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gang 发表于 2016-1-27 21:29:19

【吉安抗戰記憶】遂川砂子嶺機場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6-6-6 00:47 编辑

【吉安抗戰記憶】遂川砂子嶺機場http://tw.112seo.com/cityarticle-46176.html遂川砂子嶺飛機場又叫遂川機場,位於雩田鎮嶺上村一帶。抗日戰爭中的太平洋戰爭期間,盟軍為了切斷日軍在中國和東南亞的補給線,在中國最東面離敵線最近的遂川,建立了中美空軍秘密基地。這個在敵軍眼皮底下偷偷建起的“絕密空港”,執行完首次任務後就因為暴露而被迫放棄。但卻給日軍沉重一擊。盡管這個鮮為人知的秘密基地,隨著歲月的沖洗,讓後人逐漸淡忘。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年之際,我們一起揭開了遂川砂子嶺機場神秘的面紗。1941年4月,國民政府空軍指揮部成立了修建遂川機場工程處,隨後調派了大批軍需及軍事工程兵、警衛部隊到達遂川。5月中旬,該機場正式開工修建,長1.5公裏,寬0.5公裏,占地約2600畝,其中耕地300多畝,是抗日戰爭時期盟軍的重要空軍基地,曾被稱為“第二國際機場”,陳納德將軍指揮的盟軍“飛虎隊”就曾進駐這裏,中美空軍曾多次聯合對日機作戰,給日軍以沉重打擊。機場建成後,中美空軍從遂川機場起飛後,可轟炸東南沿海日軍的軍事基地,後因暴露屢遭日機轟炸而被迫放棄。當時,為了修建飛機場,需要搬遷10多個自然村共計2700多人,居民分別遷往附近萬安縣的韶口鄉、泰和縣的白土鄉等村莊。修建機場時,有3萬名福建等地的民工參與,但大部分都是吉安、泰和、萬安、蓮花、永新、吉水等地的民工,最多時人數達12萬餘人。1942年10月,該飛機場建成投入使用。遂川機場擴修過兩次,第一次擴建是在1942年12月,第二次在1944年2月。第一次機場擴建,向南延長了500米,擴寬了150米,並加築了跑道、滑行道、推排道、飛機堡壘、排坑等設施。第二次擴建是在1944年2月。當時征集了遂川、萬安、泰和、吉安、永新5縣的民工采運砂石。擴建後的遂川機場,占地2610畝,建有飛機庫、武器彈藥庫、油庫、防空洞(壕)、營房、招待所等設施。

從1942年夏開始,日機經常侵入遂川縣城附近偵察修建機場情況,時不時用機槍進行掃射及投彈轟炸。據不完全統計,從1942年9月至1944年12月,日機共空襲遂川機場103次,出動飛機455架次,投彈1.5萬枚,炸死我軍民76人,炸傷97人,炸毀房屋35棟。駐機場中美空軍英勇殺敵,共擊落日機16架,中美飛機損失6架(來源央廣網、江西吉安網)。

wugang 发表于 2016-8-1 22:23:29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6-8-2 22:42 编辑

前太平島指揮官憶抗戰歲月
2016年08月01日 13:53 許劍虹/台北報導太平島指揮官
http://img.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6-08-01/656/20160801003598.jpg
時任太平島上校指揮官的劉梅初。(許劍虹攝)
目前家住高雄市鳳山區的劉梅初老先生,曾經在1978年到1979年擔任海軍陸戰隊太平島上校指揮官。在他的指揮下,島上官兵飼養牲畜,種植蔬果,不只把太平島經營的有聲有色,還對83名遭到河內共產黨政權迫害而淪為海上難民的越南華僑施以援助。這段歷史,完全可以做為太平島是島而不是礁,並且在過去70年來國際社會無人挑戰中華民國南海主權的最佳證明。

然而,這段經營南海的歷史,卻還稱不上是劉梅初從軍身涯中最精彩的部份。因為早在劉梅初奉命出任太平島指揮官的34年以前,他就以文書上士的身份追隨中央軍嫡系部隊中的嫡系,也就是陸軍第74軍先後參加了長衡會戰與湘西會戰。這段時間,他不僅親眼目睹了日軍的殘暴,而且還見證了國軍在經歷了一場又一場的苦戰後,如何逆轉戰局贏得最後的勝利。

晚年劉梅初
晚年的劉梅初,對中華民國仍是百般忠貞。(許劍虹攝)
陰錯陽差成國軍的愛國青年
http://img.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6-08-01/656/20160801003607.jpg
劉梅初於1929年出生於湖南湘鄉的一個自耕農家庭,他在家裡的兄弟姐妹裡排行老大,有兩個弟弟與三個妹妹。來自於小康家庭的劉梅初,於抗戰爆發時正在由前湘軍名將劉錦棠創辦的東山書院讀書。受到了時代氛圍的影響,還有校長的鼓勵,劉梅初在初二那年參加了三民主義青年團,跟著同學們一起走到街道上演起抗日話劇,來為前線的國軍將士們募款。

由此可見,他從青年時代開始就已經在為中華民國的生存發展而戰。劉梅初表示,他的老家在抗戰初期並沒有成為中日兩軍的戰場,但是大家還是可以從報紙上讀到關於三次長沙會戰,乃至於日軍如何姦淫擄掠的消息。所以,劉梅初始終認為自己從事這些勞軍工作只是履行那個時代知識青年的職責而已。不過,這段參加三民主義青年團的經驗,卻並不是劉梅初從軍報國的原因。

1944年4月,為了打通由東北到越南的大陸交通線而發起「一號作戰」的日軍總算是打到了劉梅初的老家湘鄉。當時,剛從學校疏散回家,準備隨家人一起逃難的劉梅初,因為在家門口與日軍碰個正著而遭到強制徵用。與其他遭到徵用的鄉親一樣,劉梅初的工作是替日本人搬運糧食與彈藥,充當苦力與搬運工。可能是因為年紀小的緣故,他僅被要求提兩隻雞而已。

從一位稍早被強徵的陳姓少年口中,劉梅初瞭解到日本人為了推行「以華制華」的政策,試圖以懷柔手段奴化與洗腦中國的年輕人。所以對待劉梅初這些年少的苦力,日本人不僅不會隨意打罵,而且他們吃的是與日軍一樣的食物,到了晚上還可以學習日語。劉梅初表示,他在這段時間學會了兩句日語,一句是「米西」,就是吃飯,另外一句則是「巴格野鹿」,也就是白癡。

而他是如何學會「巴格野鹿」的呢?原來,日軍時時刻刻的在言語與肢體上羞辱年紀較大的中國苦力。也因為他好幾次聽到日本人以「巴格野鹿」來辱罵中國人,所以才把這句話給學了下來。最令劉梅初永生難忘的,是曾經有一位想要逃跑的老年人苦力在被日軍抓回來後被斬首示眾。劉梅初表示,那位長者脖子上噴出的鮮血飛了三呎之高,讓他看得怵目驚心。

當時太平洋戰爭已經爆發,兩面作戰的日本陷入了資源不足的慘況。所以苦力們搬運的箱子裡,雖然名義上裝的是槍械,實際上裝卻只是用來掩飾日本窘狀的石頭而已。有一次,一位中國苦力不小心摔倒,讓箱子裡面的石頭通通滾了出來。為了滅口,日軍居然用刺刀將前後所有看到石頭的十餘名年長的苦力全部都刺死,讓劉梅初親眼見識了日本人的殘酷。

還有一次,他們行軍經過一個村莊,日本人居然當著眾人的面輪姦了一位50歲的大嬸與13歲的姑娘。這些殘酷的畫面,看在陳姓少年與劉梅初兩人眼中實在是怒火中燒。兩人暗中講好,無論日本人如何善待自己,都要找機會脫離他們,絕對不當為侵略者服務的漢奸。大約是在5月上旬的時候,強徵劉梅初的日軍隊伍在衡陽外圍的金蘭縣遭遇到國軍部隊狙擊。

趁著日軍全部上前應戰的機會,劉梅初與陳姓少年使了一下臉色後就跑入了一座高山裡面,重新獲得了自由。老先生表示,那一次他們逃了整整三天,途中還差點被日本人抓回去,甚至還遭到敵人哨兵開槍射擊。幸運的是,日軍哨兵打出的子彈沒有擊中他們,兩人最後也在善良的民眾幫助下,在一座叫做沔水橋的橋上見到了國軍的便衣隊。

data:image/jpeg;base64,/9j/4AAQSkZJRgABAQAAAQABAAD/2wCEAAkGBxMTEhUSEhIVFRUXFxUXGBgVFRUVFxUXFRcXFhUVFRcYHSggGBolHRUVITEhJSkrLi4uFx8zODMtNygtLisBCgoKDg0OGhAQGi0fHR0tLS0tLS0tLS0tLS0tLS0tLS0tLS0tLS0tLSstLSstLS0tLS0tLTctLSs3LSsrKys3K//AABEIARQAtgMBIgACEQEDEQH/xAAcAAAABwEBAAAAAAAAAAAAAAAAAgMEBQYHAQj/xABEEAABAwIEAwQHBQYEBQUAAAABAAIRAwQFEiExBkFRYXGBkQcTIqGx0fAUMkLBwjRSVHPS4SMkY5IWYqKy8RczQ1OC/8QAGQEAAwEBAQAAAAAAAAAAAAAAAQIDAAQF/8QAIhEAAgICAwADAAMAAAAAAAAAAAECEQMhEjFBEyJRBDJh/9oADAMBAAIRAxEAPwDY6/Lx/JElGuOXikwmQGHauuRQV0lMAQqpGUpVSCDQTjiguPK4HIGDSjAppcXjGCXOA7yom64kYPuNLu06BZtIKTZYg5EqXbG6ucB3lUu4xyo4/eyg/u/NMPtEnmT1OqTmMol5djdLYEnuCbVMdnZvmVVqRdKfU6c7lI8jHUES4xR56BdbePP41Ghg0nYI7akbDeFN5GNxRIevM/eKVp1j+8mDSl6eVNHIK4j01j1XW1VGU6zcwE9fJO3tjmqcmLSHgPRGzJo18bo+ZUjJMRodtcgmzHII0YnLk7JIJS6O3ikAUEBigKBKTzLrnJwCNZyQdUTXFsUp0h7R16DdUnF+InvkDQdB+ZSykkMk2WnEMepU9JzO6DX3qAvuI6jtGnIOzfzVbFwdyiOuBzUnJsdRofVbtzuZJ6lcDidyot17GyAvDCWmGyc9Y3TmlTUEquC91SlO/Jd9eCDiFMsvr+1LMu/a7x5KtsvBO/0Eu25MAyptDWWWlWHVKU6vX6lQltc9q5e4gGNnml4t6NZOVL8NgAZnHZqkrXCHVAHViRIPsjSDOkqH4Pws1B6+oSDm0/5o7+Ss2L4sKIywS8j2QIjeNVRRp0K5X0L0rGll9lgiOepPRN7mjG23wPRMrfF3NEPAJHtHKRIBOmikcOrtqsLupOYdD49kKjFpoQD9dVxw6JrUdqSDMfUorLhK2Gh/TdogiMcIQVFLQKLDeHbxTYvS2JHRvemJcqREFw5QOP8AETaXsMgu59AmnFGPeqHq2fePuHzVCr3UmXH5oSl+DKPrHOIX7nuzOMkqNrXTRzTPEL7kFEXFzp/dKoWZyola+I6HXRNjdy09YUPVuNCeqM24hnh+ZVVCibnZI/aiB4hJi8KZm40HeiU6w0mYJEwORifcU3ATmOW3Z27T58k9t7j2t1Xa9WHROmvj0ldoXmv12IvFaDzLg25B23TllzpCq9ve+0dPopz9vI5eajLEx45LLXa1ff29EhiNWXNb2qCbicEaFOHYmHlsckqxtMZyVGw8OMItqIMyWzprBMmSfFNszbmvADcgY5tWXEVMoLgHNjlITnh14bb0dtGiYMgaSVXMGxGm26c9zABFQPqVCW5GZi5pDY/FKnjrlso/66LpUtKfq2h1MGmQxpnU5Wn2M3UAx5pthFvkNSHB5Di10DLDt494S9W7YGDPUblAa46HMWk+xLe0wk6Nc5XVHERmcZA0IGg7+QVMjVE4JkfewKjhpHZtqm+XokfWzJPf5pXPoovbKi9Kv1QTRtQBBEDLvih0HeoTEL4UmF7uSmsV2b3lZpxxfnMKfIan8l0Xomiu4riBqPLyd/coS7vIMTzQu7lRVer8UYxFkzt7Wkpjm1ThpDnazGu3WFHPrdPfyVkvCTfoo+p07UH/APtnuHxKQzydk+tqEgg6TAHmt0Kk2xKi+dPrSUvRouI25fkE5oWYDtB11hSNvT3+BSPJXRRYW+yvusHF2vhGuic2eEGdffupn1UnSPil6JO30FJ52XWFLsJa4Q0ddVL2+G04EtlNmjtTy2cOZUZTkx4xivB1b4fTdplH1/4TXFOHw0F9NvgPyUvbwNZUnb6qaySi+x3CLXQy9H14Q2s0iTIO8ADY6KyYthNOrLss1MmUHblpI5quYpw9n9ui/I7mBIa7vhHw64u6DQPV53Zpc5zs+YfujXQQhP7O0xUq0WSwwZoh1QlziAHGAA7aB1gaR3KOxutXc1zKNNvqmugEHVwaOQ6Sfci0ru6dUc4n1bCZykhxGkadE/DtIGida72CrKjbYzByu0PQhSdG7zDQqM44ogAVAIeNyOY7VDYNiB2non43G0Lyp0XIvkBBMaVbRBBRYTTMY2b3lZNx6YqT2LWMb2b3lZpx/h7ngPby3VkTXRml3WTG4dKeXDY0UTdOK6YohJ7FhflogAc4PNR4JJ0+u1cqI9mJe0HQEgE9J0Rf1QFb0O6DNB8VK0LikyAagnzhXa64RtW4bUqkyWsLmvG+Ybd/csi2UY1k2Xf00Wmpi1PWDPmAUxGNECQ0eZ7FDNfBTn7K5zC4iABOsCTHJP8AHFIXnJkh/wAQQR7PL2tdyYOk7DX3Ja34gBd9zxlVmpul7UaoLGvwzk6LWMdH7vvRm8Sgfg9/9lXiETmj8USfySLrQ4wA/Af939k/teOqY0NNw8R8lQB9QuV9NfD+6D/jwYyzSNcw/jOhUgQ4E9RKslo5lUS0z4LEMAuYdPSN1tXCLmlmy5cuJRdI6oybjY/FqQuOb3KQcqjxbXc0S0kHqNCptUaLsJxnSb9nce6PNUPCJzadiWxDHKzmGm55c09dfGUngN6xjvaHTVdMI1ElPsuVpR01QSlKqDtsgjQORpOOn2W95+CgarGuEOEqb4gPst7z8FAOcgjeFO4k4Oa8F9Iw7pG6zLGcKq0nAOYd940W8FyaXNsx/wB5oPgqRbQkopnn2o3qkoV84+wdrXNNKnvM5R8lS69ItMOBB7QQqqSaEpodV8aruoigah9XI0k6x1UcYlFJR6LJKySXQW29sTedUKlYxE9u3OI37k+tMOfVdlb7/miXmDV2fepnvb7Q9yDkkMlYxaZSlIhJNpmYjz0Sg0CaLtAaHRQKKHfXVGKZkQ2b+6FUyIXAEUgk6LBQi2oRsSO5WXBeM7qgIbUkf8wBVfqs1SQ6oSin2UUnWjSrT0k3A1cxjh4t/NN8X4xNwINPKex0/kqbTOnj8k4aPyUnigBZZDupXB8lyk72T2wkCyfruU/w/aUn6uPtCDlOyLSQeTbLHgxd6pmfeP8AwupdhQUylGn8RmGt7/yVZfVVj4n+63vKqdV6SIfBQvRHu0SQK5Wd7JTWaivY5fOzhjBLj4wE2xPCWPYGVozEaOjUFLWzc1d31suYxVbnEuAA7VzuW9F1HWzNMRwOrRzEtlrTEjmORUdTdBWsVnsfTIMEOHOOiyyvSyuI6EjyK6ceVy0znyQ4lq4N1JEbc1abmnPJQnBNACnm6lWaqxcuWVyOnEqiVe5wdjjJHXdRr8Gpa6fkrXcsVSxmqWuIE+CbHKT0mGcYrbG1zhbQPZUa+lEpy1tR4Mk6bdvij4Lh4q1Q2ocrN3OJiANwOpOy7YultnDPb0hvQt8312JxSw1w1RKJy1C0GRJieYHNW7D8ukpMmRxGhjUkVKrZO6HyUZXpQtow+xpVBq0FVPjDC6FIl2WD0GkoRzWxnhS2Uq2eYT5juvVNqOphrd3D36BT2F2DKjjTe1wcOQncdVWUkuyCi29DSmzMPZaduWvTouU3luokEK34RhzaUwD49E9rWrHbtB8Ak5ofiQmFY6CIqbjn1QT9uD0f3PIri1xH2bBxT91nefgqdcVQNSVcOLD7DO8/BY9xpipB9W0x1hQjtjeDjFOL2MOVgzfBQlTjp8gFuhOvcqxcPnl700euhQVEvkdmu04ANQc2z5qoU6Lq1bUyJJVh4Wu/WW7Z3HsnwS7sByzUpug6mFxNcW0dsXaGFxQLfZ5Kk1sIe6o6B+I90ErQBWDmFp0cDrKj3NhLHI4GlDkDBafq2BqmgVF0VI0H8lNu2WSpBKrJ2UZd4TnM5ddYVotqIPJTFnhzTyTxvwSVelCtsAPRPm4G0DZX1uGAckwv7SBsmfJCpxZmWJ4Q3NIC5b0i0q03Vrqmxs0eba2BxRJcKNJKT404TfXIe3WBEfmpLhmjDlcGsT4/0nk/GZZw76Oi2o2rUdIBzZSCJIMiY3hW204UpsrOrR7R300nmVaxTAXKjdFRtvsSNeGcXjYe4DqfikE9xAe27vPxTMuWQr7CEwgukriYBpHG1XLRDuhPwXn/ABevne50ravS3cZLVna+P+klYVXdKGNbsE3oaVGSm1TT6+CXc/Qpq9dCIk/wrjwoPLXascdew9VqFretcwOaQQsMcnlli9WlGR5HZy8lHJiUtrsvjyVpmqYixslwEE7qLe3VQVpxkXwyq3mNR+asQIdBXFkg49nZikmEpp1SekmsSjG6qVliUs62qsmGXCqVIqZw2uE8JbFkrRcGO0THEW+ySjW9bRROP3RAgc10SejmS2QV1XGYps6uEnWdG/NN6mM29Ew+S49FJJvoq2l2WTAakHVW9m0rO8Oxum8jKFdLbEW5Q0kSdtVWDrTJTV7RLBFrHRdpnSU1xCtla4nkFRskUfFHf4j+8pllXatSST1JQaEUBhYXF1wQWNRaPTRP2Wkf9X9Dlh1YrdPTKB9kZLo/xRAgnN7LtOzr4LC67U2MnMZ1CR47Jq5yXrNKb5eqshEgp38UHFGqUSAHaQZjUHbQ7IoGiAxyVcuFcVzNyOOrY8lTKh0jzSmHXRpPD27j3qWWHJUWxy4uzW6Q2R3tUfg2ItqsDhzUruF5zVHemINdCdWleCmrktbCUEFlnw+4kI17SD1HWz4XLrEABqVZPRJjXEbFrhHPkRyUAOFBUfJMn63U62/YfxDxKk8OrUg4S9vmmg2uhJpNEfhXA+VwJeA3nG6nv+FaRqtqEu9jYZiQpjJEEHTqjZlWvSLbFpgKE4luIpkdSpV9RVfiS5lwb0RAV1KDZHyhcOyYUSeUEYhBYJZ/TR+y0v536HLD67luHpo/ZaX839DlhtdNjIzGlYjtSdJrSdSRvt1AkSu3BRadUtJ7iNuR05qvgIkvi9SibK1ayPWtNYVYmdchZJ6bqAlHruEAARE+Mx5bJFLFUqHbsK90rkow2RJWCSmCYqaL5/Cdx013WmYdfNqMDgdCFkAUzgeLOomCfZPuUcuHltdlsWXjpmmPeEe0dqq/a4kHc1KWdxqNVxcWjsTtFnp05bKo+M4NcVnl3rCxoJhv5/FaDY1Bl1TW8o5lRa2ienplItuFSY/xnSpi14LquHsVh/8AqR8E4q2NQGWlO7T7U0aHzCPN+maj4PrfArxrMpqtIHaYHuXRXuaH3hnb1Gsead4Vc3LjFSI7oU4aQI1TJWI5V2NWXM08500lVK6fmcSp7Hq4DMgMT06BVxp1VUiEmGyJNzUs/ZN3JhAoCCGbtXFhi0emY/5Wl/N/Q5YddN0n6C3D00j/ACtL+b+hywu45poEZjGoUi5LPHJN3BWBEM7ZIkoxKTQeh0gEIq6VyUowpTR5STF2UyFod2V65juz4dytmGYoNCexUgFOm1IGh+oSyxqZSOVxNdw7F2wBPvU7QqgrCrfFKjDIcVZ8P4yjR0rklgkujojlT/w2S0DT0UrSY2NgsmsuNKe+YDzVsw3ihjh973rRtdoWSvplvNMcgoXiTF221F1Rx22HUnYIlbiCkxpc54A6lZFxpxYbqp7I/wAJsgDrykqsY8icnxWyZwniZ1Z7hVIkkkfJT7YWSiqWmWzvofktB4exYVmQfvN3+apKNdEIyb7Jo7JEhHD0mXJBzrQEFxpQRCWf00j/AClL+b+hywqu3UrdPTT+y0v536HLC6433Rxksgxc3VJVmQlKjikajpVgREXIpRl1AoEIXEEJQYTrCuuKKCjErIByUuzUJulaRTIEkFqboqNVCIErYyDtKf2dw9oJDiiWtq2o2A4B0/i2I7EShAzNO/LvCOmK7HFa7e77zie8pFzvmigIxTJE++w7X6R0MqSwu+dSeHDslRqcAfXes9oR9mp2VYVGh4OhRqjdVVuDcQh3qnHfbvVvqtXO1TOiOxEBBHaNEEBixemf9lo/zf0OWG3C3P0zfstL+b+hywu5O6MCchjXambyndaU2qNVhYieZFC65cWZQK5chdK61I1YQqMAiwjgIxRmBK0xqe5JQjh6ZaA9hyyUiQnFMiEi4JmKmdo1IQB1lEBSkjTfnPTshKMOANkHBBvLwQcExIPySoOvkUkB1SoasIxzZ3BY8OHKD8FqVrXFSm17TMgfBZMO76lXDgTEpzUXHYyPL+ynNelcb8LWGoJx6tBSLE76YmTa0gP/ALf0OWD3jIJXoL0n0s9Cm3/UPnkKwnFKEOIKEJboWUdWQdcJBx5J3cUoTRzFeyaC5EV7ITmkwHvXa1BazWMi1GYBB93b8l1zIRSEaGsAajBL0qcCSm7d1gXZ0hFO6NnI8V0M1WCHaNkjVGqXhJVRqiwLsTRgVxBAYd03aIx2SdEpRMSfYoNvFKpCZCUn8lhGhU7HwQwi9NKtnHIj5Lk/D5JjRImTtIJ7p18Ur6HgbnY1xUY1zdiEFV/R/ic0nMJ0aTE7xOiC53adHQjTfSZULaNF3Sr+grIeJKYLsw2OvyWw+kijmo0h/qH/ALXLKru3LmFvMEjw5fmpcqlY6VxKWRrBUnRwIuZ6yYHakK9rB13V1wQh9pljUT3TG6fJOlaFhFPTM8urQ0z1HUJa2DXCPNO79pY8sdtJ0TF1NzDLdWlPdoSqYjfWRbqNj7lHvp6xzVipEmOYO6RxHDJ9tmo6Ixy1pmlD1EZTmI6JoN06ggxzKalWslEB7kpRGqSlK28yVrGfQu5ia1mpyXJC5RFj2JNZIQLUGkrpQKC1FLhuh7EnQbpqlmhGyUnsSA+KUDdV19KB2Su8/JEVsFYwD3Aeaa026HwS1Y6x2D4rlNu/cFmhk9E9wzc5JjTT811NbFhyyB2IKMqsomz0Px+8CnSzbGpHd7Jg+cLP761Idmjf2T39fFapxFh/rqRZlzfEdCFU6OAVyzK+k4EeySY1A+64LiyXyOmFUZrjeH7PA3UhwjWMVKXUSO8aqy3PClyQW+ocRy2096LhfAl1Tf63K0ZYOWdXyIIEdi13GmbVlC4soDM14/FPmouwAfNN3gehWg8QcG3b9GW7zDjEAbHbmoex9H99nE272jXXTQwSJ16wqxf0EkvsVa1BY7I4aTrKkWjI7TVpVmuuBLyo1rxbuD9iNOXM6pS24MvYLX2z+/T5qcm3sZKioX2EAg1GDtjoq79h1grWKPCF8P8A4HR3t+abXno9unHM23cD0JZ800MrWmK4R7Muq4W4CR5RqkKbCJ3Wmt4EvedrU8hr70liHo8u3Q5tq8HnoPmrQy+MScNaM5ISVZmi0H/06vv4V/k35pG59G+IEaWr/d81bmiKTRQGtCUV1HoyxD+Ff5t+aMPRniP8I/zZ/UtzQzsqNsNPFLxyhXKh6OL8AA2r/Nn9SOfR5f8A8K/zb81vkQjg2Unl2SuPCvI9HV9H7M/fq35rl76N74xltndurP6llkRvjZnw1J8E6taehPYrmPRriH8M7/dT0/6k5p+ji/Aj7Of9zP6lnkVDKLIPBwMmvWUFZ7fgO/aI+zu/3M/qQXPKmy6tI3ULqCCAALiCCxgIFBBYDCyuoILGAgggsY6ggggE7K5K6gsY4gggsYCCCCwAIQggsEEIQggsY4gggsY//9k=
http://img.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5-01-28/656/n03a00_p_01_04.jpg張靈甫將軍
劉梅初的老長官,張靈甫將軍。(網路照片)
支援衡陽保衛戰

