜等戰役,兩年間先後與日軍數百次交戰,擊退大規模“掃蕩”13次,給日軍以極大殺傷,被日軍視為“中國軍隊之精銳”。
因屢立戰功,唐淮源於1939年秋陞任第一戰區第五集團軍第三軍中將軍長。恰在此時,其母病逝,在赴雲南奔喪回到中條山駐地後,他對部下說:“吾向以老母在,故有所慮,今大事已了,此身當為國有,誓與中條山共存亡。”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1941年5月,日軍華北方面軍調集10余萬兵力,配以第三飛行集團協同,對駐守黃河北岸中條山地區的衛立煌所部第一戰區部隊實施包圍作戰,發起中條山戰役。從5月7日開始,日軍以迅速突破、包圍切斷、反復掃蕩之戰法,分東、北、西三個方向向中條山發起圍攻,而以主力35個大隊配置在西正面。
此時,唐淮源率第三軍擔任西正面陣地防禦,所駐陣地位於聞喜、夏縣交界處的結山、唐王山一線。雖然我軍頑強抵抗,陣地幾易其手,但終因後援不繼,又與兩翼友軍失去聯繫,第三軍司令部所在地夏縣唐回村被日軍突破。
經三晝夜激戰,由於敵我眾寡懸殊,我軍腹背受敵。唐淮源奉命率第三軍主力沿溫峪大道南進,在溫峪村東北高地,遭遇日軍東北西三面圍攻。在與長官部聯絡中斷的嚴峻形勢下,他果斷命令全軍分散,各師分別以團為單位實施突圍,爭取轉移到外線作戰。突圍開始前,他召集各師師長會議,激勵將士:“現在情況極險惡,吾人在事有可為之時,應竭盡心力,恢復原態勢,否則當為國家為民族保全人格,我已抱定不成功便成仁之決心。”
唐淮源親率一個團突圍,遭遇日軍層層堵截,被困於夏縣東部的懸山一帶。12日上午,他親自組織數次衝鋒,均未實現突圍目標。眼見傷亡慘重,彈盡糧絕,他自知無力挽回敗局,決定踐行不成功即成仁之誓言,於是屏去左右部屬,拔槍自戕於懸山之巔一座小廟內,慷慨殉國,時年57歲。
1942年2月2日,國民政府頒佈褒揚令,追贈唐淮源為陸軍上將。蔣介石題寫輓聯:“百戰殊勛著河上,雙忠大節壯中原。”於右任撰寫輓聯:“國土未復失壯士,碧血千載染中條。”
1986年12月18日,在唐淮源百年誕辰之際,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追認唐淮源為革命烈士。 http://bbs.tiexue.net/post_5070659_1.html烈士遺骨起挖
1989年7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優撫司發函:同意將唐淮源烈士遺骨起挖後安葬在雲南江川縣烈士陵園內,並建墓立碑。
雲南省民政廳1989年9月6日發出了“關於唐淮源、寸性奇二位烈士遺骨遷葬的通知”。
http://www.hoplite.cn/huangpujiaoguan.pic/nanchangfenxiaochengyuan.pic/hpshshzt0003-3.gif
張永新老人引路沿著小路向中條山行進
隨後1989年10月唐淮源烈士的三子唐叔華及他的兒子唐曉雲和孫女唐迦音來到山西,在張永新老人、當地群眾、地方領導的幫助下,起挖了烈士遺骨,火化後,由唐叔華和曉雲護送骨灰回雲南江川。
http://www.hoplite.cn/huangpujiaoguan.pic/nanchangfenxiaochengyuan.pic/hpshshzt0003-5.gif http://www.hoplite.cn/huangpujiaoguan.pic/nanchangfenxiaochengyuan.pic/hpshshzt0003-4.gif
到達唐淮源軍長埋葬所在地
1989年10月11日在夏縣翟副縣長帶領下由張永新老人引路來到中條山起挖烈士遺骨。
烈士忠骨遷葬於雲南江川烈士陵園 1990年4月5日在雲南省江川縣舉行了盛大的“祭掃革命烈士墓暨唐淮源軍長骨灰入墓儀式”。
http://www.hoplite.cn/huangpujiaoguan.pic/nanchangfenxiaochengyuan.pic/hpshshzt0003-6.gif
雲南省江川縣群眾前來參加唐淮源軍長遷葬儀式
祖父唐淮源墓遷葬於雲南省江川縣烈士陵園。安息吧,英雄的祖父!在祖父的墓碑上刻著:“抗日英烈陸軍上將唐懷源將軍之墓江川縣人民政府一九九零年四月一日立”。
http://www.hoplite.cn/huangpujiaoguan.pic/nanchangfenxiaochengyuan.pic/hpshshzt0003-7.gif
唐淮源烈士之墓
雲南玉溪地區滇劇團的編導人員滿懷對家鄉為抗日而犧牲的忠烈之士的深情,經過多年的努力,編寫了《朱德與唐淮源》的劇本,以表達“以慰先人,以勵後人”的宿願。
http://www.hoplite.cn/huangpujiaoguan.pic/nanchangfenxiaochengyuan.pic/hpshshzt0003-8.gif
《朱德與唐淮源》晉京演出海報
1990年該劇在烈士的家鄉雲南江川及雲南、貴州的各市縣演出,反響強烈,演出獲得了巨大成功。
1991年10月為紀念辛亥革命80周年,由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舉辦,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邀請雲南玉溪地區滇劇團及玉溪捲煙廠劇團聯合晉京演出了大型滇劇《朱德與唐淮源》。 http://www.hoplite.cn/templates/hpshshzt0003.htm
http://u.8264.com/home-space-uid-16787479-do-blog-id-78628.html
http://dcbbs.zol.com.cn/2/5_14058.html
寸性奇將軍是騰衝人。他雖為師長,卻無官架子,常常是一身藍布衣,樂訪士兵疾苦,士兵反映的問題,他會立即解決。他強調他的師與其他師不同,“財政公開,一文不貪”。寸性奇將軍所到之處喜與百姓往來,主動解決百姓困難,士兵有騷擾群眾者,則嚴加懲處。http://www.dffy.com/sitedata/resource/images/201201/20120104192455_m.gifhttp://img.kanzhongguo.com/dat/media/21/2012/03/24/20120324141501689.png
