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曾姓总局和南宗、东宗?
NO.292764 关于曾姓总局和南宗、东宗之我见(2005-4-10 09:41 PM)--------------------------------------------------------------------------------
我族于抗战前是有全国谱局称总局。总局分南宗和东宗,其中南宗在湖南宁乡,负责存管族谱;东宗在山东嘉祥,负责查核族谱的资料,定期联谱。全国续联谱最后一次为民国十三年(1924年)。
分南宗和东宗是始于明代,明宏治十八年(1505年),经山东巡抚金洪奏请,在曾参墓地修建享堂、石坊,并建墓林。皇命查找曾参嫡裔,但山东已经没有曾氏后人在居住了。因为十五派曾据于始建国庚午年(公元10年)引家挈族二千余人,尽徙江南,居江西庐陵吉阳乡。至此山东武城曾氏几乎无人再居此地。后来当时的政府官员在江南找到了曾子的后裔,要求宗子(长房嫡裔)复迁原籍,但宗子久居江南,以南方宗庙不可无裔为理由不愿意回迁,最后派宗子之次弟奉旨回山东原籍,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宗圣公”之职,其后裔称为东宗。
原江南各地曾氏后裔依然奉长房嫡裔为宗子,始称南宗。我姓因是圣裔与孔、颜、孟为四圣。历代均是以长房为尊,宗子是每代父传子,原则上是有嫡(嫡为正室之长子)立嫡无嫡立长。后来及至各地开村族居的圣裔都是以长房为长,称宗长(支派宗子)。因
东宗在明代人数少与南宗联系也少,修谱各自为政。至清代两宗才联谱交流始立总局。
因为近来听说有“西宗”、北宗“之说,本人不知道何解?也不知是何时成立?史料上也无记载。还有近来宗亲之间互称宗长,不知有无查证,是否太客气了。
本文只是本人之见解,不对之处还请各位宗亲指教!
1.点这个地址:http://kejiawc.vicp.net/wc/up/upload/login.asp
東、南宗之由來。水田日認為清朝曾國瀋倡議纂編武城曾氏重修族譜才起用東、南宗之區分,證據以下:
五十九派曾質粹奉旨歸東(嘉祥縣)條文是為翰林院五經博士
http://kejiawc.vicp.net/wc/up/upload/upfile/2005/2005411218130P1110443.JPG
http://kejiawc.vicp.net/wc/up/upload/upfile/2005/2005411952400030_31A.jpg
[ Last edited by 水田日 on 2005-4-11 at 23:32 ] Posted by 水田日 at 2005-4-11 00:56
Posted by meiguitee at 2005-4-10 10:05 PM
不知道是不是你们有了的曾氏家谱呀!
meiguitee嫂夫人:
妳好,並沒很齊全族譜,從譜首面觀看,應屬先賢國藩修之武城曾氏重修族 ...
水田日先生:你好!
我发的这本家谱不是不是武城县的,也没有湖南的。
里面多是广州,福建和台湾的。有龙山派、裕振公派、龙山派、、、、、、 Posted by meiguitee at 2005-4-11 02:47 AM
水田日先生:你好!
我发的这本家谱不是不是武城县的,也没有湖南的。
里面多是广州,福建和台湾的。有龙山派、裕振公派、龙山派、、、、、、
宗嫂:
妳好,武城曾氏重修族譜並不指武城縣的,它只是一名稱,譜的一派為曾參公,全國各地都是這樣的名稱,同出一脈也。妳那本是手抄,原製版本見五十九派曾質粹吧,每頁蓋有 念身念祖 园印的。
http://kejiawc.vicp.net/wc/up/upload/upfile/2005/2005411258370蓋省身念祖文.JPG
http://kejiawc.vicp.net/wc/up/upload/upfile/2005/2005411258371柬南宗房及孔氏衍聖公.JPG
[ 本帖最后由 水田日 于 2006-6-24 16:24 编辑 ]
【讨论】鶴山曾氏可能是廣新公房系?
鶴山曾氏可能是廣新公房系,證據以下,見德淵公房條,德淵公
回复:水田日
谢谢你回复!据我所知分东南宗是明代中后期的,当时还为了谁是正宗之争,一个是当时皇帝所封世袭“宗圣公”,一个是江南族中长嫡世袭宗子(族中自定)。他们是质粹公的后人和同代南方的后人。后经过朝廷和孔氏衍圣公出面调停,始分东、南两宗,分别奉祀东、南两地宗庙。另据史料记载:曾质粹:字南开,吉安永丰(今江西永丰县)人,曾参五十九代孙。明成化三年,山东守臣上言说:嘉祥县南武山西南,元寨山的东麓,有找渔的人陷入洞穴中,得到一具悬棺,上写“曾参之墓”。下诏加以修筑。正德年间,山东佥事钱宏探访得到曾子的后代一人在嘉祥山中,不久死云。皇帝下诏寻求曾氏嫡传。江西抚按命质粹回嘉祥,以衣巾奉祀曾参庙林。嘉靖十八年,授质粹为翰林院五经博士,子孙世袭。
嘉靖十八年是公元1539年,你上面的图片墓碑是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也就是十七年后立的墓碑。清朝曾國瀋倡議纂編《武城曾氏重修族譜》时成立的是谱局。
更正
上文最后倒数第二个字是”谱“,不是”族“【讨论】《武城曾氏重修族譜》
天下文章大家抄,現抄自 曾氏史話 一書,希百川叔原諒東、南宗是什么意思?它是怎樣產生的?應該如何識別和區分
東宗南宗,不是說古代曾姓起源于两個老祖宗,這些名稱也
水田日 你好!