沒有想到的是,劉梅初與陳姓少年居然被國軍便衣隊誤認為漢奸,被五花大綁起來嚴加拷問。原來,在兩人到達沔水橋前一天,有兩個跟他們年紀相仿的日軍密探拿著手槍到了當地,到處向路人打聽「重慶軍」的消息。這讓劉梅初與陳姓少年無論如何解釋,對方就是把他們當漢奸看待。甚至,負責審問的軍官還告訴兩人,只要承認自己是漢奸就可以不被槍斃。

聽到槍斃這兩個字,陳姓少年嚇得差點昏倒,但是劉梅初卻堅決表示寧死也不承認自己是漢奸。然後,劉梅初還告知對方自己參加過三民主義青年團,從初二開始就立志報效中華民國,因此被扣上漢奸這個大帽子對他而言比死還難過。那位軍官覺得沒有辦法,只好把劉梅初與陳姓青年押送到團部,由團長蕭鳳鳴中校負責審訊。

幸運的是,蕭團長本身也是湖南湘鄉人,因此在測試了劉梅初對老家是否真的瞭解,並要他用毛筆抄寫一份《國父遺屬》後,爽快的承認兩人絕對不是漢奸。考量到部隊需要會讀書寫字的人,而且當時湘鄉也已經淪陷,所以蕭團長建議他們兩人先留在部隊,跟著國軍一起行動。雖然沒有從軍的打算,但是劉梅初與陳姓少年還是很識相的接受了救命恩人蕭團長的建議。

穿上不合身的軍服後,劉梅初才知道自己參加的是大名鼎鼎的中央軍嫡系部隊,陸軍第74軍麾下的第58師第172團。他表示,時任第74軍軍長的是施中誠將軍,而第58師師長就是國軍的頭號名將張靈甫將軍。劉梅初指出,在他進入74軍服務後不久,張靈甫將軍就升任副軍長職務,因此第58師師長一職就由蔡仁傑將軍接替。這兩位將領,都在國共內戰期間的孟良崮戰役中壯烈殉國。

一進入部隊,劉梅初就因為第74軍奉命開往衡陽替方先覺將軍指揮的第10軍解圍而踏入戰場。他表示在張靈甫與蔡仁傑兩人的指揮下,第58師將士在戰場上所向披靡,用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就將盤據雞窩山上的日軍擊潰。只是這場勝利也讓74軍本身損失慘重,無力繼續往日軍重兵包圍的衡陽前進。所以他們只能將防線交給友軍,然後沿著衡邵公路往後方撤退。

在抵達邵陽水東江的時候,劉梅初目睹到一位老婦人手裡拿著麻繩,準備在祖先牌位前上吊自殺。在老婦人身邊,還有一位疑似是她孫子的小男孩在哭鬧。劉梅初馬上上前詢問是怎麼一回事,才知道原來老婦人不知道日本人打進來後要往哪裡逃,想乾脆自殺一了百了,只希望祖先可以代替她看顧好小孫子的性命。此刻,劉梅初先前逃難的經驗派上了用場。

他告訴老婦人要盡量多帶些衣物、食品與飲水,逃難的時候要盡量避開公路兩旁的村落,而設法進入山上人煙稀少的村落躲藏。途中如果遇到日本兵,一定要進入深山或者草叢裡面躲避,等到他們離開後才能繼續行動。聽完了劉梅初過來人的經驗,老婦人似乎對如何活下去又有了些信心,向他道謝以後就帶著孫子衝忙離去。

吃完晚飯休息了一會,第74軍繼續往邵陽方向移動,不過在進入一座峽谷的時候,他們遭到日軍伏擊。蕭鳳鳴團長立即命令各機槍連就地向兩側敵軍陣地開火還擊,並掩護步兵撤退。處於如此激烈的戰場中,沒有接受過正規軍事訓練的劉梅初唯一能夠做的,就是在中彈以前加速前進。只是他在經過一個斜坡的時候,還是不小心被絆倒。

當下,劉梅初覺得地面上有熱濕濕的液體。剛開始,他以為那只是人們留下的小便不以為意,爬起來後繼續前進。過了將近半個小時,第172團的官兵們衝出了山谷。他們在天亮時抵達了目的地邵陽,然後大夥接獲命令就地休息。剛倒在一棵大樹旁準備休息的劉梅初,突然發現所有人的目光都在注意自己。而且衛生排的一個軍醫還走了出來,詢問劉梅初身上有沒有哪個地方不舒服。

劉梅初表示自己沒有什麼不舒服後,軍醫又要他將雙手上下擺動兩下,然後再往前走五步。於是劉梅初只好照著軍醫的吩咐做這些動作,以證明自己沒有受傷。隨後,軍醫便問他身上為什麼都是血。到了此刻,劉梅初才恍然大悟,瞭解到自己早上摔倒的時候並不是倒楣碰到了別人的尿液,而是掉進了戰友們陣亡或者受傷後所留下的血泊之中。

回想起在山谷躲避日軍機槍的那一刻,劉梅初表示自己如果沒有跌倒,很有可能當下就被敵人給打死了。劉梅初因此相信一定是因為他早上成功說服老婦人打消自殺念頭,老天爺才特別顯靈保佑自己。這段經歷,讓劉梅初更加認定做好事一定會有好報,並讓他願意在後來出任太平島指揮官的時候,出面庇護為越共當局追殺的越南難民與僑胞。

74軍高級將領
抗戰勝利後,74軍高級將領於南京合影,劉梅初對這支部隊長官的評價異常的高。(網路照片)
http://img.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6-08-01/656/20160801003695.jpg
第74軍文書見聞

撤離前線後,劉梅初與陳姓少年隨172團進駐武岡的花園地區。在那裡,讀過書的劉梅初被調到第3營第7連擔任文書上士,至於陳姓少年則因為沒有受過教育的原因,只能夠當傳令兵,兩人也就此分道揚鑣。劉梅初還記得,第7連連長一開始是軍校14期畢業的陳名高少校,但是不久以後就換成了祖籍湖北省的湯禮武上尉。

劉梅初表示,文書上士的主要工作是保管連上關防、主官印信、箕斗冊、戶籍冊、官兵名冊、官兵住院四聯單、官兵傷亡報告四聯單、逃亡報告四聯單與通報簿等文件。這些文件平常都裝在一個公文箱內,保管起來十分容易。劉梅初另外一個工作,就是協助擔任172團特務長的中美准尉編寫官兵薪餉名冊。只是每個星期,他們這些文職人員都還是要去團部接受兩次射擊訓練。

每一次訓練要花兩小時的時間,平均擊發三次中正式步槍。第一次進行中正式步槍射擊的時候,由於緊張加上不熟悉槍械的緣故,劉梅初打出去的三槍都沒有擊中標靶。等到劉梅初逐漸熟習如何操縱中正式步槍後,他才沒有在第二次與第三次射擊訓練中發生脫靶的意外。不過,身為文職軍人的劉梅初,學習射擊純粹只是為了自衛,並沒有親自上戰場的必要。

由於第3連行伍出身的幹部大多不識字,因此劉梅初的最後一項工作,就是將每個新兵的資料,包括姓名、籍貫、年齡與家事等報告給這些長官。令劉梅初印象深刻的是,這些不識字的幹部記憶力大多數都特別好,所以他只需要講解一次,對方都可以把新兵的長相與背景牢牢記住。他表示,當時補充到74軍裡面的新兵以貴州人為主,同樣也是文盲居多,而且體質也不好。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中華民國政府將教育程度最好,體格強壯的士兵都派到國外,支援盟軍在滇緬戰場上的反攻。因此哪怕是像74軍這樣的中央軍嫡系部隊,得到的新兵質量也是遠遠的比不上抗戰初期時的情況。不過,由於識字的關係,劉梅初在第3連頗受部隊長官與基層士兵的歡迎。主要原因,還是在於劉梅初能夠幫這群沒有識字能力的官兵讀信與寫信。

提到與家人通信,劉梅初還不忘讚揚戰時中國部隊的郵政系統。他表示,第74軍官兵寄出的郵件信封上,一定會蓋上「萬金家書」四個字。蓋上這四個字的信,不僅能夠在一個月內寄到目的地,而且無論是寄往大後方還是淪陷區都通行無阻。劉梅初表示,他在1944年10月初寫回家的信,在10月中旬就寄到了目的地。

到了大該11月中旬,他就收到了家裡回信,才得知祖父也被日軍抓去當苦力的消息。由於祖父已經好幾個月沒有回家,劉梅初以自己過往的經驗研判他一定是因為年齡太大的原因被日軍評估沒有利用價值,而在途中遭到了殺害。得知這個消息時,劉梅初一度難過的痛不欲生,所幸連上官兵不斷向前安慰他,並發誓會為祖父報仇之後,其情緒才逐漸平復。

在武岡,劉梅初第一次有機會觀察第74軍在和平時期與老百姓相處的情況。他表示,部隊官兵平常住在民房裡面,生活起居一切都靠老百姓的配合。所以為了維護良好的軍民關係,第58師師部特別組織了一個康樂隊,專門表演傳統戲劇或者話劇給民眾觀看。同時,第74軍在紀律上的要求相當嚴厲,凡偷竊民眾財物者,都一律只有槍斃示眾的下場。

老先生表示,他們一天吃兩餐,平常吃的東西是糙米。反而在與日軍作戰的時候,民眾為了鼓舞官兵士氣,會準備豬肉或者雞肉給阿兵哥們吃,食物品質反而會有大幅度的提升。劉梅初表示,即便是像第74軍這樣的王牌部隊,穿的也是破破爛爛的草黃色軍服。由於軍服從後方運送到前方要花好幾個月的時間,他們往往是夏天的時候領到冬天的衣服,冬天的時候領到夏天的制服。
http://img.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6-08-01/656/20160801003664.jpg
抗戰勝利時的芷江
中美軍民於芷江歡慶日本投降,本彩色照片由駐華美軍通訊兵拍攝。(Joseph Day)
從湘西會戰到抗戰勝利

唯一讓劉梅初感到欣慰的,是第74軍做為國軍最精銳的部隊,得以比其他國內作戰的部隊更優先獲得美軍的支援。與在緬甸作戰的新1軍與新6軍不同的是,第74軍除了接收了少數的湯普森衝鋒槍外,在抗戰末期使用的武器還是清一色的以國產的中正式步槍、60與81迫擊砲為主。劉梅初表示,美軍最直接的支持主要還是來自於空中。

首先,美軍在第74軍麾下的每一個步兵師都派駐了一位顧問。劉梅初還記得在他們58師師部裡面,就有一位揹著卡賓槍的美國顧問跟著師長蔡仁傑到處行動。他設置了一個空中管制組,隨時可以呼叫美軍運輸機呼叫飛機進入第58師的防區空投中正式步槍的彈藥。所以在戰場上,他們至少從來沒有遭遇過子彈短缺的問題。

其次,則是在戰況危機的時候,空中管制組會呼叫第14航空軍的P-40或者P-51戰鬥機以燃燒彈攻擊日軍。劉梅初表示,空中管制組在師部可以用無線電直接與中美空軍混合團的戰鬥機聯繫,但是在他們團部,卻必須要鋪設對空聯絡板,告知P-40或者P-51的飛行員日軍目標的所在地。得到中美空軍的充分支援後,第74軍在抗日戰場上的表現更是如虎添翼。

也因為第14航空軍摧毀了日本陸軍航空隊在華力量,掌握了中國戰場的制空權,做為盟軍主要空軍基地的湖南芷江也就成為了日軍欲除之而後快的眼中釘。於是,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岡村寧次於1945年4越命令第6方面軍第20軍軍長坂西一良向芷江發起進攻。中國戰場上由日軍所發起的最後一場大規模戰役,即湘西會戰於焉爆發。

由於得到了第14航空軍的全力協助,而且後來國民政府又緊急的從貴州空運全副美式裝備的新6軍官兵前往芷江參戰,劉梅初表示日軍根本就沒有獲勝的可能。更何況到了此一階段,就連第74軍也開始接收了火箭筒與75mm山砲等殺傷力強大的武裝。日軍的防禦工事與陣地,即便不為中美空軍混合團的戰機所摧毀,也難逃火箭筒與75山砲的蹂躪。

然而,這並不意味第74軍在湘西會戰中打得非常輕鬆。劉梅初表示他們單位在與武岡遭遇到了慘重的損失。先是老連長湯禮武上尉陣亡,一個星期後繼任的新連長吳成明中尉也壯烈成仁。如此令人動容的表現,讓劉梅初感嘆在華人世界居然還有許多人質疑中央軍將士的抗日決心,質疑蔣委員長領導對日抗戰的歷史事實,讓他感到十分難以理解。

湘西會戰結束以前,大約是在1945年5月,劉梅初在陸軍官校第2分校擔任副總隊長叔祖父劉祿光奉家人之命,到武岡第74軍第58師第172團第3營第7連來找他。劉祿光詢問劉梅初的意見,是想要進入陸軍軍官學校深造成為真正的職業軍人,還是回老家完成原來未完成的學業。原來,他先前就讀的東山學院已經在南薰鄉的一座關公廟裡重新開課。

離開老家已經超過一年,懷有強烈思鄉情緒的劉梅初最終還是做出了回東山學院上課的決定。於是在劉祿光的陪同下,劉梅初辦好了請假手續,就此離開了第74軍。這個決定,讓劉梅初無法與其他第74軍的弟兄們一起分享在湘西會戰中擊敗強敵的喜悅,但卻也讓他躲過了後來跟著部隊一起在孟良崮戰場上遭到共軍殲滅的下場。

回到故鄉不到三個月,劉梅初就從廣播上得知日本投降的消息。當天,他與同學們一起放著鞭炮慶祝這勝利之日的到來。不久後,劉梅初就親眼目睹到中央軍部隊重返湘鄉,接受當地日軍投降,並且清點他們上繳的三八式步槍畫面。唯一令劉梅初感到遺憾的,是進入湘鄉接收的國軍單位是陸軍第73軍,而不是他所親自服務過的74軍。

儘管只打了一年的抗戰,與第74軍將士們同生死,共患難的日子仍讓「為中華民國生存發展而戰,為中華民國安全福祉而戰」的堅定信念,紮根到了年輕的劉梅初心中。伴隨著戡亂局勢在1947年春天走向惡化,劉梅初毅然決然的報名參加第2期青年軍。他被編入了由覃異之任師長的青年軍第205師,並於該年年底隨部隊渡海來到台灣高雄鳳山的陸軍第4訓練班受訓。

運氣極佳的劉梅初,可能是受到陸軍訓練司令孫立人將軍賞識的原因,被調到台灣省防衛司令部擔任諜報部主任,因而沒有跟著青年軍第205師一起被調回華北參加戡亂作戰。所以,他也沒有受到傅作義在1949年1月23日宣佈倒向中共陣營而與其他205師的弟兄們一起成為解放軍的俘虜。繼續留在台灣發展的劉梅初,也因而有機會在1952年考取陸軍官校第25期,成為一個真正的黃埔軍人。

隨後,他隨陸軍第81師出征金門,並在1958年的八二三砲戰中再度為了捍衛中華民國的自由民主體制而出生入死。1962年9月,陸軍第81師與海軍陸戰隊第1旅合併為陸戰隊第2師。在陸軍任職多年的劉梅初,也因而轉了軍種成為了海軍陸戰隊的軍官。無論是在陸軍還是陸戰隊,劉梅初出色的表現都深獲上級肯定,因而在1978年奉令出任太平島指揮官,捍衛中華民國國土的最南端。

雖然,劉梅初是在抗戰勝利後的第二年才正式參加國軍,而且還要等到政府遷台之後才考入陸軍官校,但是早年那段陰錯陽差加入74軍,與這支王牌部隊並肩作戰的歷史,對他的影響卻是最深遠的。從那個時後開始,無論面對的入侵者是日軍、解放軍、越南人民軍還是菲律賓的漁船,劉梅初都堅決站在捍衛中華民國領土完整與民主制度的第一線,絕不退縮。本專訪感謝中國青年軍協會高雄分會協助完成。


wugang 发表于 2016-8-9 19:12:06

虹橋之役無名英雄真烈士符岸壇——淞滬戰爭第一鎗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6-8-9 20:21 编辑

http://webpic.chinareviewnews.com/upload/201309/1/102711344.JPG筆者丘秀芷祖籍廣東蕉嶺是客家先賢丘逢甲的孫女。其夫符兆祥即符岸壇烈士之子一般人僅知蘆溝橋七七事件,引發
蔣委員長於蘆山宣布抗戰。其實,帶動
中國全國正面與日對決應是淞滬戰爭。
 而淞滬戰爭誰開第一槍的事蹟,
卻幾乎被湮沒了。事件之主要人物之際
遇更是悲慘至極。歷史一直沒有給予真
正的還原。
有一件事被國人忽略了,那
就是虹橋之役,海南島人符岸壇,民國26年8月9日,在
上海虹橋機場擊斃日本海軍陸戰隊中隊
長大山勇夫及一等兵齋藤要藏二人,引
發淞滬大戰,卻不為國人所知...............無名英雄真烈士——淞滬戰爭第一鎗(一)http://img.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6-02-17/656/20160217004392.jpg汪精衛親自和日本軍方簽下了「淞滬會戰停戰協議」。
編者按:兩岸史話板塊將在近兩期刊出台灣抗日親屬攜進會會長丘秀芷女士的來稿。她以符岸壇烈士後人的身分,為我們講述符岸壇是如何打響淞滬會戰第一槍的。強烈的民族責任感、娓娓道來的口述史筆法,為我們再現了這位在歷史性的戰役中幾乎湮沒無聞的烈士形象。

民國26年(1937年)7月7日,在河北宛平開第一鎗的是吉星文,一般人稱此一鎗是八年抗戰開始日。其實之前,瀋陽9.18(1931年),上海1.28(1932年)中日軍早已正面開戰,9.18嚴格說起來是不戰就開城的,但已是東北人苦難之開始,1.28苦戰一個多月,十九路軍聲名大噪,國人視之為英雄。卻也種下十九路軍許多成員,日後悲慘的命運。

尤其曾是十九路軍上校符岸壇,5年後在民國26年8月9日戌守虹橋機場時,奉命擊斃傲慢闖入機場2個日軍之後,極短時間內有一連串奇異的遭遇,這更是抗戰史上一個無法記載清楚的歷程。

一段被抹滅的歷史

民國26年,7月7日吉星文打死一日本士兵,大家都知道,同年10月,800壯士(其實只有400多位)苦守四行倉庫,謝團長和孤軍的事蹟也眾所周知,謝團長不死於戰爭中,卻是被部下刺死,真是冤哉。而四行倉庫戰事之前開啟淞滬戰爭的虹橋事件,卻假象掩蓋了部分真相,令真正的烈士被淡忘。

先說虹橋事件關鍵人物符岸壇,他1897年生於海南文昌世家,民國6年(1917年)高中畢業後,與海南同鄉多人和粵籍青年以及華僑共90多人,到雲南投入蔡鍔將軍主辦的雲南講武堂第12期,葉劍英也是該期學生。這些學生都為支持二次護法而投效軍旅以報效國家。

12期學生多於3年後,也就是民國9年(1920年)畢業,符岸壇先是在剛成立的黃埔軍校任教官,後赴法國留學,回國後又任教並開始著書多冊。民國15年7月9日,廣東革命軍10萬人誓師北伐,符岸壇加入第4軍,隨軍參戰。民國19年第四軍改為第十九路軍,這時學養俱豐的符岸壇已升為上校團長。