寸性奇系騰沖和順鄉人,1941年成仁於中條山。
http://img1.douban.com/view/note/large/public/p78511977-32.jpg
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寸性奇將軍奉命駐守山西中條山。1941年5月,日軍集中10萬精銳主力,使用大量飛機大炮,對國民黨陸軍第十二師發起突然襲擊。寸性奇率部頑強抵抗,他們用簡陋的步兵武器打退了日軍的瘋狂進攻,雙方多次展開白刃肉搏。當時天降大雨,山路泥濘,加上日軍飛機嚴密封鎖黃河渡口,使後方援軍和彈藥無法補充。5月10日,奉命撤退的十二師與日軍大隊遭遇,寸性奇率部與日軍短兵相接,肉博之後,再次突圍。第三軍軍長唐淮源深知危局難頂,鼓勵官兵與中條山共存亡,戰鬥到底。寸性奇聽後,厲聲要求部下:“誠如軍長言,吾儕今日惟奮力殺敵耳,槍在手,劍在腰,不念為賊服也。濟則為國爭光,不濟以死繼之。”5月12日,國軍第三軍軍長唐淮源壯烈殉國,寸性奇將軍也在與敵搏殺中胸部中彈。但他並未倒下,仍率部衝向敵陣。13日,寸性奇將軍的右腿被炸傷,他以重傷之軀,率余部數十人突圍至毛家灣,再次遭遇日軍。交戰中,寸性奇的左腿又被炸斷,血如泉湧。此時,寸性奇卻要求團長黃仙谷等人突圍快走:“我腿已斷,不必管我,我決心殉國,以保全人格”。言畢,用盡最後的力氣撥劍自殺。在場官兵無不淚如雨下。雖日軍漸近,但無一人離開,全部陪寸性奇將軍壯烈犧牲。
1942年5月10日,日軍侵入騰沖,寸性奇將軍的父親寸大進恨自己88歲高齡,“有心殺賊,無力報國”,遂坐在一棵被雷劈過的古杉樹下絕食而亡,死後雙目不瞑。
一位一直跟著我們聽導遊講故事的遊客說:“這麼好的愛國故事,為什麼不拍電影呢?”
http://www.dffy.com/xiaoyaofawai/suibi/201201/26980.html
http://www.dffy.com/xiaoyaofawai/suibi/201201/26980.html
寸性奇中將(1895年-1941年5月13日)雲南騰衝人,幼聰穎有大志,早年於雲南講武堂畢業先後任職參謀、參謀處長、參軍、憲兵司令、副旅長、旅長等職,曾追隨國父與諸先烈參加革命,於護法討袁、北伐迭建殊勛,於抗戰時期由第三軍參謀長調充三十四旅旅長率部北上與日軍血戰井俓、陽泉問,因戰功陞任升第十二師師長駐守中條山,於此地堅守四年,日軍均無法越雷池一步。
1940年5月日軍率精銳五個師團二十餘萬兵力猛撲中條山。時值久雨,道阻援拒四面皆敵,將軍乃奉令轉進五福並於8日夜突圍敵樊家溝,10日續退至張家坪,途中與日軍大隊遭遇,雙方短兵相接,於血戰後退守大任坪,再由架桑奪路出擊。11日晚被日軍重兵合圍,我第三軍軍長唐淮源深知危局難挽,鼓勵官兵與中條山共存亡,戰鬥到底。
夜裡寸性奇將軍召集營以上各級幹部會議並宣佈絕心“興中條山共存亡”,激昂慷慨聞者動容,將軍乃首先舉手呼曰:“誠如軍長言,吾儕今日惟奮力殺敵耳!槍在手,劍在腰,不令為賊服也。濟則為國爭光,不濟以死繼之。”
12日將軍率部衝殺,於血戰中胸部受重創,但聽聞唐淮源軍長殉國消息後情緒激憤裹傷再戰,向胡家谷猛攻,副師長楊玉昆見狀便命李振邦營長守護之,然寸性奇將軍厲聲曰:“不成功,便成仁耳,毋以我為累”,13日晚將軍於毛家溝作戰時右腿遭日軍炮火炸斷,一時血如泉湧,此時將軍命所屬離去後拔劍自裁!年46歲,在場官兵見狀無不淚如雨下,雖強敵即至,但無一離開,全部陪伴寸性奇將軍一同壯烈犧牲。
13日晚,他的右腿被日軍炮火炸斷。自知傷勢嚴重,不肯被俘受辱,用手中短劍自戕於縣山以北的毛家溝,壯烈殉國,1942年3月27日,中華民國政府特以1454號褒揚令明令褒揚。追授陸軍中將
1986年5月1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追認寸性奇將軍為烈士。
http://www.kanzhongguo.com/news/12/03/25/445393.html?%E3%80%90217%E9%A2%97%E9%99%A8%E8%90%BD%E7%9A%84%E6%98%9F%E3%80%91%E5%AF%B8%E6%80%A7%E5%A5%87%E4%B8%AD%E5%B0%86%EF%BC%88%E4%B9%9D%E5%8D%81%E4%B8%89%EF%BC%89(%E5%9B%BE)
硬戰軍長王甲本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XyLrelulRs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XyLrelulRs
王甲本為滇軍將領,畢業於雲南陸軍講武堂第十四期,日後一直在滇系軍閥內任職,抗日戰爭爆發時任79軍98師副師長,而後因戰功 一路晉陞,1941年時升為79軍中將軍長,長期在第九戰區進行防衛任務。
1944年日軍發動長衡會戰期間,79軍為拯救第十軍的解危部隊之一,但是最後經歷將近一個月的攻堅後並未成功打破日軍包圍,衡陽失守,七十九軍也因此往南撤退至湖南東安一帶構築防線防止日軍南侵廣西;1944年9月7日,他於桂柳會戰中在軍部遭到日本陸軍第十一軍攻擊,陣亡於湖南東安,死後追贈陸軍上將。
八路軍總司令朱德派人送來輓聯: “東安縣里悲霞日 玉霽亭邊混共天” 橫批是:抗日民族英雄王甲本 追悼會後,王甲本將軍的遺體被埋葬在東安縣山口鋪芭蕉村張家沖後山坡上。每年清明節,都有許多人民群眾來到這裡掃墓,悼念為國捐軀的抗日英雄,教育後人發揚這種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 王甲本將軍為國捐軀後,1944年11月7日,國民政府追認王甲本將軍為抗日烈士,並追晉為陸軍上將,王甲本將軍故鄉的富源縣中安鎮改名為“立基鎮”,該鎮的北大街被命名為“甲本街”,中安鎮小學被改名為“立基小學”,人民永遠懷念這位為反對日本帝國主義而壯烈犧牲的英雄。
http://ido.3mt.com.cn/Article/200901/show1258672c30p1.html
http://ido.3mt.com.cn/Article/200901/show1258672c30p1.html
衡山忠烈祠中王甲本將軍的碑上追贈陸軍中將有誤,應為追贈陸軍上將,將軍犧牲時是中將銜軍長
