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先生先世南迁的历史轨迹(节录)[作者:温怀遴]
孙中山先生先世南迁的历史轨迹(节录)[ 作者:温怀遴 值班编辑:龚映华 ]
http://www.red-soil.com/redShow.asp?ArticleID=10468
--------------------------------------------------------------------------------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历史上和世界史上的伟大人物,在世界史上揭举“天下为公”、“博爱”、“民有民治民享”的崇高思想。在中国当满清末叶清廷腐败,列强虎视鹰瞵,瓜分豆剖,国几不国,孙中山先生于1894年11月24日在美国檀香山创立兴中会,发展而同盟会。领导革命经十次失败,卒能于1911年10月10日在武昌起义,一举推翻五千年专制政体,建立民国,其丰功伟业,已写入历史。至于国父孙公的上世来自何处?迁徙经过?如何辗转到香山翠亨村?也是国人一直渴望能了解的。下面就笔者收集到的一些资料,来说明孙中山的先世来自江西,是客家人。
另罗香林先生《国父家世源流考》中引《紫金忠壩孙氏光绪二年重修族谱旧抄本》序:“迨及誗公,族众曰百将公,遂定居于虔州虔化县,即今赣州宁都是也,以功封为东平侯。”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罗香林先生专著《国父家世源流考》问世,在历十多年广泛蒐集研究资料,悉心考证,勘核精微中明确结论:孙中山先生之先世,唐以前俱住河南陈留,唐僖宗时,孙誗领兵游于闽越江右间,遂定居江西虔州宁都,宋时徙闽西长汀河田,明永乐间自闽迁粤之东江紫金,最后定居香山县翠亨村。此紫金说获得国民政府高层蒋介石、吴铁城、邹鲁、陈立夫等的认同为之题词作序,社会人士所肯定。孙科在其序言中还高度赞扬“罗君此书,于资料搜讨,事迹阐发,皆惨淡经营,成之不易,贡献实巨,盖所谓世系研究有其明效大验之实证也。”
民国三十年代,赣省江西通志馆亦先后进行专门调查与研究,后以动乱而中止。直至1981年江西省赣州市文化局、宁都县博物馆专家赖国芳、刘劲峰先生等,在宁都作文物普查时,于青塘公社孙屋大队发现《于邑孙氏八修族谱》(民国十八年版本二卷)。1983年在地名普查中,邱常松先生在田头公社孙屋底村,发现一套五卷六册完整的《城南富春孙氏伯房十二修族谱》,从而将罗香林教授早年想弄清楚而未能如愿的孙氏后裔迁徙的源流世次,稽查梳理清楚,堪称快事。甚后又按族谱记载,找到了东平侯孙誗―-孙氏南迁宁都的始祖的葬墓地归仁里第三桥乌石营,即今之马架坑,夫人陈氏亦葬于此附近,此一发现是追寻孙誗世系的一大突破。
“民国三十一年,国立中山大学的史学教授罗香林写了一本‘国父家世源流考’。罗先生这本书,对于我们香山孙氏这一支流,如何自中原转徙江南,而后定居于广东香山县翠亨村,根据史料,作了一个扼要的叙述。
按我们孙氏这一族,在唐以前,都是住在河南陈留;晚唐僖宗时,我们的远祖,时为中书舍人及两浙节度使的孙拙,有子曰孙誗者,甚贤能,黄巢乱起,充承宣使,引兵游击闽越江右间,以军功封东平侯,屯于虔州虔化县,就是现在江西的宁都县,由于治绩懋者,百姓乂安,为当地父老所挽留,就在那里定居下来了。
孙誗公五传至承事公,迁居福建长汀的河田。明永乐中,有友松公者,再迁广东东江上游紫金县的忠壩公馆背;又十一传至鼎标公,时当明清之际,鼎标公隨钟丁先起义抗清,勇敢善战,为钟所器重,由于一日升官三级,时人称公馆为连升馆,颂其功也。后鼎标公以兵败,族人多离散;其子连昌公,迁居增城;康熙中,再迁至香山县涌口门村,又二传至殿朝公,复自涌口门村迁居翠亨村。
殿朝公是国父的高祖,其子恒辉公生敬贤公;敬贤公生三子;长为达成公;次为学成公;三为观成公。达成公娶杨太夫人,亦生三子:长德祐公,早殤;次德彰公;三德明公,就是国父。光绪十一年(公元一八八五年),国父奉达成公命,娶同邑外坣乡卢耀显公之女慕贞女士为妻。生我(科)及长妹金琰、次女金琬三人。
以上略述,计自友松公算到我的儿子治平、治强恰好是二十代;从迁到翠亨村起,算至我这一代,也有六代。”
1、民国元年二月广东北伐军司令姚雨平将军(民初四上将之一),谈及第一次与中山先生见面时,先生自称是惠州客家人。