十九路軍在協助蔣中正中原大戰中擊敗軍閥馮玉祥和閻錫山。蔣光鼐為總指揮,蔡廷鍇為軍長。十九路軍為道地廣東軍,陳銘樞帶軍北伐完成後,民國21年1月28日,和日軍在上海有遭遇戰,以極落後的軍備居然打了一個多月,上海人民戰志高昂,但上海是租界地,國際居間調停,繼中日冀北和平協定後,南京政府不得不與日本又一次簽和平協定。十九路軍被調至福州。

十九路軍原多廣東人和華僑,領導者陳銘樞、蔣光鼐、蔡廷鍇及李濟琛對南京政府之協定不服,入閩後第二年,民國22年(1933年),聲明要抗日,改國號、國旗,陳、蔣、蔡、李等將領,挾1.28抗日威名,聯繫其餘粵軍、桂系軍,結果彼等不願參與,福州當地仕紳更不願改國號、國旗。

甚至十九路的部隊校級以下也不願改軍名為所謂「人民革命軍」,反而配合中央軍反制,民國23年1月,中央軍很快的化解所謂「閩變」。陳銘樞、蔣、蔡、李等叛軍將領逃到香港。南京政府將驍勇抗日勁旅十九路軍解散。

十九路軍潮起潮落

上校符岸壇在講武堂的同期同學符昭騫,當年原就是為二次護法同時由海南投入講武堂,符昭騫知道同鄉同學又曾當上黃埔初期教官的符岸壇,學養豐又能戰,建議83師師長劉勘和平收編十九路軍勁旅,認為將來必為抗日作戰不可少的力量。劉勘同意收編十九路軍,將之打散。原為上校的符岸壇被降級任為上海保安總團的第1團中校團長,戌守虹橋機場。

其實早在1932年1.28上海事變之後,國際居間調停國民政府被迫簽休戰協定,南京政府仍認知中日終須一戰。上海、南京間及早布置防線,1932年至1936年構築完成。二線吳縣、常熟、福山(吳福線),無錫、江陽(錫澄線),二防線皆利用湖泊、河流、天然障礙,可打持久戰。(待續)
https://encrypted-tbn1.gstatic.com/images?q=tbn:ANd9GcSvps7S6me9n2OWgM53nGGEpYmQqWP2cBgoi7AgvFmyRXUx_tna
(作者為台灣抗日親屬攜進會會長)http://opinion.chinatimes.com/20160808007534-262107
淺談汪政權之八https://ocahtw.files.wordpress.com/2016/05/59-62-1.jpghttps://ocah.org.tw/2016/05/23/59誰開淞滬戰爭第一槍?丘秀芷/筆者丘秀芷祖籍廣東蕉嶺是客家先賢丘逢甲的孫女。其夫符兆祥http://4.bp.blogspot.com/-wW6DDMrrQCY/TeF8O1EV6tI/AAAAAAAAHkc/cuRJhlz7ULo/s1600/%25E9%2587%2591%25E5%25BA%25B8%25EF%25BC%259A20060714%25E6%2596%25B0%25E8%2581%259E%25E8%2587%25AA%25E7%2594%25B1.jpg即符岸壇烈士之子https://scontent-hkg3-1.xx.fbcdn.net/v/t1.0-9/13887010_1234781183200194_2619609492863510330_n.jpg?oh=2aa5b1260c7edb9a5842920383d30c05&oe=58529E31
真假「宋子良」
一位華僑的英勇抗戰-柯博文軍統香港站的華僑情報員曾政
忠,憑智謀鏖戰日本軍方,最後獲勝的
實例https://ocahtw.files.wordpress.com/2016/05/52-58.pd       虹橋機場事件歷史的真相往往由後人揭示:1937年8月9日發生的虹橋機場事件,並不是一個偶然事件,而是中國向日本全面發起抗戰的一個導火線,符岸壇成為點燃這個導火線的一個勇士。七七事變爆發時,蔣中正正在廬山,他急忙下了兩道命令:(1)令正在青島養病的京滬警備司令張治中馬上歸建備戰;(2)令何應欽由南京軍政部統一發放上海保安總團和上海警察總隊的一切彈藥供給。張治中接到蔣委員長急令後,即返回南京並著手從幾個方面安排上海戰備:(1)將駐紮蘇州的獨立第20旅(鍾松旅)一部分換上保安隊隊服,於7月底秘密開進虹橋機場;(2)運送麻袋到上海,裝上沙子後,由上海保安隊在深夜運到各個路口兩側的建築物裡;(3)在虹橋機場重要地段,則開始正大光明地修建戰鬥工事。日本駐滬海軍特別陸戰隊司令官大川內傳七察覺上海保安隊修築戰鬥工事後,派出間諜化裝成市民,對上海保安隊的行動進行偵察。一個陸戰隊小隊長和一個軍曹摸到中興路的一個公所,看到那裡不僅堆有大量沙包,還是保安第二團重機槍中隊的駐地。保安隊隊員抓住了這兩個日本間諜,訊問一番後,很快就把這兩個日本間諜放了。日本海軍駐華武官本田輔即派他的手下沖野亦男少佐到上海保安總團團部,向保安總團團長吉章簡提出抗議,卻被吉章節團長頂了回去。本田和沖野在吉章簡那裡碰了釘子後,日本駐上海總領事岡本季正直接找上海市長俞鴻鈞抗議,岡本質問俞鴻鈞上海保安隊為什麼突然築起戰鬥工事?對於岡本的質問,俞鴻鈞回答:「如果貴國在東京做工事,我們是不會過問的」。岡本在俞鴻鈞那裡碰一鼻子灰,他回到總領事館,與武官本田輔、海軍特別陸戰隊司令官大川內傳七等人商議對策,遂決定派出海軍中尉大山勇夫和一等水兵齋藤要藏兩人到虹橋機場偵察。日軍在上海生事被擊斃8月9日傍晚,日軍刻意想在上海挑起事端,日本海軍陸戰隊中隊長大山勇夫和一等兵齋藤要藏,著軍裝,開軍車強行進入軍事要地虹橋機場,機場保安團團長符岸壇上校請示上級後,將此兩個日軍官兵擊斃。日本上海總領事岡本季正立即趁此機會提出嚴重抗議,邀中外記者大肆宣傳,要求中國保安團退出上海。上海市長俞鴻鈞拒絕,本來8月10日中方已解除符岸壇職,但日軍大隊殺來,8月13日日軍大舉入侵,淞滬戰爭於是爆發。符岸壇奉命回第一保安團率軍反擊日軍,但弱不敵強,加上遇颱風,戰區變成沼澤,符岸壇立於泥濘中多日,腳創傷沒立即醫治,後來我軍方為息事,撤換符之團長職位。另一方面,表面上嘉獎升他為陸軍預備第六師副師長,卻.........https://scontent-hkg3-1.xx.fbcdn.net/v/t1.0-9/13934941_1234781336533512_9128112667427863964_n.jpg?oh=4155aa212a1b053e71eb2b084659e3ca&oe=581C1CAB全球华文写作人的符兆祥秘书长http://wxs.hi2net.com/home/upload2007/2012196557328.jpg

wugang 发表于 2016-8-9 19:48:04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6-8-25 16:53 编辑

1937年8月9日下午五時半,日本帝國海軍陸戰隊西部派遣隊中尉大山勇夫帶一等兵齋藤要藏,乘車由法租界入上海虹橋機場警戒線內,於附近滋事,中國保安隊阻其前進,雙方發生衝突,保安隊死一人,大山等亦被擊斃,由是引起交涉。是為虹橋機場事件。此事發生,增加上海戰爭危機,但雙方均表示用外交方式解決。中國亦派大軍分布在真茹、閘北及京滬鐵路沿線,藉以自衛。張治中被任為京滬警備司令,所統率之部隊為第八十八師、第八十七師及教導總隊.日軍以此為藉口,要求國民政府撤出上海保安隊,拆除一切防禦工事,並向上海增兵。中國持不擴大事態方針,由上海市長俞鴻鈞和國民政府外交部秘書周珏分別向日本駐滬總領事和日本海軍通話,與日軍折衝。當時日方聲明,日本海軍陸戰隊官兵本日未有奉命外出。縱令有人外出,也決不會有到虹橋機場。因為日本官兵是絕對不應該到機場的。

8月10日,日本運送增援部隊到上海。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8/8e/Tokyo_Asahi_shinbun_1937-08-14.JPG《朝日新聞》1937年8月14日的宣傳戰第二次上海事変勃発を報道する東京朝日新聞昭和十二年八月十四日付の紙面、「暴戻支那」とは中華民国に対する敵愾心を持った表現である。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8/8e/Tokyo_Asahi_shinbun_1937-08-14.JPG

Tokyo Asahi Shinbun(東京朝日新聞社) - 太平洋戦争研究会編・森山康平著「日中戦争」河出書房新社、2000年、30頁より転載
10月5日,美國總統羅斯福於芝加哥舉行隔離演說(Quarantine Speech):「(日本)現在已出現了無宣戰佈告或警告,無正當理由就被空襲,殺戮包括婦孺在內的一般市民。這好戰傾向有逐漸流行蔓延之虞,應由愛好和平的國民共同給予防阻隔離。」中國駐美大使王正廷:「美國總統演說,全國響應,中南美各國亦均贊助……美國在九國公約會議可能將主張先禮後兵,設法調停;不遂,與各國採取制裁方法……」但陳公博在巴黎與中國駐歐使節開會後不表樂觀:「因為他們態度都不很積極。」10月6日,日本外務省河相達夫對於美國總統措詞強硬的演說作回應:「現在世界上『有資源國家』與『無資源國家』的爭執,熱烈討論資源、原料分配不公的問題,如不能矯正此不公平,而『有資源國家』拒絕對既得利益讓步時,是否除了戰爭外別無他法?」日本的說法:蔣介石進攻日本上海租界前奏
偽裝的中國保安隊與大山勇夫射殺事件

虹橋機場事件,許多關於抗日戰爭或淞滬會戰的書籍和文章都是說日人要硬闖虹橋機場,並且都認為是日方為達到其全面侵華的目的而蓄意製造的藉口,而實際情況並非如此。

基於「一二八上海停戰協定」的約束,七七事變後,一部份中國軍隊即換穿保安團制服(和平維持部隊),在不能駐軍地區‧......

813開戰前夕,蔣介石圖謀一口氣拿下日本上海租界以震撼國際。

中國部隊先後動員了黃埔嫡糸部隊近20個師,再加上粵、桂、湘、川、黔和東北軍、西北軍部隊共計85個師另10個旅,約計70萬餘人,投入淞滬戰場,戰役本身持續了三個月。


http://pds.exblog.jp/pds/1/201507/21/79/e0040579_1714675.jpg蔣介石先偷偷摸摸派第88師第523團換穿保安隊制服進入閘北烏橋一帶先期秘密進駐、佈防、構築工事。

8月9日之前,本駐無錫的88師523團(團長吳求劍)化裝成保安隊分批潛往上海閘北,在閘北一帶租用民房,在室內建鋼筋水泥掩體。

這次秘密行動還透過上海黑幫杜月笙的幫助。

故在後來閘北八字橋最前線地區,可以見到戴著保安隊英式鋼盔的部隊存在,其實他們是88師德制師偽裝的。

8月11日又令廣東陳勉吾獨立第20旅第658團喬裝憲兵進駐南翔、659團喬裝保安總團進駐虹橋空港、

1932年的《淞滬協定》規定中國軍隊只能駐在昆山、蘇州一帶,上海市區只有吉章簡的兩個保安團、警察局的員警、虹橋機場的守備連。為了使這一行動不打草驚蛇,旅長鐘松特地換上便衣,和上海警備司令部參謀處處長朱俠、保安總隊隊長吉章簡一起親自佈置。

然而,進入駐虹橋機場的中國軍人雖然行動隱秘謹慎,但還是被嗅覺靈敏的日本人發現,並前來偵察。

8月9日,日本上海海軍特別陸戦隊中隊長大山勇夫中尉與(海軍兵学校第60期卒業、死後海軍大尉特進)斎藤與蔵一等水兵(死後三等兵曹特進)駕駛汽車前往上海共同租界各路段繞繞。

大山勇夫與斎藤與蔵由虹橋路往上海共同租界的國際自由通行路段碑坊路行進,一路觀察到中國保安隊竟「公然的」在國際自由通行路段路旁設置路障與防禦工事。

突然在距離虹橋機場前300公尺處,機槍子彈由車後掃射,大山與斎藤被打成蜂窩。

機場守備部隊在打死大山和齋藤後,發現日方沒有後繼兵力,趕忙打電話報告警備司令部張治中,張治中派參謀處處長朱俠立即驅車前往處理。

朱俠立即指示將大山與斎藤的座車「移動」300公尺到虹橋機場門口附近,製造「第2現場」。http://wtfm.exblog.jp/1434489/

wugang 发表于 2016-8-13 17:51:30

紀念抗戰勝利七十一周年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6-8-13 18:16 编辑

無名英雄真烈士——飄泊孤雛不忘國(二)
2016/8/9 下午 08:31:55丘秀芷開第一鎗打死入侵上海2個日軍的符岸壇,血戰數月受重傷而退出戰場、默默死去的符岸壇,終究為無名烈士。

但日本更早已利用租界由國內調大量海軍勁旅到上海。隨時準備動武。日本海軍陸戰隊司令官大川內傳七,察覺上海保安隊構築戰鬥工事,於是先派海軍陸戰隊成員摸入工事地,被保安隊抓住,很快釋放。日本上海總領事向上海市長俞鴻鈞抗議說:上海為何要築戰地工事。俞鴻鈞幽默答覆:「貴國要在東京構築工事,我們是不會過問的。」

日本海軍決定派中尉大山勇夫和一兵齋藤要藏二人到虹橋機場勘察。1937年8月9日傍晚,2個日軍開軍用摩托車至虹橋機場,先只是附近繞一圈,拍一些上海保安隊的工事照,這時上海保安隊已注意,後2個日軍強行進入機場,才升回上校的機場團長符岸壇立即向總團長吉章簡(也是海南島人)報告,吉章簡再向張治中報告,張治中下令格殺,於是京滬警備司命令符岸壇向大山勇夫、齋藤二人開鎗,二人當場死於軍摩托車上。消息刊於上海申報上。

虹橋機場風雲

日方當然不會善罷干休,我方怕引起國際干預,上海警備司令楊虎與市長俞鴻鈞10日就在現場安排另一具屍體。對日方的解釋是,日軍強行進入機場,打死我一保安隊員,我予以還擊。而且上海警備司令部為了應付日軍要求,立即解除虹橋機場保安隊第一團團長符岸壇之職。

但隔三天,8月13日中日雙方軍隊們在寶山路八字橋正式開戰,淞滬戰爭正式爆發。符岸壇是能戰的軍官,立即被召回應戰。符之職階又被降為中校,8月14日適逢大颱風,符腿部受傷仍立於沼澤中會戰多日,腳傷更因浸水而不得癒療。後我軍被迫離淞滬戰場,受傷的符岸壇無法再參加作戰,回廣東養傷,這段時間中,軍部、國民政府密集的給予任官派令。

軍政部部長何應欽於1937年12月,將已降為中校的符岸壇又給「陸軍第6預備師參謀長」派令。

1938年2月25日,國民政府主席林森,行政院長孔祥熙任符岸壇為「陸軍騎兵上校」,同年3月14日蔣中正委員長給予「茲任符岸壇為第六預備師副師長。此令」正式任為少將http://img.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6-08-10/656/n27a00_p_01_03.jpg。http://img.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6-08-10/656/n27a00_p_01_02.jpg

5月16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軍官訓練團團長蔣中正派任符岸壇為訓練團之教官。緊接著5月19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將官訓練班主任萬耀煌給相同派任的證書。6月5日,蔣中正給予將官研究班畢業證書。短短半年中又讓符中校回升上校,甚至給予少將,這一切又有何用,因為符岸壇已傷重罔治,葬於廣東白雲山。

符岸壇1897年至1937年,40歲英年早逝。20歲時為二次護法入講武堂,23歲是黃埔軍校初期教官,留學法國歸來投入北伐軍旅,30歲升為上校,但1932年1.28之役至福州,又因長官閩變,而被降為中校,至虹橋任保安團長,漸升為上校,又因奉命槍殺了闖入機場之日本海軍陸戰隊中尉大山勇夫及一等水兵齋藤要藏。上海警備司令為了息事寧人而調離符岸壇又降他職,但日軍仍三日後就全力發動數萬海陸軍攻滬。符岸壇又被召回作戰受傷,未幾傷重回廣州而死。

符岸壇之同學同事,後多為名將領,但八年抗戰初即傷重而亡的他只留下一未滿一歲的兒子。兒子符兆祥淞滬之戰前數日在香港出生的http://twimg.edgesuite.net//images/twapple/640pix/20030917/LN05/LN05_004.jpg,生母卻被不能生育的二媽趕走,二媽後來並沒好好照顧他。抗戰勝利後不久,大陸易色,還小學生的符兆祥隨親戚到台灣,在海南鄉親家東飄西泊,除了知道自己父親之姓名,一切細節不知,直到成年結婚多年後,另有海南鄉親輾轉給他一大包他父親的派令,及生前產業證明,但無一張照片。

生命的休止符

符岸壇的兒子一直為稻梁謀,初中時即寫稿煮字療飢,入軍校還因投稿出生地香港而被黑材料跟隨。一生渾噩,也不願追究出身。是他妻、兒從那一大包派令資料看出一二。2014年,符岸壇的媳婦(筆者)去雲南講武堂,看到牆上校友將領榜,有民國初年到以後許多名將多有相片,十二期畢業的符岸壇卻只有簡介沒相片。2016年孫子又去講武堂,在台灣同胞聯誼會協助下總算找到一本書上有爺爺的照片http://img.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6-08-10/656/n27a00_p_01_05.jpg。那應是符岸壇傷重病逝後第一張呈現給子孫的相片。符岸壇年輕時照片。(作者提供)

淞滬戰爭把日軍從華北易攻中國的主力拉到長江流域,拖住日軍作戰力,中國終於八年抗戰勝利,但開第一鎗打死入侵上海二日軍的符岸壇,血戰數月受重傷而退出戰場,默默死去的符岸壇,終究為無名烈士。(全文完)

wugang 发表于 2016-8-18 16:51:48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6-8-18 16:55 编辑

wugang 发表于 2016-8-13 17:51
無名英雄真烈士——飄泊孤雛不忘國(二)
2016/8/9 下午 08:31:55丘秀芷開第一鎗打死入侵上海2個日軍的符 ...
10月24日至25日,國軍因側翼受制,被迫沿蘇州河以南倉促建立防線,36師、87師、88師和稅警總團等德式部隊均在其列。

為掩護全軍後撤,88師仍堅守閘北市區陣地,死守不退,給予日軍重大殺傷,被日軍稱作“可恨之師”!

目睹閘北之戰的英國駐上海部隊司令斯摩蘭准將感嘆到:“從來沒有看見過比中國軍隊最後保衛閘北更壯烈的事了!”――88師自8月13日開戰以來,一直就在閘北作戰,最初是十日圍攻,隨著日軍在寶山登陸後戰役重心北移,88師對當面日軍採取守勢,形成對峙,直至10月27日撤離,足足堅守了兩個半月,未失寸土。(524團副團長謝晉元率該團第1營死守四行倉庫)

直至11月5日,德式87、88、36師和教導總隊已經在戰役中陣亡70%以上的官兵,稅警總團基本損失殆盡。德式師唯一倖存的36師,又在武漢會戰中堅守富金山9天9夜,以堅韌頑強的防禦遲滯日軍第2軍的攻擊,斃傷日軍第13師團逾萬人(其中第26旅團長沼田德重少將重傷,其所屬四個聯隊長亡二傷二)​​,為國軍贏得了調整部署的寶貴時間,徹底粉碎日軍越過大別山迂迴武漢的戰役企圖。此役之後,36師1萬4千人的部隊最後只有800人撤下陣地。

wugang 发表于 2016-8-18 17:06:27

我所知道的國民黨黨產歷史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6-9-4 18:29 编辑

蔣介石曾深情地說:“抗戰獲得最後勝利者,實當時主持行政與財經責任之庸之先生之貢獻為最大!蔣介石提的這個人,就是孔祥熙孔祥熙於1933年擔任財政部長兼中央銀行總裁,1938年又兼任行政院長,一直到1944年下台,長達11年的時間,在幾乎整個八年抗戰中,中國人用以抗戰的所有物資,幾乎都是孔祥熙一力提供的。

孔祥熙去世後,蔣介石曾親自寫了一篇悼文——《孔庸之先生事略》,概括了孔祥熙的四大功勛:“其一,為統一全國幣制。其二,為統一各省財政。其三,為維護教育經費。其四,為充實軍隊餉糧。”並盛讚他在抗戰準備方面“貢獻為最大”。

他締造了一組驚人的數據

大家看看下面這些數據——

在抗戰爆發之前,國民政府每年的國庫支出是11億元,而收入僅僅8億餘元,每年短缺2億多元;

抗戰爆發後,僅1937年,國庫支出就飆升到了將近21億,而收入卻並沒有增加多少;

1939年,國庫支出達28億元,而因戰亂,收入降到了不足3億元。其中,軍務、戰務、購買槍械等費用,佔到了67%。

這就是當時中國政府的窘態,如果不是孔祥熙長袖善舞,東挪西補,中國的軍隊根本支撐不了八年,別說買先進武器了,恐怕連吃的軍糧都沒了。

除了最直接的軍費,戰爭所必須的交通也要耗費大量的金錢。在整個八年抗戰中,國民政府修建了大量的公路、鐵路,將全國各個地方都連通了起來,以保障部隊的順利調遣。自古以來,修路都是極其耗費錢財的工程,這些錢,自然又得跟財政部長孔祥熙伸手。

因此,蔣介石曾深情地說:“(抗戰)獲得最後勝利者,實當時主持行政與財經責任之庸之先生之貢獻為最大!”