http://news.ynxxb.com/Upload/News/2009-3/18/s88178632978.jpg
http://news.ynxxb.com/content/2009-3/18/N88178621100.aspx
http://news.ynxxb.com/content/2009-3/18/N88178621100.aspx
三代村民為將軍守墓
王甲本將軍有4子,如今只有小兒子王寧生健在,今年已74歲,是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高級工程師,現定居哈爾濱,退休後全力搜集其父資料。
1944年9月7日,湖南省東安縣山口鋪芭蕉村村民劉本智受幾名士兵的委託埋葬王甲本和吳鎮科的遺體,表示抗戰勝利後,部隊還會回來找將軍遺體。當年42歲的劉理谷代表鄉親們說:“你們放心,我們會世世代代守護將軍的。”就是這一句話,劉家三代義務為將軍守墓60多年。
10多戶村民得知王將軍以身殉國的壯舉,紛紛跑來瞻仰將軍遺容,含淚在後山坡上幫戰士挖坑。墓坑挖好後,劉理谷和70多歲的祖母商量,祖母二話沒說答應將為自己準備的棺木捐給王甲本,當地地主廖明宣也將老父親備用的棺材擡來給吳鎮科,然後將二人合葬在一個墓穴里。
“父親犧牲後,國民政府就給我們下達了一個文件,這文件至今還保存著。”王寧生說,其母是王甲本的第三任妻子,第一任是富源人。第二任和王甲本離婚後不知去向。王甲本將軍戰死後,當時雲南省主席龍雲在雲南省政府召開的會議上表示,王甲本到雲南來安葬他們將舉行國葬。國民政府也說,在衡山要舉行國葬。
王甲本的大夫人的意見是,落葉要歸根,應將王甲本遺體埋葬在富源縣。而王寧生的母親卻說,王甲本是在湖南作戰而亡的,衡山也埋葬了和他一起參戰的將士,應該把他也埋在那裡。由於當時家人意見有分歧,國民政府說等他們統一意見後再安排。
目前衡山“忠烈祠”中隻立有一塊王甲本將軍的碑,
碑文上記錄追贈他為中將是錯誤的。“死的時候他就是中將,後來國民政府追贈他為上將。這些證書都是發放到我手上的。”王寧生說,因為碑文的記錄,就出現一些誤傳。
王寧生和家人從上世紀50年代至今,陸陸續續到此拜祭。
珍貴日記可拍電視劇
據王寧生說,前年富源縣委書記通過民間募資近100萬元,想在富源為王甲本將軍做一尊塑像。但後來不知是在哪一個申報環節中出現問題至今沒能實現。該善款目前也有專門的機構管理著。王寧生說,王將軍的珍貴遺物及資料,有一部分在軍事博物館里。而王寧生家里還收藏著一些,比如說,王將軍從1937年記錄到1942年的作戰日記。
王寧生拒絕大家複印的要求,香港鳳凰衛視記者在採訪他時,他也只給看了兩頁。他說,因為這是父親遺物中留在他身邊,最親近,最有價值的東西。
在記者的一再要求下,王寧生才說了日記中的一點鳳毛麟角:1937年,王甲本將軍配合新四軍支隊長羅炳輝將軍在安徽聯合作戰時,新四軍裝備很差,打一仗只有五發子彈,打完了,沒子彈的槍也就成了木頭棍。王甲本將軍知道後,從自己的軍隊里先後撥發了20萬發子彈,彈藥充足的戰士們攻下了好幾座城。王寧生說,有很多人建議可以根據日記中的內容將王甲本將軍的故事拍成電視劇。由於種種原因,目前還沒有考慮。
尋找副官後人一起遷墳
王甲本將軍為國捐軀後,國民政府國防部追認他為陸軍上將,抗日烈士,王將軍的故鄉富源縣中安鎮改名為“立基鎮”,該鎮的北大街被命名為“甲本街”,中安鎮小學被改名為“立基小學”。 1985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授予王甲本“革命烈士”稱號http://img.bbs.163.com:88/boardfile/29.145/photo/200728/20070708203501.jpg。死時他43歲,副官吳鎮科年僅28歲。
王寧生說,吳鎮科是玉溪市新平縣人,不僅和王甲本是老鄉,還是王將軍的軍務少校副官,兩人的關係非常密切。在他們家祭拜王將軍時準備的祭物都是雙份,飯碗要擺兩個,燒紙錢也是兩份。他們認為,吳鎮科不但是王將軍的患難兄弟,還是生死與共、忠義兩全的好部下。
“如果沒有爭議的話,我們會把他移到衡山安葬。因為東安縣的墓地實在是太簡陋了,連塊碑都沒有。”王寧生說,雖然東安縣相關部門也表示要為王將軍立碑,但其表示還是保持原貌,遲早是會移走的。由於吳鎮科和王甲本是合葬在一起的,出於對吳鎮科的尊重,要移墳他們還是要和吳鎮科的後人商談,所以想通過本報尋找到吳鎮科的後人。
http://www.generals.dk/content/portraits/Chen_Zhongshu.jpg滇軍抗戰名將殉國錄第二集 陳鍾書:滇軍抗日首位捐軀的少將旅長
http://www.youtube.com/watch?v=_f6wuITNmBI
http://www.youtube.com/watch?v=_f6wuITNmBI
陳鍾書
1891年生,字樹藩,雲南安寧人。畢業於雲南講武堂,曾參加辛亥革命和護國起義,歷任排長、連長、營附,第九十八師第六團團長。全國抗日戰爭爆發時,任國民革命軍第一八三師第五四二旅旅長。
1937年9月初,率部赴抗日前線。1938年4月參加台兒莊戰役,守衛邢家樓、五聖堂,數次打退日軍進攻。24日,在戰鬥中與日軍敵兵相接,連刺十幾名日軍,不幸中彈犧牲。
陳鍾書旅長是滇軍出省抗戰以來陣亡的第一個將軍,雲南省檔案館現藏有陳將軍犧牲後,盧漢軍長髮回的有關其陣亡前副官代錄遺囑、陣亡後入殮照片快郵代電:“昆明司令長官龍鈞鑒:據高師長呈,據五四二旅旅長馬繼武報告,據職部上尉參謀宋永慶報稱,陳故旅長鍾書在五聖堂陣地負傷運徐治療,甫抵即創重隕命,現裝殮已畢寄於地藏寺內,正油漆中。臨危有遺囑:運滇安葬及維持家屬等情前來。查陳故旅長死事極慘,功在國家,懇請鈞長轉報層峰恩逾格外從優體恤,設法運滇安葬圓通山以慰忠魂……”下面是宋永慶筆記的“旅長遺囑”:“予從戎卅餘年,志在保國衛民。往昔曾經大小百餘戰而有意義達其使命者甚少,此次倭寇狼猖,國勢危殆莫過於斯,蒙長官知遇予以重任,自知力圖報效成仁取義,現雖未竟,中途罹危犧牲亦無遺恨。旅長職務由馬副旅長指揮處理。惟予身後最重要而須辦到者,一、請求上峰將予體速運滇安葬於圓通山麓;二、予奔走一生,兩領清風未治家產,生計艱窘,並遺正待教養之幼兒男四女六,希轉報師長要求盧軍長、龍司令長官替予設法,俾免孤寡無依,流於慘境,是所至囑!”