2、民国七年五月二十六日,孙中山在广东大埔县三河壩检阅粤军时,顺道赴梅县松口拜会革命元老谢逸桥、谢良牧兄弟均同盟会会员时,对当地父老说,自己是客家人。
3、民国六十一年,世界客属总会于台北筹办第二次恳亲大会。筹备干部向孙科先生报告工作情形,谈话间,国父哲嗣孙科先生谓:国父曾告诉他,老家原住东江永安县(现名紫金县)。
4、国父次女孙琬女士,在一次参加香港五华同乡餐叙时称:民国十年,我与戴先生准备结婚……,父亲(国父)对着母亲说,恩赛品德好、学问好、俩人感情也好,而且又是老同乡……。结果,母亲同意了我们的婚事……。国父爱婿戴恩赛是嘉应州五华县人,而国父原籍紫金县忠壩乡原是五华县辖也,故国父与戴先生是老同乡,盖有道理。
5、北伐抗日名将张发奎上将,早年隨侍国父多年,张将军曾说:我们三位警卫营长常与国父及夫人(宋庆龄女士)围一小圆桌共餐,并以客家话交谈甚欢。唯孙夫人听不懂客家话,深以为苦。
6、追随国父革命多年的北伐抗日名将薛岳上将,于民国八零年元月接受笔者访问。薛将军说:国父自称是东江客家人,老家在紫金,会说客家话。当民国十年任大元帅时,直属警卫团团长陈可钰、第一营长薛岳、第二营长叶挺、第三营长张发奎,四人都是客家人。
7、曾住在台北的张民权老先生是当年国父的党书记,追随国父数年,张老说:“国父讲客家话操惠州腔,国父老家在紫金”。
8、民国五十九年,国父哲嗣孙科先生在台北发表“八十述略”中“先世述略”举述先世的客家源流。
9、民国七十二年五月二日,孙科先生夫人陈淑英女士曾亲书“国父是客家人老家在紫金”。
以上所列略举孙中山先生的自述,其子媳之所言,革命同志之见闻,在表现客家人对客家族群深切认同。其实孙氏系世界伟人、中国伟人、不出世的伟人,是炎黄子孙中华儿女,又岂能以族群而论之。
(作者系台北市梅县同乡会理事长)
http://www.red-soil.com/redShow.asp?ArticleID=10468
辑自《第19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赣州与客家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这不是“论文”,而是偏颇的族群宣传资料。这种传言支撑起来的资料是不可靠的https://www.hakkaonlin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6066&page=4&sid=xytZxwsW#p428473 Posted by 情系珠江 at 2005-11-24 23:49
这不是“论文”,而是偏颇的族群宣传资料。这种传言支撑起来的资料是不可靠的https://www.hakkaonlin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6066&page=4&sid=xytZxwsW#p428473
應該效法你只引用親耳聽見親眼看見的事實 :D:D
向老猪问好!
老猪,您真得没走远,天天陪伴着捱,辛苦了&谢谢了!怎么不在后面跟贴一大堆垃圾copy贴以盖掉本贴,对您很不利的,快点! 别激动,只要你忽略那些无谓的争执,耐心看看有关资料,就会清楚
https://www.hakkaonlin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975&page=10&10.html Posted by 情系珠江 at 2005-12-7 21:44
别激动,只要你忽略那些无谓的争执,耐心看看有关资料,就会清楚
https://www.hakkaonlin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975&page=10&10.html
不再貼重複的文章是一大進步, 支持豬漿洗心革面! 要了解孙大炮是否客家人,其实很容易。
就是了解孙大炮的族人是否客家人。
孙大炮有可能把自已吹为客家人,但孙大炮本人的话有可能是一种政客的伎俩。
政客的话,我们不可全信。 Posted by yanxiuhong at 2005-11-19 23:25
孙中山先生先世南迁的历史轨迹(节录)
[ 作者:温怀遴 值班编辑:龚映华 ]
http://www.red-soil.com/redShow.asp?ArticleID=10468
--------------------------------------------------- ...