也因此,當有人彈劾孔祥熙,逼他下野的時候,蔣介石主動站出來,力挺孔祥熙。

他走之後,國民政府財政癱瘓

大家都知道一個故事,學界大佬傅斯年曾炮轟孔祥熙,三次逼他下台,一直被人稱頌不已,認為傅斯年體現了一個知識分子的骨氣。但實際上,這件事上卻也表現了他的短視。

當時連傅斯年的老師胡適都站出來勸他,不要逼孔祥熙下野,因為還沒有人比他更適合坐這個位子。

這就是知識分子和實幹家的區別。

歷史也證明,當1944年孔祥熙被迫辭職之後,國民政府的財政與金融事業一落千丈,上海、北京等地物價飛漲,經濟完全陷入了癱瘓。蔣介石之所以敗退,除了政治腐敗、軍隊渙散之外,財政上的癱瘓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因此,在孔祥熙的追悼會上,蔣介石說:“先生一身之進退,對國家之安危,其關係之重大如此!當此蓋棺論定之際,世人與歷史,自有其公正之論斷。”


葉以勤:我所知的國民黨黨產歷史(6-1) 無國民黨產 就沒台灣經濟奇蹟2016年08月30日 13:25 葉以勤
http://img.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6-08-30/656/20160830003666.jpg    http://img.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6-08-30/656/20160830003666.jpg                           陳果夫先生是國民黨黨產創始者。(圖/維基百科)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葉以勤先生是陳立夫先生的姨甥,稱陳立夫為姨爸,對陳立夫的哥哥陳果夫先生,則隨表兄姐們叫大伯伯,陳果夫先生是國民黨黨產創始者。葉以勤的先翁葉學皙先生歷任美援運用委員會、行政院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財政部國庫署長、開發基金執行秘書等要職。實際參與、規畫、推動九年國教與十大建設等台灣重要經建與人才培育計畫。
因家世背景關係,葉以勤先生長期聽聞長輩講述國民黨產的來源、演變與運用,有許多第一手資料,是相當珍貴的歷史紀錄。如今目睹國民黨產被扭曲、追討,感慨之餘,振筆寫成萬言以上長文,其間可見中華民國成立以來的種種建國艱辛以及國民黨產在關鍵時刻對中華民國的挹注與貢獻,均為首次批露。由於文長,中時電子報分5篇及最後全文1篇,共6篇,自今日起連續6天刊出。


「國民黨黨產」已經成為綠營利用「轉型正義」一詞,打擊國民黨,栽贓抹黑,污衊醜化國民黨,進而徹底消滅國民黨的策略手段。「有罪推定論」混肴視聽,造成當今世人的誤解。利用這些誤解,綠營更利用人數優勢的立法院,強行通過「不當黨產處理條例」。可嘆的是,國民黨竟無人能對黨產歷史有正確的說明,而有對應。令人不勝欷噓感嘆。
古有「曾參殺人」的寓言。戰國策裡有「三人成虎」的故事。這個積非成是的現象自古以來為政爭者利用。民進黨運用這套戰術。利用優勢傳播媒體,借二二八事件之名,全面抹黑蔣介石,栽贓國民黨。不論事實證明蔣介石的無辜。只作「有罪推定」。反正,逝去的人也無法起來為自己辨解。絕口不提國民黨為臺灣,為這片土地和同胞所付出的犧牲和努力。真相如何,有所冤屈,也都在排山倒海般的漫罵聲中被淹沒了。
以史為鑑,我們看待歷史,可以從裡面學得許多寶貴的經驗。但更重要的,要先瞭解當時的情況。若以現今的思維,批判過去的措施,時空背景不同。既不公平,也非正義。本人因為家世背景,對於國民黨黨產歷史,略知一二。雖然仍是粗淺,但都是家中長輩親身經歷的事實,絕非道聽塗說。願奮力以口述歷史的方式提出,供世人參考研討,以正視聽。也為不負先賢先烈們為中華民國所付出的努力與犧牲,略盡棉薄闡明之力。同時,也希望能讓國家未來主人翁的年輕人,對歷史有正確的認知與借鏡。
首先,我要說「若沒有國民黨黨產,絕不會有中華民國的建立。若沒有國民黨黨產,很可能也不會有臺灣經濟發展的成功奇蹟,也很可能不會有今天臺灣的繁榮昌盛局面」。飲水思源,要從頭來說。中華民國的建立,是先有政黨。由政黨領導革命,推翻了帝制滿清而建立起來的。不禁想起,阿扁女兒陳幸妤發飆嘶吼的話「臺獨難道不要錢嗎?........」。雖然是氣極脫口而出的話,但確是一語道出事實。的確,革命,建國,沒有錢是絕對不行的。何況,推翻的是幾千年,無比龐大,基礎深厚的帝制政權。而我們國家的建立,是在極度窮困,內戰外侮,戰爭一直不斷的環境之下,何其困難艱辛。
建立中華民國是先有主義,有思想理念,依主義成立政黨,以黨建國。民國成立後是以黨輔政。因此,以國民黨的財力支持了中華民國建國,支援國政運作是不爭的歷史事實。在建國過程中,黨國息息相關,難以分別。所謂國庫通黨庫,實際上,應該是黨庫通向國庫,以黨庫襄助國庫,才是真正的實情。
民國創立,很遺憾的是未能統一全國。軍閥割據了大部分國土。清政府與列強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仍然未能廢止,以致各港口商埠租借地仍被列強佔有,而且關稅亦仍是歸列強收取,以賠償清政府的戰敗賠款,國家的財政慘況真的是可想而知了。臺灣亦仍被日本人佔據,袁世凱又一度稱帝。果夫先生和立夫先生的叔叔陳英士先生為了籌募資金作為二次革命討袁之用,欲將有人捐助的土地黨產賣出,結果袁世凱派出殺手,假裝買主,於民國5年5月18日將英士先生暗殺於家門口。英士先生殉國犧牲了,時年方38歲。後來,由於果夫先生年青時曾在錢莊學習過,有經商經驗。所以蔣介石,張靜江先生和果夫先生奉孫中山先生之命,於民國9年2月1日在上海租借區成立了茂新公司。從事股票交易及棉花等期貨生意,由果夫先生主持。一方面為黨籌募資金。一方面作為聯絡據點,以交易所作為掩護,防軍閥追殺。這是最早的國民黨黨營事業。
民國11年2月,茂新證券交易所結束營業。蔣介石南下廣州,後不又回溪口。果夫先生仍留上海。6月16日廣州陳炯明叛變,國父孫中山先生逃到永豐軍艦,幸有蔣公奉電召,趕往領軍護持。戰鬥到8月9日,終於平息叛亂。孫中山先生經過這次歷險蒙難,決定必須建立自己的武力,方能完成統一建國。民國13年6月16日於廣東黃埔成立軍校。最初命名為「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蔣介石被任命為校長。創校初期,設備與教師都缺的情況之下,只得依靠蘇聯幫助。當然,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蘇聯方面的條件是,教學所用的武器裝備,彈藥由他們提供。教官,顧問由他們選派,且必須要有共產黨員參與。史大林的算盤是,為未來赤化中國,建立紅軍作基礎。孫中山先生迫於情勢,只得虛與委蛇,暫且聯俄容共。果夫先生則在上海募集款項,備辦補給,所有軍品,用品都在上海準備,再設法秘密運往廣州。最重要的工作,是學生的招收。要在全國各地招收優秀青年人才,一同來參與這偉大志業是非常不容易的,尤其在軍閥控制地區也是非常危險的事。從考試,面試到錄取後送往廣州,都要在掩護下,避人耳目,秘密進行,非常艱辛。果夫先生在黃埔前三期,招募了5000多人,成為後來北伐、抗戰的國家中堅。最早期的陸軍軍官學校也是國民黨黨營機構之一。軍校校歌,「怒潮澎湃,黨旗飛舞,這是革命的黃埔…….」。(待續)
民國14年3月12日,國父孫中山先生逝世,留下「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的遺願。所謂「革命尚未成功」也就是指國家尚未能統一,雖然已經構思好建國方略、建國大綱、實業計劃等,造福全民的三民主義偉大理想未能實現。這是孫中山先生ㄧ生最大的遺憾。這也是作為孫中山先生最忠誠追隨者,三民主義忠實信徒的蔣介石終其一生努力不懈的目標。可惜的是,蔣介石也僅在其有生之年,將三民主義的部分理想在臺灣實現。但僅這一小部分,已足以證明國父三民主義理論的高明。
民國15年北伐到17年東北易幟,統一大業大至完成。唯有最後一個未能統一的勢力,就是由蘇聯在背後支持的中國共產黨。因此,軍事部分,由蔣介石持續努力。民生建國部分是不能等待的,則由陳果夫先生啟動。
事在人為,人才的培訓是建國的第一要務。因為,五千多年的帝制下,人們對於民主憲政體制和觀念完全無有所知。孫中山先生在三民主義的實踐方法上,就規劃了訓政時期。在這個時期,以弘揚三民主義思想,培養人才,教育全民為主要工作。
所以,陳果夫先生首先成立了國民黨黨務學校,然後改名為政治學校,最後改名政治大學。「政治」一辭起源於國父說:「政者,眾人之事也。治者,管理也。政治就是管理眾人之事」。政治大學就是培養訓練治國、經理國家事務,為民服務人才的學校,為建設臺灣各方面的發展,培養出了許多精英人才。政大也是當初的國民黨黨營重要機構之一。
建國事業,百廢待舉。首先要弘揚主義,宣導政令,教化百姓。傳播媒體不可少。陳果夫先生創立了中央日報。因為當年經營證券交易所時,見上海有外國人設立的小型電台,作播報股票行情之用,十分有效率。陳果夫先生想到,何不設立一個大型廣播電台。於是,有中廣公司的成立。有電台,沒有收音機是不行的,又設立收音機製造廠,生產適合大眾化的收音機。於是,有了黨營生產事業。在當時,電影事業剛開始萌芽。陳果夫先生已看到電影的巨大傳播教化力量,想到可以利用電影將正確的思想教育傳播到各個角落甚至偏遠鄉鎮。於是,建立電影院,也設立流動放映車隊到各地巡迴。同時,成立中央電影公司,自己拍攝電影。後來,蔣公為改善國人生活習慣,推行「新生活運動」社會教育,中影公司發 揮了很大的宣傳功能。多年來,中影公司也為國人在精神生活上供獻良多。
北伐時期,陳立夫先生是蔣介石的機要秘書,負責機要和情報工作。北伐最主要的敵人軍閥是直系的吳佩孚與孫傳芳,佔據華中,華北一帶,勢力強大。陳立夫先生的情報工作十分成功,破解了敵方電報密碼。
因此,軍閥間的聯繫和軍隊調動,都在蔣公掌握之中。龍潭一役,徹底瓦解了軍閥勢力,接著北上,勢如破竹。北伐得以順利完成。蔣介石曾經誇獎陳立夫先生說:「立夫一人,抵得上十萬軍」。北伐完成慶功,蔣介石頒發一筆不小的獎金給陳立夫先生。
陳立夫先生將這筆錢,一半用於撫卹犧牲的同志家屬,一半用來成立了正中書局,並將書局捐給了黨部。也成為黨營事業之一了。正中書局的功用,主要是平面文宣的出版及教育文化工作。到抗戰時期,全國中小學的教課書都是由正中書局負責印刷。台灣早期,在尚沒有民間印刷廠有能力印製數量龐大的小學課本前,也都是正中書局印製。在國民教育歷史進程中,正中書局功不可沒。
當時,雖然仍有共產黨尚未肅清,統一大業不能算是完成,但國家建設工作已積極展開。十年建設突飛猛進的榮景,至今仍為大家懷念。既然是國家的創立者,又是唯一的執政黨,中國國民黨自然扮演了建國工作重要角色。在制度組織尚未健全,黨國不分情況下,當時並沒有所謂的國營事業。有些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物資,像橡膠,火藥等化學產品,陳果夫先生設立了齊魯公司,也設立不少各種生產事業。由於民國20年淮河氾濫,安徽、蘇北受創嚴重。
陳果夫先生後出任江蘇省主席,治理淮河為重要工作,同時推展民生建設,將江蘇省建設為三民主義的模範省。由於導淮河入海,產生新生地,為實施耕者有其田,公地放領。成立「土地開發公司」。設立「農民銀行」。為防止中間剝削,造福農漁民,提倡合作事業。成立「合作社」,(也就是臺灣農,漁會的前身)。資金方面,成立「合作金庫」;為籌措交通建設資金,成立「交通銀行」。許多事業應造福大眾需要,均一一成立。絕大部分都在事業運作正常後,歸屬國營或改化為民營。這是國民黨一貫的政策。(待續)我所知道的國民黨黨產歷史(6-3) 搶運黃金來台 穩住台灣金融陣腳http://img.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6-09-01/656/20160901001281.jpg
蔣介石以中國國民黨總裁身分指揮將277萬兩黃金搶運來台,憑著這些黃金作基礎,終於穩定住台灣的金融,渡過難關。(圖片取自萬花鏡)抗戰期間,一切為了救國,支援戰事。但物資缺乏,尤其是醫藥。果夫、立夫先生努力提倡研發中醫藥,成立特效藥研究所,錦德製藥廠等。生產止血療傷的雲南白藥,治瘧疾的金雞納霜等。這些都是國民黨黨營事業。
到民國34年(1945)5月,日本敗象已現,抗戰勝利在望。以黨營事業支援抗戰的任務即將告一段落。陳果夫先生已開始規劃之後因應建設國家需要的黨營事業運作方向。因為,從中央到各省市縣鄉鎮黨部,以及事業機構,黨工人數眾多,開支非常龐大。為了籌措黨費,所以訂定方針和規範。在重慶召開的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第16次會議中,通過「關於籌措黨費之決議案」,訂定黨營事業發展的三原則,5項方針及6大範圍。原則第一項是:凡屬應由政府辦理者,分別移歸政府各部門接辦,藉以減少黨部開支。第二項是寬籌基金,取其子息。或以基金投資各項舉辦各種生產事業,所獲之利潤,供給中央及省市黨部支用。第三項原則為運用基金創辦各種事業以鞏固黨的經濟基礎。黨費基金應即全部投資於各種事業,以鞏固本黨之經濟基礎。
根據這三原則,擬具5項方針:第一,黨營生產事業,以實踐三民主義經濟政策為原則。第二,以有關國計民生,文化教育,而同時便利黨的活動者為宜。第三,黨營生產事業應完全依照合法手續,成立合作社或公司組織。對外不用黨的名義。第四,凡中央及地方政府,所有獎勵人民舉辦之生產事業,黨部應該儘量助黨員率先創辦。第五,各事業機構中,所需之人員,除專門技術人才向外界聘用外,均以由各主辦黨部,就現有人員及所屬之黨員中選用為原則。六項範圍為:文化事業,電影事業,合作事業,運輸事業,金融保險儲蓄事業,農林畜牧事業。
抗戰勝利,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說是無條件,其實狡猾的日本人是有條件的。當時蘇聯派兵迅速進入東北,將日軍作為侵華後勤基地,存放於東北的軍備物資,精良的武器彈藥,先進的工業設備等,全部搜括搬遷一空。並且擄走大批日軍作為奴工。武器彈藥後來裝備了共軍,而各地原為游擊隊狀態的共黨共軍,除了搶接收日軍及日人物資設備,也盡力破壞交通,以延長國民政府方面前往接收的時間。蔣介石當時急切無奈,只得請求日本人幫助維持交通,並要求日方只能向國府(國民黨)投降交接。
而蔣介石相對應的,就是向國人呼籲以德報怨,將全部日人平安遣返回國。台灣的接收工作因共黨涉入不多,也就大至順利。大部分日產當然是由國府的適當對應單位接收;若找不到適當對應單位,則看是否在黨營事業中找適當單位接收。因此,廣播電台就只得找黨營的中廣公司。電影公司就找到中央電影公司接收,各地屬於廣播電台和電影公司的設施房產土地、戲院,甚至眷舍也接收了。
利用對日抗戰生息壯大的中共,在蘇聯大力支援下,很快的發動武裝叛亂。而已經精疲力盡,未及喘息的國府無力穩定經濟與民心,兵敗如山倒,失去大陸江山,退居台灣。但在最後危急之時,蔣介石在下野狀況下,以中國國民黨總裁身分,指揮將黃金和故宮文物搶運來台。憑著這些黃金作基礎,終於穩定住台灣的金融,渡過難關,讓中華民國慢慢在台灣站穩腳步,成功的發展起來。國民黨在台灣這片土地上,為這個國家人民,奉獻犧牲努力,是歷史的事實。
國民黨來到台灣,確曾帶了一些資金,並搬遷了少數事業機構來,但並不是非常多。可是,為什麼後來會有那麼多黨產資金,國民黨黨產與台灣的經濟發展有什麼關係,相信絕大部分的人都不大清楚。於是,污衊,謠言,沒有證據憑空抹黑,比比皆是。反覆被引用的結果,曾參殺人和三人成虎的情況上演了。現在,居然藉著不實的傳說,立法訂定「不當黨產處理條例」,企圖清算鬥爭,徹底催毀國民黨。相信公道自在人心。(待續)http://img.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6-09-02/656/20160902001222.jpg葉以勤:我所知道的國民黨黨產歷史(6-4) 尹仲容怒嗆美代表:派州長來好了http://img.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6-09-02/656/20160902001222.jpg
http://img.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6-09-02/656/20160902001222.jpg尹仲容先生是1950年代穩定台灣經濟的關鍵人物,他為了要建立台灣的紡織工業,與美方發生強烈爭執。有一種說法,說是國民黨偷了外匯的利息錢。這是外行的說法。世界各國外匯拆款是有一定的程序的,透明、有帳可查證。國家也有主計、監察、法律等單位可監督,怎麼可能容許不法發生?而且,說實在話,如果國民黨要從我們國家取得錢財,當時黃金運來時,從裡面拿出一些就是了,要多少都可以。何必那麼費勁,全部交給國家,然後這麼一點一滴的,冒違法風險,從中獲得小利?國民黨的資金,最初是無心插柳由受美方委託,代理美援業務而合法得到的報酬。並不是如有些人所說是從美援中竊取來的。是合理合法取得的。
首先,必須要瞭解所謂國際間對外援助的真相。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會平白無故援助或幫助另一個國家。所有的援助,都是有所目的。有時候,是為了本身國家的經濟需要。更多時候,是要控制接受幫助的一方,以取得政治、軍事、外交等利益。但基本手段都是完全要在他掌控之下。二次大戰時,傲慢自大的美國史迪威與蔣介石交惡。史迪威一手操控美援物資,逼迫蔣介石自中國戰區抽調孫立人等精銳部隊,投入緬甸戰場,以致中國戰區戰況吃緊,平白多犧牲數十萬中國軍民的寶貴生命。
其實,美方的算盤是花費極少援助,不顧犧牲大量中國軍民生命,以牽制住大量日軍於中國戰區,得以減少美軍在太平洋戰爭中的人員傷亡。當年,蔣介石在忍無可忍情況下,強烈要求撤換了史迪威。但史迪威回到美國後,對蔣介石猛烈汙蔑,造謠醜化,影響了馬歇爾、杜魯門,導致對華政策偏頗,落井下石,發表白皮書,甚至停止了美援。
政府初遷來台,民生經濟十分艱困。電力、交通、工業設施遭日本撤走前破壞嚴重,迫切需要零件修復。但當時外匯極度饋乏,以致進口零件、肥料、工業原料都感困難。稅收極少,只夠負擔支出的四分之一。入不敷出,又必須穩定物價。國防軍費只好靠出售一些黃金來貼補,真的是異常拮挶。直到民國39年(1950)韓戰爆發,美國為了區域安全考慮,恢復對中華民國在台灣的美援。必須要說明的,當時所謂的美援並不是現金,而是以美金代購的物資、軍備、機具、零配件、農產品等。農產品包括、小麥、棉花、黃豆、肥料等民生必需物資。這些物資進口後,由中央信托局標售,所得台幣必需存入臺灣銀行的指定帳戶。理由是,這些農產品是美國政府向美國農民購買,賣出所得應該還是屬於美國。
說實在的,也就是美國要完全掌控這些資金。我們要使用這資金,得要擬具詳細企劃書,向美方提出申請,美方則雇用懷特工程顧問公司負責審核工作。審核非常嚴格,一旦核准撥款後,每個月還要報告進度。父親當時在美援會的工作,主要就是擬具申請企劃書,手續繁複,加上美方傲慢自大,趾高氣揚,有時甚至干涉我國內政及財經政策,使我方不堪其苦。我們又不是乞丐,但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因此,屈辱的感覺,常在心中洶湧。唯有忍辱負重,自己奮發圖強而已。我們後來看到蔣介石的日記,總是有「雪恥」兩字,也能體會到當時蔣介石的心境。
有一次開會,父親親見尹仲容先生為了要建立台灣的紡織工業,與美方發生強烈爭執。尹先生拍桌怒嗆:「你們乾脆派一個州長來算了」。有尹先生的據理力爭,才有台灣紡織成衣工業的建立,成為後來台灣外銷經濟的基礎。雖然美援得來辛苦,但確實補充了國家財政,對於當時財政情況極度不佳的中華民國台灣來說,是有相當大幫助。
但外匯仍十分短缺,進口工業原物料非常困難。民國40年(1951)美方同意成立共同基金。也就是,美援物資出售後,將相同價值的台幣存入特定帳戶,美方就以等值的美金存入同一帳戶,成為相對基金。當然,這個帳戶仍然由美方嚴格控管。這裡就發生了一個缺口,就是美援物資中有一些是供我方軍用的。像棉花是紡成棉紗,織成棉布,再做成軍服。小麥做成麵粉,黃豆也是,榨成黃豆油,再供給軍用。但當時我們政府的考量是,為了減輕廠商資金周轉,所以採用「來料加工」方式。就是將原料交給廠商,製成成品,運交軍方,再付給廠商加工費用,並沒有將物資直接售予廠商,繳交給特定帳戶的台幣也就比較少。這就影響到相對基金中,美方所出外匯美金也就比較少了。這是十分可惜的事。
而政府當時財政也沒有多餘的錢可補足這個缺口。這時就動用國民黨的資金,補足了這個缺口,也就是從黨庫注入國庫,為國家增加相對基金中的台幣基金,也爭取到較多的相對美金外匯。美方當時並沒有想到我們還有這麼一筆灌水的「私房錢」。多年後,聽說杜魯門得知有這麼一件事,曾大為光火。高傲的杜魯門以為中華民國已完全被他掌控,沒有想到我們還有這麼一招。而且完全合於美方規定,是合法的。因為當初美方並沒有規定相對基金台幣資金的來源,只說是等值的。所以雖不高興也無法可想。(待續)葉以勤:我所知道的國民黨黨產歷史(6-5) 9年國教營養午餐 國民黨產開辦2016年09月03日 08:29 葉以勤
民國42年(1953)韓戰結束。大批美國海外軍人回國,而因應二戰、韓戰的生產能量,一下子無法緩和下來或立即轉型,出現了生產過剩,通貨膨脹的問題。1954年7月美國國會通過「480號公法」。就是「剩餘農產品援外法案」,將剩餘農產品幾乎以贈與方式援助需要幫助的國家,我們也就趁機會取得較多且低成本的農產品。同樣的,國民黨注入相對基金的資金也就更多,相對基金中台幣和美金也就更加充裕了。民國48年(1959),由於資金越來越充裕,美援業務量越來越多,貸款對象也擴及我方民營的事業,負責審核工作的美國懷特公司漸漸不堪負荷。