國民政府追贈陸軍中將。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27efd401000a7i.html
滇軍抗戰將領殉國錄陳鍾書
http://www.iqiyi.com/jilupian/20100906/n32226.html
http://qujing.bbs.house.sina.com.cn/thread-8072751-1.html
http://qujing.bbs.house.sina.com.cn/thread-8072751-1.html
http://pic1.kaixin001.com.cn/pic/app/44/10/1088_105441001_repaste.jpeg
http://pic1.kaixin001.com.cn/pic/app/44/10/1088_105441001_repaste.jpeg
http://pic1.kaixin001.com.cn/pic/app/44/10/1088_105441001_repaste.jpeg
滇軍抗戰將領殉國錄唐淮源遺骨重見天日
http://www.iqiyi.com/jilupian/20100906/n32228.html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2-5-31 21:56 编辑
美國承認是由於美國在與日本宣戰後自己與英國作戰不力致使滇緬公路失陷,使中國的抗戰更加困難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M3MzI3MzY=.html
http://static.youku.com/v1.0.0235/v/swf/loader.swf?VideoIDS=XNDM3MzI3MzY%3D&embedid=MjE5Ljc5LjI2Ljk1AjEwOTMzMTg0And3dy5meWpzLmNuAi9iYnMvaHRtX2RhdGEvMTc0LzEwMDIvMjM2MzIwLmh0bWw%3D&wd=
http://static.youku.com/v1.0.0235/v/swf/loader.swf?VideoIDS=XNDM3MzI3MzY%3D&embedid=MjE5Ljc5LjI2Ljk1AjEwOTMzMTg0And3dy5meWpzLmNuAi9iYnMvaHRtX2RhdGEvMTc0LzEwMDIvMjM2MzIwLmh0bWw%3D&wd=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0hZiD5Uk5I&feature=relmfu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0hZiD5Uk5I&feature=relmfu
除了在中冷戰的一段時間外中美幾乎是合作的,關鍵在於意識形態的分歧,並且美國人民普遍對中國傳統文化和人民抱有好感,認為中華民族是一個溫順勤勞的民族。從清華北大協和醫院都能看到美國總統威爾遜所倡導的國際主義身影。
在中國人的情感底層,也是天生對美國人抱有好感的,在歷史上,排除地緣利益的因素,第一個真誠歌頌和支持美國獨立戰爭的就是中國人。在後來的兩國交往中,如果不是美國政客在持續傷害中國人的利益,兩國民間的交往應該會更自然和更順暢的。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2-6-16 12:55 编辑
炸燬大漢奸汪精衛墓的真實內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51fade0100e9df.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51fade0100e9df.html
當時炸墓執行長官邱維達的回憶文章。
邱維達畢業於黃埔軍校第四期及陸軍大學特別班六期,曾任國軍七十四軍第五任中將軍長。歷經北伐、抗戰諸役,戰功卓著。 1949年1月1日晉頒三等寶鼎勛章。同月10日在河南永城戰敗被人民解放軍俘虜後入華東軍區解放軍官團學習。
解放後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曾在劉伯承任院長的解放軍南京軍事學院任教,後任江蘇省人民政府參事室參事。1980年代還當選江蘇省政協委員、常委。
執行炸墓任務時,正是邱任軍長的七十四軍,所以,邱的文章具有極強的史料性。
最後決定,在1946年1月20日深夜12時,開始炸墓。後因為準備工作尚未就緒,臨時改在21日行動。
74軍第五任軍長:他率領51師的把大漢奸汪精衛的墳墓用1500克的TNT給炸開了,然後焚尸。據說,當時還用馬崇六,就是那個炸惠通橋的團長。
馬崇六(1902年-1998年2月6日),字晉三,雲南大理人,國民革命軍全國工兵總指揮,中華民國交通部代部長。
生平
1920年,畢業於昆明昆華中學,並考上雲南講武堂第15期,同年被選送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工兵科學習。
1924年,回國參加北伐戰爭,擔任第六軍工兵指揮官,後陞任工兵團少將團長。
北伐戰爭勝利後先後在南京陸軍步兵學校、中央陸軍軍官學校(黃埔軍校)和陸軍大學擔任教官,撰寫了中國第一部《步兵教典》,另外編寫了《築城教範》、《陣中勤務令》等教材。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馬崇六陞任中將全國工兵總指揮,兼任昆明最高行營國防工程處處長、戰時交通總指揮、城防要塞局局長。
1942年,日本侵略軍從緬甸向雲南進攻,馬崇六兼任赴緬作戰參謀團副團長,親自指揮炸毀怒江惠通橋,有效阻止日軍東進。
馬崇六,字晉三,1902年出生於雲南大理下關,1920年赴日本陸軍士官學校中華工兵科受訓。1937年抗戰開始後,馬崇六被委任為全國工兵總指揮。1942年,日軍企圖偷襲惠通橋,關鍵時刻馬崇六果斷指揮炸斷惠通橋,使形勢轉危為安,從此以後日軍被阻擋在怒江西岸,直至抗戰勝利。此次捐贈的軍服為衣服一件,棉質,系抗戰時期馬崇六穿用。該軍服為滇西抗戰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1946年,馬崇六受命炸毀南京梅花山汪精衛墓,將其屍體火化揚灰。
1946年,被選為國民政府立法委員,被任命為交通部次長,後陞任代理部長。
1948年當選中華民國第一屆立法委員。
1949年隨國民政府遷往廣州,後去香港,在香港滯留,沒有去台灣。在香港期間苦練書法,大有成就。
1957年,赴日本東京,成立《靜安學舍》,以教授中國書法和歷史為生,日本皇太子也曾向其學習書法。
1998年,馬崇六在日本東京去世,享年96歲。