孙中山是客话人岂不是笑话吗?既然广东香山的孙家是客话人,怎么却有人歧视客话人的????????重要的是孙家的人似乎没有或很少人能说客话,而一般都以广东话来交谈???? Posted by lanker305 at 2005-12-9 16:50
要了解孙大炮是否客家人,其实很容易。
就是了解孙大炮的族人是否客家人。
孙大炮有可能把自已吹为客家人,但孙大炮本人的话有可能是一种政客的伎俩。
政客的话,我们不可全信。
没错了,吵了那么多年,怎么就没人去问问孙族的族长之类的呢?吵个鸟啊? Posted by tonycw at 2005-12-9 19:19
没错了,吵了那么多年,怎么就没人去问问孙族的族长之类的呢?吵个鸟啊?
那就要问那些支持“东莞说”的学者喽。
有这么好的宝,不利用起来搞得更加乌烟瘴气,
就真是对不住咱的tonycw诶。 引用tonycw的名言,东莞说学者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一直唧唧哇哇吵闹个没完,
连孙族长都没问,真是白吵闹了,“吵个鸟啊? ” Posted by HakkaSayyes at 2005-12-9 21:16
引用tonycw的名言,东莞说学者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一直唧唧哇哇吵闹个没完,
连孙族长都没问,真是白吵闹了,“吵个鸟啊? ”
所以现在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去中山全面的了解实际情况,再多口水战都多余的!
孙族人不可能对自己的祖籍没有个基本认识! Posted by tonycw at 2005-12-9 21:22
所以现在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去中山全面的了解实际情况,再多口水战都多余的!
孙族人不可能对自己的祖籍没有个基本认识!
这个难说,古代祖籍错讹的一大堆,除非才迁出五六代,否则不一定能精确到村。 Posted by 情系珠江 at 2005-11-24 23:49
这不是“论文”,而是偏颇的族群宣传资料。这种传言支撑起来的资料是不可靠的https://www.hakkaonlin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6066&page=4&sid=xytZxwsW#p428473
以下转帖的资料不是“论文”,是选自:孙中山先生孙女孙穗芳所着的《我的祖父孙中山》。
……我们的远祖是中书舍人及两浙节度使孙拙。孙拙的儿子叫孙俐(原本的字是言字旁),是个很贤达能干的人。在黄巢举事时,他作承宣使,带兵去平息,因立了军功,被封了东平侯,驻在虔州虔化县,就是现在江西省的宁都县,由于治理成绩显,老百姓安居乐业,当地的人都挽留他,于是就在那里定居下来。
由此来看,孙俐就是我们广东香山氏南迁的始祖。
后来父亲把这段话的大意写进了他在一九七0年著的《八十述略》中「先世述略」一章里。
父亲知道我对历史及家世都很有兴趣,先后送给我两本书,还在书上题了字。一本是中山大学史学教授罗香林于一九四三年撰写的《国父家世源流考》,另一本是傅启学的《国父孙中山先生传》,这本书是一九六五年在台北出版的。
这两本书都对祖父的家世源流做了当时最详尽的考证和介绍。
之一
[ Last edited by 夏荷 on 2005-12-16 at 22:34 ] 寻根溯源
从一九八0年至今,我共回大陆访问了三十三次。在大陆,我走访亲友,寻查探访,获得了许多珍贵的史料。其中最有成效的是一九八三年十一月,我回到香山,也就是现在的中山市,与该市中山研究会的学者讨论了祖父的家世,他们很重视我的建议,立即组织了一个调查、考证祖父家世的专门小组,这使我很感动。
这个小组成立不久便展开了研究工作,他们走访了邑中老人、家族亲属,函调有关县志、族谱,考证了无数的祠堂柱、田屋契文和山坟墓碑,工作得极为细致,极有成效。
在这些调查中,一个最有价值的发现,是一九八四年前后在江西省宁都县田头乡孙屋底村孙世龙家发现的五卷六本《宁都富春孙氏伯房十二修族谱》,里面记载了孙氏家族从晚唐到明永乐年间在河南、江西、福建的繁衍情况。
这个最新发现的《宁都富春孙氏伯房十二修族谱》记载着;河南陈留县的孙俐是孙氏入赣的远祖。孙俐是唐朝的中书舍人孙拙之子,唐朝末年的黄巢之乱,孙俐因英勇善战,被选为百将东平侯,引兵征战闽越江右间,后定于江西宁都县。
这个记载和以前关于祖父家世著作的考证大致相同。
之二