由於懷特公司是一家民營公司,所以要找一家我國的民營公司來作為他的代理公司。當時也找不到適合的民間公司能勝任此業務。於是國民黨成立了中華開發信托公司,與美方簽訂合約,美方給予貸款並派遣顧問常駐中華開發公司,一方面指導業務,一方面監督。中華開發信托公司就如同現今中小企業融資貸款銀行,對台灣各中小企業取得中長期資金,貢獻非常大。中華開發因為執行這項業務,也獲得了一些應得的利潤。從此隨著美援逐步?多,中華開發業務越來越繁忙,台灣經濟越趨穩定發展,國民黨黨產資金也顯著累積?長。
民國53年(1964)美國國務院宣布,鑒於中華民國健全經濟的成長,決定於1965年6月終止對我經援計劃,台灣的經濟就要全靠自己了;相對基金帳戶也轉型為中美基金。因為原先借貸予廠商的資金,還陸續在歸還,而原先借自美方的,也須歸還美方,中美基金也又繼續運作多年。而其中台幣部分(包括相當大的國民黨黨產資金)也就成為一筆可觀而可供運用的資金了。
國家經濟發展中,人力資源是非常重要的一環。1965年,美國舉辦一個有關「力資源的研討會,邀集全球經濟專家學者,作為期6個月的深入研究,李國鼎先生派父親前往參加。父親回來後,李國鼎先生奉蔣介石指示,要為台灣經濟發展的下一步作妥善規劃,也就是研究實行延長義務教育。李國鼎先生即指派父親研擬九年國民教育計劃,資金則利用中美基金。父親帶領褚應瑞、鍾耀樓兩位助理,花了一年多時間,終於完成「國民志願就學計劃方案」送交教育部,由王亞權、葉楚生兩位司長到總統府向蔣介石報告,聽取報告後,思考了一下,原先父親的計劃略為保守,是計劃試辦3年,再正式施行。但蔣介石考量,計劃非常完善,資金來源也有所安排,而國家經濟發展,人力需求已到刻不容緩的階段。所以裁示不必等待,即刻進行正式施行。經過1年建設,民國57年(1968)國中新生即開始上課了。沒有動用國家預算。今天凡是就讀過國中的人,實應該感念蔣介石的德政,也要感謝國民黨黨產的福惠。
九年國民義務教育施行順利後,李國鼎先生奉介石指示,緊接著就要進行加強工業職業教育,以準備國中畢業生的出路。這項計劃李國鼎先生仍然交給父親執行。父親花了不少時間,參考德國、日本,還有美國職業教育制度,訂定計劃書。考量我國的國情,國中畢業生有些要繼續進入高中,有些要進入專科職業學校,接受更高一級職業訓練,有些就直接要進入職業市場。父親計劃新增了10所工專、2所農專。同時,在北中南分別成立職訓中心。以便讓直接進入職場的國中畢業生,在經過短期訓練後,即可工作。計劃所需經費仍由中美基金支付。工業職業教育計劃進行後,正配合台灣1970年代經濟起飛,台灣經濟得以蓬勃發展,國民黨黨產資金(中美基金)是重要支柱。
最後中美基金還剩餘小部分的錢,父親就利用做成學童營養午餐計劃。當時考量是,如果學童多得到一分營養,有了健康的體魄,長大後就能為國家社會多貢獻一份力量。等到他們年紀大了,也減少社會一分醫療負擔。這是按照經濟學原理,經過仔細計算而來。凡是享用過學童營養午餐者,也可說享用了一點國民黨黨產資金。
1970年代開始,台灣經濟起飛很明顯,欣欣向榮的時候,卻遭受巨大的外來打擊。1971年10月25日,中華民國被迫退出聯合國。在風雨飄搖時節,蔣介訓示「莊敬自強」「處變不驚」「慎謀能斷」。李國鼎先生認為必須加速經濟發展,厚植國力,以因應這驚濤駭浪的挑戰。於是要父親開始著手準備十大建設計劃。1972年經國先生就任行政院長,李國鼎先生向他建議進行十大建設,並說「今天不做,明天就會後悔」。
1973年政府正式推動十大建設。十大建設中,石化工業上游是由國營中油公司建造輕油裂解廠,中下游的相關產品工廠則需要民間投資。可是在當時局勢情況,民間多遲疑,投資意願並不高。而石化工業又是一切工業不可或缺的基礎。在這種情況下,國民黨採帶頭作用,邀約企業界共同投資。這樣一來,激起了企業家們的信心和投資意願,石化工業的生產鏈得以順利組織完成。由於十大建設帶動了台灣經濟,國民黨竟也意外獲取了非常多利益,這是當時始料未及。
1978年12月15日,美國與我斷交,我們再一次面臨打擊與危機。國民黨再一次以推展經濟為對策,引進並帶頭推動高科技產業,也再次成功,使台灣經濟繼續維持榮景。國民黨也意外的再次獲利,雖仍然不是原先本意。但到了李登輝時代,台灣的經濟在操弄意識形態下逆轉,國民黨黨產被大量流失或被移作他用。聽回現在也所剩不多了。
台灣是一個非常小規模的經濟體,經不起大風大浪。當年於俞國華先生總是說:「台灣是淺盤經濟」,必須力求穩定。而國民黨黨產資金在台灣經濟體中,扮演了一個穩定金融的角色。父親在自財政部國庫署長退休後,俞國華先生又要他擔任復華證券金融公司董事長。負責建立穩定股票金融市場的機制機構。我個人認為,國民黨黨產(包括資金、產業、運來的黃金),從建國、輔國、到穩定經濟金融,對國家社會的供獻有如航行大海的船,艙底的壓艙石。如今,不當黨產處理條例不顧情理法的訂立,有如將壓艙石抽乾,對目前處於經濟環境驚滔駭浪的台灣,可能會翻船。實在非常危險。也好像一棟百年大廈,新房主不思好好整修,使之輝煌燦爛,反而把地基給挖了,豈有不倒之理。
令人不禁想到,當初受蔣介石指派負責以船運送黃金來台的史文奇先生(當時共有3船,其中一船因為被劫持,在巴士海峽被炸沉)生前說過,民進黨好比人體的癌細胞,中華民國台灣就是這個人體。癌細胞一心要壯大,佔領整個身體。但不知道,如果這個身體死了,癌細胞自己也活不下去的。
國民黨最珍貴的黨產,不是金錢,而是人才。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金錢容易賺取,要培養一個人才可不是容易的事。蔣介建立黃埔軍校,陳果夫先生創建政治大學,陳立夫先生抗戰八年擔任教育部長,在戰火困難情況下,培養了後來海峽兩岸的建設人才,父親為台灣九年國民教育和工業職業教育訂定計劃,為台灣經濟發展培育人才紮根。這才是最值得珍惜的。人生短短數十年轉眼即過,國家的未來應該寄托在年輕人身上。中正紀念堂蔣公銅像兩旁寫著,「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的生命」「生活的目的在增進人類全體的生活」。這正是蔣介石一生努力的目標。
國家未來的主人翁也是蔣介石的期許。原先中正紀念堂門口掛的「大中至正」,是蔣公希望繼起的年輕人能行中道,走正路。成為國家棟樑之才。現在被換成了「自由廣場」,光是自由而不走中道正路,那就是「無法無天」。看現在的亂象,當政者愚昧無用如此,也只有令人仰天長嘆了。(系列分篇結束 明日以刊出完整全文)葉以勤:我所知道的國民黨黨產歷史(6-6) 最珍貴黨產 是人才不是金錢2016年09月04日 08:39 葉以勤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60904001059-260401



wugang 发表于 2016-8-28 22:37:33

抗日史料揭秘:一架中国战机单挑32架日机并突围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6-8-31 17:10 编辑


这样悲壮的战斗,为我们撑起了四万万个8年。
我收藏了一段录像,它记录了一架中国飞机是怎么挑战三十二架日本飞机的。1940年7月24日,日军组织了一次对成都的空袭,出动了三十二架九七式重型轰炸 机。此时,按照日军的统计,中国空军应该已经没有战斗力了。为了宣扬这次轰炸,他们在行动之前特意请了记者小柳和八木登上轰炸机,带着摄像机准备拍摄轰炸 情景。
当时成都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我们的空军本来就处于劣势,而且警报预警做得不够好,使我方经常遭到意外损失。有一天,日军空袭完一次,又来空袭第二次。这时候大家都在往防空洞里跑,只有一个飞行员,忍不住被压在地上打的怒气,跳起来冲向了跑道,试图驾机起飞抵抗。
这个刚毅的飞行员就是林徽因先生的弟弟——林恒。可惜的是,他在飞机刚起飞的时候被日军击落在了跑道的尽头,战死沙场。
林恒的牺牲是当时中国空军的缩影。一次又一次的袭击后,到1940年,中国空军几乎荡然无存。
这种情况下,日军认为这次轰炸应该是一次很轻松的任务。但当日军飞到成都上空,发现有一架中国战斗机起飞迎战——仅仅一架,从空中如陨石一般凌 空俯冲向三十二架日军轰炸机组成的机群。他在乱军中选择了自己的目标,恰好就是小柳和八木所在的轰炸机。所以,他单枪匹马如赵子龙般的雄姿被永远地记录在 日本记者的电影胶片中。他率先对敌机发起攻击,但当发现自己的机枪威力太小,打不下日军大型轰炸机后,日军惊恐地看到——这架中国飞机撞了过来。从拍摄画 面来看,日本轰炸机发现危险后立即右转,两架飞机平行飞行了好几秒,中国战机好像悬停在了空中。可以看出,这是一架双翼战斗机——这意味着它的起落架是不 能收放的,这在二战中已经是很落后的机型了。

当时,这名中国飞行员就是开着一架如此落后的双翼飞机在三十二架日军飞机机群里穿梭攻击。首先,数量上1:32;其次,中国飞机只有机枪,很难打下 日军的重型轰炸机,这使战斗还没打响,胜负的天平就已经倾斜。但这个中国人仍然无畏地杀入日军机阵中英勇冲杀。他在日军飞机中左冲右突,而后突围而走。
我非常好奇这个中国英雄到底是谁?查找资料后发现,他应该是一名中国空军航校的教官。日本人的情报非常准确,轰炸成都的时候,中国的空军战斗部 队真的已经没有飞机了。这名教官驾着自己的教练机起飞迎战。他在回忆录中写了当时的事情。他没有重点写自己飞上天怎么与日军纠缠,也没有计算自己是否能够 侥幸生还。他还有一句话:“我的学生都战死了,现在该我这个老师上去了。”
这一句话让我们知道了抗日战争时候的中国人是以什么样的心态投入战斗。抗战对于中国人来说,不是为一家一姓而战,而是一场捍卫我们文明的战争。視頻:https://www.facebook.com/WoXiZhongGuoJiXiangGangRen/videos/1163003577090287/
http://www.v4.cc/News-2077274.html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6-08-27/doc-ifxvixer7330582.shtml76年前日本人在成都偷偷拍下这段视频 看完泪流满面   



林恆 (1916年-1941年3月14日),福建閩候縣人。祖父林孝恂,父親林長民,姐姐林徽因。任空軍第五大隊第十七中隊少尉三級飛行員。1941年3月14日在成都上空與日軍空戰陣亡,追贈中尉。

梁思忠(左)、林恒(右)http://img0.yododo.com.cn/files/photo/2013-07-09/013FC04C034C0653FF8080813FBF92EE.jpghttp://kp.pgkx.org/UserFiles/Image/1_4040927916.jpg梁思忠(1907年—1932年):梁启超的第三个儿子。      1907年生于日本,自清华毕业后到了美国留学,先后在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和西点军校学习。在梁启超所有留学子女中,梁思忠的政治热情最高。         1927年初他一度想终止学业回国参加“北伐”,但被父亲劝阻。20世纪30年代初梁思忠毕业回国,加入了国民革命军。
      入伍后,由于留学资历和杰出才干,他很快升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炮兵上校。在1932年的一·二八淞沪抗战中,驻防上海的十九路军浴血奋战,梁思忠表现相当出色。      不幸英年早逝。      可惜此后不久,身处前线的他却在战斗中不慎喝了路边的脏水,结果患上腹膜炎并服错了药、贻误了治疗时机而去世,年仅25岁。
林徽因最悲壯哀婉的詩篇《哭三弟恆》

https://i2.read01.com/image.php?url=0DbtV7GkeI

小文:1941年,成都,日軍利用惡劣天氣,以詭異的雲上飛行方式奇襲中國空軍雙流基地,一個年僅23歲的中國飛行員不顧日機的轟炸掃射,冒死登機,起飛迎戰,在跑道盡頭未及拉起就被擊中,壯烈殉國。這個中國飛行員的父親叫林長民。他的叔叔叫林覺民。他有一個姐姐叫林徽因。三年後,林徽因為她的三弟,「在北平西總布胡同老宅我們叫做三爺的那個孩子」--林恆,寫了一首哀婉的長詩,就是這首《哭三弟恆》。林徽因是家中長女,對其二娘所生的幼弟幼妹都非常照顧,感情很好。在一封給遠在北京忙於政務的父親的信中,她曾寫到「時天苦熱,桓病新愈,燕玉及恆則啼哭無常。嘗至夜闌,猶不得睡。一夜月明,桓哭久,吾不忍聽,起抱之,徘徊廊外一時許,桓始熟睡。乳媼粗心,任病孩久哭,思之可恨」。ADVERTISEMENT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JzmMkB.html梁思成林徽因一家因戰亂搬到昆明後,因為三弟林恆在昆明航校讀書的原因,認識了很多航校學員。這群著軍裝的青年也都成了他們家的常客。航校的訓練嚴格得近於冷酷,但學員們也有輕鬆的時候。那時第十一航校的學生常常一到周末就穿得整整齊齊,排著隊到西南聯大來找女朋友,然後接女朋友一起出去玩,小伙子們英姿勃發的氣質和那一身神氣的制服,使他們成為女學生的偶像。後來,有8名飛行學員,因為家長、家庭都在淪陷區,就邀請梁思成夫婦做他們的名譽家長並參加他們的畢業典禮。但很快,林徽因夫婦等來的不是勝利的捷報,而是接二連三的陣亡通知書。林徽因強支著病體,為年輕的戰士默默哀悼。直至最後,林徽因等到了她最愛的三弟的噩耗。林徽因在悲痛整整三年後,終於寫就了《哭三弟恆》這首堪稱林徽因最悲壯最哀婉的詩篇。其中的一些詩句 -中國還要上前,黑夜在等天亮。你們給的真多,都為了誰?你相信今後中國多少人的幸福要在你的前頭,比自己要緊;那不朽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JzmMkB.html中國的歷史,還需要在世上永久。小時我盼著你的幸福,戰時你的安全,今天你沒有兒女牽掛需要撫恤同安慰,而萬千國人像已忘掉,你死是為了誰!至今讀來仍然讓人心痛,為了那些為國慷慨赴死的英雄,也為了我們的祖國。在我們品讀附詩之前,請允許小文借用1992年周潤發吳倩蓮主演的鐵達時廣告片來表達中國空軍飛行員們面向家國情仇時的俠骨柔腸。小文深信,林恆等飛行員在奔向他們的戰鷹時的心情,與銀幕中發哥是一般的。林徽因等家屬在企盼親人從藍天歸來的擔憂和關懷,與鐵絲網外的吳倩蓮也是一樣的。小文必須要說,電影與詩篇一樣,都是一部永恆的經典,真得很美...很美...建議打開配樂觀賞,並在配樂中繼續品讀林徽因的《哭三弟恆》。哭三弟恆(林徽因)弟弟,我沒有適合時代的語言來哀悼你的死;它是時代向你的要求,簡單的,你給了。這冷酷簡單的壯烈是時代的詩這沉默的光榮是你。假使在這不可免的真實上多給了悲哀,我想呼喊,那是——你自己也明了——因為你走得太早,太早了,弟弟,難為你的勇敢,機械的落伍,你的機會太慘!三年了,你陣亡在成都上空,這三年的時間所做成的不同,如果我向你說來,你別悲傷,因為多半不是我們老國,而是他人在時代中碾動,我們靈魂流血,炸成了窟窿。我們已有了盟友、物資同軍火,正是你所曾經希望過。我記得,記得當時我怎樣同你討論又討論,點算又點算,每一天你是那樣耐性的等著,每天卻空的過去,慢得像駱駝!我們已有了盟友、物資同軍火,正是你所曾經希望過。我記得,記得當時我怎樣同你討論又討論,點算又點算,每一天你是那樣耐性的等著,每天卻空的過去,慢得像駱駝!...................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JzmMkB.html
https://i1.read01.com/image.php?url=0DbtV7rylj(林恆(右)與航校同學攝於昆明。1941年初,林恆在成都空戰中犧牲。(圖片選自《民國衣冠—風雨中研院》))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JzmMkB.html

全文甚長......http://img.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6-08-31/656/20160831004959.jpg梁思禮(1924年—2016年),火箭系統控制專家,中國導彈控制系統研製創始人之一,由於出生後不久父親梁啟超便去世,由母親撫養成人,先後在美國普渡大學、辛辛那提大學畢業,新中國成立後,領導和參加多種導彈、運載火箭控制系統的研製、試驗,為中國導彈事業作出傑出貢獻,1993年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16年在北京去世,終年92歲。http://photo.chinatimes.com/20160831004762-260812

wugang 发表于 2016-8-31 17:41:13

他没有按照日本军部最后的命令销毁所有胶片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6-8-31 18:10 编辑