http://www.yn.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5-08/05/xin_340802051635640139657.jpg
8月3日上午,李根源先生的孫女李成女士來到雲南省博物館,代表雲南省政協常委、民革雲南省委秘書長馬乾先生,向雲南省博物館捐贈抗戰時期“惠通橋英雄”馬崇六的軍服。
日軍地面部隊夜以繼日趕往滇緬公路的咽喉——怒江惠通橋,以平均每天60 公里的速度向前推進。據美國盟軍飛行員的空中偵察報告,日軍的前進速度極快,估計十天之內將會攻佔昆明,不久將威脅重慶。一旦日軍衝過怒江天險,中國軍隊將難以抵抗日軍機械化部隊的進犯,此時的惠通橋已成為中國抗日戰場上的焦點。 5 月3 日,日寇攻陷雲南畹町;5 月4 日,侵入龍陵,同時派出飛機54 架,對騰沖、保山一帶實行了慘絕人寰的狂轟濫炸,致使1000 多平民慘死;5 月5 日,日軍前鋒偽裝成難民逼近戰略要地惠通橋,被我守軍有效阻擊。在這危急時刻,我守橋部隊工兵指揮馬崇六斷然下令將橋炸斷,把敵人阻擋於怒江西岸。
http://img1.douban.com/view/note/large/public/p78511977-24.jpg
http://farm6.staticflickr.com/5032/7369677694_ffb0d1b155_b.jpg
http://farm6.staticflickr.com/5236/7184457783_30eacee4ce_b.jpg
中國遠征軍中,黃埔系的將領居多。
http://blog.voc.com.cn/blog_showone_type_blog_id_722122_p_1.html
http://blog.voc.com.cn/blog_showone_type_blog_id_722122_p_1.html
建於2005年的滇緬抗戰博物館選擇在當年遠征軍反攻騰沖指揮部的舊址,這是我國第一個民間出資建設、民間收藏、以抗戰為主題的博物館。該館由雲南柏聯和順旅遊文化發展公司與著名收藏家段生馗合作,將段生馗二十多年精心收藏保管的滇緬抗日文物七千餘件,於當年“七七”抗戰紀念日開展。 滇緬抗戰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遠征軍和中國駐印軍與美、英盟軍殲滅日本侵略者的戰場,是中國人民在近現代史上第一次將侵略者趕出國門的戰鬥。6000多件文物、1000幅老照片,其中不乏珍品、絕品,真實再現了那段歷史。
博物館分為山河破碎、悲壯遠征、淪陷歲月、日軍暴行、飛虎雄鷹、劍掃烽煙、日月重光 七個部分:
http://img.blog.voc.com.cn/zip/201110/16/4104_5d5f77cadc46c08_2.jpg
滇緬抗戰博物館的修建是經保山市騰沖縣牽線搭橋、由雲南柏聯和順旅遊發展有限公司與段生馗先生簽訂合作協議,由柏聯集團建設的,柏聯集團取得了這些文物40年的使用權,段生馗先生任柏聯滇緬抗戰博物館館長。
http://img.blog.voc.com.cn/zip/201110/16/4104_5d5f77cadc46c08_3.jpg
一進大門就見到醒目的和平鴿雕塑。雕塑的原型是當年美軍士兵在戰場上用炮彈殼做的和平鴿,這件文物是中美共同抗擊法西斯、贏得和平的見證。
http://img.blog.voc.com.cn/zip/201110/16/4104_5d5f77cadc46c08_4.jpg
http://img.blog.voc.com.cn/zip/201110/16/4104_5d5f77cadc46c08_5.jpg
滇緬抗戰博物館館址設於桂河岸邊,當年中國遠征軍20集團軍司令部的舊址,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修建,展館的陳列布展採用了現代化手段。通過大量老照片、紀錄片、史實資料、油畫、連環畫和館藏文物一起,真實再現了那段悲壯的歷史。http://farm6.staticflickr.com/5199/7377794600_81bdf1de49_b.jpg
滇西反攻騰沖戰役示意圖
http://img.blog.voc.com.cn/zip/201110/16/4104_5d5f77cadc46c08_6.jpg
http://img.blog.voc.com.cn/zip/201110/16/4104_5d5f77cadc46c08_7.jpg
http://img.blog.voc.com.cn/zip/201110/16/4104_5d5f77cadc46c08_8.jpg
在抗日戰爭初期,日本軍國主義者蔑視中國人民英勇無敵的力量,滿以為在短期內完全可以使中國屈膝;哪知打了一年、兩年、三年,偉大的中國人民不但沒有屈服,反而愈戰愈強,正循著毛主席在七七事變後指出的“抗日戰爭是持久戰,最後勝利是中國的”這個方向發展著。這時日軍妄想從沿海包圍截斷我國際交通線,迫使蔣介石投降,於一九三九年冬在廣西欽州、防城登陸,侵佔南寧,截斷我通越南海防的國際交通線;一九四○年九月間又侵入越南。至此,我滇越路國際交通線已被截斷,所可依靠的僅有滇緬路。
http://img.blog.voc.com.cn/zip/201110/16/4104_5d5f77cadc46c08_9.jpg
這裡收藏很多日軍的照片,有在緬甸的,有在騰沖的,有在龍陵的。像這面旗是佔領了什麼地方就寫上字,這個旗就是所謂的“軍中靈魂”。
http://img.blog.voc.com.cn/zip/201110/16/4104_5d5f77cadc46c08_10.jpg
http://img.blog.voc.com.cn/zip/201110/16/4104_5d5f77cadc46c08_11.jpg
博物館里收藏著各種各樣的日本軍刀,滇西成了各種軍刀的屠宰場,像這樣的軍刀是士官背的,南京大屠殺用的就是這種制式的軍刀,現在日本的右翼分子就否定,說這樣的刀不可能殺一百個人,這樣的刀絕對能殺一百個人。
http://img.blog.voc.com.cn/zip/201110/16/4104_5d5f77cadc46c08_12.jpg
日軍使用的武器和軍裝
http://img.blog.voc.com.cn/zip/201110/16/4104_5d5f77cadc46c08_13.jpg
http://img.blog.voc.com.cn/zip/201110/16/4104_5d5f77cadc46c08_14.jpg
日軍使用的鋼炮
http://img.blog.voc.com.cn/zip/201110/16/4104_5d5f77cadc46c08_15.jpg