为什么打不开你的窗口 昭演宗長:你好,上幾貼之 好一個 之意理解清楚了,文化背景各異,理解有別,是易產生誤會的。水田日學識膚淺,往往口出狂言,令人難受,現令最我遺憾是中傷了香港一位尊敬的曾博士,希博士原諒吧!
今天與質粹公后裔通电話及E-mail,04年9月份送給嘉祥曾子研究會之曾氏史話一書給同事拿走現還未歸還,現令霞宗長來電再贈送一本往嘉祥縣。今天亦通知了五華縣需要大量曾氏史話一書,貨到時再代你預留一本吧!
不知何解?很多相都開不出來, 相片上不到网?
[ Last edited by 水田日 on 2005-4-13 at 23:10 ]
【讨论】東南宗房的疑惑?
水田日的見解!有錯希斧正荷!致謝!谢谢你回复!据我所知分东南宗是明代中后期的,当时还为了谁是正宗之争,(曾氏族譜都是跟隨歷代皇帝制度所訂制度,見宗聖至33派,每派都是由大宗(嫡子所封任即國王,小宗是庶子是公爵,制度分明,不存在正宗之爭,夏朝至清朝都是這樣實行,即主要了解甚麼叫大宗,甚麼叫小宗,甚麼叫国王,甚麼叫公爵,甚麼叫候爵,甚麽叫伯爵,甚麼叫子爵,甚麼叫男爵,甚麼叫平民,清楚后就沒有誰是正宗之爭了,之爭出何典故?) 一个是当时皇帝所封世袭“宗圣公”,一个是江南族中长嫡世袭宗子(族中自定)(絕沒有這回事,出何典故?)。他们是质粹公的后人和同代南方的后人。(出何典故?完全沒有關連,河水
回复:水田日
水田日你好:非常多谢你答应帮我找那本书。我今天花了一天时间特意去广州的几大书店,也说从
来未卖过这本书。也感谢你对我文字上不敬的理解。我很希望和你多一点交流心得,更想
你多一点指导。因为我是在大陆文革时代读书的,不足之处实在很多遗憾。
另外你上面所发几个小窗口那里的确我打不开,是显示:无法找到网页。 昭演宗長: (同宗的長輩,我理解宗長,沒男女之分,前台灣總统李登輝其太太稱曾文惠宗長)
非常多谢你答应帮我找那本书。(最主要是寶劍配英雄,)我今天花了一天时间特意去广州的几大书店,(話明全部貨都在五華呀!
【讨论】武城曾氏重修族譜 疑點重重
武城曾氏重修族譜 疑點重重 希有識之士詳加解答(1)我們全都是宗聖曾子的后裔嗎?
(2)我們全都是曾據公后裔嗎?帶領族人千多人(宗聖誌)?那些非據公裔孫,現
在在那地方?
(3) 由清皇帝御賜字派是很光荣嗎?
(4) 賜曾氏字派是有目的嗎?
(5) 為何明朝不賜字派?都是清朝皇帝才智出眾?
(6) 衍聖公民國所立的字派我曾氏要跟隨使用嗎?何解?
[ Last edited by 水田日 on 2005-4-12 at 12:00 ]
[ 本帖最后由 水田日 于 2006-6-24 16:32 编辑 ]
【讨论】東宗、南宗的識別
(三)東宗、南宗的識別拫据定義:山東奉祀官的世系叫做東宗,在南方奉祀點公的長支世系叫做南宗。但文字記逑和實際結合起來,有些阿題仍然令人難解。原來,曾子五十九代孫曾質粹,本是小宗 駢公 的后裔,奉皇帝的詔命,以大宗的身份,歸山東守墓。他上承曾氏直系溯自曾子,下衍為大宗房,所以,東宗的直系世系,族譜是从曾參開姓的。即
一派祖曾參二派祖曾元三派祖曾西十五派曾据三十四派曾珪…..三十匕派袓曾庆(以上為大宗世系,以下轉入次子曾駢) 三十八浱袓曾駢……….五十八派祖曾奮用五十九派祖曾毓樽(他和寧鄉縣曾衍泳合作倡修 武城曾氏重修族譜 匕十五派祖曾庆源……..
同理,如果南宗世系上溯到曾子。就是南宗世系。因為南宗是真正的大宗房,東宗是詔命的大宗房,大宗世系是東、南两宗的共同祖先。不過,据公以前的先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