http://www.krzzjn.com/uploadfile/2016/0708/20160708103213594.jpg小柳次一
  日本福冈县人,
  连续八年以陆军报道部嘱托身份
  担任日军随军摄影记者,
  先后到过中国、菲律宾、千岛群岛等地。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他没有按照日本军部最后的命令销毁所有胶片,以其拍摄的照片为主出版了《从军五千公里的历程》、《从军记者的战争》等,并在横滨和平祈愿馆等地举办过影展,1994年病逝。这一段镜头,是小柳在奉命拍摄轰炸成都影片时的“意外收获”。
  日机从云上逼近成都,这和中方记载比较一致——日军首要攻击目标是重庆,但因为重庆为云雾笼罩故此把目标转为成都,而当时整个四川都是多云天气。途中,小柳和八木架起摄影机,开始从导航员的窗口向外拍摄日机编队。
  这部新闻片的前半部分,只是按照日军标准炫耀武功的构思进行拍摄。三十一架日本陆航轰炸机组成一个近似三角形的大型编队——由于航程的原因,日军没有出动战斗机为其护航。而小柳等所在的飞机则在编队侧面单独行动,拍下了不少“威风凛凛”的镜头。
  途中,日军飞行员还在向他们喋喋不休地介绍着战况,称中国空军不过是“小癞”而已,此行当如同兜风一般。事实上当时中国空军的确经历着最艰难的时刻——随着在上海、南京、武汉的一系列空战,中国空军早期的优秀飞行员到1940年基本损失殆尽,高志航、刘粹刚、乐以琴、李桂丹等“四大天王”全部血洒长空,空军元气大伤。
  1939年春,随着成都周边双桂寺等机场基本竣工,空军部门派出中国驱逐机总队第四、第五大队坚守成都,并承担防空重任。但就在此前的昆仑关战役中,中国空军主力南调,损失很大。此时四川内地的防卫变得极为空虚。
  更令人感到雪上加霜的是苏联支援航空队从1940年3月开始也逐步撤出中国,到6月,仅剩一个战斗机大队留驻后方。而陈纳德的飞虎队,还要一年的时间才能出现在中国的天空。中国空军已经拼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这也是日军陆航敢于带记者参加轰炸的原因。
  这也是九七式重型轰炸机第一次轰炸成都。尽管与西方的重型轰炸机B-29或者兰开斯特相比,只有两个发动机的九七式称为“重爆”颇为勉强,但是,这种正常起飞重量将近十吨,绰号“莎莉”的大型轰炸机在当时的中国战场依然是巨无霸。
  它带有一定装甲,后期型号安装了自封油箱并为炮塔装备了70毫米厚的防弹玻璃(轰炸成都时应尚无此装备),生存力较强,这可能是它在这次空中战斗中连续中弹却仍然没有被击落的原因。该机腰部有两个凸出的玻璃罩,内部各装机枪一挺用于自卫。而在这两个玻璃罩之间恰好可以架设一台摄像机。
  日军在1939年也曾多次空袭重庆和成都,主要使用的机型是海军航空兵的九六式轰炸机,这种全金属中型轰炸机设计优良,在马来海战中曾击沉了英国的威尔士亲王号和反击号战列舰,让丘吉尔度过了“最灰心的一天”。
  但是,这种自重比九七式几乎少一半的飞机无论自卫火力还是速度、载弹量方面都不能完全满足远程轰炸成都这样的任务要求。而且,中国空军飞行员对其特点十分熟悉,八一三空战高志航首开纪录,打下的就是一架九六式。
  结果,在中国空军的顽强抗击之下,日军轰炸机部队损失惨重,1939年11月4日的空战中,连日军第十三海军航空队司令长官,人称“轰炸之王”的奥田喜久大佐都被击落。
  在这种情况下,日军痛定思痛,改而出动陆军的九七式重型轰炸机投入作战。与九六式相比,这种轰炸机载弹量更大、航速更快(达到480公里/小时,比九六式快一百公里,比美国的B-25也快五十公里)、自卫能力更强(九六式带三挺自卫机枪,九七式早期型号带有五挺,后期型号可以带八挺)。
  日军此时没有可使用的远程护航战斗机,但几十架九七式组成的空中编队仿佛一群插满利刺的刺猬,其抵抗力绝不可小视。以这次七二四轰炸为例,日军出动了三十二架轰炸机,便意味着有约一百六十挺自卫机枪。难怪日军可以放心弄两个记者上飞机了。
  但是,当日军接近成都后刚刚穿出云层,立刻遭到了中国防空火力的拦截,成串的高射炮弹在空中炸开点点白光。紧张的日军飞行员操纵飞机避开中国防空部队的阵地,就在这时,耳机里忽然一片惊呼——中国空军的战斗机!
  凭借记者的敏感,小柳几乎在第一时间捕获了出现在空中的中国战斗机。这架中国战斗机预先抢占了对日军机群的高度优势,从日军编队左侧上方杀来,冒着日机密集的防卫炮火一面射击一面如流星飞坠直冲入日军编队的正中。
  仓促中日机没能击中这架中国战斗机,它穿越日军机群向右侧飞去。
  日军刚刚松一口气,小柳忽然听到机舱内一片喊声,抬头看才发现这架中国战机再次扑来。从右侧突然杀来的这架双翼战斗机射出的子弹呼啸而来,从日军轰炸机机头前一冲而过。
  距离如此之近,中国空军机徽清晰可辨。机舱内惊魂未定的日军机枪手对着中国战斗机来袭的方向猛烈射击。日军机群的拦阻火力拦不住这架艺高人胆大的中国战斗机,小柳的镜头里,满是这架战斗机射出的曳光弹的轨迹。
  每架日军轰炸机都在拼命朝他开火,但中国战斗机轻灵的动作让所有日本飞机都无法有效打中目标。
  纵向击穿整个日军阵容,这架飞机一个转向,第二次冲锋竟然直冲小柳和八木所在的这架飞机而来!
  看来,这架轰炸机孤独存在于阵外,中国飞行员误认为它是日军的指挥机,本着“擒贼先擒王”的理念,立即把它作为了自己的目标。
  这一次的射击没有落空,但日本轰炸机并没有被击中要害,那架中国战斗机十分执拗,一直打到极近的距离仍在开火。小柳在事后写的旁白中说这架中国战斗机在“离我们只有几米的距离”与其擦肩而过!
  “几米”的距离显然带有主观的夸大。但中日双方都记载这架中国战斗机直冲到距离他乘坐的轰炸机不到一百米距离内猛烈开火,被击中后日本轰炸机崩飞的破片在镜头中清晰可见。
  如果说第一次中国战斗机直冲日军机群的时候,小柳和八木还只是惊愕,这样近距离的突袭令他们感到了真正的恐惧。然而,噩梦,才刚刚开始而已。
  就在他们刚刚庆幸运气还好的时候,这架中国战斗机灵活地一转身,又从左侧转身扑了过来。那架中国战斗机似乎对打不下日军轰炸机不肯甘心,竟然笔直地撞向了这架九七式轰炸机!
  日军飞行员训练有素,敏捷地向右转舵,避开撞击,两架飞机一时在空中出现了相对静止的状态,中国战斗机仿佛悬停在日军机窗达数秒之久。小柳的摄像机惊惧地对着中国战斗机,镜头中其机徽清晰可见。
  这时忽然想起来二十年后的另一个战例——1965年的九二零空战中,我海航四师大队长高翔驾驶歼-6在海南岛上空截击入境美机,双方从30公里接敌打到不足500米,最后高翔在距美机291米处开炮,将这架美军F-104战斗机打得凌空爆炸。
  高翔脱离的时候离中弹后失去速度的美机只有39米,座机被美机碎片击伤多处,一台发动机当场停止运作。
  军队是有传统的。面对外敌,视死如归,或许便是中国空军保持的传统。
  那架中国战斗机还没有结束自己的战斗,它丢掉小柳和八木的飞机,再次杀入日军编队。他在日军机群中左冲右突,日机竟无人敢当其锋,只能猬集一团,仗着身躯庞大死扛这架中国飞机的攻击。最终,这架战斗机突围而走,在又一阵混战之后消失在蓝天之中。
  谁单挑了32架日军轰炸机?
  不得不说,小柳和八木这两名日本记者的职业素质十分出色,否则不可能在机枪朝自己扫射的时刻依然能把画面拍得如此稳定。
  小柳的飞机终于逃过了中国战斗机的截击,最后得以安然返航——当然,这也应该算是件幸运的事情,否则,我们就无从看到这一连串惊心动魄的镜头了。这名中国飞行员单枪匹马杀入敌阵的雄姿被永远地记录在日本记者的电影胶片中。
  由于画面清晰,可以让我们推测中国战斗机的型号。当笔者仔细分析双方的兵力对比和装备之差后,不得不掩卷长叹——中国空军在这一仗里,把英勇和智慧都发挥到了极致。打到这个份儿上,我们中国人能够依靠的,大约也只有这些而已。
  这是一架双翼、固定起落架的战斗机,在1940年的空中,已经颇显落后。
  最初,笔者的推断是这可能是一架抗战初期曾被中国空军大量使用的波利卡尔波夫 I-15战斗机或英国格洛斯特斗士战斗机。
  但是,中国空军的格罗斯特斗士战斗机主要由广西空军使用,最后一架在1939年的空战中被击落,不可能出现在1940年的成都空域。
  而这架战斗机并无海鸥式机翼,且长宽比例也与I-15式战斗机存在一定不同。
  最终的判断是,这应该是一架美制霍克II战斗机。霍克II战斗机(Curtiss F11C Goshawk)起源于柯蒂斯公司开发的F11C苍鹰巡逻战斗机,是1930年代美国海军的双翼战斗机。该机配备两挺7.62mm口径的机枪,还可携带一枚470磅重的炸弹,曾被使用于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但并不十分成功。
  不过对于急需飞机的中国来说,这仍然是一种可以选择的对象。抗战前,中国空军从美国购买了五十二架霍克II战斗机,最初购买霍克II战斗机的是广东空军。由于它在抗战前便已经落后于中央空军大量装备的、起落架可以收放的霍克III战斗机,因此被称为“老霍克”,而霍克III则被称作“新霍克”。
  1937年抗战爆发时,霍克II进驻南京并出击攻打在上海的日本海军,以支援淞沪会战,在8月25日曾和日军九六式战斗机交锋,伤敌两架自己损失一架。
  淞沪抗战后,该机支援华中和华南战区,但性能和日军九六式等主力战斗机相差太远,故此损失很大。到1940年此机只零散地驻在成都和昆明等机场,主要作为教练机使用。
  这是一场不可思议的空战,在世界空战时上恐怕也是绝无仅有的。这名中国飞行员驾驶的双翼战斗机单机在三十二架日军轰炸机机群里穿梭攻击,如入无人之境。
  但是因为他的飞机只有机枪,薄弱的火力使它未能打下日军的重型轰炸机,日军对成都依然进行了轰炸。但镜头中这场一对三十二的战斗仍然令人惊心动魄,让我们遐想这个中国人当时是怎样无畏地冲入日军机阵中英勇拼杀。
  那么,这位中国空军的飞行员究竟是谁呢?他是因为技高一筹藐视敌军,才故意展开这一场空中游戏吗?
  这个略带浪漫的思路刚刚闪过便被否定。那面对日机殊死的一撞仿佛彰显着他战死不归的决心——这分明是一名求死而去的中国军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残酷的中国战场上,很难找到浪漫二字的存在。
  他是谁?他为什么而发起这决死一战?
  中国空军的脊梁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对资料的认真调查,尽管不排除有其他可能,但这名飞行员的身份已经基本肯定。各项证据都指向一名中国空军航校的李姓教官。
  在那一天,成都的中国空军,只有他一个人的起飞记录。这位教官在这次战斗中生还后转入战斗部队,成为中国空军第四大队,即志航大队的大队长,抗战期间共击落日机四架。
  可见,日本航空兵的情报非常准确:一九四零年七月二十四日,日军这次轰炸成都的时候,中国在当地的空军战斗部队真的打光了。这名中国教官是驾着航校的教练机起飞迎战的,所以他的飞机才那样落后。
  笔者通过台湾方面的朋友联系到了这位老战士的后人,很遗憾地得知他已经去世了,对于当年那一场惊心动魄的空战居然没有留下只言片语的回忆。唯一的痕迹是他在这一天的日记中写了一句话:
  “我的学生都战死了,现在该我这个老师上去了。”
  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让我们知道了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人是以什么样的心态投入战斗。这不是为一家一姓而战,而是一场捍卫我们文明和民族的战争,是一场用我们的身躯,来卫护父老乡亲的战争。这样悲壮的战斗,为我们撑起了四万万个八年。
  【完】http://www.krzzjn.com/html/33211.htmlhttp://imgcdn.thecover.cn/@/images/20160828/1472353287409051415.jpg?imageMogr2/quality/80/ignore-error/1飞行教官李向阳http://imgcdn.thecover.cn/@/catchimages/20160830/1472541935352059231.jpg?imageMogr2/quality/80/ignore-error/1http://www.thecover.cn/video/84284
中日成都空战中方1对32真相 日军1架战机被击落


http://mil.news.sina.com.cn/china/2016-08-29/doc-ifxvixeq0649020.shtml?cre=milpagepc&mod=f&loc=2&r=9&doct=0&rfunc=51
热门评论

[*]梦青02月18日 08:57:11这位英雄叫李向阳!是飞行教官,驾驶的是苏联援助的i-15战斗机,经过几次空战,中国战斗机和飞行员损失殆尽,日寇盲目自大,未派出战斗机护航而以轰炸机编队近我方机场,李向阳教官愤而登机,以单机之力独闯日军机群,如赵子龙入长坂坡一般!因飞机落后,没有机炮,未能击落敌机,但也逼迫敌机提前投弹,英雄安然返航!不要问我为什么知道这么多,我去亲自寻找过李老,只知他内战结束后远渡美国,脱离了视线……写了这么多,不会有几个人看我的文字,你们有你们的刘亦菲吴亦凡,但我一定要写!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孤胆英雄!我一生敬佩的英烈


缅怀飞虎队陈纳德将军 ——隆重纪念我国伟大的抗战胜利七十一周年



[*]http://img2.ph.126.net/LRyBOKq8PpXfInZxbcISaw==/1112107633001443199.jpg
[*]

[*]图. “飞虎队”创始人美国飞行教官克莱尔·李·陈纳德中将
(Claire Lee Chennault,1893.09.06-1958.07.27)



wugang 发表于 2016-9-4 18:29:38

台灣民主更是國民黨黨產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6-9-7 02:57 编辑

2016年08月31日 04:10 周天瑋

民進黨政府為了處理中國國民黨黨產問題,以轉型正義為理由,立法通過《政黨及其附隨組織不當取得財產處理條例》,溯及既往竟然長達71年,引起軒然大波。
國民黨黨主席洪秀柱隨即表示,如果要從1945年開始申報黨產,當年蔣介石安排將黃金和故宮寶物運到台灣,是以國民黨總裁身分,非總統身分。黃金、故宮寶物運來台灣,對台灣經濟穩定與人心安定起相當大作用,國民黨對國家有相當大的貢獻,不可忽略不談。

洪秀柱的觀點有力,即使是對國民黨黨產爭議過去比較不同情國民黨的人士,也開始同情國民黨,對洪秀柱的主張表示認同,這可能是民進黨始料未及的。

許多人對於國民黨黨產問題的態度,認為在合理範圍內做一些司法追究且加以規範,也沒有什麼不可以。但是民進黨主導制定的《不當黨產條例》,任意專斷到一定要溯及既往71年,就不能不給人一種觀感,認為這是利用法律在抄家,反彈必大,治絲益棼,將無寧日。國民黨背水一戰,黨史的榮辱兩方面都得看,不但國民黨可以拿蔣總裁帶來的黃金、國寶說明貢獻,另算一筆帳,可以訴求的歷史因果還遠不止這些。

今天台澎金馬可以選自己的總統,讓民進黨和國民黨輪替執政,是因為台澎金馬這塊土地獨立行使中華民國的主權,不歸日本或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統治。

為什麼台澎戰後回歸中華民國?從太平洋戰爭爆發的前兩年開始,重慶國民政府的外交戰略布局以及執行力度成就卓越。重慶並且配合英國需要,派遣遠征軍出師印度、緬甸,方才換取英、美不但宣布同意立即廢除不平等條約,而且在1943年11月開羅會議聯合發布宣言,決定在戰後將台灣、澎湖歸還。

而抗日戰爭之所以成功,至少必須歸功於國民黨政府的兩個大戰略。第一是在戰前大規模拓展國土縱深,從而可能以空間換取時間。第二,是堅持與英、美結盟。一般誤以為,在抗戰期間得到英、美支持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事實不然。國民黨第5屆7中全會幾乎全體主張聯德,孫科、白崇禧等多人力主召回駐英大使,絕英疏美,投向法西斯陣營。試想,當時如果轉向聯德,二戰結束,中華民國將成為戰敗國,廢除不平等條約以及收回台、澎,根本免談。

今天台澎金馬可以選自己的總統和國會,民進黨和國民黨輪替執政,原因除了日本發動侵略戰爭而戰敗、中華民國取得軍事外交勝利,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沒能過海取下台灣之外,還有台灣堅持施行地方自治這個主觀條件。民進黨的前身是黨外,當初如果沒有國民黨政府堅持推行地方自治,黨外如何著力竄起呢?地方自治,是國民黨的一個價值理念。

講到最後,地方自治以及總統和國會民選本來就是全面轉型正義機制的重大政治環節,台灣各級政府已經轉型和輪替,反覆正義好幾次了,不然這個《不當黨產條例》怎麼可能通過呢?

主權與地方自治是國民黨和台灣71年資產負債表上最重大的兩個條目,價值甚至遠大於帶來的黃金和國寶。台灣的政治、經濟正義因此而轉型,已經產生實質效益7個10年。(作者為美國律師、洛杉磯加州大學法學博士和中國研究中心理事)

(中國時報)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0831000619-260109

wugang 发表于 2016-9-14 23:40:02

一个台北青年的上海探险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6-9-14 23:53 编辑


2011年09月12日 14:39    符立中http://tva4.sinaimg.cn/crop.0.0.180.180.180/9e905756jw1e8qgp5bmzyj2050050aa8.jpg来源:新民晚报   

在这篇文章刊登的时候,我应该已经从台北起飞,降落在上海的虹桥机场。虽不是首次抵沪,但之前都是假道浦东;这将是我第一次抵达虹桥这个地方、来履践一桩历史的誓言。

历史往往失足于烟波苍茫,除了极少数的名字能镌刻史册,我们草草辜负了时代、时代又辜负了我们。当你追寻着那缕幽光翩然而至,那被遗忘的小径满布斑驳,化长江大河为忧悒之点点涓滴;一道道门户后是永无止境的阴翳,等待着、等待着公平的洗礼,那股孤寂划痛了我的心扉,鞭策我不得不一一叩问。

上海保安总团成立于1932年。该年5月5日,国民党政府与日寇签订“上海停战协议”。规定停战区内,中国军队全部撤离,由保安团及警察来维持治安。国民党政府随后把上海宪兵第4团改编为上海市保安总团第1团,由吉章简任总团长;第6团改编为上海市保安总团第2团,卫戍上海市中心区,齐学启任团长。

卢沟桥事变后,日本闪电侵占平津,接着不断挑起事端,妄图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1937年8月9日傍晚,日本驻沪海军陆战队中队长大山勇夫和一等水兵斋藤要藏身着戎装,强驶军用小汽车要闯入军事重地虹桥机场,时任保安团上校团长符岸坛在劝阻无效后,奉命将其击毙。

日本侵略者的目的达到,立即向我方提出严重抗议,并于次日广邀中外记者,大肆宣扬。值此关键时刻,上海警备司令部却草率从事,命人连夜把被击毙的尸体移至日军车旁,然后把个死刑犯换上宪兵服装枪毙,弄成日军强闯机场开枪打死宪兵、然后我方还击的假现场。结果弄巧成拙、落人口实,日本驻上海总领事冈本季正,蛮横提出包括中方撤退上海保安部队,撤除所有防御工事等无理要求;上海市长俞鸿钧严词拒绝,随即爆发淞沪会战,揭开长达八年的对日抗战。

这位我从未会面、我们家连半张字迹相片也无的符岸坛,就是我爷爷。

虹桥事变第二天,军方为息事宁人,立刻将我爷爷撤职,然后说撤退后要升他作预备师六师少将副师长,驻福州集训。然而我爷爷已经生病了,不久就与世长辞。

我那个孤儿父亲只身赴台,没有人脉、没有背景,做事从不懂得为自己打算;他凭文学天分写出名后又放下笔,创办了台湾的著作权人协会及世界华文作家协会。

我的父亲枵腹从公,成天奔波在外,长久以来,我只当把这个父亲捐给社会;当骆以军等同辈感叹自己是“经验匮乏”、“缺乏传奇和传说的一代”,我身上却堆栈着难以承载的秘密,被称为“文坛的老灵魂”。

起初,我并未意识到我的责任,但当我接触到乐史研究,我终于明白历史的声浪惊涛裂岸,了解到立足于时空转折点上的孤寂。我背负着身世的伤痕,日日奔波于市廛尘网,穿梭书里的时空之海:我常喟然掷笔、在桌前肃穆深思;有时又为那可歌可泣的浩瀚悸动,波澜汹涌,不能自持。我终于明白为何从小喜欢看徐吁施蛰存、听周璇白光、欣赏电懋邵氏的老电影——为着这些流传在港台星马的后上海文化,从邵氏李丽华张爱玲白先勇金庸一直到王家卫的后上海文化,我写出《张爱玲与白先勇的上海神话——台港后上海文化学》。

上海沐浴在繁华的阴影中,金碧辉煌不断逝去却又总能风生水起,穿越迢迢历史甬道,在向你发出岁月的召唤
我终于要回到这个我祖父当年用铁血捍卫的地方:带着两岸三地离散这么多年、遗留在海外的上海神话回来了!
我把我用青春灌溉和搜集所得到的后上海文化给带了回来,献给上海。
http://www.people.com.cn/h/2011/0912/c25408-1747688254.html 
 張愛玲與白先勇評論家,樂評家符立中
符立中  作家、樂評家,為年輕一代張學、白學的佼佼者。獲邀參加香港張愛玲誕辰九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及台北張愛玲九十冥誕暨逝世十五週年紀念講座。作品《上海神話》獲中研院士李歐梵讚美「創見和灼見累累」並稱譽為「當今台灣文化界的奇才」。四歲學習鋼琴,復從謝中平教授學習小提琴,十七歲開始從事古典音樂論述,為台灣最重要的樂評人之一。  符立中文筆以繁複的音韻營造氣派與華麗的意象,抒情論理皆擅,經常受各大報邀約為重大演出寫藝評,並應邀與程抱一、高行健《八月雪》、林懷民《托絲卡》合作。為EMI製作法國國寶、花腔女高音Mesple專輯。台灣首位赴歐專訪各大音樂名家之樂評家,作品被譯為英、法、日文公開發表,評論成就獲多家國際媒體頭條報導,曾專訪B.Nilsson、Dame. Schwarzkopf、Vishnevskaya、Fournet等樂史傳奇。曾獲五四文藝獎章。http://img.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4-09-12/656/n12a00_p_01_03.jpg台灣的張學研究者符立中經常受邀在兩岸解讀張愛玲,圖為他手拿《赤地》、《秧歌》等原版古董書。(符立中提供)

wugang 发表于 2016-9-15 00:03:17

中共幾十年來灌輸給無數中國人的至少兩大謊言被徹底揭穿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6-9-15 00:05 编辑


第一大謊言是“九一八”日軍進攻東北時,下達不抵抗命令的不是蔣介石,而是張學良。在中共大大小小的歷史書中,蔣介石替張學良背了幾十年黑鍋,被刻畫成不抵抗日軍侵略的不堪形象,以彰顯後來中共發動西安政變的合理性和其在抗戰中的“巨大作用”。第二大謊言是扣押蔣介石的西安政變的發生絕非偶然,絕不是像中共一貫描述的那樣,張學良因為愛國和想抗戰而拘押蔣介石,因為張學良承認自己是“共產黨”。

在口述歷史中,張學良曾講了一句:“也可以說我就是共產黨。”但對於他如何申請參加中共的,以及他被批准為共產黨員的事情,他都絕口不提。而且他還絕口不提自己與中共的關係以及西北國防政府之事。

據楊天石介紹,在西安事變之前,中共、張學良的東北軍、楊虎城的西北軍這三方,要組建一個西北國防政府。這是一個反蔣的政府,目的是聯合蘇聯,要推倒南京國民政府,然後抗日。這等於是在南京國民政府外新成立一個政府。這屬於什麼性質?按照當下中共的看法,那就是“叛亂”、“叛國”。

此外,張學良在口述中還透露,西安事變中楊虎城是主角,但名義上自己是主角,因為楊的妻子和部下大多是中共黨員。http://yiming323_2002.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5567326

wugang 发表于 2016-10-4 16:40:47

日本二戰時的核武秘辛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6-10-4 17:07 编辑

   2016年10月03日 19:23 江飛宇http://img.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6-10-03/656/20161003005460.jpg在1945年8月6日投擲於廣島的小男孩原子彈,是以60公斤重,80%濃度的鈾235為材料,推測它的威力是13,000公噸的黃色炸藥同時起爆。(圖/網路)                      我們都知道二戰的結束,是由原子彈來終結的。美國在日本的廣島與長崎投擲原子彈,終於逼得日本無條件投降,日本裕仁天皇在投降文告中稱其為「新式殘虐爆彈」。許多日本老者至今仍對那兩起爆炸心有餘悸,主張美國應該為投擲原子彈的殘忍行徑而道歉。但許多人不知道的是,當年日本已經知道核武的原理和發展方向,也正在積極研發原子彈。                                                                  
日本在20世紀20年代,已經有非常多優秀的理論物理學家,比如仁科芳雄,是近代日本量子物理學的奠基者,被稱為日本近代物理學之父;包括後來得到諾貝爾獎的湯川秀樹、朝永振一郎都是他的學生。因此在1938年,德國科學家首次發現核衰變之後,仁科芳雄就主動向日本政府提出建議,應該研究原子彈的可能性。到1941年,仁科的研究計畫得到日本陸軍部同意,被稱為「仁計畫」。
但「仁計畫」不是日本唯一的核武開發計畫,由於日本長久以來海陸兩軍彼此不合,因此日本海軍部也另立山頭成立自己的核武計畫,由另一位核子物理學者荒勝文策主持,被稱為「F計畫」。從明治維新以後,日本軍方與政界這種分裂成兩派的情況是一直都存在,兩個核武研究團隊只是這種情況的一個現象而已。http://img.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6-10-03/656/20161003005504.jpg
仁科芳雄(左)主持的日本陸軍部的核武計畫;荒勝文策(右)主持的是日本海軍部的核武計畫,兩派計畫是平行行動。(圖/網路)