1941年12月,侵泰日軍第15軍先頭部隊從緬甸南部維多利亞角,直接威脅仰光和滇緬公路——中國唯一通向國外的通道,而中國大量軍用物資均囤積仰光及滯留滇緬公路鐵路沿線急待轉運。當時駐緬英軍僅兩個師,而英殖民主義者認為局勢岌岌可危,堅持退守印度的利己主義立場。中國政府鑒於亞洲局勢的發展,將直接影響西南戰局,乃決定出兵緬甸,阻擊日軍於國境之外。
http://img.blog.voc.com.cn/zip/201110/16/4104_5d5f77cadc46c08_16.jpg
中英分歧引起美國總統羅斯福極大不安,認為英方極端自私與短視,不了解中國有充分人力資源,若能促使中國參戰,不僅對亞洲戰局至關重要,且可減少歐洲盟國之壓力,有利於英、美合力對付德國,意義尤為重大,乃說服丘吉爾放下殖民者架子與中國共同抗戰。為協調英中軍隊關係,決定派出一位美國將軍到中國擔任參謀長,並計劃以美式武器和物資裝備中國軍隊,以亞洲人解決亞洲問題,則英美即可全力投入歐洲戰場了。於是在華盛頓召開的著名的“阿卡迪亞”會議,簽署發表了《聯合國家宣言》,會議確立了將緬甸、泰國、法屬印度支那(越南)從盟軍東南亞戰區劃出與中國戰區合併,稱“中、印、緬戰區”,由蔣介石出任戰區最高總司令,推薦美軍史迪威中將為戰區參謀長,從此中國的抗日戰爭正式走出國門,參加了同盟軍的行列。
http://img.blog.voc.com.cn/zip/201110/16/4104_5d5f77cadc46c08_17.jpg
http://img.blog.voc.com.cn/zip/201110/16/4104_5d5f77cadc46c08_18.jpg
http://img.blog.voc.com.cn/zip/201110/16/4104_5d5f77cadc46c08_19.jpg
http://img.blog.voc.com.cn/zip/201110/16/4104_5d5f77cadc46c08_21.jpg
1942年中國精銳之師第一次出國遠征,意在保衛唯一的國際通道滇緬公路。遠征失敗後,中國軍隊退守怒江。緬甸全境以及怒江以西淪陷使中國喪失了唯一的路上國際供應線。英軍主動放棄仰光,使中國滯留在仰光港的10萬物資未及運走便落入敵手。從滇緬公路被切斷後,中國戰區立即喪失了90%的軍需品和工業必需品,1942年4月起,國統區的外援物資只有通過印度空運。但“駝峰航線”這條世界上最坎坷顛簸的航線,運量十分有限,遠遠不能解決中國戰區的軍需與民用。由於不能及時得到國外物資的接濟,中國戰區經濟衰退,通貨惡性膨脹。全中國抗日戰爭進入最艱苦和最困難的歲月。1943年10月中國駐印軍反攻緬北與遠征軍的滇西大反攻,其戰略目的也是為了開闢一條從印度通往中國的道路。在前後三年的時間里,中、美、英盟軍與日軍雙方投入數十萬兵力在緬北原始叢林與滇西高原的廝殺,其實都是為了打通或切斷一條通往中國抗日戰場的通道。
http://img.blog.voc.com.cn/zip/201110/16/4104_5d5f77cadc46c08_35.jpg
日軍地面部隊夜以繼日趕往滇緬公路的咽喉——怒江惠通橋,以平均每天60 公里的速度向前推進。據美國盟軍飛行員的空中偵察報告,日軍的前進速度極快,估計十天之內將會攻佔昆明,不久將威脅重慶。一旦日軍衝過怒江天險,中國軍隊將難以抵抗日軍機械化部隊的進犯,此時的惠通橋已成為中國抗日戰場上的焦點。 5 月3 日,日寇攻陷雲南畹町;5 月4 日,侵入龍陵,同時派出飛機54 架,對騰沖、保山一帶實行了慘絕人寰的狂轟濫炸,致使1000 多平民慘死;5 月5 日,日軍前鋒偽裝成難民逼近戰略要地惠通橋,被我守軍有效阻擊。在這危急時刻,我守橋部隊工兵指揮馬崇六斷然下令將橋炸斷,把敵人阻擋於怒江西岸。
http://img.blog.voc.com.cn/zip/201110/16/4104_5d5f77cadc46c08_22.jpg
http://img.blog.voc.com.cn/zip/201110/16/4104_5d5f77cadc46c08_23.jpg
中國遠征軍中,黃埔系的將領居多。
http://img.blog.voc.com.cn/zip/201110/16/4104_5d5f77cadc46c08_24.jpg
中國遠征軍將士紀念墻
第一次聲勢浩大的出國遠征援緬行動以慘痛的失敗告終,我10 萬將士損失6 萬多人。在撤退的過程中,由於後路被斷,毫無給養,只能繞道而行,曲折迂迴,還要與敵週旋。部隊所過之處,多是人跡罕至、山巒重疊的野人山和高黎貢山,森林遮天避日,瘧蚊成群,螞蝗及各種千奇百怪的小蟲到處都是。瘧疾、破傷風、回歸熱等傳染病隨之暴發。發熱的士兵一經昏迷倒地,還不等心跳停止,無數螞蝗、蟲子、螞蟻便立即爬滿全身,開始吸血、吞噬,加上熱帶雨林的高溫和大雨的沖刷,幾個小時後人就變成一堆白骨。沒糧沒藥,官兵死傷纍纍,尸橫遍野,慘絕人寰。戰鬥中損失2 萬多人,而撤退途中就損失了4 萬多人。
http://img.blog.voc.com.cn/zip/201110/16/4104_5d5f77cadc46c08_34.jpg
http://img.blog.voc.com.cn/zip/201110/16/4104_5d5f77cadc46c08_25.jpg
庫克銳軍刀(右圖)
鬼子晚上的碉堡裡面是黑布隆冬的什麼都看不到,遊擊隊到了晚上,就把上衣脫光,摸到鬼子戰壕碉堡裡面殺鬼子叫“黑殺隊”。他們知道鬼子晚上睡覺是穿衣服的,只要摸到上身穿衣服的,就用刀刺一下,腦袋就割了。騰衝人就是在秋收後,要到田裡面抓田螺來煮著吃,白天是不行的,晚上必須摸,騰沖形象地把黑殺隊叫做是摸夜螺螄。
http://img.blog.voc.com.cn/zip/201110/16/4104_5d5f77cadc46c08_26.jpg
中國方面以杜聿明為代理司令長官,由中緬印戰區參謀長史迪威指揮。
http://img.blog.voc.com.cn/zip/201110/16/4104_5d5f77cadc46c08_27.jpg
中國遠征軍新編第38師師長孫立人憑藉一團之力與數倍於己之敵連續英勇作戰,以少勝多,解救出被圍困數日瀕臨絕境的英緬軍第1師,轟動英倫三島。
http://img.blog.voc.com.cn/zip/201110/16/4104_5d5f77cadc46c08_28.jpg
http://img.blog.voc.com.cn/zip/201110/16/4104_5d5f77cadc46c08_29.jpg
滇緬抗戰中使用的美式吉普車和望遠鏡、軍徽等物品。
http://img.blog.voc.com.cn/zip/201110/16/4104_5d5f77cadc46c08_30.jpg
騰沖的每一個導遊,都能夠講解滇緬抗戰的歷史。
http://img.blog.voc.com.cn/zip/201110/16/4104_5d5f77cadc46c08_31.jpg
戴安瀾將軍 1904年生,又名衍功,安徽無為人。
1924年投奔國民革命軍。黃埔第3期畢業。1926年參加北伐。1933年參加長城抗戰。在1938年的魯南會戰中,曾率部在中艾山與日軍激戰4晝夜,因戰功卓著,陞任89師副師長。同年8月,參加武漢會戰。1939年陞任國民黨第5軍200師師長,12月參加桂南會戰。在崑崙關大戰中,戴安瀾指揮有方,重傷不下火線,擊斃日軍旅團長中村正雄少將,取得重大勝利。
1942年3月,戴安瀾率部赴緬甸參加遠征軍抗戰。他率領200師不惜冒孤軍深入的危險,開進同古,逐次接替了英軍的防務。為了掩護英軍安全撤退,充分作好迎戰準備,戴安瀾率部日夜搶修工事,布下三道防線,阻擊遲滯敵軍前進。同古保衛戰打響以後,200師全體官兵堅守陣地,勇猛還擊。雖是孤軍作戰,後援困難,但師長戴安瀾決心誓死抵禦到底。他在致夫人王荷馨的信中寫道:“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因上面大計未定,後方聯絡過遠,敵人行動又快,現在孤軍奮鬥,決心全部犧牲,以報國家養育。為國戰死,事極光榮。”他帶頭立下遺囑:只要還有一兵一卒,亦需堅守到底。如本師長戰死,以副師長代之,副師長戰死以參謀長代之。參謀長戰死,以某某團長代之。全師各級指揮官紛紛效仿,誓與同古共存亡。敵人的猛烈進攻,造成傷亡猛增,掩體被毀。戴安瀾指揮將士利用殘垣斷壁、炸彈坑繼續抵抗。他還採取百米決斗術,等攻擊的敵人到達50米處時,才從戰壕里一躍而出,或用手榴彈集中投擲,或用刺刀進行肉搏。同古保衛戰歷時12天,200師以高昂的鬥志與敵鏖戰,以犧牲800人的代價,打退了日軍20多次衝鋒,殲滅敵軍4000多人,俘敵400多人,予敵重創,打出了國威。 戰鬥結束後,戴安瀾在撤退過程中,遭敵襲擊,身負重傷。由於緬北複雜的地形和連綿的陰雨,戴安瀾終因缺乏藥物醫治,傷口化膿潰爛,在緬北距祖國只有100多公里之地的茅邦村,壯烈殉國,時年38歲。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中央統戰部、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黨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解放軍總政治部等11個部門聯合組織的“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和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評選活動中,戴安瀾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
滇緬抗戰博物館開館受到各方的肯定與好評。中國國民黨名譽主席連戰先生欣然命筆,寫下“滇緬抗戰博物館——連戰敬題”幾個大字並寄到昆明;
http://img.blog.voc.com.cn/zip/201110/16/4104_671bb3b051cb8de_30.jpg
http://blog.voc.com.cn/blog_showone_type_blog_id_722122_p_1.html
http://www.yododo.com/area/blog/012AB1013E380655FF8080812AAFFFD2?anchor=1
http://farm8.staticflickr.com/7233/7184427513_f2ec7cdc1f_b.jpg
日軍將官骨灰盒。http://img1.douban.com/view/note/large/public/p78511977-12.jpg
中國遠征軍揚威異域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2-8-2 03:17 编辑1941年12月,侵泰日軍第15軍先頭部隊從緬甸南部維多利亞角,直接威脅仰光和滇緬公路——中國唯一通向國外的通道,而中國大量軍用物資均囤積仰光及滯留滇緬公路鐵路沿線急待轉運。當時駐緬英軍僅兩個師,而英殖民主義者認為局勢岌岌可危,堅持退守印度的利己主義立場。中國政府鑒於亞洲局勢的發展,將直接影響西南戰局,乃決定出兵緬甸,阻擊日軍於國境之外。
中英分歧引起美國總統羅斯福極大不安,認為英方極端自私與短視,不了解中國有充分人力資源,若能促使中國參戰,不僅對亞洲戰局至關重要,且可減少歐洲盟國之壓力,有利於英、美合力對付德國,意義尤為重大,乃說服丘吉爾放下殖民者架子與中國共同抗戰。為協調英中軍隊關係,決定派出一位美國將軍到中國擔任參謀長,並計劃以美式武器和物資裝備中國軍隊,以亞洲人解決亞洲問題,則英美即可全力投入歐洲戰場了。於是在華盛頓召開的著名的“阿卡迪亞”會議,簽署發表了《聯合國家宣言》,會議確立了將緬甸、泰國、法屬印度支那(越南)從盟軍東南亞戰區劃出與中國戰區合併,稱“中、印、緬戰區”,由蔣介石出任戰區最高總司令,推薦美軍史迪威中將為戰區參謀長,從此中國的抗日戰爭正式走出國門,參加了同盟軍的行列。
1942年中國精銳之師第一次出國遠征,意在保衛唯一的國際通道滇緬公路。遠征失敗後,中國軍隊退守怒江。緬甸全境以及怒江以西淪陷使中國喪失了唯一的路上國際供應線。英軍主動放棄仰光,使中國滯留在仰光港的10萬物資未及運走便落入敵手。從滇緬公路被切斷後,中國戰區立即喪失了90%的軍需品和工業必需品,1942年4月起,國統區的外援物資只有通過印度空運。但“駝峰航線”這條世界上最坎坷顛簸的航線,運量十分有限,遠遠不能解決中國戰區的軍需與民用。由於不能及時得到國外物資的接濟,中國戰區經濟衰退,通貨惡性膨脹。全中國抗日戰爭進入最艱苦和最困難的歲月。1943年10月中國駐印軍反攻緬北與遠征軍的滇西大反攻,其戰略目的也是為了開闢一條從印度通往中國的道路。在前後三年的時間里,中、美、英盟軍與日軍雙方投入數十萬兵力在緬北原始叢林與滇西高原的廝殺,其實都是為了打通或切斷一條通往中國抗日戰場的通道。
日軍地面部隊夜以繼日趕往滇緬公路的咽喉——怒江惠通橋,以平均每天60 公里的速度向前推進。據美國盟軍飛行員的空中偵察報告,日軍的前進速度極快,估計十天之內將會攻佔昆明,不久將威脅重慶。一旦日軍衝過怒江天險,中國軍隊將難以抵抗日軍機械化部隊的進犯,此時的惠通橋已成為中國抗日戰場上的焦點。 5 月3 日,日寇攻陷雲南畹町;5 月4 日,侵入龍陵,同時派出飛機54 架,對騰沖、保山一帶實行了慘絕人寰的狂轟濫炸,致使1000 多平民慘死;5 月5 日,日軍前鋒偽裝成難民逼近戰略要地惠通橋,被我守軍有效阻擊。在這危急時刻,我守橋部隊工兵指揮馬崇六斷然下令將橋炸斷,把敵人阻擋於怒江西岸。
第一次聲勢浩大的出國遠征援緬行動以慘痛的失敗告終,我10 萬將士損失6 萬多人。在撤退的過程中,由於後路被斷,毫無給養,只能繞道而行,曲折迂迴,還要與敵週旋。部隊所過之處,多是人跡罕至、山巒重疊的野人山和高黎貢山,森林遮天避日,瘧蚊成群,螞蝗及各種千奇百怪的小蟲到處都是。瘧疾、破傷風、回歸熱等傳染病隨之暴發。發熱的士兵一經昏迷倒地,還不等心跳停止,無數螞蝗、蟲子、螞蟻便立即爬滿全身,開始吸血、吞噬,加上熱帶雨林的高溫和大雨的沖刷,幾個小時後人就變成一堆白骨。沒糧沒藥,官兵死傷纍纍,尸橫遍野,慘絕人寰。戰鬥中損失2 萬多人,而撤退途中就損失了4 萬多人。