至於日本的核武研究進度如何,從現在的資料來看,我們確定他們並不順利。目前我們所知,可做為核彈的鈾235,在鈾礦當中的含量是0.72%,而鈾235能夠起爆成原子彈的最低量需要52公斤,換言之,至少要有1噸的鈾礦石才可能精煉成1枚,但是放眼日本佔領區,都沒有發現可開採的鈾礦。據說在1944年年7月,辭去首相職務的東條英機,還曾命令陸軍兵器行政本部部長菅晴次必須「火速籌集十公斤鈾」,這種數量明顯不足。至於海軍部也極為積極,傳說他們甚至跑到國際黑市上買鈾,但也只搞到了130公斤,絕對做不成原子彈。
還有一種說法指出,日本曾向他們的軸心國大哥德國,購買560公斤的鈾礦(德國佔有法屬非洲殖民地加彭,當地有上好的鈾礦)。這個傳說有兩個結局,一說載運鈾礦的德國U艇被擊沉,另一說是德國的鈾礦在準備裝運時就投降了。但可以確定的是,日本終究沒有取得足額的原料,研究也就無以為繼。
特別是到了1944年,美國開始有能力長期的轟炸日本本土後,仁科芳雄的研究機構就被炸到缺水缺電,到1945年的4月,仁計畫研究中心被炸成一堆瓦礫,整個計畫也被迫中止。
至於荒勝文策的F計畫也並不好過,荒勝設計的鈾礦分離機性能並不達標,遠遠達不到每分鐘旋轉10萬次的轉動速度。達不到這個速度,他也沒辦法提煉出鈾235。於是,「F計劃」也失敗了。
我們都承認核子武器的問世,給人類造成更巨大的安全威脅,因此我們都同意各國應該要廢止核武,並且應該阻止野心家取得核武。但我們也慶幸,核武在二次大戰時期,沒有被軸心國所開發出來;要是這種毀滅性武器被德、日率先取得,那麼世界大戰的結局就注定更為悲慘,就不是我們所能想像的了。(中時電子報)文章來源:二戰中日本的核武器研發飛虎史實 兩岸的共識與對立?2016年06月09日 18:55 許劍虹/台北報導
http://img.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6-06-09/656/20160609005623.jpg美國民間單位紀念空軍為飛虎隊成軍75週年設計的宣傳照。(Commemorate Air Force)今年8月1日是中華民國空軍第1美籍志願大隊(The 1st American Volunteer Group),也就是「飛虎隊」成立75週年的紀念日。為了紀念「飛虎隊」在世界軍事航空史上的獨特地位,美國民間團體紀念空軍(Commemorative Air Force)將於9月24日到25日間,在亞特蘭大的迪卡爾布桃樹機場(Dekalb Peachtree Airport)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
由於美籍志願大隊的元老級成員已經不多,飛行員更是凋零殆盡,所以可以預料出席今年活動者,會以「飛虎隊」的直系嫡傳單位,也就是美軍第23戰鬥機大隊還在世的先進為主。戰時隨第14航空軍其他作戰單位在華作戰者,尤其是與國軍飛行員混合編入中美空軍混合團的美國退伍軍人,也將會有人出席這次在亞特蘭大舉行的盛會。伴隨著二戰老兵的大量凋零,此次在迪卡爾布桃樹機場舉辦的活動極有可能成為「飛虎年會」的絕響。延續去年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活動的精神,想必海峽兩岸方面,都會將出席此儀式視為推動國民外交乃至於爭奪歷史話語權的重大機會。然而,更值得我們關注的議題,則是除了成為兩岸外交戰的工具外,「飛虎隊」的歷史是否還有可能為華府、台北與北京三方帶來其他的正面意義?
http://img.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6-06-09/656/20160609005688.jpg
2015年9月5日,獲邀訪問大陸的第14航空軍第311戰鬥機大隊的兩名飛行員大衛·湯普森(David Thompson)(前左)與保羅·克勞佛(Paul Crawford)在芷江飛虎隊紀念館前合影留念,其中後者曾因飛機在華北淪陷區擊落而獲得中共8路軍的救助。(新華社)
大陸:切斷美台軍事交流的手段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並且宣告對蘇聯「一邊倒」的政策以來,出於對美國的敵視,乃至於陳納德(Claire Lee Chennault)將軍本身親近中華民國政府的立場,中共有將近三十年的時間,是對「飛虎隊」的歷史採取全面否定,甚至於醜化的態度。那段時間,不只陳納德被形容成了「美帝國主義」的飛賊,就連在戰時救助過美軍飛行員的共軍老幹部,都在歷次政治鬥爭中遭到了殘酷的整肅。直到美國前總統尼克森(Richard M. Nixon)於1972年造訪大陸,乃至於華府與北京在1979年實現了「關係正常化」以後,陳納德的地位才在陳香梅的不斷奔走下獲得了平反。有鑑於當時的中共急需來自美國的軍事支援以抵抗蘇聯的威脅,「飛虎隊」的歷史逐漸成為了北京用於鞏固,進而提升與華府外交關係的工具。然而,抗戰時的中共並沒有空軍,所以不可能如同國民政府一樣,直接派遣飛行員在空中與美軍並肩作戰。因此北京在論述這段歷史的時候,強調的主要還是8路軍、新4軍以及所謂華南人民抗日游擊隊在「敵後戰場」上,救助被擊落的美軍飛行員之事蹟。對於包括中美空軍混合團在內,國軍一切與「正面戰場」上與美軍並肩作戰或者相互配合的貢獻,中共則是絕口不提。除了沒有自信坦然面對抗戰史實外,改革開放初期的中共深知,台灣在斷交後能夠延續與美國的「非官方」關係,尤其是「非官方」的軍事合作關係也同樣與雙方在二戰期間建立下來的傳統情誼有密切關係。畢竟當時華府的當務之急是聯合中共擊敗蘇聯,所以任何冒著得罪北京的風險與台北合作的政策,都必然會涉及到美國對「自由中國」的道義承諾。這不僅在於包括夏公權與喬無遏等中美空軍混合團的退伍軍人,在當時仍奔波於台北與華府兩地推動雙方軍事交流。就連大力推動《台灣關係法》的美國亞利桑那州參議員高華德(Barry Goldwater),便是二戰期間負責訓練國軍飛行員的美國陸軍航空軍教官。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共自然是希望讓中華民國在一切相關的紀念活動中消音。而讓中華民國消音的方法,就是在歷史論述中醜化國民政府的作用。在1979年上映的電影《一個美國飛行員》中,國民政府在上海外圍活動的游擊隊忠義救國軍,就被形容成了一群企圖把迫降於淪陷區的第14航空軍飛行員移交給日本人的反派。最後還是在新4軍敵後武裝的冒險犯難營救下,那名美軍飛行員才從相互勾結的日軍與「蔣幫」手中逃出生天。當美國的駝峰飛行員協會(Hump Pilots Association)年會,於1986年9月在阿肯薩州小岩城(Little Rock)舉辦年會,並邀請海峽兩岸的空軍退伍軍人一同前往參加時,中共駐休士頓總領事林崇斐還一度出面要求美方人員將大會上與星條旗並立的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移除並改立五星紅旗。所幸,在台灣方面的抗議,還有美方人員對二戰史實的尊重下,林領事的建議並沒有得到接受。李登輝上台後,伴隨著台灣方面推行的「本土化」與「去中國化政策」,中共在幾乎毫無挑戰的情況下,就全面從中華民國手中把這段歷史給接收了過去。只是此刻北京當局也發現,這段國共兩黨與美國攜手打擊日本的過去,同樣也是連繫海峽兩岸「中國認同」的一段重要歷史遺產。一旦台灣人都完全站到了日本的角度去看待這段歷史,那麼海峽兩岸也將注定走向永久的分裂。待民進黨於2000年取得執政後,中共開始強化與淪為在野黨的國民黨之間的交流,自然不可能再以過去那種全面抹煞與否定的態度去面對國民政府領導抗戰的歷史。而連戰在2005年對大陸的訪問,也確實讓胡錦濤首度以中共國家主席的身份,在紀念抗戰勝利60週年的活動上承認了國軍在「正面戰場」上抵禦侵略者的貢獻。自此開始,來自台灣的國軍退伍老兵也可以透過國共交流的平台前往大陸參加抗戰相關的紀念活動,發出中華民國的聲音。只是如果這類型的活動一旦納入了官方或者國際因素,中共就會出於維護其「一個中國」的原則而牢牢抓住論述權。所以,海峽兩岸政府無法共同舉辦慶祝抗戰勝利的活動,也同時派遣代表出席美國相關的紀念儀式。哪怕是在海峽兩岸關係最密切的馬英九時代,中共對於在海外有中華民國政府出席的二戰紀念活動也是無所不用其極的打壓。比方說去年9月2日,由美國全國二戰紀念之友會與全美國家公園服務處兩個單位,在華府舉行的慶祝二戰勝利70週年活動上,中共駐美大使崔天凱就因為台北駐美代表沈呂巡出席了獻花儀式而選擇退席抗議,只因為他不願意正視中華民國的存在。由於深怕兩岸在海外共同出席二戰的相關紀念活動,會在國際場合上出現「兩個中國」的解讀,同時也希望美國能停止對台軍售,今年的飛虎年會勢必也看不到台北與北京的駐美代表共襄盛舉的畫面。然而,大陸固然有其缺乏自信的問題存在,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尤其是當今執政的民進黨政府在面對這段歷史的時候,也有其難以迴避的問題存在。
http://img.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6-06-09/656/20160609005658.jpg
2013年11月,獲邀來台紀念中美空軍混合團成軍70週年的前第23戰鬥機大隊75中隊飛行員陳炳靖與新竹的空軍499聯隊飛行員合影。(許劍虹攝)
台灣:站在誰的立場紀念二戰?提到20世紀最力挺中華民國的美國友人,陳納德若自稱第二,恐怕沒有人敢自稱第一。所以在過去蔣中正與蔣經國的時代,「飛虎隊」的歷史一直被視為中美合作的典範而得到廣泛的宣傳。只是出於與大陸爭奪正統地位的目的,中華民國政府同樣不會在相關的歷史描述中,提及中共8路軍與新4軍救助美軍飛行員的事蹟。然而,可能也正是因為兩蔣曾經大力吹捧「飛虎隊」的緣故,這段歷史在進入李登輝執政的時代以後,又突然在鼓吹「本土化」與「去中國化」的台灣成為了一種「政治不正確」。1995年,時任台北市市長的陳水扁,就不惜冒著得罪美國的風險,將蔣夫人宋美齡女士在即將改名為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的新公園內豎立的陳納德銅像移出。面臨來自飛虎協會(Flying Tigers Association)、第14航空軍協會(14th Air Force Association)與駝峰飛行員協會的抗議,陳水扁領導下的台北市政府表示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內不適合出現與戰爭相關的事物,所以堅決完成了陳納德銅像的遷出工作。當然,這是一個不是理由的理由,因為在今日該公園的二二八紀念館內,就展示了大量與戰爭相關的日軍文物。陳水扁當選總統後,對於爭取「飛虎隊」歷史論述權的態度,更是採取著寧願讓給中共,也要全面棄守的態度。民進黨政府這麼做的目的,當然是為了迎合深綠獨派人士建立「本土史觀」的政治訴求,畢竟「飛虎隊」的歷史發生於中國大陸,並非台灣大多數二戰世代「集體記憶」的一部份。只是,出於在現實上對美國的需要,陳水扁政府還不敢公開擁抱「皇民史觀」而已。然而,光是棄守二戰論述權這件事情,對中華民國在陳水扁時代的對美關係就已經帶來了不少的傷害。考量到軍售背後代表的大量利益,華府並沒有因此切斷與台灣的軍事交流,只是美國對台政策中的道義因素確實下降到了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遷台以來的最低點。在陳水扁執政的那八年,一切在美國本土舉辦的二戰紀念活動,也都是由中共駐美大使館派代表出席。一直要等到陳水扁即將下台的2006年底,他才為了修補因「迷航外交」而瀕臨崩盤的美台關係,才在花蓮空軍基地盛大的舉辦了中美空軍混合團,並將被他從新公園移出的陳納德銅像送往401聯隊的隊史館與以典藏。2008年,馬英九代表中國國民黨贏回了台灣的執政權,又再度恢復了中華民國的傳統立場去紀念「飛虎隊」的歷史,華府與台北的互動才逐漸恢復穩定。此刻,淪為在野黨的民進黨,為了重新贏的執政權,在國家認同的論述上走向了比過去陳水扁時代還要更極端的道路。在全力阻礙馬英九改善兩岸關係的同時,民進黨也試圖全面摧毀年輕選民心中的中華民國認同。而為了否定中華民國光復與擁有台灣的正當性,民進黨與其外圍的獨派學者所採用的方式,就是大力推廣「皇民史觀」。過去陳水扁時代,獨派所推動的「皇民史觀」僅著重於強調日本殖民統治如何帶領台灣走向現代化。到了馬英九時代後,淪為在野的獨派則傾向於全面肯定日本在20世紀上半葉的做為,包括發動所謂的「大東亞戰爭」。受到部份日本動畫與漫畫的影響,年輕一代的深綠支持者普遍相信日軍當年進軍中國與東南亞的行為不是侵略,而是要從白人手中解放被殖民的亞洲人。在「皇民史觀」的認知裡,陳納德率領「飛虎隊」援助國民政府抗日的事蹟不再被視為一種行俠仗義之舉,而是助長黃種人殺黃種人悲劇的「帝國主義」陰謀。當然,更為獨派所津津樂道的,則是陳納德指揮的第14航空軍曾參與過轟炸台灣的行為。他們以此為依據,攻擊中華民國政府在二戰期間就算沒有直接參與,也間接協助了「美帝國主義」轟炸自己口中宣稱的同胞。2013年11月,為了紀念中美空軍混合團成軍與第14航空軍空襲新竹70週年,馬英九政府邀請陳納德外孫女嘉蘭惠(Nell Calloway)率領美國二戰老兵來台出席活動,就遭到了獨派年輕網民的猛烈抨擊。而當中華民國政府於去年盛大舉辦抗戰勝利70週年紀念活動的同時,蔡英文成立的想想論壇則不斷的宣揚1945年5月31日,美軍空襲台北,無差別屠殺台灣人的歷史。理所當然的,民進黨與獨派外圍團體不斷強調美軍空襲台灣的事蹟,主要針對的對象並不是美國,而是「忽視」了這段歷史的國民黨政府。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所林冠志曾投書指出:「我們沒有『二戰和平紀念日』。我們更沒有『五三一』全國鳴笛一分鐘哀悼、『五三一』鮮花哀思、『五三一』官方中樞紀念儀式!是的,台灣彷彿從人類史上最重要的戰役中徹底消失。」所以,在蔡英文於今年年初成功當選了中華民國總統,並且在5月20日宣誓就職後,究竟是該「馬規蔡隨」的繼續站在同盟國的立場去紀念二戰,還是從軸心國日本的角度出發去回顧這段歷史,恐怕便是台灣接下來所必須要面對的一個嚴重問題。值得注意的地方,是獨派在今年的5月31日十分安靜,蔡英文做為中華民國的總統,也沒有舉辦任何與『五三一』有關的大規模紀念活動。
http://img.chinatimes.com/newsphoto/2016-06-09/656/20160609005672.jpg
展示於廣東東江縱隊紀念館的克爾日記,該書證明了唯有整合兩岸與美國的史料,才能全面還原飛虎隊的歷史。(許劍虹攝)
「飛虎隊」可成為美國與兩岸和解的橋樑在「飛虎隊」成立75週年後的今天,曾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做為盟友彼此合作的中華民國、美國與中共三方,還因為彼此的意識形態或者領土主張上面的差異,處於高度誤解的狀態之中。由於中共尚未宣佈放棄以武力解決台灣問題的立場,中華民國政府接受美國軍事援助以抵禦解放軍可能犯台的局面,不會因為當前或者未來的政黨輪替而有所改變。與此同時,美國與中共在南海與東海的對峙也有越演越烈的趨勢。尤其是因為兩岸當局與日本就釣魚台列嶼主權之爭而引起的對立,更是令許多當年參戰的飛虎老兵感到相當的不適應。因為在70年前,中國與美國是共同抵抗日本法西斯的盟友,但是到了今天卻演變成美日同盟對抗大陸的局面,這是所有當年並肩作戰的中美二戰老兵所料想不到的。至於台灣,無論是國民黨執政也好,民進黨執政也罷,則都被夾在由美國與中共組成的兩大陣營之間左右為難。畢竟台灣若選擇了美國的陣營,可能會因為違背「民族大義」而遭到對岸13億人民,甚至於海外華人的敵視與不諒解。假如選擇了中共,台灣則有可能因為得罪了美國而失去當前在政治制度上所擁有的一切獨立與自主空間。固然,美國、台灣與大陸之間存在的現實問題與爭議,並不是三言兩語就能夠得到充分與圓滿的解決,然而「飛虎隊」的歷史在三方目前存在的爭執當中確實能夠扮演一個「緩衝劑」的角色。目前旅居香港,二戰期間被分發到第23戰鬥機大隊第75中隊的飛行員陳炳靖先生,就表示他十分願意扮演這個「民間大使」的角色來調解華府與北京之間的糾紛。在接受《中時電子報》訪問時,陳炳靖表示當年中美兩國的飛行員一起駕駛P-40戰鬥機抵抗侵略者,雙方的關係比親兄弟還要親。由於有太多的美軍飛行員為了保衛中華民國而戰死,戰後許多第23戰鬥機大隊的戰友用電話與陳炳靖聯繫時,第一句的問候永遠不是「你好不好?」,而是「中國好不好?」(How is China?)。所以,陳炳靖認為本身沒有深仇大恨,而且也曾經親如兄弟的中國人民與美國人民是絕對沒有必要為了南海這個微不足道的問題走向對立的。身為唯一還在世,曾經被編入第23戰鬥機大隊的中國籍陳納德「嫡傳子弟」,陳炳靖堅信透過宣揚「飛虎隊」的歷史,能夠減輕美國與大陸彼此之間的誤解,並且提升雙方的互信。而在當前台灣還無法直接與大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的情況下,紀念曾經共同參與的這段「飛虎隊」歷史,或許也是增加國軍與解放軍諒解的好方法。有趣的地方是,許多共軍救助盟軍飛行員的案例,背後其實也是有國軍參與的,只是在過去70年的論述中,台灣與大陸都會刻意掩蓋掉對方參與的部份,導致許多精彩故事往往出現「只講了一半」的狀況。比如說1944年2月11日,中共領導下的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港九獨立大隊在香港拯救了一位遭到日軍擊落,隸屬於中美空軍混合團第3大隊第32中隊的美軍中尉飛行員克爾(Donald Kerr)http://www.ejinsight.com/wp-content/uploads/2015/08/1113868_9a1b5fff3f2368e56a939cbc972c242f-692x360.jpg       Lt. Donald W. Kerr (right) picked up some useful Cantonese words (left) and peppered his journal with illustrations. Photos: Donald W. Kerr journal
                              由於中華民國政府從來沒有承認過這個中共港九獨立大隊的合法地位,所以在國防部史政編譯局出版的《中美空軍混合團英勇戰鬥紀實》中,只講了此故事前半段的空戰部份,而沒講後半段的營救部份。至於克爾當年所隸屬的中美混合團第3大隊,不僅曾在50年代的台海空戰中與解放軍大打出手,而且也是今日空軍清泉崗基地第427戰術聯隊的前身,仍在抵禦中共犯台的第一線中扮演「中流砥柱」的角色。這樣下來,大陸與香港出版的史料也就只能著重強調克爾被中共游擊隊營救的後半段歷史,而對前半段的故事模糊帶過。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大陸與香港的出版品甚至連中美空軍混合團第3大隊第32中隊的番號都給寫成了第32戰鬥機大隊第3中隊。只有在去年於香港出版的《克爾日記》上,我們能夠完整的看到這位美軍飛行員先是如何的與國軍飛行員一起空襲香港,然後又在被擊落後得到中共游擊隊救助的經過,由此可見兩岸合作撰寫抗戰史的必要性是確實存在的。當然,要解決這個問題,中共可能還是要先放下過去的成見,願意與由中華民國國防部與外交部派出的代表,或者至少由台灣官方指定的學者一起出席在國際場合舉辦的抗戰相關紀念儀式,包括在美國舉辦的「飛虎隊」慶祝活動。假若華府、北京與台北的官方都有願意心平氣和的坐下來紀念「飛虎隊」的歷史,那麼最後一個要解決的問題,可能還是台灣人究竟該從哪個角度來紀念二戰。如果是想從日本人的角度去紀念這段歷史,那麼台灣踩到的可能就不是只有大陸,而且還包括了美國的底線。前駐美代表沈呂巡在去年接受《美國之音》訪問時提到:「有一陣子我們在『去中國化』的時候,我是駐美副代表,美方有個很高層的人問我,現在搞「去中國化」,那你現在的政府上承的是誰?你上承的中國末代皇帝還是在台灣的末代日本總督這個問題很有意義。」對於這個問題,沈呂巡從最現實主義的角度出發,給了個一針見血的答案:「今天在我看來你無可選擇。你只有說,我們是清朝的繼承者,今年已是中華民國104年,不管你喜不喜歡。因為你的文化,你的一切都源自於此。這樣的話對台灣的安全也是更好的保障。你要說你繼承日本最後一個總督,請問你有什麼好處呢?」既然台灣現階段仍需要來自美國的保護,又無法擺脫對大陸的市場依賴,那麼在歷史論述與國家認同上,選擇一個兩大強權都能接受的論述,才有可能爭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從情感層面出發,究竟又有多少包括民進黨人在內,出生於戰後的台灣人真的瞭解,進而打從心底認可日本的「大東亞戰爭」,恐怕也是一個值得商榷的問題。從蔡英文上台後,就再也不提「五三一」大轟炸的態度來看,所謂「皇民史觀」應該只是民進黨為了奪取執政權時使用的一項「戰略武器」。如今民進黨已經成為了中華民國的執政者,在歷史論述上自然也需要一項新的「戰略武器」來爭取華府與北京的認同,而「飛虎隊」的歷史,確實也提供了新政府一個最好的選項。當然,現實利益的考量之外,紀念歷史的正確態度還不外乎回歸真實的人性。因此在感謝當年為了光復台灣而犧牲的國軍與盟軍烈士的同時,台北方面當然有必要去為當年遭到日軍強徵的台籍日本兵與慰安婦爭取他們應得的公道。至於遭到盟軍空襲誤殺而死的台灣前輩,無論未來是哪個政黨執政,理所當然的也要發自內心的給與安慰與祝福,以確保所有國民的史觀與認同能得到真正的尊重。(中時電子報)
克爾日記-香港淪陷時期東江縱隊營救美軍飛行員紀實http://schina.ust.hk/sites/default/files/styles/medium__320x320_/public/pub/img/cover/pub-sp-kerr-diary.jpg?itok=ww7BkX8k
http://schina.ust.hk/sites/default/files/pub/img/cover/pub-sp-kerr-diary.jpg
著者:
唐納德 ・克爾插圖:
唐納德 ・克爾翻譯:
李海明、韓邦凱編者:
東江縱隊歷史研究會、深圳海德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克爾日記》編輯組:
尹素明、尹小平、廖國球、何雪夫、張念斯、黃文莊、陳小燕、張兆和封面設計:
周晶出版:
香港科技大學華南研究中心國際書號 (ISBN):
978-988-13485-1-7
https://scontent-hkg3-1.xx.fbcdn.net/v/t1.0-9/14519815_10209530597094488_8101544932697641066_n.jpg?oh=92a7fad5521f105d708fb61941fad3e1&oe=586F6234





                                                                                                            

wugang 发表于 2016-10-16 14:42:25

【私密檔案】74師為何敗於孟良崮戰役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6-11-2 00:15 编辑

                新唐人2013年7月30日訊】【導讀】發起於1947年5月13日的孟良崮戰役,從一個側面預告了國民黨在大陸的全面崩潰。位居五大主力之首、被譽為「抗日鐵軍」的整編第74師,竟不敵「土八路」,短短三天即遭覆滅,不僅成為第一個被殲的國民黨軍主力,也成為國共雙方在華東前線的重要轉折點,給孟良崮一戰披上最神奇的色彩。當年的硝煙雖早已散盡,但圍繞這一戰役的種種話題卻經久不衰,一直都是軍事界、史學界、文學界進行探討和創作的熱點題材。華野兩個縱隊的火炮相當於整74師