中國遠征軍新編第38師師長孫立人憑藉一團之力與數倍於己之敵連續英勇作戰,以少勝多,解救出被圍困數日瀕臨絕境的英緬軍第1師,轟動英倫三島。
定居緬甸的老兵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1k0S-aNiD4&feature=relmfu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1k0S-aNiD4&feature=relmfu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cw8Nw3eT6k&feature=relmfu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cw8Nw3eT6k&feature=relmfu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wLx1-iK3Cg&feature=relmfu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wLx1-iK3Cg&feature=relmfu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ubYHPcM02M&feature=related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ubYHPcM02M&feature=related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fIn_J9G0XQ&feature=relmfu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fIn_J9G0XQ&feature=relmfu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2-6-13 05:02 编辑
鳳凰大視野--01中國遠征軍第二集同古之戰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a2rEVoX1qU&feature=relmfu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a2rEVoX1qU&feature=relmfu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CagJLWqFGw&feature=relmfu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CagJLWqFGw&feature=relmfu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QMXNspQJKE&feature=relmfu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QMXNspQJKE&feature=relmfu
鳳凰大視野-原鄉:台海老兵60年流難記憶1-0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jELiiuq9fQ&feature=relmfu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jELiiuq9fQ&feature=relmfu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Vy5cfaMzpk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Vy5cfaMzpk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TSZ7FZ8tlo
台兒莊戰役敢死隊長忤德厚將軍
http://www.youtube.com/watch?v=65TVs3H9orw&feature=endscreen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g5NzA4OTQ0.html
身著戎裝的國民黨少將師長忤德厚
http://farm8.staticflickr.com/7245/7181323915_eef7aff5b8.jpg
http://www.kjfpw.cn/bbs/viewthread.php?tid=7408
敬禮!抗日英雄忤德厚將軍http://farm9.staticflickr.com/8162/7339069040_b657223ac2.jpg
二等大綬寶鼎勳章
http://img25.artxun.com/sdd/oldimg/7092/709237b3b4d2983431dc26800b7a5395.jpg
空中生命線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2-6-1 04:58 编辑鳳凰大視野--01中國遠征軍第六集空中生命線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HF47iske3I&feature=relmfu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HF47iske3I&feature=relmfu
鳳凰大視野--02中國遠征軍第六集空中生命線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4MbBU0pLK8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4MbBU0pLK8
鳳凰大視野--03中國遠征軍第六集空中生命線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IHPf0ucd38&feature=relmfu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IHPf0ucd38&feature=relmf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