1945年12月,粟裕堅持要打城高9米、牆厚7米、駐紮日軍千餘人、偽軍5千多人的高郵,理由之一就是「共軍火力強」。強到什麼程度?日偽軍1500 人據守外圍的邵伯,新四軍1個團的輕重機槍就比敵人多。總攻高郵時,迫擊炮、山炮、步兵炮集團射擊,「在我強大炮火支援下,68團首先在南門架雲梯成功」。 後來參加過孟良崮戰役的炮手陳應洪,在回憶高郵之戰時寫道:「八縱四個團,武器精良,彈藥充足,團有炮兵連,營有機炮連。因為沒有那麼多的炮,又哪能炮打高郵城。敵用兩門步兵炮向我三營陣地進行轟擊。我炮排(3門迫擊炮)也來個齊放,和鬼子展開炮戰。」

1946年7月,內戰爆發,粟裕首先攻擊整編第83師,蘇中戰役由此打響。林梓戰鬥中,面對無一門火炮的敵交警大隊,華野6師還調來兩個炮兵連,把大炮推到前沿抵近射擊,一炮就摧毀一個碉堡,並集中輕重機槍一起開火,完全壓制了對方火力。戰後,粟裕總結經驗說:「我們五個打敵人一個,武器彈藥也不比敵人差。」與此同時,山東野戰軍攻打泗縣失利,主攻部隊第8師傷亡2500人,其中團職幹部以下百餘人,原因之一就是因洪水阻礙,炮兵上不來。

1946年11月,華野6師攻打桂系第7軍駐守的某村莊,以100多門火炮傾瀉千余發炮彈。不久,粟裕在12月2日向華中野戰軍營以上幹部作報告中指出,「目前我們的裝備,比頑軍雜牌部隊要強,如團附有迫擊炮、重機槍,有的還有戰防炮」,而整74師的團屬重火器也不過如此。雖然粟裕也提到「炮兵頑我比較,是頑強我弱」,但他又說,如將炮兵「集中於旅,攻堅時,一般情況下,我炮火可占絕對優勢。」

隨後不久,宿北戰役打響,華東共軍首創殲滅國軍1個整編師。戰前,陳毅擔心「敵人如有堅固 工事怎麼辦?」山野參謀長陳士榘說:「用炮掀它」。後來,不論誰一提到敵有堅固工事,陳毅便乾脆地一揮手說:「用炮掀它!」《陳毅軍事文選》在提到宿北戰役時說:戰俘稱讚我炮兵射擊準確,炮火猛烈。

http://imgs.ntdtv.com/pic/2013/7-28/p3710512a422471857-ss.jpg
共軍在戰役中使用的美式大砲(網絡圖片)

魯南戰役前,即1946年12月20日,野戰軍指揮部要求所屬部隊每連配備輕機槍6挺,擲彈筒 (小炮)6門,每營重機槍6挺,迫擊炮、六零炮2門、團迫擊炮連4-6門炮(有九二步兵炮可配1-2門,減其迫擊炮數),師成立炮兵營(山炮9門,戰防炮 連三七平射炮代)。彈藥配備的數量是:步槍50-100發,輕機槍500發,重機槍1000發,迫擊炮50-100發,山炮40發,平射炮100發。

以華東野戰軍八縱為例:下轄3個師,炮兵團、新兵團各1個;69團的3個步兵營中,1個全日械,1個捷克式裝備,1個全美式裝備;每連9挺輕機槍,每營1個機炮連,3門迫擊炮,6挺重機槍。連長有挑夫,營長有馬騎,火力與國軍主力不相上下。於是,陳毅的底氣更足了,說:「現在共軍的武器裝備並不比國民黨差,也不比抗戰時期日寇差。」

其他方面的裝備情況,華東共軍割據區也不差:電台從前指一直配備到團,長途線路由原來的4千公里增加到1.5萬公里。某些時候,共軍也不是「兩條腿賽過敵人的汽車輪子」,1946年9月間,為增援淮陰,皮旅從高郵乘汽車一路北上。同年冬,為便於調動坦克、榴彈炮和輜重車輛,華野兵站部科長錢正英還專門在沂水縣主持建造沂河大橋,負荷量每平方米300噸。

至於國軍方面的裝備編製,按原66軍軍長宋瑞珂的說法是:整編師有野炮營,整編旅有山炮營、戰防炮連,團有迫擊炮6門,營有六零迫擊炮2門,步兵連有輕機槍9挺。運輸方面,師有汽車連,旅有汽車排,但數量除美械裝備的整編師以外並未按編製補足。

據時任整74師51旅151團副團長王克已的回憶:51旅配備1個山炮營,3個連,共18門炮;步兵團配備迫擊炮連和戰防炮連各1個,共12門炮;團以下有3個營,每營1個迫擊炮排(2門)、1個重機槍連(6挺);每連有輕機槍9挺、發射筒(似為槍榴彈)9具、衝鋒槍10餘枝。而時任整74師57旅少校軍醫的王輝堂則說:步兵連有衝鋒槍36枝,有小炮排1個,每排配備六零炮10門。

將他們兩人的說法綜合起來,舍少取多,總計全師營屬以上各類火炮174門(含12門榴彈炮),18個步兵營共擁有重機槍108挺,54個步兵連共擁有六零炮540門、輕機槍486挺、衝鋒槍1944把(師旅兩級直 屬隊因無資料,未計算在內),以及一部分火箭筒和火焰噴射器。整74師作為頭號主力,除官兵待遇高、師直編製大、擁有戰車1個連、以及衝鋒槍和小炮數量較多以外,榴彈炮、山炮、迫擊炮、戰防炮以及輕重機槍的數量並不突出。

綜上所述,整74師雖在團級配備了戰防炮連,而有的整編師只配備到旅,但因1個整編旅只有兩個團,故其旅屬炮兵僅比同級多出6門戰防炮而已,而山炮數量反而比第8軍的師屬山炮還少6門。

再對比華野1個縱隊,整74師旅屬火炮雖然超過1倍,但華野大都為3團制,團以下主要火器的總體實力並不差,僅小炮相差54門,而輕機槍的數量是一樣的,迫擊炮和重機槍的數量甚至超過整74師。因此,筆者估算,共軍兩個縱隊的火炮相當於整74師。

http://imgs.ntdtv.com/pic/2013/4-29/p3426273a68109060-ss.jpg
孟良崮戰役中共軍的裝備(網路圖片)

孟良崮戰前,因山路崎嶇,整74師還將戰車和榴彈炮撤回臨沂,並未參戰;即使是參戰的兵力也不滿編,如151團兵員2700餘人,51旅因缺人和有損壞,山炮營各連只帶了4門炮,戰防炮連有的帶4門、有的帶5門。這樣一來,當華野以5個縱隊在野炮團、榴彈炮團的加強下圍攻整74師時,勝利的天平可想而知。

還特別要提出的是華野的後勤補給。陳士榘在回憶錄中兩次說道:「彈藥是從東北運來的,比較充足」;「炮彈除戰場上繳獲的以外,還有從東北軍區、東滿軍區經海上運到山東的,儲存在濱誨山區,可以隨時補充。」

另一部分,則來自於聯合國提供的本應是用於救濟難民的美援物資。1946年,從上海發往煙台共軍割據區的救濟物資共計3批、1.6萬噸。某地下黨員在參与救濟工作后,要求分配新任務,膠東行署便要他把其中的500萬粒磺胺消炎片藥品送到前線去,並囑咐他不要向任何人講。這種消炎片每粒市價3毛,還買不到,而前線傷員又必不可少。

又如1947年上半年,渤海共軍割據區在羊角溝港先後接受兩大船的毛料、睡袋、蚊帳、罐頭、奶粉、餅乾、魚肝油、盤尼西林、金雞納霜、拖拉機、吉普車以及37部美製10輪大卡車,膠東軍區後勤部派了40多名駕駛員去接車,其中1部吉普車送給了劉少奇。原山野參謀處長陳銳霆也曾透露:泗縣戰鬥失利后,他去臨沂請求補充兵員和財物,參謀長宋時輪要他了解一下,「聯合國救濟物資中有沒有通訊器材,若有,請求多給前方部隊一些。」雖然陳銳霆未交待下文,但此事也說明共方並沒有將救濟物資局限於難民工作的想法。


上述史料印證了一直在流傳的說法。二戰後,蘇聯把當時美國支援的軍火和其它一些軍火提供給了中共方面,由此林彪迅速建立起來了裝備精良的百萬大軍,並且為其他各個地區的共軍提供了武器彈藥,由此才橫掃中華大地。


『1』《陳毅軍事文選》,解放軍出版社,1996年。
『2』《粟裕戰爭回憶錄》,解放軍出版社,1988年
『3』天翻地覆三年間——解放戰爭回憶錄(陳士榘回憶錄),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5年11 月


原標題:60年後揭秘:小米加步槍如何打敗整編74師? http://www.ntdtv.com/xtr/b5/2013/07/3
http://www.ntdtv.com/xtr/b5/2013/07/30/a888651.htmlhttp://123.51.221.159:81/Assets/product_images/957/957117509.jpg金門蕞爾小島,自古就是海疆重鎮、兵家必爭之地。一九四九年國共內戰,大陸淪陷,十月二十五日凌晨,在古寧頭爆發一場攸關今日兩岸局勢的激戰,中共準備打下金門,再進攻臺灣。這場戰役──史稱「古寧頭大戰」,共軍全軍覆沒,金門成為一座無法被共產黨解放的島嶼;短短五十六小時,規模不大,參戰人員不多,影響卻很深遠,發揮旋乾轉坤的力量,穩住國府風雨飄搖的局勢,奠定臺灣今天的發展局面,也決定了兩岸爾後幾十年的歷史命運。
  作者身為古寧頭人,在戰火中出生、成長、淬煉,從戰爭的背影之中,尋繹出國府生死存亡的一戰,一字一句寫下時間無法褪去的烽火情懷,並為它找出歷史的座標。翻閱這本書,好比打開一部扣人心弦的小說,你會跟著文字起伏激盪,然後重新咀嚼幸福,因而更珍惜今日所擁有的一切。
  古寧頭大戰60週年,這是一本紀念意義很大的歷史讀物,記者出生的作者,書寫筆觸比一般歷史書籍更加感性柔軟;透過採訪用第一人稱觀點來描繪戰爭,深刻的刻劃讓它比小說更加動人。
[*]系列名:台灣書房
[*]ISBN13:9789571175096
[*]出版社: 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作者:李福井
[*]版次:3
[*]規格(高/寬/厚):22*17*1.7cm
[*]出版日:2014/03/01
[*]中國圖書分類:戰爭史http://y2.ifengimg.com/cmpp/2016/01/20/01/6b2ebe47-f306-43a5-a6e1-acc08440da06_size40_w600_h382.jpg

wugang 发表于 2016-12-14 01:59:50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016-12-14 02:14 编辑

李良榮將軍與古寧頭戰役- 陶恒生-黃埔一期學生,前福建省政府主席,國軍前第二十二兵團司令官李良榮將軍,是民國三十八年(一九四九)八至十月指揮金門保衛戰大獲全勝的名將之一。古寧頭大捷,是國軍退守台灣以後,與共軍作戰的一次決定性的大勝利;它奠定了自由中國復興的基礎,鼓舞起失敗的民心,振奮起消沉的士氣。可以說,沒有金門的一戰,也就沒有今天國富民強的自由中國台灣。民國四十二年李將軍以中將退役,參加競選台灣省議員以高票當選。民國四十四年赴南洋考察工業,在馬來西亞與閩籍華僑合作籌辦水泥工廠,採用國產機器,為台灣整廠輸出在海外成功建設工業之先驅。
http://www.hstao.com/haiyu/genlee.jpg


李良榮將軍與劉德順及德興、若蕙合影於馬來西亞怡保高溫街大石水泥廠建廠籌備處門前(1963)


筆者於民國四十六年服務於台灣省桃園縣楊梅鎮啟信實業公司時,蒙時任公司常任監察人的李將軍親自向董事會建議,指定為設計組長,負責馬來西亞水泥廠的全部工程設計和機器製造。機器設備運出後,復奉派率領技術人員前往主持安裝事宜,工廠開工後受聘為第一任廠長,自此在馬來西亞居留了十八年。在此期間,筆者追隨李將軍八年之久,直到民國五十六年他因車禍逝世為止。筆者與李將軍朝夕相處,對於工廠的技術、生產、人事等日常管理事宜,可以說事無大小,每時每刻都有 密切的接觸。李將軍雖然極少提及古寧頭戰役,但多年來從相關文獻資料,以及他的舊部口中,得知一些這個戰役的來龍去脈。筆者願就所知,從另一個角度對此戰役作一簡單的探討。蜚聲中外的「古寧頭大捷」,實際上應該廣義地稱為「金門保衛戰」。古寧頭之戰,是整個金門守備和反擊戰事中,全數殲滅、俘虜登陸共軍的最後一次決定性的戰鬥,前後為時不到六十小時。但若將此役之前,守軍力挫敵鋒的大嶝島戰鬥包括在內,則應回溯至是年十月九日。大嶝島之戰(守軍為二十二兵團二十五軍第四十師,師長范麟),是金門保衛戰贏得勝利的一個關鍵,因為它迫使共軍放棄同時進犯廈門、金門的計劃,而先去攻打廈門,給予金門守軍十多天寶貴的時間以部署防務。因此,雖然大嶝緒戰規模很小,其影響金門保衛戰之成敗卻極為深遠。嚴格說來,八月中旬第二十二兵團李良榮司令官率領第二十五軍及配屬第二零一師擔任金門防務之日,也就是金門保衛戰開始的一天,因為金門防衛工事之構築、作戰任務之訓練、戰場之經營、戰場紀律士氣之培養…等等工作,都是在這段期間內完成的。金門保衛戰可以說是國共對抗以來最慘烈的一次戰役,也是國軍退守金馬台澎以後所取得的一次最大勝利。金門在太平洋上極具戰略地位,歷史上從來就是兵家必爭必守之地。先總統蔣公曾謂﹕「無金馬即無台澎,有台灣便有大陸。」古寧頭戰鬥是一個典型的反登陸殲滅戰,使渡海進犯者非死傷、即被俘,無一逃漏。當日台灣媒體咸認此一大捷,是出自金門守將李良榮司令官,平日為防務辛勞策劃,與戰時指揮得當,以及第十二兵團胡璉司令官奉陳誠長官之命,馳往接防的十八軍、十九軍適時加入戰鬥,最後予敵徹底痛擊所致。先總統蔣公評判金門保衛戰時曾說﹕「這是我們轉敗為勝的開始,是我們第一次把共匪軍隊打得全軍覆沒。」論者嘗曰﹕「如果沒有五十年前金門保衛戰之勝利,也就沒有後來八二三炮戰之勝利,更不會有今日台澎金馬之繁榮安定。」信哉斯言。然而,李將軍於戰役之後的表現,才讓人們瞭解何謂軍人之最高志節。戰事剛結束,東南行政長官公署陳誠長官親赴金門前線巡視,在二十二兵團司令部召開檢討會,李將軍在會中除表揚友軍戰功之外,未對本兵團之戰績提出報告,且囑咐部下不要發言。他在會前告誡部屬﹕「功勞要讓給友軍,不要爭,不可爭。」我想,具有這種有功不居的豁達胸懷和大公無私精神的軍人,才不愧為不讓大樹將軍專美於前的真正革命軍人,他的偉大風範值得後輩軍人景仰。戰役之成功,端賴軍官沉著指揮、戰士奮勇拼鬥,將士上下用命,缺一不能達成;而部隊之間的合作協調,更是克敵致果,獲取勝利的必要條件。金門保衛戰的成功與勝利,乃取決於第二十二、十二兩兵團之不分彼此、通力合作;兩軍官兵在戰場上並肩作戰的光榮表現,歷史記錄已有定論,勿庸置疑。不料戰事結束四、五十年後,竟有人提出「誰是古寧頭大捷指揮官」之類的話題,大有重新評估戰役功勛誰屬之勢,甚至強調該戰役之致勝完全是某一將領或部隊的功勞,一時議論紛紜、莫衷一是。這種爭論,引起當年參與金門浴血奮戰官兵們的極度錯愕與痛心。在事隔五十年後的今天,若還有人要問此役指揮官到底是湯恩伯、李良榮、還是胡璉?我敢大膽而大聲地說﹕都是!當李良榮將軍的第二十二兵團奉命從廈門調防尚未行動之際,接防部隊第十二兵團第十八軍已於十月十二日自汕頭船運抵達金門,而司令官胡璉將軍是時尚在台北向層峰請示機宜。為統一戰地指揮權,身在金門的最高長官,福州綏靖公署代主任湯恩伯上將,於二十二日下達命令﹕「所有金門部隊,在第十二兵團胡司令官未到達前,仍歸第二十二兵團李司令官統一指揮。」此時十二兵團第十九軍也正在陸續登陸金門。共軍於十二月二十五日凌晨乘大批船隻登陸海岸,在岸邊與第一線守備部隊(第二十二兵團二零一師轄下的六零一、六零二兩團,師長鄭果,團長雷開瑄、廖先鴻)遭遇,發生激戰,雙方傷亡慘重。至晨間,共軍突破陣地攻進古寧頭一帶,部分共軍且越過防線,直逼金門縣城。值此情況危殆之際,二十二兵團司令官李良榮將軍為集中一切可調之兵力,向盤據古寧頭的敵軍實施反擊,乃給在前方指揮作戰的第十八軍軍長下達授權命令﹕「第十八軍高魁元軍長指揮第一一八、第十八、第十四師等三個師及戰車營,在海空軍及全防區炮兵支援下,向古寧頭攻擊,捕殲匪軍。」(分別為十八軍一一八師李樹蘭師長、十九軍十八師尹俊師長、十四師羅錫疇師長、戰車第一營陳振威營長)同時命令第十九軍劉雲瀚軍長、第二十五軍沈向奎軍長協力配合,支援反擊。二十六日拂曉,反擊部隊壓制共軍於古寧頭,開始予以強力聚殲。上午十一時,第十二兵團胡璉司令官自水頭登陸,立即進入指揮所,直接指揮他所屬的十八軍高魁元軍長調整部署,對被圍困於古寧頭的共軍作最後致命之一擊,至二十七日上午十時,來犯共軍全部就殲,餘眾束手投降,戰事於焉宣告結束。請看﹕三位將領指揮權的前後密切銜接,命令清晰,使得前方將士得以專心殺敵,終於取得輝煌的戰果,在此種決心明確、靈活運用、配合緊密的優良軍事作業下,試問有何人能夠或敢于獨領功勞?軍事史學家王禹廷將軍在他所著《胡璉評傳》裏說得對﹕「金門戰役第一階段的最高長官是湯恩伯將軍,戰地指揮官是李良榮將軍,實際指揮作戰的是高魁元將軍。第二階段的指揮官是胡璉將軍。」胡璉將軍於戰事結束後呈國防部長俞大維一篇報告,內中有一段肺腑之言(引自李良榮文教基金會《李良榮與金門保衛戰》)﹕璉每欽仰李良榮將軍之清高風範,古寧頭之戰,最初彼乃負全責指揮者,璉之負責僅為廿六日上午十一時以後。但彼始終不言一功字,並不提一勞字;人有以金門戰事相詢者,彼則不稱功而讓之於十二兵團。固然當時之軍制,兵團乃最大之行政及戰術單位,各兵團均有其建制之軍師,如廿五、第五兩軍屬廿二兵團,十八、十九兩軍屬十二兵團者然。但璉未到金門以前,十八、十九兩軍均歸彼指揮。夫晉之滅吳。隨之滅陳,當時名將若賀、若弼、郭擒虎、王渾、王濬等猶不免於事功諉過,甚至於涉訟於朝,獨李良榮將軍則能矯正古人推功讓名,風範寧可勿流傳千古耶!況俘虜武器均由彼呈繳乎。當時固有一小部軍隊,以其擄獲戰利品,直接呈獻於其直屬長官,而又在台灣大開展覽會,以宣傳其戰功,其量小易盈之醜態,以與李將軍之高風亮節,何啻雲壤。世人每以古寧頭之功使十二兵團得享,璉則以為勿忘李將軍也。這篇報告最後一段提到的「以擄獲戰利品直接呈獻直屬長官,在台灣開展覽會以宣傳其戰功」,顯然指的是配屬於第二十二兵團的第八十軍第二零一師的青年軍。當十月二十五日凌晨共軍以雷霆萬鈞之攻勢登陸金門時,戍守隴口至古寧頭海灘的第二零一師六零一、六零二兩團首當其衝,與來犯敵軍發生激烈的戰鬥與肉搏,雙方傷亡慘重。據官方戰史記載,兩個團五千多名官兵之中,陣亡五百七十人(官十六人、兵五百五十四人),負傷六百四十人(官三十九人、兵六百零一人),俘虜敵軍一千四百九十五人。單就兩團陣亡人數佔總陣亡人數百分之四十五,和俘虜敵軍人數佔總俘虜人數百分之二十一這兩個數據來看,二零一師陣地雖然最後被敵軍突破,但已成功讓增援部隊順利投入戰場,其所付代價之慘重,與對整個戰役之貢獻,實在不容忽視。該師直屬長官,陸軍訓練司令孫立人將軍把部分擄獲戰利品運至台灣展覽,宣傳國軍在此次戰役中大獲全勝的成果,藉以收奠定全國軍民反共復國之信心、以及增強台灣國際聲勢與視聽之宏效,就當時的時空背景而言,此舉不但無可厚非,而且是值得肯定的。胡璉將軍稱之為「醜態」,實乃黃埔軍人慣常歧視「非嫡系」軍人的心理反應,不足為訓。至於二十二兵團李良榮司令官,則採取另外一種態度。他對於十二兵團的適時加入戰鬥是心存感激的。胡將軍在他手著《泛述古寧頭之戰》中記錄了二十二兵團李良榮司令官說的話﹕「…若無十二兵團之增援,則吾人的遭遇,誠有不可想像者。海島作戰,勝則滅敵,敗則被殲,吾人感激之不暇,何功可爭?」國防部戰史記載﹕「本作戰之統一指揮,靈活運用兵力,當屬致勝關鍵所在,而李良榮之清高風範,絕對服從之軍人本色,尤為令人欽敬。」第二零一師鄭果師長也曾在古寧頭大捷三十週年紀念文中寫道「戰時我高級長官親臨戰場,對鼓舞士氣,堅定戰志,影響甚大(李司令官均在一三二高地督戰)」。李將軍於戰後謙不居功,處處以友軍為先,其高風亮節,令同袍尊敬、為世人欽佩。胡璉將軍任中華民國駐越南大使時,曾於民國五十七年(一九六八)九月訪問星馬,他於返任之前特地專程來到怡保,由我陪同前往李良榮將軍墓前獻花悼念,緬懷逝者的節操與風範。【原載《傳記文學》1998年10月第437號〈我所認識的李良榮將軍〉;2002年10月修訂】 http://www.hstao.com/haiyu/HY24.HTM                     youtube四海哥哇嘎哩貢EP21 - 沒有“西安事變” 中國就不受共產赤禍嗎? - 20161212a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HRnfeoCJO0

页: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查看完整版本: 广东紫金抗战英雄钟学栋将军 ,爱国救亡者全国同胞永远敬佩怀念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